与身体控制的关系

身体控制以两种方式构成了意志向更高发展的基础。首先,世界上所有的变化都是通过身体机制而产生的。思维包括言语的使用和大脑的控制,道德目的则涉及它的执行动作等。身体控制是所有更加发达的形式所必需的前提条件。其次,身体控制发展了意志的某些相同因素,而这些因素涉及复杂的控制模式。对运动冲动加以调节使得它们服从于一个目的,这要涉及目的的选择、合适手段的选择、坚定的决心以及坚决地执行一系列行为。于是,构成意志的所有元素都要发挥作用。

谨慎控制

谨慎控制(prudential control)和身体控制之间是有差别的。这是因为,动作之间的协调和调节在本质上仅仅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谨慎控制所包括的所有行为中,冲动总是指向被认为是有利的目的而远离被认为是有害的目的。因此,“谨慎”一词是在非常广泛的意义上使用的,它用来表达由预期的获利或损失产生的动机所支配的所有行为。进一步说,谨慎控制和身体控制的差别还在于:身体控制不是受对将来利益的有意识表征所指引的,而是受到本能情感的支配;此外,谨慎控制和道德控制也是有差别的,这是因为道德控制是要履行职责,而不是获得利益。同样的行为可以解释每一种控制。例如,一个学习外语的小孩,并不是因为他能够从中得到利益从而有了学习的动机;而一个青年开始学习外语,则是因为他明白学会外语对于他的事业成功是必需的;此外,如果事业成功的必要性是因为他要赡养自己的母亲,那么这种行为就变成了道德控制。

对谨慎行为的分析

谨慎行为的不同因素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表现出来。第一个元素是愿望和需要的创造与发展。必须产生对事业成功的有意识的需要。这是位于任何感觉冲动之上的东西;只有当感觉冲动和更广泛的经验连接起来时,它才会出现。第一,我们必须研究愿望发展的过程,其中为了满足愿望,谨慎行为发生了。这种愿望是由行为的目的或动机组成的,并且那些最适合达到目的的手段被选择出来了;第二,谨慎行为包括对达到结果的手段进行理智选择的发展,以及结果与手段之间的适应过程的发展;第三,由于这种目的是绝对实际的,是理智的,或者是情绪的,谨慎行为也就充满变化。

1.愿望的发展

前面已经提到过,感觉冲动——比如说对食物的感觉冲动——并不构成对于食物的愿望。愿望至少包括另外的三个因素。首先,必须拥有曾经满足过这种冲动的经验。冲动可能已经和它所导致的行为以及伴随着这种行为的愉悦联系起来了。其次,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冲动目前还没有得到满足,必须有种对缺失的认知。个体必须感觉到,那个曾经带给他愉悦的行为现在不是他的了。最后,必须能够有意识地认识到,这种曾经满足过那种冲动的经验还会再次奏效。愿望意味着认识到当前的不满足,回忆起过去的满足,并且通过相似的经验来预期将来的满足。所以,愿望的发展也就是这三个因素产生的过程。

例证

接下来就是,每一种新的经验都可能产生一个愿望。当那个经验重新出现在意识中并被拿来和现在的经验相比较时,这种经验就成为渴望的对象。所以,每一种经验都可以产生某种自我满足的手段和途径。例如,小孩执行某种行为,比如说执行某项差事,他就是为了得到金钱的奖赏。在这里,金钱就成了愿望的目标。它构成了行动的一个可能动机,而在这种经验之前它还不是。得到钱之后,他也许想要玩具。玩具能够给他带来新的满足,成为一个新的愿望目标。他可能会和他的伙伴分享他的玩具,于是得到了伙伴的赞赏,而这种赞赏又接着成了一个新的愿望来源。对这个过程,我们无法想到它的终点。同样明显的是,发展过程扩展了愿望并且使它们更加明确。所渴望的事物的范围不断扩大,对于所渴望的和能满足需要的事物的观念也变得越来越精确和具体。

想象与愿望

随着想象的发展,特别是建构性想象(constructive imagination,与复制想象[reproductive imagination]相对)的发展,愿望的特征发生了些许的变化。所有的愿望都涉及想象,因为它们需要对一种将来状态做出预期。随着想象的发展,愿望变得越来越全面,也越来越明确。由于想象具有可塑性,能够用新的形式塑造旧的材料,所以愿望也不再局限于那些与以往经验非常相似的经验。想象创造出的观念是愿望对它自己的投射。想象建构了荣誉、财富和名声的概念。与日常生活的经验相比,这些概念对于愿望同样是真实的。

想象不仅将愿望扩展为观念的具体化,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愿望所遵循的实现途径。对每一种事物的想象都是对这种真实物体的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想象也就是愿望。让想象来详细考虑某些概念,是加强愿望的最可靠的方式。一个事物的观念也就是心理对那个事物的投射。因此,想象所详细考虑的物体及其种类,决定了哪一类愿望对于个体而言是最重要的。商人的愿望和艺术家的愿望是不同的;学者的愿望与工匠的愿望也不同;愿望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心智所详细考虑的习惯性心理领域是非常不同的。能最好地说明愿望与想象之间密切关系的例子,莫过于艺术家了。在艺术家那里,对美丽的物体赋予观念的形体的想象,变成了一种希望这些物体确实存在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艺术家本能地要去创造这些物体。在商业领域和现实领域也存在着这样的关系。如果一个人一心只想着金钱以及从钱财中得到的好处,那说明他对钱有异常强烈的愿望。与其说人的想象和行为是对立的,还不如说只有一个人的想象是生动而且接近的时候,才可能转变为行为。空幻的(dreamy)行为是空幻的想象,也就是模糊的和分散的想象的结果。

2.目的和手段的选择

随着经验的每次扩展和想象的每一次新发展,我们发展出了明确而且范围广泛的愿望。由于与自我的经验紧密连接,所有的目标和观念都变得饱和了,因为正是自我的经验使它们变得让人渴望。同样地,目的和观念开始不断接触,并且存在相互冲突。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有些是直接符合并且相互加强的,比如说渴望财富和渴望社会认同。另外一些尽管它们自身并不是相互矛盾的,但是却必须做出相反的选择,比如说渴望增长学识和渴望社交娱乐。还有一些可能直接是不相容的,比如说渴望他人的赞赏和渴望个人的自我享乐。这种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冲突,需要我们选出一个来,这样冲突才会结束。

选择的依据

前面我们已经探讨过选择的本质。选择就是挑选出某一个愿望,然后自我对愿望进行确认,最后这个愿望作为行为的目的而变得客观化的过程。选择出来的愿望就变成了动机。这里,我们只需要探讨选择的依据。为什么一个愿望被挑选出来并被决定作为行为的目的,而另一个愿望却被拒绝了呢?被选择出来的愿望变成了动机,但是选择该愿望的动机又是什么呢?在谨慎行为中,一般性的答案就是,所选择出来的愿望如果得到满足,将会带来最大的利益。而在所有可能的目的中,那个得到实现后将会产生最大利益的目的,就被选择出来变成实际的目的。但是,到底又是哪些因素决定了什么才是最有利的并且因此成为动机呢?

(1)选择取决于个体特征

对于一个人而言是最值得的选择,对另一个人可能并非如此。对个体而言,偶然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选择。遗传影响、早期的家庭生活、教育和周围的环境,都决定了一个人认为哪些东西具有更高的利益。原始人最想要的东西肯定和现代人不一样,而古希腊人最想要的东西和现代大不列颠人也不会相同。每一个使得愿望成为动机的选择,也反映了一个人过去的经验。他不会去选择那些和他的先前经验没有紧密连接的东西。他指引自己的想象所遵循的习惯途径,他所沉湎的嗜好,也都是选择中的决定性因素。

(2)选择取决于知识

但是,假如做出选择的个体在其他方面都是相似的,那么他们对于目的的选择则取决于他们的知识。根据一个人在某些方面所拥有知识的广泛和明确程度,他就能够分辨在许多可能的目的中到底哪一个才是最有利的。例如,有人可能会将从事某种生意作为他最好的选择,然而这种选择有可能会变成最有害的。这是因为,他的知识的局限让他未能考虑到生意合伙人的品格、财务危机、火灾和洪灾等等。总之,我们可以说,人们总是选择那些他认为会产生最大利益的目的;而他认为哪些东西是最有利的,则取决于他的出身、周围环境和过去的经验,取决于他在这个方面的知识程度,即他能够决定哪些选择将具有最大利益。

手段的选择

对目的的选择和对达到目的的手段的选择是联系在一起的。在一般意义上说,选择目的也就是选择手段。在选择一个目的时,人们必须选择所有必需的东西。但是,实现同一目的的许多不同手段都可以自我表现出来,而我们必须在其中挑选出一种。除了个人特质之外,决定的主要因素在于一个人的知识范围。理智对相近的手段进行比较;只要知识允许进行考虑,那么心智就会考虑在两种方向上的选择结果,并且评估每一种结果带来的利益和损失,从而打破平衡,赞同产生最大利益的那一边。

3.谨慎控制的形式

谨慎控制有三种形式:实际的控制、理智的控制和情绪的控制。

(1)实际的控制

实际控制包括以达到某种利益为目的的所有行为。首先,实际控制包括对行为的检查或抑制。例如,当小孩看到糖果时,他想到了糖果曾经给他带来的满足感,这种观念驱使他去吃糖果。但是接下来,小孩的头脑中又出现了另一个想法——妈妈会生气,或者吃糖果有可能会生病。这种想法又会导致对甜点的厌恶,以及想远离甜点的行为。这样的冲突,导致了对其中的一种行为进行检查。所有的意志行为都意味着存在某种程度的冲突,这一事实表明,控制的第一步就是抑制。而第二步则是延迟。也就是说,小孩的行为变得指向更久远的目的。他考虑到某些将来的利益或者为了让身体保持健康,从而忍受着当前的痛苦行为。或者,他想到将来可能承受的痛苦,从而放弃了当前的愉悦和放纵。又或者,他正经历着某种行为,而这种行为本身既不是他想要的,也不是他所讨厌的,因为他把这一行为看作是达成愿望所必须满足的一种条件。延迟变成了行为之间的连接。抑制让他把一个当前的行为指向另一个行为,并且考虑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样,行为的延迟促使他把自己的行为按顺序连接起来,并且使连续的行为之间形成相互依附的关系。

范围的扩大

第三步和最后一步就是:出现的行为不仅更多地考虑远期目标,而且更加重视内在的目标。小孩的行为是以身体健康作为综合的持久目标的。因此,他在行动时将会考虑到别人是否赞同,考虑到他能不能达到对某种交换的掌握,等等。这样,他就可以形成一种最综合的目标(比如说快乐。快乐包含了上述所有情况),并按照该目标行事。只要小孩按照一个综合的目标来行事,那么他就让他自己成为最谨慎的、实际上是自我控制的人了。这是因为,这种综合的目标使得他抑制了所有不符合这一目标的行为,并且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而把所有连续的行为联结起来。

结果

随着控制的逐渐增强,行为变得更加合理或者深思熟虑,表现得更加顽强或者坚定不移,而且更加坚定或者坚决。深思熟虑的行为是与冲动的行为相对的。如果我们因某种原因而忍受了一种冲动,那么结果是,我们并不会马上行动,而是很可能根据该原因所显示的结果来行事。早期的冲动也可以被轻易地放到一边。其他冲动的出现使得小孩忘记了他正从事的行为,从而将他的能量转移到新的渠道。所有的中间行为都被组织起来指向一个更为久远的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出现又改变了上述情况。意志变得坚定不移。它认识到行为必须始终坚持同一个选择,才能让目标得以实现。牢牢地抓住行为的目标,把深思熟虑和坚定不移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坚定的意志。小孩可能会坚持达到某一个选定的目标;但是,除非他意识到目标是什么、该目标和其他目标是如何相联系的,以及他是如何有意识地使得其他目标都从属于该目标的——简而言之,除非他已经形成了一个综合的目标,否则他的意志不能被称为坚决的或坚定的。坚定的或受控制的意志,也就是深思熟虑地进行选择、坚持做出的这个选择,并且坚定地运用任何可能实现该选择的手段。

(2)理智的控制

如果详尽地探讨理智控制这个主题,那就仅仅只是对前面讨论过的“注意”这部分内容的重复。确实,理智控制就是被定义为内在的意志。所以,对理智控制的行为模式进行研究,也就是对心智如何控制其思想、指引这些思想达到某个目标进行研究。在这里,我们可能会记起前面讨论过的,注意包括一种抑制行为。即使在注意最简单的事物时,所有其他事物的吸引力都必须被忽视掉。另一方面,理智控制的积极发展表现为心智注意某个事物的能力,即集中注意力增强了,并且能够从事时间越来越长的从属心理过程,从而达到最终的目的。在记忆部分,我们已经证明在回忆过程中存在理智控制。在进行回忆时,我们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些元素上,从而大大增加了对我们正在搜索的东西进行恢复的能力。从广义上说,思维也是理智控制的一个例子。这是因为在思维活动中,我们为了得出某种特定的心理结果,总是有意识地对我们的概念进行调节。

(3)情绪的控制

由于形式不同,所以在这里,情绪控制的第一步是消极的,那就是限制情感。对情感进行限制,主要是通过对肌肉系统进行控制而间接实现的。在探讨感觉冲动时,我们知道,情绪总是倾向于在动作中表现它自己。由此可以断定,如果我们按照上一章谈到的过程来对动作加以控制,那么我们也就控制了情绪。例如,在控制愤怒这种情绪时,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压制情绪的外部表现。但是,这可能只是将感受转到了另一种渠道。特别是,如果愤怒因为某种外部动机而被压制,那么它肯定会进入另一种渠道。在这种情况下,愤怒变成了愠怒的忿忿不平,或者是报复的愿望。很明显,必须有一种进一步检查情绪的方法。而这一次,则又是间接地通过控制我们的思想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如果愤怒这一情绪必须加以抑制,那么一定不要去想造成伤害的那个人或者伤害本身,而是去想想曾经从那个人那里得到的益处,或者只去想那些能激起愉悦情绪的事物。这意味着,压制任何情绪的最有效方法,也就是唤起一种相反的情绪,从而把那种情绪赶走。总之,可以这么说,摆脱某种情绪的方法不是去摧毁它、使它不复存在,因为这是不可能的。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引入一种更强的相反情绪。

积极控制

许多心理学家都曾讨论过情绪控制这个主题。他们把它看作是:似乎知道了情绪是如何被压制的,就可以让情绪消失掉。但是,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情绪是我们心理生活中的一种正常因素,因此,它和其他因素一样,包括对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发展进行调节。对情绪进行抑制本身并不是目的,而仅仅只是一种必需的手段——为了让没有被抑制的情绪适时地得以发展。愤怒被加以压制,只是为了让仁爱或者其他情绪能够表达其自身。如果真的抑制了所有的情绪,那么这也就抑制了所有的行为,因为行为的愿望和动机全都不复存在了。

情感的积极控制存在于对情感的引导过程中,以至于情感变成了知识或行为的一个促进因素。比如,愤怒的情绪得到了控制,不是因为消除了愤怒,而是对愤怒情绪进行了引导。这样,愤怒的情绪并不是发泄在模糊的或剧烈的反应上,而是激发了思考和行为。世上许多伟大的演说,以及许多英勇的行为,都是因控制了愤怒而产生的极好范例。如果情感只是表达其自身,那它还不是受控的;那些服从于理智或意志的情感才是受控的。在情感变得如此有用时,情感就不仅只是情感了;相反,它变得更加敏感、更加迅速,也更加深沉了。

第20章注释

马蒂诺:《伦理学理论种种》,第二卷,第65—74页;贝恩:《情绪与意志》,第399—419页;卡朋特:《心灵哲学》,第386—428页;乔治:《心理学教科书》,第576页及以后的内容;福尔克曼:《心理学教科书》,第二卷,第463—4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