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中国的政治领袖中,孙中山的灵活性可谓首屈一指。他不但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观点,甚至在同一时间也有相互矛盾的观点。或许,这种一贯性的缺乏正是政治实践家而非理论家所需要的。孙氏不加采择地吸收各路学说,他的思想是一个大杂烩,缺乏系统性,其著作也是包罗万象。
用西方的政治学说证明中国革命在学理上的正当性,这一思路在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总统的典礼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各省代表在祝词中说:“皇汉慈孙,呻吟深热,慕美利坚、法兰西人平等之制。用是群谋众策,仰视俯划,思所以倾覆虐政,恢复人权……”① 同时,对民族主义(此民族主义不排斥满族,而是包括满族在内)的强调,也在孙中山接印后的演讲中表现得很明白。他宣布,临时政府的职责就是推动民族之统一、领土之统一、军政之统一、内治之统一、财政之统一。总的看来,革命派早期对共和目标的表述相当随意。他们并未说明,既然这场共和革命效法欧美,那么如何按照孙中山所指授的“革命方略”②,将社会结构的变化与革命结合在一起呢?
民国建立后,孙中山仍然坚信西方的宪政民主乃是救治中国问题的良药。1912年孙氏辞去总统之位让与袁世凯后,宣布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都已达到,自己将致力于改善民生,出任中国铁路公司总办。国民党也在此时成立,主要由孙中山的助手宋教仁出面组织,力求成为国会多数党。1913年,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
中国谋求宪政的首次努力受挫后,孙中山在1914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在日本组建了中华革命党,自任总理,独揽大权,所有党员皆须宣誓效忠于他个人。他宣称这个集权制的政党的目标是一党执政,而这个党的成立早于俄国革命三年。集权这一招效果平平,孙氏不久就再度与国民党合作。然而孙中山同时还相信,经过训政时期后,宪政民主终将实现。他也始终认为,实施“革命方略”可以解决中国政治重组的问题。他发动的反对军阀的战争一开始称作“护法战争”,他认为1912年北京的合法政府之所以能够成立,全赖反对派的支持。所以,当局必须遵守反对派起草宪法、服从法治的理念。1917年他写成《民权初步》,专门论述了议会程序。同年发生的俄国革命引起了他的兴趣,却没有立刻对他的政治思想产生冲击。社会主义对其学说的影响,已经体现在民生主义之中了。
1921年广州军政府的建立,是孙氏观念变化的又一个转折点。他承认单纯的“护法”不足以推进革命事业,革命者须另立政府,以行革命。与此同时,俄国革命的力量开始吸引他。1922年至1923年间,孙中山再度陷入困境。他不假思索地按照布尔什维克的形式改组国民党。当时,他在一系列演说中强调党是国的基础,强调党内严格的组织纪律的重要性,强调党员对组织的服从,强调党义宣传的必要性。以上种种,在1924年的孙中山看来,都是革命事业所亟须的。这大概是因为俄国顾问鲍罗廷(Michael Borodin)整日不离其左右的缘故。
在经济领域,孙中山在1923年之前认为,中国的问题可以用一个两步走的国家计划来解决:第一步,平均地权,资本国有;第二步,举借外债,实现工业化。1917年至1918年间,孙中山写成《实业计划》(英文版题为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一书,规划了第二步的详细措施。《实业计划》基于两个预设:第一,资本主义国家战时经济扩张,战后亟须向外投资;第二,中国可以仅仅通过金融手段,就获得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帮助。孙氏的逻辑似乎是,既然中国正在努力成为一个西方式的民主国,西方国家自然会帮助中国摆脱困境。中国吸收西方国家大战后的剩余资本,既可帮助列强避免经济崩溃,又可借以发展本国工业。1919年之后,这个设想连同孙氏的许多其他梦想统统被击碎。随着列宁主义在国民党内的得势,实业理想彻底被扼杀了。
“一战”后,孙中山获得西方支持的希望破灭,转而将目光投向俄国。1923年至1924年间国民党的改组,将他思想的重点转向了政治战略和政治控制。为了扩大革命基础,1923年,孙中山准许新成立的共产党的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1924年年末,第一部详尽阐释三民主义的著作终于问世了,由孙中山的一系列演说编纂而成。孙中山恰好在此时离开了广州,并于1925年3月病逝,所以该著作中关于民生主义的部分大大缩减了。“孙文学说”自同盟会成立起已经宣传了20年,这些著名的演说成为他政治学说的总纲。③ 与此同时,马列主义已经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明显影响。例如他在1924年极力鼓吹的“三大政策”,就包括了“联俄”一条。
下面的文章体现了联俄、联共之前汗漫庞杂、尚处在摸索状态的孙中山思想。
选文64 孙中山的知行说(1919年)④
当今科学昌明之世,凡造作事物者,必先求知而后乃敢从事于行……是故凡能从知识而构成意像,从意像而生出条理,本条理而筹备计画,按计画而用工夫,则无论其事物如何精妙,工程如何浩大,无不指日可以乐成者也。近日之无线电、飞行机,事物之至精妙者也,美国之一百二十余万里铁路(当一千九百十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美国收其全国铁路归政府管理时,其路线共长三十九万七千零十四英里,成本一百九十六万万余元美金,合中国洋银三百九十二万万元)与夫苏伊士、巴拿马两运河,工程之至浩大者也,然于科学之原理既知,四周之情势皆悉,由工师筹定计画,则按计画而实行之,已为无难之事矣。此事实俱在,彰彰可考,吾国人当可一按而知也。
予之于革命建设也,本世界进化之潮流,循各国已行之先例,鉴其利弊得失,思之稔熟,筹之有素,而后订为革命方略,规定革命进行之时期为三:第一军政时期,第二训政时期,第三宪政时期。【编者按:本段后面的部分概述了革命方略,阐述了五权宪法。此处从略。】
乃于民国建元之初,予则极力主张施行革命方略,以达革命建设之目的,实行三民主义,而吾党之士多期期以为不可。经予晓喻再三,辩论再四,卒无成效,莫不以为予之理想太高,“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也。呜呼!是岂予之理想太高哉?毋乃当时党人之知识太低耶?予于是乎不禁为之心灰意冷矣!夫革命之有破坏,与革命之有建设,固相因而至、相辅而行者也。今于革命破坏之后,而不开革命建设之始,是无革命之建设矣;既无革命之建设,又安用革命之总统为?此予之所以萌退志,而于南京政府成立之后,仍继续停战、重开和议也。至今事过情迁,则多有怪予于民国建元之后,不当再允和议、甘让总统者。然假使予仍为总统,而党员于破坏成功之后,已多不守革命之信誓,不从领袖之主张,纵能以革命党而统一中国,亦不能行革命之建设,其效果不过以新官僚而代旧官僚而已。其于国家治化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毫无所补,是亦以暴易暴而已。夫如是,则予无为总统之必要也。
【编者按:接下来的一段再次强调了他之所以辞去总统之职,是因为革命党人未能将革命之建设付诸实行。此处从略。】
何谓革命之建设?革命之建设者,非常之建设也,亦速成之建设也。夫建设固有寻常者,即随社会趋势之自然,因势利导而为之,此异乎革命之建设者也。革命有非常之破坏,如帝统为之斩绝,专制为之推翻;有此非常之破坏,则不可无非常之建设……此革命方略之所以为必要也。
试观民国以前之大革命,其最轰轰烈烈者为美与法。美国一经革命而后,所定之国体至今百余年而不变。其国除黑奴问题生出国内南北战争一次而外,余无大变乱,诚可谓一经革命而后,其国体则一成不变,长治久安,文明进步,经济发达,为世界之冠。而法国一经革命之后,则大乱相寻,国体五更,两帝制而三共和;至八十年后,穷兵黩武之帝为外敌所败,身为降虏,而共和之局乃定。较之美国,其治乱得失,差若天壤者,其故何也?说者多称华盛顿有仁让之风,所以开国之初,有黄袍之拒;而拿波伦野心勃勃,有鲸吞天下之志,所以起共和而终帝制。而不知一国之趋势,为万众之心理所造成,若其势已成,则断非一二因利乘便之人之智力所可转移也。夫华、拿二人之于美、法之革命,皆非原动者。美之十三州既发难抗英,而后乃延华盛顿出为之指挥。法则革命起后,乃拔拿波伦于偏裨之间。苟使二人易地而处,想亦皆然。是故华、拿之异趣,不关乎个人之贤否,而在其全国之习尚也。
美国土地向为蛮荒大陆,英人移居于其地者不过二百余年。英人素富于冒险精神、自治能力,至美而后即建设自治团体,遂成为十三州……法国则不然。法虽为欧洲先进文化之邦,人民聪明奋厉,且于革命之前曾受百十年哲理民权之鼓吹,又模范美国之先例,犹不能由革命一跃而几于共和宪政之治者,其故何也?以彼之国体向为君主专制,而其政治向为中央集权,无新天地为之地盘,无自治为之基础也。
我中国缺憾之点悉与法同,而吾人民之知识、政治之能力更远不如法国,而予犹欲由革命一跃而几于共和宪政之治者,其道何由?此予所以创一过渡时期为之补救也。在此时期,行约法之治,以训导人民,实行地方自治。【编者按:本段和之后三段重申训政时期之必要性,并指出训政不行使得欧美同情革命的人士大为失望。此处从略。】
或又疑训政六年,得毋同于曲学者所倡之开明专制耶?曰:开明专制者即以专制为目的,而训政者乃以共和为目的,此所以有天壤之别也。譬如今次之世界大战争,凡参加此战争之国,无论共和、君主皆一律停止宪政,行军政,向来人民之行动自由、言论自由、集会自由皆削夺之,甚且饮食营业皆归政府支配,而举国无有异议,且献其身命为国家作牺牲,以其目的在战胜而图存也。人之已行宪政犹且停之,况我宪政尚未发生,方欲由革命之战争以求之,岂可于开战之初即施行宪政耶?此诚幼稚无伦之思想也。
【编者按:接下来的两段,孙中山援引周公摄政和美国统治菲律宾之例,论证自己的训政说。此处从略。】
夫破坏之革命成功,而建设之革命失败,其故何也?是知与不知之故也。予之于破坏革命也,曾十起而十败者,以当时大多数之中国人犹不知彼为满洲之所征服,故醉生梦死,而视革命为大逆不道。其后革命风潮渐盛,人多觉悟,知满清之当革,汉族之当复,遂能一举而覆满清,易如反掌。惟对于建设之革命,一般人民固未知之,而革命党亦莫名其妙也。夫革命事业莫难于破坏,而莫易于建设,今难者既成功,而易者反失败,其故又何也?惟其容易也,故人多不知其必要而忽略之,此其所以败也……
常人有言,中国四万万人实等于一片散沙,今欲聚此四万万散沙而成为一机体结合之法治国家,其道为何?则必从宣誓以发其正心诚意之端,而后修齐治平之望可几也。今世文明法治之国,莫不以宣誓为法治之根本手续也……【编者按:本段后半部分援引外国人民归化、官员就任之例,论证宣誓之必要性,并解释自己为何坚持袁世凯就任总统时必须宣誓。此处从略。】
夫国者人之积也,人者心之器也,国家政治者,一人群心理之现象也。是以建国之基,当发端于心理。故由清朝臣民而归顺民国者,当先表示正心诚意,此宣誓之大典所以为必要也。乃革命党于结党时行之,于建国时则不行之,是以为党人时有奋厉无前之宏愿魄力,卒能成破坏之功,而建国后则失此能力,遂致建设无成,此行与不行之效果也。所以不行者,非不能也,坐于不知其为必要也。故曰“能知必能行”也,理想云乎哉?
【编者按:最末一段是孙中山所拟的一份誓词,主张民国的忠诚国民均应照词宣誓,以奠定民国之基础。此处从略。】
下面一篇文章是孙中山在国民党会议上的长篇讲话,当时孙中山听取鲍罗廷的建议,正在改组国民党。这一讲话和之后30年的历史都有极大关系。
选文65 孙中山效法俄国政党制度(1923年)⑤
各位同志:
此次吾党改组,志在将本党势力在中国内地各省尽力扩充。向来本党势力多在海外,故吾党在海外有地盘、有同志,而中国内地势力甚为薄弱。所以吾党历年在国内的奋斗,专用兵力;兵力胜利,吾党随之胜利,兵力失败,则吾党亦随之失败。故此次吾党改组唯一之目的,在乎不单独倚靠兵力,要倚靠吾党本身力量。
所谓吾党本身力量者,就是人民的心力。吾党从今以后,要以人民的心力为吾党力量,要用人民心力奋斗。人民的心力与兵力,二者可以并行不悖。但两者之间,究竟应以何者为基础?应以何者为最足靠?自然当以人民的心力做基础,为最足靠。若单独倚靠兵力,是不足靠的,因为兵力胜败无常。吾党必要先有一种基本力量做基础,然后兵力有足靠之希望。假使没有一种基本力量做基础,虽有兵力,亦不足恃。
吾党在国内以兵力奋斗而胜利者,已有三次。武昌起义,推翻满清,建设共和,是吾党兵力成功的第一次。袁氏称帝,讨袁军兴,推翻洪宪,是吾党兵力成功的第二次。张勋复辟,吾党提倡护法,其后徐氏退位,以至陈炯明谋叛,北方武人亦承认护法,是吾党兵力成功的第三次。但三次之成功,皆不能达革命之目的。是兵力虽成功,而革命仍未成功,因为吾党尚欠缺力量之故。所欠缺者是何种力量?就是人民心力……
以上所述,吾党之奋斗多是倚靠兵力之奋斗,故胜败无常。若长此以往,吾党终无成功之希望,吾党三民主义终无实现之一日。所以,有此次改组事情发生。此次改组所希望者何事?就是希望吾党造成一中心势力。各同志从今日起,要认真去干革命事业,要将革命事业作为本人终身事业,必要使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完全实现,方可算是吾党成功。但是此等成功,不能单靠战争。因为战争要靠军人,而现在一般军人多是不明主义者……
从前何以不从事于有组织、有系统、有纪律的奋斗?因为未有模范,未有先例。现在一位好朋友鲍君,是从俄国来的。俄国革命之发动迟我国六年,而俄国经一度之革命,即能贯彻他等之主义,且自革命以后,革命政府日趋巩固。同是革命,何以俄国能成功,而中国不能成功?盖俄国革命之能成功,全由于党员之奋斗。一方面党员奋斗,一方面又有兵力帮助,故能成功。吾等欲革命成功,要学俄国的方法组织及训练,方有成功的希望。
但有许多人以为俄国是过激党执政,吾等学俄国,岂不是学过激党?殊不知俄国当革命未发动之初,诚不免有许多过激的思想发生,盖俄国革命党首领多是具有丰富之学识与高深之理想,故立论之间操之过激者,实在难免。但我国人做事,不专尚理想,多是以事实为依据,如行路然,于择其可通行者而后行之。但俄国当革命之时,国内有许多党并立,如社会民主党、民主苹命党等,而皆不能成功,今日成功者是共产党。共产党之所以成功,在其能合乎俄国大多数人心,所以俄国人民莫不赞成他,拥护他。
鲍君初来时即对我说,俄国革命经过六年间之奋斗,诚不一其道。而今日回头一看,最合乎俄国人民心理者,莫如民族主义。俄国人民受列强之束缚,异常痛苦。俄国人民所受欧洲大战之痛苦,完全是受列强强迫的。俄国皇帝之动摇,就是因为与列强一致参加大战,所以人民莫不反对他,故起而革俄皇之命……共产党革命成功之后,因取消外债,故惹起列强激烈的反对,英、美、法、日本等国均起而攻击之。当时俄国是八面受敌,列强的兵已攻至圣彼得堡,其危险程度实比之前数日的广州更甚。而俄国之所以能抵抗此强敌者,全靠乎俄国人民与党员之奋斗,故能排除外力,造成独立的国家,不再做列强的奴隶,并能排除列强经济的侵略……【编者按:下文说明布尔什维克主义何以契合于三民主义,此处从略。】
吾党与他们所主张皆是三民主义,主义既是相同,但吾党尚未有良好方法,所以仍迟迟不能成功。他们气魄厚,学问深,故能想出良好方法。吾等想革命成功,一定要学他。吾等在革命未成功之前,既是人自为战,今后应该结合团体而战,为有纪律的奋斗。因为要学他的方法,所以我请鲍君做吾党的训练员,使之训练吾党同志。鲍君办党极有经验,望各同志牺牲自己的成见,诚意去学他的方法。今日各区分部之成立,时间虽甚短,而据各位同志之报告,成绩已大有可观。若继此以往,吾党终有最后胜利之一日……
①《各省代表祝大总统莅任辞》,见《民国报》,1912年第4期。
②见第23章。
③见选文56。
④见《孙文学说》第六章《能知必能行》,收入《中山全书》(四),第50—63页;又见《孙中山选集》(上),第172—186页。
⑤原题《人民心力为革命成功的基础》,见《总理全集》卷二,第314—324页;又见《孙中山选集》(下),第560—5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