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盗割据的形势
朱全忠杀害唐昭宗,又从之后的昭宣帝手中篡夺了政权,五代由此开始。所谓五代,是朱全忠以梁为国号,以大梁(汴京,即今河南开封)为都之后,于动荡纷乱的五十余年中,占据中国中心地位的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不断更迭,五代因此而得名。在这短短五十余年间,国祚长者有十数年,短者不过四年。说是五代,其实各朝都未能一统中国。还有一些政权割据一方,俨然就是“中央”,它们有的奉“五代”为正朔,但总体而言,这个时代与其说是群雄割据,毋宁说是群盗割据。大致说来,分裂出了十个国家。这十个国家,有的从五代之初存续到最后,有的中途政权发生变更,但没有地区像中原那样五代更迭。
这十国的建立者大多出身“盗贼”。如前所述,梁太祖朱全忠原是黄巢幕下的盗贼。其他各国,吴国原称“淮南”,其建立者杨行密是江淮地区的群盗之一。吴国中期,杨行密的部下徐温得势,其养子徐知诰篡夺了杨氏的吴国,建立南唐。徐温也曾是贩私盐的盗贼。徐知诰后来才改名李昪,因为李姓定国号为唐。在蜀地,最先建国的是王建。王建曾是贩卖私盐、宰牛、抢掠家畜的盗贼,被乡里人称为“贼王八”。他建立的蜀国被后唐灭亡,孟知祥建立了后蜀。孟知祥是后唐派遣的军人,不是盗贼。在今天的广东地区,刘隐建立了南汉国,他是经营海外贸易的半个恶棍,南汉政权存续到五代末年。马殷在湖北地区建立了楚国,他不是盗贼出身。钱镠在浙江一带建立了吴越国,他曾是贩卖私盐的盗贼。闽国(福建)的王审知,曾是盗贼的部下。高季兴在湖北的一部建立了南平即荆南国,他原是汴州商人李让的家童(通过人身买卖买来的仆从),不是盗贼。刘旻在山西的一部建立了北汉国,他是五代汉国的高祖之弟,是沙陀部人。以上便是中部的五代和其他九国,合起来就是十国。可以看到,这些政权的建立者大多出身盗贼。
地方割据诸国的民政状况
这样的国家,国内是不是经常发生骚乱呢?不一定。这些出身盗贼的割据者,相当爱护人民,善于治理。其中闽国的王审知对民政最为用心。他在福建建国,所领不过中国的一隅,然而该地人才优秀,他召集治下的读书人,并注重福建地区少年的教育。他是十国之中民政搞得最好的。据说吴越的钱镠抽税很严,人民苦不堪言,但这是因为吴越虽为小国,城市却很多,非常奢侈。这种奢侈的遗物至今还存在着,西湖边的雷峰塔(古本《宝箧印陀罗尼经》便是在这里发现的)便是其中之一。钱氏一家都信仰佛教。钱镠的后代钱弘俶造了八万四千座铜塔,并将其分散至各地,在中国至今还能发现一些遗物,日本的博物馆也有收藏。这么做确实奢侈,但也推进了文化的发展;租税很高,但尚有余力支持文化事业,生活平稳,没有战乱,人民安堵。租税有些重,但总比战乱好。吴国的杨行密尽管出身盗贼,却对民政颇为关心。他之后的徐温也出身盗贼,为了使百姓免遭战乱之苦,与梁国划界而不交战。打败吴越王钱氏后,他也没有带兵长驱直入其国土。这么做都是为了保护百姓。因此,江南江北幸运地比较安宁,直到南唐时的数十年间,比其他地区平静安稳。南唐的李后主在文化上成就极高,精通书画、诗歌,对百姓没有恶行。后来他投降宋朝,在入宋后去世,南唐的遗民还为他服丧,其人望可见一斑。总而言之,从十国割据的局势来看,这是个乱世,但各个地区的君主为民着想,百姓没有受到多大的动乱之苦。
最为动乱的中原地区
最为痛苦的,便是五代交替兴起的中原地区了。因为该地最为重要,所以争夺激烈,战乱不绝。最初朱全忠夺来了唐朝的帝位,但其领地极为狭小,仅包括黄河两岸到山东一带,占有的不过是今天河南、山东及陕西的一小部分。而且梁朝南北临敌,即使夺取唐朝帝位,还是有国家不奉梁的正朔,特别是李克用称王建立晋国,双方争斗激烈,更是频频交战。朱全忠是盗贼出身,自知不是贵族,所以生活并不奢靡。因为战争,军队始终很坚苦,但百姓的日子倒不算太苦,因为租税并不苛重。然而,朱全忠终究完全是盗贼出身,不知道唐朝正统天子的意味,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建立了国家。到了晚年,他的盗贼本性暴露无遗,因为宠爱的女人与家族对立,最终成了内乱的牺牲品,其继任者则亡于李克用之子后唐庄宗之手。
后唐庄宗统一中国北部及其弊政
取代梁的是后唐。如前所述,李克用是沙陀部落出身,后列入了唐朝的宗谱,因此他自己不称帝,决心光复唐室,但晚年见国势衰颓,郁郁而终。其子李存勗(庄宗)是个军事天才,很快恢复了国力,连对手朱全忠都为之吃惊。朱全忠死后,李存勗灭了梁,一统中原。李存勗兼并梁朝的领土后,又杀了为其父所恨的燕国刘守光,灭了王建的前蜀,基本统一了整个中国北部。后唐由此成为五代疆域最广的国家。
然而,庄宗的天才之处,却最终成为其死亡的原因。当时,戏剧在中国颇为时兴,庄宗天生擅长音律,喜欢自己演戏,常与伶人一起开演。当时的戏剧正如日本的能剧中穿插的狂言,多滑稽调笑的内容,伶人不是演事先准备好的东西,而有即兴喜剧的意味。庄宗的刘皇后是占卜者之女,平素耻于自己出身微贱,庄宗便恶作剧故意扮成卖药占卜之人,带着儿子去她的寝宫,说“你爹到访”,让皇后大为恼怒。伶人中也有很多人喜欢恶作剧,敬新磨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庄宗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有时和伶人演戏时,自己喊道:“李天下在哪里?”敬新磨走了出来,打了庄宗一耳光,左右大惊失色,庄宗责问他,他回答道:“李天下除了您没有别人。”庄宗听了转怒为喜。敬新磨又像东方朔那样以诙谐滑稽之语劝谏庄宗。庄宗喜欢打猎,有时将民田践踏得乱七八糟。当地的县令劝谏庄宗,庄宗发怒,下令杀了他。敬新磨和其他伶人抓住县令,带到庄宗马前,责问他:“你是一个县令,难道不知道当今天子喜欢打猎吗?为什么还让百姓种地纳税?为什么不让百姓饿着,空出这块地让天子驰骋呢?你真是罪该万死!”说完请求快快对县令行刑,其他伶人也跟着附和。庄宗大笑,县令幸免一死。但是,伶人大多收受外部的贿赂,胡作非为,引起军队的不平,内乱爆发,庄宗被杀。他是个天才,既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又有极高的艺术造诣,但缺乏君主的修养,没有治国的能力。庄宗因为喜爱艺术而生活奢侈,把朱全忠减轻的赋税又加重了。
当时天子是“盗贼”或“夷狄”出身,没有修养,不顾政治,于是构成此后数百年直到清朝中国政治大害的胥吏政治开始了。自唐朝开始,除了正式官吏即出身贵族的流内官以外,还有未入流的掌事的卑官,即胥吏。官衙事务烦杂,精通手续的胥吏不可或缺;正式官吏不直接接触百姓,接触百姓的是胥吏。正式官吏的收入是胥吏,然而胥吏劳碌一生也成不了流内官,因此他们在职权范围内尽可能地榨取好处。这就酿成了中国政治的大弊。尤其是后唐的庄宗毫不在意,胥吏政治因此出现,延续到五代以后。
另外,此时最大且最苛酷的弊政是盐税。原来盐户每生产一斗盐,因为得利要向官府缴纳一斗五升米,从五代之初就这么定了下来,但后来以钱代米交纳。据说后唐时仅山东附近的一个地区就缴纳了一千万贯文的钱。当时对贩卖私盐的禁制非常严格:私自制盐是死罪,无论数量多少;贩卖私盐超过十斤也是死罪。其间尽管有一些变化,但大抵盐税是重要的财源。另外,对酿酒业的管制也很严格,私自酿酒,无论多少都是死罪,后来改为私酿五斤以上是死罪。严格实行酒盐政府专卖,是从后唐开始的。庄宗完全是个军人,没有把百姓放在眼中,所以虽然凭借军事才能统一了中国北部,但没有为百姓做过什么,还造成了政治上的弊害。当然,作为一个军人,庄宗还是留下了颇多豪放的逸事。
后唐明宗和军士拥立之局
庄宗死于内乱后,明宗即位。明宗是李克用的养子。欧阳修的《五代史记》中立了《义儿传》和《伶官传》,这二者是五代的特色,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注重谱牒的贵族政治崩溃后,家族法变得紊乱,结果出现了收养义子的现象。把势力强的人收作义子是一种政治策略。明宗便是李克用众多养子中的一个,他出身夷狄,从一个正直的士兵升迁上来,被军队拥立为天子。这种事情肇始于明宗,在五代时期很常见。明宗比庄宗年长,是个夷狄式的老实人,据说他为自己成了天子而十分不安,非常尽力地从事治理。然而,他是被军队拥立的天子,军队的主要团体藩镇不听从天子号令的现象,从这时起已经很严重了,明宗作为军人也很伟大,虽不及庄宗那般精通军事战术,但也是个正直的军人,无论是与梁还是与契丹作战,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明宗觉得自己不是可以做天子的人却成了天子,自己不懂政治,便把政务都交给宰相。此时万年宰相冯道得以展其骥足,在那个时代,他是一个调和人事、处理政府事务的特殊人才。
武人的跋扈和百姓的不幸
当时中原地区的百姓非常不幸。在唐代,地方的武官全部出于兵卒,但地方的文官出于士人即读书人;然而到了五代,连文官的职务即州刺史也由兵卒出身的人担任了。他们在任职期间只想满足私欲,不知如何爱护百姓,对与百姓相关、有利可图的事业实行专卖,将之全部纳入地方官的管辖。过去,政治由贵族出身的官吏负责,到了五代变为由军人出身的官吏管辖了。因此,一直到宋代为止的这五十余年,中原地区可谓民不聊生。武官出身的节度使借战争之机大肆掠夺,比盗贼还厉害。他们甚至发掘唐代的陵墓,从中盗取各种物品。掠夺成为军人的生意,刑罚不依法律,有势力的人随意杀人,当时是这种无政府状态。日本镰仓时代之前的关东地区也是这样。节度使向朝廷进贡,但贡献的不是租税,而是鞍马兵器之类。宴会的纪念品也是马匹等,用大量金玉装饰成为一种风气。贡品的好坏决定了能否取悦天子。武人跋扈的情况就是这样,与日本镰仓时代以后很像。
契丹的南下和再分裂的局势
明宗死后,他的儿子与手下的大将石敬瑭(夷狄出身)发生冲突,最终石敬瑭灭亡后唐,建立晋国。此时石敬瑭借助契丹的力量,把从北京到山西的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以获得援助。这是中原发生内乱时借助夷狄之力的典型例子,从此以后,中原为之大伤脑筋。石敬瑭的后代冷遇契丹,契丹攻灭了晋国,大肆掠夺。当时冯道巧妙地讨好契丹的天子,多少减轻了掠夺之害。最后,将财宝搜刮一空后,因不适应汉地北部逐渐变热的天气,契丹人便北归了。这是发生在契丹太宗时候的事情。
石氏的晋国覆亡,刘知远建立了汉国。汉国是契丹人北返后建立的,国祚仅有四年。在晋、汉时期,除了丧失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外,西南地区的孟蜀也独立了,中原国家变小了。之后,刘知远手下的大将郭威在军队的拥立下称帝,建立了周。与此同时,刘知远的同族刘旻割据山西省,国号为汉,这就是北汉。如此一来,到周国初年,领土更加狭小了。后唐庄宗时,从北方到蜀是统一的,如今再次分裂,形势混乱。但能统一南北的伟人再次出现了,他就是郭威的养子柴荣,即周世宗。
周世宗打开新局面
周世宗大概是不学而能的救世天才。他在位只有六年,但在此期间扩张了领土,为之后宋的统一奠定了各方面的基础。他年轻时,养父郭威还在世,人们觉得他愚钝;郭威死后,他成为天子,本国的部下不服从他,敌国也欺辱他。再加上五代的形势是国家的统一力微弱,兵士都很懦弱,因此他似乎难有作为。但就是这个没有任何显著成绩的年轻人继承了帝位,一举扭转了局势。世宗自始就有进取之志,一即位便出兵征讨北汉。但由于当时军队内部不团结,战败的危险极大,有的大将手下的士兵降敌,有的持观望态度,几乎就要败北。于是周世宗率亲兵上阵。看到世宗的气概和情况的危急,一员大将于心不忍,于是拼死奋战,他便是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因为世宗和他的激励,形势为之一变,经过一番苦战取得胜利。借着此战的余威,世宗下令处死临阵脱逃的将士,极大地严肃了军纪。数十年来自行其是的军队,从此听从世宗的指挥。以此为转机,灭掉了五代时期持续的军人骄慢之风,打开了新局面。
五代时期的天子共有八姓。其中后唐有三姓:庄宗虽是沙陀族人,但后来用了李姓;明宗也是从沙陀族的一个士兵变成天子;之后又有王氏。后周有郭、柴二姓,另外三朝皆各有一姓。合起来就是八姓。此外,五代中有三代出身夷狄:后唐的天子出自沙陀族,晋的石氏是依附于沙陀部的小夷狄种族,汉的刘知远也是出自沙陀族,他们都是来自天山附近的种族。另一方面,五代的时间很短,唐庄宗与梁开战时的军队中,后来有五个人成了天子,很不可思议。由于局势在短时期内急剧变迁,五代的天子都没有后嗣。只有周世宗的后代在宋朝建立时获得优待,家族与宋朝共存了三百年。
如上所述,由于改朝换代的周期很短,短则四年,长则十数年,连天子之家也朝不虑夕,遑论平民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了。战乱最为激烈的中原地区最为疲敝。然而,在极度的疲敝之后,发展的因子也在酝酿。因为百姓和官吏都已挨过了极端困难的生活,所以当这个国家的统一力产生且毫不松懈时,就会在耽于安逸的邻国面前展现出积蓄已久的非常实力。这时像世宗这样的天才出现了。
读书人的灾祸与无节操者的显达
五代时期的形势,是中国历史上变化最急剧的。从唐朝到六朝的贵族之家,自汉朝以来长期拥有宗谱,此时全部覆亡了。特别是士人即读书人,境遇最为可怜。当时武人跋扈,读书人能发挥的作用,不过是做些文书工作,而且武人不讲道理,如果惹得他们不快,不知道哪天就会被杀。在给天子的上表中有很多名文,可是这些在武人跋扈的年代不值一提。在那个时代,走红的读书人是像冯道和张全义这样的无耻之辈。张全义受到朱全忠的重用,即使妻子受到朱全忠的侵犯也不敢抱怨一声。冯道是四朝宰相,有处理事务的才干,滑稽多智,巧妙地周旋于难以取悦的武将之间,甚至契丹的天子也被他算计于指掌之间。契丹太宗入侵时,冯道假意要做太宗的臣子。当太宗问如何才能救天下百姓时,他答道:“佛出救不得,唯皇帝救得。”用这种阿谀的方式,可能多少拯救了百姓。总之,面对军人和夷狄的横暴,识时务者为俊杰,他是居间缓和的天才。最后冯道伺候的是周世宗。他把世宗当成小孩,不放在眼里。世宗决定征讨北汉时,冯道上言劝阻,但是被拒绝了。世宗说:“吾见唐太宗平定天下,敌无大小皆亲征。”冯道戏谑地应道:“陛下未可比唐太宗。”结果,世宗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冯道被免职,此时冯道已经七十多岁了。世宗君临天下,仅仅六年便不幸英年早逝,但已为经营天下奠定了基础。世宗是个天才而不自知,只是在处事的过程中慢慢地发挥自己的天才。这才是真正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