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的进步,不仅造就了一个建立在蒸汽轮船和铁路之上的幅员辽阔的美利坚合众国,还促进了大英帝国海外事业的扩张。然而,对于人口稠密的欧洲大陆国家而言,科学进步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影响。他们的生活范围仍然局限于车马能到之处,海外扩张之路也如英国所预期的那样,并没有太大的发展。当时,只有俄国还可以向东扩展。俄国人修建了一条横贯东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但是由于沙皇把铁路修建到了远东地区,惹怒了日本,两国陷入战争。同时,俄国不断向东南方向推进,直逼印度和波斯(1)边境,由此也引发了英国人的强烈不满。除此之外的欧洲国家仍然只能占据一隅之地。人类为了应对新型的社会生活形式,必须通过自愿联合或强制联合的方式,重新对人类事务进行更为广泛的调整。若以近代思想来衡量,自愿联合是最佳的方式,但是欧洲各国传统势力的干预却使他们走上了强制联合的道路。
拿破仑三世帝国的覆灭和德意志帝国的兴起,使人们对在德国领导下建立欧洲共同体的想法既充满希望又掺杂些许担忧。在经历了36年不稳定的和平时期后,欧洲政治极有可能形成以德国为中心的格局。自从查理曼帝国分裂之后,法国向来都是德国最强劲的政治宿敌,为了弥补自身实力的不足,法国与俄罗斯进行联盟。德国则加强了与奥地利帝国(它在拿破仑一世时期就已经脱离了神圣罗马帝国)的联系。此外,德国还打算与意大利新王国结盟,但是没有成功。起初,英国坚持一贯作风,置身于欧洲大陆事务之外,但是随着后期德国海军的强劲发展,其被迫与法俄集团结盟。但是,由于德皇威廉二世(在位时间为公元1888年至1918年)野心过大,过早地推行他的海外冒险政策,最后把英国、日本和美国都推向了敌对阵营。
于是,欧洲各国纷纷开始扩充军备。军事装备、枪炮和战舰等军工业在国民生产中的比重逐年提高,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战争有时似乎马上就要开始,有时又有所缓和。最终,这场战争还是爆发了。德国和奥地利先是向法国、俄国和塞尔维亚发起了袭击。紧接着,德国军队又入侵比利时,英国见状立即参战援助比利时,并把日本拉入自己的阵营。不久之后,土耳其也加入了德国的阵营。公元1915年,意大利对奥地利开战,同年10月,保加利亚加入德国同盟。公元1916年,罗马尼亚对德宣战;次年,美国和中国也被迫对德宣战。至于谁应该为这次战争埋单,本书在此不再多加以评判。相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我们更加关注为何各国没有预料并阻止这场战争的爆发。策动战争的那小部分人固然令人感到可恨,但更令人痛心的是,数千万民众由于过于“爱国”、愚昧和冷酷,以至于没能以坦诚、慷慨的态度促成欧洲统一,从而阻止这场灾难的发生。
在此,我们无法详述这场战争错综复杂的细节,但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在短短几个月内,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彻底改变了这场战争的性质。物理学的发展使人类获得了巨大的力量,人们可以冶炼钢铁、缩短距离和战胜疾病;但是,这种力量是用于行善还是作恶,完全取决于人们对于道德、政治的认知和理解。由于受到旧时各种仇恨和猜疑政策的影响,欧洲各国政府猛然发现自己手中掌握的力量具有无可比拟的破坏和防御能力。这场战争很快就演变成了一场吞噬全世界的大火,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战争初期,德国猛攻巴黎,俄国则大举入侵东普鲁士,德、俄两国的进攻都遭到顽强的抵抗。随后,各国纷纷开始加强自己的防御力量,并修建了战壕。在一段时间内,对战双方都固守在各自的战壕内,因此双方都拥有强大火力,贸然进攻必然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冲在战争前线的是数以万计的大军,坚守在战争后方的民众则被全部组织起来为前线提供弹药和粮食补给。除了与军事行动相关的活动外,其他生产活动都被迫停止。欧洲所有年轻力壮的男子都加入了陆军和海军的队伍,要不然就是被送到临时组建的工厂从事军需生产。女性取代男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力军。战争期间,欧洲交战国半数以上的国民都转换了职业,完全就是一种社会角色的转变。教育和科研受到了极大限制,甚至直接转变为以军事服务为目的。由于受军事管制和军事宣传的影响,新闻媒体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存在意义。
战事的僵局使得欧洲各国的战场从前线向后方延伸,交战双方或是发动空袭袭击对方后方人员,或是破坏对方的粮食和军需用品供给。此外,为了攻破战壕防御,欧洲各国纷纷改进枪炮的口径和射程,还研制出了毒瓦斯弹和小型坦克。空袭是所有新式作战方法中最具革命性的,它使战争开始从平面转变为立体。在此之前,战争只能发生在交战双方相遇的地方,现在则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最先出现的空中武器是齐柏林硬式飞艇,接着是轰炸机,它们把战争前线扩大到了非战斗区域。这使得区别对待作战人员与非作战人员这个文明作战规则不复存在,所有人都成了战争攻击的对象,无论是农民、裁缝、伐木工还是建筑工,甚至连车站和仓库都被摧毁了。随着战事的发展,空袭的范围日益扩大,空袭引起的恐惧也与日俱增。几乎整个欧洲都陷入了被包围的状态,常常遭受夜间空袭。像伦敦和巴黎这些没有遮挡的城市更是夜夜遭到袭击,高射炮的轰鸣声震耳欲聋,消防车和救护车在黑暗的街道上呼啸而过,人们彻夜难眠。这一切对老人和孩子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战争之后往往伴随着瘟疫。战争期间并未出现过任何流行性疾病,这得益于医学的发展,然而公元1918年战争即将结束时,全球范围内爆发了一场大流感,数百万人因此而丧生。尽管战争期间没有出现大规模饥荒现象,但是到了公元1918年年初,欧洲大部分地区陷入了饥荒状态。这是因为农民都被招募到军中,无人从事农业生产,导致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粮食减产的问题。还有当时潜艇攻击的情形时有发生,各国因此封锁国界,海上交通受阻,影响了粮食的正常供应。之后各国政府掌管了日益短缺的粮食供给,按人口定量分配,这才得以勉强维持。但是,到了战争的第四年时,除了粮食短缺,人们还面临着衣服、住房和生活用品短缺的问题,商业和经济生活陷入了极度混乱之中。每个人都忧心忡忡,绝大多数人过着艰难、竭蹶的生活。
公元1918年11月,这场战争终于真正结束了。公元1918年春季时,德国还拼尽全力向巴黎发起最后的猛攻,差点就攻陷了这座城市,然而最终财殚力竭的同盟国集团彻底崩溃了。
* * *
(1) 波斯即今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