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刚失去北美13个殖民地不久,欧洲大陆就发生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动乱。这场动乱让欧洲人民清楚地意识到,世界政治体制在本质上都是临时性的。

我们之前曾说过,法国的君主政体是欧洲君主专制政体中最成功的,是许多相互竞争的小宫廷膜拜和效仿的典范。但是,法国的繁荣并非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之上,这使得它最后出现了戏剧性倒台的一幕。它固然是一个灿烂夺目、积极进取的国家,但是它也挥霍、浪费了大量平民的生命和财产。在法国,神职人员和贵族免于纳税,整个国家的税收负担都落在了中下层的身上,农民被税收压得喘不过气来,中产阶层不仅被贵族阶层统治,还要遭受他们的压迫与羞辱。

公元1787年,法国君王眼看国库空虚,便召集王国各个阶层的代表来商讨收入不足和支出过度的问题。公元1789年,由贵族、神职人员和平民代表参加的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召开,这次三级会议与英国议会的早期形式大体一致。法国由于实行绝对的君主制政体,因此自公元1610年以来都未曾召开过三级会议。现在,人们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表达他们长期不满的场所。由于第三等级也就是平民阶层要求控制议会,因此三个等级之间爆发了激烈的论战。平民阶层在这场论战中取得了胜利,三级会议由此也变成了由第三等级组成的国民议会。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准备奋起反抗,从外省调来了军队。随后,一场震惊世界的革命在巴黎乃至整个法国爆发。

法国的君主专制体制很快就被推翻了。巴黎人民攻占了阴森恐怖、象征封建专制主义的巴士底狱,革命风暴由此在法国国内迅速蔓延开来。在法国东部和西北部各省,许多贵族的城堡被农民烧毁,地契也被销毁,有的贵族地主被杀,有的则被放逐。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长期以来一直由贵族阶层所控制的腐朽制度就此崩塌,很多王室成员和朝臣都纷纷逃往国外。巴黎和其他主要城市都成立了临时政府,并创建了新的武装力量——国民自卫军,用以抵抗国王的军队。法国民众强烈呼吁国民议会建立一个适应新时代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法国大革命是一项极其考验群众力量的运动。它彻底扫除了专制政权的不公正,废除了免税制度、农奴制度以及贵族的称号与特权,并试图在巴黎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不再是法国的皇宫,皇室成员被软禁在巴黎的杜伊勒里宫。

国民议会花了2年的时间,冲破艰难险阻建立了一个有效的现代化政府。尽管国民议会开展的许多工作都是实验性质的,而且其中有一些最后被撤销了,但是从整体上看大多数是健全且有效的,并一直保留至今。当然,其中也有许多是毫无意义的。国民议会还重新修订了刑法典,废除了严刑逼供、非法监禁和迫害异端等法律。法国一些古老的行政区,如诺曼底、勃艮第等,被划分成了80个省。军队人员无论其出身如何,都有权晋升至最高军阶。此外,国民议会还建立了一套完美简洁的法院体系,但是由于法官由民众选举产生且任期较短,使得这一制度蕴含的价值大为减损。这样一来,群众实际上成了最后的上诉机关,法官变得跟议会成员一样,为了赢得民众的支持而哗众取宠。与此同时,教廷的巨额财产被国家没收且统一管理。任何不从事教育或慈善事业的宗教机构都被解散,相关神职人员的薪水由国家负担。对于那些等级较低的神职人员而言,这项改革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他们的薪水与富有教廷的神职人员相比,确实少得可怜。另外,国民议会还规定主教和神职人员须经选举产生,这打破了罗马教廷以教皇为中心、权力自上而下这一传统根基。实际上,国民议会这么做的目的在于一举实现法国教廷新教化,就算不能马上修改教义,也要先改变其组织形式。结果,却引起了国民议会选定的神职人员和忠于罗马教廷的神职人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公元1791年,由于法国国王、王后与逃亡海外的贵族以及保王党反扑,法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实验戛然而止。法国东部边境上会集了大量外国军队,在6月的某天晚上,法国王国、王后以及他们的子女从杜伊勒里宫逃出,准备加入外国军队与流亡贵族的阵营之中。但不幸的是,他们最后在瓦雷内被捕,并被押解回巴黎,由此整个法国掀起了共和主义思潮。随后,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宣告成立,继而向奥地利和普鲁士宣战。公元1793年1月,法国国王因叛国罪被送上断头台,而此前英国也曾发生过相同的一幕。

之后,法国过渡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历史时期。法国人民对建立共和政体产生了极大的热情,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人们放弃了一切形式的妥协。在国内,他们宣誓要铲除保皇党和所有反对共和制的残余势力;在国外,法国保护和援助所有的革命活动。他们热切地盼望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变成共和制国家。法国青年纷纷走出家门,踊跃加入共和国的军队;《马赛曲》美妙的旋律传遍了法国大地,就像美酒那样使人们热血沸腾。在《马赛曲》的激励下,法国士兵刀剑出鞘、枪炮齐鸣,把外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公元1792年年底前,法国军队攻占的土地已远远超过了路易十四时期的领地。他们四处征战,先是入侵布鲁塞尔,接着攻占了萨瓦,然后袭击了美因茨,最后又从荷兰人手中夺走了斯海尔德河。但是就在这时,法国政府做了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情,即处死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随后英国就把法国驻英国的使节驱逐出境,怒不可遏的法国继而对英国宣战。法国的这种做法并非明智之举,尽管法国大革命清除了贵族军官,并组建了一支全新的精锐步兵和炮兵军队,但使得昔日纪律严明的海军军队变得涣散不堪,英国由此取而代之成为海上霸主。尽管先前英国对法国革命抱有同情态度,非常赞成法国掀起自由主义运动,但是法国这一次的挑衅使得整个英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抵抗法国的进攻。

关于法国与欧洲联盟此后几年的战争情况,我们在此不再赘述,总之就是法国人把奥地利人永远地驱逐出比利时,并在荷兰建立了傀儡政权巴达维亚共和国。被困在特塞尔岛的荷兰舰队,在未开一枪一炮的情况下就向一小队法国骑兵投降了。其间,法国向意大利发起的进攻曾一度中断,直到公元1796年,新上任的将领拿破仑·波拿巴才率领缺衣少食的共和国军队,成功地越过皮埃蒙特高原,最终抵达曼图亚和维罗纳。C.F.阿特金森(1)曾在其收录于《大英百科全书》中的关于“法国革命战争”的词条中说:“共和军的人数和速度使盟军大吃一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这些临时集结的军队。因为缺少资金,所以他们无法购置帐篷,也没有足够的马车运送物资,不过这些对于他们来说也并非必需品。对于职业军队来说,这些不利因素肯定会让许多士兵临阵脱逃,但是对于公元1793年至1794年的法国士兵而言却是可以忍受的事情。由于当时法国军队的规模空前庞大,军队所需的物资根本无法用车队运送,但是他们很快就习惯了‘就地补给’。于是,在公元1793年,一种新的近代战争方式诞生了。这种战争方式以行动迅速、国力总动员、野营露宿、随地补给以及敢打硬仗为特点,与以往那种行军谨慎、作战部队规模小、有营帐和充足粮食以及惯用伎俩的方式截然不同。这两种方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前者体现了果敢的决战精神,后者则体现了少冒险、谋小利的精神。”

然而,当这支衣衫褴褛的狂热大军高唱《马赛曲》为法国而战时,他们显然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掠夺还是在解放他们所进攻的国家。而在巴黎,共和主义的革命热情却在一点点地被消耗着。在此期间,法国雅各宾派的罗伯斯庇尔上台,革命势力掌握在这位狂热领袖的手中。对罗伯斯庇尔很难做出一个评价,他身体羸弱、生性胆小且自命不凡,但又具备夺取权力所必备的信心。他下定决心要依照自己的设想来拯救共和国,认为除了他以外,没有人能够拯救它,而实现拯救的前提是巩固自己手中的权力。共和国生机勃勃的样貌,似乎是从处决国王和屠杀保皇派中产生的。当时,法国多个地区都发生了叛乱:在西部的旺代省,人民在主教和贵族的指挥下,起义反对征兵,并驱逐东正教教士;南部的里昂和马赛发生暴动之后,土伦的保皇党同意英国和西班牙的军队在法国境内驻兵。那时的革命,除了杀害保皇党之外,似乎就没有其他镇压叛乱的方法了。

于是,革命法庭成立,开始屠杀他们所认定的“人民的敌人”。断头台正好派上了用场,王后被送上了断头台,罗伯斯庇尔的反对者被送上了断头台,就连那些不相信上帝的无神论者也被送上了断头台。日复一日,周复一周,断头台上沾染的鲜血越来越多。罗伯斯庇尔的统治,似乎是靠着鲜血得以维系,如同鸦片吸食者需要越来越多的鸦片一样,他也需要越来越多的鲜血。

公元1794年的夏天,罗伯斯庇尔将自己也送上了断头台。接替罗伯斯庇尔的是一个五人执政内阁,即督政府,他们对外开展防御战争,对内维护团结统一。这种局面一直延续了5年之久,督政府的统治就好比这段动荡不安的历史中出现的一段奇特插曲。在此期间,他们没有实施过任何改革措施。法国大革命的狂热还使法国军队踏入了荷兰、比利时、瑞典、德国南部和意大利北部,他们每到一处就推翻国王的专制统治,建立起共和国。但是,督政府煽动的革命热情并不妨碍他们为了缓解法国政府的财政困境而去掠夺被解放人民的财产。法国革命战争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它不再是为了自由而发起的圣战,反而更像旧制度中为了争夺政权的侵略战争。放弃传统的对外政策是法国彻底抛弃君主制政体的最后一步,但是人们发现,督政府沿用的仍然是革命前的对外政策,几乎未有丝毫改变。

接着,出现了一个给法国乃至全世界都带来不幸的人物,他将法国的民族利己主义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在给法国带来了10年的辉煌与荣耀之后,又带来了失败与耻辱。他就是率领法国督政府军队在意大利取得胜利的拿破仑·波拿巴。

在督政府执政的5年期间,拿破仑一直在为了谋取自我更大的权力而不断地谋划与斡旋,之后渐渐登上了权力的顶峰。拿破仑虽然理解能力极其有限,但他冷酷无情、精力充沛。他最初只是罗伯斯庇尔学派的一名极端分子,也正因如此,他获得了第一次晋升,但他并没有真正了解欧洲的新形势。他最大的政治抱负是复兴西罗马帝国,然而这种设想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他试图摧毁旧神圣罗马帝国的遗迹和影响,建立一个以巴黎为中心的新帝国。这样在维也纳的皇帝就不再是罗马帝国的皇帝,而仅仅是奥地利的皇帝。为了迎娶奥地利的公主,拿破仑与自己的法国妻子离了婚。

公元1799年,拿破仑成为法国的第一执政官,成为法国事实上的君王。公元1804年,他效仿查理大帝的做法,当上了法国的皇帝。教皇在巴黎为拿破仑举行了加冕仪式,拿破仑按照查理大帝当年的做法从教皇手中接过皇冠,亲自戴到了头上。他的儿子则被封为罗马的国王。

在此后的数年间,拿破仑取得了多次胜利。他征服了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区,击败了普鲁士和奥地利,统治了俄罗斯以西的整个欧洲。但是,他未能从英国人手中夺过制海权,公元1805年,他的舰队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被英国皇家海军指挥官纳尔逊击退。公元1808年,西班牙人奋起反抗拿破仑,威灵顿率领的英国军队逼得西班牙半岛上的法国军队一路北退。公元1811年,拿破仑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发生冲突。公元1812年,他率领60万大军入侵俄国,结果却败给了俄国的军队与严寒的天气,法国军队几乎全军覆灭。紧接着,德国起来反抗,瑞典也与之为敌,腹背受敌的法军被连连击退。公元1814年,拿破仑被迫在枫丹白露宫宣布退位,随后被流放至厄尔巴岛。公元1815年,拿破仑返回巴黎,企图重整旗鼓,不料却在滑铁卢遭遇英国、比利时和普鲁士联军的重击。拿破仑最终沦为英国的阶下囚,于公元1821年在圣赫勒拿去世。

法国大革命释放的各种力量就这样被消耗殆尽。为了尽可能恢复被这场革命风暴搅得支离破碎的欧洲政治格局,取得胜利的反法联盟齐聚维也纳召开了一次大会。在此后将近40年的时间里,欧洲一直维持着和平,一种精疲力竭后的和平。

* * *

(1) C.F.阿特金森,全名查尔斯·弗朗西斯·阿特金森,出生于公元1880年,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翻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