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注意到,雅利安人控制的势力范围在公元7世纪和8世纪已经极度缩减。1000年前,中国以西的所有文明世界都由雅利安语系的种族掌控。而如今,蒙古人已然挺进匈牙利,雅利安人在亚洲的领土除了拜占庭帝国外,其他基本上已荡然无存,整个非洲和西班牙的绝大部分疆域也已落入他人之手。希腊世界繁华不再,领土范围缩减到仅剩君士坦丁堡这个商贸城市及其周围的一小圈领地,而关于罗马帝国的记忆也只存留在西方基督教牧师所使用的拉丁语中。然而,闪米特人的传统在经历了千年的黑暗岁月之后,已从被征服和被遗忘的困境中重新崛起,与上述几个帝国衰落灭亡的境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是在北欧,日耳曼民族的生命力并没有就此耗尽。尽管他们的活动范围限制在欧洲中部和西北部地区,社会和政治思想仍然十分混乱,但是他们正在逐步且稳定地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秩序,并悄无声息地为重新崛起做准备,以建立一个疆域更为广阔的帝国。

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公元6世纪初期,欧洲西部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权,地方统治者实行自治管理,各自掌握着自己的政权。但是,这种动荡不安的局势无法持续太久,各地方政权在混乱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合作与联盟的制度,即封建制度。至今,欧洲人的生活中仍遗留着封建制度的痕迹。实际上,这种封建制度是社会强权的具体表现。封建社会中的人们无论身处何地,都会感到十分缺乏安全感,于是便会放弃自身的部分自由,以换取保护与帮助。他们会寻找一个更为强大的人,作为自己的保护者和主子;他们向自己的主子服兵役和缴纳税费,以确保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而他们的主子同样为了寻求保护与安全感,又会向更有权势的人效愚尽忠。城市也效仿了寻找封建保护者的做法,毕竟这样省去了许多麻烦事,甚至就连修道院和教廷之间也存在类似的附庸关系。毫无疑问,在大多数情况下,被保护的人们在获得保护之前就要宣誓效忠对方。可以看出,这个制度不仅自上而下发展,还自下而上发展,因此逐渐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制度。在不同的区域,这种制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且起初引发了多次暴力与私战,直到最后才慢慢形成了新的秩序与法治。在封建制度最终确立之前,这种金字塔式的制度就一直在不断完善。早在6世纪以前,克洛维就在当今的法国和荷兰创建了法兰克王国,之后还相继出现了伦巴第和哥特王国。

公元720年,阿拉伯人越过比利牛斯山脉,发现了法兰克王国,当时没落的克洛维后裔、国王宫廷总管查理·马特掌握着法兰克王国实权。在公元732年的普瓦提埃战役中,查理·马特率军迎战阿拉伯军队,赢得了胜利。实际上,查理·马特是阿尔卑斯山以北从比利牛斯山到匈牙利一带的霸主,他还统治着一批说法兰西拉丁语、低地德语和高地德语的封建诸侯。他的儿子丕平消灭了克洛维王朝最后一位继承人,夺取王国和称号。他的孙子查理曼于公元768年即位,他发现自己统治着如此庞大、辽阔的王国,竟多次考虑恢复拉丁皇帝的称号。后来,查理曼征服了意大利北部,成为罗马的主人。

倘若我们从更为宏观的世界历史视野来探求欧洲的历史,会比纯粹的民族主义历史学家更清楚地发现,拉丁罗马帝国的传统是如此受限和不幸。千百年来,为了赢得虚幻的霸权,欧洲各国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消耗了巨大的精力。在整个这个阶段,我们可以感觉到某些无法遏制的敌对情绪,它使人精神狂乱,强迫思维与意念普遍存在于欧洲人民的脑海之中。导致各国相互斗争的原因之一是统治者的野心,比如查理曼(查理大帝)一心想成为下一个恺撒大帝。查理曼的王国由各个文明开化程度不同的封建日耳曼小国组成。莱茵河以西的日耳曼人大多学会了各种拉丁化的方言,这些方言融合在一起演变成了法语;莱茵河以东的人们虽同属日耳曼种族,但他们却继续使用日耳曼语。这样一来,这两支未开化部落的征服者之间交流起来变得十分困难,分裂也就此产生。根据法兰克王国的传统,查理大帝死后,他的帝国将由他的儿子们继承,因此加速了领土的分裂。正因如此,从查理大帝时代开始,欧洲的历史一方面是君主和他的家族成员为了争夺摇摇欲坠的王位、爵位和主教之位以及欧洲城市的掌控权的历史;另一方面又是日耳曼语系民族与法语民族之间的对抗在混乱的局势中不断加深的历史。那时,皇帝登基时都有一个加冕仪式,而他们最大的野心就是想尽办法占领那个破败、徒有虚名的首都罗马,并在那里举行加冕典礼。

导致欧洲政局混乱的第二个因素是罗马教廷下定决心不再设立世俗的君主,而是让罗马教皇亲自称帝。罗马教皇当时已经是大祭司长,出于各种实际目的,他掌控着已日渐衰败的罗马城。虽然他没有军队,但至少在整个拉丁世界里他拥有一个庞大的教士宣传体系;虽然他对人的肉体没有操控能力,但在人们的想象中,他手握决定人们的灵魂最终是通往天堂还是地狱的钥匙。因此,在整个中世纪,当王侯们为了平分权力、掌控支配权、夺得王位而相互斗争时,罗马教皇总是以基督教世界终极霸主的身份出现,设法让所有王侯都臣服、听命于他,虽然他有时看起来老谋深算,有时看起来又显得老态龙钟(因为接任教皇位置的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他们的任期平均不超过两年)。

但是,王侯之间的争夺、国王与教皇之间的对立并不是造成欧洲时局混乱的全部因素。当时在君士坦丁堡有一位希腊语系的皇帝,他宣称要整个欧洲都效忠于他。当查理大帝试图重振罗马帝国时,他复兴的仅仅是拉丁语部分的罗马帝国,这样一来,拉丁语罗马帝国和希腊语罗马帝国之间很快便产生了敌对情绪。这种对立不断升级,以至于希腊语基督教徒和新兴拉丁语基督教徒之间的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罗马教皇声称自己是基督教第一圣徒圣彼得的继承者,是基督使徒的最高领导,是世界各地基督教团体的领袖。但是,君士坦丁堡的皇帝和主教们都不愿意承认这种说法。于是,他们之间就“三位一体”教义展开了论战,最终基督教廷于公元1054年分裂。此后,拉丁语系教廷与希腊语系教廷划分了明显的界限,形成了公开对立的局面。中世纪拉丁语系基督教的衰落,正是由这种宗教对立和其他矛盾冲突造成的。

之后,基督教又出现了三组对抗势力。当时在波罗的海和北海一带,仍然生活着一些不愿意被基督教化的北欧部落,他们就是诺曼人。他们以海盗为生,肆意侵扰南至西班牙的整个基督教海岸。他们顺着俄罗斯的河流一直向北推进,来到了荒无人烟的中部地区,同时还开辟了向南的航道。此外,他们还把自己的海盗势力扩展至里海和黑海地区。他们在俄罗斯建立了公国,是最初的“俄罗斯人”。他们还差点攻占了君士坦丁堡。9世纪初期,英格兰还是一个基督教化的低地日耳曼国家,他们的国王埃格伯特是查理曼的门徒和学生。公元886年,诺曼人从埃格伯特的继任者阿尔弗雷德大帝的手中夺取了半个英格兰;到了公元1016年,克努特率领诺曼人攻占了英格兰全境。公元912年,罗尔夫率领另一支诺曼人队伍征服了法国北部,并建立了诺曼底公国。

虽然克努特统治着英格兰、挪威和丹麦三地,但他的帝国存在时间却十分短暂,在他去世后不久便分崩离析。这种局面实际上是由未开化民族的政治脆弱性所造成的,国王死后,他的王国就会被自己的子嗣们瓜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诺曼人一直维持联合统一的状态,那么会发生些什么呢?诺曼民族勇气惊人且精力充沛,他们乘坐大桡船到过冰岛和格陵兰岛,还是第一批踏上美洲大陆的欧洲人。后来,他们从萨拉森人手中夺回了西西里岛,还将罗马城洗劫一空。想象一下,克努特王国本可以发展成为一个航海强国,势力范围横跨美洲和俄罗斯。

在日耳曼人和拉丁化欧洲人势力范围以东的地区,混居着斯拉夫部落和土耳其民族。他们之中最占优势的是马扎尔人,也就是匈牙利人,他们在公元8世纪至9世纪时西迁到这里。查理大帝曾统治过他们,但查理大帝死后,他们便在今天的匈牙利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他们和自己的同族祖先匈奴人一样,每年夏季都会去欧洲人的定居地区进行掠夺。公元938年,他们穿越日耳曼进入法兰西,再翻越阿尔卑斯山抵达意大利北部,然后打道回府,一路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最后,萨拉森人从南方向罗马帝国的残存势力发起了进攻。那时,他们已经掌控了大部分的制海权,来自黑海的俄罗斯诺曼人和西部的诺曼人是他们在海上的唯一劲敌。

虽然当时罗马帝国被这些强悍且极具侵略性的民族包围着,身处未知的破坏力和无法预估的危险之中,但是查理曼和他之后的野心家们仍然打着神圣罗马帝国的旗号,上演了一出复兴西罗马帝国的闹剧,不过最后却无功而返。从查理曼时代开始,西欧的政治生活一直沉浸于这种复兴帝国的想法之中;而东部的罗马帝国希腊化部分也开始走向衰败,势力急剧减弱,领土范围只剩下没落的商贸城市君士坦丁堡和它周围的几英里土地。在查理曼去世后的千年岁月中,欧洲大陆在政治上一直保持着传统原样,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

查理曼的名字在欧洲历史上家喻户晓,但是他的个性却模糊不清。虽然他既不会读也不会写,但是十分尊重学问。他喜欢在吃饭时听别人大声朗读,而且特别喜欢讨论与神学有关的问题。每年冬季,查理曼都会在埃克斯·拉·夏贝尔(今德国亚琛)或美因兹的行宫中召见一批学者,与他们进行交谈,并从中获得教益。到了夏季,他则会与西班牙的萨拉森人、斯拉夫人、马扎尔人、撒克逊人以及其他未开化的日耳曼部落开战。不过,我们不太确定查理曼想在罗慕路斯·奥古斯都之后成为罗马皇帝的念头是何时产生的,或许是在他占领意大利北部之前,又或许是在接受罗马教皇利奥三世的建议之后,毕竟利奥三世急于把拉丁教廷从君士坦丁堡中独立出来。

当时,关于是否由教皇为皇帝加冕一事,教皇与准皇帝之间展开了一场非比寻常的较量。公元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出乎众人所料,在圣彼得大教堂为前来祭拜的查理曼举行了加冕仪式。当时他拿出来一顶皇冠,戴在查理曼的头上,并向众人挥手致意,祝贺查理曼成为恺撒和奥古斯都(1),人群中即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但是,查理曼对这种加冕方式感到十分不满意,感觉受到了奇耻大辱。于是,他便给他的儿子下了一道密令,绝对不能再让教皇插手皇帝加冕一事,一定要亲自把皇冠戴在头上。因此,在帝国复兴伊始,我们就看到了教皇与皇帝为了争夺优先权而长期进行斗争。但是,被称为“虔诚者”的路易却无视他父亲查理曼的遗训,完全听命于教皇。

“虔诚者”路易死后,查理曼帝国即告分裂,法语系法兰克人与德语系法兰克人之间的分歧进一步扩大。之后,奥托登上了皇位,他是撒克逊人“捕鸟者”亨利一世的儿子。公元919年,在德意志王侯与主教的大会上,亨利一世被选立为德意志国王。公元962年,奥托前往罗马城,被加冕为罗马皇帝。11世纪初期,撒克逊王朝覆灭,取而代之的是其他德意志统治者。自从查理曼的加洛林王朝灭亡之后,西部讲各种法语方言的封建王侯与贵族就不再臣服于德意志皇帝,英格兰也完全从罗马帝国的疆域中脱离出来。此外,诺曼底公爵、法兰西国王以及一些封建诸侯也摆脱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公元987年,法兰西王国从加洛林王朝中脱离出来,由雨果·卡佩接管政权,卡佩王朝一直延续到公元18世纪。雨果·卡佩时代,法兰西王国的领土仅限于巴黎及其周围一小片地方。

公元1066年,由哈罗德·哈尔拉德率领的挪威诺曼人以及由诺曼底公爵统率的拉丁诺曼人几乎同时向英格兰发起了进攻。英格兰国王哈罗德在斯坦福桥战役中击败了挪威诺曼人,却在黑斯廷斯一战中被拉丁诺曼人打败。英格兰在被诺曼人征服后,便与斯堪的纳维亚人、俄罗斯人以及日耳曼人断绝了往来,之后与法兰西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但也与之发生了各种冲突。在接下来的4个世纪里,英格兰卷入了法兰西封建诸侯的斗争之中,在法兰西战场上损耗了大量国力。

* * *

(1) 恺撒和奥古斯都是罗马早期的统治者,在此意指罗马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