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主宰西方世界的是新兴罗马帝国。与以往支配这个文明世界的各大帝国相比,罗马存在许多不同之处。首先,它不是第一个实施君主制的国家,因为它不是由任何一个强大的征服者所创建的。其次,它不是第一个实施共和政体的帝国。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人就已统治了许多同盟国和附庸国;而迦太基在和罗马展开那场殊死战斗之前,就已统治了撒丁岛、科西嘉、摩洛哥、阿尔及尔、突尼斯以及西班牙和西西里的大部分地区。但是,罗马却是第一个不仅摆脱了毁灭的厄运,还不断繁荣发展的共和政体帝国。
以往古代帝国的中心都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各大流域地区,而新兴罗马帝国的中心却靠近西面,这使罗马得以向一些新地区和新民族输送他们的文明。此时,罗马帝国的疆域已经扩张到了摩洛哥和西班牙,随后它又向西北方向扩张,推进到了今天的法国和比利时,还延伸到英国;在东北方向则扩张至匈牙利和俄罗斯南部。但是,罗马帝国从未在中亚和波斯等地建立起自己的势力范围,因为这些地方离罗马的行政中心都太遥远了。由于版图辽阔,当时的罗马帝国不仅有许多北欧雅利安语系民族,还包括了世界上所有的希腊民族。但是,罗马境内的含米特人和闪米特人的数量比以往任何一个帝国都要少。
罗马帝国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一直不断发展,并未重蹈波斯和希腊帝国的覆辙,走向迅速衰亡的道路。此前,米底和波斯的统治者在仅仅一两代人的时间内,就被巴比伦人完全同化了:巴比伦人向他们灌输“万王之王”的思想以及神庙和祭司的传统;亚历山大大帝和他的继位者也相继走上了被同化的道路;塞琉古君王建立的宫廷及行政体系,则与尼布甲尼撒的几乎一样;至于托勒密家族,他们在成为埃及法老之后就彻底埃及化了。与之前闪米特人征服苏美尔人之后被同化一样,这些征服者也没能逃离被同化的命运。但罗马人则有所不同,他们没有走上被同化的道路,他们实行自治,并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一直遵循着本民族的法律与习俗。在2世纪至3世纪之前,唯一一个在思想上对罗马帝国产生巨大影响的民族就是与罗马人有着相似血统的希腊民族。因此,可以说,罗马帝国是第一个尝试用雅利安模式统治庞大领土的国家,它开创了新型的国家模式,实际上是一个扩张了的雅利安共和国。以往,征服者通常都会在供奉丰收之神的神庙周围建立自己的都城,但这种模式却不适用于罗马帝国。他们有自己信仰的神,也建立了自己的神庙,不过他们的神与希腊的神相似,都是半人半神的模样,是神圣的贵族。罗马人在危难关头也会杀牲取血以祭神,甚至献祭活人,这种血祭传统或许是从他们黑肤色的伊特鲁里亚先师那里学来的。但是,直到罗马的鼎盛时期结束,神庙和祭司都没有在罗马的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
罗马帝国的发展史是一种未经规划的、全新的发展史。罗马人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一项规模宏大的政治实验。但是,这次实验并不能称得上成功,因为罗马帝国最终还是彻底崩塌了。数百年来,罗马帝国的体制和管理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这么说,它在这期间的变化远比孟加拉、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在1000年内的变化还要更加猛烈。尽管罗马帝国一直都在变化,却从未遵循过固定的模式。
罗马帝国的实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失败了,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个实验又尚未完成。“如何治理庞大的帝国”这个曾经困扰罗马人的难题,至今仍然困扰着许多欧美国家。
罗马帝国统治时期,不仅在政治上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和道德方面也同样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点还请研究历史的读者谨记。人们都想当然地认为,罗马的统治是完整、稳固、全面、高贵且又果断的。麦考莱在其《古罗马之歌》一书中,就把罗马元老院和罗马市民、老卡托、西庇阿家族(1)、尤利乌斯·恺撒、戴克里先、君士坦丁大帝、罗马的凯旋、演说、角斗士的战斗和基督徒殉道者等全部糅合到了一起,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崇高、庄严而又残酷的画面。我们应对画面中的情节进行阐释,因为在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之后这些情节已然变得面目全非,其变化之大,比威廉一世统治下的伦敦和现在的伦敦之间的差异更令人震惊。
我们可以将罗马帝国的扩张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公元前390年高卢人对罗马人劫掠为开端,持续到公元前240年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我们可以把这一阶段称为同化共和国时期。这或许是罗马历史上最美好、最独特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贵族与平民间持久的纷争接近尾声,伊特鲁里亚人的威胁已告终结,贫富差距缩小,大部分公民都有爱国心。这时的罗马共和国是一个自由的农民共和国,它与公元1900年前的南非布尔共和国以及公元1800年至公元1850年的美国北部联邦十分相似。在这个阶段初期,罗马只是一个方圆不到20平方英里的小国。虽然它不断向周边的同宗强国发起战争,但是其目的不是要毁灭这些国家,而是为了寻求联盟。在经历几个世纪的内乱纷争后,罗马人民已经学会了妥协与让步。那些被罗马打败的城邦,有的已经被罗马彻底同化,他们享有选举的权利,可以参政议政;有的则实行自治,而且有权在罗马经商和结婚。罗马人还在新征服区域的战略要塞建立了由正式公民组成的驻军,并设立了享有各种特权的殖民地。罗马人还修建了许多道路。在这些政策实施后,整个意大利不可避免地迅速罗马化。公元前89年,意大利所有的自由民都成了罗马的公民,整个罗马帝国在形式上最终演变成一个扩张了的大城市。公元212年,整个罗马帝国的每个自由民都享有市民权,这意味着自由民可以前往罗马,并有权在罗马举行的选民大会上投票。
罗马帝国的扩张策略别具特色,它先让易于管理的城市享有市民权,再把这种市民权推广到全国。就这样,罗马人逆转了征服者征服之后又被同化的局面,并借助这种策略同化了所有被征服者。
然而,在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西西里被吞并后,虽然传统的同化进程仍在进行,但罗马统治者也开启了新的进程。比如,西西里被视为征服者的战利品,成为罗马人的“财产”。罗马人通过开发西西里肥沃的土壤和剥削勤劳的西西里人民的方式,为罗马创造了财富来源。那时,贵族以及平民中较有影响力的一部分人手中掌握着西西里岛的大部分财富。除此之外,战争还衍生了大量的奴隶。第一次布匿战争发生前,罗马共和国的居民中的很多人都是享有市民权的农民,他们有权利和义务参军。但是,当他们积极地为国家服役时,他们的田地却负债累累,而与此同时,新型的大规模奴隶制农业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当这些农民返回家中时,发现自己的产品面临着来自西西里和新占领城邦的奴隶产品的双重竞争。时代骤然改变,罗马共和国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罗马人不仅掌控着西西里,就连罗马的普通百姓也被富裕的债主和竞争者控制了。至此,罗马帝国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富人冒险家共和国时期。
农民出身的罗马士兵为了获得自由和享有参政的权利,奋斗了整整200年,但最终只换来100年的特权。然而,第一次布匿战争却使他们所有的努力成果都付之东流,消失殆尽。
他们的选举权也成了摆设。罗马共和国的行政机关有两个,其中最重要的是元老院。元老院最初由贵族组成,后来发展成为由一些手握大权的官员、执政官和监察官召集而来的各类显赫人物组成的团体。和英国的上议院一样,元老院聚集了大地主、显赫的政治家、大商贾等。不过,它的情形更类似于美国的参议院。布匿战争结束后的300年间,元老院一直是罗马的政治思想中心。第二个行政机关是公民大会,由罗马全体公民组成。当罗马还只是个20平方英里的小国时,实行这种全体会议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当罗马向外扩张至意大利时,这种议会制度就不复存在了。以前,公民大会在朱庇特神庙和罗马城墙的号角声中宣布召开,后来它慢慢变成了政治掮客和市井无赖的集会。在公元前4世纪的时候,公民大会在相当程度上能与元老院制衡,是民众意见和权利的有力代表。但是,到布匿战争结束后,公众监督已然消失,公民大会也就变得毫无用处,对那些有权势的人物根本起不到约束的作用。
值得让研究历史的人特别注意的是,罗马共和国从未出现过任何代议政体,也没有人考虑过选举代表来传达民意。公民大会从来都不能与美国的众议院和英国的下议院相提并论,原因在于虽然理论上它是由全体公民组成的,但实际上却无足轻重。
因此,在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后,罗马的平民生活极为艰苦。他们不仅变得穷困潦倒,失去了田地,还被奴隶挤出了有利可图的生产行业,更糟的是他们没有任何政治力量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这些无法表达政见的民众,就只能通过暴动和罢工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就罗马的内政而言,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是一段失败的革命暴动史。由于篇幅有限,我们在这里没办法详述当时的复杂斗争,比如那些为瓦解私有土地和恢复自由民的田地而采取的种种尝试,以及各类关于免除全部和部分债务的提议。总之,那个时候罗马发生了无数次的暴动和内战。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斯率领奴隶大举起义,使得意大利的社会局势更加动荡不安。由于参加起义的奴隶中有不少受过训练的竞技场角斗士,因此这场暴动取得了一定成效。斯巴达克斯率军在维苏威火山口苦苦坚守了2年,但遗憾的是,这次起义以失败告终,还遭到了血腥镇压。公元前71年,6000名被俘虏的斯巴达克斯战士被残忍地钉死在亚壁古道两旁的十字架上。
罗马的平民终究未能成功反抗那些压迫和奴役他们的势力。而那些欺压平民的富人在取得支配权后,在罗马建立了一股凌驾于他们自己和平民之上的新力量——军队。
在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之前,罗马的军队由征召的自由农组成,这些农民按照自身情况,或骑马或步行奔赴战场。这种部队非常适合近距离作战,但无法适应远征和长期作战。后来,随着奴隶和私有土地的增加,自愿参战的农民变得越来越少。就在这时,备受拥戴的平民领袖马略引进了新的战斗力量。自迦太基覆灭后,北非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半开化的国家——努米底王国。罗马帝国与努米底王国的国王朱古达时常发生军事冲突,但罗马帝国却难以让朱古达屈服。罗马群情激愤,为了尽快结束这场有失颜面的战争,便推举马略出任执政官。于是,马略开始招募雇佣兵并严加训练,最终战胜了朱古达的军队。公元前106年,朱古达被戴上镣铐押往罗马。当时,马略的执政官任期已过,但他仰仗自己培养起来的军队继续非法执政,而罗马境内却已经没有能够压制他的其他力量了。
在马略的领导下,罗马帝国进入第三个阶段——军统共和国时期。在这个时期,雇佣兵的将领们相互争夺罗马的统治权。其中,与马略竞争最为激烈的是曾跟随他出征非洲的贵族苏拉。马略和苏拉大肆屠杀政敌,成千上万的人因此被禁锢或流放,他们的财产也被拍卖。经过两人的残酷争斗和斯巴达克斯起义的血色恐怖之后,罗马帝国迎来了军队将领执掌政务的时期,这些将领中有卢库鲁斯、庞培大帝、克拉苏和恺撒。之后,克拉苏打败了斯巴达克斯;卢库鲁斯征服了小亚细亚,又进攻亚美尼亚,在攫取了巨额财富后退隐;克拉苏的目标更加宏远,入侵波斯,但被帕提亚人打败,战死沙场;恺撒经过长时间的争夺,在公元前48年打败了庞培,成为罗马唯一的统治者。
恺撒的形象激发了人们无限的想象,但这种想象无疑夸大了恺撒的功绩和真正的价值,他因此也成为一个传奇和象征。对我们而言,恺撒主要的功绩在于推动罗马从军统共和国时期过渡到罗马扩张的第四个阶段,即早期罗马帝国时期。在这个时期,尽管罗马出现了最严重的经济政治动乱,并且内战和社会混乱频发,但罗马的疆土依然在向外扩张,并在公元100年达到顶峰。在第二次布匿战争胜负未明的时候,罗马的扩张陷入了低潮。在马略重整军队之前,罗马明显失去了征战的精力,而斯巴达克斯起义则使罗马扩张第三次受阻。当时,恺撒在高卢,即现在的法国和比利时,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声望(高卢境内主要的部落和高卢人一样同属凯尔特族,他们曾占领意大利北部,后来进攻小亚细亚并在那里定居,被称为加拉提亚人)。恺撒驱逐了入侵高卢的日耳曼人,将整个高卢纳入罗马帝国的版图。他在公元前55年至公元前54年两次渡过多佛尔海峡,攻打不列颠,但未能永久征服不列颠。与此同时,庞培大帝也在不断地巩固罗马帝国对里海东部的征服成果。
公元前1世纪中叶,元老院还是罗马名义上的政权中心,有权任命执政官和其他官员,并授予他们权力。为了维护罗马共和国的传统和确保法律得到尊重,很多政治家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其中最有名的是西塞罗。但随着自由民不断减少,公民精神已从意大利消失,意大利到处是奴隶和穷人,他们既不理解自由,也无意争取自由。元老院的共和国领袖身后没有任何依靠,而他们畏惧并试图压制的军事冒险家则有军队的支持。克拉苏、庞培和恺撒三人的势力凌驾于元老院之上,他们瓜分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权(史称“前三头同盟”)。不久之后,克拉苏在卡尔莱被帕提亚人杀害,庞培和恺撒的关系随之破裂。庞培转而支持共和派,并以恺撒违抗法律和元老院的命令为由,主持并通过了审判恺撒的议案。
当时,将领率军队越过其防区边界是违法的,而恺撒的防区和意大利的交界是卢比孔河。公元前49年,恺撒说了句“木已成舟”,便渡过卢比孔河,向庞培和罗马进军。
过去,罗马在军情危急时通常会推选一名“独裁官”,赋予他至高无上的权力,以带领罗马度过危机。恺撒推翻庞培的统治后,便被推举为罗马的独裁官,任期为10年。在公元前45年,恺撒又被推选为终身独裁官。实际上,恺撒已经成为罗马帝国的终身统治者。当时,有传言称恺撒要登位称帝,但自从500年前伊特鲁里亚人被逐出罗马城后,罗马人便憎恶帝制。鉴于此,恺撒没有称帝,但他接受了御座和权杖。在打败庞培之后,恺撒继续率兵攻打埃及,并爱上了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女王克莉奥帕特拉。当时,恺撒被克莉奥帕特拉迷得简直神魂颠倒。他还将埃及“神兼君王”的观念带回了罗马。恺撒把自己的雕像设在罗马的神庙里,并刻上铭文“致无敌之神”。罗马的共和主义在弥留之际迸发出了抗争之火,恺撒在元老院被刺杀,而他倒下的地方恰巧就是他的政敌庞培大帝的雕像脚下。
后来,野心勃勃者争权夺位的情况又持续了13年。彼时,雷必达、马克·安东尼和恺撒的侄子屋大维三足鼎立,史称“后三头同盟”。屋大维和他的叔父一样,统治着贫穷但强悍的西部各省,并组建了精锐部队。公元前31年,屋大维在亚克兴海战中打败了他唯一的强敌马克·安东尼,成为罗马唯一的统治者。不过,屋大维和恺撒不一样,他没有称神称帝的愚蠢想法,也没有想要追求取悦哪个女王。他将自由归还给元老院和罗马人民,也拒绝担任独裁官。元老院感激不已,赋予了屋大维实权,而非名义上的权力。他没有被称为国王,而是被称为“元首”或者“奥古斯都”。后来,屋大维又被封为“奥古斯都·恺撒”,成为罗马的第一位皇帝,在位时间为公元前27年至公元14年。
屋大维之后即位的君主分别是提比略·恺撒(公元14年至37年在位)、卡利古拉、克劳狄、尼禄,以及后来的图拉真(公元98年继位)、哈德良(公元117年继位)、安东尼奥·庇护(公元138年继位)、马可·奥勒留(公元161年至180年在位)。他们都是军队的领袖,士兵们将他们推上王位,不过其中一些皇帝之后又被士兵轰下台。久而久之,元老院也慢慢退出罗马的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皇帝和他们的官吏。此时,罗马帝国的疆土面积达到了顶峰。不列颠的大部分地区都被纳入了罗马帝国的版图,特兰西瓦尼亚也变成了罗马的一个新行省,被称为“达契亚”。到了图拉真统治时期,罗马的疆域已经越过了幼发拉底河。至于哈德良的做法,更是让我们立即想到了古代世界的另一端所发生的事。和中国的秦始皇一样,哈德良也修建了用来抵御北方蛮夷的长城,其中一段横跨不列颠。此外,他还在莱茵河和多瑙河之间建造了防卫栅栏。不过,哈德良放弃了部分图拉真时代占领的疆土。
罗马帝国的扩张至此结束。
* * *
(1) 《古罗马之歌》是一部罗马史诗,创作于公元1842年,作者是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行政官、记者托马斯·麦考莱(1800—1859)。老卡托(公元前234—公元前149)是罗马保守派政治家,曾发动过摧毁迦太基的战争。大西庇阿,别名西庇阿·阿非利加(公元前235—公元前183),曾带领罗马军队击败迦太基;他收养的外孙西庇阿·埃米利安努斯(公元前185—公元前129)因骁勇善战和喜爱希腊艺术闻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