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看点
重新统一的罗马世界——君士坦丁大帝的优秀品质——罗马城失去优势——君士坦丁大帝时期罗马帝国的处境——君士坦丁大帝亟需新的首都——内索斯、撒尔底迦和特洛伊——拜占庭成为新首都——君士坦丁大帝用脚步规划新首都边界——黄金里程碑——奥古斯都广场、宙克西帕斯浴场和元老院——奥古斯都广场上的诸雕像——拜占庭皇权下的大教长——蓝党和绿党的起源——竞技场——竞技场上的纪念碑——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圣徒教堂——君士坦丁堡皈依基督教——新首都的特权——新罗马
兵败拜占庭后,李锡尼命运不济,从此一蹶不振。罗马世界再次回到一个皇帝的统治下。自戴克里先和他的同僚们瓜分罗马帝国各省以来,已经过了三十七年,国家统一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共治皇帝的数目随时间而变动,多则六人,少则两人。他们治理各自领地的理念不同,因此收效各异。
君士坦丁大帝不仅拥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他的管理能力和外交才能也毫不逊色。因此,他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对手。同许多天才征服者和立法者相比,君士坦丁大帝留给世人更为深刻的印象是他卓越的实践能力。他独立自主,冷漠无情。这些性格特征在他的先辈盖乌斯·屋大维(1)和后来者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2)身上也同样能看到。
君士坦丁大帝虽然并不拥有纯粹的罗马人血统,但在许多方面,他都是典型的罗马人。罗马人能赢得世界并建立帝国,离不开以下品质:坚忍不拔、沉着冷酷、不屈不挠、精力充沛。这些品质在君士坦丁大帝身上都有体现。君士坦丁大帝拥有罗马人的性格,但不具备罗马人悲天悯人的情怀。他出生于多瑙河地区,自幼在宫中长大,又受到亚洲与高卢军营生活的熏陶,完全没有对台伯河畔古老、辉煌的城市的迷信和崇拜——尽管这是激励无数先辈开拓进取的强大动力。对君士坦丁大帝来说,意大利(3)只是大国土中的一个普通行省。分封领地给继承人时,他将最宝贵的高卢赐给了最爱的长子,而将意大利分给了小儿子。君士坦丁大帝前的几个皇帝已经不再看好罗马城。蛮人盖乌斯·尤里乌斯·维卢斯·马克西米努斯选择到莱茵河和多瑙河沿岸居住;精明的戴克里先选择尼科米底亚(4)作为最爱的住所。但没有哪位皇帝梦想重新称霸世界,将罗马城变成一座行省都市。如果前几任皇帝住在偏远地区是为了应付边境战时的紧急情况,或为了便于治理偏远行省,那么君士坦丁大帝的任务则是在文明世界建立一座与罗马城相媲美的大都市。这座城市既非营地也非行宫,而是罗马世界的行政和商业中心。
君士坦丁大帝
一百多年来,罗马皇帝一直认为罗马城是最不方便的住所。如何应对蛮族对巴尔干半岛的不断入侵,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主要问题。虽然莱茵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时常发生争端,但不足为患。罗马城位于狭长的意大利半岛中部,缺乏天然优良的港口,并且被阿尔卑斯山与帝国其他地区隔离。罗马城离皇帝最想到达的地方——多瑙河沿岸及西尔米乌姆和贝尔格莱德的城墙太过遥远。由于经常与波斯帝国交战,罗马城地理位置的不便性开始凸显,但这些危险都还不算迫在眉睫。波斯军队的入侵还没有越过安条克——距离边境还有二百英里时,巴尔干半岛的哥特人就已经潜入帝国心脏地带,洗劫了雅典和塞萨洛尼卡。
盖乌斯·尤里乌斯·维卢斯·马克西米努斯
雅典遗址
君士坦丁大帝脚下是整个罗马帝国。他肩负着整个帝国的重任。现如今,帝国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位置更优越的行政和军事中心。身为能力超群的君主,他责无旁贷。君士坦丁大帝想找的地方既要水陆交通便利,可俯瞰多瑙河流域,又要距东方不能太远;既要易守难攻,又可用作武器库或堡垒;既要坚不可摧、能抵御北方蛮族攻击,又要距边疆足够遥远以保护朝廷免遭动荡。当时的史学家向君士坦丁大帝提议过几个选址。首先是君士坦丁大帝的出生地——位于巴尔干半岛中心摩拉瓦河畔的内索斯,但此地并不理想,因为内索斯离边境太近而离海太远。第二个撒尔底迦——现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也因同样的原因遭到反对。内索斯至少是君士坦丁大帝出生地,与他早期情感密切相关,而撒尔底迦甚至连这唯一的优势都没有。第三个是尼科米底亚。尼科米底亚位于马尔马拉海东端的海湾上。从各方面来说,尼科米底亚都更符合条件,并且皇室住所也曾设于此地。但尼科米底亚的所有优势在拜占庭都可以轻易实现。此外,君士坦丁大帝也不想选择这样一个城市——当地人记忆中更多地是他的前任戴克里先。此外,君士坦丁大帝也不愿意使后来他钟爱的基督教徒将自己的名字跟戴克里先和加莱里乌斯等迫害者的名字联系起来。君士坦丁大帝考虑的最后一个地方是伊利昂(5)——即特洛伊。伊利昂有着古老而传奇的辉煌。罗马神话中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英雄埃涅阿斯从特洛伊逃出,然后建立了罗马城。但除此之外,伊利昂似乎也没有什么其他优势了。伊利昂虽然靠近大海,但没有优良港湾,并且离赫勒斯滂海峡的出口太远,无法有效控制黑海出口。
加莱里乌斯
君士坦丁大帝对拜占庭极其熟悉。数月来,他的军营一直驻扎在拜占庭城下。他一定对拜占庭周围每一寸土地都了如指掌。任何可利用的军事优势都逃不过他的法眼。因此,他自然会将这座迈加拉古城选为新的首都。然而一开始,罗马世界对他的选择极其震惊。长期以来,拜占庭只是作为黑海贸易的重要港口和一流的地方要塞。人们很难想象有一天它会成为帝国首都。
君士坦丁大帝决定将拜占庭作为首都,不再考虑巴尔干半岛的其他地方。他采取了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措施。庄严的古罗马仪仗队很快划定了新城的界限。后世人们用生动的传说来描绘新城的宏伟建设。传说,君士坦丁大帝徒步前行,而宫廷侍从紧随其后。他们用长矛划出新防御工事的界线。君士坦丁大帝沿着金角湾海岸向西越走越远,一直走到距离起点——旧拜占庭城门——两英里多的地方。侍从们对君士坦丁大帝的宏伟计划越来越震惊。最终他们发现,君士坦丁大帝走出的范围早已经超出了皇城规定的最大限度。君士坦丁大帝转过身来斥责他们:“我会继续向前。无形的向导在前方指引着我。他认为我该停下的时候,我自然会停下来。”在伟大的神秘力量感召下,君士坦丁大帝一直步行到离拜占庭三英里的地方。直到将位于马尔马拉海和金角湾间的半岛上的七座山全部划在他的边界线内,君士坦丁大帝方才停了下来。
拜占庭古城墙外的一块高地被选作新城的集市。323年发生围城之战时,君士坦丁大帝就驻扎在该高地上。他在高地上竖立起“米利安”——又称“黄金里程碑”。未来,人们丈量东方世界的距离时,所有丈量都由黄金里程碑开始。作为“世界中心点”,黄金里程碑并非只是一块石头,而是一座寺庙式的小建筑。黄金里程碑的屋顶由七根柱子支撑。在黄金里程碑里面,人们供奉着君士坦丁大帝和他的母亲圣海伦娜(6)的雕像。
君士坦丁大帝与母亲圣海伦娜
君士坦丁大帝将皇宫建在拜占庭古城东南处。清除所有私人住宅后,新皇宫规划处腾出的土地足有一百五十英亩,不仅给整个朝廷提供了宏伟的住所,还开辟了宽敞的花园和游乐场。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马尔马拉海的汇合处设有一座灯塔,以灯塔为起点修筑起一道城墙。城墙平行于海岸线,向内陆延伸约一英里,以便将皇宫区域和其他城区隔离开。
奥古斯都广场平面图
宫殿西北部的一片开阔区域是君士坦丁堡的生活中心。奥古斯都广场就位于这片区域。广场流光溢彩,呈长方形,长约一千英尺,宽约三百英尺。广场地面由大理石铺砌而成,四周都是公共建筑,庄严肃穆。我们之前说过,奥古斯都广场东面是宫殿,但宫殿和空地间矗立三座独立的大厦,大厦之间由柱廊连接。最东边的大厦设有著名的大浴场——建造者称之为“宙克西帕斯浴场”。与古罗马早期皇帝建造的浴场相比,宙克西帕斯浴场的规模宏伟,但与卡拉卡拉大浴场相比,宙克西帕斯浴场略显逊色。当年攻占拜占庭后,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重建了拜占庭的浴场。君士坦丁大帝在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的基础上对浴场进行了扩建。临街房屋和宫殿都装饰有雕像。雕像来自希腊和亚洲的著名城镇。古老的希腊杰作由前十二代总督和恺撒(7)从各地掠夺而来。在这些房屋和宫殿里,人们能看到来自林达斯的雅典娜雕像、罗兹岛的海洋女神雕像、希腊人在薛西斯战败后供奉的潘神(8)雕像以及多多纳的宙斯雕像。
紧邻浴场北边,靠近奥古斯都广场东面的第二座大厦是元老院。君士坦丁大帝计划依照古罗马的元老院样式在新城建一所类似的元老院。他英明决断,承诺提供津贴和住房,成功说服很多家庭东迁。我们只知道元老院完好地保存至今,但君士坦丁大帝如何建成元老院的相关细节,历史上没有留下任何资料,因为它在一个世纪内被摧毁两次。但就像宙克西普斯浴场一样,元老院也装饰有古老的雕像。其中有历史学家专门提到的赫利孔山的缪斯九女神(9)雕像。404年,一场大火使元老院毁于一旦。
位于北侧的是大教长宫殿,由柱廊与元老院相连。君士坦丁堡的主教与安条克主教以及亚历山大主教的地位相等,不久以后被称作“拜占庭主教”。大教长宫殿金碧辉煌,有能容纳不少听众的宽敞大厅和花园,但与后排的皇宫相比,它就有些相形见绌了。这种对比同样也适用于主教跟皇帝:大教长住得离皇帝太近,根本无法获得任何独立的权力。因此,无论在有形的宫殿层面,还是在无形的精神层面,大教长都被威严的皇帝压制。他们找不到半点机会对抗世俗政府的独立精神权威,更别说像罗马主教那样在世俗的权力中建立国中之国了。
奥古斯都广场西侧,即我们前面提到过的三座大厦对面,矗立着一座建筑。该座建筑在君士坦丁堡公共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就是巨型竞技场。巨型竞技场长六百四十肘(10),宽一百六十肘。竞技场里重现了古罗马人熟知的运动会。在竞技场里,不同队伍代表不同“派系”。不同队伍间会进行战车比赛。君士坦丁堡的整个赛制同古罗马如出一辙。人们的热情甚至超过了古罗马人对赛马的热爱。建城伊始,蓝党和绿党之争就不仅仅限于竞技场了,而是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君士坦丁堡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我们经常听到绿党自认为他们属于阿里乌斯教派(11),而蓝党则支持某个王位觊觎者。分歧不仅仅体现在体育爱好方面。各行各业的人都会在自己支持的派别上做出选择。该传统为公共和平带来实实在在的威胁,导致骚乱不断,最终在523年达到顶点,引发了大规模骚乱。我们将在下文对此进行详细描述。在竞技场,绿党总是从东北大门进入,坐在东侧;蓝党则从西北大门进入,集中在西侧。皇室的包厢称作“卡迪斯马”,座位散布在整个北侧,东西方向延伸并不太长,有数百个座位供皇室侍从使用。卡迪斯马正中间的大宝座是专门留给皇帝的。臣民经常能借机一睹皇帝风采。历史上围绕皇帝的宝座曾上演了一幕幕荒诞怪异的“国家大事”。正是在这个宝座上,暴民将反叛者帕提乌斯加冕为皇帝,用他妻子的项链临时作了皇冠头饰。两个世纪后,查士丁尼二世也在此加冕。查士丁尼二世重新征服君士坦丁堡后,将他的竞争对手利昂提奥斯和阿普西玛斯绑在脚凳上,而民众则高诵着《圣经》中的诗句“你必须践踏狮子和毒蛇”。诗句中的“狮子”和“毒蛇”影射查士丁尼二世打败的利昂提奥斯和阿普西玛斯。
阿里乌斯教派的宗教仪式
利昂提奥斯
竞技场的中心建有脊状的分隔墙,用于隔离竞技场不同区域。分隔墙中心建有三座最奇特的纪念碑。纪念碑摆放的位置颇为新奇,代表新城建设所用的材料来自不同的方位。第一座纪念碑来自埃及,为方尖碑,年代最为久远,上面刻着当时常用的象形文字。第二座纪念碑虽然不漂亮,但最引人注目。它是君士坦丁堡的古董,是三条铜蛇。公元前479年,在普拉提亚,普萨尼亚斯(12)带领希腊联军摧毁波斯军队后,波斯人在德尔斐奉献给希腊联军的正是这三条铜蛇。蛇头支撑的金鼎早已缺失(13),但刻在基座盘管上的供奉铭文幸存了下来,使考古学家大喜过望。分隔墙上的第三座纪念碑是一个方形的青铜柱。与相邻的古董相比,青铜柱工艺更现代,和其他两个纪念碑形成鲜明奇特的对比。机缘巧合的是,这三座纪念碑都保留至今。竞技场的巨大的隔离墙已经倒塌,但隔离墙中心的装饰仍然屹立于广场上。如今的土耳其人将这个古竞技场称为“阿特梅丹”,也称“赛马场”,以此纪念它曾经的辉煌。
靠近奥古斯都广场的西侧边缘,沿着竞技场东墙外侧,矗立着一排小教堂和数座雕像。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是“米利安”黄金里程碑,又称“帝国中心里程碑”。上文已经提及过它。刚开始,广场上雕像很少,后来的皇帝不断增建。最后,广场上满是雕像。君士坦丁大帝本人的贡献是建造了一座高耸的斑岩柱,柱顶饰以青铜像。柱顶头像一开始是希拉波利斯城市的守护神阿波罗,但后来变成了君士坦丁大帝的头像。柱顶头像的更换方法简单粗暴:去掉阿波罗的头像,用君士坦丁大帝的头像取而代之。罗马的情况是在科尔索石柱上,教皇将奥里利乌斯皇帝雕像的头颅取下,换上了圣彼得的头像。
竞技场北面矗立着君士坦丁大帝为他的基督教臣民建的大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以此奉献“神圣的智慧”(14)。但当时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还并非我们现代指的著名的园顶圣索菲亚大教堂。它建立的时间更早,规模不及现代圣索菲亚大教堂宏伟,是当时常见的大教堂样式。在经历了5世纪和6世纪的大火后,人们已经看不到这座建筑最初的特征了。圣索菲亚大教堂西门外有一座木廊,由拱门支撑。木廊穿过广场,一直延伸到皇宫的“御门”。因此,皇帝不用穿过圣索菲亚大教堂对面黄铜市场大街的街道,就可以通过木廊出席礼拜仪式。木廊的总体样式跟佛罗伦萨连接皮蒂宫和乌菲兹宫殿的走廊大体相当。和君士坦丁堡的木廊一样,佛罗伦萨的走廊也高高位于拱顶之上。
这几座大厦共同构成了君士坦丁堡的核心。历史上大部分重要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宫殿、竞技场和大教堂之间。君士坦丁堡向北向西绵延数英里,著名建筑随处可见。当然,无与伦比的还是奥古斯都广场周围的建筑群。圣徒教堂是君士坦丁堡的第二座大教堂,是君士坦丁大帝计划给家人死后葬身用的。外围的民用建筑中还有不少值得一提:码头一带的公共谷仓、西大路通向城市的金门、执政官官邸等等。毗邻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是君士坦丁大帝骑马铜像(15)。直到中世纪末期,该雕像一直是君士坦丁堡的主要标志。关于该雕像,还有不少稀奇古怪的传说。
328年或329年,君士坦丁大帝明确选择拜占庭,即君士坦丁堡作为首都,并制定了发展计划。新城建设进展顺利。330年5月11日,君士坦丁大帝大摆筵宴,献祭庆祝。主教对部分完工的宫殿送上祝福,并在圣索菲亚大教堂举行了首次礼拜。虽然君士坦丁大帝当时还未接受基督教洗礼,但他决定新城从一开始就应该信奉基督教。建设新城宫殿和与宫殿相连接的建筑时,老街道被夷为平地。除了个别古旧寺庙得以幸免外,其他庙宇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因此,新城没有留下一丝异教徒的痕迹。装饰于浴场和元老院的诸神雕像不再是崇拜的对象,而仅仅是艺术品。
为了填补新城的巨大空白,君士坦丁大帝邀请许多古罗马的参议员、希腊和亚洲的财主来新城定居,并承诺给他们元老院的职位。朝廷官员以及他们的下属和奴隶数不胜数,在新城人口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成千上万的工匠和手工业者被提供的特权吸引至此。昔日拜占庭因商人和海员众多而欣欣向荣,但同现在蜂拥而来人口相比,也相形见绌。在君士坦丁大帝为了吸引移民而赠送给新首都的礼物中,最有效——也最令人沮丧的是将罗马人随意分配粮食的特权转给了如今的新城平民。埃及以前供应罗马城的小麦贡品,现在也被转移到了君士坦丁堡,而分给罗马城的只有非洲迦太基的粮食。
330年,奉献节(16)刚结束,君士坦丁大帝颁发圣旨将这座城市命名为“新罗马”。该记录保存在君士坦丁大帝骑马雕像旁的大理石碑上。但“新罗马”一名注定只能在诗词歌赋中出现。世界从一开始就只给了这个城市一个名字——它奠基者的名字。它自始至终都被称为君士坦丁堡。
* * *
(1) 盖乌斯·屋大维(Gaius Octavius ,公元前63—14),罗马帝国第一任终身元首,他在位的时期是罗马帝国和平且兴盛的时期。
(2) 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1712—1786),普鲁士国王,也称“腓特烈二世”,1740年到1786年在位,是欧洲历史上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启蒙运动重要人物。
(3) 此处的意大利非现代意义上的意大利共和国,当时意大利是罗马帝国的一个本土行省,主要包括现在亚平宁半岛地区。
(4) 今土耳其西北部的城市伊兹密特,戴克里先皇帝曾定都于尼科米底亚。
(5) 古代特洛伊城的拉丁文名。
(6) 海伦娜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据说,在326年前后,她找到了真正的耶稣受难十字架的残片。这部分残片成为基督教六大圣物之一。
(7) 与“奥古斯都”同为罗马帝国皇帝尊号,一般指副皇帝。
(8) 希腊神话中司土地、林业、畜牧和鸟群之神,像人但长有山羊的腿、角和耳。
(9) 在古西方的神话里,奥林匹斯山上有九位美丽而智慧的少女,她们是万神之主宙斯和记忆女神的女儿,分别主管历史、歌唱、悲剧、喜剧、舞蹈、叙事诗、情书、抒情诗和恋爱诗等,人们统称之为缪斯女神。
(10) 肘尺,又叫“腕尺”,自肘至中指端,约等于18至22英寸。
(11) 阿里乌教派是基督教历史中一个被视为异端的派别。由曾任亚历山大主教的阿利乌斯领导的基督教派别。此派别认为耶稣次于天父,反对教会占有大量财富。
(12) 普萨尼亚斯是当时斯巴达国王。
(13) 亵渎神灵的佛西斯人(Phocians)将金鼎偷走了。——原注
(14) 指圣索菲亚。——原注
(15) 现代史学家更多地认为此铜像为马尔库斯·奥利略的骑马像。
(16) 又称“圣母进殿节”或“圣母进堂节”,是天主教和东正教节日,为纪念传说中幼年圣母进圣殿献身于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