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看点

早期关于南部地区的地图——关于对跖面的猜测——发现通往东印度的海上航线——发现太平洋——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发现所罗门群岛——到达新赫布里底群岛的佩德罗·费尔南德斯·德·基罗斯——托雷斯海峡

历史上曾有一段时期,在世界各地绘制的地图中,并没有澳大利亚大陆。与此同时,人们开始在地图上绘制想象的未知大陆,譬如下面四个例子。

英王亨利八世[1]在位时,罗伯特·索恩绘制了一张地图,他曾为此道歉道:“它可能显得有些粗糙。”当然,事实也是如此,但恰好证明了罗伯特·索恩绘制地图的信息来源——西班牙地理学家们确实对澳大利亚大陆一无所知。六十年后,巴黎出版的一张地图上出现了新几内亚的局部区域,但澳大利亚大陆所在的位置依旧显示的是一片汪洋。1594年,阿姆斯特丹出版的荷兰地图显示,南部大陆有一片较大的延伸,人们称其为“南方的土地”。但无论从形状还是地理位置看,这片延伸出来的陆地与真正的澳大利亚大陆并没有相似之处。1595年,住在伦敦的荷兰人约道库斯·洪第乌斯绘制并出版了一张地图,证明了弗朗西斯·德雷克[2]环绕地球的海上航线。约道库斯·洪第乌斯将新几内亚绘制成一座岛屿,虽然位置基本正确,但形状有一些瑕疵。在这张地图上,新几内亚的南边被一道海峡隔开,出现了一片陆地,人们将这片陆地称为“南方的土地”。这片陆地的轮廓与现在的澳大利亚大陆差别很大,明显是从亚伯拉罕·奥特柳斯[3]早期绘制的荷兰地图上照搬过来的,上面甚至还印着拉丁文,表明当时绘图者并不确定新几内亚究竟是岛屿还是南部大陆的一部分。还有很多早期地图可以佐证,当时的人们对澳大利亚大陆确实一无所知。但这四个例子足以充分证明,在16世纪末,人们对澳大利亚大陆的认识还存在很多不足。

亨利八世(1491—1547)

约道库斯·洪第乌斯(1563—1612)

弗朗西斯·德雷克(1540—1596)

当时,人们渐渐相信南半球可能存在大片陆地。然而,在更早的中世纪,一些人十分怀疑地球上存在两极的说法。很多有识之士为此争论不休。显然,用拉丁文在纸上谈兵比身体力行地远洋丈量更容易。著名的航海学家库兹马·英基科普洛夫认为,如果与欧洲相对的另一端存在大陆,那么那里的人就得像天花板上的苍蝇一样,头朝下倒吊着行走,这实在是太荒谬了。他还说道:“唱圣歌和诵福音时会说雨‘落下’或‘下降’,在地球另一端是不是应该变成‘上升’!”后来,他直接宣布关于地球两极的说法纯粹是老妇人的闲谈怪说。

一些思想家坚持认为地球上一定存在对跖面,因为地球必须在纵轴中心两侧保持水平。他们认为,如果地球的一边有欧洲、亚洲、北非、北美等陆地,在赤道的另一边一定存在与相对的极点对应的大陆,这样地球才能保持平衡。为了阐明这个论断以及发现澳大利亚的过程,我们不得不回顾欧洲国家在海上探险、贸易及殖民时期做的一系列海外扩张活动。

16世纪前后,一系列利好事件加快了新的海上航线的开辟。新发现的大陆激发了人们的探索欲。为了维持与东方的贸易,人们争先恐后地前往东方。当时,欧洲人源源不断地从东方国家进口商品,譬如中国的丝绸和印度的棉纺织品,以及其他地区的香料、黄金、珠宝、铁制品、大米和糖等。更早的时期,类似的贸易也在部分陆地上进行。商人们沿着沙漠到达黎凡特或通过水路到达红海,然后穿过埃及到达亚历山大港。威尼斯人、热那亚人和意大利人乘货船往来于地中海之间,将商品卖给欧洲各国。不过,葡萄牙人发现可以直接乘船绕过非洲从东方进口商品,并且商品价格比旧航线上的价格更低廉。15世纪时,葡萄牙人多次沿非洲西海岸航行。直到1486年,巴尔托洛梅乌·缪·迪亚士才率领船队绕过了好望角。1497年,瓦斯科·达·伽马带领两艘船到达了印度,后返回里斯本,打破了巴尔托洛梅乌·缪·迪亚士的航行记录。

上述航海事件是发现澳大利亚的第一步。人们渐渐在海上发现了从东方到西方的航线。

为了寻找一条前往东方的便捷航线,效忠西班牙的热那亚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提出向西航行。他认为,如果世界是圆的,一直向日落的方向航行就一定能够到达遥远的亚洲海岸。事实证明他的推断是正确的。然而,向西航行存在一个无法预料的巨大障碍。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并不知道这条通往东方的航线被美洲大陆挡住了,去世前一直没有意识到美洲大陆其实是一片新大陆,也从来不知道自己发现了新大陆,他一直以为自己进入了亚洲。

通过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及其同伴们的努力,西班牙人占领了美洲大陆。当他们意识到这片大陆并不是东方时,葡萄牙人的海上贸易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西班牙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多年来,西班牙人一直在寻找一个能穿过或绕过美洲大陆的海峡。当探险家们穿过巴拿马狭窄的海峡时,一片浩瀚的海洋出现在了他们面前。这片海洋正是当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被美洲大陆挡住时,费尽心力想要寻找的地方。只要穿过这片海域,就能沿西航行到香料群岛[4]。虽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已经去世,但西班牙还有很多勇敢的航海家,其中一位叫费迪南德·麦哲伦。1520年,费迪南德·麦哲伦沿南美洲的东海岸一路航行,穿过了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海峡,进入了一片静谧的海洋。他称这片海洋为“太平洋”。

巴尔托洛梅乌·缪·迪亚士绕过好望角

瓦斯科·达·伽马抵达印度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抵达西印度群岛

发现太平洋是发现澳大利亚的重要一步。

关于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费迪南德·麦哲伦新发现的重要意义,看看地图上澳大利亚和南美、南非的位置关系就知道了。当时,航海家们四处探险,主要目的是安全快捷地到达锡兰、印度、中国、日本、爪哇岛、菲律宾和香料群岛,开展各种贸易活动。因此,不管是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的葡萄牙人,还是绕过南美进入太平洋的西班牙人,都没有机会看见澳大利亚海岸,除非巨大的海风将船只吹离航道,或者航海家们的好奇心驱使他们远渡重洋。假设这两条航线是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澳大利亚恰好位于底线的中点。

根据资料显示,16世纪时,几艘船曾途经澳大利亚沿海,但我们并不知道航海家的具体信息,也不知道他们路过那里是意外还是为了获取地理信息。

费迪南德·麦哲伦环球航行驾驶的“维多利亚”号

难得的是,在一张1542年的法兰西王国地图上,爪哇岛南部有一片区域,写着“大爪哇国”。在献给英王亨利八世的一张地图[5]上,爪哇岛被显著地标记为“小爪哇国”。这可能是法兰西绘图者从当地或加泰罗尼亚人的地图上找到的信息,并不是自己亲身证实的地理信息。如果这张地图真实展现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的轮廓,并且已经被世人接受,那么意味着当时至少有船经过了澳大利亚西北岸,而且东海岸也曾有船出没。从约克角到塔斯马尼亚南部的航行比广为人知的詹姆斯·库克[6]的航行整整早了两个半世纪。

然而,这张地图并不可靠,因为从14世纪的热那亚旅行家马可·波罗的书中得知,现在的苏门答腊岛当时被称为“小爪哇国”,而且马可·波罗和阿拉伯商人都将爪哇岛称为“大爪哇国”。1580年,弗朗西斯·德雷克环游世界后,也曾在“大爪哇国”逗留。当然,这里的“大爪哇国”指的不是澳大利亚,而是真正的爪哇岛。值得一提的是,绘有“大爪哇国”的地图的图例表明,那里的居民穿着衣服,手拿雨伞,骑着马或骆驼,旁边还有木屋。因此,一些葡萄牙作家称他们对澳大利亚早有认识。但这张有趣的地图证明,事实并非如此。

1598年,科尼利厄斯·怀特福利特[7]在鲁汶出版的书中写道:“澳大利亚大陆位于所有大陆的最南边,与新几内亚之间隔着一条狭长的海峡。迄今为止,那里的海岸线鲜有人知,因为几次航行后,通往澳大利亚的航线已经荒废。除非水手们遭遇暴风雨在澳大利亚沿海停留,否则那里人迹罕至。澳大利亚大陆最北端位于赤道附近,有人断言那里的土地纵横极广,如果进行彻底勘探,其面积可能是世界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给鲁汶地理学家提供信息的人已经认识到,一条海峡将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南部的大陆隔开了,但他们想象中的南部大陆的面积比实际面积大很多。古代地理学家们想象中的澳大利亚大陆是绕着南极点延伸下去的。

马可·波罗(1254—1324)

詹姆斯·库克(1728—1779)

17世纪前,有关澳大利亚的信息疑点重重,有人称这些信息并不可信。也有人认为,1606年,荷兰人登陆澳大利亚大陆以前,欧洲人一直不知道澳大利亚大陆的存在。这一说法完全是毫无根据的臆断推测。我们无法得知是否有具体的水手或船只曾在荷兰人之前发现了澳大利亚大陆,因为我们能够参考的只有一些粗糙的图表、科尼利厄斯·怀特福利特的声明以及欧洲人古老的执着探索精神。然而,虽然这些证据并不能证明太多东西,但也不能忽视。现存的葡萄牙地图上并没有17世纪前的澳大利亚。

这些模糊旧史就像淡淡晨曦中的浮影,幽幽徜徉在街道尽头。

还有人认为,如果葡萄牙人确实在香料群岛的南边发现了一片新大陆,一定会引以为豪,并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发现。但也有人认为,葡萄牙人为了独享新大陆的资源,故意隐藏了行踪,试图垄断与东方的贸易往来。对西班牙人来说,他们尤其不信任葡萄牙人,将这位欧洲邻居视为称霸海上的竞争对手。葡萄牙人最先发现了绕过好望角通往东方的海上之路,西班牙人最先发现了穿越大西洋通往美洲的路径,双方都意识到,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必将产生冲突。1493年,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将子午线东边的新大陆划给了葡萄牙,西边的新大陆划给了西班牙,平息了双方的争端。不久,两国同意了教皇颁布的修正条约,以子午线三百七十里格[8]以西的弗得角群岛为界,划定了两国的势力范围。

教皇亚历山大六世(1431—1503)

发现太平洋前,关于大西洋的分界线的争端稍有平息,但好景不长。费迪南德·麦哲伦船队驶出大西洋,进入太平洋时,教皇颁布的修正条约又调整了。摩鹿加群岛盛产香料,因此成了珍贵的香料产地。1512年,葡萄牙人发现了这群岛屿,想要占为己有。但西班牙强烈反对,声称摩鹿加群岛位于子午线分界线的西边,“根据教皇的公牛法令[9],摩鹿加群岛应附属于管辖该地的国家”。最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围绕印度群岛的香料和管辖权划分争论不休,冲突不断”。当时,一个西班牙人记录了“固执己见、怒气冲冲的葡萄牙国王约翰三世和其他葡萄牙人暴跳如雷的样子,他们仿佛要徒手将天空撕破,非常害怕西班牙人阻碍他们的香料生意”。经过一番争论,西班牙国王和葡萄牙国王各自迎娶了对方的妹妹,缓和了矛盾。葡萄牙给了西班牙国王一笔钱,劝他放弃争夺摩鹿加群岛。于是,葡萄牙名正言顺地获得了摩鹿加群岛的管辖权。对此,西班牙史学家记载:“有人啧啧称奇,有人遗憾唏嘘,但都不敢再说什么。虽然西班牙商人并不承认两国联姻迫使他们放弃了贸易权利,但在那时,他们最好还是少说为妙。”

葡萄牙国王约翰三世(1502—1557)

两个竞争国之间关于太平洋周围岛屿的归属权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纷争,两国国王似乎也没有向摩鹿加群岛移民的计划。因此,人们认为,如果真的有人发现了澳大利亚大陆却不动声色,一定是为了维护葡萄牙的利益。如果西班牙人发现了澳大利亚大陆,一定会像争夺摩鹿加群岛一样大肆声张,还会对外宣扬葡萄牙支付的那笔钱只是买下了摩鹿加群岛,不包括南方的大片陆地。关于摩鹿加群岛的争夺问题终于在1529年划上了句号。如果葡萄牙人发现了新大陆,不知他们是否会佯装不知道。但我们确实没有找到相关的文献资料。从16世纪的葡萄牙旅行家发表的作品来看,葡萄牙人的确不知道爪哇国以北的大陆,只熟悉爪哇岛的北海岸。葡萄牙旅行家写道:“我们并不常去南部海岸,也不熟悉那里的海湾和港口,但我们常去北部海岸,那里有很多地理位置优越的港口。”

葡萄牙在摩鹿加群岛建设要塞

因此,我们得出结论,能够证明16世纪的葡萄牙人发现了澳大利亚大陆的确凿证据非常少,而且很模糊。既然没有具有说服力的证据,也就证明葡萄牙人发现了澳大利亚大陆的说法是不可信的。虽然我们可以理解葡萄牙掩盖发现澳大利亚大陆的动机是为了避开西班牙,但并没有证据表明葡萄牙人刻意隐瞒了有关澳大利亚大陆的信息。

直到1606年,我们才有了确凿的证据。那一年,荷兰与西班牙船队在航行途中看到了澳大利亚海岸。终于,我们知道了发现澳大利亚大陆的人的具体名字以及确凿证据,也掌握了可供阅读分析的第一手文献资料。

西班牙人的此次航行是这样的。当时,被派去管理美洲大陆殖民地的总督经常派出探险队去寻找新大陆。1567年,阿尔瓦罗·德·孟丹努厄·德·雷瓦拿率领一支来自秘鲁的探险队发现了位于新几内亚东边的所罗门群岛。根据这次航行经历,阿尔瓦罗·德·孟丹努厄·德·雷瓦拿认为自己找到了人们一直怀疑是否真实存在的辽阔的南方大陆。当时,探险队发现的最大的岛屿用发现者的名字命名,称瓜达尔康纳尔岛。沿海岸线航行一百五十里格后,探险队才分辨出这片陆地竟是一座与大陆相连的岛屿。但那时他们并不确定岛上有什么,只想着这座岛与大陆相连,可以通往麦哲伦海峡。然而,船队一直沿着海岸线18°方向航行,仍然没有看到尽头。他们在这个小岛或大陆上找到了黄金,但由于听不懂当地语言,加上身材强壮的印第安人的奋力抵抗,西班牙人并没有弄清楚黄金的真正产地,也不知道当地蕴藏着多少宝藏。

为了吸引其他西班牙人来此定居,阿尔瓦罗·德·孟丹努厄·德·雷瓦拿将这些岛屿称为所罗门群岛[10]。他认为,在所罗门群岛建一个西班牙殖民地会为西班牙的海上贸易提供便利。因此,1595年,他又率领一支探险队出发了。时隔二十八年后,他没有找到所罗门群岛,却发现了马克萨斯群岛。当时的航海家经常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阿尔瓦罗·德·孟丹努厄·德·雷瓦拿没有精准推算出自己船队的位置,他在所罗门群岛东南面的圣克鲁兹岛郁郁而终。直到去世那天,他也没能重新找到所罗门群岛。

在阿尔瓦罗·德·孟丹努厄·德·雷瓦拿第二次出航的探险队里,有一个叫佩德罗·费尔南德斯·德·基罗斯的航海家。这个西班牙人也认为所罗门群岛附近有一片“广阔的南方大陆,一直延伸到麦哲伦海峡”。他坚信,如果能占领这片大陆,将会对西班牙十分有利。他向国王腓力三世[11]说明了相关情况,并毛遂自荐。后来,腓力三世命他带领三艘舰船踏上了占领圣克鲁兹岛并寻找南方大陆的茫茫征途。

阿尔瓦罗·德·孟丹努厄·德·雷瓦拿(1542—1595)

1605年12月21日,探险队从秘鲁的卡亚俄起航。路易·韦兹·德·托雷斯是探险队的第二指挥官。由于佩德罗·费尔南德斯·德·基罗斯无法统一指挥船员,船员们开始造反。路易·韦兹·德·托雷斯在航行记录中记载:“船员们迫使船队改变了航线。”当船队到达新赫布里底群岛的圣埃斯皮里图岛时,路易·韦兹·德·托雷斯和佩德罗·费尔南德斯·德·基罗斯率领的船队分开了。1605年6月11日半夜时分,佩德罗·费尔南德斯·德·基罗斯的船舰“圣约翰”号和“圣保罗”号驶出了港湾。路易·韦兹·德·托雷斯说:“我们第二天立刻动身去找他们,竭力寻找后,发现根本不可能将他们找回来,因为他们没有按照预定的航线行驶。他们可能也不想被我们找到。”从路易·韦兹·德·托雷斯的话中可以推断出,叛变的船员们迫使佩德罗·费尔南德斯·德·基罗斯返回了秘鲁,留下路易·韦兹·德·托雷斯指挥剩下的两艘船。

腓力三世(1578—1621)

探险队的最高指挥官已经离开,留下了不知所措的路易·韦兹·德·托雷斯。他不知是否应该放弃航行计划回到卡亚俄。后来,他决定继续航行,直到有所收获。带着这份决心,他到达了澳大利亚大陆的倾斜面的背面。他补充说:“我的领导风格和佩德罗·费尔南德斯·德·基罗斯船长完全不同。”言语间透露出一丝自豪和对佩德罗·费尔南德斯·德·基罗斯失败的嘲讽。

路易·韦兹·德·托雷斯确定船队之前停泊的地方是一个小岛,而不是大陆后,便一路行驶到了新几内亚的南部海岸。在接下来焦虑不安的两个月里,他率领船队穿过了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中间的海峡。那里岛屿分布复杂,暗礁恶浪,危险重重。路易·韦兹·德·托雷斯的船队不太可能看到澳大利亚海岸。我们有两份关于那次航行的资料,一份是路易·韦兹·德·托雷斯的记录,另一份是迪亚哥·德·普拉多的记录。他们的航线上都没有能看到澳大利亚大陆的角度,除非爬到托雷斯海峡小岛上的一座海拔七百五十英尺的山上。如果在天气晴朗时爬上那座山,或许可以看见远方的澳大利亚海岸。但这两份记录都没有提到类似的事件。在环境恶劣的热带岛屿上,想要攀上一座高山必定会付出不小的代价。因此,如果真有其事,后来的记录不可能没有提到。

佩德罗·费尔南德斯·德·基罗斯理直气壮地说自己发现了南方大陆,但他在1610年公开的航行记录中,宣称一直延伸到极地的南方地区应该叫“圣灵澳大利亚”,以此表达他对西班牙国王腓力三世的敬意,同时也表明新大陆是一片南方大陆。佩德罗·费尔南德斯·德·基罗斯说取这个名字的原因“是源自哈布斯堡家族威严尊贵的封号”。但路易·韦兹·德·托雷斯心里明白,佩德罗·费尔南德斯·德·基罗斯根本没有发现澳大利亚大陆,只发现了一座面积不大的小岛。佩德罗·费尔南德斯·德·基罗斯到达的地方距真正的澳大利亚大陆至少还有上千英里。

注解:

[1] 亨利八世(Henry VIII,1491—1547),英王亨利七世与伊丽莎白王后的第二个儿子,1509年登基,在位期间与罗马教皇反目,并推行宗教改革,使英格兰教会脱离了罗马教廷统治。——译者注

[2] 弗朗西斯·德雷克(Francis Drake,1540—1596),英国著名的私掠船船长、奴隶贩卖商以及航海家和探险家,也是伊丽莎白时代的政治家。他在1577年至1580年进行了两次环球航行。——译者注

[3] 亚伯拉罕·奥特柳斯(Abraham Ortelius,1527—1598),比利时地图学家和地理学家,1570年发表了第一部现代地图集《世界概貌》,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最初设想。——译者注

[4] 香料群岛(Spice Islands)指位于印度尼西亚东北部的马鲁古群岛。——译者注

[5] 这张地图由约翰·罗茨呈交。据推测,约翰·罗茨是作为亨利八世的第四任妻子——克利夫斯的安妮(Anne of Cleves)的随从来到英格兰的。——原注

[6] 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1728—1779),人称库克船长,是英国皇家海军军官、航海家、探险家和绘图师,曾三次奉命前往太平洋,成为首批登陆澳大利亚东岸和夏威夷群岛的欧洲人,他带领的船队是首次环绕新西兰航行的欧洲船队。——译者注

[7] 科尼利厄斯·怀特福利特(Cornelius Wytfiet,?—1597),来自哈布斯堡尼德兰的地理学家,因测绘出版第一本美洲地图册而著名。——译者注

[8] 旧时长度单位,七十里格约三英里或四点八英里。——原注

[9] 公牛法令也叫公牛诏令,是罗马天主教皇颁布的一种公文制诰。这一名字来源于教皇的传统文件中使用的牛头形状的铅封。——译者注

[10] 西班牙人认为所罗门王曾从这些岛上运回黄金装饰耶路撒冷(Jerusalem)的神殿,因此,将这些岛屿称为“所罗门”,希望可以吸引西班牙人来这里定居。——原注

[11] 腓力三世(Philip III of Spain),哈布斯堡王朝(House of Habsburg)的君主。——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