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尔西特和约》为战争划上了句号。在这场战争发生以前,拿破仑的很多行为都展现了一个伟大而睿智的统治者应有的风范。即使如此,拿破仑也毫不掩饰地表现出了对权力的贪婪和勃勃的野心。他想进一步扩大法兰西第一帝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统治的目的昭然若揭。为了刺激和对抗英国,他公然处决昂吉安公爵路易·安托万,引起了众怒,犯下了严重的政治错误。他的行为虽然很大程度上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但从根本上说,乃是天性使然。其实,他的天性贯穿其一生,且从未改变。不过,在评判国家领导人时,历史很难进行细微的探究。当反思拿破仑在其精彩职业生涯前期的公共生活时,相比于他那些值得谴责的行为,历史更愿意呈现给世人的是拿破仑的优点,况且他的优点比不足更多。第一执政的许多改革措施作为他天才般的统治的不朽印记而长存于世。拿破仑的专制统治尽管很严酷,但也给法兰西第一帝国带来了巨大的益处。他吞并了意大利的半臣属省份[1],增强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在德意志的影响力,沉迷于与英国未完成的战争,甚至以不公平的方式处死了波旁王子。这些具体事件大都事出有因,或许是因为时代的特殊性、欧洲的特定形势或法兰西长期以来的传统,或许是因为极具侵略性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先例以及革命时代的暴力和混乱。事实上,真正影响这位非凡人物的是征服的野心,以及欧洲一些尚不明确的神秘力量。这不仅开阔了他的眼界,激励了他的壮志,还让原本就自信满满的他越发坚信自己会无往而不利。于是,拿破仑做出了一系列鲁莽、失策的行为,以至于极有可能在多年以后加速其统治的灭亡。当然,拿破仑的统治原本也不可能持久。我们已经看到,《提尔西特和约》具有联合德意志甚至普鲁士的倾向,对法兰西第一帝国采取敌视态度。从《提尔西特和约》签订之时起,拿破仑开始致力于实施一系列计划和政策。从这些计划和政策中,尽管我们还能看到拿破仑的军事天赋和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但更多的是他一味动用武力、过度攻击以及狂傲偏激的性格。

在弗里德兰战役之后,拿破仑最关心的一件事情就是慎重地制定一套征服英国的计划,迫使其接受屈辱性的和平。这种和平在拿破仑的脑海里谋划了很久,这就是后来众所周知的大陆封锁政策。督政府多年前就曾企图通过禁止英国及其殖民地的产品进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及其盟国的港口和领土,来损害英国的商业。而英国则采取了严厉甚至不甚合理的措施予以报复。然而,相比拿破仑在1806年7月所构想的通过贸易来破坏英国的宏大计划,这些措施是微不足道的。而这套计划是专制主义对抗历史发展规律的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事例。作为欧洲大陆六分之五领土的主人和控制者,拿破仑决定沿英国周边封锁欧洲大陆。为此,拿破仑颁布了《柏林敕令》和《米兰敕令》,宣布在法兰西第一帝国或其盟国的任何地方,一旦发现英国及其殖民地的商品都尽数没收,甚至将任何接近英国港口的船只都视为敌船。由于法兰西第一帝国控制着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所有海岸,加之俄国也参与了这个计划,所以如果大陆封锁政策能完全实现,那英国将会失去一切优质市场,资源会被削弱,产业也将枯竭。虽然这个政策并未得到真正的实施,但给英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并且这个政策对法兰西第一帝国及其附属国造成的后果也是毁灭性的[2]。短时间内,大陆封锁政策给从里加到阿姆斯特丹和威尼斯的每个沿海城镇都造成了可怕的灾难,并通过破坏和妨碍贸易严重阻碍了这些沿海城镇的繁荣与发展。人们的生活因此变得极为困苦;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所有盟国和附属国甚至本土一些地区普遍表示不满。法兰西第一帝国官员们在执行这一政策时既严厉又不公平,令商业和制造业遭到严重的压迫和制裁。事实上,这种无理取闹的暴政造成了严重的、广泛的危害,让无数的家庭忍饥挨饿,加剧了不甘臣服的欧洲大陆列强的愤怒与憎恨。然而,这还不是大陆封锁政策最主要的结果。除了在法兰西第一帝国境内,拿破仑的商业政策中的不公规定基本上无法发挥作用。拿破仑希望进一步扩张本就过度扩张的帝国疆界,继续吞并和征服。不断增长的野心对拿破仑的最终覆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拿破仑虽然有着过人的军事天赋和治国能力,但他的性格却狂傲偏激

大陆封锁政策实施后,阿姆斯特丹至威尼斯的沿海城镇深受其害,不得不通过偷运的方式继续发展贸易

大陆封锁政策实施后,法兰西官员查验货物过于苛刻,商人们压力很大

大陆封锁政策实施后,拿破仑马上把目光转向了西班牙和它的邻国葡萄牙。虽然这两国名义上仍是独立的国家,但已经或多或少地臣服于法兰西统治者了,尤其是西班牙。1807年秋发生的事件促使拿破仑加速实施早已成形的计划。他决心把半岛上的君主们赶下王座,将其领地变成法兰西第一帝国的附属省。《提尔西特和约》签订后,俄国曾按照约定向英国提出调解,并在被拒绝后对英宣战。征得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同意后,拿破仑提议英俄共同攻占并控制丹麦。此时,英国方面已经预计到拿破仑这一计划。最终,由于丹麦舰队英勇抵抗,哥本哈根遇袭。此举的后果远比当时的情况严重得多。紧接着,拿破仑进军里斯本,并宣布布拉干萨王朝灭亡。不久之后,拿破仑率大军进入西班牙,占领边境要塞,并最终越过了马德里。愚蠢的西班牙波旁王朝竟在此时出现了内部分歧,这无疑助长了拿破仑原本就肆无忌惮的野心。名义上的西班牙国王查理四世拒绝退位,而西班牙王子企图篡位,于是,拿破仑诱使西班牙王室接受自己成为权力仲裁者。拿破仑把西班牙王室召集到巴约讷,令老国王查理四世放弃了王位。拿破仑却随即把王位交给了自己的长兄约瑟夫·波拿巴。这一背信弃义的行径虽然为西班牙带来了新的宪法,并结束了许多恶劣的暴行,但导致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西班牙人深受刺激,于是团结一致,武装起来抵制这个陌生人的令人厌恶的枷锁。西班牙人在各省组织起义,一遇到入侵者,就用尽浑身解数将其包围。一时间,大量西班牙起义军像正规军一样勇猛,其规模远超在山区一无是处的法军。起义得到了英国的大力支持,其影响力很快变得不容小觑。平时对民众情绪嗤之以鼻的拿破仑对此感到十分惊讶。西班牙境内的法军如同一盘散沙,根本无力打败西班牙起义军。尽管法军在平原上轻而易举获得了几次胜利,但法军中尉杜邦却不得不在莫雷纳山口率大军投降,而另一个法军将领则被屈辱地赶出了卡斯提尔。同时,注定名震四方的阿瑟·韦尔斯利率领一支英国军队在葡萄牙击败了一支法军,并迫使法军投降。一支位于加迪斯湾的法君舰队也被迫投降。1808年秋到来之前,损失惨重的“帝国之鹰”[3]被迫朝着本土进行大规模的撤退,消失在埃布罗河以南。

哥本哈根遇袭

西班牙国王查理四世

至此,拿破仑愤慨不已,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民则非常震惊和兴奋。拿破仑非常清楚,军事名声是自己权力的支柱。于是,他继续派遣部队前往西班牙,去镇压所谓的“暴民的暴动”。训练有素的法军将企图冒险通过法军阵线的西班牙军队打得四散逃窜。顺利通过索莫谢拉山隘口后,拿破仑在马德里为他的长兄约瑟夫·波拿巴举行了盛大的任命仪式。然而,西班牙的民族抵抗依然存在。于是,在这个非常适合打游击战的国家,野蛮的游击战争爆发了。萨拉戈萨的成功防御为其他城市树立了榜样,成了其他城市竞相模仿的对象。然而,拿破仑固执地继续着镇压活动。当拿破仑从里昂进军西班牙时,就有一小支英国军队威胁着他的退路。不久之后,拿破仑再次越过瓜达拉马山脉并最终以压倒性优势逼退了英军。就在这时,奥地利态度大变的消息传来,打断了拿破仑的进军。于是,拿破仑退出半岛,回到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他本以为能够摧毁英军,不料反被英军逼到了海里,而且强有力地牵制了法军最优秀的中尉杜邦。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另一场战斗又拉开了新战争的序幕。受西班牙近期事件的鼓舞,奥地利在英国的财政支持下突然起义,对法宣战。1809年4月,卡尔大公卡尔·路德维希·约翰·洛伦茨率奥地利军队从因河行至尹瑟尔河,奥军遍布多瑙河两岸。然而,从巴黎赶来的拿破仑预测到了这个行动。他精准、迅速、极具技巧地将分散的法军聚集到一起,并从奥军左翼直捣其中心。这是拿破仑战争生涯中最精彩的一个战术。奥军被彻底击败,被迫躲在波希米亚附近的山里。法军再次以胜利姿态从多瑙河谷流域倾泻而下,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再次控制了维也纳。然而,拿破仑并没有像1805年那样掌握住西班牙首都附近的桥梁。他跨越多瑙河北岸,试图将对手引入早已设置好的陷阱中,但在阿斯佩恩遭遇重创。法军在河上分散开来,就连法军建造的人造通道也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冲走了。尽管如此,拿破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高超的战术技巧弥补了这场灾难。到1809年7月5日,一部分从意大利和莱茵河派出的法军已经越过多瑙河,经由一座岛屿[4]进入了马奇菲尔德的广袤平原。随之而来的战斗血腥而可怕。卡尔大公卡尔·路德维希·约翰·洛伦茨成功打击了法军左翼,但奥地利军队的中心和右翼也被破坏了。这场孤注一掷的战斗共有三十万士兵参战。最终拿破仑以胜利的姿态站在了瓦格拉姆山头。虽然法军在这次战役中的表现不如奥斯特利茨战役、耶拿战役和弗里德兰战役那样势不可挡,但还是给奥地利带来了无法承受的沉重打击。1809年秋季,法奥两国通过土地割让的方式在维也纳达成了和平。

西班牙人抵御法军

杜邦在莫雷纳山口率大军向西班牙军队投降

萨拉戈萨成功防御法军入侵

法军在阿斯佩恩遭遇重创

拿破仑以胜利的姿态站在瓦格拉姆山头

法军实力通过这次战争得以恢复,并因随后的事件而越发强大。在瓦格拉姆战役中获胜后,拿破仑与多个附属国王室进行政治联姻。约瑟芬皇后没能为拿破仑生下孩子,于是,为了巩固和延续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与约瑟芬皇后离婚,不久后就与奥地利女大公玛丽·路易丝结婚了。这次婚礼庆典盛况空前,似乎令拿破仑的伟大形象更深入人心了。目前,因反复失败而疲惫不堪的奥地利倾向于同法兰西第一帝国结盟,因此,拿破仑在这一时期的光环并非虚幻。在西班牙起义的支持下,英国现在再次成为这位拥有三十多个军团的主人的唯一公开敌人。如果此时拿破仑将全部武装投入西班牙,那西班牙必然会俯首称臣并摆脱英国的控制。然而,拿破仑却忽略了西班牙,因为他还沉浸在1809年数次击败西班牙军队的喜悦中。法军尽管在波尔图被英军阻截,但在塔拉韦拉的一场战争中却迫使英军撤退到葡萄牙。虽然法军规模极为庞大,但随着征服范围的扩大,大军被分散地派往不同地点,并没有实施任何有决定意义的行动。这一态势被一位指挥官看得非常透彻,他的聪明才智将对未来的时局造成极大的影响。他不仅深刻地洞悉了拿破仑战争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还提出了最佳的应对策略。他就是阿瑟·韦尔斯利。因为在波尔图战役和塔拉韦拉战役中战功卓著,阿瑟·韦尔斯利被封为威灵顿公爵。他清楚地看到,法军的迅速入侵行动缺乏足够的补给物资,终将令法军陷入困境。由于半岛上的法军看起来不太可能会合在一起,所以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确信自己能找到办法来对付任何可能来袭的法军或者在任何形势下重新召集一支部队。为此,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在葡萄牙边境塔古斯河与大海之间的一处地方建了一个隐秘的堡垒。他下令,如果法军来袭,英军应该撤退到这个有利的地方并在撤退的同时摧毁附近地区。这些巧妙的安排将永留史册。拿破仑对英军的作为毫不知情,并于1810年夏指示安德烈·马塞纳“把英国军队赶到海里去”,但法军太过弱小,根本不可能完成这项任务。在萨科受阻后,安德烈·马塞纳狼狈地穿越了荒芜地带,却再次遇到难以逾越的路障。这就是著名的托里什韦德拉什防线。安德烈·马塞纳多次尝试引诱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进入陷阱,却无功而返,最终被迫撤退。当到达葡萄牙边境的据点时,安德烈·马塞纳所率领的法军早已被疾病和饥饿折磨得惨不忍睹。

约瑟芬皇后

拿破仑和奥地利女大公玛丽·路易丝的婚礼庆典

法军在塔拉韦拉的一场战役中迫使英军撤退到葡萄牙

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

这次意义重大的战役直接引起了欧洲反法同盟的骚动,点燃了他们的希望。拿破仑在西班牙境内的军队固然强大,但在关键时刻被一小支军队打败了。重要的是,英军指挥官似乎已经找到了对付拿破仑的方法。反法同盟开始研究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的战略,就像之前研究拿破仑的战略一样。“托里什韦德拉什防线”这个词就像曾经的里沃利和阿尔科莱一样,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口中。同时,法兰西第一帝国与德意志的同盟极不稳固。欧洲反法同盟内部兴起的秘密团体令爱国主义死灰复燃,激励人们报复残暴的入侵者。尽管怯懦的奥地利王室和普鲁士王室远离是非,莱茵邦联各诸侯国继续阿谀奉承,但被分裂的大日耳曼家族成员[5]因共同的民族感情和对压迫的憎恨而逐渐汇聚到了一起。因大陆封锁政策而奄奄一息的荷兰也发生了多次骚乱。意大利的不满情绪也日益高涨。拿破仑和教皇庇护七世之间的激烈争吵加剧了欧洲的困局。法兰西第一帝国本土也出现了很多令人担忧的状况。波尔多、马赛和海港城镇里到处充斥着愤怒和痛苦的声音。西班牙战争的持续消耗使征兵变得不得人心。税收骤增致使商人的破产率持续走高。一度受严格管控的媒体和国家机构不再默不作声或阿谀奉承,而是越来越勇敢地发出心声。一场暴风雨即将来袭。法兰西第一帝国军队的真正实力越来越弱。来自瓦格拉姆的士兵比从布伦营地出来的士兵逊色得多。脆弱的新兵和倦怠的辅助人员不断加入队伍,加快了军队衰弱的速度。一言以蔽之,1807年本可以被注意到的、预示着危险的迹象,在1811年变得更显著了。此时,拿破仑的儿子降生了。几年前,继承人的降生被认为是巩固皇位的保障,但如今境况大不相同了。狂妄自大的拿破仑此时正处于人生巅峰,根本看不到正在蔓延的阴影。就在欧洲其他各国畏怯却愤愤不平时,拿破仑吞并了罗马、荷兰和汉萨同盟诸城,以便实现自己对意大利的统治并更彻底地实施大陆封锁政策。

拿破仑与玛丽·路易丝皇后的儿子虽然降生了,但不再是巩固皇位的保障

拿破仑的不断吞并给欧洲蒙上了一层阴影。这种扩张必然会引起欧洲大陆上唯一一个保持独立的国家的反感。不久之后,拿破仑拒绝保证解放波兰,也拒绝保证不会增强华沙公国的力量。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为此愤恨不已并撕毁了《提尔西特和约》。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抗议法兰西第一帝国吞并汉萨同盟诸城,反对法军自弗里德兰战役以来一直占领着普鲁士。拿破仑坚持认为实施大陆封锁政策是必要的,于是纷争由隐晦的变成了公开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出于自卫放宽了一些严厉的限制条件。1811年,拿破仑决定次年入侵俄国。拿破仑为这次行动做了全面的准备工作,超过了过去的任何一次行动。奥地利和普鲁士被迫为法军提供支持。莱茵邦联的诸侯国也奉命准备好特遣队。北德要塞建造了庞大的军备仓库,积累了大量的战争物资,以供五十万大军消耗。这样做的原因显而易见,寻常的战争策略在俄国难以顺利执行。按照拿破仑的伟大构想,整个西欧的军事力量都被联合起来了,无与伦比的远征部队建成了。缓慢渐进的庞大军队由意大利人、德意志人、荷兰人、波兰人,甚至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与法兰西第一帝国统治者一起构成。他们从大陆的各个角落汇集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多民族和多语言的集体。1812年初春,拿破仑的军队在德意志北部的平原上汇集。1812年5月,拿破仑离开巴黎抵达德累斯顿。在这里,古代欧洲的那些谦卑落魄的国王在革命的“恺撒”面前屈尊行礼。1812年6月24日,拿破仑率领四十五万大军和六万骑兵,携一千二百杆枪,从普鲁士边缘穿过尼曼河,进入俄国境内。法军虽然在几天之内就占领了维尔纽斯,但已经感觉到这一宏大计划所面临的重重困难——士兵逃跑、疾病频发、行军因途中的各种障碍被严重拖延。最终,在俄国的边境,俄军从拿破仑精心设计的战术布局中逃脱,并缓慢退回遥远的内陆。拿破仑迫不得已,也只好停下来长期休整。

现在,拿破仑想出了一个既能沉重打击俄国又不会招来任何危险的办法。其实,他本可以宣布归还波兰民族自由。但相比波兰人民,他更偏爱奥地利王室和普鲁士的王室。虽然法军里有大量波兰士兵,但拿破仑曾向维尔纽斯的一个代表团暗示,他必须实施这项可耻的分裂工作。1812年7月中旬,拿破仑将大部分法军留在维尔纽斯,率小部分法军追击撤退的俄军。俄军在巴克莱·德·托利和巴格拉季昂的指挥下分成两大阵营,并在立陶宛边境形成了绵长的战线——从德维纳河的德里萨到第聂伯河的源头。拿破仑的行动由于道路不畅和缺乏补给而变得缓慢,从而给法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巴克莱·德·托利小心翼翼地躲避开拿破仑,在维捷布斯克成功地与巴格拉季昂会合,集结起了一支由约二十五万精兵强将组成的团结大军。此时,拿破仑的大军已经损失了超过三分之一。尽管剩下的全是毫无经验的年轻士兵和辅助兵,但拿破仑希望以战术取胜。于是,拿破仑向斯摩棱斯克进军,企图改变俄军阵形或者迫使俄军参与战斗。然而,已经成为俄军最高指挥的巴克莱·德·托利模仿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的防御方式,一击败拿破仑就撤退,以自己的方式摧毁了斯摩棱斯克。拿破仑只是进行了一场出拳却总也打不到对手的战斗,斯摩棱斯克就变成废墟了。于是,拿破仑决定继续追击。但拿破仑却为自己预留退路,派出军队去掩护和保护自己的侧翼和后方。拿破仑下令从德意志调来大量后备军。在拿破仑的指挥下,斯摩棱斯克和维尔纽斯等地建成了大量的军备仓库。如设想的一样,拿破仑的进军是安全的。他率领约一万六千人从斯摩棱斯克出发,穿过俄国的广阔地域,希望能够节节获胜。然而,尽管法军变得越来越虚弱,巴克莱·德·托利仍然坚持撤退策略。最后,俄军长时间撤退令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震怒。巴克莱·德·托利被撤职。曾在1805年战争中表现出色的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奉命出战。1812年9月7日,在前往莫斯科的途中,法俄两军在博罗季诺相遇,并展开了史无前例的惨烈战斗。最终,俄军痛失阵地,拿破仑也没能获得实质性的胜利。不过,米哈伊尔·库图佐夫明智而谨慎地撤退了。1812年9月15日,法军进入莫斯科,这是三色旗到过的最远的地方。

巴克莱·德·托利

巴格拉季昂

俄法两军在斯摩棱斯克展开战斗

尽管法军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但向俄国心脏地区大胆推进的举措看起来并没有错。现在,拿破仑渴望和平。然而,爱国主义和仇恨情绪导致了一场巨大的灾难。莫斯科州长下令向莫斯科开火,以切断法军的物资补给。由于莫斯科的建筑物主要由木头建造,所以很快就被火焰吞噬了。尽管如此,拿破仑仍然在周围徘徊,相信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还会与他谈判。此时,谨慎而机敏的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将自己分散的力量集合起来,严重威胁着拿破仑的退路。谈判无望,法军于1812年10月19日离开了已经成为废墟的莫斯科。拿破仑打算向南行进,在途经国家添补后勤补给,然后到达立陶宛。然而,由于满载在莫斯科掠夺的战利品,法军行进速度非常缓慢。小雅罗斯拉维茨战役令拿破仑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之后,拿破仑放弃了原先的计划,改为原路撤回。在这片荒凉的地区,饥饿与寒冷摧毁了数千名法军士兵,再加上米哈伊尔·库图左夫紧随法军侧翼,还有一群愤怒的哥萨克人也不断骚扰法军,法军陷入了深重的苦难。离开莫斯科前,法军尚有十万多名强壮士兵,但到达斯摩棱斯克废墟前,法军仅剩约四万名残兵。就在此时,军备仓库没能建成的不幸消息传来。两支俄军赶在法军前面拦截了拿破仑留下来保护自己侧翼的法军部队,截断了他的退路。这样一来,法军唯一的出路就是向前推进,开出一条通往维尔纽斯的路。随后,法军的残兵败将与曾试图保护它的侧翼的部队会合,沿着立陶宛的废墟无力地前行,且一直被无情的敌人追击。经历多次失败后,遭受巨大损失的法军来到了别列津纳河,遭到俄军的攻击,几乎被包围。原本会全军覆没的法军因拿破仑高超的作战技术获得了自救。法军逐渐接近俄国边境,途中死伤无数。在斯莫戈尼,拿破仑将指挥权交给了自己的妹夫,也就是那不勒斯的新国王若阿尚·缪拉,然后立刻赶回法兰西去征集新兵——对这一行为,后世的评判各有不同。拿破仑走后,原本七零八落的军队解散得更快了。庞大的后备军赶到,拯救了这些从莫斯科归来的幸存者。掠夺了维尔纽斯的军备仓库后,曾经不可一世的法军的残余部队陆陆续续地重新取道尼曼。其中有些部队是在维斯瓦河以北汇集起来的。当初进入俄国时,包括辅助军在内的法军人数逾五十五万人;如今,“帝国之鹰”仅剩不足五万人。

俄法两军在博罗季诺相遇,并展开了史无前例的惨烈战役

面对莫斯科的大火,拿破仑犹豫不决,仍然相信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会跟他谈判

小雅罗斯拉维茨战役

法军在撤退过程中由于饥寒交迫,行动非常缓慢

法军在别列津纳河遭遇敌军攻击,几乎被包围

若阿尚·缪拉

这次失败拉开了拿破仑没落的序幕。无论是军队人员构成存在弊端、行军作战受极寒天气影响,还是斯摩棱斯克战役后巴克莱·德·托利的战斗和撤退期间米哈伊尔·库图佐夫的战术,都是造成战败的原因。坚韧不拔的俄国人炮轰莫斯科,这让法军失去了冬季营地。在马洛斯拉夫茨等地,拿破仑没能表现出正常实力。尽管天才般的战术展现了他的作战能力,但最终他还是失败了。实际上,这场灾难的最根本原因是拿破仑的入侵规模过于庞大。在采取了一些错误的行动后,拿破仑遭遇了俄军。而当时正是俄军指挥官如鱼得水之时。在战斗之初,拿破仑设计了多种手段以确保军备充足,但均以失败告终,这导致饥饿的法军在贫瘠的土地上跋涉数百英里。于是,原本胜算很大的战术瘫痪了,战争也没能尽快结束。虽然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的托里什韦德拉什防线对拿破仑的败落贡献巨大,但拿破仑绝不是那些肤浅的批评家所称的疯子。不过,如果莫斯科没有突然被摧毁,拿破仑是否能取得胜利就不得而知了,毕竟这是任何一位领导人都无法预料的事情。拿破仑虽然过度自信,但在整个军事生涯中始终是一位伟大的指挥官。尤其在1812年,他实施这个宏伟计划时所犯的主要错误并非源于军事,而是源于政治,因为他拒绝占领波兰来解除沙皇的警备心。

法军撤退至维尔纽斯时,掠夺了那里的军备仓库

* * *

[1]1796年拿破仑在意大利上建立了意大利王国。意大利王国实际上被法兰西控制,故为半臣属省份。——译者注

[2]朗弗雷在他的《拿破仑史》第三卷第十章中对大陆封锁政策在削弱帝国和推动拿破仑进行新的征服方面的破坏性影响进行了精彩的论述。——原注

[3]这里是指拿破仑的大军。——译者注

[4]大军在此安营扎寨并修筑了防御工事。——原注

[5]指奥地利、普鲁士和莱茵邦联各成员国,它们曾是古代日耳曼联盟成员国。——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