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修道僧义睿大峰山偶遇诵经者

古时,有一个修行佛道的僧人名叫义睿,他云游天下,遍历名山大川,朝拜各地的圣迹。

一天,义睿到了熊野。当他从那里前往金峰朝拜时,路经大峰山,他在山中迷失了路途,不辨方向,他无奈就只得吹起宝螺,渴望借螺音探索出路,但结果却大失所望。

义睿在山里徘徊了十多天,受尽折磨,最后,他满怀悲伤地向自己供奉的本尊祈祷,求佛保佑自己找到一个有人烟的地方。

后来,义睿不知不觉地走到一座森林里。森林里有一座僧舍,非常壮丽,房山、悬梁、格窗、拉门、吊窗、苇席、天花板等一应装修俱全。舍前是宽敞的铺着白沙的院子,院内满植花木,几无隙地,各种花草鲜艳夺目,枝头果实累累,景致十分幽雅。义睿一见喜出望外,走上前去观看,只见舍内坐着一个年约二十上下的僧人在读诵法华经,经声高贵无比,闻听令人陶醉。这位僧人每当读完一卷经书,便将它置于经几之上,就见那卷经书自动飞起,从经轴回卷到经面,并自动结好纽带,然后仍旧落到几上。僧人诵罢一卷经书就自卷一卷,全部经文诵完时,经卷也随之卷完。义睿看罢,又是感叹,又是惊异。正在这时,圣僧站了起来,一见义睿,马上显出吃惊的神色,非常诧异地问道:“这里从古至今,一向无人来过,山深谷幽,连鸟声都很少听到,更不必说来人。你是什么人,竟能来到这里?”义睿答道:“我因拜佛朝圣,路过这座山,迷失了路途,走到这里来的。”圣僧听了便将他唤进舍内,这时就见一个眉清目秀的童子捧来世人稀有的食物让他吃,义睿将食物吃下,顿时消除了多日以来的饥饿,精神振作起来。

义睿问圣僧道:“师父在这里住了多久?为什么一切都能这样地得心应手呢?”圣僧答道:“我到这里来已经八十多年了。我原在比睿山出家为僧,是东塔院三昧座主的弟子,后来为了一点小事被他斥责一顿,我一时心胸窄狭离山出走,从此任意漂泊,年轻时行踪不定到处修行,后来年纪老了就留在这座山上,准备在这里老死了。”义睿听了越发感到惊奇,又问道:“师父既说这里从无人来,怎么会有三个容貌清秀的童子服侍呢?这岂不是师父说谎吗?”圣僧答道:“佛经有言‘诸天童子,以为给使’。这有什么值得惊异呢?”义睿道:“师父自言年已高迈,而容颜却如此年轻,这又当怎样解释?”圣僧答道:“佛经有言,‘得闻是经,病即消灭,不老不死’,这绝不是妄语。”后来,圣僧劝义睿赶快回去,义睿叹息地说:“我在山中迷失方向多天,体弱神衰,举步无力。但愿仰仗圣僧的法力,留在这里侍奉左右。”圣僧道:“我并非厌烦你,只是这里多年与世隔绝,全无人踪,这才竭力劝你回去,如果你今夜想留下来,就必须静坐舍内,千万不要行动,也不要作声。”当晚义睿便留在舍内,按照圣僧的吩咐,屏气凝息地躲在一边。

初夜时分,忽然一阵微风吹过,周围的情景骤然大变,义睿从门缝向外窥视,但见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鬼神出现了,其中有牛头、有马头、有鸟头,也有鹿形。数不清的鬼神,各自手捧香花、果品齐集舍前,他们搭起一座高架,将捧来的物品供在架上,礼拜后合掌依次而坐,其中有一鬼说道:“今晚奇怪呀!怎么和往常不同,有生人的气味呢,是谁到这里来了?”义睿听了心惊胆战,坐立不安。当时,圣僧虔诚地诵着法华经,彻夜不停,一直到东方破晓,佛事修完后,那些妖魔鬼怪才尽行离去。

这时,义睿悄悄地走出舍外,向圣僧请教说:“今夜这些鬼怪,都是从哪方来的?”圣僧只答道:“佛经有言,‘若人在空间,我遣天龙夜叉鬼神等,为作听法众。’”后来,义睿表示愿意回家,只是不知归路。圣僧指点他说:“你可从速朝南走去。”说罢,取出一只水瓶,放在廊下竹台上面,这时但见水瓶从台上自行跳下,徐徐而飞,义睿随着水瓶走去,大约有两个时辰来到山顶。义睿站在山顶向下俯视,发现山麓下有一座大村庄。这时水瓶凌空飞去,不见踪影,想是飞回原处去了。不久义睿终于找到了村庄。他感激流涕地向人们叙说深山中的诵经仙人的情况。

听说此事的人们莫不俯首称颂。虔诚诵法华经的人,就能这样得道成仙。据说从此以后,再没有人到过那个地方了。

第二篇

葛川坐关僧比良山遇诵经仙人

古时,有一个在葛川地方“坐关”修行的僧人。僧人断食五谷,只以青菜充饥,数月以来,虔诚修行。一天,僧人梦见有一位气宇轩昂的高僧,指点他说:“比良山的山峰上,有一位仙人在诵法华经。你可从速前往,同这位仙人结缘。”僧人醒后,立刻进入比良山寻访,但不见仙人。

僧人再三寻找,过了几天,隐约听得远方有诵法华经的声音,经声高贵,无可比喻。僧人大喜,迎着经声找去,他东奔西走,四处寻找,只能听到经声,却始终不见诵经的人。僧人从早到晚尽力寻找,终于发现了一座石洞,洞旁有一棵大松树,树头状如伞盖,僧人朝洞内一看,只见洞里有一位骨瘦如柴,以青苔为衣的圣僧。圣僧看见有人窥视,便问:“你是什么人,能来到这里来?这山洞至今还没有人来过呢!”僧人回答说:“我在葛川‘坐关’修行,梦见神人指点,特来结缘。”仙人说:“你暂时远远离开,不要近我,因为人间烟火气扑到眼里,我便流泪不止,七天以后,你再靠近我。”僧人遵照仙人的嘱咐,在离山洞四五丈远的地方安歇下来。这时,仙人日夜不休地诵法华经,僧人听着高雅动人的经声,觉得以往无穷的冤孽,霎时间都烟消云散了。

不久,但见鹿、熊、猴等各种禽兽,一个个带着果品向仙人供奉。当时,仙人让一猿猴将果品送给僧人。过了七天,僧人到仙人的洞前参拜,仙人对他说:“我原是兴福寺的僧人,名叫莲寂,是一个研究法相宗大乘教法的学者。有一次,我学习体会法相宗的法文,发现法华经上载有‘汝若不取,后必忧悔’的词句,从此就发起了菩提心。后来又看到经文中的‘寂寞无人声,读诵此经典,我尔时为现,清净光明身’。于是我就离开本寺出走,从此一直遨游于山林之间,修行佛道,后来功法圆满,便成了仙人。如今因前世有缘,来到此洞安身。离开人间后,有法华做自己的父母,有禁戒护佑全身,一乘为眼可观远景,慈善作耳可听诸音,世上诸事心中均可知识,既能升兜率天去参拜弥勒,又能到各地会晤得道圣僧,天魔、恶鬼不敢靠近我身,恐怖、灾难更从来不曾听说,见佛听法都可随心所欲。再说,洞前这棵松树宛如伞盖,下雨时,雨水淋不到洞前,酷暑可避骄阳,严冬可挡寒风,无一不是自然形成,如今你能找到这里,必有宿缘,我看,你不如就留在这里修道吧。”僧人听了,对仙人非常尊敬,虽然也喜欢这个地方,但生性不堪寂静,于是,朝着仙人恭敬礼拜之后,便要回去。这时,仙人施展仙术在当天送他回到了葛川。

僧人回去后将这桩事原原本本地对同道的僧人说了一遍,他们听了认为这真是高贵无比。诚心修道的人就能这样得道成仙。

第三篇

阳胜苦修成仙

古时,能登国有一人名叫阳胜,俗姓纪氏,他在十一岁那年,便登上比睿山,拜西塔寺莲花院的空日律师为师,学习天台宗的经典,受持法华经。阳胜心性聪慧,凡事只要听说一次,便永记在心。阳胜自幼就一心向道,从无他念,而且,经常是废寝忘食。他对一切人都怀着深厚的慈悲心,每逢看见有赤身露体之人,便脱衣相赠;发现有饥饿不饱的,便分食与人,甚至对蚊虫的刺咬也不生厌,只是独自抄写法华经,日夜读诵。阳胜后来道心越发坚固,决意离开本山。最后,终于出山,去到金峰山神仙住过的旧室居住。

阳胜还曾在南京奈良的牟田寺里“坐关”,学习仙术。起初不食五谷,只吃菜蔬,继而断绝菜蔬,只吃瓜果,后来一切食物全然不用,每日只吃一粒小米,身上穿的是用藤萝编制的粗衣,最后,终于不食,并永断衣食的欲望,发起了菩提心。阳胜一待身上烟火气消尽之后,便将身上的袈裟脱下,挂在松树枝上,然后遁去。他留下遗言,将袈裟赠予经原寺的延命禅师。禅师获得这件袈裟后无限伤感和怀念,他走遍各地的深山幽谷,寻找阳胜,结果杳无踪影。

后来,在吉野山苦修的恩真和其他僧人们说:“阳胜已经成仙,浑身没有血肉,只是奇骨和怪毛,并且还长了两只翅膀,飞在空中宛如麒麟和凤凰。我们在尨门寺的北峰上看见过他。另外,阳胜仙人还去吉野山的松本峰访晤同山的道友畅谈这些年来的行踪。”

此外,有一僧人在笙石洞 [1] 里“坐关”修行。食物断绝已经好几天了,于是僧人饿着肚子读诵法华经,这时,只见一个身穿青衣的童子走来,手里拿着一个白色食物送给僧人说:“你可以吃了它!”僧人接过来一吃,味道非常甘美,登时便不觉饥饿了。僧人问童子说:“你是什么人?”童子回答说:“我本是比睿山千光院延济长老的童子,后来离开本山,苦修多年,现在已然修炼成仙了。我最近拜的大师是阳胜仙人,这次送食物给你也是仙人的意思。”童子说罢转身而去。

后来,住在东大寺里的一个僧人,遇见了阳胜仙人,仙人对他说:“我在这座山上住了五十余年,今年八十多岁了,我学会了仙术,可以在天空中随意飞行,腾空,入地,都没有任何阻碍。”由此可见,依仗法华经的法力,见佛听道,皆可随心所欲,护佑人世,造福众生,无所不能。

有一次,阳胜仙人的父亲在家乡身染重病,呻吟床蓐,感慨地说:“我的儿子虽然不少,但是其中我最喜爱的孩子是阳胜,他如能知我心,一定会来看我的。”阳胜以神通力得知此情,便飞到父亲的房上来读诵法华经。有人出来向房上张望,虽闻其声,但不见其人。仙人禀告父亲说:“我已经跳出五浊 [2] 的三界,不到人世间来,如今为了尽孝,勉强前来,因此,只能念经不能交谈。每月的十八日这天,可以焚香散花等我,我可以顺着香烟,降落这里,讲经说法以报父母的恩德。”说完腾空飞去。

此外,阳胜仙人每月初八必回本山来,听那不断的念佛声,并参拜大师的遗迹,除了初八这天则从不再来。当时,西塔的千光院里,住着一位僧正名叫净观。净观经常的功课是在每夜通宵达旦地诵读尊胜陀罗尼经,多年受经文的感化,道行很深,听到他的经声,无不深受感动。这天,阳胜仙人来听那不断的念佛声,飞行空中,从净观僧正房上经过,正值僧正高声朗诵尊胜陀罗尼经,仙人听见深受感动,便停留在房前的一棵杉树上,他越听越觉得高贵动人,便从树上落到房前的栏杆上面。僧正当时感到外面有响动,惊异地问了声:“外面是谁?”外面回答说:“我是阳胜,刚才从天空飞过时,听见有念尊胜陀罗尼经的声音,因而前来。”僧正一听是阳胜到来,立刻推开拉门请他入室。阳胜仙人像飞鸟般地飞进了房中,坐在僧正面前互道年来之事,畅谈竟夜。拂晓时分,仙人意欲离去,不料因受人气,身体沉重,竟站不起来了。仙人说:“请你把香烟挪到我身边来。”僧正按照他的吩咐挪近了香炉,于是,仙人便驾着香烟腾空而去。后来,这位僧正便经常在香炉里焚燃檀香,永世不断烟火。阳胜仙人先前居住西塔时,曾是这位僧正的弟子。因此,仙人离去后,僧正怀念难忘,十分伤感。

第四篇

下野国僧人住在神仙古洞

古时,下野国有一位僧人,名叫法空。法空住在法隆寺中,学习显密二教的法文,还受持了法华经,他每日白天读三部,晚上读三部,从不荒废。

一天,法空厌倦尘世,忽然发起求取成仙之道的心愿。因此便离开本寺,回到故乡,云游于京东诸国的群山之中,这时听人传说在人迹断绝的山中,有一个神仙古洞。法空找到那里一看,仙洞上长满鲜艳的青苔,自然地形成了洞门、隔扇、地板和坐垫。洞前的庭院,也是铺着青苔。法空发现这个地方,喜出望外地说:“这才是我修行佛道的好地方!”从此便在这座山洞中“坐关”,专心读诵法华经。过了好几年,一天,忽然出现了一个端正美丽的女子,手捧鲜美的食品,来供奉这个诵经圣僧。法空虽然惊异,终于仗着胆子把食物吃下,食物的味道着实甘美异常。

法空向这个女子问道:“请问女子贵姓高名?这里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奇怪去处,你却从何而来?”女子回答说:“我并不是人,是罗刹女。见你读诵法华经虔诚修行,所以才亲自前来供奉的。”法空听罢,感动不已。从此,罗刹女便常来供奉,因此法空一直不必为食物匮乏而有所虑。不久,鸟、熊、猴、鹿等各种禽兽也常到庭院前面听经。

当时,世上有一僧人名叫良贤。是×××人的僧人,遵奉陀罗尼宗,遍历各地的灵阶圣地,修行佛道,行踪漂泊不定。有一次,他迷失了道路,意想不到地来到了这座仙洞。法空看见良贤,非常惊奇,便问道:“你是何人,这里山深远离人世,是人轻易来不到的地方,你却从何而来?”良贤回答说:“我在山林之间修行佛道,迷失路途,不觉来到这里。但不知这里的圣僧是谁?”良贤问罢,法空将自己来此的经过详细告诉了他,于是,良贤便与法空同居洞中,过了数日,良贤见那个罗刹女常来供养法空圣僧,便问:“这地方远离尘世,怎么会有这样端正美丽的女子常来供奉呢?不知她是从何而来的?”圣僧回答说:“我也不知她是从哪里来的。恐怕她是听我读诵法华经来随喜的。”

后来,良贤见这个女子长得端正美丽,以为她不过是一个因尊敬诵经圣僧而从乡村来送食物的普通女子,突起爱欲之心。罗刹女当时测知良贤的心意,于是对圣僧说:“像这种破戒无耻之徒,竟跑到这个清静的净地里来,我一定给他个现世报,要他的命!”圣僧回答说:“可以给他个现世报,但不可伤他的性命,留条性命送他回人世去吧。”说罢,只见罗刹女舍去端正美丽的形象,登时现出本来的狰狞面貌,良贤一见,吓得魂飞魄散。这时,罗刹女一把抓起良贤,转瞬间来到需行数日才能到达的村庄,把良贤扔在那里,转身而去。

良贤昏厥在地,好久才苏醒过来,发现自己身在这里,为之大惊,这时,他痛悔自己未能摆脱凡夫的情欲,竟对护守法华经的罗刹女升起邪念,于是发下求道的誓愿。虽然他已身损神迷,仅仅保住了性命,但是终于回到了故乡。他把这事遍告众人,随即开始学习法华经,虔诚读诵。这事,完全是良贤的愚痴所引起的。岂知罗刹女乃是护守法华经的善神。

第五篇

摄津国菟原的僧人庆日

古时,摄津国有一僧人名叫庆日。他自幼登比睿山出家,学习显密二教的法典,娴熟经文,背诵如流,对于外典也颇有研究。有一天,庆日发起求道之心,突然离开本山,回到本国,隐居于一个叫作菟原地方,修了一间一丈见方的茅庵,日夜在庵里读诵法华经,昼夜“三时”修行佛法,一有空闲便研求天台宗的止观道法 [3] 。茅庵里面,除了佛经,别无杂物。庆日的衣服,也只有那三件袈裟。茅庵附近从来没有女子的行迹,当然更不用说和女人会面交谈了。有人送给庆日衣服食物,他却转赠贫苦之人,自己从不享用。

后来,在这位圣僧的住处,时常出现奇异的事情:一次,在漆黑的雨夜里,圣僧出庵入厕,这时,庵内明明无人,但只见圣僧的身前有人举着灯火,背后有人替他打着笠帽。等到走近跟前,想要看清究竟是谁,灯火就不见了,笠帽也无影了,只有圣僧独自一人在那里走路,并无从人服侍。有时,还见一位年迈苍苍像是三品以上的官员骑着彩马来到圣僧的茅庵。有人想知来者是谁,近前一看,连人带马却全然不见了。有人猜测这就是天神下凡,特为护守佛法而来的。圣僧临终时,并无疾病,只是独自在庵中面西而坐,高声朗诵法华经,手结“密印”,像参禅入定似的圆寂了。

附近的人们,谁也不知圣僧死去,这时,忽听从茅庵里发出成百上千人的哭声,仿佛是众人舍不得圣僧死去而痛哭的声音。人们听了都大吃一惊,赶忙跑到茅庵去看,原来庵内并没有一个人。只见圣僧手结“密印”,一如参禅入定的姿态死去了,这时庵内充满了芬芳香气。在圣僧一反平常高声朗诵经文的同时,传来许多人在庵中痛哭的声音,人们猜测这必是护守佛法的神人惋惜圣僧的圆寂而痛哭失声。圣僧圆寂的一刹那,天空传来了乐声。由此可知,圣僧无疑是往生极乐去了。

第六篇

摄津国多多院的诵经圣僧

古时,摄津国丰岛郡,有一座寺院名叫多多院。院里住着一位僧人,这个僧人终日往来于山林之间修行佛道,成年累月地读诵法华经,昼夜不停。当时,在他的附近住着一个俗人,对这位诵经圣僧的虔诚修行深为崇敬,便发下志愿常来供养。后来,这人忽然生病,呻吟数日而死。家人将他的尸体用棺木盛殓起来,然后把棺木安放在一棵大树上。

五天以后,俗人苏醒过来,在棺木中敲打,有人听见棺中有声,吓得不敢走近,后来一听是活人的声音,心想必是死者复活了,于是将棺木从树上取下,打开一看,果然是死者死而复生,于是惊异地将他送回家去。他对妻子说:“我死后,到了阎王殿,阎王打开簿子,逐一检阅,后来说:‘你罪孽深重,本应送往地狱,姑念你多年来誓愿供养持诵法华经的僧人,积下无量功德,因而这次饶你一遭,立刻送你回去。你回家以后,如能更虔诚地供养那位诵经圣僧,将胜似供奉三世诸佛。’我听了这番训戒之后,便离开阎王殿,回到阳世来了。当我路过荒山时,看见一座七宝塔,宝塔庄严无比,我所供养的诵经圣僧正朝着那座宝塔,口喷火焰去烧宝塔。这时,空中有声音,告诉我说:‘你听着:这座宝塔是那位诵经圣僧念到法华经的宝塔品时出现的。但是,圣僧发怒,责骂了他的弟子和道童,于是怒火立刻喷出去烧那座宝塔。如能息怒诵经,美丽的宝塔就可以充满世界。你回去以后,从速把此事告诉圣僧知道。’我听到这里,便苏醒过来了。”俗人说毕,妻子和眷属知道他已复活都欢喜不尽。

附近的人们,听到这位圣僧的事情,都为之奇异。后来,俗人去见圣僧,备述自己在阴曹所见,圣僧听罢,悔恨难当,从此离开弟子,遣散道童,独自一人专心读诵法华经。这个俗人,也越发敬奉圣僧。过了许多年,圣僧临终时身无疾病,念着法华经就逝世了。

由此看来,即使是身为圣僧,也不可动怒。

第七篇

比睿山西塔的僧人道荣

古时,在比睿山的西塔,住着一位名叫道荣的僧人。他原是近江国××郡的人氏,自幼登比睿山出家,受持法华经,日夜读诵,十二年之中不曾下山一次,经常摘花汲水供佛,谈诵经文更是孜孜不倦。过了十二年,道荣才回到故乡,他想:我虽住在本山,但学不到显密二教的法文,这岂不是枉活今生了!如对来世再不积修,我便成了两世无益,于是决心抄写法华经。抄完第一卷,便邀请五位有道的僧人,将法华经供奉起来,并请他们讲解经中深奥之义,解答疑难问题。如此,每个月里,有时抄写供奉一二次,有时多至五六次。

多少年来,道荣一直这样积修善根。最后,他在等待逝世时,一天,梦见在本山西塔的宝幢院的庭前,盖起了一座多宝塔,塔形庄严,无可形容。道荣一见此塔,便虔诚地礼拜起来,正在这时,有一位在家人,气度高雅,不类凡人,仿佛是梵天帝释的模样,告诉道荣说:“你认识这座宝塔么?”道荣回答说:“不认识。”那人又说:“这是你的藏经塔,你可以从速打开塔门观看。”道荣按照吩咐,打开塔门一看,里面经卷堆积如山。这人又说:“你认识这些经卷吗?”道荣答道:“不认识。”这人又说:“这些经都是你今生抄写的,已经把这座塔装满了,你赶快携带宝塔升到兜率天去吧!”说罢,道荣从梦中醒来。从此,他抄写和供奉法华经越发地勤谨了。

后来,道荣衰老,步履艰难,但因故移居于下野国。他在临终前,还在抄写和供奉法华经的普贤品,念着这品经文,便溘然长逝了。如果梦像属实,这人无疑是升往兜率天去了。

第八篇

法性寺尊胜院的僧人道乘

古时,法性寺的尊胜院里,有一个僧人名叫道乘,是个供奉本尊的僧人。道乘是比睿山西塔的正算僧都的弟子,起初住在比睿山上,移居到法性寺来也有好多年了。道乘从年轻到年老一直读诵法华经,从不懈怠,但他性情乖僻,时常打骂寺中的道童。

不久,道乘梦见自己从法性寺去比睿山,来在西山坡的柿子树下,举目向山上看去,只见从坂本 [4] 直到比睿山顶,修建了许多楼台殿阁,瓦垄整齐,金碧辉煌,里面收藏着无数的经书。经卷中有的是黄纸红轴,有的是青纸玉轴,完全是用金粉银末书写而成。道乘看见这些迥异寻常的经卷,心里纳闷,便向一个老僧打听:“这里的经书太多了,简直数不完,不知是什么人存放的?”老僧回答说:“这都是你多年来读诵的法华大乘经。从比睿山到水饮 [5] 这一带堆积的经书,是你住在西塔时所读诵的,从水饮到柿子树下所积放的,是你住在法性寺里念的经。由于你积下这些善根,可以往生极乐净土。”道乘听了正在惊异,忽然冒出火焰烧毁了一卷经书。道乘看罢,问老僧说:“那卷经书为何会自焚了呢?”老僧回答说:“这是你发怒责打道童时所念的经,所以被怒火烧毁了。你如能永不动怒,善根将越积越厚,那时你一定可以往生极乐去了。”说罢,道乘从梦中醒来。从此,他痛悔前非,向佛发誓永不动怒,专心致力于读诵法华经,根绝杂念。

由此看来,怒气是无限的罪孽,在修积善根时,绝不可发怒。

第九篇

诵经圣僧理满的经卷显灵

古时,有一个读诵法华经的僧人名叫理满,是河内国的人氏。理满是吉野山日藏僧人的弟子,自从他发起向道之心以后,便随侍在日藏的身边,从无违拗。

后来,理满圣僧暗自思忖:“我虽已厌弃人世,修行佛道,但终归是凡人之体,未能断除烦恼,一旦起了情欲之心,如何是好,不如服用一些断绝情欲的药品。”于是便请师父找来药品吃下。果然,药力奏效,理满终于永绝情思。从此,理满不分日夜地读诵法华经,云游各地,朝圣拜佛,行迹漂泊不定。这时,他认为最大的功德莫过于在江边摆渡行人。于是备好船只,去到大江岸边,自做艄公,专门摆渡那些往来过江的行人。

有一次,理满从京城走到悲田院 [6] 去,看见那些为百病所苦的病人十分可怜,便把他们需求的东西找来送给他们。尽管他这样东奔西走,但读诵法华经却从来不曾荒废。后来,他在京城的一所小房里,读诵法华经,隐居约有二年之久。至于隐居的情由,外人不得而知。

这时,小房的主人想要看看圣僧的举动,便从缝隙间暗中窥探,只见圣僧正把经几放在面前,读诵法华经。细看时,每当读完一卷,便将经卷放在经几上面,然后拿起下卷再读,这时就见读完的经卷跃起一尺多高,从经轴一直倒卷到经面,然后又自动地落在几上。主人看着深为惊异,便到圣僧面前请教:“我知道圣僧不是一个凡人。这些经卷会自动地跳起卷好,然后落回几上,真是见所未见的奇事。”圣僧听了大吃一惊,回答主人说:“这真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绝对不确切,你千万不能把这事告知别人,你如对别人说了,我要永久怀恨于你。”主人一听便害怕起来,当圣僧活着的时候,他对这事从未吐露过一字。

有一次,理满圣僧梦见自己死去,尸体扔在荒郊野外,被成千上万只的野狗聚集啖食,理满圣僧在旁看着野狗啖吃自己的尸体,心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狗来吃我的尸体呢?”这时,从空中有人告诉他说:“理满听着:这些并不真是狗,都是化身。他们从前都在天竺祇园精舍听过佛祖说法,如今为了和你结缘,才转化为狗。”说到这里,理满从梦中醒来。从此,他越发虔诚地读诵起法华经,并且发誓说:“如果我能生到极乐世界就将在二月十五日释尊入灭这天离开人世。”

圣僧一生所读诵的法华经达二万余遍,施舍给悲田院里病人的药品有十六次之多。他临终时,虽略有不适,却非重病。他多年来的心愿终于得偿,果在二月十五日的夜间,念着宝塔品中“是名持戒行头陀者,速为疾得无上佛道”的经文而圆寂。

从圣僧圆寂的时间来看,他的来世如何是毋庸置疑的。至于经卷自动跃起一事,因为圣僧事先告诫,房主人在圣僧活着的时候,一直没敢告人,圣僧圆寂后,他才说出。

第十篇

诵经圣僧春朝的经卷显灵

古时,有一位诵经圣僧名叫春朝,不分日夜地读诵法华经。他到处云游,居处不定,专门读诵法华经。春朝心地慈悲,看到别人的痛苦,便视同自己的痛苦,看见别人的愉快,自己也随之高兴。

后来,春朝看见各地的监狱,心中悲伤,暗自思忖:“这些犯人虽身犯国法,受到惩治,但是我应想些什么法子给他们种些佛根,以脱苦海呢。如果他们死在狱里,无疑来世还得堕入三恶道 [7] 中。看来,莫如我故意犯法,被捕入狱然后虔诚地读诵法华经,给狱里的犯人听。”春朝想罢,便潜入一个官宦人家,偷了一套金质的器皿,立赴赌场,掷骰赌博,并拿出金器炫耀一番。在场聚赌的人一见金器,心中起疑,说:“这就是某某府宅最近丢失的东西。”当大家正吵个不休的时候,消息就自然地传了出去,于是春朝被捉到官衙勘问,春朝一一招认,便被投入狱中。春朝圣僧入狱后,心中暗喜,为了完成原来的心愿,便专心地念起法华经来,让那些犯人听。众犯人听到经声,都感动得落下泪来,对圣僧尊崇不已。春朝见此情景心中欢悦,越发不分日夜地读诵起来。

这时,许多寺院都派人到检非远使厅长官 [8] 那里求情,说:“春朝是多年读诵法华经的僧人,请不要使他在狱中受苦。”

与此同时,检非远使厅长官做了一梦。梦见普贤菩萨骑着一匹白象,放出佛光,手捧一只盛着饭食的钵盂,停在监狱的门前。有人问他:“大师为什么站在这里?”普贤菩萨回答说:“读诵法华经的僧人春朝现在狱中,所以我每天都来给他送饭。”说到这里,突然醒来。检非远使厅长官梦醒之后非常惊恐,立刻将春朝放出狱去。后来春朝仍然故意犯法,被捕入狱有五六次之多,但是每次都没有问罪,不久,春朝又犯了罪,再次被捕。

这次,众检非远使聚集在衙署里,讨论此事,说:“春朝是一个犯了重罪的人,但是每次都没有问罪,所以他才敢任意地偷盗别人的财物。这次应给他以严厉的惩戒,先把他的双脚剁下来,然后勒令还俗。”商议妥当,便差使一行官人将春朝带往右近卫府马场附近,准备剁去双脚,这时春朝高声朗诵起法华经来,官人们听了深受感动,流下眼泪,因此又将春朝释放。

这时,检非远使厅长官又梦见一个气度高雅、面貌端正美丽的童子,头上挽着两个髽髻,冠带整齐,走来告诉他说:“春朝圣僧为了拯救狱里的罪人,才故意犯法,前后入狱七次,春朝所行正如我佛的方便。”童子说罢,他从梦中醒来,从此,这位检非远使厅长官越发惶悚不安了。

后来,春朝没有安身之处,便露宿街头,终于死在一条圈城的房下。后来骷髅丢在那里,无人移动。从此,附近的住户,每当夜间,就听见有念法华经的声音,大家听见经声感到无比的高贵,但是都不知念经者究竟是谁。当人们正在纳闷的时候,有一位圣僧将骷髅送往深山,从此就再也听不到诵经之声了。附近的人们,这才知道诵经者就是这具骷髅。

当时,人们都说春朝圣僧不是凡人,一定是神人下界。

第十一篇

诵经圣僧一睿听死尸诵经

古时,有一位诵经僧人名叫一睿。一睿自幼受持法华经,多年来,一直是不分日夜地读诵。

后来,一睿立志去朝拜熊野山,宿在肉背山 [9] 地方。到了夜晚,隐约听到有读诵法华经的声音,经声高贵无可比喻。一睿心想,原来这里还有人在露宿,便彻夜倾听,直到拂晓,念完一部。天亮后,一睿到附近寻找,结果并无人露宿,只发现一具尸体。近前细看时,骨节仍然接连一处,并未零散。尸身上面长满青苔,一望便知是弃置多年了。再看骷髅,嘴里的舌头仍然保持原状,而且颜色新鲜,与活人的舌头一般无二。一睿看罢,很觉奇异:原来夜间念经的就是这个尸身。这时,他想:这究竟是谁,怎么死去还能念经呢。想到这里,他感动得流下眼泪,朝着尸体礼拜一番。一睿为了再能听到经声,当日仍留宿在那里。果然,当夜又和前天同样听到了诵经声音。

天亮后,一睿来到尸体的跟前,礼拜已毕,祷告道:“你虽然是具死尸,可是既然能念法华经,就不会没有灵,我想知道其中的缘由,请你务必指点给我。”祷告完毕以后,他为把这件事听个清楚,当晚又留宿在那里。入夜,一睿梦见一个僧人告诉他说:“我是天台山东塔的住僧,法号圆善。我云游修行来到这个地方,不料想竟死在此地了。我生前曾发誓要读六万遍法华经,结果只读完一半,还有一半没读便死去了。为了念满六万之数,我才留在这里,如今行将读满,所剩无几,只需今年留在这里就够了。以后我就要升往兜率天的内院,参拜弥勒佛去了。”说罢,一睿便从梦中醒来。他向尸体礼拜之后,离开那里,前往熊野山朝拜。

第二年,一睿又到这里来找寻那具尸体,结果不见踪影。当夜留宿下来,也再听不到经声了。一睿仔细一想,知道僧人一定像梦中相告的那样,升往兜率天去了,便流着眼泪朝着原来放过尸体的地方礼拜了一番,然后离去。

这件事流传愈广,一直传到后世。

第十二篇

长乐寺僧人山中相逢入定尼

古时,在京城的东山上,有一座长乐寺,寺里有一位修行佛道的僧人。一天这个僧人为了采花供佛,去到深山,走过许多山峰和峡谷,不觉天色已晚,便露宿树下。

夜晚亥时左右,僧人听见在自己的身边,有读诵法华经的声音,声音婉转动人,僧人听了感到惊奇,于是彻夜未眠。他想,白天这里并无一人,莫非这是仙人不成。心中纳闷,一面怀着敬意倾听,天光渐渐发亮,僧人便朝着经声缓步寻去,走到跟前,发现有一个比地面稍高的物件。僧人正要仔细观看究属何物时,天光已然大亮,原来这里是长满青苔和荆棘的岩石,僧人心里纳闷:究竟是谁的念经声呢?又一转念,莫非是仙人在这块岩石上念的?他深受感动,便在那里伫立片刻。这时,岩石忽然晃了几晃,渐渐地高起来,僧人大吃一惊,再看岩石已经变成了人形,站起身来行走,注目再看却是一个年近六十的女法师。她一经站起来,那些荆条都一根根地折断了。僧人一看惊惧不已,问道:“你是什么人?”女法师哭着回答说:“我在这里已经很久了,从来没有动过爱欲之心,如今见你走来,我心想可能这是男人吧,仅此一念,竟变成了原形,真太惨了。没有比人身更无聊的了,如今恢复原状,还需要比过去修炼更长的岁月!”说罢,悲痛地向深山走去。僧人返回长乐寺后,讲述此事,被他的弟子听见,因而传留下来。

听说此事的人,一定会想,连入定的尼僧尚且如此,世上女子的罪孽更不知将有几多了。

第十三篇

出羽国龙华寺的妙达和尚

古时,出羽国有一座名叫龙华寺的寺院,寺院里有一位妙达和尚,是寺内众僧的师父。这人心地正直,一身清净,并常年读诵法华经。

天历九年,一天,妙达手握经卷突然无病而死。由于当天不宜安葬,众弟子决定将妙达的尸体停放七日,然后安葬。到了第七天,妙达和尚却复活了。他告诉弟子说:“我死后,到了阎王殿,阎王见我下座施礼,对我说:‘阳寿未尽的人,是不会到这里来的。因为你能专诚读诵法华经,在污浊的人世间,是一个护守佛法的人,所以你的阳寿虽然未尽,也把你请来了,我准备把日本国里的众生所行的善恶,讲给你听,你要牢牢记住,回去以后努力劝人行善,诲人戒恶,为众生造福!’阎王说毕,便差人将我送了回来。”这件事传出之后,许多人都放弃了恶念,出家入道的人也日益增多了,那些塑造佛像、供写经卷、修建浮屠、营造寺庙的人,更是不可胜数了。

妙达和尚一生读诵法华经,从不懈怠。临终前,手捧香炉,围绕佛像,叩拜了一百零八次。最后,合掌伏地溘然长逝。人们都说,妙达和尚升往极乐世界去了。

第十四篇

加贺国老和尚读诵法华经

古时,加贺国有一人,别号老和尚,为人正直,从不阿谀奉承。他摒除杂念,不分日夜、不论寤寐地读诵法华经,他虽然是俗家打扮,举止行动却无异于高僧,因此,本国的人们给他起了一个别号叫“老和尚”。老和尚衣食无着,专靠别人接济,贫困已极,但他一有食物,便立刻赴山寺,借以在寺内“坐关”读诵法华经。食物吃完,就又回到乡村里来,但诵经的日课却从不荒废。这样过了十多年。他一贫如洗,毫无积蓄,随身只带法华经一部,往来于山寺和乡村之间,居处不定。

有一次,老和尚一刻不停地读诵法华经,心中暗暗祷告:“我多年来持诵法华经,不为修今生的福寿,但愿能来世得佛果,如能遂我心愿,请佛给我显示一些灵验。”祷告完毕,又念起经来,这时,老和尚觉得自己嘴里掉下一枚牙齿,落在经卷上面。他惊异地拣起一看,并不是什么脱落的牙齿,原是一粒舍利子。老和尚看了悲喜交加,感激涕零,于是将舍利子供奉起来,顶礼参拜。不久,当老和尚诵经时,又和上次一样从嘴里掉出舍利子来,前后共有两三次。老和尚看见舍利子欣喜若狂,知道这是自己诚心读诵法华经将成菩提的吉兆,因此,越发努力念经了。后来,他在临终前,到了往生寺,独自坐在树下,身无疾苦,心无烦乱,安静地念着法华经。当他咽气的时候,正念到寿量品偈语的末一节:“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念罢,神志清醒,溘然而逝。

听到和看到此事的人都说:“凭借多年专心读诵法华经的功法,此人必定会生往极乐净土中去。”他虽然并未出家,看来他必会如愿以偿。

第十五篇

东大寺僧人仁镜读诵法华经

古时,东大寺里有一位僧人名叫仁镜。仁镜的父母原住在这寺附近,因缺子嗣,曾到寺里向守护神求子,祝祷说:“如果我们能生个儿子,一定让他出家为僧,学习佛道。”过了不久,仁镜的母亲便身怀有孕,后来果生一男,就是仁镜。

当仁镜九岁时,父母按照当初的心愿,让他随寺僧学习佛法,开始时先学法华经里的观音品,凡所学习,全能领悟,法华经全卷学完后,又学了其他许多经典、法文,无不豁然贯通,而且他严守清规,从无违反。仁镜隐居深山,“坐夏” [10] 曾达十数次之多。当他年至八十岁时,心想,自己现已属残年,应寻一个清净地方以为最后的住所。他想起爱宕护山有地藏龙树,与中国的五台山不相上下,可以作为自己圆寂之地。于是,去到爱宕护山,在大鹫峰上居住下来,不分日夜地读诵法华经,昼夜六时都在修行忏法。后来,他对衣食一无所求,时而穿着破乱的纸衣,时而穿起粗劣的布服,有时身披蓑衣,有时腰缠鹿皮,被人瞧见也不以为耻。仁镜不仅能忍寒耐暑,还可终日不食,吃下一碗稀粥便可维持二三日之久。他有时梦见狮子走近身边,有时梦见白象追随左右,他领悟这是普贤、文殊二位菩萨的护佑。仁镜这样修行到一百二十七岁,才神志清醒地念着法华经溘然长逝。

后来,当地有一位老僧,梦见仁镜圣僧手捧法华经,在半空中对他说:“我现已生在兜率天的内院,要参拜弥勒佛去了。”说毕,冉冉升空而去。世人听说他的故事,无不交口称颂。

第十六篇

比睿山僧人光日读诵法华经

古时,比睿山东塔的千手院里,住着一个名叫光日的僧人。光日自幼登山出家,跟随师父学习法华经,因天资愚钝,不能领会经义,曾一再向三宝祈祷,才学会一卷法华经。之后,他曾在梅谷隐居多年,不断虔诚地读诵法华经,修行佛道。

后来,光日的灵验昭著,层出不穷,因而声望日隆。中关白大人 [11] 的夫人,皈依了圣僧,经常布施斋饭和僧衣。后来,光日圣僧渐渐年老,迁居于爱宕护山中。他在山中,不分日夜地读诵法华经,勤恳修行佛法。

有一次,光日圣僧为还夙愿,到八幡宫的宝殿前参谒。当晚,他在宝殿前读起法华经时,身旁睡有一人。这人梦见从宝殿里走出八个天童,朝着在自己身边念经的僧人施礼,然后焚香散花,舞蹈游戏。宝殿里还传出“如是圣者,必定作佛,昼夜光明,冥途耀日”的语声来。这人从梦中醒来一看,有位僧人正在自己身边念着法华经,他就将梦中的情景告诉了僧人,并施礼参拜。光日听了深受感动,不觉老泪纵横,且哭且拜,然后返回爱宕护山去了。光日后来日益衰老,临终时,正将一卷法华经读完,随即逝去。由此看来光日圣僧必已往生净土。

第十七篇

诵经圣僧云净诵法华经得免蛇难

古时,有一位诵经圣僧名叫云净。云净从幼年便日夜读诵法华经,积有年岁。

后来,云净打定主意,要朝拜各国有灵的圣地。当他前往熊野参谒,路过志摩国时,天色已晚,无处投宿。当时,云净发现大海边上有座悬崖,崖上有一个大石洞,便走进洞中过夜。洞外的崖上,树木丛生,枝叶繁茂,是一个远离人间的境界。云净坐在洞中,虔诚地读诵起法华经,忽觉洞内腥臭非常,不禁恐惧起来。夜半时分,一阵微风吹过,周围的景象大变,腥臭之气越发浓烈起来。云净大为惊异,但又无处可逃,正值深夜,不辨方向,只有海涛呼啸之声可以听见。顷刻间,石洞里出现一个庞然大物。云净大吃一惊,仔细看时,原是一条巨大的毒蛇。毒蛇盘踞洞口,意欲吞食云净。云净一见自知必将葬身蛇腹,丧命于此,心想:我何不凭着法华经的法力,往生净土,免堕恶趣,于是,聚精会神地读诵起法华经来。这时,毒蛇突然不见了,接着雷鸣电闪,风雨交加,洞边积满水,为时不久,雨住天晴。

这时,有一个人从洞口走进来站在云净的面前。云净不识这人是谁,心想:这里既然不会有人来,这必是鬼怪了。因为洞里一片漆黑,看不清来人的面貌,就越发感到恐惧,这人朝着云净深施一礼,说:“我住在这个洞里,残害生灵,凡有人到此即被我吃掉,这已经有好多年了。方才我本想吞食圣僧,但一听圣僧念诵佛经的声音,不觉恶念顿消,善心突起。今夜的雷雨并不是真雨,雨水乃是从我两眼中流出来的泪水,我要消除罪孽因而流出了忏悔的眼泪。从今以后,我绝不再起恶念了。”说完便一晃不见了。云净由于幸免蛇难,越发虔诚地读诵起法华经来,超度那条毒蛇。毒蛇听到经声,更加发起了善心。天亮后,云净离洞,去参谒熊野山,当他走出洞外一看,仿佛夜间并没有下过雷雨似的。

云净想到此事,就说:“像这样生疏的地方,千万不可留宿。”

第十八篇

信浓国盲僧诵法华经双目重明

古时,信浓国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僧人名叫妙昭。他虽双目失明,却仍旧日夜不停地读诵法华经。

有一次,七月十五日,妙昭出外去敲锣念佛,迷失路途,误入深山,来到一座山寺。山寺的住持看见盲僧便怜悯地说:“你到这里来有什么事吗?”盲僧回答说:“我今天出来敲锣念佛,顺着脚步走错了路,因而才走到这里来。”住持说:“你暂时住在庙里,现在我因事要到村里去一趟,明天就回来,等我回来再送你回家。你如在我回来前独自走去,还会迷失道路。”说罢,给盲僧留下少许白米,然后离寺而去。

山寺里再没有别人,盲僧只好孤身一人留居寺中等候住持回来,到了第二天却不见住持回转,盲僧心想,住持一定是偶然出了事,暂时滞留在村里,但是过了五天,仍不见住持回来。这时,原来留给盲僧的少许白米已然吃完,再也没有食物了。盲僧天天等候住持回来,然而时经三月也没有回来。盲僧无法可想,只是读诵法华经,他在佛堂前面摸到一些果树叶子,从此便以树叶充饥过活。转眼到了十一月,天气严寒,雪积得很厚,连出外寻找树叶都难以办到了。他想到自己必将饿死,伤感不已,便在佛前诵经。这时,盲僧梦见有人来告诉他说:“你不必悲伤,我可以救你。”说罢递给他一些果子。盲僧从梦中惊醒过来。不久,突然狂风大作,盲僧听见大树被刮倒的声音,越发惊异,于是便虔诚地向佛祈祷起来。风息之后,盲僧走出庭院用手摸索,原来梨树和柿树已被风刮倒在地。盲僧摸到了许多硕大的梨子和柿子,及至拣起一吃,味道非常甘美,吃了一两个就不觉饥饿,也不想再多吃了。盲僧知道这全是法华经的灵验,于是收集了许多柿子和梨子,作为自己每日的食物,又将倒落的树枝折下,烧火取暖过冬。

过了年,约莫是春天二月的光景,村里的人们偶然来到这座山寺,盲僧听见人声,喜出望外,村人一见盲僧,惊讶地问道:“你是谁?为什么待在这里!”盲僧听他们一问,便将自己来此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接着又向村人们打听住持的消息,村人回答说:“那位住持已然在去年七月十六日,饿死在村里了。”盲僧一听就痛哭起来,并说:“我不知此事,还记恨他这几个月不回来呢!”盲僧跟随村人,回到家乡。从此,他一心一意地念起法华经来。

有一次,一个病人请盲僧去念经,听完经文病人立刻痊愈。这事传出以后,各方皈依盲僧的人源源而来。后来,盲僧终于双目重见光明。他欣喜若狂,知道这全是法华经的灵验所赐。他还常去参谒那座山寺,恭敬地向佛像叩拜。

第十九篇

持经圣僧平愿诵法华经免死

古时,有一位持经僧人名叫平愿,是书写山性空圣僧的弟子。圣僧死后,平愿便在书写山中“坐关”修行,多年来一直读诵法华经。

有一次,突然狂风大作,平愿的房屋被风刮倒,将平愿压在下面,几乎砸死。这时,平愿专心读起法华经来,祷告说:“救救我吧!”这时就见一个素不相识的彪形大汉,将平

愿从坍塌的房中拖了出来,并告诉他说:“你因前世的宿孽,本应这样砸死,但依法华经之力,才保住了性命。你不可心怀怨恨,还要读诵法华经,今世偿完宿孽,来世就可往生极乐世界。”说罢转身不见了。这人仪表高雅不凡,平愿始终不知是谁。之后,平愿的身上竟然丝毫不觉疼痛,他知道这全是因诵法华经而得到护法尊神的护佑,不禁喜出望外,感动非常。

平愿到了老年,暗自思忖,我真枉活一生,眼看就要离开人世,如再不修积善根,无疑会堕入恶趣。想到这里,心中伤感,不禁叹息一番,于是丢下自己的衣钵,去操持佛事。他先抄写法华经,绘画菩萨的佛像,随后在宽阔的河滩上,搭起帐篷,举办无遮法会 [12] ,法会开启后,举行“早参”“晚参” [13] ,讲经说法。同时,他在清晨和傍晚还唱念佛号,修行忏法。平愿这样修积善根并独自起誓说:“我持诵法华经这么多年了,如能依仗法力往生极乐世界,就请佛祖对我目前所积修的善根赐示一些预兆。”平愿流泪祷告,向佛礼拜后离开那里。第二天,有人走到头天举行法会的河滩一看,那里长满了白色莲花,看见的人都感动得落下眼泪。这个消息传了出去,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涌来朝拜,并交口称赞,都说这是圣僧将往生极乐世界的吉兆。

平愿听说此事,也赶来观看,不禁悲喜交加,感激流涕地朝着莲花顶礼参拜,拜罢而返。后来,平愿逐渐衰老,临终时,身上并不觉有什么苦痛,念着法华经,心神安定,面朝西方合掌而逝。人们都说,从白莲花所现的吉兆来看,平愿圣僧一定往生极乐世界去了。由此可见,法华经的力量该有多么大。

第二十篇

石山好尊圣僧诵法华经免难

古时,石山有一位圣僧名叫好尊。好尊自幼学会法华经,不分日夜地读诵,并努力学习真言,一贯地修行佛法。

有一次,好尊因事下山,去到丹波国,当他逗留在丹波的时候,染病在身,不能走路,就借了当地人的一匹马骑着返回石山,中途宿在祇园附近。这时,有一个汉子走来,看见这马就说:“这是我前几年被人偷走的马匹,失盗之后,我四处寻找,迄无下落,谁知今天却在这里碰到了。”说罢将马抢去,并说好尊是“偷马和尚”,将好尊捆缚起来,毒打一顿,然后绑在柱子上直到深夜。尽管好尊将借马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而那个汉子总不相信。诵经圣僧遭此无妄之灾,虽用前世的宿孽来宽解自己,却不禁伤感地流下了眼泪。

当天晚上,祇园的住僧中有三个年老僧人,同时梦见捆缚诵经圣僧的那个汉子正把普贤菩萨捆在家里殴打,然后又绑在房柱上面。三人从梦中惊醒后,诧异不止,立即同往那个汉子家中。在汉子的家中,四下一看,原来房柱上绑着一个僧人。这些得梦的僧人,立刻上前给好尊松了绑绳,并追问他被绑的经过缘由,诵经圣僧将其中情由如实地说了一遍。老僧们听了非常感动,立即释放了诵经圣僧。圣僧被释后,骑马走去。第二天清早,从京城来了许多官差,追捕盗马人犯,那个汉子也从家中跑出追捕盗贼,官差要射盗马的贼人,误中那个汉子,汉子立即身死。当场,有许多人看见这个汉子中箭身死,都感慨不已,说:“这人因为惨无人道,竟把读诵法华经的圣僧,捆绑起来殴打,才遭到了这样的现报,没过一天就为偷马人送掉了性命,这还有什么疑问。”好尊从此以后,信心更加坚定,越发勤谨地读诵起法华经来了。

由此看来,纵然发现有犯法的人,也应该仔细查明,再加责罚。何况对于一个僧人,更不该这样肆无忌惮。

第二十一篇

比睿山僧人长圆诵法华经应验

古时,比睿山上有一个僧人名叫长圆,他原是筑紫地方的人氏,自幼离开家乡,到比睿山出家。他学习法华经,日夜读诵,并且还供奉不动明王,修炼苦行。后来长圆进入葛木山峰,断绝食物,读诵二七一十四天的法华经。这时他梦见八个童子身佩三股金刚杵、五股金钢杵和带铃金刚杵等佛器,各自合十向他赞美道:“奉仕修业者,犹如薄伽梵,得上三摩地,与诸菩萨俱。”赞罢就留下来听他诵法华经。长圆从梦中醒来,心里非常感动。又有一次,河水结冰,长圆分辨不出哪里水深,哪里水浅,无法渡过。当他正在岸上独自发愁的时候,突然从深山背后跑来一头大牛,这头大牛在河上往返奔驰几次,把河上的冰都踏开了。河冰开了,大牛也转眼不见了,这时长圆才得以安全渡过河去,他知道大牛就是护法尊神的化身。

还有一次,长圆从熊野到大峰修行,路过金峰,在深山中迷失路途,不辨方向。于是就虔诚地诵起法华经,祈求指示方向。这时他梦见一个童子走来,对他说:“天诸童子,以为给仕。”说罢又指点了道路。长圆醒后,按照梦中的指点,认清了道路,走出金峰。

又有一次,长圆在藏王宝座前,念了一夜的法华经,拂晓时分,梦见一人走来,仪表不凡,是一个年高有法的老者,一身俗家打扮,气宇轩昂,看来不似本地人氏。长圆一看就断定他是一位神人。老者手捧名帖递给长圆说:“我是五台山文殊菩萨的侍者,名叫于阗王。因见大师念法华功法深厚,特来结缘,奉上我的名帖。今生和来世我都可以保佑你。”说罢,长圆从梦中醒来。长圆醒后感动得流下泪来,对法华经的灵验赞叹不止。

还有一次,长圆到清水,念了一天的法华经,之后梦见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只见这女子神态娴雅,服饰华丽,走到他面前,合掌唱道:“三昧宝螺声,遍至三千界,一乘妙法音,听更无饱期。”唱罢,长圆就从梦中醒来。

诸如此类的奇迹,难以一一尽述。这确实都是法华经的法力和不动明王一再显示的灵验。长久 [14] 年间,长圆与世长辞。

第二十二篇

筑前国僧人莲照以身喂虫

古时,筑前国有一僧人名叫莲照。莲照自幼习得法华经,不分昼夜地诵读,更无他念。莲照道心深厚,对人也满怀慈悲心肠,看见赤身露体的人,便解衣相赠,自己甘愿受冻,发现挨饥受饿的人,自己宁肯不吃,也以食物相赠。莲照对各种虫豸也都怜悯,他搜罗了许多跳蚤、虱子,放在自己身上喂养。有蚊子、牛虻也不驱除,被蝎子、蚂蟥蜇咬了也不生厌,反而让他们吃食自己的血肉。

不仅如此,莲照圣僧还特意跑进一座生有大批牛虻和蝎子的山中,独自赤身静卧在那里,施舍自己的血肉。这时,牛虻和蝎子立刻聚集起来,爬满全身。莲照虽然被螯刺得疼痛难忍,心里却毫无烦恼之意。后来,牛虻在莲照的身上下了一窝仔。出山之后,下仔的地方肿得很高,非常疼痛。有人对他说:“你应该赶快医治,或用艾条,或涂药杀死虻仔,这就会马上好的。”圣僧答道:“绝不能医治,因为一治,这许多虻仔就会全被弄死。即使我因此病死,也不以为苦。况且死是难逃的定数,我何必伤害这些虻仔呢?”莲照忍着痛苦,坚持不治,只是专心读诵法华经。这时,莲照圣僧梦见一位气度高雅令人起敬的僧人走来,向他赞颂地说:“多么高贵!圣僧,你有广大的慈悲心,怜悯一切生物,不肯伤害它们。”说罢用手抚摸莲照身上那块隆起的脓疱,这时,莲照就从梦中醒来。莲照醒后觉得身上的痛楚消失了,而隆起的脓疱突然裂开,从里面钻出无数的小牛虻,向四下飞去。从此,莲照圣僧的脓疱痊愈,丝毫不觉痛苦了。

后来莲照圣僧向道之心越发殷切,一直到死,读诵法华经从未间断。

第二十三篇

佛莲圣僧诵法华经,护法神前来服侍

古时,有一人名叫佛莲,原是安祥寺的僧人。佛莲自幼从师习得法华经,日夜读诵,修行佛道。佛莲到了壮年,移居越后国古志郡的国上山寺,仍然读诵法华经,一心一意祈求来世得到佛果。

且说,佛莲每天早、午、晚必须沐浴三次,习以为常。服侍他的众僧,嫌他沐浴频繁,因而尽皆离去。这时,忽然来了两个服饰华丽的童子,禀告圣僧说:“我们二人愿意侍奉圣僧。”佛莲问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想要服侍我,都叫什么名字?”童子答道:“我们为大师念法华经的诚心所感动,所以愿意前来服侍,我们二人一个叫黑齿,一个叫华齿。”圣僧听了,两个全是十罗刹的神名,心想,这也许是十罗刹的化身。圣僧虽然猜疑不定,仍然把他们收留下来。这两个童子做事力大性急,每日捡柴烧水,服侍圣僧沐浴三次,并且还经常拣拾果子献给圣僧。他俩这样日复一日地往返奔走于村庄和山寺之间,服侍圣僧,从不偷懒。因此,圣僧对世事不闻不问,一心无挂地读诵法华经,从不动怒。

后来,圣僧年纪渐老,临终以前,这两个童子更是日夜服侍,不离左右,最后,圣僧终于逝世,这两个童子大为悲痛,痛哭了一场。他们将圣僧安葬后,又修了七七四十九天的佛事,佛事修毕,这两个童子便突然不见了。

后来,曾有人打听童子的下落,终以无人知晓而罢。大家猜测童子乃是护法尊神化身前来服侍圣僧的。

第二十四篇

一宿圣僧行空诵法华经

古时,世上有一个僧人名叫行空,人称“一宿圣僧”。行空自幼跟师傅习学了法华经,便白天六卷夜晚六卷,无昼夜读诵十二遍经文,从无间断。行空出家后,居处不定,从来不曾在一个地方留宿两夜,当然更不修盖茅庵了。因此,世人称他为“一宿圣僧”。行空连那不可缺少的三件袈裟和一只钵盂都不具备,其他身外之物更不必说了。他随身携带的只是一卷法华经,他的足迹遍及五畿七道 [15] ,而六十余国也无所不至。当他云游修行时,每逢迷失路途,便自然出现一个陌生的童子为他指明方向;走到缺水的地方,便自然出现一个陌生的女子为他送水;有时觉得腹中饥饿,便有人及时为他送饭。行空依仗法华经的法力,还经常梦见气宇轩昂的高僧同自己交谈;有时还发现一个仪表不凡、俗家打扮的人跟在自己的身边。诸如此类的灵迹,多不胜举。

行空晚年住在镇西,年已九十。他一生读诵法华经达三十余万遍,圆寂时,他说:“普贤、文殊都到这里来了。”说罢溘然长逝。

第二十五篇

周防国基灯圣僧读诵法华经

古时,在周防国的大岛郡,有一位圣僧名叫基灯。基灯自从幼年习得法华经以后,就一直奋不顾身地日夜读诵。他每日读诵经卷三十余遍,从不懈怠。基灯活到一百四十余岁,腰不弯曲,行动轻便,相貌非常年轻,宛如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人。基灯的眼不花,可以真切地看到远方之物;耳不聋,可以清晰地听到远方之音。因此,世人称赞他是“一位六根清净 [16] 的圣僧”。

基灯圣僧的慈悲心还非常深厚,智慧也极为渊博。他对一草一木都非常尊重,对于有生之物更是敬之如佛。基灯虽然年老,但体健无病,只是厌倦人世的生死无常,因而读诵法华经,祈求往生极乐净土。

基灯在现世得享高寿,身体健壮,这完全是读诵法华经的无边法力所致,来世也必能往生极乐净土无疑。

第二十六篇

筑前国盲女诵法华经双目重明

古时,筑前国有一名府吏,其妻双目失明,看不见一切物事,因此心中忧伤,经常垂泪叹息不止。后来盲女发起诚心,她想:“我因前世的宿孽今生双目失明,成了这样一个残废之身,不如诚心念诵法华经,积修来世。”这样打定主意之后,便向一个多年奉读法华经的人求教,学习法华经,日夜地读诵起来,一直坚持了四五年之久。

后来,这个盲女梦见一个得道的高僧走来,告诉她说:“你因前世的果报,今生双目失明。而今你虔诚读诵法华经,双目即可重见光明。”说罢,僧人用手抚摸她的两眼,这时盲女从梦中醒来,果然睁开了两眼,看东西又像原来那样清晰了。女子自知这是法华经的灵验,不禁流涕,虔诚拜谢。女子的丈夫、孩子和亲属见她盲目重明,莫不欢喜。本国的人,不论远近,听说此事,也都交口称赞。

后来,女子信心愈笃,不分昼夜,不论寤寐,无时不在读诵法华经,这也可以说是人之常情。她还抄写法华经,并且恭恭敬敬地供奉起来。

第二十七篇

比睿山僧人玄常诵法华四要品

古时,比睿山有一个僧人名叫玄常,原是京城人氏。玄常自幼登比睿山出家,跟随师父学习佛法,因他富有智慧,对佛经的义理体会颇深。后来他又从师学习法华经,领悟到法华经中的方便、安乐、寿量、普门等四品是经中的精华,于是将这四品经称为四要品,特别用心牢记,昼夜读诵,从不懈怠。

玄常的举止行动,迥异常人。穿的不是纸衣即是树皮,从来不肯穿绸布衣服;走路和过河的时候,一向不把衣襟撩起。另外,不论晴天或是下雨,从来不戴笠帽;不管走路的远近,也从不穿鞋袜。他一生严守清规,长年持斋,并一向不解身上的衣带。他碰到僧俗,不问贵贱,都是恭而敬之;看见畜类,不管是飞禽和走兽,从不躲避。××××,世人见他的举止乖张都猜疑他身有疯魔之症。

后来,玄常离开本山,迁到播磨国×××雪彦山居住,在那里安静地“坐关”修行。他用百粒栗子维持“坐夏”九十天的生活,用百个柚子充作一冬三个月的食物。这座山与世隔绝,人迹罕至,因此,野猪、山鹿、狗熊和野狼等山兽时常出没于其间。它们走到圣僧身边戏耍自在,毫不惧怕。圣僧还能预知别人的心事,说得丝毫不爽,而且他又能洞察世事,预见吉凶祸福,也是言必有中。因此,世人都说圣僧是神佛下凡。

玄常临终以前,曾走到村里,向他的僧俗旧交,一一诀别,他说:“今生相见就只这次了。后天我就要升往净土去了,我希望将来能在极乐世界相会。”诀别后,仍回雪彦山的岩洞,在凝神读诵法华经中,溘然长逝。

第二十八篇

诵经圣僧莲长诵法华经得佑

古时,有一僧人名叫莲长,是早年樱井地方的长延圣僧的同参。他自幼习得法华经,昼夜读诵,从不懈怠。莲长曾到金峰、熊野、长谷寺等许多灵验昭著的圣地朝山进香,每到一处,必在各寺的佛像前面,读诵十卷法华经。这位诵经圣僧的口齿流利,一月之内能读经千遍,因此他从幼到老,所读的经卷,多得无法计算。

莲长旁边有一个人,不相信此事,心想,即使诵经圣僧口快,也未必能在二个月内诵完千卷佛经。这时,他得了一梦。梦中看见四个气宇轩昂、威严凛然的人,都身穿仙衣,顶盔贯甲,手中各执矛枪和宝剑,簇拥在诵经圣僧莲长的前后左右,寸步不离。这人梦醒之后,悔恨不已,不仅不再怀疑,还非常崇敬圣僧。诵经圣僧临终时,手里拿着鲜艳的白色莲花,有人看了感到惊奇,向圣僧说:“眼下不是莲花开放的季节,不知您手里拿的莲花从何而来?”诵经圣僧回答说:“这叫作妙法莲花。”说罢,溘然长逝。这时,圣僧手里的莲花,根本没人触动,却突然不见了。

听说和看到此事的人深受感动,都称赞这是一桩奇事,朝着圣僧躬身礼拜。

第二十九篇

比睿山僧人明秀的尸骸诵法华经

古时,比睿山的西塔有一个僧人,名叫明秀,是天台座主暹贺僧都的弟子。自幼登山出家,随师学习法华经,日夜读诵。他还学习真言密法,每日修行,从不懈怠。即或生病、遇事,每日也必读法华经一卷。

后来,明秀年及四十,求道之心越发恳切,西塔的北谷下面,有一别墅名叫黑谷。明秀便在黑谷“坐关”修行静诵法华经,一日三时修行佛法。这时,明秀身染疾病,虽然服药医治,但不见效,后来病势日益加剧,奄奄一息。明秀临终时手拿法华经,发誓说:“我身染无限的罪孽,今生又缺乏智慧和禅定的功夫,凭什么因缘能往生极乐呢。虽然读了几卷法华经,但也因心神不定,难合法行。不过,我愿以这些许善根作为善知识 [17] ,死后,我的尸骸魂魄依然要读诵法华经;不论能生与否,也要专心地读诵法华经。哪怕堕入恶趣或是生往善地,我都要经常念诵此经,即使得了佛果,我也要念。”明秀这样发誓后,随即死去。

葬埋之后,有人说,每到夜晚时常听见在明秀坟旁发出念诵法华经的声音。明秀生前的一个僧人听说此事,夜间去到坟前窃听,虽然听不十分真切,但乱草丛中却隐隐约约地发出念诵法华经的声音,仔细倾听,宛如明秀生前诵经之声。这人听了,倍觉伤感,回去告知众人,这个消息立刻传遍了全寺,众寺僧相继前往倾听,果有诵经的声音。人们议论说:“明秀能遵守临终的誓言,太可贵了。”

第三十篇

比睿山僧人广清的骷髅诵法华经

古时,比睿山的东塔,有一座千手院,院里住着一个僧人,名叫广清。他自幼登山拜师出家,学习法华经,领悟经中要义后,经常读诵。广清颇有道心,时常顾虑来世。他虽然为俗事所缠,往还于尘世之间,但内心却只愿隐居一处。广清日夜读诵法华经,希望用这种善行来超度自己得到佛果。

有一次,广清到中堂 [18] 拜佛,彻夜诵法华经为自己的来世祈福,不觉蒙眬入睡。他梦见有八位菩萨,个个金身耀目,垂珠璎珞,说不出的庄严华丽。广清一见,为之愕然,连忙躬身礼拜。这时只见一位菩萨用微妙的声音指点他说:“你持诵法华经,积修善根,祈求以此超脱生死,成为菩萨,无疑是能如愿以偿的。今后更应坚持不懈地诵念法华经,那时,我们八人一定前来接引,送你升往极乐世界。”说罢,突然不见。正在这时,广清从梦中醒来,感激流涕,欣喜不迭,恭敬礼拜了一番。从此,广清越发虔诚地读诵法华经,不肯懈怠。他念念不忘梦中的指点,积修来世。

后来,广清因事下山赴京,在一条北边的一座庙堂住下。过了数日,广清在庙中染病,日渐沉重,但坚信梦中指点,越发虔诚地读诵法华经,不久广清病重,终于不治而死。他的弟子就将他草草葬于庙堂的附近。后来广清的坟上,每夜发出读诵法华经的声音,而且必定是通读全卷。广清的弟子听说此事,就从墓中取出骷髅,迁葬于心中选定的清净地方,从此,这座山里也传出了诵法华经的声音。这确是一件奇事,后来传闻于世。

第三十一篇

备前国人出家诵法华经

古时,备前国有一个沙弥,久居当地,娶妻生子。后不知他起了什么念头,突然抛妻弃子离开家乡,登上比睿山出家受戒。后来他又离开比睿山,去三井寺为僧,日夜读诵法华经,因而娴熟经文,背诵如流,十余年间,读诵法华经卷达二万余遍。三井寺的大小僧人都称赞他难能可贵,赞不绝口。

后来,不知这个僧人又转了什么念头,竟下山返回家乡,仍度着往日的生活,天长日久,原来奉持的法华经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从此贪恋妻子,不知惭愧。

后来,这个僧人渐渐年老,染病在身,连日呻吟床蓐,眼看就要死去。这时,僧人的好友来对他说:“你今生已然无望,应该秉诚祈求来世。你可以把持奉多年的法华经读诵起来,口唱阿弥陀佛的佛号,我想你就能往生极乐世界了。”僧人听了不以为然,只摇了摇头,既不念佛也不诵经。

过了几天,病势稍减,不知因为什么,僧人突然起来沐浴斋戒,换上洁净衣服,向三宝合十祷告说:“我本来持奉法华经,也念了不少卷,但是后来为魔所扰,竟将法华经荒废多年。如今忽蒙普贤菩萨护佑,得以恢复本性。我过去十几年所读诵的二万多卷法华经,如果没有忘却,仍能记在心中,我愿在临死前,一如过去虔诚默诵,请保佑我把经文想起来吧!”僧人发誓后,就劝自己身旁的人领先唱:“妙法莲华经序品第——”自己随声附和,唱起“如是我闻” [19] ,随后便一心不乱地高声念诵起来。僧人整整读完一卷,叩拜一番之后,气绝身亡。看到和听说此事的人,都交口称赞。

第三十二篇

比睿山西塔僧人法寿读诵法华经

古时,比睿山的西塔,有一僧人名叫法寿,他本是京城的人氏,天台座主暹贺僧都的弟子。他的心地正直,举止不俗,幼年登山出家,跟随师父习得法华经后,每日必诵一卷,并以此作为终生的功课。法寿学习佛经时心领神会,因而颇有心得。

一天晚上,法寿精心读诵法华经,拂晓时分蒙眬睡去。这时,他梦见自己多年奉持的法华经腾空而起,冉冉向西飞去。法寿在梦中想到自己多年供奉的经卷竟自飞去,不禁伤感起来。这时,在他身边有一位身穿紫袍的老僧,告诉他说:“你不必为丢失经卷伤感,你的经卷只不过是先行一步,它已被送往极乐世界收存起来,再过两三个月,你也要往生极乐世界,赶快沐浴斋戒,等候接引吧。”法寿听罢就从梦中醒来。法寿醒后,立刻丢下衣钵,赶忙绘画阿弥陀佛的画像,又抄写了法华经,然后邀请高僧虔诚供奉起来。法寿又将房中一应杂物,分赠弟子,离开京城的寓所,永久在山中“坐关”修行,专心读诵法华经,唱念佛号,并且还抽暇拜读涅槃经、观无量寿经等经书,钻研摩诃止观文句章疏等,依仗这种善力,往生极乐世界参拜阿弥陀佛。

不久,法寿染病在身,但是,他一心不乱地读诵着法华经,当他唱完佛号之后,便即逝去。看见和听说此事的人,都交口称赞。

第三十三篇

神龙听信诵经圣僧之言行雨被斩

古时,××天皇朝代,在奈良大安寺的南面,有一座寺院名叫龙菀寺,在这寺里住着一个僧人,多少年以来一直在读诵法华经。这个僧人颇能领悟经文的要义,每天讲解经文一品,讲完再读,成了必修的日课。

且说,有一条神龙,被僧人讲诵的经文所感动,化为人形,每天来讲经的庭院中听经。有一次,僧人问神龙说:“你是何人,为什么经常来听我讲经说法?”神龙见问,便对他说出真情。僧人得知神龙的来意,从此二人成了至交。由于神龙笃信佛法,所以对僧人唯命是从。后来这件事传遍了全国,世人尽皆知晓。当时,雨水愆期,天下大旱,禾苗尽将枯死。举国上下不分贵贱尊卑,都忧虑不堪。因此有人奏禀天皇说:“大安寺南有一座庙,庙里的僧人和神龙交往多年,心投意合,非常友好。陛下可以把那个僧人宣进朝来,然后传下旨意,命他转请神龙降雨。”天皇闻奏,立即降旨宣僧人入朝。僧人奉旨前来,天皇对他说:“世上传说,你多年来讲读法华经,神龙常去听经,因而和你很有交情。如今天下大旱,田禾都要枯死,国家的不幸莫过于此。你应该立刻讲诵法华经,那时神龙一定前来听经,你可以告诉他降雨。这件事你如办不到,就将你逐出,永远不许住在日本国内。”

僧人奉旨,非常难过,回寺后,请来神龙,备言奉旨降雨之事。神龙听罢答道:“我多年来听法华经,已经脱离苦海,得到善根之乐。我愿舍身以报圣僧的恩德。只是,降雨一事并不由我掌管,这是大梵天王及其所属诸神为了消除本国的祸灾,才不肯降雨。我如私自打开雨门恐怕立刻就会被他斩首。不过,我牺牲性命来供奉法华经,来世也不至于遭受‘三恶道’的报应。我可以叫他降雨三天,雨后我必难逃一死。我死之后,求圣僧把我的尸体找到,埋葬起来,并在墓上修盖一座庙宇。平群郡西边山上有一水池,在那里就能找到我的尸体。还有,我一共到过四个地方,希望能在每一个地方都建成佛寺!”僧人听了,不胜悲痛,但是又不敢违旨,只好把神龙的遗嘱,一一承应下来,哭着和神龙分手诀别。

后来,僧人把神龙的言语奏禀了天皇。天皇闻奏大喜,静候降雨。不久,到了神龙约定的日子,天空突然阴霾,雷电霹雳,顷刻间大雨滂沱,一直下了三天三夜。从此全国各地沟满濠平,五谷丰收在望,不仅天皇感激,大臣百官以至黎民百姓也莫不欢喜。

后来,圣僧按照神龙的遗言,到西山峰寻找,果然发现一个水色鲜红的水池。原来神龙已被斩成几段投入池中,龙血把池水染得通红。圣僧看罢,挥泪埋葬了龙尸,并在墓地盖起一座庙宇,取名龙海寺,又在寺里讲解法华经,超度神龙。僧人还奏请天皇加恩相助,按照他和神龙的盟约在其他三个地方修盖了庙宇,这就是世人所说的龙心寺、龙天寺和龙王寺。圣僧终生就住在龙海寺里,读诵法华经来追荐神龙。这些寺庙,至今仍然存在。

第三十四篇

天王寺僧人道公诵法华经拯救路神

古时,天王寺内住着一个僧人名叫道公。道公多年来读诵法华经,修行佛道,并经常到熊野山去“坐夏”修行。

有一次,道公从熊野返回本寺,走到纪伊国美奈部郡海边,天色已晚,便在那里的一棵大树下露宿,半夜时分,只见二三十个人骑着马,来到树边,道公正在纳闷,不知来者是何等样人,忽听有一个人从马上问道:“树下的老头可在?”这时,树底下有人回答说:“老朽在这里。”道公听了,不禁一惊,心想我竟未觉察这里还有人。这时又听马上的人说:“赶快出来同我们走一遭吧!”树下的人又回答说:“我今晚不能前去,因为马腿折伤,不能乘骑,待明天治好马腿,或者再另外找到马匹,那时我一定奉陪,我年纪已老,实在行走不动。”马上的人们听说,便都走马而去。天亮后,道公想起此事非常惊异,便围绕大树寻找,结果没有一人。后来发现一尊糟朽残破的路神木像,看样子已是年深日久了,而且只有一尊男像,却没有女像。前面木板上画有一马,马的腿部有一道裂痕。道公看罢,想起昨夜路神所说的话来,不禁更加惊奇,就用线将马腿的裂痕缝接起来,然后又放于原处。道公为了在当夜看个明白,当天又留宿在大树下边。

夜半时分,又和前夜一样,来了一群骑马的人,只见路神也骑着马同他们一道去了。黎明之前,道公听见路神回来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年迈的老翁。这个陌生的老翁朝着道公叩拜说:“承圣僧昨日为我治好马腿,使我得以出去当差,此恩是难以报答的。我本来是这棵树下的路神,那些骑马之人都是瘟神。他们在国里巡视时,必以我为向导,如不听从他们的差遣,他们便用鞭子抽打,用恶言责骂,令人再也不能忍受。因此,我很想抛弃这个卑贱的神形,速成有功法的上品之身,这还要仰仗圣僧鼎力相助。”道公回答说:“您说得很对,只是我力不能及。”路神又说:“圣僧如肯从今天起留在树下,为我连诵三天的法华经,我就能借法华经的法力马上脱掉这个受苦的神形,往生乐地。”老翁说罢就不见了。

道公按照路神的言语,继续留在树下,虔诚地读诵了三天三夜的法华经。到了第四天,先前那个老翁又来了。他向道公施礼说:“我蒙圣僧慈悲,现已脱弃了原来的形骸,变为高贵之身了。我将要生往补陀落山做观音的侍者,还将升上菩萨的佛位,这全是听了法华经的效验。圣僧如想知道此事的真假,可用树枝制造一只小木船,把我的木像放在船里浮之于海,那时你就能看出分晓。”说罢,又转眼不见了。

后来,道公按照路神的言语,立刻造了一只小木船,将路神木像装在船中,拿到海边放进海去。当时,海上风平浪静,但是,这只小木船却飞也似的向南疾驰而去。道公注视着这只木船直到它消失在天边。这时道公满怀悲伤地礼拜了一番,然后走上归途。当时,那个乡里有一个老翁,梦见这棵树下的路神变成了菩萨的形象,放出光明,一阵乐声过去,路神就向南飞升而去。道公深信此事,回寺后,越发致力读诵法华经,毫不怠惰。闻听道公讲说此事的人,都交口称颂不已。

第三十五篇

僧人源尊赴阴曹诵法华经还阳

古时,有一僧人名叫源尊,他自幼离开父母,学习了法华经,从此便日夜读诵。源尊总想将法华经背诵下来,但始终未能牢牢记下。后来他在壮年得了重病,过不几日便不治而死。

源尊死后,过了一天一夜,又苏醒过来。他说:“我死之后,被带到了阎王殿,只见殿上殿下都是阴曹的判官鬼卒,有的头戴纱帽,有的身披铠甲,有的手执矛枪,有的伏在书案查阅文簿,记录犯人的善恶。景象森严,看了着实令人毛骨悚然。当时,殿旁坐着一位仪表不凡的高僧,手持锡仗和经盒,他对阎王说:‘沙门,源尊读诵法华经已有多年,应该赶快给他看坐。’僧人说毕就从盒中取出经卷,叫我从法华经的第一卷起念到第八卷。当时,阎王和所有冥官,都合掌恭听。后来,这位僧人领我出来命我回家。我当时感到惊异,仔细端详这位僧人的模样,原来就是观音菩萨。菩萨当时还指点我说:‘你回家之后,一定要努力读诵法华经,我将施展法力,使你能够背诵下来。’说到这里,我就苏醒了。”人们听了源尊说的原委以后,都交口称颂。源尊病愈后,终于将全卷法华经背诵下来。这时,他每天读诵三遍,两遍是为超度“六道轮回”的众生,一遍是为使自己脱离恶趣往生净土。后来,源尊年岁渐老,当临终时,身体虽略有不适,但无重病,神志清醒如常,读着法华经溘然长逝。

人们都感动地说:源尊依仗法华经的法力,在阴间蒙观音菩萨护佑,一定会永离恶趣,生往善地。

第三十六篇

诵法华经的女子得见净土

古时,加贺国有一个前任的国司,名叫源兼澄。他有一个女儿,生性聪慧,从小就有向道之心。她学会法华经后,就不分日夜地读诵起来,一直坚持了多年。然而,她却不曾学过无量义经和普贤经。

后来,这个女子忽然得病,过了几日不治身死。可是,过了一夜,她又死而复生,告诉身旁的人说:“我死之后,突然来了四五个彪形大汉,逼我走过一座遥远的荒山,正在行走之间,有一座大庙,他们便将我带进庙去。我走进庙门一看,大殿、讲堂、藏经楼、钟楼、僧舍、门楼等栉比鳞次,金碧辉煌。大殿里,头戴天冠的神仙,项挂垂珠璎珞的菩萨不计其数,还有许多仪表不凡的年迈圣僧。我看了心想,这里不是极乐世界,就是兜率天上。正在这时,有一个僧人对我说:‘你这个女子,怎么到这庙宇里来了?你固然念了许多卷法华经,可以到这里来,但是现在离你应来的日期还远,你这次应该赶快回去!’我听完此话,又到一座佛堂观看,只见堂里堆积着许多法华经。那位僧人又对我说:‘你认识这些法华经吗?’我回答说不认识,僧人又说:‘这就是你多年所读诵的经,凭着这些善根,你就能生在这里享受快乐。’我闻听此话,心中喜悦不尽。接着,又到一座高大的殿堂观看,里面有一尊佛,身上金光闪闪,照得满殿通明,但是用袈裟遮面,不能拜见佛容。当时就听佛祖用微妙的声音对我说:‘因为你读诵了法华经,所以才叫你看见我的法身,听到我的声音。你应该速即回家,继续努力读诵法华经。另外还应该附带读诵无量义经和普贤经,这都是必须经常读诵的经卷。那时再来,我就不再用袈裟遮面,让你看见我的容貌了。我就是释迦如来。’说罢,吩咐两个天童送我回家。我跟着天童回来,刚一进门便苏醒了。”这个女子病愈后,越发虔诚地读诵法华经,还附带读诵无量义经和普贤经。

由此可见,释迦如来涅槃以后,还这样在众生面前建立净土,为了使女子更加努力读诵法华经,才叫她看见了灵鹫山 [20] 的真貌。按照佛祖的指示,无量义经必须和法华经一起读诵。听说此事的人,争相传颂,后来传闻于世。

第三十七篇

无惭破戒的僧人诵法华经寿量品

古时,仁和寺的东面,有一座寺院名叫香隆寺,寺中住着一个定修僧都。定修僧都的弟子当中,有一个僧人,他虽然是僧人打扮,却不信三宝,不悟因果,举止一如俗家。他时常手持弓箭,腰佩刀剑,专好为非作歹。此外,他一见飞禽走兽,就必用箭射死,看见鱼肉就加吞咽。他的情欲很深,时常想近女色,而且他手不持念珠,肩不披袈裟,的确是一个不知惭愧之徒。然而,他却持有法华经寿量一品,不顾自身的污浊,每天必诵一遍。

后来,这个僧人离开香隆寺,做了法性寺方丈源心僧都的弟子,住在车门旁边的小房里,侍奉僧都。过了不久,他身染重病,多日不愈,方丈见他可怜便叫他受戒。僧人秉诚受戒后,坐起身来,将口漱净,虔诚地念起寿量品来。当他念到经文中的“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时,就平静地死去。

看到和听说此事的人,都感动地说:虽然他多年无耻,不守清规,但临死有缘受戒,并念着法华经而死,看来一定可以脱离恶道。

第三十八篇

小厮诵法华经四要品免难

古时,有一位官居左卫门大夫的平正家。他在信浓国有一个相识,因而时常往来该地。正家每次前往信浓,都带一个牵马的小厮。有一次,不知是谁,把正家的马匹盗走。

当时,正家手下有一个家将和这个小厮有仇隙,就在正家面前进谗,说小厮和盗马之人勾通一气,偷走了马匹。正家听说此事,立即将小厮捆缚起来,吩咐那个家将严加看守,不许逃脱。这个家将原本就怀恨在心,这次奉命看守小厮岂能轻轻放过。于是把小厮的四肢抻开,先把双脚牢牢钉上脚镣,接着又在头上架起一根大横木,把小厮的双手向上拉开分左右捆在横木之上,然后又把小厮的头发缠在横木上面,高高吊起,并差人在旁看守。这个小厮无辜遭此横祸,悲愤自不待言,但也无可奈何。这个小厮,从前学过法华经里的四要品,入夜以后便自念诵起来。听到经声的人,都说:“这人实在可怜!”后来,看守的人们正在蒙眬欲睡之际,就仿佛做梦般地听到被绑缚的小厮在呼唤自己。看守的人起来一看,小厮双脚上的脚镣已经完全脱落,头上的横木也倒在一边,而小厮则神态自若地站在那里。看守的人看见这般光景一面自言自语地说“好,幸而还没有逃走”,一面又将小厮照旧捆好吊了起来。天亮以后,看守的人也没有声张。此后一连几天,每夜都是这样,时间一到脚镣就脱掉,绑绳就松开。看守的人都觉得事出离奇。且说,正家有一个儿子名叫资盛,后来曾任大学的椽史。当时资盛年纪尚幼,闲居家中,夜间,他听到有人在诵法华经,心想这是谁呢。于是迎着经声寻找,发现原来是被吊着的小厮念出来的。当时资盛觉得这个小厮着实太可怜了。

天亮后,看守这个小厮的家将,禀报正家说:“那个盗马贼,每天都捆绑得非常结实,看守他的人并不曾睡,而且也没有别的人来,可是一到夜里他身上的脚镣和绑绳都自动地松落下来,松绑以后,他丝毫没有逃走的意思,他如有意逃走,恐怕早就逃了。”

正家听说此事,很觉稀奇,就吩咐把小厮带来,亲自盘问。小厮就说:“这不干我的事,只是我从小学会了法华经的四要品,心想一旦死去,法华经必可保佑我的来世,所以念了这些天。大概是法华经的灵验,我曾像做梦似的看见一个童子,他手里拿着一根细长的白树枝,只见他把树枝一摇,我的脚镣和绑绳就完全掉下来了,后来这个童子还叫我赶快逃走,但是我以为自己并未做错何事,不应该逃走;我想我既然能得到这样的保佑,将来一定会被释放,所以每次都惊动看守人,让他们知道。”正家听了深受感动,马上饶恕了小厮。听见这桩事的人,个个感动得落下泪来,深信法华经的灵验无比。

尽管到了末世,法华经为了这个信奉诚笃的人,还显示了这样的神灵!

正家回到京城以后,将此事告诉别人,传闻下来。

第三十九篇

出云国读诵华严经和法华经的二圣僧

古时,出云国有两位圣僧,一人持诵华严经因而取名法严,另一人持诵法华经就取名为莲藏。这两位圣僧,原来都是大安寺的僧人,后来因事都离开了本寺,在出云国定居下来。这两位圣僧同样是居心正直,持身清净。

且说,法严圣僧读诵华严经已有二十年之久,却常因每日的斋饭不合心意而嘘叹。这时,护法尊神化作人形,对圣僧说:“我可以做你的施主,每天为你施送斋饭,今后不必再为每天的斋饭叹息了,还是一心一意地修行大乘之道吧。”圣僧听了欣喜非常,从此每日享用斋饭,不再伤感了。过了许多天,法严圣僧请求护法尊神说:“明天上午请你送两份斋饭来,我打算邀请诵法华经的圣僧来吃。”护法尊神听了圣僧的言语,答应在次日早上送来两份斋饭。

这天,法严圣僧邀请了莲藏圣僧,莲藏也随即来到,只等护法尊神送来斋饭,却始终不见送来,后来饭时已过,天色已晚,莲藏圣僧便起身回去。莲藏走后,护法尊神将斋饭送来,并对法严圣僧说:“我昨天听了圣僧的话,准备把斋饭及早送来,但是这里有护守法华经的众位圣僧、梵王、帝释、四大天王等都围绕着诵经圣僧,四面八方都挤满了,使我难以靠近,更不必说是找条路了,因此,我从清早到现在,虽然端着斋饭,但是无法近前。直到那位读诵法华经的圣僧起身以后,护法的众圣也一同离去,我这才能前来。”法严圣僧听说此事,肃然起敬,称赞这是一桩奇事,便亲自捧着食具,到莲藏圣僧面前敬奉礼拜。

从此,法严懂得了法华经的功法超于一切,因而也附带着读诵法华经,并且皈依了莲藏圣僧。

第四十篇

陆奥国读诵法华经和最胜经的二圣僧

古时,陆奥国有两个僧人,一人持诵最胜王经,名叫光胜,一人持诵法华经,名叫法莲。他们原是兴福寺的僧人,因陆奥是他们生长的故土,就各自离开本寺,回来居住。光胜、法莲这两位圣僧全是心直身清,分别持奉法华经和最胜王经,灵验都很昭著,因此深为国人所崇信。

有一次,光胜圣僧劝法莲圣僧说:“你应该抛弃法华经,信奉最胜王经。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最胜王经深奥无比,远远胜过其他一切经书,所以才称为最胜王经。正因此朝廷才以它定名了御斋会,从年初就着专人讲解。各国也取名为‘吉祥御愿’,在各国分寺也讲解此经。另外,朝廷还命名为最胜会,着人在某师寺里讲解此经,并举行法会。所以说,不论公私都要信仰最胜王经。”法莲圣僧听了说道:“佛祖的话,没有一句不是可贵的,我有前世的因缘,多年来一直持奉法华经,怎好一旦抛弃法华经去信奉最胜王经呢。”光胜圣僧见法莲圣僧不听劝说心中不悦,默然作罢。从此,光胜依仗最胜王经的威力,遇事就和持奉法华经的法莲无理取闹,然而法莲却从不计较。

有一次,光胜说:“这两部经究竟谁胜过谁,我们应该较量一番,如果法华经的灵验获胜,我就舍弃最胜王经去信奉法华经,假如最胜王经的灵验大,那么,法莲,你就应舍弃法华经来信奉最胜王经。”尽管光胜这样说,法莲却毫不在意。光胜又说:“那么,我们两人各种一町地 [21] ,根据收成的多寡就可以测定这两部经孰优孰劣了。”乡人听说此事,拨给这两位圣僧每人同等的一町地。这时,光胜把自己那块地里浇上水,然后虔诚地向最胜王经祷告说:“我盼望圣经施展威力,保佑我不播种,不插秧,得到丰收。”光胜祷告后就去种田,但见满地的秧苗茁壮地成长起来,无比的茂盛。过了数月,稻穗长得非常丰硕。而法莲圣僧的田地,自己既不耕耘,又无他人关心,落得一片荒芜,杂草丛生,任凭牛马进去践踏和栖息。国人见此情景,不论贵贱尊卑,莫不尊敬持诵最胜王经的圣僧,轻视读诵法华经的圣僧。

不久,到了七月上旬,法华圣僧的田里,从正当中长出一棵葫芦苗来,眼看葫芦蔓向四面八方延伸开来,铺满了一町地,葫芦芽高高长起,几乎没有空隙。大约过了两三天,芽上开花结实。只见个个葫芦都长得如坛子般的大小,挤了满地。人们虽然见到这些葫芦,却仍然赞颂最胜圣僧。法华圣僧发现满地葫芦,感到奇异,便摘下一只,打开观看,只见葫芦里装满了白米,米粒硕大,色白如雪。圣僧看罢更加惊异,用斗一量,一只葫芦里的白米竟有五斗之多。他再打开另外一些葫芦观看,个个葫芦都是如此。

法莲圣僧见此光景,悲喜交加,于是遍告乡人来看。法莲先把白米供在佛经前面,随即邀请许多僧人来吃,另外还给光胜圣僧送去一只葫芦。光胜看罢,虽说有些妒意,仍不免被法华经的威力所感动,懊悔自己不该轻视法莲圣僧,从此信服了法莲,立即亲诣法莲圣僧房中礼拜忏悔。

法莲圣僧把葫芦里的白米,施舍给国内道俗男女,令人随意摘取。奇怪的是,这些葫芦直到十二月还不见枯萎,反而越摘越多。看见和听说这桩事的人,知道法华经的威力胜过一切,都来皈依法莲圣僧。

第四十一篇

读诵法华经和金刚般若经的二圣僧

古时,山寺里有两位圣僧,一人持奉法华经,名叫持法,另一人持奉金刚般若经,名叫持金。这二位圣僧同住一寺,彼此修盖的庵室相隔约半里左右。他们俱都发起向道之心,厌弃世俗,修行佛道。持金圣僧显出般若的灵验,斋饭自行出现,一日三餐从不发愁。而持法圣僧则专靠施主的施舍,生活自不宽裕。因而持金骄傲起来,他想这一定是因为自己所信奉的经威力广大,加上自己的道行深厚,护法诸神才按时送来斋饭,昼夜守护。那个法华圣僧所信奉的经既缺乏灵验,而他的道行又浅,无怪护法诸神不供养他。

持金圣僧经常就这样诽谤持法。有一次,持法圣僧的道童来到持金的庵室。当时,持金圣僧就讲起自己的灵验和道行如何胜过一切,并问道童说:“你师父的道行怎么样?”童子答道:“我师父什么灵验也没有,只靠别人的施舍过活。”童子回庵后向师父把这事学说了一番。师父听了,只说了一句:“我自有道理。”过了几天,持金圣僧的斋饭有两三日不见送来。这天,自早到晚,持金粒米未进,心中暗暗纳闷,竟怨起般若、须菩提 [22] 等佛尊来了。当夜,持金圣僧做了一梦,梦见来了一个袒着右肩的老僧,指点他说:“我就是须菩提,你虽然信奉金刚般若经,却不曾体现般若之道,所以护法诸神不能给你送斋饭。你为什么妄事怨尤呢?”持金听了就问:“那么,这多年是谁送给我的斋饭呢?”老僧回答说:“那是信奉法华经的持法圣僧给你的。那位圣僧以慈悲为怀,见你可怜,才使十罗刹女每天将佛祖赏赐自己的斋饭转送给你。而你生性愚痴又起了骄傲之心,竟时常诽谤圣僧。还是快到圣僧那里忏悔谢罪去吧。”老僧说罢,持金从梦中醒来。

持金醒后,对自己多年来的妄念,追悔不已,亲自到持法圣僧的庵室,向圣僧谢罪说:“我生性愚痴,诽谤了圣僧,请你大发慈悲,饶恕我的罪过,还有,你每天送给我的斋饭,这两天为什么不送了呢?”持法圣僧含笑说道:“我忘了取斋饭也没有吩咐十罗刹。”这时,就见道童走出来,将斋饭备好。持金回庵后,斋饭又和从前一样按时送到。从此,持金永不敢再起骄傲之心,也宾服了持法圣僧。最后,这两位圣僧同时逝世,临终前,来了许多圣僧把他们送往极乐净土。人们都说,傲慢之心必须制止。

第四十二篇

六波罗密寺僧人讲仙听法华经获福

古时,京东有一座庙,名叫六波罗密寺。寺里有一个居住多年的僧人,名叫讲仙。六波罗密寺是京城各方人士举行讲经会的地方。这位讲仙,每当寺中举行讲经会时,便担任读师 [23] ,十多年间,他听了比睿山、三井寺,以及奈良的许多得道高僧的讲经和说法。讲仙经常听道,有时也发起向道之心,顾虑来世,但因眷恋尘世,始终没有离开这座寺院,后来讲仙渐渐衰老终于死去。临死之前,并没有什么不祥的征兆。看见和听到这事的人们都认为讲仙一秉正念而死,不是往生极乐,就是升到天上。过了许久,讲仙的魂灵附在一人身上,说道:“我就是多年住在这寺里向例担任‘读师’的讲仙。我多年来听人讲说法华经,常常发起向道之心,祈求往生极乐,对于念佛也从不懈怠,以为来世必可无虑。不料却因无聊小事,竟变成了一条小蛇。这是因为我生前在房前种了一棵橘树,过了几年,橘树逐渐长大,枝繁叶茂,开花结果。我对这棵橘树不分朝夕加意培育,从发芽到结果,一直爱护备至。这虽然不是什么大罪,然而,却犯了爱执之过,因此变成小蛇住在这棵树下。我求你们为我抄写供奉法华经,使我超脱苦难,生往善地。”众寺僧听后就去那所房屋查看,果然在橘树下面发现一条长约三尺的小蛇,蟠在橘树根上。大家一看,方知所言属实,都不禁伤感万分。

后来,众寺僧同心合力,并延请高僧相助共同为讲仙抄写了法华经供奉起来。不久,有一寺僧梦见讲仙身穿华丽法服,满面含笑,向众寺僧礼拜道:“我依仗你们这些高僧的善力,已然脱离蛇道,生往净土。”这个僧人醒后,遍告其他僧人,当他们再到那间房前橘树下查看时,小蛇已然死去。众寺僧看见这般光景,悲伤不已,无不称颂法华经灵验无比。

由此可见,无故发起爱执之心,就一定会遭到这样的果报。

第四十三篇

女子死后变蛇身听法华经得脱

古时,西京住着一个富贵人家,这家生有一女,长得容貌端庄,性情柔婉,父母非常爱惜。这个女子年方十几岁,便写得一手好字,吟咏和歌,无人可比,而且对丝竹管弦也颇有心得,弹起古筝来,更是得心应手。

这家庭院宽阔,里面有许多用松柏皮作瓦的房屋,各式篱笆,分外别致,一曲清溪,潺潺而流,春花秋叶,景趣盎然。

且说,这个女子因父母过于溺爱,除了喜爱花草以外,无所事事。对于这些,她仿佛怀着异样的情感:既觉得在朝霞中绽放的樱花可爱,又认为迎风摇摆的青青柳丝也颇具风采。她珍爱散落的秋叶,把它看成是剪裁的片片锦缎,一片小萩被朝露滋润,篱下雏菊的斑驳陆离,都使她很有兴趣。这个女子尤其酷爱红梅,她把红梅栽在窗台前边,每逢梅花开放的时节,一清早便打开窗格,独自观赏,一心一意地爱着红梅,红梅的美丽和芬芳使她流连忘返,往往直到夜晚也还不肯进入室中。既不让杂草丛生树侧,也不让小鸟飞落枝头,每当花落时节,她便亲自在树下拾集落花,装入带盖的漆盒,以便经久欣赏。刮风的日子,她把凉席铺在树下,收集落英,不让花瓣被风吹散。她爱花心切,就连那些枯萎的花瓣也收集起来,掺入莲香里欣赏它那花香。她还把小株红梅栽在屋内,每逢小树开花,辄欣喜不已。

后来,这个女子不知为了何事总是郁郁不乐,连日以来,身体便觉有些不适,天长日久成了重病,父母虽然万分忧虑,但无补于事,过了几日,竟自死去。她的父母悲泣欲绝,怀念不止,然而事已至此,只得为她操办后事,葬送已毕,宾客散去。从此,二老每逢看到这株红梅就勾起无限的悲伤和思念。

不久,红梅树下出现了一条长约一尺的小蛇,最初人们以为这是一条普通的小蛇也不以为奇,但是翌年春天,小蛇又出现在树下,盘绕树上不离左右,在梅花凋谢的时节,小蛇便用嘴将花瓣衔集一处,女子的父母看见这般光景,知道小蛇必是自己死去的女儿变化而成,心中无限地哀怜,感慨人蛇异途,竟变得如此生分。于是邀请清苑、严久两位高僧,在红梅树下,举行八讲会 [24] ,讲解法华经。只见这条小蛇从讲经的第一天起就留在树下听讲,当讲解到第五卷的这一天,清苑担任讲师,解说龙女成佛的缘由,听经的人都觉得确实悲惨动人,不禁泪下,那条小蛇也登时死在树下。女子的父母和众人当场见小蛇死去,哭泣流涕,不胜悲伤。

后来,这个女子的父亲,梦见死去女儿穿着一件污秽不堪的衣服,满脸愁容,若有所思。这时,来了一位高僧,把她的污衣脱掉,只见金身显露,僧人又给她换上华丽的衣服,披上袈裟,然后亲自领她登着紫色祥云腾空而去。女子的父亲看到这里,从梦中醒来。

看来,这完全是法华经的力量,众人极为感动,都说:这个女子虽然变成蛇体,但在讲法华经时当场死去,无疑是依仗听法华经的功法,超脱蛇身,生往净土去了。况且小蛇死去的时候正值讲解第五卷的龙女成佛一事,这更令人为之感动。

第四十四篇

定法寺方丈听法华经获益

古时,法性寺的南方,有一座寺庙名叫定法寺。寺中有一个方丈,这人虽是僧人模样,但不敬三宝,不悟因果,只是喜好下棋、掷骰子,时常聚集朋友嬉游无度。他还招来许多娼妓和演唱傀儡戏的歌女,歌舞弹唱习以为常。他任意取用供佛之物,既不修一善,还终日食肉饮酒。

方丈有一密友,也是同他一样的僧人,十八日这天,这个僧人对方丈说:“我今天去清水,打算请你一同前往,你看怎样?”方丈本来无意前去,只因不愿辜负僧人的心意,便勉强答应,陪同前去。在归途中,僧人说:“今天六波罗密寺讲经,我们快去听听吧!”方丈听了便随僧人走进寺里,听人讲解法华经,听毕随即回寺去了。方丈在听经时,心中曾起了法华经可贵的一念。这个方丈在一生之中,除了修下这点善缘外,别无可取。

后来,过了许多年,方丈得病身死。又过了几时,方丈的冤魂附在他的妻子的身上,痛哭流涕地说:“我是你的丈夫,因为生前作恶多端,不曾修积善根,所以变成了一条大毒蛇,受着无穷无尽的苦楚。我身体炽热似火,鳞甲中还藏着无数的小毒虫,刺咬得我难忍难熬。就是想寻些水喝,找些食吃,也不可得,经常忍饥耐渴,这些苦楚真是一言难尽。但是,我有过一念善根,所以还有一时的轻松。那就是我生前同人去清水时,在归途中顺便到六波罗密寺听讲法华经,一时生了崇信之念。这一善念使每天未时有凉风从六波罗密寺那方吹来,凉风正扑在我的身上,这时难忍的酷热顿时消除,毒虫也暂停止刺咬。一时过后我便抬起头来,摆动尾巴,流着血泪深自悔恨生前所为。我毫无功德,只因偶然听过一次法华经微有所感,多年来就蒙受这一恩泽。如果我在一生中修积下功德,怎会遭此苦痛,又怎能不升往极乐呢。法华经的功德是无量的,请你抄写供奉法华经救我脱离苦海吧。为了要说明这件事,我才附在你的身上。”妻子听罢痛哭不已,拿出自己积蓄的财物,虔诚地为丈夫抄写和供奉了全部法华经。

后来,这人的冤魂又附在他妻子的身上说:“凭借你替我抄写供奉法华经的力量,我所遭受的苦痛已然减轻了许多,我很高兴,绝不能忘却此恩。”

由此可见,任意盗用佛物,而不积修功德赎回罪孽,确是太愚蠢了。一旦如此堕入三恶之途,岂不追悔无及。有心之人知道此事,应专心修法积福,永除罪孽。

* * *

[1] 在金峰山的深处,是僧人修道的地方。

[2] 佛家语,五浊即命浊(说人寿不长)、众生浊(说世人不识义理)、烦恼浊(说人贪于爱欲)、见浊(说人不奉正道)、劫浊(说饥馑、疫病、刀兵相继而起)。

[3] 佛家语,即止心不乱,洞察万物的意思。

[4] 地名,在比睿山的东麓。

[5] 地名,在京都以北。

[6] 收养孤儿和病人的地方。

[7] 佛家语,第一是地狱道,第二是饿鬼道,第三是畜生道,据说人生前作恶,按其大小分别轮入此三恶道之中。法华经方便品有“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的词句。

[8] 日本中古时候的官名,掌管京城中的缉捕、诉讼等职务,类似中国清代的九门提督。

[9] 肉背山在熊野山的中间。

[10] 佛家语,又称“安居”,僧徒在“安居”期内,不外出云游,致力坐禅修学。据西域记记载,“安居”期分前三月和后三月,分别自阴历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六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日本僧人则以阴历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安居期。

[11] 即藤原道隆(957—999),日小一条天皇在位时任“关白”“摄政”。

[12] 佛家语,无遮就是宽容无阻的意思,无遮法会是一种不分贤愚道俗贵贱尊卑,一切人都能参加的大众化的法会。

[13] 佛家语,僧人每天早晚两次聚集佛堂,坐禅说法,念诵经文,叫“早参”和“晚参”。

[14] 日本后朱雀天皇的年号(1040—1043)。

[15] 五畿就是日本古代的山城、大和、河内、和泉、摄津五国;七道就是东海道、东山道、北陆道、山阴道、山阳道、南海道和西海道。

[16] 佛经称人的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六根清净就是一切罪孽尽除的意思。

[17] 佛家语,就是善友的意思。法华经妙庄严王品中有“善知识者,是大因缘”的词句。

[18] 供奉本尊的大殿。这里指的是比睿山东塔的根本中堂。

[19] 佛经开头都有这一句,据说释迦牟尼死后,侍者阿难听到的教义最多,众弟子推阿难宣唱佛说,“如是我闻”就是阿难宣唱的第一句,是“我听佛这样说过”的意思。

[20] 据佛经记载:灵鹫山在中天笠摩羯陀国王舍城的东北,是五精舍之一。山上有释迦如来讲经说法的遗迹,我国一般简称“灵山”。

[21] 日本土地面积单位,约合我国15亩。

[22] 梵语,般若是智慧的意思,须菩提是善吉的意思,这里指智慧圆满的诸神。

[23] 举行法会时,登上讲座宣读讲师所要讲解的经题的僧人,叫读师。

[24] 即讲解八卷法华经,每日朝夕各读讲一卷,四日讲完,称为法华八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