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氏的本质

后醍醐天皇迫不得已转移到吉野后,尽管代代天皇都期盼着回京,忠义的将士们也英勇奋战,却没能平定贼乱,回到京都。后醍醐、后村上、长庆、后龟山这四代天皇,在吉野的山中度过了近五十七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间,全国各地战乱不止,忠臣义士战死无数,平民百姓过着非常艰苦的日子。后龟山天皇见此,怜悯天下,便回到京都,让位给后小松天皇。这就是所谓的南北两朝合一。时逢后龟山天皇的元中九年,后小松天皇的明德三年(1392)。

此时,足利氏正处于高氏之孙义满的时代。义满、义持、义量、义教、义胜、义政、义尚、义植、义澄、义辉、义荣、义昭,代代都任征夷大将军。从足利氏在京都的室町开创幕府,到天正元年(1573)义昭被驱赶,幕府灭亡,其间一百八十二年被称作室町时代。比起吉野时代的五十七年,室町时代是其三倍以上。但是室町时代只不过是时间上长而已,这漫长的时间实际上却被荒废掉了。吉野时代虽然是艰苦的时代、悲痛的时代,但这艰苦和悲痛,孕育了精神上的美丽光耀,日本国的道义就是在苦难之中发挥出来,最终唤起了后代的感激的。与之相反,在一百八十二年的室町时代,发自于私利私欲的纷争不断,人们既没有理想,也忘却了道义。

要理解室町时代是多么无趣,就必须弄明白足利氏的本质是什么。而最能清晰地展现出足利氏的本质的,是从正平三四年到七八年之间的动向。

足利高氏的弟弟直义,是个有谋略的人。高氏在政治形势不利的时候,就让直义代其管理政事。高氏的执事(家老)叫作高师直,这个人手腕不凡,人称武蔵守,其弟弟师泰人称越后守,兄弟二人合作掌政。自然而然,直义和师直兄弟的关系日渐恶化,彼此憎恨。

刚开始时,高师直一族气势凶猛,不可一世,让师冬做了关东管领的执事。师冬进攻小田和关的城池,让北畠亲房吃尽苦头。另外,传说出云、隐岐两国守护盐谷高贞有个美貌的妻子,师直就依仗权势,想夺取高贞的妻子,灭了高贞。正平三年(1348),师直与楠木正行在四条畷开战,正行战死。趁着这个势头,师直进攻吉野,一把火烧了行宫。自从战胜正行后,师直愈发骄横,肆意妄为,令人发指。他在京都侵占了大塔宫母亲的房子,建起豪华的宅邸,穷奢极欲;还让人从伊势、志摩、纪伊搬来巨石,制造泉水,搬来吉野的樱花、尾上的松树,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到名胜风景;在东山建造别墅的时候,还挖毁别人家的墓地。

对师直兄弟感到反感,想要除掉他们的是直义的执事上杉伊豆守重能和畠山大蔵少辅直宗。他们两人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只是羡慕师直兄弟得势,想取而代之。

他们和一个叫妙吉的禅僧共谋,向直义进言说必须除掉师直兄弟。直义为准备此事,将哥哥高氏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养子直冬,任命为中国八个国的探题(总督),让其到备后赴任。

师直兄弟探到风声,便召集兵力,要讨伐直义。直义手下只有七千骑兵,而敌军有五万,看到形势危急,他便跑到哥哥高氏的住所去避难。师直兄弟包围了住所,要求处分上杉和畠山。直义最终不得不妥协,将上杉和畠山流放到越前,并将其处死,自己则出家,改名为慧源,答应今后不干涉政权,时年正平四年十二月八日。师直攻击直冬,直冬便逃往九州去了。镰仓管领义诠被召往京都,代替直义,而义诠的弟弟基氏则代替哥哥前往镰仓。

至此,可以说直义业已彻底战败。然而,形势突然大变,逃到九州的直冬重整兵力,率九州的大军攻上京都。高氏闻讯带领师直、师泰兄弟去讨伐。而留守在京都的直义入道却向吉野的朝廷投降了。朝廷接受了直义,赞叹其“不忘元弘的旧功,回归皇天之景命”,直义回复如下:

拜领纶旨。必当照敕定,尽忠职守。恐恐谨言。

正平五年十二月十七日      沙弥慧源

在北国,桃井直常率大军呼应直义。留守京都的义栓坐立不安。南面有直义和官军的联军,北面有桃井,这样一来就会被夹击丧命。正平六年(1351)正月,义栓逃向西国。

高氏和师直兄弟知道形势大大不妙之后,决定向直义投降。高氏也就罢了,师直兄弟想到如果不出家并且道歉,怕是性命堪忧,便剃了头,穿上僧衣,师直改名为入道道常,师泰改名为入道道胜,小心翼翼地寸步不离高氏。可当来到尼崎附近时,两人还是被上杉、畠山的兵士捉走,最终被斩杀,时年正平六年(1351)二月。此战可说是直义完胜了高师直。

不久,形势又有变化。直义和哥哥高氏之间的关系无法调和,直义便离开京都前往镰仓。高氏觉得必须讨伐直义,但是又担心京中空缺,于是他便向吉野的朝廷参降。一时间,天下统一了正平的年号,官军也回到了京都。这时候,足利氏的侍所所司(长官)细川赞岐守赖春被楠木、和田的军队围剿而亡。高氏来到镰仓,杀害了直义。直义一除,高氏马上又背叛了朝廷,自作主张地扶持后光严院,定年号为文和。

从上述四五年间发生的事情可以明确地知道足利氏到底是什么样的。高氏和直义是兄弟,却相互残杀;而高氏和直冬是父子,却刀剑相向;直义对于师直、师泰兄弟来说是主人,他们却相互争斗。直义因一时败阵而出家,后又打败师直兄弟,将他们杀害,参降于朝廷也只不过是一时之计。高氏也向朝廷参降,将至今奉为主君的光严、光明、崇光遣到贺名生。然而局势一变,他又背叛朝廷,另外扶持后光严院。他们没有道德,没有信义,没有节操,没有感情,有的只是私利私欲。这些对历史只能起破坏作用,对继承和发展起不到一丝一毫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吉野时代虽然只有短暂的五十七年,但对日本历史的贡献极其巨大。吉野时代值得叙述的事情丰富无比,全因吉野君臣之忠烈,可与日月争光。足利氏及其臣子对此只起了反作用。于是,吉野的忠烈精神默默消失了,足利氏权倾一世。这样的室町时代,就算长达一百八十二年,是吉野时代的三倍以上,也无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可以言说 [1] 。

战乱频起

说起室町时代,我们最常想到的是明德之乱、应永之乱、永享之乱、嘉吉之变,然后便是应仁大乱及随之而来的百年战国动乱。事实上明德之乱发生在元中八年(即明德二年 [2] ,1391),严格来说还算吉野时代,但从其性质来看,归为室町时代也不为过。此乱主谋是山名陆奥守氏清。山名氏是足利同族,当时山名一家的领地多达十一国,相当于日本六十六国的六分之一,据说世人皆称其为“六分一殿”。氏清的父亲时氏看到自己山名一家仗着权势不可一世,便感慨:“我出身贫贱,长年驰骋沙场,才知今日之荣华富贵全靠主君足利将军的恩典,感激不尽。但儿孙们不知其中艰辛,不把主君的恩典放在眼里,如此下去将来如何是好?”果如其言,到了其子氏清这一代,元中八年十二月,山名氏举兵攻入京都,欲讨伐足利义满,但以失败告终,氏清也丧命于激战中。

接下来的应永之乱,是大内义弘应永六年(1399)的叛乱。大内义弘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为足利氏尽忠尽职,在刚才提到的明德之乱中因讨伐山名氏清有功,得赏和泉、纪伊两国,于是成了六国的守护,以周防为立足点,势力庞大。义弘因此自信膨胀,便串通关东管领足利满兼,对足利义满举起叛旗,领兵至和泉的堺,在此筑城备战。足利义满率大军出征,最后把义弘剿灭了。

关东管领本是幕府的“办事处”,首任为足利高氏的长子,然后为次子基氏和其子氏满,再下来为氏满之子满兼。愈往后其独立之心愈强,满兼与大内氏一起,东西联手欲反足利义满,但因大内氏的失败,谋反不得不中止。满兼之子持氏在应永二十三年,因上杉禅秀之乱而一时逃离镰仓。虽然最终此乱得以平定,持氏也回到镰仓,但之后关东战乱不断,持氏与其执事上杉宪实反目,几乎每年都有兵乱。永享十年(1438),将军足利义教终于起兵讨伐持氏。持氏逃入永安寺,次年二月自尽。其子春王丸和安王丸在结城氏的城池陷落时被生擒后送往京都,但在途中的美浓垂井被杀害了。一说当时哥哥(春王丸——译者注)十三岁,弟弟(安王丸——译者注)十二岁。这便是永享之乱。

关于永享之乱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是,关东的豪族们在此乱中,每家都分成两派,反目成仇。结城一家、小山一家、宇都宫一家、岩松一家、佐竹一家,连今川一家也分裂成京都的足利义教派和镰仓的足利持氏派,同族相争。另外还值得注意的是,在春王和安王两个少年被杀害后遭捕的永寿王(他们的弟弟)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后来元服,改名为成氏。但此时在关东,大权已经被掌握在上杉氏手中。权力逐渐转移到臣子手中,这点是室町时代的特征。

足利持氏自杀于永享十一年(1439),春王和安王被杀于两年后的嘉吉元年。在其间的永享十二年(1440),将军义教杀了一色义贯和土岐持赖。当时足利氏的家臣们日渐势力强大,甚至连将军的命令也不听从了。义教对此憎恨无比,想借着剿灭关东管领成氏之势,提高将军的威信。播磨的赤松满祐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感到万分不安:“今日遭殃的是一色和土岐,明日就该轮到我了吧。”嘉吉元年(1441)六月,赤松满祐邀请义教到自己的府邸,出其不意将其杀害,这就是嘉吉之变。

群雄割据

室町幕府中,将军下设有管领这一重职,相当于镰仓幕府的执事。管领由斯波、细川、畠山三氏轮流任职,故称三管领。然而到了应仁的时候,斯波氏和畠山氏(斯波氏的义敏和义廉,畠山氏的政长和义就)两家各自都发生了家督之争。让形势更糟糕的是,将军家里也起了内讧。将军义政本无子嗣,就跟其弟义视说好将来让位与他,但之后义政得子义尚,于是义视和义尚之间就产生了争端,引发了内讧。他们两人各自寻求有势力的人做自己的靠山。当时的得势者一是管领细川胜元,二是侍所的所司(长官)山名持丰。足利义视、斯波义敏和畠山政长归于细川氏一方,足利义尚、斯波义廉和畠山义就归于山名氏一方。于是应仁元年(1467),细川方即东军十六万和山名方即西军十一万在京都展开大战,史称应仁大乱。京都沦为战场,而战场无管制和纪律,其毒害之大令人恐惧。据说,宫殿、寺社、邸宅皆被烧成灰烬,废墟里被种上小麦,变成了一片绿油油的麦田。应仁三年(1469),年号改为文明。山名持丰(七十岁)和细川胜元(四十四岁)都在文明五年相继病死。但是即便没有了首领,战争也没有停止,直到文明九年武将们各自领兵回到自己的领国。经历了十一年之久的战乱,京都终于恢复平静,但是接下来战场转移到了地方。长达百年,群雄割据,混乱不堪的战国时代拉开帷幕。《应仁记》记载了当时的情形:“弱肉强食,贱欺尊,臣弑君,子杀父。上下颠倒,如猿犬在咬叫。”更有甚者,足利将军根本无意解决问题,平定战乱。“天下若是破碎了就随它吧,世间若是毁灭了就随它吧”,只要自己一人能享尽荣华富贵就足矣,这便是将军的态度,而且将军开始征收苛税。

应该担当起将军重任的是足利义政,但其一生都在享乐中荒废了。发生了如此巨大的战乱,他毫无反省之意,还在东山建起了风雅的别墅(即现在的银阁寺),在文明十五年(1483)之夏入住。为了筹集这笔费用,文明十四年(1482)义政向山城一国征收苛税,还在次年向明朝卑躬屈膝,诉说窘境,请求寄赠。如此态度实在令人蒙羞。

将军如此昏庸,大权转移到管领手上也不足为奇。但管领的权力又继续落到其臣子手中。举个例子:管领细川氏被其执事三好氏玩弄于股掌之中,而这三好氏手中的权力又被其重臣松永氏夺走,最后事态发展成了永禄八年(1565)松永久秀把将军义辉给杀了。中央政局都已如此腐朽无力,地方演变成群雄割据的状况也是必然。关东有北条,骏河有今川,越后有上杉,越前有朝仓,山阴道有尼子,山阳道先是大内后变毛利,四国有长曾我部,九州有大友和岛津,东北有伊达。但这些枭雄们的地位都在足利氏之下,他们并无意愿去考虑日本国的本质,为其中兴做贡献。

但在这战乱不停的一百多年间,有一种东西,它毫无权力但我们不能忽视,那就是书籍读物,比如《古今集》《源氏物语》《职原抄》。就算在那个战乱年代,人们也热情不减,对这些书籍读物爱不释手。公卿们在京都的邸宅在应仁大乱中被烧毁,也失去了经济来源。但他们寻求各路人脉,移居到地方。正是这些公卿们把古典知识带到地方,广泛传播,这样的效果是人们难以预料的。

关白一条兼良(应仁元年时六十六岁)、内大臣三条西实隆(应仁元年时十三岁)等都是当时备受尊敬的学者,在古代经典的理解和传授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都很长寿(兼良活到八十八岁,实隆活到八十三岁),且都勤于著书写作。人们读着这些古代经典,自然就能了解日本的国家性质、本质、制度及其精神。所以,即便在战国乱世,这些古代经典都能被广为传阅,可知日本国的中兴之日不远矣。

* * *

[1] 平泉澄此处对足利氏及室町时代的评价有失客观性。将背叛后醍醐天皇的足利高氏(足利尊氏)定义为乱臣贼子的这种观点,是二战以前日本国内的通说。但二战后,这种观点已逐渐被否认,高氏、直义兄弟的政权被定义为“二头政治”,两人的人物形象也得到了深刻、客观的分析。室町时代也给后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例如“北山文化”和“东山文化”都是日本文化史上的璀璨之星。——译者注

[2] 元中为南朝年号,明德为北朝年号。——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