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匡房

平安时代,正如其名,大抵都是平安的时日。柳樱烂漫的都城之春很美,日语得到很好的规范和美化,和歌和小说发展良好,长久被后人奉为典范。但这平安时代的背后,其实有很多弊病。第一,藤原氏在天皇年幼时任摄政,在天皇成人时任关白,几乎代理所有大权。任何与其并驾齐驱的势力一出现,即刻就会被藤原氏排除,右大臣菅原道真就是例子。由藤原氏主管的人事变动,并非在正确考量当事人能力的前提下做出的判断,大抵根据当事人捐献金银的数量来决定给他分配哪个官职。大隅守樱岛忠信的落书 [1] 里写到,在菅原道真还是右大臣时,即昌泰三年(900)左右,那一年的人事变动不根据工作的成果,而是按照捐献金钱与否来进行的,有十二国的地方长官靠钱买到官职。出钱买到长官一职的人,不得不强制征税来填补空缺。强制征税加剧了百姓的反感,地方变得混乱。即便山贼海盗出现,抑或叛乱发生,本应去镇压的官员们却毫无意志和力量去镇压,问题愈发棘手时,只能依靠源氏或者平氏。一个处于这种状态的国家是不健全的。

那应如何是好?毋庸置疑,最好的方法就是英明的天皇夺回统治大权,安排公正的人事变动,施行威严光明的政治。最理想的是天皇继承神武天皇、仁德天皇、天智天皇、桓武天皇的精神而崛起。那是否出现了继承这种精神、欲除百弊的天皇?是的,他就是后三条天皇。

第七十一代天皇后三条天皇,定年号为延久,故此代也称作延久之帝、延久之代。他即位时才三十五岁,天资英明,让左大臣藤原教通沿袭前代保留关白之名,自己却亲自执政。被天皇看中提拔的人,都是作风正派的优秀之士。其中一人就是大江匡房,那位二十二三岁就教授兵书给八幡太郎义家的匡房。后三条天皇即位时,匡房才二十八岁,官位也低。天皇即位当日,就任命匡房为蔵人。所谓蔵人,就是侍奉在天皇身边负责机密要事的秘书官,是作为天皇左右手的要职。匡房从四岁起开始读书,八岁时熟读《史记》(一百三十卷)和《汉书》(一百二十卷),十一岁时能作诗,被世人称为神童。天皇以这样的人为参谋、为秘书官,意欲一改朝政。

匡房不仅学识渊博,还是非常有骨气的刚直之人。有一次,天皇自己写好将在伊势大神宫神前宣读的宣命后,给匡房看。其中有一句是:“朕即位后,不为僻事。”所谓僻事,是指错误的事情。匡房针对此处询问天皇说:“关于这点,圣上怎么看?”

天皇非常生气,问道:“朕何错之有?”

“弃隆方不用,却提拔实政为左中弁,不是么?”匡房答道。可谓君臣同心同德,努力避免偏离正道。

宣旨升

那时,京中多发劫路和盗窃,天皇便下令禁止夜间出行。这样一来,据说圣上这一代几乎就再没有发生过盗窃。大极殿十几年前被烧毁后,一直没有人去管,圣上立刻下令重建,终在延久四年(1072)的四月建成。此外,圣上严禁铺张浪费,奖励勤俭节约。当时人们都争相在出行车上装金属品,夺人眼目。陛下见此,下令把这些金属品一律取掉。

敕定度量单位,是平民百姓们最感激的政策。比如,同样是一升米,若升大小不定,便会产生不公正,至今基本是用有利于收取年贡一方的大升去量。而今,圣上下令制作宣旨升,规定容量。宣旨升就是敇定的升,圣上连度量单位的标准都要规定,可见延久的政治决策是非常细致的。

在此逐步改革中,最大的问题是庄园的整顿。延久元年(1069)二月二十三日的敇令废除宽德二年(1045)以后新建的庄园。对于宽德以前的庄园,没有明确来历的抑或是有碍国务的都要废除。闰二月十一日,设立役所,名为记录所,审查庄园的相关证明资料。宽德二年(1045)之后的庄园中,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是后冷泉天皇时代的关白藤原赖通的庄园。后三条天皇也令赖通提交相关证明资料,但赖通是这么回答的:

老臣五十多年来辅佐天皇,各方面都赠予老臣土地,皆为受人美意,没有证明。如圣下觉得不妥,不必顾虑,请没收。我们本应积极整顿庄园,即便圣上全部没收老臣的庄园也无碍。

面对赖通如此堂堂正正、廉洁的态度,作为例外,天皇仅对赖通的庄园不做整顿。

那时的关白是赖通的弟弟教通。在教通管理下的兴福寺和大河国的国司之间发生了冲突。问题变得棘手,天皇亲自进行判决,判定国司胜诉。教通愤慨不已,立刻率领一族的公卿退席。天皇为难了,又改判兴福寺胜诉。

口头上说是廉洁,但前关白赖通是个难对付的人,而现关白教通又这样明显地抵抗。如此一来,改革碰壁了。天皇后来也病倒,延久四年(1072)让位于皇太子,即白河天皇。

* * *

[1] 落書(らくしょ)指匿名的信、布告,内容多为嘲讽当政者或社会现象,告密、攻击他人。扔、贴在显眼的地方,或者涂鸦在门墙上,公之于众。平安时代初期多为贵族们进行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中世以后,随着文字的普及,出现在更广泛的社会阶层中。——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