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草子》

“いろは歌”出现的约百年后,日本编纂了《古今集》,《古今集》之后又过了百余年,则到了《枕草子》与《源氏物语》的时代。《古今集》在千年间都占据着歌坛最高的地位,《源氏物语》同样是小说界的顶点,而在日本文学上与它们有同样地位的则是《枕草子》。

《枕草子》是清少纳言的作品,“清”指的是她出身的家族清原氏,这一家是天武天皇皇子舍人亲王的后代,代代以文学才能著称。前文既述,舍人亲王是《日本书纪》编纂的总负责人,清原深养父的歌也收录于《古今集》之中,如:

夏の夜は まだ宵ながら あけぬるを

  雲のいづこに 月宿るらむ

[夏夜极短,在我以为还是深夜的时候天就不知不觉地亮了起来。(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月亮显然不足以经历从升起到落下的全程),那么月亮究竟是藏在了哪一片云彩之中呢?]

深养父的孙子元辅,受村上天皇的敕命编纂了《后撰和歌集》,以下是元辅的歌:

契りきな かたみに袖を しぼりつつ

  末の松山 浪越さじとは

[我们在拧干眼泪打湿的衣袖的同时发下了誓言,就像海浪永远不会打过松山一样,我们也永远不会变心。]

元辅的女儿就是清少纳言,她是侍奉一条天皇皇后的女官,《枕草子》既不是日记,也不是小说,而是一部随笔,是数年间记录随想的产物,最终成稿的时间是一条天皇的长保年间。长保二年是公元1000年,也就是距今约九百七十年前的事情,但就算是现在看来,《枕草子》中也充满了清新的感觉,反映着清少纳言的博学多识与才气纵横,有众多令人惊讶的地方。

春天最好的时候是破晓之时,随着太阳渐渐升起,山巅一点点变白,山顶上的天空逐渐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横亘其间。

夏天最好的时候是晚上,月夜自不必多说,若是暗夜也有萤火虫飞舞之趣,即使只有一两只,那一闪一闪的微光也别有风味,此外,如果下雨的话也是极妙的。

这是清少纳言关于四季最美好的时候的论述,后世的北村季吟为《枕草子》作注时,之所以将其注释书命名为《春曙抄》,就是因为这段话的第一句。

在人有急事要出门时,突然来访并说个不停的客人,特别惹人烦躁。

现代的我们对这一点也有同感吧。

说到花的话,无论是浓还是淡,都是红梅最好。樱花要花瓣大、叶色深、树枝细且正好绽放者为佳。藤花要柔软而绵长、色浓绽放者为佳。

虫之善者是铃虫、松虫、络纬、蟋蟀、蝴蝶、裂壳虫、蜉蝣、萤火虫。草花之善者是瞿麦,唐土的自不必提,大和的瞿麦也是极好的;还有女郎花、桔梗、牵牛花、菅茅、菊、堇菜。龙胆花的枝叶虽然有些杂乱,但因为是在其他的花都被霜打枯萎之时独自开放的美丽花朵,显得愈发美丽。

这些句子就能让人感受到平安京的生活状态。当时即使是贵族,也与自然密切联系,喜爱着花草,聆听着虫鸣。想象着这幅欢乐的景象,感到当时的生活与现在的都市生活间的天壤之别,不禁悲伤。

某天天降大雪,(中宫藤原定子)下令放下外窗,在屋内点上火盆,聚集一众女官闲谈。在闲谈中定子突然发问:“少纳言呀,香炉峰的雪究竟是怎样的呢?”听到这一问题,我(清少纳言)就抬起窗格,将帘子挑高。看到这一举动中宫不由得开颜欢笑。

这是《枕草子》中有名的一节,“例ならず”的意思是“与平常不同”,“格子”是木制的防雨窗,“炭櫃”也就是围炉,说“少納言よ”这句话的人是皇后,默默打开防雨窗、挑起帘子的人是清少纳言。唐朝的白乐天的诗里有“遗爱寺钟欹枕听,香炉峰雪拨帘看”之句,皇后想起这句诗,只说了诗中“香炉峰”的部分,清少纳言立刻就领悟了皇后的意思,用行动回答,撩起了帘子,由此都可见清少纳言的学问与才气有多惊人。

紫式部

与清少纳言生活在同一时代,在文学上作为清少纳言竞争者的人就是紫式部。她的父亲藤原为时常年担任式部丞(式部省的事务官),因此希望将来能够担任地方长官。长德二年正月,他终于实现了这一愿望,得到了任命他担任地方长官的任命书,但是打开一看,发现他要赴任的是淡路守。藤原为时为此悲伤不已,向天皇上了一封叹愿书,天皇哀怜他的遭遇,将他改任为越前守。为时为此感激不已,带着女儿紫式部前往越前国(现福井县)的国府(现武生市)赴任。紫式部虽然是个女子,却比兄长惟规更有才学。兄长在学习《史记》时,她在一旁旁听,却比兄长更早记住了学习的内容,父亲不禁感叹“这个孩子如果是个男孩就好了”,这是紫式部日记中记载的事情。紫式部前往越前是在她十八九岁的时候,这也是她唯一一次离开京都,之后她的父亲又一次被任命为越后守,当时与父亲一起赴任的只有她的兄长惟规,而紫式部则留在了京内,后来嫁给了藤原宣孝。这一对兄妹都充满了文学气质,兄长在越后国(现新潟县)病重垂危之时,僧侣劝他念佛,并对他说:“虔诚念佛的话,死后就不用在中有之中徘徊,而可以直达净土。”兄长反问:“所谓的中有,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僧侣回答说:“你可以理解成在黄昏时分,前往无边无际的荒野时的情景。”于是兄长问:“这个荒野上有随风摇摆的芒草和在芒草的阴影里鸣叫的松虫与铃虫吗?”僧侣对他的态度感到生气,就终止了说法,先行回寺,而兄长则开始写临终前最后的一首歌,据说他就在写到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停止了呼吸。

紫式部在结婚后仅三年就失去了丈夫,因此经历了数年寂寞的生活,此后则担任女官,侍奉一条天皇的中宫上东门院。现在的研究认为,紫式部就是在这寂寞的几年间撰写了《源氏物语》的。在她担任女官的时候,《源氏物语》得到了一条天皇的御览,天皇在听人给他读《源氏物语》时,给出了如下评价:“这个物语的作者一定读过日本纪,行笔间充满了才华。”因此宫中给紫式部起了一个外号叫作“日本纪御局”,这也是记载在紫式部日记里的事情,“日本纪”指的就是《日本书纪》。

《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是以光源氏为主人公的长篇物语,光源氏原本是皇族,但被降为臣籍,被赐源姓。他是一位一生与诸多女性有过交集的贵公子,《源氏物语》主要描写的就是他与这些女性的交往,共五十四帖(帖在此可以理解为卷),可谓鸿篇巨制,单是写了这么长的故事就足以令人惊叹,而更为可贵的是故事写得非常美丽。首先吸引人心的就是五十四帖的标题之美:桐壶、帚木、空蝉、夕颜、若紫、末摘花、红叶贺、花宴、葵、榊、花散里、须磨、明石、澪标、蓬生、关屋、绘合、松风、薄云……而其文章之美也令人赞叹,例如“须磨”之卷里有:

须磨地区吹着萧瑟秋风,更令人伤感;源氏公子的居所虽然离海并不近,但是行平中纳言所说的“越关而来”的须磨浦波浪之声,夜夜仿佛都近在耳边,凄凉无比,这就是此地的秋天。光源氏周围的近侍者都已入睡,只有他一人还醒着,他从枕头上抬起头来,静听四周的风声,波涛之声越来越高,仿佛近在身边,眼泪不知不觉间喷涌而出,枕头仿佛也都要浮起来。因此公子起身弹了一曲琴,琴声也令他感到不胜凄楚,于是他停手吟了这一首歌:

恋ひわびて なく音にまがふ 浦浪は

  おもふかたより 風や吹くらむ

(涛声听起来就像是恋人哭泣之声,这或许是因为海风从我心之所系的方向吹来吧。)

又或是“明石”之卷里有:

“如此下去世界或将毁灭。”源氏公子这么想着。次日破晓时开始刮暴风,海浪滔天而来,有排山倒海之声势,雷声之恐怖更是难以形容,仿佛让人觉得就要落在自己的头顶上。随从中无人不惊慌失措,纷纷哀叹道:“我们究竟犯了怎样的罪过,以至要遭受这等惩罚?”“连父母与亲爱的妻子的最后一面也见不到,我们难道就要这么死去了么?”

她的行文如此华美,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更级日记》的作者菅原孝标女,出生在《源氏物语》流行于世的那一年。她在十岁时随着赴任的父亲前往上总国(现千叶县),在十五六岁的时候想读《源氏物语》的心情急切难忍,当回到京内拿到这部书时,手不释卷、不分昼夜地读了起来,发出“独自一人蜗居家中读《源氏物语》的乐趣,比起得到皇后之位还有趣得多”的感叹。她废寝忘食地读《源氏物语》的故事,可以让我们知道《源氏物语》在当时有多么受到世人的欢迎。

而喜爱《源氏物语》的不仅有少女,不分男女老少,不论官职高低,大家都喜欢读它,或是朗诵,或是抄写,因此《源氏物语》保存了许多流传至今的古抄本,《源氏物语》的注释书也早早地就出现了,例如《河海抄》《花鸟余情》《湖月抄》等都是著名的注释书。本居宣长是位距今两百多年前的大学者,他称赞《源氏物语》“尤为杰出,空前绝后”,又说:“やまともろこし、いにしへ今ゆくさきにも、たぐふべきふみはあらじとぞおぼゆる。”“やまと”是日本,“もろこし”指的是中国,“いにしへ”是过去,“今”是现在,而“ゆくさき”是未来,也就是说,本居宣长认为,能够与《源氏物语》比肩的书籍,无论是日本还是外国,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不会存在,而且这并非他粗读一遍后的感想,而是反复通读、深加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

英国最受尊敬的文人是莎士比亚,他撰写了《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等名作,受到人们的喜爱,甚至有“英国甚至可以失去印度,也不可以失去莎士比亚”的说法。印度后来确实发生了各种各样复杂的变化,但是英国人尊重、喜爱莎士比亚的心情一直没有变过。莎士比亚出生于1564年,卒于1616年,与此相比,紫式部要早六百多年;而德国人最自豪的文豪,想必就是撰写了《浮士德》的歌德了,他生于1749年,卒于1832年,这是紫式部离世八百年以后的人物了。也就是说,在德国诞生出歌德的八百年前、英国孕育出莎士比亚的六百年前,日本就有一位紫式部,撰写了五十四帖的大作——《源氏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