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取物语》

阿倍仲麻吕能够与唐朝第一流的诗人平等交流,不落下风,文采在唐朝也受到赞赏;最澄空海则得到唐朝宗教界第一流学者的信赖与期待,继承了他们的道统。这些人的活动使日本人对自己的能力与文化产生了自信,而这一自信则表现为平假名的发展,表现为创作“いろは歌”,表现为编纂《古今集》,这些是我在前几节里所说的内容。

但是,日本文化中在这一时间段内得到发展的并非只有和歌,日文中的物语也在这一时代得到了发展。《竹取物语》《伊势物语》《土佐日记》《宇津保物语》《落漥物语》,以及后来的《枕草子》和《源氏物语》,这些物语故事都是在清和天皇的贞观年间到一条天皇的宽弘年间约一百五十年内编纂出来的,这是一个非常壮观的文化现象,而其中最优秀的代表作是由女性创作的,这一点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最为古老的《竹取物语》,是以美丽的辉夜姬为主人公的小说。

“从前有一位竹取老翁,常常到山中伐竹维持生计。”这是文章的开头。老翁见到一根竹子闪闪发光,靠近一看,发现里面有一个三寸大小的美丽女婴,将其抱回家中让妻子抚养,后来老翁就经常在伐竹时从竹子里发现黄金,于是很快就富裕了起来。女婴成长得很快,三个月内就长大成人,美貌无双,使家中充满了光辉,因此老翁给她取名为辉夜姬。有许多人想要和她结婚,虽然老翁拒绝了绝大多数人,但是还是有五个最热心的人留了下来,他们步步紧逼,于是辉夜姬说:“只要你们有人能够拿来我想要的东西,我就和他结婚。”她让其中一个人去取佛使用过的石钵;第二个人去取蓬莱山上所生的一根玉枝,它的树根是银的,树干是金的,树上的果实则是珍珠结成的;第三个人去取中国的火鼠裘;第四个人去取位于龙首前的五色宝珠;第五个人则去取燕子的子安贝。这五件中的任意一件都是非常难以获得的珍贵宝物,五个人都历经千辛万苦取来了东西,但是前三人拿来的都是假货,好笑的是火鼠裘的特点明明是不畏火烧,却一近火就被烧了个干净,拿来火鼠裘的那个人“面色发青如草”,这一点令人印象深刻。第四个人去取龙头上的宝珠,在海中遇到了暴风,虽然最终保住了性命,却变得十分丑陋,于是放弃了迎娶辉夜姬。第五个人为了去取燕子的子安贝爬上屋顶,一个不小心从房子上摔了下来,折了腰,丧了命。就这样,五个求婚者都失败而归,但是辉夜姬的名气更为响亮,最终传到了皇帝的耳中,皇帝下令让辉夜姬入宫觐见,但是辉夜姬以八月十五日的夜晚里会有月宫的使者前来迎接自己回家为由拒绝了皇帝的召见,并因为面临与竹取翁一家的别离而流泪。最终,敕使带着两千人兵士守卫在竹取翁的家里,试图阻止月宫的使者迎接辉夜姬回家,但是当使者来临时,众人就像喝醉了酒一样没有一点力气,眼看着辉夜姬坐上月宫派来的车辆,在一百多名天人的守护下升天而去。皇帝将辉夜姬献上的不死药和一首写给辉夜姬的歌封在一起,派遣使者在富士山巅上烧掉了,最终故事的结尾是这样的:“从此之后,这座烧毁不死药的山就名为‘不死山’(即富士山),现在这座山上还能看到烟雾直冲云霄,故事就是这样的。”

值得注意的是结尾中提到的富士山的烟仍然高腾于云中这一点,富士山在清和天皇的贞观六年五月有过一次大爆发,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灾害,《三代实录》中也记载了这次富士山的爆发,而在延喜五年完成的《古今集》的序文中有“现在富士山的烟也不见了”的句子,由此可以知道《竹取物语》是在贞观以后、延喜之前创作的,也就是在《古今集》编纂前二三十年的时候。

《伊势物语》

《竹取物语》是第一部用平假名书写的物语,因此我专门详细介绍了其内容;接下来出现的《伊势物语》则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可以说是珠玉之文。《伊势物语》是以和歌为主轴,配以叙述的语句而成的若干篇独立短篇小说的集合,其叙述方式之优美与给人的回味之美妙,真的是出类拔萃。其中的和歌主要是在原业平之作,因此《伊势物语》的故事是以在原业平的一生与他的热情为中心展开的,这也是《伊势物语》的特色所在。

月やあらぬ 春や昔の 春ならぬ

  我身ひとつは もとの身にして

駿河なる 宇津の山辺の うつつにも

  夢にも人の あはぬなりけり

忘れては 夢かとぞ思ふ 思ひきや

  雪踏み分けて 君を見むとは

[今天的月亮还是昨天的月亮吗,今年的春天和去年的春天还一样吗?只有我一个人和当年一样毫无变化。

来到骏河的宇津(うつ)地方的山边,不由得感叹无论在现实(うつつ)中也好,在梦境中也好,都见不到思念之人。

我忘记了现实,以为这就是一个梦,完全没想到我能够踏雪而来,在此处与您相会。]

这些都是在原业平的作品中,一旦读过就永生难忘的令人感动的名作,在这些名作之间略加几句叙述,就成为歌物语的形式。虽然不知道是谁编的,但这实在是非常有趣的想法,在此只引用隅田川的一段让大家感受一下吧。

(他们)继续前行,在武藏国与下总国之间遇到一条大河,这条河名为隅田河。众人聚集在河边,回想京中之事,感叹自己来到了如此遥远的地方,不禁都有些伤感。这时渡船的船夫说:“快点乘上船来,天就要暗了。”于是众人都坐上船准备渡河,但是想到远在京中的亲友,心中仍然感到伤感。就在这时候,众人看到一只白鸟,嘴与脚都是红色的,大约与鸭子一样大小,在水面上游来游去找鱼吃,因为这是京中见不着的鸟,众人都不认识,就问船夫,船夫回答说:“这是都鸟。”听到这一点,有人就咏了如下这首和歌,闻者皆留下了感伤的眼泪:

名にし負はば いざ事問はむ 都鳥

  我がおもふ人は ありや無しやと

[都鸟呀,既然你叫这个名字,那么我问你,那个(居住在京都的)我所思念的人,过得还好吗?]

现在位于东京正中央,上、下流分别架设着几座大铁桥,每天有数以万计的车辆往来穿行的隅田川,令人难以想象在千年前则是一副清水静流,白鸟沉浮于水面的闲静之景,而这一闲静空寂的景象,让远来之客感伤落泪。

《土佐日记》

接下来要说的是《土佐日记》,这是纪贯之的作品。纪贯之在延喜五年奉敕命编纂了《古今集》,在二十多年后的延长八年,他被任命为土佐守,在五年任期结束后于承平四年十二月从土佐出发回京,于次年二月到达京内。他回京途中的旅行日记就是《土佐日记》,这与普通的日记有几点不同:第一,此前男子的日记一定是用汉文所写的,但是《土佐日记》是用国语(即假名——译者注)所写的;第二,日记是为了记录自己的心情所作,因此一般都是以第一人称所写的,但是《土佐日记》是以第三人称书写的,以客观的视角描述了某个人的活动;第三,《土佐日记》不仅记录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且做好了给人看的准备,从这一点上说的话,这应该算是位于日记与物语之间,同时具有日记与物语两种性质的作品。《土佐日记》的开头几句话正展现了这一不可思议的性质:

通常日记都是男子所写,而我虽是女子之身,却也想尝试一下写日记(中略)某人结束了他身为国司的四五年的任期(中略),前往预定好的乘船地。

如此这般,《土佐日记》虽然有着物语一样的性质,但是关于时间、地点等的记述又都是真实的,这一点作为记录来说非常重要。从承平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离开国司的官邸,到次年的二月十六日回到京内的家中为止,旅程共花了五十五天。之所以花了这么久的时间,主要是因为海路非常危险,需要整备船只,等待合适的天气等,看了《土佐日记》就能对当时的旅行有多么困难有很直观的认识。

困难的还不只是天气与风浪,还有被海贼袭击的风险:

正月二十三日,日照有云。据说本地有遭海贼袭击的危险,因此向神佛祈祷。二十五日,船夫等报告说“北风强烈”,因此无法出航。海贼正逐渐追近的传闻不绝于耳。

入京之时,特意将时间选在了夜里:

我打算等夜深了再入京,因此特意放慢了行程,不知不觉间月亮已经升了起来,在月光明亮之时渡过了桂川。据人说:“这条河与飞鸟川不同,河水的深浅变化一点也不明显”(中略)进了京内感到非常高兴。到了家,进了房门,因为月光尚明,周围的环境能看得非常清楚,屋内的破败比听说的情况还要糟糕得多,难以用语言形容,那一份旅人寄托于家中的思念之心,在看到这破败的场景时也都幻灭一空。

反复读《土佐日记》,仿佛能够想象当时的情景,这原本是一千多年前地方长官回京的旅程记录,千年前的人所写的东西,千年后的人读后不仅能够理解所记载的事情,更能与作者的心情产生共鸣,这不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