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看点
爱德华四世的统治版图——爱德华四世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秘密成婚——约克的伊丽莎白出生——伍德维尔家族与英格兰贵族大规模联姻——爱德华四世与内维尔家族的嫌隙——爱德华四世慢待法兰西王国使团——爱德华四世积极发展与勃艮第公国的关系——兰开斯特派重新密谋叛乱——约克的玛格丽特嫁给勃艮第公爵查理——爱德华四世攻下哈勒赫城堡——爱德华四世面临的危机——内维尔兄弟公开指责爱德华四世——英格兰北方地区的动荡局势——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与叛军的关系——爱德华四世与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发生武装冲突——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倒向兰开斯特派——兰开斯特派重返英格兰——爱德华四世被迫流亡——亨利六世重登英格兰王位
1465年,亨利六世被捕并被关入伦敦塔时,爱德华四世已经加冕大约四年。四年间,爱德华四世只是英格兰特伦特河以南,以及英格兰北方几个据点的国王。但此时,南到英吉利海峡,北到特威德河间的所有地区都归爱德华四世统治。在很大程度上,他的成功应当归功于内维尔家族三兄弟,即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蒙塔古侯爵约翰·内维尔及约克大主教乔治·内维尔。内维尔三兄弟能力超群,对爱德华四世坐稳英格兰王位居功至伟。此时,爱德华四世年仅二十四岁,几位大臣假借其手统治了英格兰王国。如果爱德华四世安于现状,那么玫瑰战争很可能就此结束,他一辈子可安享英格兰的和平安定。然而,爱德华四世要么政策失当,要么粗心大意。很快,他被卷入与内维尔家族的明争暗斗中。内维尔家族虽然坚强不屈,但事实证明爱德华四世技高一筹。但这场龙争虎斗花了六年时间才决出胜负。最终,内维尔家族遭到打压,爱德华四世进而大权独揽,威震四方。
爱德华四世首次自行其是是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结婚。这桩婚事不合常规。首先,爱德华四世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秘密完婚。其次,这桩婚事不能巩固爱德华四世的地位。事实上,爱德华四世的顾问都希望爱德华四世娶一个欧洲其他国家统治稳定的王室的公主为妻,从而如虎添翼,获得某些强大君主的认可,或者物质支持。爱德华四世长期未婚,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生怕他可能误入歧途。
爱德华四世第一次见到伊丽莎白·伍德维尔
爱德华四世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的婚礼
事实上,早在最终平定英格兰北部以前,爱德华四世已经秘密完婚了。约1464年4月月底[1],他和众大臣从伦敦前往英格兰北部战场,一路上从容不迫。1464年5月1日,爱德华四世独自,也可能只带了一两个侍从,从英格兰宫廷驻扎的斯托尼斯特拉特福出发,秘密前往五英里外的格拉夫顿。那里住着里弗斯伯爵理查德·伍德维尔及其妻子卢森堡的雅克塔。卢森堡的雅克塔本是支持亨利六世的少数派贵族贝德福德公爵兰开斯特的约翰的遗孀。里弗斯伯爵夫妇有一个女儿叫伊丽莎白·伍德维尔,是格罗比的约翰·格雷的遗孀。第二次圣奥尔本斯战役中,格罗比的约翰·格雷为兰开斯特派英勇捐躯。在证人的见证下,爱德华四世在格拉夫顿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举行了婚礼。随即,他回到斯托尼斯特拉特福的英格兰宫廷。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在威奇伍德森林狩猎之余,爱德华四世瞒着大臣,幽会了妻子伊丽莎白·伍德维尔好几次。但由于政务繁忙,爱德华四世又奔赴其他地方。直到英格兰北部战事完全结束,他才有空筹划让妻子伊丽莎白·伍德维尔获得英格兰公众的认可。
伊丽莎白·伍德维尔
1464年9月29日,爱德华四世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的婚事公之于众。当时,众多英格兰贵族被召集到雷丁,召开英格兰议会上议院大议会处理某些政务,如禁止使用一种新型劣质货币等。爱德华四世将已婚的消息大告天下一定令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深受打击,因为他原本指望爱德华四世与法兰西王国联姻。但木已成舟,无路可退,他只能忍字当先,从长计议。雷丁大修道院的教堂内,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和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领着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登场,所有在场的贵族将伊丽莎白·伍德维尔“公开尊称为英格兰王后”。[2]最终,1464年12月,英格兰各地方议会成员再次相聚威斯敏斯特宫,同意为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王后划拨价值四千马克的领地及庄园。
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美丽贤惠,不可否认是爱德华四世的贤内助。她年长爱德华四世五岁,已故的前夫格罗比的约翰·格雷由于支持兰开斯特派被剥夺了财产地位,她的父亲是爱德华四世的父亲约克公爵理查德的主要反对者。因此,大家都不看好这桩婚事。[3]当看到贝德福德公爵兰开斯特的约翰的前管家里弗斯伯爵理查德·伍德维尔从一个暴发户贵族平步青云,摇身一变成了英格兰国丈,英格兰的旧贵族震惊不已。当然,里弗斯伯爵理查德·伍德维尔本人并没有从女儿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的婚事中受益多少,反倒招致英格兰大贵族们的嫉恨。最终,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
然而,爱德华四世仍然我行我素,全然不顾英格兰贵族的抱怨。他给王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的弟弟约翰·伍德维尔赐了一门“好”亲事。1464年1月,年仅十九岁的约翰·伍德维尔迎娶了时年六十五岁的诺福克公爵夫人凯瑟琳·内维尔。威廉·伍斯特称这是“恶魔般的联姻”。诺福克公爵夫人凯瑟琳·内维尔已经结过三次婚,是现任诺福克公爵约翰·德·莫布雷的祖母。[4]1464年5月23日星期四,耶稣升天节,为庆祝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称后,爱德华四世册封了大量骑士,其中包括几位伦敦市民。1464年5月24日,伦敦市官员和伦敦市民在射手山觐见了王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护送她穿过萨瑟克区抵达伦敦塔。1464年5月25日,英格兰王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乘坐马车,前面由新晋骑士开道,穿过齐普赛街及伦敦市的主要街道,抵达威斯敏斯特宫。1464年5月26日,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鲍彻为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王后举行了加冕礼。[5]
1465年到1468年,英格兰还算风平浪静,没有爆发严重骚乱。当然,扰乱兰开斯特家族统治的结党营私与庇荫现象在约克家族统治时期依然没有被根除。《帕斯顿信札》表明,诺福克郡仍不安定,法律依然受到藐视。虽然这些弊病在爱德华四世统治最薄弱时期依然存在,但与他登基前十年相比,此时,这些弊病已经没有那么严重了。[6]至少据编年史记载,私党与庇荫数量已经锐减。王国的法治确实遭到忽视。1665年年初到1667年6月,英格兰王国一直没有召开议会。英格兰王国官员执法严苛、残酷随意,表现出爱德华四世维护英格兰和平的决心,尽管对英格兰王国来说,这样做付出的代价可能太大了。[7]
为稳固自身在海外的地位,约克家族做出了很多努力。早在1462年3月22日,教皇庇护二世就恭祝爱德华四世登基成为英格兰国王。1465年5月,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率使团拜见勃艮第公爵继承人沙罗莱伯爵查理,准备把他从支持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的阵营里拉拢过来。但沙罗莱伯爵查理讨厌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拒绝被其笼络。在拉拢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一方面,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小有收获。路易十一同意与英格兰王国续签了两年的休战协定。
1466年2月,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王后诞下小公主,取名伊丽莎白,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担任公主约克的伊丽莎白的教父。对爱德华四世来说,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曾经不可或缺,但此时,爱德华四世不再只依靠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一人。爱德华四世正在创建一个围绕英格兰王权的新权力中心。他为王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的三个妹妹分别安排好了亲事。其中,白金汉公爵亨利·斯塔福德娶了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王后的妹妹凯瑟琳·伍德维尔。“对此,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私下心生芥蒂。”[8]埃塞克斯伯爵之子兼继承人威廉·鲍彻娶了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王后妹妹安妮·伍德维尔。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王后的妹妹埃丽诺·伍德维尔嫁给了肯特伯爵埃德蒙·格雷的儿子兼继承人安东尼·格雷。[9]早在1464年10月,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王后的妹妹玛格丽特·伍德维尔就已经许配给了阿伦德尔伯爵的继承人托马斯·菲查伦。[10]1466年3月,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王后的父亲里弗斯伯爵理查德·伍德维尔接替芒乔伊男爵沃尔特·布伦特,成为英格兰王国财政大臣。这一任命再次导致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心怀不满[11]。1466年复活节,爱德华四世在温莎过节,并且将岳父理查德·内维尔晋升为里弗斯伯爵,“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王后引以为荣,百姓颇多非议”。[12]1467年,里弗斯伯爵理查德·伍德维尔再获擢升,被任命为英格兰王国治安总管。1467年9月,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王后的妹妹玛丽·伍德维尔嫁给彭布罗克伯爵威廉·赫伯特之子兼继承人威廉·赫伯特。这桩婚事让伍德维尔家族的地位更显赫。爱德华四世还赐封新郎威廉·赫伯特邓斯特男爵的爵位和领地,从而触怒了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事实上,对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来说,爱德华四世的这一做法无异于一场奇耻大辱,因为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曾经宣称邓斯特的领地归自己所有。[13]1467年10月,伍德维尔家族的联姻完美收官。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王后第一段婚姻生下的儿子,爱德华四世的继子,多塞特侯爵托马斯·格雷在格林尼治迎娶了埃克塞特公爵亨利·霍兰的女继承人安妮·霍兰夫人。对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来说,这简直是致命的一击,因为他原本打算让安妮·霍兰夫人嫁给自己的侄子,即蒙塔古侯爵约翰·内维尔的儿子。[14]此时,伍德维尔家族有八位贵族,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王后的父亲里弗斯伯爵理查德·伍德维尔、五个妹妹、儿子多塞特侯爵托马斯·格雷及弟弟里弗斯伯爵安东尼·伍德维尔都有了爵位。由于娶了不幸的托马斯·德·斯凯尔斯男爵的女继承人伊丽莎白·斯凯尔斯女男爵,里弗斯伯爵安东尼·伍德维尔承袭到斯凯尔斯男爵爵位。
约克的伊丽莎白
凯瑟琳·伍德维尔
1467年6月,内维尔家族再次惨遭打击。1467年6月3日,英格兰议会召开。英格兰王国大法官约克大主教乔治·内维尔身体抱恙,暂时无法履行职务。趁此机会,爱德华四世与挚友彭布罗克伯爵威廉·赫伯特一起来到威斯敏斯特宫围栏外约克大主教乔治·内维尔的府邸,罢免了乔治·内维尔的英格兰王国大法官一职。由特别委员会代管了十三天后,英格兰王国国玺被移交给巴斯和韦尔斯主教罗伯特·斯蒂林顿。[15]
爱德华四世和内维尔家族之间的矛盾日益扩大。爱德华四世越来越独断专行。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认为,英格兰王国如果要国泰民安,那么必须与英格兰王国的宿敌,即与兵强马壮、国力日盛的法兰西王国结盟。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一不但愿意与英格兰王国结盟,而且显得有点迫不及待。但爱德华四世和伍德维尔家族试图恢复英格兰王国与佛兰德斯伯国的旧联盟,也就是说,与勃艮第公国联盟。此时,沙罗莱伯爵查理逐渐不再支持兰开斯特派。1467年5月10日,[16]沙罗莱伯爵查理同父异母的兄长安东尼,即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的“私生子”率领勃艮第公国使团来到伦敦并拜访英格兰宫廷。他对外宣称,此行的目的是想在比武大会上与勇猛果敢的里弗斯伯爵安东尼·伍德维尔切磋技艺。当然,除了展示骑士精神的比武,英格兰王国与勃艮第公国也有国事交流。“勃艮第的私生子”安东尼一直待到1467年6月下旬英格兰议会闭幕。随后,他将与比武对手里弗斯伯爵安东尼·伍德维尔在史密斯菲尔德连续两天切磋武艺。最终,作为裁判,爱德华四世裁决“勃艮第的私生子”安东尼与里弗斯伯爵安东尼·伍德维尔在比武中不分伯仲,平分秋色。比武又持续了两天。突然噩耗传来,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去世。“勃艮第的私生子”安东尼立刻带领所有随从赶回布鲁日奔丧。离开前,他已经做好必要安排,佛兰德斯伯国与英格兰王国联盟似乎已经万事俱备。
“勃艮第的私生子”安东尼
“勃艮第的私生子”安东尼停留在英格兰时,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还远在法兰西,与亲自前来的路易十一在鲁昂就英格兰王国与法兰西王国结盟一事展开谈判。路易十一给予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最高礼遇,并且安排他在王宫旁修道院的院落内下榻。这个院落有一条通道与仅一墙之隔的王宫相连。这样,路易十一与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进行磋商既方便又隐秘。[17]1467年6月18日,在告别前,路易十一与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似乎已经达成全面协议。然而,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回到英格兰时为时已晚。他与“勃艮第的私生子”安东尼擦肩而过。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带来了法兰西王国特使团。法兰西王国大使团阵容豪华,成员包括纳博讷大主教安托万·克雷斯潘、[18]波旁的私生子、法兰西王国海军总司令。谁曾想在这个备受关注的场合,爱德华四世借机羞辱了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爱德华四世冷眼相待法兰西王国大使团,等于向路易十一表明,自己作为英格兰新国王,对法兰西国王不屑一顾。
法兰西王国大使团被体面地安置在伦敦舰队街索尔兹伯里主教理查德·比彻姆的府邸。此后,法兰西王国大使团仅觐见过爱德华四世一次。在觐见爱德华四世时,法兰西王国大使团提议爱德华四世与路易十一正式联手对抗勃艮第公国。为显诚意,路易十一提议将爱德华四世对诺曼底和阿基坦的领土诉求交由教皇保罗二世仲裁,并且希望在四年内做出最终判决。做出最终判决前,法兰西王国每年将给爱德华四世四千马克。
教皇保罗二世
然而,对法兰西王国大使团的提议,爱德华四世根本不予理会。1467年7月6日,他转而前往温莎[19],让法兰西王国大使团在伦敦坐了一个月的冷板凳。法兰西王国的大使们希望爱德华四世就英法联盟的提议给出一个明确答复。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只好找各种借口搪塞。此时,他也无力像以前那样影响爱德华四世的决策了。最终,法兰西王国的大使们没有等到爱德华四世的确切答复,只好打道回府。对爱德华四世,他们大概痛恨有加,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深有同感。
英格兰王国与勃艮第公国的联盟初见雏形。根据协议,爱德华四世的妹妹约克的玛格丽特将嫁给勃艮第公爵查理。查理继承了他父亲腓力三世的勃艮第公爵领地后,准备与英格兰王国结盟。勃艮第公爵查理与路易十一已经交恶。他们互生的敌意贯穿了勃艮第公爵查理短暂而命运多舛的统治时期。勃艮第公爵查理支持兰开斯特派,并且具有兰开斯特家族血统,自然抵触[20]与约克家族的联姻。但由于与约克家族联盟会带来诸多政治利益,勃艮第公爵查理的顾虑很快一扫而空。
1467年10月1日,英格兰王国贵族大议事会在泰晤士河畔金斯顿召开。当着大贵族们的面,约克的玛格丽特欣然同意与勃艮第公爵查理的婚事。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没有出席本次贵族大议事会议,而是留在了约克郡的米德尔赫姆城堡[21]。大约与此同时,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派出信使向在哈勒赫城堡内仍咬牙坚持的英勇驻军送去密信,但信使在威尔士被捕。被押送到伦敦接受审讯后,这名信使供出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与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暗中勾结的消息。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成功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但爱德华四世还是接受建议,为自己增配了两百名骑射手护驾,每名骑射手每天的饷银八便士。[22]
显然,爱德华四世年少轻狂,与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关系确实剑拔弩张。爱德华四世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王后在考文垂欢度1467年的圣诞节后,约克大主教乔治·内维尔带着兄长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前去觐见爱德华四世。从表面上看,爱德华四世与内维尔家族冰释前嫌,握手言和。1467年10月,教皇保罗二世曾经寄来书信。在这些书信中,教皇保罗二世表示将任命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鲍彻为枢机主教。根据法律和习俗,首先,这些书信应当递交给英格兰国王过目。但爱德华四世不无讥讽地将书信转交给约克大主教乔治·内维尔,令其解释信中的内容。
英格兰王国以外,约克家族看来要面临来自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一的威胁。1468年5月,爱德华四世通告英格兰议会,称他打算1469年御驾亲征,率领一支远征军攻打法兰西王国。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重燃希望。1468年6月月初,英格兰议会休会期间,又有一名随身携带重要书信的兰开斯特派密使在昆伯勒被截获。这名倒霉的兰开斯特派信使叫科尼利厄斯,是一个补鞋匠。科尼利厄斯被押送到伦敦塔后,遭到严刑拷打。最终,他供认出兰开斯特派的行动计划。因此,许多人受到牵连。其中,大部分是无名小卒,但一个是约翰·温洛克爵士的仆人。约翰·温洛克爵士曾为约克家族立下过汗马功劳,但实际上,他效忠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1468年7月,一个审判团成立,成员由英格兰王国的主要大法官,以及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和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等人组成。根据遭起诉者的供述,审判团量刑判决。大多数遭起诉者被判无罪释放或赦免罪责,但约翰·温洛克爵士的仆人被判叛国罪。他还没来得及揭发自己的主人约翰·温洛克爵士,就立即被处以绞刑。
爱德华四世发现,除了王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的家人,他很难相信其他任何人。然而,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仍然假装真诚友好。1468年6月中旬,爱德华四世的妹妹约克的玛格丽特离开伦敦,前往布鲁日与勃艮第公爵查理成亲。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送亲。约克的玛格丽特坐在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身后,并且与他同骑一匹马,在萨尼特岛附近登船。[23]一支由十五艘军舰组成的舰队护送她来到斯勒伊斯。约克的玛格丽特及她的侍女沿着运河,一路不紧不慢地来到布鲁日附近的达默。1468年7月3日,在索尔兹伯里主教理查德·比彻姆和一位罗马教廷使者的见证下,约克的玛格丽特与勃艮第公爵查理在布鲁日举行婚礼。这桩婚事昭示爱德华四世与伍德维尔家族结盟勃艮第公国的政策圆满成功。无论在政治层面,还是在经济层面,英格兰王国与勃艮第公国结盟都意义非凡,因为佛兰德斯是英格兰最古老的商品市场之一。
约克的玛格丽特
然而,亨利六世之妻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仍可寻求路易十一的支援。事实上,由于爱德华四世与勃艮第公爵查理结盟,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更应该向法兰西王国求援。按照沃尔特·司各特的小说《昆丁·达沃德》里的准确描述,勃艮第公爵查理和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一积怨已久,甚至动摇了整个欧洲的稳定根基。对路易十一来说,没有什么比英格兰王国持续内战更符合法兰西王国的利益了。因此,流亡的兰开斯特派仍然依靠法兰西王国的救济苟延残喘。1468年6月月底,贾斯珀·都铎“连同五十人及少许钱财”乘坐三艘法兰西舰船抵达北威尔士。贾斯珀·都铎在哈勒赫城堡附近登陆。1461年到1468年,哈勒赫城堡经受住约克派断断续续数次猛烈围攻。此时,哈勒赫城堡惨遭彭布罗克伯爵威廉·赫伯特的连番攻击。贾斯珀·都铎虽然无法替哈勒赫城堡解围,但能在北威尔士发起声势浩大的游击战。贾斯珀·都铎沿途召集了一批支持自己的队伍,洗劫了英格兰王室村镇登比并将其付之一炬。然而,彭布罗克伯爵威廉·赫伯特带领一支一万人的强大部队,迎战贾斯珀·都铎的部队。最终,彭布罗克伯爵威廉·赫伯特的部队打散了贾斯珀·都铎的部队,迫使贾斯珀·都铎落荒而逃。哈勒赫城堡的守军看到自己最后的希望破灭了,便不再负隅顽抗。1468年圣母升天节前夕,哈勒赫城堡守军将领大卫·阿邦翁缴械投降,听凭爱德华四世发落。此时,哈勒赫城堡内部全部守军只剩下五十人。随后,这五十名俘虏被押送到伦敦,但只有两人被处死,即埃尔维克和特鲁布洛特。[24]专门处决他们的原因不明,或许因为他们都是贵族出身。[25]考虑到攻打哈勒赫城堡时立下的赫赫战功,爱德华四世授予威廉·赫伯特彭布罗克伯爵爵位。从法律层面上来看,由于被剥夺公权,贾斯珀·都铎再也没有资格持有彭布罗克伯爵爵位。从哈勒赫城堡内被俘的人中还有贾斯珀·都铎十二岁的侄子亨利·都铎,即后来的英王亨利七世。
然而,虽然成功拿下哈勒赫城堡,但爱德华四世周围仍然危机四伏,并且他对此浑然不知。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似乎决意维护自己的权势。他再次向世人表明他可以成为“造王者”。虽然与爱德华四世反目成仇,但没有证据表明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与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暗中勾结谋反。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和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互为宿敌,不会轻易一拍即合。毋庸置疑,法兰西王国和英格兰王国境内都有兰开斯特派策划兰开斯特家族复辟。对此,爱德华四世似乎了如指掌。通过情报人员,他可以揭开叛贼的真面目。1468年年底,两名兰开斯特派支持者被捕。随后,这两名兰开斯特派支持者伏法。1468年10月到1468年11月,爱德华四世调集舰队,横扫英吉利海峡。1468年11月月底,爱德华四世的舰队凯旋。返回怀特岛时,爱德华四世的舰队报告说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并没有兴风作浪。[26]因此,爱德华四世可能感觉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兰开斯特派势力日减,已经衰退到最低谷,力量微弱的兰开斯特派阴谋家只能麻烦一下泰伯恩刑场的绞刑架而已。然而,爱德华四世面临的真正威胁并不是来自兰开斯特家族。
1468年再没有发生任何天灾人祸。1469年春,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前往加来,亲自接任加来总督一职。此前,他一直由一名副手代行其职责。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接任加来总督后,事态发展得很快。对爱德华四世的弟弟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深信不疑。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不甘屈居在兄长爱德华四世手下为其效劳,辅佐兄长爱德华四世。此时,爱德华四世膝下还没有儿子。因此,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可能打着如意算盘,希望自己有优先于公主们的王位继承权。在加来,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正在完善自己的计划。从表面上看,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贯彻了爱德华四世的政策,前往加来拜见勃艮第公爵查理,并且与他保持了友好关系。此外,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邀请勃艮第编年史家勃艮第的让·德·沃林来到加来,并且许诺,勃艮第的让·德·沃林将会获得其孜孜以求的政务信息。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盛情款待了勃艮第的让·德·沃林九天,但没有透露任何政务方面的消息。然而,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再次承诺,如果两个月后,勃艮第的让·德·沃林重返加来,那么他会开诚布公。精明的勃艮第的让·德·沃林不费吹灰之力就看出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心中有个深藏不露的计划。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正暗中推进这个计划。与此同时,这一计划也在日趋完善。首先,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与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大女儿伊莎贝尔·内维尔的婚事已经商谈很长时间。此时,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与伊莎贝尔·内维尔即将完婚。大约1469年7月月初,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和约克大主教乔治·内维尔来到加来。1469年7月11日,即勃艮第的让·德·沃林离开加来一个星期后,约克大主教乔治·内维尔主持了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与伊莎贝尔·内维尔的婚礼。[27]1469年7月12日,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和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从加来发出通告,细数对爱德华四世朝政的不满,并且昭告天下,他们打算立即进军英格兰拨乱反正。
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与伊莎贝尔·内维尔
与此同时,英格兰北部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叛乱。1469年5月月底,[28]在“雷德斯代尔的罗宾”的带领下,约克郡内许多人揭竿而起。无论雷德斯代尔的罗宾是谁,他都是像杰克·斯特劳或者杰克·凯德那样很受欢迎的乡村头领。在中世纪的英格兰,乡村头领时常代表乡村地区,表达对英格兰政府的不满。最初,起义者抗议圣伦纳德修道院强征“谷物捐”。随后,他们发出的不满日益增多。这些不满包括批评英格兰政府管理不善,或缺乏管理。这些不满与英王亨利六世在位时如出一辙。对爱德华四世的不满主要是指责他太依赖伍德维尔家族的心腹宠臣,执法没有力度,审判缺乏公正,以及乱征苛捐杂税。雷德斯代尔的罗宾有六万[29]追随者,但这些追随者并不全是农民。其中,他的支持者中有一些乡绅,以及兰开斯特派的支持者。此外,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支持者也混在起义军中。[30]与此同时,约克郡爆发了另一场由霍尔德内斯的罗宾带领的暴动。霍尔德内斯的罗宾的部下强烈要求将诺森伯兰伯爵爵位归还给珀西家族。因此,霍尔德内斯的罗宾率领的起义军绝不可能为内维尔家族的利益而战。对叛乱分子,现任诺森伯兰伯爵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弟弟蒙塔古侯爵约翰·内维尔自然不会有半点同情。虽然蒙塔古侯爵约翰·内维尔部队的实力不算强大,但在约克城城门外,他率部迎战霍尔德内斯的罗宾率领的起义军,并且打得起义军落荒而逃。起义军的将领霍尔德内斯的罗宾被俘。随后,他遭到斩首。[31]
然而,对雷德斯代尔的罗宾领导的起义,蒙塔古侯爵约翰·内维尔袖手旁观,他并没有派兵平息雷德斯代尔的罗宾领导的起义。对此,爱德华四世感到御驾亲征英格兰北部势在必行。此时,他才逐渐认识到英格兰北部形势的严峻。1469年6月,爱德华四世一直忙于巡游东盎格利亚。[32]蒙塔古侯爵约翰·内维尔的消极怠战令爱德华四世心生疑窦。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和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一起出现在加来更使他坐卧不安。1469年7月9日,爱德华四世致信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及约克大主教乔治·内维尔,令他们返回英格兰,并且“以他们习以为常的平静方式”侍候爱德华四世。[33]1469年7月11日,爱德华四世的信发出两天后,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及伊莎贝尔·内维尔在加来成婚。对此,爱德华四世可能一无所知。
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已经下定决心返回英格兰。毫无疑问,他一直与雷德斯代尔的罗宾领导的起义军的头目们有联系。伊莎贝尔·内维尔与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完婚后,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立即漂洋过海前往桑威治。随后,他从桑威治转而前往伦敦。经过肯特郡时,许多当地人加入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率领的部队中。伦敦市市民没有阻挠地接纳了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34]
此时,在诺丁汉境内,爱德华四世只拥有一支规模不大的军队。他在苦苦等待威尔士的援军。彭布罗克伯爵威廉·赫伯特正率援军从西部的威尔士赶来。爱德华四世听从芒乔伊男爵沃尔特·布伦特的建议将里弗斯伯爵理查德·伍德维尔及约翰·伍德维尔派往切普斯托城堡保障自身安全。鉴于里弗斯伯爵理查德·伍德维尔及约翰·伍德维尔不受欢迎,爱德华四世料想如果里弗斯伯爵理查德·伍德维尔父子不在自己身边,那么形势定会好转。[35]此时,英格兰北部的起义军正挥师南下,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正率军从伦敦北上。看来,爱德华四世将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
然而,爱德华四世两面受敌的状况还没出现,英格兰北方的起义军就阻拦了彭布罗克伯爵威廉·赫伯特率领的小规模部队。在行军途中,彭布罗克伯爵威廉·赫伯特与拥有可观兵力的德文伯爵约翰·考特尼的部队会师。然而,两位指挥官无法通力合作,只好分道扬镳。彭布罗克伯爵威廉·赫伯特独自率军迎战来自英格兰北部的起义军。这场战役发生在北安普敦郡距班伯里四英里处,一座叫艾格科特的小村庄附近。艾格科特村庄附近的三座小山形成一个三角形区域。艾格科特战役就在这个三角形区域展开。艾格科特战役的开战时间不是1469年7月24日,而是1469年7月26日。[36]彭布罗克伯爵威廉·赫伯特率领部队中的威尔士人战斗激情高昂,坚信古老预言即将成真。这句寓言的大意是:“驱逐英格兰人后,剩下的不列颠人将作为真正的公民,再次掌管英格兰的主权。”[37]不过,威尔士士兵的希望落空了,因为英格兰北方的起义军给了他们致命一击,据说多达四千名威尔士将士惨遭杀害。[38]
爱德华四世和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都没有参加艾格科特战役。艾格科特战役结束后,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和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率领的部队与英格兰北方的起义军会师,负责处决俘虏。没有经任何法律审判,彭布罗克伯爵威廉·赫伯特及他的两位弟弟就被处死。爱德华四世独木难支,唯一的一支常备武装力量只有一支由两百名弓箭手组成的卫队。尽管如此,爱德华四世还跑去见他的弟弟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和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在沃里克和考文垂之间的一个小村庄内,爱德华四世与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及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会面[39]。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和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刚一露面,不出意料,爱德华四世表现得“义愤填膺”,并且对他们“满脸怒容”。但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和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坚称自己绝对效忠爱德华四世,除了铲除爱德华四世身边的奸佞别无他求。听到这些话,“爱德华四世才心平气和起来”。[40]事实上,由于受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和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挟制,爱德华四世别无选择,只能接受他们的辩解。然而,爱德华四世丝毫不敢掉以轻心,特别当他看到由于支持自己,里弗斯伯爵理查德·伍德维尔父子,即他的岳父和妻弟,遭到处决时。里弗斯伯爵理查德·伍德维尔及其子约翰·伍德维尔前往切普斯托城堡避难。随后,在切普斯托城堡内,他们被捕。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下令在凯尼尔沃思将这对父子处死。[41]
爱德华四世会见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和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后,先是被转移到沃里克城堡。随后,为安全起见,他又被转移到约克郡的米德尔赫姆城堡。这样,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再次掌控了英格兰王国的政局。他软禁了爱德华四世,英格兰的北部起义军也获得英格兰王室的赦免,起义军似乎已经悄然返回各自家乡。[42]然而,约克派的这起内讧为兰开斯特派贵族重新掌权提供了机会。事实上,最初追随“雷德斯代尔的罗宾”的英格兰北方起义军中混入了一些兰开斯特派的要人。为控制爱德华四世,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毫无顾忌地将兰开斯特派的要人纳为己用。软禁爱德华四世后,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发现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平定兰开斯特派组织的暴乱,其中一场暴乱特别棘手。在英格兰最北部靠近英格兰王国与苏格兰王国边界的地方,兰开斯特派的支持者布兰斯珀斯的汉弗莱·内维尔[43]发动叛乱。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还没有准备好与亨利六世休戚与共,无法应对这场叛乱。光凭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一人的名号不足以一呼百应。因此,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假借爱德华四世的名义发表了一份宣言,但对这份宣言,人们刻意置若罔闻。最终,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无计可施,只好将爱德华四世从米德尔赫姆城堡放了出来,让他以国王的身份自由前往约克平息叛乱。[44]爱德华四世恢复自由身后,人们才以勤王的名义加入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军队中。英格兰北方的叛乱才得以迅速平定。爱德华四世意识到权力的重要性,便返回伦敦。[45]1469年10月13日,爱德华四世带着一批包括贵族和平民在内的追随者到达伦敦。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留守英格兰北部。约克大主教乔治·内维尔一路陪同爱德华四世,但没有随爱德华四世一起进入伦敦。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也没有跟随爱德华四世返回伦敦。在公开场合,爱德华四世宣称,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和约克大主教乔治·内维尔是他最好的朋友,但对这三人,英格兰王室的其他成员或许有更真实的看法。[46]
切普斯托城堡遗址
沃里克城堡
1469年结束前,英格兰贵族大议事会在伦敦召开,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和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出席了本次会议。1469年的和平结束了。英格兰政府的官员发生了一些变动。爱德华四世年仅四岁的大女儿约克的伊丽莎白与蒙塔古侯爵约翰·内维尔的儿子兼继承人贝德福德公爵乔治·内维尔订下婚约,内维尔家族再获殊荣。如果爱德华四世没有儿子,那么年纪轻轻的贝德福德公爵乔治·内维尔将来可能以长女婿之名继承英格兰王位。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长女克拉伦斯公爵夫人伊莎贝尔·内维尔已经嫁给爱德华四世的弟弟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这样看来,无论遵照哪种英格兰王位继承规则,似乎总有一天内维尔家族的某个分支将登上英格兰王位。
然而,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等不及那天的到来。1470年年初,林肯郡出现新的祸患。祸患源自林肯郡居民反对“征发”。[47]英格兰王室的一位官员,也是林肯郡的地主,提出征发要求。林肯郡的反叛军中很快出现理查德·韦尔斯男爵的儿子威洛比·德·埃雷斯比男爵罗伯特·韦尔斯。理查德·韦尔斯男爵来自古老的兰开斯特家族,曾在“雷德斯代尔的罗宾”领导的起义中担任过将领。然而,人们认为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才是林肯郡叛乱的幕后黑手[48]。起初,爱德华四世并没有怀疑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一天,爱德华四世准备与约克大主教乔治·内维尔共进晚餐,并且会见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和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宴会开始前,菲茨沃尔特勋爵在爱德华四世耳边轻声报告说,附近埋伏着一百名武装分子意欲抓捕、劫走爱德华四世。爱德华四世立刻起身上马逃离是非之地。他一路狂奔,直到安全抵达温莎。[49]然而,此时,爱德华四世并没有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谋害自己的真凭实据。因此,爱德华四世和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暂时相安无事。
1470年春见证了英格兰王国内的诸多风云变幻。爱德华四世毅然决然向林肯郡叛军出击。众所周知,尽管很长一段时间内,爱德华四世做事拖拉粗心,但一旦开始执行某项计划,他很可能马到成功。1470年3月月初,[50]爱德华四世亲自率军来到林肯郡。一般认为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会随行勤王。然而,尽管爱德华四世召唤了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和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但二人更乐意留在沃里克城堡[51]。这样,他们或许能与南下的林肯郡叛乱分子会合。但爱德华四世行动迅速,已经率军直奔林肯郡。1470年3月12日,爱德华四世在拉特兰郡的恩平厄姆率军迎战林肯郡的叛军。爱德华四世有一大批追随者,“据说,在英格兰从没见过如此多能人异士,在战场上也从没见过如此整齐划一的军队。”[52]爱德华四世披挂上阵时,胜利总是如影随形,这次也不例外。林肯郡叛乱分子根本抵挡不住爱德华四世军队的进攻。英格兰王国炮兵部队撕开了林肯郡叛军的队伍。趁滂沱大雨,林肯郡叛军逃离战场。“扔掉外套,逃跑起来更轻便。”[53]因此,这次战役称为弃衫原野战役。威洛比·德·埃雷斯比男爵罗伯特·韦尔斯及其三名部下被捕并被斩首示众。但据说,爱德华四世“大发慈悲,赦免了愚昧无知且无辜清白的平民士兵”。[54]临死前,威洛比·德·埃雷斯比男爵罗伯特·韦尔斯供认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是林肯郡叛乱的幕后元凶。如果叛乱大功告成,那么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有意扶持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为英格兰国王。
恩平厄姆战役阻止了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与林肯郡叛军会合。运用速战速决的策略,爱德华四世平定了林肯郡的叛乱。看到眼下大势已去,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和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仓皇北逃。首先,他们逃到切斯特菲尔德。然后,他们来到曼彻斯特,希望得到兰开斯特派的援助。[55]但与此同时,爱德华四世挥师北上,对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和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一路跟踪追击。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和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不敢耽搁,再次匆匆南逃到埃克塞特。随后,他们逃到达特茅斯。由于在达特茅斯海军中很有威望,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弄到了几艘小船,载着他自己、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及各自家眷远赴加来。事实上,爱德华四世并没有穷追不舍。在约克,他停下来欣然接受当地乡绅向他表示忠心。然而,爱德华四世不能再让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弟弟蒙塔古侯爵约翰·内维尔继续做诺森伯兰伯爵。蒙塔古侯爵约翰·内维尔既没有参加雷德斯代尔的罗宾领导的起义,也没有卷入威洛比·德·埃雷斯比男爵罗伯特·韦尔斯领导的起义,但他作壁上观,没有鼎力相助爱德华四世平叛。1470年3月25日,[56]爱德华四世剥夺了蒙塔古侯爵约翰·内维尔的诺森伯兰伯爵爵位,并且将这一爵位归还给珀西家族。作为安慰,爱德华四世将约翰·内维尔的爵位高升一级,赐予他蒙塔古侯爵。对约翰·内维尔来说,与痛失古老的诺森伯兰伯爵爵位及财富特权相比,这次爵位晋升可谓微不足道。
爱德华四世大获全胜,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伟大的“造王者”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也成为一名逃亡者,沦为不折不扣的海盗,在英吉利海峡肆意劫掠。然而,不到六个月时间,命运之轮再次突然逆转,轮到爱德华四世流亡海外,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再次成为英格兰“造王者”。又过了六个月,命运之轮再次转动,爱德华四世安然无恙,重返英格兰,再没有“继续逃亡海外”。
1470年剩下的日子里,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作为令人惊叹。将近1470年4月月底,在加来附近,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一定露过面。爱德华四世怀疑加来是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目的地,便下发特别命令,告诫加来副官约翰·温洛克爵士不得放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进入加来。[57]约翰·温洛克爵士虽然是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故友,但不敢违抗王命。此外,加来商人与勃艮第的商业往来频繁,勃艮第公爵查理告诉加来商人自己支持英王爱德华四世。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尽管曾率军狂轰滥炸,试图强行攻入加来,但最终,他被加来拒之门外。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乘坐的小船停泊在锚地。他的女儿克拉伦斯公爵夫人伊莎贝尔·内维尔随丈夫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一起出逃。此时,克拉伦斯公爵夫人伊莎贝尔·内维尔生下一个儿子。据说,由于缺衣少食,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不得不恳求加来副官约翰·温洛克爵士特别照顾,给刚刚生产的克拉伦斯公爵夫人伊莎贝尔·内维尔送两壶酒。[58]随后,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航行到诺曼底,抢劫了沿途遇到的所有佛兰德斯及英格兰商船,并且将这些商船上的船员扔进大海。[59]1470年5月6日,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登陆阿夫勒尔,他的部下售空从商船上抢来的战利品。为报复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对佛兰德斯商船的抢劫,勃艮第公爵查理扣押了安特卫普集市上的所有法兰西船。
1470年6月和1470年7月,一场历史上绝无仅有,最颠覆传统的伟大外交革命发生了。中世纪接近尾声之际,似乎所有举世公认的思想都被彻底摧毁,取而代之的是机会主义信条。“君主如果想自保,那么必须知道如何做坏事。”为在世上站稳脚跟,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愿意不择手段,弃善作恶。[60]他将打倒一位强大的英格兰国王,复辟一位软弱无力的英格兰国王。
这场重大外交革命中的另外两方是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和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一。显然,他们各怀目的。说服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让她同意与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共举大事必定费了很大一番功夫。在摧毁兰开斯特家族的人中,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是最坚决的罪魁祸首。正是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亲自用皮带捆绑了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的丈夫亨利六世,并且押送他到伦敦塔软禁,让他脸面尽失。也正是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质疑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的儿子威尔士亲王威斯敏斯特的爱德华英格兰王位继承权的合法性。此时,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虽然接受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援助,但没有背信弃义,没有背叛自己旧日的朋友。她知道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曾经深深伤害过自己,但既然他已经准备为自己效犬马之劳,就不想判断他是何动机,而乐意接受他的援助。
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一也没有任何理由拒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于千里之外。保卫法兰西王国是路易十一的职责。路易十一曾提出与爱德华四世缔结和平联盟,但惨遭拒绝。爱德华四世并不恭敬有礼,反倒不屑一顾,断然拒绝与法兰西王国缔结和平联盟的建议。对法兰西王国来说,英格兰王国-勃艮第公国联盟是个心腹大患。[61]历经百年动荡后,法兰西王国刚刚排除万难实现国泰民安。如果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能辅佐兰开斯特家族复辟,那么法兰西王国将成为兰开斯特家族的盟友,路易十一自然不会对此表示反对。就这样,在法王路易十一的巧妙斡旋下,一大联盟逐渐形成。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和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达成协议,筹备最后一搏,反攻约克家族对英格兰的统治。
15世纪70年代的路易十一
当时,人在法兰西的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正通过自己的追随者,著名的律师约翰·福蒂斯丘,催促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一借给她一支远征军攻打约克派。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内心满含对爱德华四世的愤恨来到法兰西。对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的顾问们来说,联合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是不容错过的天赐良机。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的顾问们竭尽全力,最终让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放下芥蒂。[62]当然,路易十一也从中竭力撮合。在昂热,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和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进行了二十天的认真协商与谈判。最终,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被说服接受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支持。她接受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下跪道歉,应允她的儿子威尔士亲王威斯敏斯特的爱德华和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小女儿安妮·内维尔的婚事。[63]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将协助亨利六世重登英格兰王位。亨利六世驾崩后,威尔士亲王威斯敏斯特的爱德华和安妮·内维尔王妃将继承英格兰王位。如果他们无嗣,那么英格兰王位将由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继承。根据这一安排,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继承王位的可能性更渺茫了。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实力过于弱小,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之前只是出于权宜之计与他联合,并且将其视作真正可靠的助手。
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和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刚刚结盟,就争分夺秒开始筹备一支强大的远征军。与此同时,英格兰王国还没有危象毕露,爱德华四世仍然不管不顾,放任自流。勃艮第公爵查理不愿失去英格兰王国这一重要盟友,不断向爱德华四世发出警告,提醒他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将卷土重来,极大威胁爱德华四世的王位。[64]事实上,爱德华四世采取了一些举措,但远远不够。他派出一支舰队,由里弗斯伯爵安东尼·伍德维尔指挥,在英吉利海峡巡逻,但似乎并没有为英吉利海峡带来长治久安。勃艮第公爵查理更主动积极。他甚至派遣一支舰队长期封锁塞纳河,阻挡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远征军出海。然而,1470年9月,一场狂风迫使勃艮第公国的舰队暂时放弃警戒。于是,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远征军得以畅行无阻。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及家眷留守法兰西王国静候佳音。1470年9月8日左右,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率领一支人数未知的部队横渡英吉利海峡,在德文郡的达特茅斯登陆。[65]德文郡民众热烈响应。很快,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招募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军队。
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下跪向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道歉
尽管勃艮第公爵查理不断发来警报,但爱德华四世还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此时,爱德华四世正带领一支军队在约克郡平息一场小规模叛乱。毋庸置疑,这场叛乱是有意安排的,以引诱爱德华四世来到约克郡,达到声东击西的目的。听闻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已经在英格兰登陆,并且英格兰王国国内军务空虚,无军队防守,爱德华四世得出结论,自己唯一的机会就是溜之大吉。爱德华四世如果手里有一支强大的军队,那么必定会殊死抵抗,他可一点也不胆小怯懦。可惜爱德华四世从英格兰北方新招募的军队还没赶来。此时,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弟弟蒙塔古侯爵约翰·内维尔正在庞蒂弗拉克特。对蒙塔古侯爵约翰·内维尔,爱德华四世宽厚仁慈,深信不疑。然而,蒙塔古侯爵约翰·内维尔以怨报德,准备在爱德华四世到唐克斯特过夜时,密谋绑架他。在英格兰北部,蒙塔古侯爵约翰·内维尔势力强大。爱德华四世从一个间谍那里听说这一密谋,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凶险后,快马加鞭逃往诺福克郡的金斯林。金斯林停着一艘小船及两艘佛兰德斯的船。1470年10月3日,[66]爱德华四世两手空空,没有带任何行李钱财,匆忙登船,启航前往妹夫勃艮第公爵查理的领地。[67]
爱德华四世痛失英格兰王国出人意料,并且震惊了当时的观察家。著有《克罗伊兰编年史续集》的修道士编年史家曾解释说,这应归咎于英格兰人的冷漠无情。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及其部下抵达德文郡时,人们表现出这样的态度:“与其加入,不如无微不至地服侍。”此时,对玫瑰战争,英格兰普通民众似乎已经兴味索然,甘愿接受任何人称王,只要他的实力足够强大,有本事从对方手中夺取英格兰王位。勃艮第公国的官员菲利普·德·科米纳英明机敏,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了爱德华四世的逃亡。“看到可怜悲惨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四世……以这种方式落荒而逃,并且被自己的臣民追杀,实在出人意料。爱德华四世安逸享受了十二年或十三年。与当时任何一位君主相比,他享受得多得多。”[68]爱德华四世一直放纵自我,粗心大意,似乎不假。实际上,在危难时刻,爱德华四世表现得精力充沛,勇敢无畏。但危机过后的相对安定的和平时期,他既不深谋远虑,也不小心谨慎。值此紧要关头,爱德华四世如果拥有八百名[69]英勇不屈的追随者,本可以打一场漂亮仗。但几乎可以肯定,这样做会让他亡命失国。当然,爱德华四世逃之夭夭不是因为缺乏勇气,他的出逃只表明他意识到有必要谨慎行事。国易失,同样易复得。爱德华四世复辟英格兰王位后常常引以为戒。他再也不会重蹈覆辙,让英格兰王位从自己手中溜走。
菲利普·德·科米纳
虽然爱德华四世的船队惨遭汉萨同盟的一些与英格兰人不和的“东方人”追赶,但幸运的是,他顺利航行到荷兰,在弗里斯兰的阿尔克马尔港抛了锚。勃艮第公爵查理派出的荷兰总督德·拉·格鲁图伊思领主路易·德·布吕热来到爱德华四世面前,表现得心慈人善。出逃时,爱德华四世手头拮据,只能拿给船长一件貂皮衬里长袍代做路费。德·拉·格鲁图伊思领主路易·德·布吕热将爱德华四世及其追随者带到海牙,并且捎信给勃艮第公爵查理,告诉他爱德华四世抵达的消息。[70]
与此同时,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只花了十一天时间[71]就让一直囚禁在伦敦塔内的亨利六世重新成为英格兰国王。爱德华四世的仓皇出逃等于公开承认任凭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支配英格兰王国的事务。此外,返回英格兰一段时间后,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追随者似乎多了起来。兰开斯特派的贵族领主们自然会蜂拥而至,因为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代表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并且意欲帮助亨利六世复辟。作为众多英格兰人的典型代表,许多中立者也前来投奔他。中立者希望与复辟的兰开斯特家族和平共处。不过,逃离英格兰时,爱德华四世留下许多莫逆之交。此时,爱德华四世托忠心耿耿的宫廷内侍威廉·黑斯廷斯男爵带话,叮嘱这些朋友暂时归顺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并且伺机而动。[72]爱德华四世的朋友听从了他的建议,静静等候爱德华四世归来。这解释了为什么兰开斯特家族的复辟只是昙花一现,也解释了为什么爱德华四世的地位根深蒂固。众所周知,[73]伦敦人是爱德华四世的朋友,而伦敦是英格兰王国的心脏。
德·拉·格鲁图伊思领主路易·德·布吕热
一段时间内,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帮助兰开斯特家族复辟的军事行动进展顺利。伦敦人没有作抵抗。1470年10月6日,[74]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军队进入伦敦,控制了伦敦的主要场所。进入伦敦后,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第一步是前往伦敦塔,恢复亨利六世的王位。1465年以来,亨利六世一直被囚禁在伦敦塔内,但受到善待。亨利六世可以偶然见见朋友,安之若素地忍受囚禁之苦。[75]1465年,正是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亲手将亨利六世带到伦敦塔,并且大喊:“叛国贼,叛国贼,快瞧瞧这个叛国贼。”此时,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又宣布亨利六世为英格兰国王,并且护送他到威斯敏斯特宫为其恢复英格兰王位。[76]1470年10月13日举行了一场庄严而隆重的游行。亨利六世的加冕地点在圣保罗大教堂。亨利六世被当众戴上王冠,这位可怜的国王“千依百顺,缄默不言,像一头牛犊一样接受加冕”。[77]所有的法律再次以亨利六世的名义颁布,所有诏书和特许证都注明“亨利六世治下第四十八年”。但兰开斯特家族复辟并没有带来多少欢声笑语。甚至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带到伦敦的肯特士兵趁机四处洗劫了伦敦市民的家园。[78]
注解:
[1]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564篇,注释1。——原注
[2]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83页。——原注
[3]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85页,“国内民众普遍不满”。——原注
[4] 参阅詹姆斯·拉姆齐:《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纽约,斯克林纳和阿姆斯特朗出版社,第2章,第321页,注释1。——原注
[5]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84页。——原注
[6] 试比较,菲利普·德·科米纳:《菲利普·德·科米纳回忆录》(译著),伦敦,1823年,第1章,第253页——“爱德华四世,既是约克公爵,又是英格兰国王,掌管英格兰王国,国泰民安。”——原注
[7] 威廉·斯塔布斯:《英格兰宪法史》,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第3章,第287页到292页,仔细记叙了约克家族掌权时期,司法裁决的残忍。然而,应该注意到作者威廉·斯塔布斯并没有详述滥用“私党与庇荫”体系。——原注
[8]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85页。——原注
[9] 里辛的格雷:1463年,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叔叔肯特伯爵威廉·内维尔逝世,肯特伯爵威廉·内维尔与肯特伯爵埃德蒙·格雷间没有继承关系。——原注
[10]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83页。试比较,詹姆斯·拉姆齐:《兰开斯特和约克》,第2章,第321页,注释3。——原注
[11]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85页。——原注
[12]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85页。——原注
[13] 参见詹姆斯·拉姆齐:《兰开斯特和约克》,第2章,第321页,注释6。——原注
[14]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86页到第787页。——原注
[15]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86页到第787页。——原注
[16]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87页。——原注
[17] 参阅柯克:《“大胆”查理》,第1章,第416页到第419页。——原注
[18]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87页。——原注
[19] 参阅詹姆斯·拉姆齐:《兰开斯特和约克》,第2章,第326页,注释5。——原注
[20] 菲利普·德·科米纳:《菲利普·德·科米纳回忆录》,第1章,第252页;柯克:《“大胆”查理》,第1章,第421页,注释26。——原注
[21]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88页。——原注
[22]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88页。——原注
[23]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90页。——原注
[24]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91页。——原注
[25] 《三部15世纪编年史》,第182页。——原注
[26]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92页。——原注
[27] 勃艮第的让·德·沃林:《大不列颠编年史》,第578页到第579页;詹姆斯·拉姆齐:《兰开斯特和约克》,第2章,第337页。——原注
[28] 《三部15世纪编年史》,第182页。三一主日,即1459年5月28日。——原注
[29] 声称罗德斯代尔的罗宾有六万追随者可能是中世纪惯有的夸大之词。参见《克罗伊兰编年史续集》,第445页。——原注
[30] 拉斐尔·霍林谢德:《编年史》,第3章,第672页。——原注
[31] 《三部15世纪编年史》,第183页。——原注
[32]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716篇。——原注
[33]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719篇。——原注
[34] 勃艮第的让·德·沃林:《大不列颠编年史》,第579页。——原注
[35] 勃艮第的让·德·沃林:《大不列颠编年史》,第580页;《克罗伊兰编年史续集》,第446页记载,里弗斯伯爵理查德·伍德维尔及其子约翰·伍德维尔仓皇出逃。——原注
[36] 《三部15世纪编年史》,第183页,记载战役爆发日期为1469年7月24日。——原注
[37] 《克罗伊兰编年史续集》,第446页。——原注
[38] 《克罗伊兰编年史续集》,第446页。——原注
[39] 詹姆斯·拉姆齐认为这个村庄就是距离凯尼尔沃思两英里的豪尼里。参见詹姆斯·拉姆齐:《兰开斯特和约克》,第2章,第343页。——原注
[40] 《克罗伊兰编年史续集》,第447页。——原注
[41] 勃艮第的让·德·沃林:《大不列颠编年史》,第580页到第581页。——原注
[42] 参阅林加德:《英格兰史》,1849年,第4章,第170页。——原注
[43] 布兰斯珀斯的汉弗莱·内维尔是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远亲。——原注
[44] 1469年9月15日,爱德华四世到了约克郡。参见约翰·帕斯顿:《帕斯顿信札》,第725篇。——原注
[45] 《克罗伊兰编年史续集》,第458页。——原注
[46]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736篇。——原注
[47] 指君主以低于市场价的固定价格购买供应品、使用车马的权利。
[48] 勃艮第的沃林:《大不列颠编年史》,第587页到第588页。——原注
[49] 林加德:《英格兰史》,1849年,第4章,第172页,注释1,记载这次宴会日期早于1470年复活节。——原注
[50]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742篇。——原注
[51] 詹姆斯·拉姆齐:《兰开斯特和约克》,第2章,第348页,注释4。——原注
[52]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743篇。——原注
[53] 拉斐尔·霍林谢德:《编年史》,第3章,第674页。——原注
[54] 《克罗伊兰编年史续集》,第461页。——原注
[55]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743篇。——原注
[56]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743篇。——原注
[57] 菲利普·德·科米纳:《菲利普·德·科米纳回忆录》,勃艮第的让·德·沃林:《大不列颠编年史》,第603页。——原注
[58] 菲利普·德·科米纳:《菲利普·德·科米纳回忆录》,第1章,第256页。——原注
[59] 勃艮第的让·德·沃林:《大不列颠编年史》,第603页到第604页。——原注
[60] 尼科洛·马基雅弗利:《君主论》,第15章。——原注
[61] 1470年6月22日,路易十一告诉杜·普莱西斯,他的计划是通过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使英格兰再次陷入混乱”。引自柯克:《“大胆”查理》,第2章,第33页。——原注
[62] 参阅约翰·福斯蒂丘:《英格兰政体》(查尔斯·普拉默编),第69页。——原注
[63] 勃艮第的让·德·沃林:《大不列颠编年史》,第608页。——原注
[64] 菲利普·德·科米纳:《菲利普·德·科米纳回忆录》,第1章,第260页到第263页。——原注
[65] 《三部15世纪编年史》,第183页;拉斐尔·霍林谢德:《编年史》,第3章,第675页。——原注
[66] 詹姆斯·拉姆齐,《兰开斯特和约克》,第2章,第357页,注释1。——原注
[67] 《克罗伊兰编年史续集》,第462页到第463页;菲利普·德·科米纳:《菲利普·德·科米纳回忆录》,第1章,第265页。——原注
[68] 菲利普·德·科米纳:《菲利普·德·科米纳回忆录》,第1章,第266页。——原注
[69] 菲利普·德·科米纳:《菲利普·德·科米纳回忆录》,第1章,第266页。——原注
[70] 菲利普·德·科米纳:《菲利普·德·科米纳回忆录》,第1章,第268页到第269页。——原注
[71] 菲利普·德·科米纳:《菲利普·德·科米纳回忆录》,第1章,第267页。——原注
[72] 菲利普·德·科米纳:《菲利普·德·科米纳回忆录》,第1章,第265页。——原注
[73] 菲利普·德·科米纳:《菲利普·德·科米纳回忆录》,第1章,第277页。——原注
[74] 《三部15世纪编年史》,第182页.——原注
[75] 《克罗伊兰编年史续集》,第439页。——原注
[76] 菲利普·德·科米纳:《菲利普·德·科米纳回忆录》,第1章,第270页。——原注
[77] 勃艮第的让·德·沃林:《大不列颠编年史》,第612页。——原注
[78] 《三部15世纪编年史》,第183页。——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