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诡辩士赫克博利乌斯是宫廷的演说术教师,他本来出身寒微,可是后来在官场上却青云直上。他起初在希埃波利斯城的阿斯塔耳忒神庙里当仆役。十六岁那年偷了几件贵重物品,逃离神庙,前往君士坦丁堡,四处飘零,受过苦,行过骗,跟朝觐者们同行,与强盗团伙为伍,跟随丁底墨涅女神阉割过的祭司们一起用驴驮着这个深受平民百姓喜爱的女神的神像,走乡串户,供人朝拜。

后来进了演说家普罗埃西乌斯的学校学习,不久自己也当上演说术教师。

君士坦丁大帝在位的最后几年,基督教信仰成了宫廷的时尚,赫克博利乌斯便皈依了基督教。教职人员对他怀着特殊的好感,他也对他们报之以李。

赫克博利乌斯经常都能根据风向及时地更换信仰:忽而从阿里乌派转到正统派,忽而又从正统派转到阿里乌派,每一次转变都成了他在官场升迁时新的台阶。教职人员不声不响地推动他高升,他也帮助他们往高处攀登。

他的头上增添了白发,仪表越来越有风采,一开口便妙语连珠,婉转动听,扣人心弦。他的面颊虽然苍老,却焕发着青春的朝气。两只眼睛和蔼亲切,但偶尔也迸发出凶恶的讥讽,咄咄逼人,机智而又叫人胆寒。凡是这种时刻,他总是急忙垂下眼帘——迸发出来的火星便熄灭了。这位著名诡辩士的外貌具有教会的那种宏伟壮丽的色彩。

他是个严格的斋戒者,同时又是个品味细腻的美食家:他的素食菜肴比最奢侈的荤菜还讲究,正如赫克博利乌斯作为修士而开的玩笑比最露骨的多神教玩笑更富有刺激性一样。他就餐时喝的冷饮是加香料的甜菜汁:许多人认为这比葡萄酒还好喝。他不吃普通的面包,而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素食甜饼,是用沙漠里生的各种植物种子做的,传说圣帕科米乌斯 1 在埃及就曾靠它度命。

一些喜欢拨弄是非的人断言,赫克博利乌斯是个好色之徒。据说有一个年轻妇女一次忏悔时承认背叛了丈夫。“这可是极大的罪恶!我的女儿,跟谁?”忏悔牧师问她。“教父,跟赫克博利乌斯。”牧师笑逐颜开了:“跟赫克博利乌斯吗?那好,他可是个神圣的丈夫,对教会忠心耿耿。我的女儿,你忏悔吧,主会宽恕你。”

君士坦提乌斯在位时,他得到了宫廷演说家的职务,俸禄丰厚,获得一件元老院议员的紫边长袍和一条蓝色挎肩荣誉绶带——这是对高级官吏的奖励。

可是正当他准备迈出最后一步的时候,突然挨了狠狠的打击:君士坦提乌斯死了,尤里安继位,他可是跟教会势不两立。赫克博利乌斯并没有泄气,他做了别人都做的事,只是比别人精明,而主要的是抓准了时机——不太晚,也不太早。

尤里安执政的初期,他在宫廷举办了一次神学辩论会。青年哲学家和医生卡帕多细亚的恺撒里乌斯,著名的教会圣师巴西尔的弟弟,由于为人耿直和品德高尚而受到大家尊敬,他发言维护基督教信仰,与皇帝的见解相左。尤里安在这种学术辩论中允许自由发表意见,甚至喜欢别人反驳他的意见,忘记了唯我独尊的身份。

辩论很热烈;会议人数众多,有诡辩士、演说家、神甫、教会的教师。

就连古希腊哲学家的论点都不能让辩论人口服心服,恐怕只有罗马恺撒尤里安的威严才能使他退让。

这一次情况却大不相同:恺撒里乌斯并没有退让。这个年轻人长着柔软的卷发,一双天真明亮的眼睛流露出安详的神色,他的一举一动表现出少女的优美。他把柏拉图的哲学称作“巧妙编造的蛇的智慧”,用《福音书》的智慧与其相抗衡。尤里安颦蹙双眉,把脸转向一旁,紧咬双唇,尽量克制自己。

像所有的真挚的争论一样,这次争论也没有结论。

皇帝走出会场时开了一句富于哲理性的玩笑,做出亲切的样子,仿佛是很宽宏大量,能够包容一切,可是实际上却耿耿于怀。

这时,宫廷演说家赫克博利乌斯向他走过来,尤里安一向认为他是个敌人。

赫克博利乌斯双腿跪下,开始了忏悔:他久已动摇了,但皇帝的论证最后彻底说服了他;他诅咒加利利教徒愚昧的迷信;他的心飞向童年的回忆,飞向光明的奥林匹斯诸神。

皇帝把老人扶起来,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用尽一切力量才把他按在自己的胸前,亲吻着他那刮得很光的绵软的面颊和红润的嘴唇。

他用目光寻找恺撒里乌斯,想要享受一番胜利的喜悦。

尤里安一连好几天都不让赫克博利乌斯离开自己,不管是否合乎时宜,不停地讲到奇异的转变,表示为他而自豪,犹如祭司为节日的祭神而自豪一样,犹如孩子为一件新的玩具而自豪一样。

他想要在宫廷给他安排一个荣耀的职务,可是赫克博利乌斯却谢绝了,认为自己不配享有这种荣誉,打算经过长期的苦修苦炼和反复忏悔在自己的灵魂中培养希腊教的美德,通过信奉某一位古代神祇来清除加利利教对心灵的毒害。尤里安任命他为维菲尼乌斯和弗拉戈尼乌斯两省的最高祭司。担任这项职务的人员,多神教称作“大祭司”。

赫克博利乌斯大祭司掌管亚细亚两个人口众多的行省,在这条新的仕途上跟在旧的仕途上一样,成就斐然。他促使许多加利利教徒转而皈依多神教的信仰。

他成了腓尼基女神阿斯塔耳忒-阿塔加蒂斯神庙的祭司长,这就是他童年任职的那座神庙,在哈尔凯顿和尼科米底亚的中间,坐落在一个伸进普罗班蒂斯海中的高高崖岸上,这个地方叫作加尔加利亚。朝拜女神的人从世界各个角落涌向这里,他们都是死亡和性爱女神阿佛罗狄忒-阿斯塔耳忒的信奉者。

注解:

1圣帕科米乌斯(约290—346),埃及人,基督教集体隐修制的创始人,在底比斯附近的旷野里隐居,并制定了隐修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