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热那亚共和国的谈判。二、与撒丁国王的谈判。三、与帕尔马公爵的谈判。四、与莫德纳公爵的谈判。五、与罗马宫廷的谈判。六、与托斯卡纳大公的谈判。七、与那不勒斯国王的谈判。八、与德国皇帝的谈判。九、伦巴迪亚议会。十、契斯帕丹共和国。

统治热那亚共和国的少数贵族、第三等级的大多数和西里维埃拉的全体人民,内心都倾向于法国的思想。热那亚是这个国家的唯一比较大的城市。它周围有双重的棱堡城墙,并由许多炮兵、六千名常备军和六千名国民自卫军防守着。根据议会头一次所作的暗示,有三万来自下层行会的工人(煤矿工人和搬运工人)和来自波耳切韦尔盆地、比赞尼奥及方塔纳-布奥纳的农民,准备前来保卫统治者。要占领这个城市,必需要有四万军队和攻城辎重车,此外,还得花两个月的时间。

1794、1795和1796年初,奥撒联军驻在热那亚北面,它们经过博克特山口与它联系。法军驻在热那亚西面,它从萨沃纳经沿海道路(科尔尼什)与它联系。由此可见,热那亚处于两个交战部队之间,它能够从两方面获得援助,并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它若是拥护哪一方,哪一方就会占很大的优势。这就使得它在意大利的事务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参议院意识到这种地位的全部奥妙,并且意识到这种地位所赋予它的力量,所以它宁愿保持中立而不愿听联军的花言巧语和威胁。这个城市的商业发展了,它为共和国招来大量财富。

但是,它的港口的不可侵犯地位却被英国舰队破坏了。“莫迭斯特”巡洋舰事件刺痛了所有的法国人。国民议会深感恼恨,不过一直在等待有利时机来要求应得的赔偿。有些拥护法国的名家望族被驱逐出境了。这是对法国一个新的侮辱。因此,法国政府要求雪耻。在1796年冬季洛亚诺战役以后,督政府认为时机最为有利,并认为若能得到预算以外的五、六百万法郎的收入,那对经受困苦的意大利方面军将有巨大的意义。当拿破仑来接任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的时候,这种谈判业已开始。拿破仑谴责了这种打打小算盘的政策,认为它不可能产生任何结果,反而会引起这个对法国至关重要的首都的居民抱怨法军。他说:“要么就必须冲击这个要塞的围墙,在那儿站稳脚跟,并以坚决的进攻击溃那儿的贵族政权;要么就必须尊重它的独立,而最主要的就是把它的钱留给它自己。”

过了几天,当敌军已被击退到波河彼岸,而撒丁国王业已投降的时候,热那亚共和国就完全听任法国支配了。督政府希望在那儿建立民主政权,可是法军已经离开而向前推进很远了。为了保证这种革命的胜利,必须有一支一万五千人的队伍在那儿长期驻扎,或者留在城下驻几个星期,都是必要的。这时到处都在公开谈论当时已越过德国而进入蒂罗耳的维尔姆泽的到来。后来维尔姆泽被打败了,在蒂罗耳和布兰塔河谷一带逡巡不前。接着,阿尔文齐又率军前来解救被围困的曼图亚的维尔姆泽。这一切接二连三的事变使得全部法军必须集结在阿迪杰河一带。不过,这时法军对热那亚人一点也不用担心,因为那儿的统治阶级业已分裂,而人民都站在我们这一方面。

奥皇的公使热罗拉在封建贵族的秘密支持下,乘法军离开的机会在皇帝领地里煽起暴乱,并利用皮埃蒙特的逃兵、皮埃蒙特轻装部队解散后留下来的无事可做的流浪汉以及因法军管理不严而中途脱逃的奥国俘虏组织部队。这一伙匪徒麕集在亚平宁山和法军后方。到6月间,消灭这些匪徒就十分必要了。只要调集一支一千二百人的部队,加上总司令亲自到达托尔托纳,就足以使一切恢复常态。总司令当时指示法国驻热那亚的公使费伊普和热那亚政府谈判,以期加强我方在政府中的影响,而且要求不要动用军队就达到这个目的。费伊普经过努力作到以下三点:1)驱逐了奥地利公使热罗拉;2)根据共和国的法律放逐封建贵族;3)召回被驱逐出境的亲法望族。

谈判拖延下来了。当时有五艘法国商船在热那亚炮垒的火力圈内被敌人掳去,而后者不给予援助。参议院由于受法国代表的威胁而焦急不安,急忙派一位很接近法国的参议员斯品诺拉·文禅帖前往巴黎。谈判结果,他在1796年10月6日和法国外交部长德拉克鲁阿·沙尔利签订了一项协定。法国所受的一切委屈不再提及,参议院付出四百万法郎的赔款并召回被放逐的人。法国如果利用这个机会同热那亚缔结攻守同盟,用奥皇领地及马萨迪卡腊腊省来扩大它的领土,而法国则从它那儿获得二千四百步兵、四百名骑兵和二百名炮兵,这是可能的而且是应该的。不过,虽说这样做是合理的,同寡头政治的当权者缔结同盟却会引起巴黎民主主义者的极端厌恶。由于签订这个协定,热那亚境内的秩序安定下来了,这种安定状态一直持续到1797年6月缔结莫别洛协定。而且在法军驻在意大利的整个期间,这儿从没有出现过任何口实,可以使法军抱怨热那亚居民的行为。

凯拉斯科停战协定孤立了奥军,使法军能够包围曼图亚,占领阿迪杰河战线,并把奥军逐出意大利。5月在巴黎缔结的和约,使皮埃蒙特所有各要塞(除都灵要塞以外)都受法军控制。这样一来,撒丁国王就完全成为法国的附庸。他的军队减少到二万人。他所发行的纸币使国家和私有者面临着破产的危险。他的人民心怀不满并分成各种派别。甚至还出现了信仰法国思想的信徒,虽说人数还不多。有些政治活动家希望皮埃蒙特实行革命,以便使法军无后顾之忧,并增加反对奥地利的资源和力量;可是如果法军不直接干预这个国家的事务,要推翻撒丁国王是不可能的。而要直接干预这个国家的事务,就需要一定的兵力。但是曼图亚周围的战事,却拖住了共和国在意大利所有的部队。在这种情况下,皮埃蒙特的革命就可能引起内战,那样就不得不把法军拖住这个国家里,而且其数量将比它能吸住的皮埃蒙特军队还要大。若是法军退却,那沉浸在风潮中的居民就免不了会采取过火行为。此外,西班牙国王和普鲁士国王在看到共和国因为憎恨国王而亲自动手推翻刚刚与它缔结和约的国王,也会惊惧不安。

上述理由使拿破仑想到必须循相反的途径来得到同样的结果。这就是与撒丁国王缔结攻守同盟条约。这个办法能保证得到一切好处而不会造成任何不方便。因为:1)这个条约本身是一种号召,它可以遏制那些不满的人,因为从条约公布以后,这些人就不会再相信法军中的那些民主分子了(正是这些民主分子过去一再答应说法国将帮助他们)。这样一来,这个国家就可以保持平静无事;2)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经过战争锻炼的万人师团必将加强法国的军队,从而增加它获得新的胜利的机会;3)都灵宫廷的范例会对威尼斯人发生良好的影响,促使他们同法国结盟,以得到领土不受侵犯和宪法不受破坏的保证。同时,皮埃蒙特军队与法国联合后,将会向法军学习战斗精神,并对总司令产生好感,而总司令则把他们引向胜利。他们在任何场合下,都是留在法军手中的人质,可以保证皮埃蒙特人民的行为规矩些。要是在利古里亚、伦巴迪亚和法兰西三个共和国中间当真没有国王的立足点,那么,国王的被推翻就是事物发展的自然结果,而不是由于某种政治措施。要知道,这种政治措施是会引起其他和法国结盟的国王对我们的不信任的。拿破仑讲过:“法国同撒丁结盟就是巨人搂抱侏儒。如果巨人搂死了侏儒,那并非前者的本意,而只是双方体质相差太悬殊的结果。”

可是,督政府不想理解这个政策的合理性及其深远意义。它准许开始谈判,但阻止结束谈判。驻热那亚使馆秘书普西耳格先生好几个月留在都灵进行谈判。他发觉宫廷有意与法国结盟,可是这位笨拙的外交代表竟作出显然过分的让步,答应把伦巴迪亚交给撒丁国王。其实,无论是扩大这位国王的领地,或是唤起他的此种希望(我们是不想让他实现此种希望的),都是根本谈不上的。他根据条约获得王国领土完整的保证,这就够便宜他了。

当曼图亚城门打开,拿破仑到达托连提诺,以便在那儿迫使教皇接受和约并获得机会由那儿前往维也纳的时候,他懂得很好处理皮埃蒙特问题的重要性,并授权克拉尔克将军与圣马尔山先生谈判攻守同盟问题。这个同盟条约于1797年3月1日在波伦亚签字。国王从共和国得到保障领土完整的诺言。他向法军提供八千步兵、二千骑兵和二十门大炮。条约是按照总司令的指示签订的,都灵宫廷毫不怀疑它会得到批准,所以急忙把提供的部队派往卡林西亚,准备与法军会合。可是督政府拖延批准条约,以致这支部队在1797年整个战争期间始终停留在皮埃蒙特靠近诺瓦腊的兵营中。

对待帕尔马公爵亲王的政策是由我们同西班牙 [46] 的关系预先决定的。停战协议于1796年5月9日向公爵提出,几个月以后,他就在巴黎同共和国签订和约,但法国公使不善于达到总司令所指示 的目的。意大利方面军的胜利促使西班牙国王在1796年8月与共和国缔结攻守同盟条约 [47] 。因此,要马德里宫廷派出一支一万人的师团到波河来保卫帕尔马亲王,本来是很容易做到的 [48] ,并且只要答应扩大它的领土,就可以把这个师团划归法国统一指挥。这支部队的到达会给罗马和那不勒斯以深刻印象,并且会对法军的胜利起很大促进作用。同西班牙结盟迫使英国船舰离开了地中海,保证了法国和西班牙舰队对地中海的控制,从而使西班牙军队更易于调往意大利。如果西班牙军队出现在法军队伍中,那么对威尼斯参议院决定与法国结盟将会起有利的作用,而威尼斯同法国结盟又将使法军增加一万名斯洛文兵。

按照1796年5月17日的米兰停战协定,法国和莫德纳公国停战了。法军人数不多,而它所占领的地方很大,因此分出两三营人去担任次要的任务是错误的。同莫德纳缔结的停战协定使这个公国的一切资源听任法军支配,并且还不需要派遣军队去维持那儿的公共秩序。德厄斯帖勋爵受公爵全权委托前往巴黎,商谈最后和约。法国政府完全有理由不急于同公爵签订这项和约,因为他仍然对奥军十分忠顺,并逃往威尼斯;而管理这个国家的摄政者在8月初和9月末,当曼图亚解围的时候,还让运输粮食的车队进入曼图亚。当总司令一知道此事,就向摄政者指出,这是公然违反停战协定的行为,可是摄政者还枉费心机地企图以存在旧条约的理由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这时,有一支曼图亚守军在博尔果福尔特附近渡过波河的时候,被截获了。这支部队原来于9月29日前往列则奥,打算到托斯卡纳去。可是列则奥的居民关了城门,部队就只好躲在蒙帖-基阿鲁戈洛要塞中。要塞附近的爱国主义分子包围他们,迫使他们弃械投降。有两个居民在这次小冲突中阵亡。这是为自己的祖国解放而流血的头两个意大利人。列则奥的一队国民自卫军把俘虏押送到米兰,受到伦巴迪亚议会、米兰国民自卫军和总司令的隆重接待。由于这件事情,举行了好几次群众庆祝集会,这些集会更加鼓舞了意大利人对自由的向往。列则奥宣告自由了。莫德纳的人民也希望这样做,可是受到当地警备队的阻止。在这种情况下,同样的事情不可能有两样解决办法。总司令宣布米兰停战协定已被运粮资敌的摄政者所破坏。于是他命令军队占领列则奥、莫德纳和米朗多拉三个公国。10月4日,按照征服者的权利,宣告了三个公国的独立。这个决定改善了法军的境况,因为怀着敌意的摄政者已经完全为忠于法国事业的临时政府所代替。在这三个公国的所有城市里,由热情的爱国者所组成的国民自卫军都已经武装起来了。

法国与罗马的战争状态由于1796年6月23日波伦亚停战协定的签订而停止了。罗马教廷委派彼特腊尔基主教前往巴黎。经过几个星期的谈判以后,这位使节把同督政府谈好的条约草案寄给他的教廷。红衣主教会议发觉草案中有几点违背宗教信仰,因此拒绝接受。彼特腊尔基主教被召回。9月在佛罗伦萨恢复谈判。法军里的政府特派员代表督政府全权处理此事。在最初几次会议上,他们向加列皮主教——教皇的全权代表——提出一个包括六十条条文的条约,作为 Sine Qua non [49] 。罗马方面断定这个条约仍旧有若干点违反宗教信仰。加列皮主教也被召回,谈判于9月25日中断。罗马教廷深信法国政府想消灭它,因而陷入绝望之中,并且决计完全向维也纳靠拢。它开始拒绝履行波伦亚停战协定,并把业已起运到波伦亚军库去的一千六百万军税扣留下来了。运军税的大车队返回罗马,它们的返回受到隆重的欢迎。10月6日,阿耳巴尼主教动身去维也纳,请求援助。罗马的贵族开始掀起爱国捐献运动并招募军队。教皇发布宣言,号召在教廷的领地受到侵犯时进行圣战。据统计,罗马教廷虽然作了一切努力,结果只编成一支一万人的毫无战斗力的部队。但教廷能够指靠那不勒斯国王的帮助,因为后者暗地答应派三万军队来支援它。虽然梵蒂冈知道双西西里 [50] 并无诚意,而且持有敌对态度,但教廷毕竟还是向它求援。卡科公使写道:“他们在丧失理智的情况下,对什么方法都觉得是好的,他们连烧得赤红的铁块也去抓。”这种情况在全意大利造成了极坏的印象。

拿破仑不希望发生不必要的困难。他已受到阿尔文齐的威胁,后者已把他的军队集中在蒂罗耳和皮亚韦河。他责备法国政府不让他参加谈判,而这个谈判只有他本人才能领导。要是把谈判权力交给拿破仑(本来应该这样做),那他就会把谈判推迟两三个星期再开始,这样他就可以首先拿到教皇为履行波伦亚停战协定应付的一千七百万军税。他不会容许在条约中把宗教事务和世俗事务混为一谈,因为只要能把世俗事务安排好,这就是主要的,而迟几个月来缔结有关宗教事务的协定并没有什么关系。可是蠢事已经做了。政府承认了这一点,于是它授予拿破仑必要的权力,以便在可能的时候来改正这个错误。问题在于赢得时间,安抚人心,恢复信任,并且把惊慌情绪局限在梵蒂冈的范围内。拿破仑指示驻罗马的法国代表卡科先生,悄悄地放弃在巴黎和佛罗伦萨谈判中所提出的有关宗教事务的一切条款,并通知对方恢复谈判的任务已交给拿破仑;他们将和拿破仑进行谈判,而不是和督政府及特派员进行谈判。这个开端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为了扩大影响,总司令于1796年10月19日前往斐拉拉,住在这个城市的大主教马帖伊那里,和他进行了几次商谈。他使大主教相信了他的和平诚意,并派这位大主教前往罗马向教皇直接转达他的和平意愿。几天以后,阿尔科战役使意大利因阿尔文齐到达而产生的一切幻想全部破灭。拿破仑认为解决罗马问题的有利时机到了。1797年1月,他带领一千五百名法军和四千名西班牙兵及伦巴迪亚兵,声势逼人地前往罗马 [51] 。但罗马教廷这次对他的威胁只嗤之以鼻。因为它正在与维也纳就缔结条约问题交换信件,并且知道有两支人数众多的新军已正在开进意大利。红衣主教布斯卡和奥地利驻罗马的使节公然声称:“如有必要,教皇将放弃罗马,因为法军总司令离开阿迪杰河越远,我们离得救之日就越近。”过了几天,拿破仑获悉阿尔文齐进攻的消息以后,真的转身渡过波河,赶往维罗纳。但是,1797年1月的里沃利战役终于使法国敌人的最后希望破灭了。不久,曼图亚自动开门投降。膺惩罗马的时机终于到来。一支人数不多的高(卢)意(大利)部队开到亚平宁山。教廷和法国之间的一切困难事件均在托连提诺条约中得到解决,这一切将在第十二章中予以阐述。

托斯卡纳大公是承认共和国的欧洲的第一个君主。当法国军队占领意大利的时候,他与法国保持和平。他的领地在亚平宁山脉的那一边,对作战地区毫无影响。即使在包围曼图亚以后,有一支法国部队开到里窝那,那也只是为了取缔那儿的英国商业,并使科西嘉岛的解放斗争得到方便。托斯卡纳其余的领地仍旧不受侵犯。驻里窝那的卫戍部队从未超过一千八百人。这无疑是一种牺牲品,因为还把其中三个营用在次要任务上面,而且起先派到那儿的是备尝艰苦而又需要休息的第七十五联队。大公的首相曼夫烈迪尼在消除可能危害他的君主的障碍方面表现了机智和才干,大公多亏他保全了自己的领地。曼夫烈迪尼侯爵和总司令签订了三四个意义不很重大的专门条约。根据在波伦亚签订的最后一个条约,法军从里窝那撤退了。由于这件事情,大公把偿还旧账的二百万法郎交给了法国军库。按照坎坡-福米奥和约,这个君主保全了自己的领地,使它不受侵犯。它受到一些虚惊,但未受过损害。由于他尊重现有条约,也由于他希望缓和洛林王朝对共和国所抱的敌意并劝它疏远英国 [52] ,所以他在意大利战争期间从未受过委屈。

当法军抵达阿迪杰河并因此使中意大利及下意大利同德国断绝了联系的时候,皮尼亚帖利公爵来到大本营,为那不勒斯国王请求停战并缔结停战协定。协定于1796年6月5日签字。原属博利厄所部的那不勒斯骑兵师(有二千四百匹马)开始驻进法军的布里西亚附近兵营里。那不勒斯的全权代表前往巴黎与共和国商谈并缔结最后和约。由于巴黎方面过分吹毛求疵,以及由于双西西里宫廷惯于狡黠地支吾搪塞,谈判产生了一些困难。督政府应把顺利地解除那不勒斯国王的武装视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因为他有六万在伍军人,并且把二万五千至三万人派到波河一带。拿破仑不断地催促缔结这个和约。巴黎外交部要求数百万赔款,而那不勒斯宫廷则振振有词地拒付赔款。但到9月份,人们知道了西法同盟和科西嘉岛从英国桎梏下解放出来的消息,这种新局面迫使圣詹姆士政府 [53] 把舰队撤离地中海,从而使地中海和亚德里亚海的控制权转到土伦舰队的手里。于是惊惧万状的那不勒斯宫廷就签订了督政府所希望签订的一切协定,并在10月8日签订最后和约。但是这个宫廷不诚实,不尊重自己在条约上的签字。它的仇恨心竟猖狂到这样地步,以致在签订和约之后许久,它还在自己的边境上调兵遣将,扰乱意大利并以入侵相威胁,仿佛战争状态还继续存在一样。它的这种无耻和不尊重别人的行为所引起的愤怒是无法形容的,所以这个政府最终被推翻了。

9月初,当莱因方面军及松布尔-马斯方面军还待在德国境内的时候,法国政府命令拿破仑通知德国皇帝:如果他不同意签订和约,那么,他在阜姆和的里雅斯特的两个海军基地就要遭受破坏。从这个不适时的声明中,自然不能期待什么好的结果。

但是过了一段时期,当松布尔-马斯方面军和莱因方面军被打回法国,而克耳和格尤宁根两处桥头堡被包围的时候,莫罗提议停战,而查理大公拒绝停战,并声明要占据这两个桥头堡。当维尔姆泽元帅和将近三万奥军被困在曼图亚,而阿尔文齐解救他们的一切努力已在阿尔科附近遭到失败的时候,督政府开始希望签订一个总的停战协定。根据这个协定,克耳和格尤宁根将仍归法国,而曼图亚则仍归奥地利。克拉尔克将军获得了必要的权力,准备前往维也纳,并打算在1797年6月以前提出这个总的停战协定。在协定中,他打算建议解除对克耳和格尤宁根的包围,而对曼图亚则维持 Status quo [54] ,但奥国和法国的政治委员应当准许每天运进粮食,以供应这个要塞的军民需要。

克拉尔克将军于1796年12月1日到达米兰,以便同总司令协商一致行动,后者负有为这位全权代表取得各种必要的通行证的任务。拿破仑对他说道:“克耳和格尤宁根之围是容易解除的。大公用于包围克耳的军队一共只有四万人,可以叫莫罗带六万人于天亮时候从他的兵营突围,击溃围军,夺取他们的辎重车并毁坏他们所有的工事。何况克耳和格尤宁根桥头堡抵不上曼图亚,而曼图亚的居民人数(男、女和儿童)和守军人数目前还不能确定有多少。维尔姆泽元帅把军民口粮扣减一半以后,已在六个月内又积蓄了六个月的储备粮。如果停战应当作为和议的开端,那么,在曼图亚未拿下以前,这正是不要提议停战的又一个理由。这就是说,必须赢得克耳城下的战斗,并等待曼图亚投降,到那时候才可以提议停战和媾和。”

但是政府的命令是明确的。克拉尔克将军只好写信给奥皇,并把督政府的信寄给他。因此,皇帝的侍从武官,文岑特男爵和克拉尔克将军于1月3日在维琴察会面。他们共举行了两次会谈。文岑特男爵声称:皇帝不能在维也纳接待他没有承认的共和国的代表,而且他不能背着他的盟国单独行动。最后,如果法国代表有什么通知,可以寄给奥地利驻都灵公使日腊耳迪。这样,这种有关停战的有害思想幸而被敌人拒绝了。法国全权代表刚刚回到阿迪杰,阿尔文齐解救曼图亚的进攻就开始了。这成了引起里沃利和法沃里塔两个战役的原因,关于这些战役的经过将在第十四章中予以叙述 [55] 。

但卢森堡宫 [56] 政府不知为什么居然在文岑特男爵的这个答复中看出谈判的大门业已敞开,并在1797年1月份给克拉尔克将军发出指令,授权他按照下列条件缔结和约: 1)奥皇放弃比利时和卢森堡两地区; 2)承认列日和其他一些伸入法国领土的小块土地以及已经让给法国的土地属于共和国; 3)答应利用自己的势力在德国征集一些赔款给总督 [57] ;4)在共和国方面,它将把在意大利所占领的奥皇领地还给奥皇。拿破仑不同意这些条件,他深信共和国有权要求以莱因河为国界,有权在意大利建立支持法国势力的国家,并使热那亚共和国、撒丁国王和教皇从属于自己;因为再不能把意大利看作战前那个样子了。如果有朝一日法军退回阿尔卑斯山,而在意大利又没有留下强大的盟国,那么热那亚和威尼斯的贵族以及撒丁国王就会在保护自己的制度、防止传播民主和民权思想的影响下,同奥地利密切勾结起来。威尼斯在整整一个世纪中对欧洲均势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它现在却从经验和刚刚避过的危险中吸取了教训,并将从自身找到毅力、金钱和军队来援助奥皇以及扑灭自己大陆领地上的自由独立思想。教皇、各国国王和贵族就会联合起来保护他们的特权,并封锁阿尔卑斯山以隔绝时代思潮的流入。

过了三个月以后,拿破仑根据下面各点签订了和约的初步条件:取得沿莱因河的边界线(包括美因兹要塞),合并住有一百五十万居民的领土(大过督政府所要求的),在意大利境内建立一个或两个民主共和国。这些共和国与瑞士相连接,自北而南纵贯全意大利,从阿尔卑斯山到波河,包围着撒丁王国并沿波河流域掩护中、下意大利。必要时法军可以经过热那亚、帕尔马、莫德纳、波伦亚、斐拉拉及梅斯特雷,绕过明乔河、曼图亚及阿迪杰河而立刻出现在皮亚韦河畔。在意大利建立了这样一个拥有三百万人口的共和国,就能够保证法国对撒丁王国的三百万居民、对教会领地和托斯卡纳的三百万居民,以及甚至对那不勒斯王国发生有力的影响。

对待伦巴迪亚居民应当小心谨慎。只要奥皇一旦放弃比利时及卢森堡,法国就会同意缔结和约,并同意退还伦巴迪亚作为代价。因此,既不能承担任何义务,又不能提出任何违反政府此种秘密意图的保证。另一方面,国家需要负担全部军费,这不仅消耗了国家的全部财政收入,而且还会引起财政上或大或小的赤字(依各地军队数目大小而定)。

法国已废除各种间接税。它的税收制度是极不完备的。地方金库是独立的。一切搞得乱七八糟,信誉扫地。所有机关的工作效率都很低。从意大利征集得来的军税,要分出颇大一个数目去供养莱因方面军、土伦舰队和布勒斯特舰队,甚至还要用来维持巴黎的政府机关。除此以外,当时还要反对意大利的亲奥党派的势力,这个党是由贵族和一部分僧侣组成的,罗马方面也在不同程度上对它发生影响。拿破仑支持要求意大利独立的党派,但他不能让自己的名誉受影响;尽管情况紧急,他总是把大多数居民的好感吸引到自己这方面来。他不仅非常尊重宗教,而且经常采取一切可以促使教士倾向于他的措施。他非常善于利用自由的口号,特别是利用民族独立的口号,把这种口号当作自己的护身符似的。这些口号从罗马时代以来就一直是意大利人所珍视的。他把各省、市及村社的行政交给居民自己管理,选择最公道的、深受人民尊敬的人士来担任这种工作。警察勤务都交给国民自卫军负责。整个伦巴迪亚的国民自卫军都是仿照法国的样子组成的,他们也使用红、白、蓝三色作为代表民族的颜色。米兰人过去就是反对德国的教皇党的信徒 [58] ,现在他们的情绪仍旧同从前一样。爱国分子的人数天天都在增加。法国的思想每天都在赢得新的胜利。自从消灭了维尔姆泽的军队以后,人民的情绪更是如此。所以总司令就让伦巴迪亚议会募集一支三千人的军团。

在11月间,扎昂切克将军和党勃罗夫斯基将军带领大批军官急忙从波兰赶来为意大利效劳,议会获准成立一支由三千波兰人编成的军团。这支部队始终没有派到前方去和奥军作战,而只是留在后方维持社会秩序和牵制教皇军队。

当困难的情势促使总司令宣布成立内帕丹共和国时,伦巴迪亚议会极其焦急不安。总司令告诉他们:由于情况变化,这样做是必要的。法军的作战线并不从内帕丹的领土上通过。最后表明,要说服最通达情理的人是不困难的。总司令终于让他们理解到,如果法国政府不愿意承担它在战争失利时不能履行的义务,那么,这是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因为十分明显,意大利亲法党派的命运取决于战场上的胜负。法国现在给内帕丹共和国的保证对伦巴迪亚也是有利的,因为如果法国有一天被迫同意让伦巴迪亚归还奥地利的话,那时内帕丹共和国就可以作为伦巴迪亚人的避难所,就可以作为保存意大利自由圣火的策源地。

内帕丹共和国的全部领土,包括位于波河右岸的列则奥、莫德纳、波伦亚和斐拉拉等四个地区。它的疆域从亚得里亚海起到帕尔马的领地止,西北同热那亚共和国接壤,它经过热那亚和法国取得联系。在不得不把伦巴迪亚交还给奥国的担忧情况下,为了便于缔结和约,保存波河右岸这个民主国家是更加必要的,因为奥地利宫廷对于它没有任何权利,也不能提出任何要求。

这四个区域在自己的市政府管理之下独立存在了几个月。由卡普拉腊及其他人士 [59] 组成的治安委员会负责协调各区的防务,并制裁怀有敌意的歹徒。11月间,拥有一百名代表的议会在莫德纳开会。他们采用伦巴迪亚所采用的红、白、蓝三色作为全意大利的颜色。他们赞成政治管理上的若干基本原则,如废除封建主义、主张平等和维护人权等。这些小共和国联合起来进行共同防御,并一致决定组织第一支三千人的意大利军团。议会由各阶层的人物,即由红衣主教、贵族、商人、律师、作家等组成。他们的眼界逐渐扩大了,宣布了出版自由。后来,到1797年1月初,经过某些摩擦,克服了地方割据观念,这些民族就联合起来组成了内帕丹共和国。它宣布以波伦亚为首都并采取立宪代议制度。这件事也引起了罗马方面的注意。新共和国的组织及其所遵循的原则是抵抗教皇所宣扬的那些信条的可靠屏障,是抵抗集结在罗曼尼亚的部队的可靠的堡垒。伦巴迪亚议会同这个共和国建立了联系。从这个时候起共和国就成为意大利各民族注意的焦点。波伦亚在意大利各城市中经常显得最有生气,并且就文明这个字的本意来说,它是意大利最文明的一个城市。1797年2月,托连提诺和约签订以后,教皇让出的罗曼尼亚自然也并入内帕丹共和国。这就使它的居民达到二百万人。

1796年末和1797年春,当法军决定越过朱利恩阿尔卑斯山向维也纳挺进的时候,意大利的局势就是这样的。

* * *

[1] 帕尔马公爵是亲王,是西班牙王室的成员。——俄文版编者

[2] 圣伊耳迭方斯条约于1796年8月13日签字,8月29日由督政府批准。——法文版编者

[3] 原稿这里有遗漏,因此从《拿破仑时代法国历史回忆录》中译出一篇文章补上。该回忆录于1830年出版。

[4] 拉丁文,意即这个条约草案一字不容更动地作为最后草案。——俄文版编者

[5] 即那不勒斯王国。——俄文版编者

[6] 1797年1月13日。——法文版编者

[7] 托斯卡纳大公是统治奥地利的洛林王朝的成员 。——俄文版编者

[8] 即英国政府。——俄文版编者

[9] 拉丁文,意为现状。——俄文版编者

[10] 见本书第十一章 。——俄文版编者

[11] 卢森堡宫是督政府的办公地点。——法文版编者

[12] 荷兰总督。——俄文版编者

[13] 教皇党是意大利中世纪时期的一个党派,其宗旨是反对德国。——俄文版编者

[14] 原文这儿略有遗漏。——法文版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