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川藤孝正在丹后宫津城里。

这座城正对着若狭湾,海天一色,以短歌著名的名胜地天桥就在附近,这里的环境再适合这个风雅的男子不过了。

藤孝现在的领地丹波粮食产量达十二万三千五百石。他任命了长冈玄藩、松井康之等有能之士作为家臣,他的嫡子忠兴也气度不凡,足以继承他的家业。藤孝今年满四十八岁,相对他的前半生,恐怕现在正处在最幸福的时期。

藤孝精通各种文雅之道,而且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建树。然而,在热爱传统这一点上,相信没有人能够比得过他。

在诗歌方面,藤孝也深得公卿三条西实枝的秘传,成为古今传授的宗家,书法上则担心御家流失传,特地派出家臣清原秋共这一老幕臣前往越前学习。因为他听说,越前的偏僻之处有个姓氏不详名为孝成的人,继承了尊圆法亲王之后的笔法。京城的公卿乌丸光广和飞鸟井雅宣被藤孝的这些善行所感动,甚至提议道:

就请殿下来做书法的守护神吧。

藤孝对维持传统表现出的狂热,一是和他的性格有关。二是因为京都的传统自从应仁的战乱以来便逐步走向没落。他一定是感觉到了巨大的使命感,只有自己能重新发掘这些传统并流传后世。且不论藤孝曾是幕臣,作为一个有识之士渴望重建足利幕府的心愿,也滋生出维持传统的使命感。

足利幕府却被信长摧毁了。

藤孝认可了这一事实。他觉得这些并不矛盾。

“信长公恢复了天子、公卿这一传统。”

藤孝很是高兴。想想就知道,比起足利,天子、公卿的传统显然更加历史久远,味道也更加醇美。于是,藤孝对信长的政治方向,毫不抵抗就全盘加以接受了。

而且,信长还给他营造了无比幸福的环境。

他当上了享有十二万石以上的大名。信长就像一个巨大的福神。

从前的穷困潦倒,现在想起来都不寒而栗。年轻时拥立流亡的将军躲藏在近江的朽木谷,为了挑灯夜读甚至到神社去偷灯油,有时候饥不裹腹,甚至剪了妻子的头发去换钱。

流亡辗转中,总算遇到了信长这个千年不遇的伯乐,又当上了织田家的大名。

严格地讲,藤孝并不是大名。他的儿子忠兴才是。

其中有缘由。两年前,信长封给他丹后一国十二多万石时,藤孝没有接受。而是用其子忠兴的名义要了过来。

“真是个守规矩的人。”

那时,信长很是敬佩。藤孝是足利家的旧臣。一仆不侍二主,藤孝演出了这一幕有教养的场景。

实际上没任何区别。藤孝终究是这个新领国的统治者,细川家的当代主公,官位为从四位下侍从,丝毫没有变化。

只是名义上属于忠兴。

这个聪明的男子有这种巧妙之处,也许会有人认为,这种明哲保身的智慧不如说成是奸佞。

藤孝在安土接到出兵备中的命令后,便立即赶回丹后宫津做准备。

细川藤孝通常都属于明智兵团。这是织田家的军制。织田家下面有五大军团,分别由柴田、丹羽、羽柴、泷川和明智统帅,较小的大名们则分属于其中的某个军团。他们被称作与力大名。细川藤孝和筒井顺庆两人都是光秀的与力大名。

藤孝计划从丹后宫津直接前往备中。和信长、光秀在那里碰头。

天正十年六月三日。

这一天,藤孝正准备从宫津出发。他还不知道,昨晚信长已经死在了本能寺。

大军按照预定时间出发了。嫡子忠兴在前面指挥,父亲藤孝则负责殿后。

当天,前队跟随忠兴出了城门。

负责后队的藤孝离出发还稍有时间,便在里屋里品茶。

和他在一起的是来自大津的一名叫做十四屋的市民。十四屋一直不理解藤孝为何对钱如此淡薄。藤孝出身于空有其名的名门家中,或许是过惯了苦日子的缘故,生活极度节俭。他的衣服和军靴全都是黑色。也许他认为黑色是最高雅的颜色,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黑色不容易弄脏。另外,像他这么有格调的人,城馆里所有的拉门都是纯白色,从不绘上图案。奇怪的是他如此节俭,却积攒不下什么钱来。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怎么样才能攒钱吧。”

十四屋提议说。藤孝立即拍掌称快道:

“太好了。你要是把秘诀告诉我,马上赏给你一百两银子。”

十四屋立刻回答道:

“问题就在这儿。因为您一有什么事就这么说,当然容易花光了。这就是秘诀。”

藤孝听后哈哈大笑。正因为谨慎如他,却有个这么大的缺点,不仅受到家臣们和同僚们的喜爱,还当上了一军的将领。

他们正在闲聊时,原本应该出了城的忠兴神色慌张地回来了。这个年轻人原本就不擅长控制情绪,此刻他的脸上已经失去了血色。

“父亲大人,您让他们退下吧。”

藤孝察觉到事情非同小可,便让十四屋退下了。之后急使匆匆赶到庭园里,跪在了地上。

藤孝看了一遍来信。这名使者是藤孝的旧友、爱宕山下坊的僧正幸朝派来的,信中提到了一条惊人的消息。昨晚,信长在本能寺被杀了。

杀他的不是别人,正是光秀。

“我,我不相信。”

忠兴显得很狼狈。

光秀是忠兴的丈人。由于他的极其宠爱而家喻户晓的玉子,后来洗礼后改名为伽罗奢——她的父亲就是光秀。只能说,忠兴的立场很是尴尬。

忠兴把父亲和光秀作为器量之人的榜样。他非常尊敬父亲藤孝,同时也认为丈人光秀是值得仰望的代表人物。

年轻的忠兴习惯从伦理上去判断人的行动。弑主可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同时,忠兴也无法想象,那个一向严谨正直的光秀,怎么会有此举动。这就是他大喊“我不相信”的原因,要是可能,他宁可相信这是误传。

“与一郎,”藤孝唤着他的大名,“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不敢相信的事了。我的前半生尽是这些事情。先把人召回城里来吧。”

忠兴退了下去,按照吩咐做了安排。

在此期间,藤孝陷入了沉思中。光秀迟早会派飞报来通知。光秀一直把藤孝当作可以依赖的对象。

藤孝左思右想。不同于忠兴的伦理判断,而是出自百分之百的政治判断。

(光秀能保全吗?)

他思考着。结论是不能。也不可能。光秀的行动不过是冲动的结果,没有进行任何事先的准备。他甚至没来找藤孝商量,可见也不会去找其他将领。想必所有人都会吓一跳。织田家的诸将和世人们都会觉得被人凭空扇了一个耳光,而感到极度的不快。

(光秀会失去人心。)

这么一来,其他的四位将领柴田、丹羽、泷川和羽柴就会博得人心,如果他们其中一人要讨伐京城的光秀,诸将们也会愿意投入他们的旗下。

(光秀将身败名裂。)

藤孝判断道。

忠兴处理好前院的事情后回来时,藤孝已经下定了决心。

“我不会站到光秀那一边的。”

藤孝从理论上向忠兴解释了自己的想法。

“信长公对我恩重如山、情深似海,我要剪发以表哀悼。”

他当场唤来小厮,剪去了发髻。

他披散着头发,宣布废去俗名,改用早先就想好的字号幽斋。

“幽斋”他把这两个大字写在纸片上。

藤孝的这一举动,估计不出三天就会传到京城。这不仅表明他不参与光秀的行动,而且会使光秀陷入不仁不义的立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与光秀肝胆相照的藤孝都毅然剪发来悼念信长,那么世人就会感叹道:“看看人家藤孝殿下”,因而更加地批判和憎恶光秀。就连光秀手下的大名,也竟然脚踩两只船。藤孝连剪发这件事引起的政治上的影响都看得非常透彻。

“你不用这么做。”

藤孝对忠兴道。

“你和光秀是女婿和丈人的关系。你可以站在光秀一边。你自己决定吧。”

“开什么玩笑?”

重感情的忠兴顿时火冒三丈。藤孝太了解自己的儿子忠兴的脾气了。果然不出所料,忠兴拔出短刀,左手握住自己的发髻,亲手切了下来。

“以后我就叫做三斋了。”

“怎么写?”

“三和斋。”

忠兴写了下来。

(这将会给光秀造成打击。)

大家会说,连女婿都叛离了。然而在藤孝看来,反正迟早要被除掉,干脆晚一日不如早一日,否则,细川家还不知道要受到什么样的牵连。

(不过,到底谁会举着打倒光秀的旗帜踏入中原呢?)

在此之前,按兵不动地待在日本海岸若狭湾的这座偏僻的小城里,静观事变才是上策。

第二天,京城的光秀派来了急使。可谓是最合适的人选。

同是以前的幕臣,叫做沼田光友。幕府瓦解后,他投靠到明智家里。当然与幽斋的关系不错。何止是不错,两家还是姻亲。幽斋的妻子、也就是忠兴的母亲是幕臣沼田上野介光兼的女儿,光友又是沼田家族的一员。

光友带来了光秀的亲笔信。

幽斋摊开信看了起来。

信长屡次毁我颜面,为所欲为,此次双双讨伐父子(信长、信忠)二人,泄吾长年之愤懑。望殿下早日率军上京。恰逢摄津(大阪府)尚无国主,可封赏与汝。

让幽斋感到意外的是,信写得很简短,像是例行公事。光秀一定做梦也想不到,幽斋会站到自己的反对立场去。

(此人也未免太单纯大意了吧。)

幽斋的心情很复杂。他不是从敌人,而是从朋友的角度对光秀政治上的迟钝感到恨铁不成钢。无论光秀是多么出色的官僚,多么杰出的军人,却连三流的政治家都称不上。幽斋以前就这么看,看到这封信写得如此单纯,更确定了自己的看法。

(这人不管不顾地一时兴起,杀了信长。这种人如何能保住天下。)

他从心里怜悯光秀,不知不觉眼里涌起了泪花。

看到幽斋掉泪,沼田光友乘机劝道:

“您会加入的吧?”

幽斋恢复了政治家的头脑。他取下头巾,抚摸着脑袋。

“你没看见吗?”

别的什么也不说。光友也明白了。

忠兴不愿意留下后患,他劝说父亲杀了沼田光友,父亲却淡淡地拒绝了。

“何必为难使者呢。”

光友垂头丧气地离开了宫津。

许是沼田光友回京后复命,光秀又急忙派了急差送信过来。

幽斋打开来看。字体潦草,可见作者心情慌乱。

惊闻汝哀悼信长公而剪发之事。虽心生怒气,但着实乃人之常情。然事已至此,望与吾同伍。吾已准备好摄津一国奉上。如汝心念但马和若狭,吾亦应允。

文章用辞委婉,甚至透露着哀求之意。藤孝眼前似乎能看到光秀众叛亲离、陷入了困境的模样。幽斋能感觉到,本能寺之变后,最感到进退两难的正是光秀本人。

“吾之所以有此不虑之举。”

光秀在信中接着写道。他在这里指的是“我这次采取不虑之举动(本能寺这件事)”的意思。

“吾欲推举吾之女婿殿下之嫡子忠兴成就大事,并无他求。五十日、百日之内定能平定近畿。近畿平定后,吾将隐退,天下则托付于忠兴。”

他甚至如此写道。光秀自然不会想到,这封声泪俱下的信函会被细川前侯爵家保存至二十世纪,得以大白于天下。光秀在信中苦苦哀求着。

(太单纯了吧。)

幽斋不为所动,他反而觉得应该借此机会与光秀恩断义绝。由此来向世间表明自己的鲜明立场,来为将来的生存打好基础。他给光秀回了一封绝交信。

同时,他让忠兴暂时休了光秀的女儿、媳妇玉子,把她的住处悄悄地搬到了丹后国的三户野。

不久后,身在备中的羽柴秀吉掉转大军,沿着山阳道一路赶去讨伐光秀。幽斋得知后,急忙向匆忙赶路的秀吉送去了誓约书,发誓要站在他这一边。

(以后会是秀吉的天下。)

幽斋判断道。事实上,秀吉举着为亡君报仇这一华丽的名分,聚集了这个时代的所有热情,支持他的织田家的群雄们,也想借着秀吉之力出人头地。

(北陆的柴田胜家不会这么快赶到京城。关东的泷川一益离得太远又不招人待见。丹羽长秀只不过是织田家的一名老臣而已。才略与贤能兼备、又离京城不远的,也只有羽柴秀吉了。)

幽斋如此计算着。据丹后宫津的幽斋观望,光秀已经成为了争夺天下的群雄口中的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