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保驾护航的领路人,教师需要大量的锻炼。即使知道起始阶段和变更阶段因人而异,很多时候她也不确定孩子是否已经成熟到可以从一个时期过渡到另一个时期的程度。

第一期:实施

突出目标。在上课或者帮助孩子使用感觉教具时,教师应该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隔离外界一切事物,必须把孩子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授课目标上来。因此,她需要把桌子清理干净,只放她想展示的教学教具。

准确操作。在向学生呈现教具时,教师给学生的主要帮助是教他如何使用教具。教师应该自己动手先练习一两次,例如,先把圆柱体插件取出来,打乱顺序混合在一起,然后再尝试着放回原位,在此过程中也有可能会犯错误。或者把要进行匹配的彩色线轴混在一起,然后用适当的方法,即在不碰触丝线的前提下,随机拿起一个,将其放在与它颜色匹配的彩色线轴旁边等。

唤起注意。当老师向孩子展示一个物品时,不应该面无表情,教师应对所做的事情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以此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使用教具的过程中避免出错。如果教师看到运用教具的方法没有实现目标,也就是说教具的使用方法无益于孩子的智力发展,那她应该停止使用教具。假若孩子的性格冷静温和,那她也要尽可能的和蔼可亲;但要是孩子表现得很调皮,那就应该苦口婆心地教导他,但是仅限于表达清楚自己管理他的权威即可,不应表现出因为他吵闹和不守纪律而应受惩罚的架势。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权威对暂时失控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必要的支持。他们需要强有力的支持为依靠,就像是一个跌跌撞撞走路的人,需要抓住点什么才不至于摔倒。这个时候,辅助工作就意味着向弱小无力的孩子伸出有力且友好的援手。

但是,当孩子工作时,就如同一个平衡力较强且又得到了练习器械的人——一个追求完善自身柔韧度的人需要一个健身房。

我们必须仔细区分孩子可能犯的两种错误。一种是由教具本身决定的,这类错误出现的情况如下:孩子虽然非常愿意出色地完成他们熟知的练习,但却因为自身发育尚未成熟,以失败而告终。之所以不能毫无差错地完成练习,要么是因为无法运用自身感觉辨识各种刺激物,要么是因为感官发展不完善,无法执行某些特定的动作。例如,因为还不能区分各圆柱体插件之间的差别,将插件放入嵌孔时出现错误。类似的错误还有,在垒高塔的时候错将大的立方形积木放在小的上面等。

这些错误是由教具本身决定的,因为一旦出错就会被察觉出来。只有通过孩子的进一步成长,或者通过长期正确运用教具,从而调整自身能力,此类错误才可得到修正。可以将这一类型的错误,与那些我们所谓的“从错误中学习”中的错误归为一类。良好的意愿,再加上某些外部方式的帮助,就可以使他们纠正并预防这些错误。

第二种错误是由某种恶意或者老师的疏忽大意所致。比如,儿童拖着一整套立体插件四处逛游,就像拖着手推车似的;或者用彩色线轴搭建房子;或者在排成行的木棍上面行走;或者拿一块布盖在头上演示裹头巾的方法等。假如教具因使用不当而让人困惑,或者无法物尽所用,那就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使用,结果无非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使孩子无法集中精力,因此,也就无法获得成长和发展。这好比体内大出血,流失了本该流经心脏维持人体健康甚至维持生命的血液。我们无法从这类错误中学到什么,越坚持这样的错误,学到知识的可能性就越小。

正是在这种条件下,需要教师发挥强势作用,干预并协助这些“误入歧途”的小家伙,给他提供温和有力的帮助。

尊重有用的活动。如果孩子借助于准确模仿教师的样子使用教具,或者发挥聪明才智,用自己发现的其他方法使用教具——这样做本身就有利于孩子的发展,那么老师应该允许他继续进行重复性的练习,或者允许他随心所欲地开展自己的实验,或者指出他的小错误,或者因担心其体力不支而打断他,但不要阻止他。

良好的结束。但是,倘若孩子自愿放弃训练,也就是说,当最初急于摆弄教具的迫切心情恢复之后,如果需要,老师可以干预儿童,事实上也必须如此,这样孩子才能把教具放回原处,一切才会井然有序。

第二期:课程

在儿童已经了解诸项训练内容,已完成多项练习,以及能够准确辨识各种感觉教具之间的差异以后,为了强化孩子头脑中形成的概念,教师应该进行第二次干预。

教师的干预内容主要是,教学生记住他正在操作的教具的确切名称。

这会帮助孩子进行正确地表述,教他们一些小孩子比较容易记住的名词。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教具在儿童心中留下了一定的概念,而教师将表达这些概念的精确术语教给他们,就是需要谨慎处理的其中的一个任务。在传授这些术语时,教师的发音应清晰准确,清楚地念出每一个音节。教师的讲话方式也应该准确,也就是说不能夸大其词。

三阶段课程

我发现,在教残障儿童建立教具与名称之间的联系时,塞根运用的方法同样适应于正常儿童。他把课程分成三个阶段,我们在“儿童之家”里也采用了这一方法。

第一阶段:感觉和名称之间的关联

教师首先应在不做任何添加的情况下说出基本的名词和形容词。发音要洪亮有特点,以便让孩子听清并区分构成单词的各种声音。

例如,在进行第一组感觉训练时,教师先让学生摸一张表面光滑的卡片,然后再摸砂纸,同时可以告诉孩子:“光滑”,“粗糙”。用相同的嗓音,不同的音高,多次重复一个单词,但每一次都要把元音发得清楚独特:“光滑,光滑,光滑”,或者“粗糙,粗糙,粗糙”。同样,在教他们表达冷热感觉时,她可以说:“冷”“热”然后再说:“冰冷”“微热”“滚烫”。然后,教师开始添加一些描述性的词语:“热的”“更热一些”“不那么热”等。

既然教授名称,那就应该在名称和实物之间,或者借助抽象名称本身建立一种关联,与此同时,要对孩子的理解能力形成刺激。但只提及名称本身,其他词汇不应一并教授。

第二阶段:认识与名称相对应的教具

教师应该随时检测她的课程是否达到了要求。

第一次测试包括检查儿童的大脑是否记住了与教具相对应的名称。因此,要在授课和测试之间腾出必要的时间,几次测试之间必须留有时间差。接下来,语速缓慢且声音清楚地提问刚才教过的名词或者形容词:“哪个是光滑的?”“哪个是粗糙的?”

孩子会用手指出相应的教具,这样教师就可以知道关联是否已经建立起来。

第二阶段最重要,包括真正的讲授,从而切实有助于儿童的记忆和联想能力的提高。老师在确定儿童能够理解自己并表现出兴趣时,就要一遍遍地重复同样的问题:“哪个是光滑的?”“哪个是粗糙的?”

通过多次重复,老师重复提到的名词和形容词就会被记住,每次重复提问时,孩子都用手指“回答”问题,这样其实就是一种进行教具与自己正在学或正在记忆的名称之间的关联练习。但如果教师从一开始就注意到孩子不愿听她讲课,不用心回答自己的问题以及回答错误时,那她不应该纠正儿童的错误并继续此项练习,相反,应该暂停授课,另择时间重新进行。实际上,教师为什么要纠正孩子的错误呢?如果学生没能把名称和实物对应起来,那让他学会的唯一方法就是,令其他再次经历感官刺激和听到教具的名字,也就是说,他应该重新听讲。既然孩子犯错误,就说明在那一特定时刻,他在心理上还没能掌握老师想让他掌握的联系,因此有必要另择时间。

此外,倘若教师不只纠正了儿童的错误,还冲他说“不对,你错了,应该是这个”之类的话,那么比起“光滑的”和“粗糙的”这些词汇,所有指正性的词语在其头脑中产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儿童会一直记着这些话,从而阻碍其学习。反之,如果教师能够在孩子犯错后保持沉默,那就可以留出空间,保证其思想意识的完整性,如此一来,下堂课就能有效地覆盖第一节课的内容。

第三阶段:记住与实物相对应的名称

第三阶段是对首次课的快速验证。老师提问孩子:“这是什么样的啊?”如果学生掌握了知识,就会正确地回答:“光滑的”“粗糙的”。

因为孩子常常不确定这些新单词的发音,教师可以让他们重复问题的答案,鼓励他们更清楚地说出这些名称。教师可以这样提问:“这是什么?”“什么?”如果有学生在发音上存在明显的错误,那老师就应该多加注意,随后应该纠正他的发音。

教学教具使用指南

立体插件

体积。在儿童长时间摆弄三套立体插件,并能充分自信地使用之后,老师把同样高度的所有圆柱体都拿出来并排放在桌子上,然后拿出最大的和最小的,说:“这个是最粗的,”而“这个是最细的。”她再把这两个圆柱体紧挨着放在一起,让对比更明显,然后双手分别拉着两个圆柱体顶端的把手,将两个底部相抵,让孩子观察差别。接着,教师再把它们竖着放在一起,以表明高度是一样的。同时,教师可以不停地重复:“粗,细。”每次,她都可以继续使用其他阶段的验证方法,说:“挑出最粗的和最细的给我,”最后进行语言测试,“这是什么?”在后面的训练中,老师把一套教具中最大和最小的圆柱体插件拿走,再把剩余的最大和最小的拿出来,以此类推,循环往复,直至将所有的插件都移走。比如,她随意拿着其中一个说:“给我找一个比这个粗一点的,再找一个细一点的。”

教师用同样的方法继续拿出第二套立体插件。她把插件竖直摆放,因为底部足够宽,所以能够竖着放,对孩子们说:“这是最高的。”“这是最矮的。”然后把这两个插件从并排摆放好的横列中拿出来,将剩余的插件并排放在一起,底部对齐以表明面积相等。然后再像第一组练习时那样分别从大到小删选,进行比对。

接下来是第三套插件。教师把所有的插件按大小一字排开,指着最头上的一个说:“这是最大的,”再指着最后一个:“这是最小的。”然后把它们并排放在一起,让孩子观察高度和直径的不同。这一过程和前两个练习过程一样。继而,她会如法炮制地运用大小不同的棱柱形积木、长棒积木以及立方体积木指导练习。棱柱体积木的长度相同,只存在粗细和高矮上的差别。杆状积木有长有短,但厚度相同。立方体积有大有小,但体积不同。

形状。在孩子能够区别不同平面插件的形状后,老师就可以按照通常方法——借助方形和圆形两种不同形状的插件教孩子学习名称了。她不用教孩子认识所有的几何形状,只教几个主要形状即可,如正方形、圆形、矩形、三角形和卵形。尤其要讲明矩形有瘦长矩形和粗胖矩形之分;正方形虽有大有小,但四条边相等。用插件很容易向孩子展示教具的形状。比如,正方形的插件,不管怎么旋转,都可以放到嵌孔中,而矩形若被横过来就放不进去了。孩子轻而易举就能参与到这种练习中。因此,我将一个正方形和一些矩形放在一个框子里,矩形的长边和正方形的边一样长,短边的长度则分5个级别依次递减。

教师继续用同样的方法演示卵形、椭圆和圆形的区别。圆形不论如何旋转都可以放进孔里,而我们无法把横着的椭圆形放进孔里,但如果右侧朝上或顶端朝下就刚好可以放进去。而上下颠倒卵形时,它放不进去,只有用宽的曲面对准嵌孔的宽口,或者窄面对准窄口才能放进去。而圆形,不论大小,不管怎么旋转都可以放进去。我建议迟些时候再教儿童卵形和椭圆的区别,不是对所有的孩子,只教那些对图形特别感兴趣的孩子——他们要么经常自行挑选教具,要么经常发问。我个人更倾向于等儿童长大点时,如上小学的时候,再让他们自己辨识这些差异。

儿童的引导者

老师的工作就像导游一样。她指导孩子使用各种教具,引导他们找出确切的词语,训练他们较为容易且明确地开展各项活动,教导他们不要浪费精力,排除可能存在的干扰等。

如此一来,她可以向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促使其在智力上获得快速肯定的发展。

作为人生道路上确定无疑的导航人,老师既不应该催促孩子前进,也不能阻碍儿童进步。能够确保这位可贵的旅游者——学生,能在正确的人生航线上行使就该心满意足了,也算是完成了教师的任务。

想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保驾护航的领路人,教师需要大量的锻炼。即使知道起始阶段和变更阶段因人而异,很多时候她也不确定孩子是否已经成熟到可以从一个时期过渡到另一个时期的程度。倘若等了很久,还没教孩子学习教具名称,那孩子接下来会自己学着进行区分。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5岁的小孩子,在熟练掌握单词表以后就能拼出整个单词,而他仅用15天的时间就学会了。他能在黑板上写字,并能随心所欲地画出一匹马和一张桌子,这表明他不仅仅会观察,而且已经本能地掌握了视角这一概念。在进行感知色彩的训练中,我们使用的9种颜色中,他能够把7种混合在一起。他可以快速地区分63种不同颜色的彩绸轴线,并根据不同的颜色及亮度进行归类,然后平铺在桌子上,明暗起伏的颜色如色彩斑斓的画卷一样。我做过一个实验,在旁边一扇明亮的窗户里,把一张色卡拿给这个孩子看,让他好好记住颜色,以便随后可以回想起来。然后,让他到一张放满各种颜色的桌子上寻找和刚才的色卡一样的颜色。他只犯了几个小错误,虽然挑出了相同的色调,但更多的是和它相似的颜色。他基本上不会混淆2种不同的色度。由此可见,他对颜色的记忆力和辨识能力的确超众。和其他孩子一样,这个小男孩对训练色彩感知能力的练习非常感兴趣。

当我问他一张白色桌子的名称时,他犹豫了一段时间,几秒之后他略带迟疑地回答:“白色的。”像这么聪明的孩子,不用老师的特别辅导,在家里也可以学习各种颜色的名称。一位教师曾经告诉我,她注意到有些儿童学习记忆各种颜色的名称相对有点困难,所以到目前为止,她一直没对其进行感觉方面的训练。她认为即便在教学中也不要干涉儿童的正常发育。

很明显,对这个孩子的教育一直让人感觉有些困惑,在自主进行心理活动方面,他被赋予了过多的自由。然而值得称道的是,作为概念、语言和感觉的基础,提供感觉训练的方法不容忽视。老师应该删繁就简,但不应该忘记那些必要条件。

老师常犯的两个主要错误是讲授多余知识和忽略必要知识。只有平衡这两个极端,她才真正做到了完美。

最后要做到的一点是,让儿童有序、稳定地自主活动。通过健身锻炼才能具备的敏捷灵活度,是教师给不了学生的,学生只有通过自身努力才能获得,这一点教师无法提供。因此,同样的道理,孩子必须完善自己的感知能力,必须进一步接受教育。

我们可以想一下钢琴老师的行为。他教学生如何保持体态,指导他学习音符,告诉他音阶之间的关系,该弹哪个键以及手指的位置等,然后就让学生自己练习。如果这个学生想成为优秀的钢琴家,就必须耐心地进行长时间的练习,这样才能让手指变灵活,使肌肉具有成功钢琴家所特有的自动协调性。

因此,钢琴家需要不断的自我规范,他取得的成功与天赋促使其坚持练习的程度成正比。然而,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单凭个人练习,他永远也成不了钢琴家。

实际上,这种情况适用于所有的教育,一个人的成就不取决于他的老师,而取决于自身的努力。

在将我们的教学方法传授给曾经接受过旧式教学方法培训的教师们时,我们遇到了一个困难,即阻止他们干预那些害怕自己出错的孩子和试图不断纠正错误的孩子。这个时候,老师对孩子充满了同情,很难做到不去帮助他们。如果不让他干预孩子,他会说这些小孩子太可怜,但不久后,儿童脸上洋溢的兴奋就足以表明他已经克服了困难。

正常的孩子可以多次反复进行这样的练习,但重复的次数因人而异。一些孩子重复五六遍就厌烦了,而另外一些孩子则可以兴致勃勃地移动替换插件,反复达20次之多。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4岁的小女孩把一项练习重复进行了6遍,我就给她唱了一首赞美诗,想分散其注意力,但她丝毫不受影响,继续移除那些圆柱体插件,打乱它们的顺序,然后重新归位。

聪明的老师能够对孩子进行有趣的心理研究,然后在某个点上,衡量孩子对可分散注意力的不同刺激物的抵制力。

其实,只要孩子能够自己学习,只要他使用的教具可以控制错误的发生,老师可以什么也不做,仅在一旁观察即可。

采用我的教学方法的老师一般都很少用语言教育,但需要让他多加观察,注意指导孩子的心理活动和生理发展,这也是我不称呼她为“女教师”,而改称其“女指挥”的原因。

这种叫法一开始惹人发笑。人们会问老师要指导谁,因为她手下没有可以管理的兵,她必须给小孩子自由才行。但是,她的指导要比常人的想象更加重要,其深远意义也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因为她教导的是有才智的人。“儿童之家”的女主管必须坚信两件事情——引导是老师的职责,个人的锻炼则是孩子的分内事。只有牢记这两点,他们才能理性地继续运用这一方法指导儿童自主学习,向其传授必需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