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德国作家都出身于高等学府,他们都是通过文学本身,或神学和哲理的道路投身文学的。阿尔弗雷德·德布林却不是。他出生于一八七八年,多年在柏林的工人居住区行医,一九一五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

德布林的作品是好奇的,除了几篇公共的或文学性的文章外——例如,一篇对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的详细分析;再如,一篇对马克思主义文学原理的研究——他的作品正好是五部小说。每部小说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一个互不沟通的世界。“人格不过是一种自负的限制而已,”阿尔弗雷德·德布林在一九二八年说,“如果我的小说能继续存在下去,我希望未来会把它们归结为四个不同的人物。”(当他说这番既谦虚又雄心勃勃的话时,还未发表《柏林,亚历山大广场》。)

这五部伟大小说中的第一部是《王伦三跳》。谋反者、复仇、礼仪、中国的秘密社团是这部人物众多的小说的题材。《华伦斯坦》是第二部,也是部历史小说,它的题材是十七世纪流血的德国。《高山、大海和巨人》(一九二四年)是一部关于前途的史诗,类似赫·乔·威尔斯或奥拉夫·斯特普尔顿的作品(小说情节发生的地点是格陵兰,人物则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人)。《吗哪》(一九二六年)发生在喜马拉雅山的死人堆。《柏林,亚历山大广场》(一九二九年),最后一部小说,是一部精心构思的现实主义小说,语言是口语化的,主题是柏林的无产者和流氓,它的手法则是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用的手法。

我们不仅知道小说中的人物——失业者弗兰茨——的行为和思想,也知道困扰着他的城市的情况。德布林写道,《尤利西斯》是一部确切的、生物学般的书。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如出一辙。

徐鹤林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