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孩子:

我今天感到特别疲惫,可以说几乎到了精疲力竭的程度了。我想你肯定好奇,我今天做什么了呢?我接待了一位与我们家有亲戚关系的学识很丰富的高级绅士的来访,还与他一起共进了晚餐。你或许又要纳闷了,这应该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啊,怎么会让人感到疲惫不堪呢?可事实上我真的感觉疲惫极了。

我就开门见山地跟你说吧,我感觉自己碰上了传说中的“傻瓜学者”。这种人完全不懂礼貌,也不注意说话的方式。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怎样评价家常话的呢?没错,虽然我们常常会觉得家常话不过是些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闲聊,但我们往往会通过谈这些家常话来交流彼此的感情。而我今天见到的这位学者正好相反,他不跟我拉家常。他说每句话都要引经据典,为此,他常常要面临找不到合理的言辞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尴尬,甚至有时候会半天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即使终于想到该说什么了,也会莫名其妙地戛然而止。更要命的是,他还是一个呆板固执的人,他不允许别人有与他不同的意见或看法,一旦我说出了与他的观点不一致的话时,他就会愤慨得对我怒目而视。除此之外,他谈吐的方式也很俗陋,他说话做事的动作笨拙而粗鲁,但出于礼貌,我只能装作陷入沉思的样子来回避。我想,导致他今天这种缺乏处世经验的结果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长时间地把自己关在研究室里,成天只是埋头苦读,不常与人交往,这样虽然让他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都知道要仔细地思考,但同时也让他养成了固执己见的坏习惯。而即便他对于学问十分了解,并且他的很多说法听起来似乎都很有道理,但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他真的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而他说的那些看似有些道理的话,细究起来其实也是缺乏现实根据的。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我宁愿选择和几个稍微懂点人情世故并且也善于闲谈的人聊天。在我看来,优秀的谈天对象应该具有一些基本的素质。

无论一个人的学识多么丰富,他都应该谙熟人情世故。刚才谈到了和一位空有学识却不谙世事的学者聊天是件多么倒人胃口的事情,这种人的谈话逻辑实在让人很吃不消。平时他们总是待在实验室里作研究,通常不善于观察周围的生活,很少实实在在地去了解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些怎样的习惯和嗜好,这就导致他们不善于与人打交道、不知道应该怎样与人交流。更糟糕的是,他们自身却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这种缺憾,反而会固执骄傲地认为只有自己的研究才是人世间最高尚最美好的存在。试想一下,如果一位学者正在讲“世界是怎样的”,而你却插嘴反驳道:“世界本不是你讲的这样的。”那你注定将要迎来一场无止无休的争论,而如果对方恰好是牛津大学或剑桥大学的高材生,那你就几乎是“惹下大祸”了。因为对方一定不会轻易放弃这个难得的与人辩论的机会,为了证明只有自己的说法是正确的,他一定会动用所有的大脑细胞来收集任何细枝末节的证据,并会像作学术报告一样去全面地研究与分析,最终形成系统详细的观点来击败你……

因此,鉴于有些人不谙世事的实际情况,你最好不要轻易与别人发生争论。很显然,与不谙世事的人争论是毫无意义的,不会对你的人生有任何帮助。他们这样的人,即使偶然发现了别人值得被称赞的地方,也会因为缺乏称赞他人的实践而不知如何组织语言,于是就干脆胡乱恭维别人一番,这种赞美人的效果你肯定想象得到。这种事情虽然可悲却又很无奈,因为他们成天想着自己的科研,专注于自己的学术,又哪来心思去观察生活、体察他人的喜好呢?因此,他们说出的那些冒冒失失的恭维话只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这也难怪,原本是被他们称赞的对象却往往会因为听了他们的话而感到疑惑不解或惊慌失措,最后甚至对他们接下来要说的话都感到提心吊胆了。

总之,谙熟世故的人能够分析人事,善于察言观色,他们懂得人都不只一面的道理。一个人虽然看上去是此刻呈现出的这种状态,但他一定不是只有这一种状态,他一定是由各种特性——甚至是彼此对立和矛盾的特性——综合形成的一个复杂的个体。看一个人就如同看一种颜色,表面上看是纯净的,可在实际上,很多看似纯粹的颜色都是由其他颜色调和出来的。一个谙熟世故的人在看待其他人时,不会只是简单地认为对方就只有这样一种脾性,他们一定知道眼前的这个人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性格特征。当然,那些成天躲在实验室里又自信满满的学者们是难以明白这其中的道理的,因为这种事情并非是光靠动脑子就能想清楚的;而即使他们急切地想要去实践一种生活哲学,也会因为缺乏实践基础而难以成功,这就跟只会乐谱却不知道怎样踩舞步的人永远也学不会跳舞是同一个道理。

除此之外,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知识丰富品行也高尚的人往往会被那些学识人品都不如人但手段圆滑的老江湖耍得团团转,因为他们缺乏处世经验,也不太懂得人情世故,常常被人随心所欲地摆布就是难免的事情了。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事情,反正我是见怪不怪的了,因此,我忍不住又要强调,一个人无论从书本上得到了多么丰厚的知识,都应该在实际生活中增长各种见识。人只有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现实,通过自己的思想去切实感受人生,他才可能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做人做事的种种道理。

我想,你已经到了应该建立属于自己的立身方式的时候了,在这个过程中,你应该把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的见闻归纳起来,并要善于运用自己的判断来综合各种见识。关于人情世故,既要从书本中多学习,例如拉罗什福科关于生活的格言就很值得一读。从书本中,你也可以认识到人心是叵测的、情感是变化的等各种道理。但关键还得在生活中去亲身体验,并且主动去思考和比较书本上关于人性的各种说法,只有通过深入的思考,你才可能最终形成自己的智慧。为此,我建议你在上午的时间里读书,而到了晚上,你就可以在各种社交场合中去作实际观察,只有让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相互佐证,你的进步才会更快、更明显。

爱你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