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志一

国家设藩分治,以为民也。司牧师保,以至御侮捍灾,斥堠比闾,期无患而后即安。噫!何勤乎,古之善为政者,舆梁概茨,修缮惟谨,非其以域民之具,而使之嗷嗷中泽无攸暨也,志建置。

城池

府城

自无诸开国,建城都冶,至晋太康四年,郡守严高改筑越王山之南为子城,唐天复间,闽王审知筑罗城,五代梁开平初,审知又筑南北夹城,宋开宝七年,刺史钱昱又筑东南外城,至淳熙间,惟子城如旧,其余各存数门,咸淳九年,诏增筑外城。元初渐堕废,后陈平章友定又加缮葺。国朝洪武四年,命驸马都尉王恭因元故址筑焉,北跨越王山为楼曰样楼,南则因故外城绕九仙、乌石之麓,袤广方十里,高二丈一尺有奇,厚一丈七尺,周三千三百四十九丈,城上敌楼六十有二,警铺九十有八,堞楼二千六百八十有四,女墙四十八百有五,表里辟夹道各二丈许。成化十九年六月,烈风淫雨,摧毁殆尽,镇巡藩臬渐次修缮,悉完其旧。嘉靖三十八年防倭,增置外敌台三十有六,环城三面堑濠,深七尺五寸,广十丈,延袤三千三百四十六丈有奇。城之北枕龙腰山里许,古传龙腰不可凿,审知时尝凿之,或以为不可,遂止。城之门七:曰南门,旧南夹城宁越门外有九仙桥。曰北门,旧北夹城严胜门外有池,桥上有亭。曰东门,旧外城行春门外有桥名乐游。曰西门,旧北夹城迎仙门外有迎仙桥。曰水部门,旧南夹城水部门有板桥其名镇海。曰汤门,旧外城汤井门外有汤门桥。曰井楼门。旧外门船场门外有四明桥。城之水关四:一在水部门之东,引南台江潮自河口,缭绕凡三十有六曲,由水关入城。国朝弘治中,镇守内官议凿新港,而三十六湾始废,形家以为非宜。嘉靖初,谢给事蕡奏复,不果。一在西门之南,引洪塘江潮自西禅浦,亦三十有六曲,由西水关入城,城中河数十曲,萦回于民居前后,舟航随潮汐往来。其在北门、汤门二关,但以泄潦水云。

冶城

即闽越故城,在今府治东北。汉高帝五年,封无诸为闽越王,都冶,依山置叠,据将军山、瓯冶池,称形胜焉。

子城

晋太康四年,守臣严高谓故城不足聚众,将移白田渡,嫌非南向,乃图以咨郭璞。璞指其小山阜曰:“是宜城。”后五百年,盛唐中和中始修,广其东南隅。宋初堕废。熙宁初,郡守章珉请修筑子城,会珉迁去,程师孟成之,益旧城西南隅,周九百五十丈,设女墙,创九楼,浚湟横亘其南,今毛应等桥凡十有二。绍兴初,守程迈累虎节、定安、丰乐、康泰四甕门,设敌楼,寻毁之。城之门七:南虎节门,外还珠门,东南定安门,东康泰门,西丰乐门,内宜兴门,今宜兴境即其地,东北清泰门。以上六门俱废,惟还珠门存。

罗城

唐天复元年,闽王审知于子城外环筑,设大门、便门共十有六,水门三。南利涉门,上有重楼夹阁,楼之前为安泰桥,今门废桥存。东南通津门,上有楼,前通津桥,今存。东海晏门,俗呼鸡鸭门,在今澳桥西。东北延远门,北永安门,在怀安县后。西北安善门,上有楼,内有鹿顶,门在西湖旁。西南清远门,俗呼鸭门,中有丰乐门、金斗门,俱废。

夹城

梁开平元年,闽王审知筑南北夹城,谓之月城。南大门一,累甕设悬门,外楼橹七十间,便门、去水门二,浚河以通潮。北大门二,便门五,旧志只六门,有名可考。南宁越门,即今南门。东南美化门,今废;内水步门,今存。北严胜门,即今北门。西北遗爱门,旧名升山,元绛作,明年绛移尹南京,父老思之,更名。西迎仙门,即今西门。

外城

宋开宝七年,刺史钱昱筑其城之门楼六间,敌楼三十间,又有安边、临江二门,楼五间,便门二:曰汤井,曰船场,敌楼九间,开沿城河二百九十丈,城高一丈六尺,厚半之。太平兴国三年,钱氏纳土,诏尽堕之。皇祐四年,郡守曹颖叔奏请,复渐修筑,后蔡襄等累奏,并皆废格,壕隍堙塞,半为民田,所存门六。南合沙门,在洗马桥北;东南通仙门,在美化坊南;又东为行春门,即今东门;东北汤井门,即今汤门,又为船场门;西怡山门,在迎仙门外。旧时城垣内边皆有空地二丈余,周围环转为拦马墙,高丈许,墙外有路。后近城人家多鞠为蔬圃。成化间,巡按张瑄建增石基,再筑完固,张去遂渐废。

古田县城

国朝弘治十三年筑,西北跨山,东南滨溪,广袤七里许,高一丈七尺,厚一丈,周一千三百丈有奇。为门者四:东曰南安,今改澄清;西曰永丰,今因旧名;南曰迎思,今改太和;北曰望阙,今改节镇。水关五:曰威武,曰金井,曰朝阳,曰玉滩,曰观澜。城上敌楼四,警铺十有二,女墙三千三百有奇。初,县无城。弘治九年,办事官翁七昂等奏闻,时邑人罗荣为郎中,主其事,巡按御史陆偁,檄永福知县姚祯开基筑之,后本县知县萧谦至,遂成。

闽清县

无城,惟东、南、北面创三敌楼,置栅为门,昕夕启闭,曰迎恩门,在县南;曰大西门,在县西;曰北敌楼,在县北。

长乐县

旧城,弘治间,县令潘府所创,广仅里余,至嘉靖三十一年,知县詹莱为防倭故,奉抚按檄,拓而大之,广五里,高一丈五尺,厚一丈,周一千四十五丈有奇,辟门五:南曰阳春,北曰拱极,东曰镇海,西曰清江,西南曰平政;水关五,警铺五十有七。三十七年,增置敌台一十有三,四十年,凿濠。

连江县城

国朝嘉靖十八年,通判徐访、知县袁鉴始筑,广四里许,高一丈二尺,厚八尺,周九百丈有奇,辟门四:东曰镇定,南曰广化,西曰承恩,北曰怀宁。万历四年,知县张贤增高三尺,置三敌楼,十三警铺。二十七年,洪水崩坏,署印县丞孙继谟修葺之。

罗源县

旧无城。弘治中,知县徐珪始于衢路列栅为门十,以司启闭。正德十四年,知县黄相又以东西二门筑垣,以备捍御。嘉靖三十七年,倭讧海上,巡抚王忬檄推官徐必进尽拓其旧而筑之,延袤三里许,高一丈五尺,厚一丈一尺,周七百一十有三丈,辟门四:东曰宾日,西曰承金,南曰阜薰,北曰朔易;敌楼四,水关三。万历七年,分巡佥事李乐请银六千两,改砌以石,崇墉屹然。

永福县城

国朝嘉靖三年,知县何谦始筑,后知县文惠、陈克侯相继修之,城高一丈五尺,厚丈许,周七百二十丈有奇,为门楼四,串楼一百二十,敌台十。万历十七年,山寇作,士民以东北城垣环于山湾,呈请移入山顶,周围只计六百六十丈。东西南北辟四门:东曰永泰,西曰永平,南曰阜殖,北曰瞻京。

福清县城

国朝正德八年始为四门:东曰文兴,北曰玉屏,南曰龙江,西曰双旌。嘉靖三十三年,防倭更筑,垣高一丈八尺,厚一丈四尺,周九百九十三丈,女墙一千三百,警铺二十四,建门楼四,水关二。至三十七年,筑三敌台,城增高四尺,环垣上为堞楼,表里辟夹道,浚濠深广各二丈。本年陷于倭。至万历三十一年,知县丁永祚始移旧城四百余丈,新增城二百丈,益以月城。

镇东卫城

在福清县方民、新安二里间,去县治一十里。国朝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督造,垣高二丈三尺,厚一丈,周八百八十余丈,为门四,警铺四十有三,女墙一千三百四十有九,敌楼三十有二。

梅花守御千户所城

治四十里。国朝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督造,垣高一丈八尺,厚六尺,周六百四十余丈,门三,女墙一千二百,敌楼二十有四,警铺二十。

定海守御千户所城

在连江县二十七都,去县治八十里。国朝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督造,垣高一丈五尺,周六百丈,警铺一十有六,西南关门一,城外濠阔六尺,深三尺。

万安守御千户所城

在福清县平南里,去县治一百二十余里。国朝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督造,高一丈六尺,厚一丈二尺,周五百二十五丈,女墙八百二十有七,警铺一十有三,敌楼一十有八,东、西、南为三门,上皆建楼。

蕉山巡检司城

在长乐县十五都,周三百六十余丈,初为寨,嘉靖三十八年始建。

松下巡检司城

在长乐县二十都,周三百一十余丈,初为寨,嘉靖三十九年始建。

小社巡检司城

在长乐县二十都,旧为寨,嘉靖四十一年始建。

北茭巡检司城

在连江县二十六都,去县一百一十里,周一百五十丈。国朝洪武初,江夏侯周德兴督造。

蛤沙河泊所城

在连江县二十九都,去县治五十里,周一百五十丈。国朝洪武初,江夏侯周德兴督造。

塘头民城

在闽县合北里,嘉靖倭患后,里人董世道捐赀造,万历四十年拓而大之。

塘湾民城

在闽县合北里,嘉靖间造。

翁崎民城

在闽县江右里,嘉靖间造。

垅下民城

在长乐县二十都。

海口镇民城

在福清县治东二十里,周八百四十四丈,女墙一千六百有五,警铺二十四,敌台七,辟门五。嘉靖三十四年,倭始寇闽,犯海口镇,民死者半。巡按御史吉澄请发帑金七千七百余两赈,镇民愿以所赈筑城。其后岛夷屡犯福清,此镇以有城可守。

化南民城

在福清县东南六十里,嘉靖间造。

沙塘民城

在福清县南五十里,隆庆间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