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十一儒林

王回字深父,侯官人。敦行孝友,质直平恕,造次必稽古人,不为小廉曲谨以求名誉。举进士,为卫真簿。有所不合,称病自免,作告友曰:“古之言天下达道者,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也。五者各以其义行,而人伦立;其义废,则人伦亦从而亡矣。然而父子、兄弟之亲,天性之自然者也,夫妇之合,以人情而然者也;君臣之从,以众心而然者也。是虽欲自废,而理势持之,何能斩也?惟朋友,举天下之人,莫不可同,亦举天下之人,莫不可异,同异在我,则义安所卒归乎?是其渐废之所繇也。君之于臣也,父之于子也,夫之于妇也,兄之于弟也,过且恶,必乱败其国家,国家败,而皆受其难,被其名,而终身不可辞也。故其为上者不敢不诲,为下者不敢不谏。世治道行,则人能循义而自得;世衰道微,则人犹顾义而自全,间有不若,则亦无害于众焉耳。此所谓理势持之,虽百代可知也。亲,非天性也;合,非人情也;从,非众心也。群而同,别而异,有善不足与荣,有恶不足与辱。大道之行,公于义者,可至焉。下斯而言,其能及者鲜矣。是以圣人崇之,以列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而壹为达道也。圣人既没,而其义益废,于今则亡矣。夫人有四肢,所以成身,一体不备,则谓之废疾。而人伦缺焉,何以为世?呜呼!处今之时,而望古之道,难矣。姑求其肯告吾过也,而乐闻其过者,与之友乎。”退居颖州,久之,不肯仕,在廷多荐者。治平中,以为忠武军节度推官,知南顿县,命下而卒。回在颖川,与处士常秩友善,熙宁中,秩上其文集,补回子汾为郊社斋郎。弟向。《宋史》

向字子直。为文长于序事,戏作《公默先生传》曰:“公议先生,刚直任气,好议论,取当世是非辨明。游梁、宋间。去颍,弟子任意对曰;‘先生无复念去也。弟子从先生久矣,亦各厌行役。先生舍颍为居庐,必有生计?主人公贤,遇先生不浅薄,今又去之,弟子未见先生止处也。先生岂薄颍邪?’公议先生曰:‘来!吾语尔。君子贵行道信于世,不信贵容,不容贵去。古之辟世、辟地、辟色、辟言是也。吾行年三十,立节循名。被服先生,究穷六经,顽钝晚成,所得无几。张罗大网,漏略零细。校其所见,未为完人。岂敢自忘,冀用于世。予所厌苦,正谓不容。予行世间,波混流同。予誉不至,予毁日隆。小人凿空,造事形迹,侵排万端,地隘天侧。诗不云乎?谗人罔极,正人明恕。故未见疑,不幸去我,来者谓谁?谗一日效,我终颠危,智者利身,远害全德,不如亟行,以适异国’语已,任意对曰:‘先生无言也,意辈弟子尝窃论先生,乐取怨憎,为人所难,不知不乐也,今定不乐。先生知所以取之乎?先生聪明才能,过人远甚,而刺口论世事,立是非,其间不容毫发,又以公义名,此人之怨府也。《传》曰:议人者不得其死,先生忧之是也。其去未是。意有三事,为先生计。先生幸听意,不必行,不听,先生虽去绝海,未见先生安也。’公议先生僵舌不语,下视任意,目不转,移时卒问。任意对曰:‘人之肺肝,安得可视?高出重泉,险不足比。闻善于彼,阳誉阴非,反背后憎,诋笑从横,得其细过,声张口播,缘饰百端,德败行破,自然是人,贱彼善我。意策之三,此为最上者也。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曰:‘不能,尔试言其次者!’对曰:‘捐弃骨肉,徉狂而去,令世人不复顾忌。此策之次者,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曰:‘不能!尔试言其又次者。’对曰:‘先生之行己,视世人所不逮何等也,曾未得称高世,而诋诃蜂起,几不得与妄庸人伍者,良以口祸也。先生能不好议而好默,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何疾于不容,此策之最下者也。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喟然叹曰:‘吁,吾为尔用下策也!’任意乃大笑,顾其徒曰:‘宜吾先生之病于世也。吾三策之,卒取其下者矣。’弟子阳思曰:‘今日非任意先生,不可得留。与其徒谢意,更因意请去公议为公默先生’。弟同,字容季,性纯笃。亦善序事,皆早卒。仕止于县主簿。《宋史》

陈祥道字祐之,闽清人。治平进士,尝著《礼书》百五十卷,近臣以闻,哲宗诏尚书给笔札抄录,除国子监直讲,迁馆阁校勘,兼太常博士,终秘书省正字。其《礼书序》略曰:“臣尝考六艺,百家之文,以究先王礼乐之迹。凡寓于形名度数者,必辨其制;凡藏于道德仁义者,必发其蕴。发愤二十年,著成《礼书》总一百五十卷。其于历代诸儒之论,近世子聂崇义之图,或正所失,或补所阙,庶几古人之仿佛,可以类推,藏诸巾衍,非敢以施当代。”又有《论语句解》与《礼书》并行于世。《闽书》

陈旸字晋之,中绍圣制科,授顺昌军节度推官。徽宗初,进《迓衡集》以劝导绍述,得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礼部侍郎赵挺之言,“旸所著《乐书》二十卷,贯穿明备,乞援其兄祥道进《礼书》故事给札。”既上,迁太常丞,进驾部员外郎,为讲议司参详礼乐官。魏汉津议乐,用京房二变四清。旸曰:“五声十二律,乐之正也;二变四清,乐之蠹也。二变以变宫为君,四清以黄钟清为君。事以时作,固可变也,而君不可变。太簇、大吕、夹钟,或可分也,而黄钟不可分。岂古人所谓尊无二上之旨哉?”时论方右汉津,绌旸议。进鸿胪、太常少卿、礼部侍郎,以显谟阁待制提举醴泉观。尝坐事夺,已而复之。卒年六十八。《宋史·儒林传》

李复字履中,闽县人。记博而醇,尝论《孟子集义》养气之义,谓:“其动必由理,故仰不愧,俯不怍,无忧无惧,而气自充。舍是则明有人非,幽有鬼责,不慊于中,气为丧矣,故曰:‘无是馁也’”。朱子叹曰:“履中独得大旨”。又曰:“近世之论,多以过高失之,甚者或流于老、庄而不知。不若此说之为得也。”著有《潏水集》。《道南源委》

林之奇字少颖,侯官人。弱冠从吕本中学,将试礼部,行至衢州,以不得事亲而返。学益力,登绍兴辛未进士,历官校书郎。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三经义说》,之奇言:“王氏《三经》,率为新法地。晋人以王、何清谈,罪深桀、纣,本朝靖康祸乱,考其端倪,王氏实负王、何之责。正所谓邪说谣辞之不可训者。”或传金人将南侵,之奇作书抵当路,言“金人知我重于和,常以虚声喝我,而示我欲战之意,非果欲战,所以坚我和。我欲与和,宜无惮战,使权在我。以痺疾乞外,由宗正丞提调闽舶,参帅议,遂以祠禄家居。吕祖谦往受学焉。有《尚书集解》、《春秋周礼论》、《论语讲议》、《论语注》、《孟子讲议》、《杨子解义》、《道山记》、《闻拙斋集》行世,学者称拙斋先生。卒谥文诏。从子子冲。《宋史儒林传》参《福建通志》

冲字通卿,学问德业,有声乡里,从游者数百人。为南丰簿,邑民交颂。时太守陈岐请修礼乐,书成,周必大,杨万里称其精密。子耕,能传家学。正德《府志》

李樗字若林,闽县人。与林之奇俱受业于吕本中,后领乡贡。其学以孝弟忠信、穷经力行为主。及门之士,皆浑厚质实,志尚修洁,黄榦称之,曰:“吾乡儒学彬彬,以文词行义为后进宗师,若林,其杰然者也。”著《毛诗解》,学者称迂斋先生。《闽书》

王普字伯照,闽县人。礼、乐、律、历、莫不精深,登进士第,官至侍郎。朱子尝评福州前辈明礼者三人,普为最,刘藻次之,任文荐又次之。藻字昭信,著《易解》五卷,有曰“见险而止为需,见险而不止为讼,能通其变为随,不能通其变为蛊。”终布衣。文荐,字远流,著《六经章句》,登绍兴进士,官秘阁修撰,王十朋称其直道立朝。《福建通志》参《道南源委》

陈长方字齐之,长乐人。父侁,字复之,擢进士第,娶吴人林旦女,与陈了翁交从甚密。了翁谪廉州,侁以书贺之,至千余言,由此得罪。又从游酢学,得治气,养心,行己,接物之要。长方生长外家,从王苹游,绍兴中举进士,授江阴教授,寻归居吴中步里,终日闭户,研穷经史,著书名《步里客谈》及《春秋礼记尚书传》、《汉唐论》,俱行世,学者称唯室先生。弟少方,字同之,亦端慧不群,孝宗朝为东宫讲官,号二陈。《中吴纪闻》、《苏州府志》合纂。

王谊字正仲,福清人。苹从子,家苏之吴江,师事苹门人杨邦弼。以学行鸣于时。秦桧当国,忌天下能者,谊因发愤为《罢相对》以剌之,为其仆所告,桧怒,贬象州。十年乃归。遂不复仕,著《春秋类书》纂《苏州府志》

曾逄震字诚叟,闽县人。耻为场屋之交,从朱子学,胸中涣然,洞见道体,经史百家,无不窥究。隐居道山。家有无,不问也。尝自编录其诗文,名《月林丑镜》。《闽书》参《福建通志》。

蒋康国字彦礼,古田人。登绍兴三十七年进士,官饶州司法。尝从朱子讲学,朱子《楚辞集解》多资之,学者称鼎山先生。《道南源委》

卢孝孙玉溪,闽县人。奉亲孝养,笃志好学,研究伊、洛之书,深契其旨。著书立说,发明见于《性理大全》,学者宗之,卒葬藤山。《福建通志》

陈舜申字宋模,连江人。淳熙间,登进士第,历官知漳浦县,有惠政。入为著作郎,转对切直,称旨,会有忌者,出管武夷冲祐观。起参议淮阃,未赴卒。著《易鉴》、《四书解》、《浑灏发旨》、《审是集》、《兵书订解》、《南唐余事》、《高齐文集》。子德一,自有传,见《文苑》。《福建通志》参《道南源委》

陈德豫字子顺,连江人。好学通博,登淳熙十四年进士。调建州户曹,试教官首选,分教宣城。时禁程氏学,遗文皆令焚毁,德豫取郡学所藏,护持惟谨。改京教,累迁诸军粮料院。岁旱求言,德豫上封事,以讳天变、讳人言为致旱之由,乞去二讳以回天意。光宗嘉纳之。历武学、太学宗学博士,抗疏论事,议者以为识时务。累迁著作郎,会外国僧人入觐,锡予甚丰,乃历陈梁武之失,即日有旨,出僧人于国门之外。终大理卿。著有《讷斋稿》。[ht6ss]《道南源委》

林亦之字学可,福清人。盛年挟策游四方,卒不契,去之红泉,谒林光朝,师之三十余年,遂为高弟。光朝卒,莆人推亦之嗣讲席。光朝之学,一本躬行,亦之户外,履几半于师。或劝其著书,答之诗曰:“讲学红泉不著书,只将心学授生徒。”赵汝愚帅闽,辟入东井书堂,待以宾礼,上其学业于朝,命未下,卒。学者称网山先生,一曰月鱼先生。景定间,林希逸追举其贤,赠迪功郎,赐谥曰文介。子简,字绮伯,莆中刘克庄少师之。[ht6ss]《闽书》

陈藻字元洁,福清人。师林亦之,得林光朝经学之传,为时通儒,一时学者皆从之游。藻家贫,笃志于学,不求人知,课妻子耕织勤生务本。出与诸生弦诵,登山临水而已,故号乐轩。所著有《语孟》、《庄子》、《杜诗解》、《乐轩集》。及卒,门人林希逸请于朝,赠迪功郎,谥文远。正德《府志》

林希逸字肃翁,号鬳斋,福清人。师事陈藻,藻之学出于林亦之,亦之出于林光朝,授受有源。登端平乙末进士,为平海军推官,以清白称。迁秘书省正字,入对,乞信任给谏,又乞早决大计以慰人望,理宗皆开纳之。历兴化军,首诏学者云;“自南渡后,洛学中微,朱、张未起,以经行倡东南,使知圣贤心,不在训诂,皆自莆南夫子始。初疑汉儒不达性命,洛学不好文辞,使知性与天道,不在文章外者,自福清两夫子始。”因立三先生祠,并锓其文以传。莆南夫子者,谦之也;两夫子者,亦之、藻也。景定四年,举亦之及藻为有道之士。又举林遇幼承父泽,奉亲不仕,并乞褒崇。诏树表书谥,并祀学宫。历司农少卿,终中书舍人。著《易讲》、《春秋正附篇》、《考工记解》、《竹溪》十一篇。纂林洵仁传。

敖继公字君善,长乐人。精研经史之学,而尤长于《三礼》。以《仪礼》一经,郑氏旧注疵多醇少,因详为删定,取贾疏及先儒之说,补其阙文,更附以己见,名曰《集说》,甚为明赡,盖能不以艰词奥义自诿者。元大德中,寓居吴兴,坐小楼,足不下梯,吴士多从之游。赵子昂,其弟子也。以江浙平章高彦敬荐,为信州教授。纂《通志堂经解序》。

欧阳亻光字以大,长乐人。隐居著述,动循礼法,学者师焉。著《四书释疑》、《五经旨要》、《性理字辨》、《格物启蒙》、《忠孝大训》、《女范幼学》等书。子潮,举莆田教谕,通《五经》,称五经先生。《福建通志》参《闽书》

郑旭字景初,闽县人。居家孝友,有信义,贯通《五经》百家诸史,与王偁、林志友善。以学行,辟为国子掌仪。明太祖选德望十人,使傅东宫,旭居第二。后谪云南吏目。建文中,起为高安训导。所著有《诗经总旨初学提纲》、《咏竹稿》等书。《纂刘鹤翔撰传》

林志闽县人。初生时,父梦宝志入室,因取名焉。及四五岁,母口授经书,辄能记诵,十岁日记数千言。从王偁游,偁奇之。时出论辩,见锋芒以折长者,偁曰:“此非所以求益。”为字曰,尚默。因痛自克治沉潜,涵浸学问,久而益富。永乐中,乡会试皆举第一,殿试第二,授翰林院编修,预修《性理》及《四书五经大全》、《历代名臣奏议》,书成,受赐赉,升修撰,历官右谕德,兼侍读。宣德元年,预编《两朝实录》。志善事父母,汤药必亲尝,丧葬谨礼,待宗族有恩。在官恭勤趋事。其学究博经史百氏、星历、医卜,咸得领要。为人刻厉深切,后学多从质问。著《周易集说》。《福建通志》

叶朝荣字良时,福清人。应隆庆改元恩贡,授九江通判。洁己恤民,负逋毕登,佐榷关,秋毫不染,免商缗无算。台使者贤之,令摄瑞昌令,有疏河功,再摄彭泽,有修城功。擢知养利州,筑城,建学,凿塘,垦田,暇则与诸生谈说经术,敦勉理学,州俗一新。卒之日,书卷数函、衣裳数袭而已。士民立祠祀之。生平淡薄勤苦,惟读书宗理为务,《四书》、《五经性理》、《纲鉴》,默诵如流,至老无一字遗忘。尤精于诗,自言“吾说诗不在文字”,于治乱兴衰之故,灿若指掌,《五经》奥义具在其中,苟有用我,举此可行也。《道南源委》子向高,自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