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事

·纪兵 祥异 轶事 丛谈

志之录杂事,犹易之有杂卦也;单词只义、有关劝戒,识大识小,悉着于编。以故纪兵则笔其大纲,附以细目;祥异则分年编次,据事直书。他若父老所传闻、遗籍所辨证为此邦故事而他卷不得附者,类而志之。紫阳涑水,仆病未能,《论衡》之末,庶几百一。为《旧事录》第十一。

纪兵

隋大业中,虎贲将陈棱略地至澎湖(《圣武记》)。

明洪武五年,信国公汤和经略海上,迁澎湖居民。海寇曾一本等,啸聚为寇(《赤嵌笔谈》)。

嘉靖四十二年,都督俞大猷逐海寇林道干至澎湖。

万历二十年,设澎湖游兵,以备倭。

天启二年,外寇据澎湖;四年,巡抚南居益遣兵擒之。先是,万历二十九年,有海澄人李锦及奸商潘秀、郭震久居外夷,语其酋曰:“若欲通贡市,无如漳州者。漳南有澎湖屿,去海远,诚得此,贡市不难成也。”酋曰:“若守土官何?”曰:“税使高釆嗜金甚;若厚贿之,彼特疏上闻,事必谐矣。”酋曰:“善。”锦乃代为国书移釆,俾秀、震赍以进。守将陶拱圣大骇,系秀于狱,震逸去。初,秀与酋约,如有成议,当遣舟相闻;而酋急不能待,三十一年七月,即驾大舰直抵澎湖。时汛兵已撤,遂登陆伐木筑舍,为久居计。会总兵施德政,令都司沈有容将兵往谕。有容负胆智,大声论说;夷人露刃相诘,有容无所慑,盛气与辩。酋心折曰:“我从不闻此言。”时抚按严禁奸民接济,酋乃去。万历末,外夷复入北港;天启二年,出据澎湖,筑城守之;又泊船风匮仔尾,出没浯屿、东淀间;海寇李旦复助之,海滨戒严。天启四年,巡抚南居益上言:“番船五艘复至,与风匮仔船合凡十一艘,其势愈炽,声言该国已大集战艘,议聚澎湖求互市。若不见许,必至构兵。为今日计,非用兵不可”;因列上调兵足饷方略。部议从之。正月,遣将先城镇海港,且筑且战。番人退守风匮城。居益大发兵,命总兵俞咨皋督诸军齐进。寇势窘,两遣使求缓兵,容运米入舟即去。诸将许之,遂扬帆去。独渠帅高文律十二人据高楼自守,诸将悉力破擒之,献俘于朝。澎湖之警以息(节《台湾旧志》)。

大清顺治十八年五月,明郑成功率舟师抵澎湖,遂进台湾,据之。台、澎本海外荒岛,明得澎湖,旋守旋弃。郑芝龙者,南安人,少为海寇,出没岛上;及投诚,尝招民恳辟。后官正总兵,奉唐王入闽,称号隆武,累授太师平国公。顺治初,大兵平闽,芝龙降,我大帅挟之北去。其子成功,本日本妇翁氏所生,幼有才略;唐王一见奇之,赐国姓,授招讨大将军、忠孝伯。至是谏父不听,乃走鼓浪屿,聚兵袭据金门、厦门,益通市外洋,以益饷;兵骤强,连陷沿海郡县。时桂王举兵粤东,称号永历,遥授成功为延平王,进封潮王。后由江南败归厦门。顺治十八年,台湾通事何斌献全台地图,请为乡导。成功阅其图叹曰:“此亦海外扶余也”;乃率舟师取台。先以百艘薄澎湖,自将精锐进鹿耳门。适水涨丈余,连樯而入,遂据之。外寇大骇遁去。成功旋卒,传子经;经卒,传子克墏;有能名。其弟克塽与其臣冯锡范弒之而自立,仍用永历年号。以大将刘国轩率水陆军二万防守澎湖,为全台门户。康熙初,大兵平金门,总督姚启圣屡遣官招之,讫无成议。时方严迁界之令,杜绝接济,不许寸板下海。沿海贫民不乐迁者,或偷渡台、澎,佃鱼为生,而通市之利,久为郑氏所擅矣。

康熙二十年,水师提督施琅治兵厦门,以图台、澎。琅,晋江人,少尝为郑氏将,以事忤成功,一家被杀。琅脱归,总督李率泰荐授副总兵,克复金、厦,平沿海诸岛有功,升水师提督。康熙六年,以边患宜靖,抗疏请捣台、澎。有旨赴京面陈,旋授内大臣一等伯爵。二十年,内阁学士李光地,密荐施琅老将知兵,可独任。姚启圣亦以为请。诏授琅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衔。琅既至,练兵造舟,得水师三万人、战船三百余只,上疏以灭贼自任;议乘南风先攻澎湖,而启圣欲乘北风直取台湾。议久未决。六月初四日,琅派随征总兵董义、曾成、游击阮钦为等驾快船二十三艘,往澎湖瞭探贼息;午刻从古雷洲扬帆。初五日到澎之猫屿、花屿。初六早由虎井过西屿,瞭见刘国轩战艘尽泊于娘妈宫。见我船至,大船概起头帆,小船尽起大帆,出赶绘二十余只,驾出西屿头;又有八罩船十余只,由海面驶上。我船恐众寡不敌,传炮收回;初八日到厦门港归汛。琅奏称:此行遣发哨船,来去无阻,见有明据;而乘南风进取之计遂决矣。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二十二年六月,水师提督施琅大破刘国轩于妈宫港内;国轩遁。其将曾瑞、江钦等战死,余众皆降。时国轩沿岸筑垒,环二十余里;间垒列炮,守御严密。琅舟师湾泊平海澳,与总督姚启圣会商进军。有国轩部下柳胜、林斗等乘间来投,备陈贼中可灭状;谓国轩战船不过百二十艘,所部林升、江钦等众,堪战者约二千人;余四千人皆新附之众。私相偶语,提督不嗜杀人;俟大军一到,便归顺也。启圣意欲亲行。琅密陈:督臣矢志灭贼,国尔忘身;惜生长北方,水务非其所长,宜驻厦居中调遣,催趱征粮,臣得端统前进。将士知有督臣策应,勇气自倍矣。从之。六月十四日,琅率师船由铜山进发。十五日到花屿,泊八罩水按澳,遣官至将军澳南大屿等岛安抚居民。国轩骁将江钦、邱辉请邀而击之。不许。十六日早,大兵进攻澎湖。署右营游击前锋蓝理,一船当先,与敌将曾瑞决战,大呼陷阵。以铁钩钩其船,火器炮石对掷如雨,烟焰蔽天。蓝理腹中炮,肠迸出;其弟珠急觅匹练裹之。理持刀跳荡,声如巨雷,士气百倍。敌舟有飞天鼠者,沿大桅而上,衔刀扪绳,伏伺篷阴;敌船转篷向外,则跳下突击。理弟挥刀斩之,贼皆夺气。时大风暴发,诸将冲锋陷阵,深入重地;贼艘齐出合围,势危甚。琅自将坐驾冲入贼■〈舟宗〉,矢集琅目几殆;总兵吴英随后继进。鏖战良久,杀其将扬威将军沈诚、义武镇陈侃等;其水师总督林升中重伤遁去。我军或被风飘散,几为所乘;然皆裹疮奋击,所杀伤过当。日暮传令收出西屿头,抛泊洋中。国轩欲收军,江钦、邱辉进曰:“彼众倍我,而港道生疏;今方喘息未定,宜乘夜掩击,使自相撞扰,敌可破也。”国轩不从,令各船皆泊南风澳,而我师误泊北风澳。国轩大喜,谓可不战而胜;乃置酒谈笑,意气自若。时南风迅发,忽疾雷一声,台顿止,转起北风,敌舟自相撞碎,而我舟安稳无恙。盖俗有六月一雷止九台之谣,至是竟验,实天意也。十七日,琅命全■〈舟宗〉收泊八罩,严申军令,查定功罪,明示赏罚。十八日,进取虎井、桶盘屿。琅追贼过猛,搁浅被围,蓝理负疮溃围救出之。十九日,坐小哨往内外堑、嵵里,纵观形势。总兵吴英谋曰:“今我众彼寡,宜用五梅花阵法,分头迎敌,令数船专攻一船,使指臂相依,心力齐一,蔑不胜矣。”琅韪之。二十二日再申号令,遣随征都督陈蟒领船五十只,从东畔嵵里直入鸡笼屿;总兵董义领船五十只,从西畔内堑直入牛心湾,以分贼势。琅自将大鸟船五十六只,分为八队,每队七只,各作三迭,琅居中,总兵吴英、朱天贵、陈龙、陈昌、林贤、杨嘉瑞、参将罗士鉁、游击蓝理、曾成等各领一股,分左右队齐进,不列大阵。惟约以五艘攻其一艘,人自为战。余船八十余只,随后援应。是日早潮涨高四尺,琅严阵指挥,直向娘妈宫冲击。国轩悉锐拒战,酣斗竟日。东西二股兵,乘势夹击,巨炮连轰,呼声动天地,毁沉敌舟百余号,歼其征北将军曾瑞、定北将军王顺、统领右先锋陈谅、戎旗二镇吴潜等三百余员,兵不胜数,浮尸满海。其骁将水师副总督左虎卫江钦、宣毅左镇邱辉,冲突血战,绐朱天贵近前话旧,飞炮击之立殒。已见精锐皆尽,大势已去,乃开冲心炮自沉其船而死。国轩见势不支,乘小舟由吼门遁。吼门水浅,时适暴涨,得乘间跳去,亦天意也。其守垒陆军,皆解甲迎降。琅奖赏有差。欲归见妻子者,给舟送之归,宣播威德。台湾士民皆望大兵速至。于是我军入娘妈宫,扼守要害,为进取之计矣。

秋七月,郑克塽遣裨将冯锡圭等诣军门投诚。许之。八月,靖海将军琅,率大兵发澎湖,入台湾受降。克塽闻澎湖败耗,与冯锡范议窜南洋,未决;旋闻我大师优待降人,众心摇动;而国轩单舸逃至,以雷震潮涨,天眷有在,劝克塽决计投诚;遂遣冯锡圭、陈梦球赍表至澎湖请降。八月,琅入鹿耳门。国轩令小舟前导进港,乃籍其仓库兵民之数,纳土归命。捷闻,诏封克塽汉军公;晋施琅靖海将军一等靖海侯,世袭罔替;赠天贵太子少保,谥忠壮。琅疏陈善后事宜,请设郡县,设兵戍守台、澎。报可。而台、澎遂为东南数省籓篱,成海外乐利之区矣(《府、县志》、《靖海记》、《圣武记》、《行朝录》、《鹿洲集》、《武功纪盛》、《台湾外纪》合纂)。

六十年夏四月,台湾奸民朱一贵作乱,陷府治;巡道梁文瑄等退至澎湖。右营守备林亮倡议固守。一贵本名祖,原籍长泰人。尝充道役,被革居凤山草地,饲鸭为生;能编队出入,愚氓惑焉。一贵好结纳无赖,见文武恬熙,心易之。辛丑春,粤贼杜君英与一贵通,树旗作乱。总兵欧阳凯遣游击周应龙,带戍兵、社番捕之。兵、番肆淫掠,见贼即溃,凤山不守;贼党翁飞虎等遂犯府城。水师游击游崇功,自笨港闻变归,见各官眷属登舟将逃,叹曰:“官者民之望也,官眷逃则民心散,大事去矣。”乃率兵赴春牛埔,合镇兵御贼。镇兵忽自乱,队目杨泰诨号达家勇者,刺凯下马;水师副将许云与崇功等九员,力战死之。一贵遂入府治,伪号永和,自称义王。北路贼同时攻诸罗,参将罗万仓战死。一时三邑俱陷。巡道梁文瑄、府、厅县王珍、王礼、吴观域、诸罗县朱夔等逃至安平港内商艘,尽驱出鹿耳门,恐为贼所得也;旋与武弁周应龙等十余员相率登舟,退至澎湖。于是澎湖群情汹汹,文武仓卒,不知所为,亦各出家眷登舟,欲渡厦门。舟将发矣,右营守备林亮言于协镇曰:“朝廷以我等典守此土,今未见贼而先遁,将来必伏刑诛。徒死无益,不如固守待援。有敢倡议退走者,请以军法从事。”应曰“诺。”亮即驰至海滨,径申主将号令,掣回各官眷属,禁绝私渡,民心稍定。

六月,提督施世骠、总兵蓝廷珍统兵抵澎湖,率守备林亮等进攻鹿耳门,克之;连战皆捷,遂复台湾。总督觉罗满保闻变,檄水师提督施世骠,刻期出师;调南澳总兵蓝廷珍率舟师会剿。满保驰赴厦门弹压,檄浙、粤二省及延、建各属,运米赴厦门平粜。令征兵皆驻舟中,每日只许一人登岸。一切军实皆在厦门筹办完备。又令人多载鱼肉、蔬菜之属,赴澎湖军营售卖。复虑大兵进剿澎岛单薄,檄召金门镇总兵黄英统领海坛游击李殿臣、罗源游击王良翰、福州城守都司李经世、军标守备黄元溥、提标守备何重申、铜山守备阎威、长福营守备王晏协同副将罗光干等防守澎湖,为后路策应。六月朔日,廷珍慷慨誓师,由厦门出港,至清水沟遇飓风,飘至铜山。初七日发铜山,军次澎湖,与世骠会议进兵。时有澎湖右营把总吴良,在台湾修理战般,台陷从贼,领贼札百张、贼银五百两,偕其党十二人至澎。世骠阳纳之,夜使人醉其同行者酒,逆谋稍露,搜得伪札,穷诘之,尽吐贼中情形,知贼党相攻,民心不附。廷珍谋于世骠曰:贼众至三十万,不可胜诛。宜歼厥渠魁,胁从罔治,则人人有生之乐,无死之心,可不血刃平也。世骠曰:“善。”戒将土无得妄杀。其门户旗帜书“大清良民”者,即为良民。惟临阵拒敌者乃斩之。十三日,大军一万二千余人、船六百余号、舵工水手六千,发澎湖;以守备林亮、董方为前锋。先是总督在厦发兵时,令诸将分三路进攻;各予密封;令发澎湖时拆看,则尽攻鹿耳门也。于是亮率澎民洪就、洪选等善水者十二人,驾小舟六只先行,于鹿耳门清港插标。语在洪就传。十六日,舟师咸集鹿耳门。水涨八尺,我师顺流直入。贼目苏天威,据险迎敌;大破之,遂入安平镇。语在林亮传。一贵令李勇、吴外等率贼数万,驾牛车列盾为阵,如墙而进;翁飞虎率乌龙旗当先突阵,势张甚。廷珍分军张左右翼夹攻,亲督大炮击败之;复由西港仔、盐埕、大井头分数道并进,设覆掩击,连战皆捷。七日遂复府治。遣参将王万化、林政等收复南路,遣游击林秀、薄有成等收复北路。千总林君卿与沟尾庄民杨旭、杨石,以计擒朱一贵及其党翁飞虎、王玉全、张阿山等,槛送京师。台湾平(参《府县志》、《平台纪略》、《粱村文集》)。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漳浦蓝鹿洲曰:郑逆流毒沿海,迨破金、厦两岛,贼退守台澎,越二十余年乃灭之;朱一贵为乱,未两月便授首。二事迟速不同,何也?盖郑氏窃踞海上,历有年所,党与尚多,且踞澎湖,是台湾多一门户,故其道主缓图,而为万全之计;朱一贵虽号称十余万贼,率系乌合之众,时水师副将许云度势已不支,挥民船使归内地,厂内战艘未成者悉焚之,贼故不得取澎湖,又与粤贼杜君英相攻杀,故其道主急攻,而得制胜之术。此其所以异也。

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台湾奸民林爽文、庄大田倡乱,檄调澎湖游击蔡攀龙率兵赴之(事详《台湾、彰化志》、《武功纪盛》、《金门志》)。爽文,彰化人;聚党为天地会,陷彰化县,屡攻嘉义,势甚炽。南路庄大田应之,陷凤山县,屡攻郡城。知府杨廷理遣诸生曾廷豪至澎告急。攀龙率水师八百人赴郡城,守城外桶盘栈,累战皆捷,人心倚以为重。复率师冒险援嘉义,与总兵紫大纪同心固守。至大将军福康安统大兵来援,围始解。攀龙以功擢提督。诏平台功绘像紫光阁,攀龙与焉。

嘉庆五年十月,游击戴春剿贼虎井洋面,死之(《续编》)。

九年夏四月,海贼蔡牵入鹿耳门,骚扰海上,澎湖戒严。副将王得禄筑炮围防守。蔡逆来犯,击却之。

十年十一月,蔡牵入鹿鹿耳门。次年正月,总统李长庚来援,率澎湖协王得禄等乘风冲击;大破之。牵遁。

十一年夏,牵复入鹿耳门。六月,将军赛冲阿令澎湖协王得禄大破之(事详《台湾县志》、阮亨《瀛舟笔谈》、《东槎纪略》、《俞瘖集》、《厦门志》)。

按蔡牵,同安人,有贼船十余艘,自称镇海威武王,屡扰台南、北,而仅一犯澎。以守御严,且非所贪也。沿海商渔多纳贿于牵,领其旗以自保。时浙抚阮元奏,授浙江提督李长庚总统闽浙舟师,专拿蔡牵。李长庚亦同安人,尝三援台湾,困贼鹿耳门内,以水涨得逃去。然蔡牵连结山贼,陷凤山,屡攻郡城,势危甚;卒无恙者,李公力也。嘉庆十三年二月,李公追牵于黑水外洋,几成擒矣,公忽中炮薨。事闻,仁庙震悼。谕曰:朕未识李长庚,阅此奏,为手颤坠泪。追封三等壮烈伯,赐谥忠毅(《县志》谓赐谥壮烈者,大误)。十四年八月,闽浙两提军邱良功、王得禄追及蔡牵于黑水深洋,邱公良功以钩钩贼船,鏖战久,两船皆罢敝;王公得禄以生力军乘之,牵自沉死,而海氛稍息。黑水洋为澎、厦海中交界处,故附记之(参《褒忠录》)。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桐城姚石甫曰:蔡逆攻台,澎湖副将王得禄以水师六百人,破贼数万于洲仔尾。不三年卒歼蔡逆,台人至今犹能言之。则是班兵非不得力,顾用之何如耳。而欲改变旧制,岂理也哉?按姚氏此说,与阮梅卡所载时事略符。是亦水师可用之一证(本《东槎记略》)。

道光二十年,防洋事起,台澎戒严。六月十五、六等日,夷船在澎湖及台郡外洋窥伺;拒却之。时兵备道姚莹与总兵达洪阿悉力拒守,屡碎洋船。莹前后条议,以澎岛孤悬,鞭长不及,丁忧人员徐柱邦在澎交代,请留澎与孙倅化南、詹协功显会办。请添造大舰大炮,分配台、澎要口,择建炮台,招勇设守。饬台、澎、鹿、淡、厦防、蚶江各厅雇备快小渔船,往来侦探,有警飞报,以便随时防御。又以澎距厦近,势尤紧迫;厦门有梗,恐省饷不接;亟先拨给,而台饷愈绌,请筹济急需。督帅颜伯焘皆如议行。旋起原任水师提督二等子王得禄,来澎防守(节《东溟文集》)。

咸丰三年,凤山叛勇林供作乱。檄调澎湖右营游击王国忠率兵四百名援剿,平之。

同治元年三月,彰化奸民戴万生作乱。四月,檄调澎湖守备蔡安邦带兵三百名赴援。万生名潮春,彰化四张犁人,世为协署稿识,家小康。北路协副将夏汝贤藉端苛索,不应,革退名粮。万生怀恨次骨,乃招集党羽,称天地会,阴图不轨;而假名团练,知县高廷镜给以戳记。由是蔓延甚广,会党横甚。三月,兵备道孔昭慈闻之,北至彰化,檄淡水同知秋曰觐商办。曰觐力主剿。乃以副将林得成带兵千名,四块厝林日晟诨号戆虎晟者带勇四百名,从曰觐往剿。十八日至大墩,贼党负隅拒战;击却之。而贼至愈多,晟叛与贼合,军溃。把总郭秉衡战死,曰觐为其下所杀。其仆颜大汉力战死之;幼仆小黄以身卫觐,呼曰杀我、勿伤我主人,亦被害。得成被执,伏剑死。贼党戴彩龙、郑玉麟、黄丕建、叶虎鞭等以是日攻彰化;奸民王万为内应。二十日城破,孔道自裁。南投县丞钮成标骂贼死之。总兵林向荣闻变,统兵三千发郡城;檄澎湖守备蔡安邦带兵赴援。四月,师次枋埤,戴彩龙纠党迎战,断我粮道。五月初七日大雨,营溃。澎军道路生疏,安邦与把总周允魁、外委李连升、周得荣,先后被逼落水,全军皆没。林镇退守盐水港,收合溃众。兵备道洪毓琛,制备器械、军资源源接济,军声复振,乃遣兵解嘉义之围。九月进军斗六门,被围,粮道复绝,全军皆陷。副将王国忠力战死之,而贼势愈炽矣。先是,北路大甲、土城,为陈鮄、王和尚所陷。五月五日绅士浙江补用道林占梅,遣兵克复大甲,毁家纾难。以代理同知张世英,率义首罗冠英、廖廷凤屯兵翁仔社,屡解大甲之围,攻破戴逆老巢,故淡属得以无恐也。嘉、彰间,则小埔心陈弄、牛朝山严办最强,屡围嘉义。幸前有副将王国忠,后有参将汤得升,与绅民协力拒守。至同治二年三月,提督吴鸿源来援,围始解。彰化城外泉民二十四庄,绅士陈宗文等联约拒守,斩剧贼戴彩龙、郑玉麟、逆侄戴如璧等二百余级,招叶虎鞭投诚,同心拒战,故贼不得逞于鹿港。涂库义首陈澄清,盐水港联庄血战,屡却贼锋,故贼不敢越而南下也。时中路群贼如猬,戴逆称伪东王,踞斗六土城;逆晟称伪千岁,踞彰化县。余贼皆称伪元帅、将军,所在蝗起,郡治势尤岌岌;赖洪臬道力筹战,幸得保全。以积劳卒,士民如失慈父。迨同治二年冬,新任兵备道丁曰建由淡水南下,林占梅带勇三千亲督前锋林忠艺攻克茄投,收复彰化县;而陆路提督林文察,遣澎湖人四品军功洪廷贵联络各庄,咸受约束,遂克四块厝、斗六门、小埔心各贼巢,执逆晟、陈弄等。丁道擒戴逆、洪番等,皆诛之。群贼多逃入内山。其党严办、吕梓等,以次受缚,而台属始平(详见《东瀛纪事》)。

二年,海贼登岸,焚劫嵵里澳,乡民蔡耀坤设法拒守。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四年春,台澎道丁曰健檄澎湖厅举办团练。设保定局,命贡生郭朝熙、生员郭头勋、郊户黄学周为妈宫市团总,率练勇四百五十二名防守港口。

十三年夏,日本国与台湾生番滋事,台、澎戒严。钦差大臣沈保桢渡台视师,阅澎湖海口。日本以前者琉球遭风至凤山海滨,尝为野番误杀,故欲与生番为仇,藉作兵端。其兵船至凤山者约三千人,拜前朝郑成功之庙而后进,以成功为其国人翁姓之外甥也。旋与牡丹社生番接仗,互有胜负。尝以舟至澎,数人登岸,夜间在地上窃听,踪迹诡秘,未几扬去。

副将吴奇勋条陈防海事宜,请募勇军协守,通判刘邦宪举办民团。奇勋上沈钦宪守澎方略,建议请于新城、金gui头、蛇头、西屿等处,筑造炮台,安设大炮,添募勇军二千,分布要害。又以兵食关重,而澎地素不生米,民鲜盖藏,请先运米榖赴澎,源源接济,预防不给。钦使沈保桢韪之。时以经费维艰,乃择新城、金gui头毗连处所,就旧址改建炮台,极为坚稳;添募粤勇五百名,号健勇营,守之。又请拨火轮战船一、二只,时泊港口,以资防范。沈保桢钦宪檄通判刘邦宪,举办团练。七月刘倅拟定章程,谕饬文石书院总董生员蔡玉成等,就书院设局办团,命总其成。分饬十三澳绅衿,就各澳社,设为分局,挨抽壮丁,造册过点,共二千余名。无事各安生业,有警合力守御。就地劝捐,以作经费。妈宫绅士黄步梯、郭朝熙等,捐募三甲、壮勇二百名,备置号甲送点。郊户黄学周等,亦募勇七十名,在妈宫市设局训练。时有小民混造谣言,谓团勇调往台湾打仗,诓惑民心,立行惩治。

八月设转运局于妈宫澳。唐提督定奎总统淮勇十三营渡台。以澎湖为台、厦出入门户,轮船来往必经之地;且海上风飓不常,轮船至凤山港口,遇风色未顺,仍须收回澎湖就近寄泊,以候天时。是澎湖一隅,实为中外关键,议设转运局接济供应,以利军行。委员即补县陶秉钧驻办局务。以澎民穷苦,所有需用小船脚夫搬运军火,准给价值。出示平市价,惩规避,禁酒馆,以安地方。未几日本国遣使至京师求和,廷议许之。台澎解严。

光绪元年秋七月,办理台、澎等处海防事务沈保桢由台湾至澎,阅视炮台。三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巡台,阅视澎湖港口。

九年,通判李嘉棠筑炮台于西屿。西屿内外堑为澎湖口门第一要害,至是李倅筑二炮台。役竣,极为坚稳;惜未能安炮配兵,而海氛遽作。时论追憾于守者之调派太疏,非苛论也。虽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矧此海防要地,幸值闲暇无事之时,取以为鉴,则地方之幸矣。

十年,防海事起,台澎沿边戒严。时法国与越南启衅,其酋孤拔率战轮犯闽封港,入基隆港内踞之;以战船游奕海面,伺截商艘,行旅几断。其船由澎湖港口经过者,并不停泊。于时我大僚前后赴台,如杨公岳斌、沈公应奎暨官兵奉差东渡者,每取道换舟,乘间飞渡;而钦使刘铭传,乃以新任澎湖副将周善初统领前路勇军五营,在澎分布设守。通判郑膺杰募水勇四百名守文澳,游击梁璟夫带粤勇二百名守金gui头炮台;其妈宫港口之蛇头、四角仔小屿,各筑炮围,分兵为守。西屿虽有炮台,并无一兵一炮。其递东沿海一带,以前路勇军绥靖副中营尽先副将陈得胜,带台勇守猪母水、嵵里为前敌。绥靖前营守备冯楚燊带台州勇守大城北。德义后营同知衔关镇岳带广勇守东卫。善初自带绥靖后营台州勇守妈宫,居中调度。以本标右营都司郑渔带练营三百名协守。谕令绅士郭鹗翔、蔡玉成、黄济时等举办民团,皆自备资斧,以资守望。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十一年春二月,法酋孤拔犯妈宫港,分兵由嵵里登岸。绥靖副中营副将陈得胜逆战不利,法军入据妈宫澳。二月十三日,孤拔率战轮来犯,自泊时里,以四船进攻。见西屿内外堑有炮台,夷船开炮击之不中,而炮台不回一炮,知其无备,乃直指妈宫港。四角仔防军首先开炮,中其船尾,转侧不定。炮台军欲再发大炮,急遽间,未装火药,先纳炮子,遂不能发。夷炮蔽空而下,各炮台皆损坏不可守。夷船二只拦入港内,粱璟夫率炮军守妈宫土围。夷以杉板小船来犯,拒却之。十三晚,夷酋分兵五、六百,由嵵里登岸,半扎纱帽山顶,半扎山下。统领周善初传箭召陈得胜回。得胜曰:强寇在前,而未战先退,可乎?遂不奉令。十四日,得胜率所部列阵前进,至井仔埯。夷队严整,由鸡母坞如墙而至。得胜令我军仰卧地上,静以待之。敌炮由头上飞过,俟其迫近,始开枪齐击之。敌阵乱,我军乘势急击,仆其大旗,敌军溃至海滨。我军追奔里余,将蹙之入水矣;夷酋遥望我军后无继者,急令别队应援。得胜分兵接战,杀伤过当。时锁管港德义营广勇出社观战。得胜驰往乞援,不应;乞发子药,不许。日晡,士卒皆饥疲,犹苦战不退。夷酋令轮船入港内者发吉林炮夹攻,又令一船由外海遥击,我军三面受敌;哨官沙德明、石庆平俱中重伤。得胜乃分军为二,轮流且战且退,回至珠母水营盘。是日,敌兵死者四十余人,我军伤死约十人耳。日暮,得胜以孤军难守,退至大城北,谓诸营官曰:“今夷兵屯于菜园双港仔陆地,而无垒壁,某已挑得敢死士二十人,请率以劫敌营;而诸军继之,敌可破也。”众不能从。得胜乃以大义激劝部曲,誓同心杀贼。众皆曰:“维主将令。”十五日天明,得胜率军接仗,策马冲阵者再,马悲鸣不前。得胜忽中枪坠地,昏绝。亲军救之得免。善初至东卫,向梁岳英长跪求助,不许。乃与关镇岳等至双头跨社东,敌已大至。德义勇多线枪,能及远,发枪一轮即退。诸军陆续接仗,皆无战心,溃至大城北。路狭、人众,为巨炮所乘,死伤甚多。善初与镇岳俱受伤,逃至顶山。郑赝杰等亦至。诸生陈维新、许棼请收合溃勇,扼守大赤嵌,愿鸠助军食。不听。乃搜民船,载勇渡台,以避敌。法酋于十五日由双头跨直抵妈宫据之。先是十三、十四等日,妈宫民北逃顶山,沿途大炮雨下,无一碰破伤人者。是夜广勇、台州勇大掠妈宫街,放火延烧店屋殆尽。法酋钉我大炮,毁我庙宇。十九日,焚我港底寮火药局。惟湖东西尚积军粮,办团绅士请给贫民,俟事平缴还。通判郑赝杰许之。是役也,法兵由大路长驱直进,而各社口要路多安大炮;设有人伏而燃之,彼将无噍类矣。乃以威令不行,应援不力,卒致偾事,惜哉!接仗后数日,而和议信至;孤拔旋死于澎湖,夷兵亦多疫死。至六月二十四日,其酋李士卑斯始率众去。台澎解严,而筑城改镇之议遂起矣。

十四年,总兵吴宏洛统兵渡台,剿卑南生番社,平之。八月初二日,宏洛奉调统领勇营及果毅军练营,征剿卑南吕家望生番。宏洛分兵由大路进,自率精锐从山半大呼驰下,击败番众,遂毁其社。是役也,带领练营外委林廷桢、额外叶连升,俱以蓝翎把总尽先升补,练军得保者十人。军士阵殁及不服水土者亦多。时台湾中路因清丈民变,调赴彰化剿办,事平乃还。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祥异

康熙十九年夏六月,有星孛于西南,形如剑,长数十丈,经月乃隐(《台湾府志》)。

按台澎之西南,为漳之铜山、古雷等处。又三年而施侯师船由铜山进讨澎湖,遂下台湾矣。意者我朝仁人之师,将救斯民于水火,故苍穹垂象,为授钺专征、削平逋寇之兆欤?未可知也。

二十二年癸亥夏五月,澎湖港有物状如鳄,长丈许,有四足,身上鳞甲火焰,从海登陆。百姓异之,以冥钞、金鼓送之下水。越三日,仍乘夜登山死。

济水尹东泉曰:郑成功起兵海上。或云:此东海大鲸,归东则逝矣。辛丑攻台湾时,有望见一人冠带骑鲸从鹿耳门入者。癸卯,成功辖下梦鲸首冠带乘马,由鲲身东入于海。未几成功卒,正符归东则逝之语,则其子孙亦鲸种也。癸亥四月(《府志》作五月,俟考),鳄鱼登岸而死。至六月,澎师战败归诚,亦应登山结果之兆焉。按此殆刘向《洪范传》所谓鱼孽也。是时郑氏骨肉相残,民心离析,运丁荒末,是有咎征,亦其气焰有以取之欤?吁,可畏哉!

夏六月二十二日,潮水骤涨数尺,水师提督施琅帅师克澎湖。二十六夜,有大星陨于海,声如雷。是日明宁靖王朱术桂自经,姬妾死者五人。

新城王渔洋曰:明崇祯庚辰,僧贯一居鹭门,掘地得古砖,刻古隶文云:“草鸡夜鸣,长耳大尾。干头衔鼠,拍水而起,杀人如麻,血流海水。起年灭年,六甲更始。庚小熙皞,太和千纪。”凡四十字。识者谓:鸡,酉也,加草头、大耳,郑字也。干头、甲字,鼠、子也;谓芝龙以天启甲子起海中也。明年甲子,距前甲子六十年矣。前年万正色克金、厦,今年施琅克澎湖;郑克塽乞降。六十年海氛,一朝荡涤。此固国家灵长之福,而天数已预定矣。异哉!

按是时大兵至八罩虎井海滨,随地得甘泉。攻澎湖时,海水骤涨四尺。见《施侯奏疏》,另详《轶事》中(节《池北偶谈》)。

四十四年乙酉,冬饥。诏蠲本年粮米。

四十六年,冬饥。诏蠲粮米十分之三。

五十一年春,诏蠲本年钱粮应征粟石。

五十六年,冬饥。诏蠲本年钱粮十分之三。

六十年冬十二月,诏蠲本年粟米(以上本《府志》)。

按以上虽系全郡之事,然当时澎湖附于台邑辖内,并与其列,故谨录之。

雍正九年,大风雨。衙署倒塌。

乾隆二年夏四月,诏免澎湖鱼规。先是,施侯平台,令澎人岁输鱼规千二百两,名为赏兵之用;至是永行禁革。五月大风,秋九月大风。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五年闰六月,大风。刮坏各汛兵房(以上采胡氏《纪略》)。

七年丙寅,台湾令周锺瑄运米赈澎湖(《使槎录》)。

十年乙丑秋,大风雨。衙署科房倒塌。八月,赈银六百两。

十一年,蠲免额征供粟(《府志》)。

二十二年夏四月,有鲸鱼自毙于虎井屿湾上。

冬十二月,哨船绥字十三号赴台运米,遭风飘没。淹殁戍兵二十二名。

二十三年春正月,哨船宁字十四号赴台湾运米,在大屿洋面遭风击碎(以上采《纪略》)。

三十年丙戌九月二十三日,大风。覆没商船。

三十一年丁亥秋八月,大风。覆溺多船(以上蒋氏《续编》)。

三十六年辛卯,诏蠲全年地丁租税(《县志》)。

四十五年庚子,有年。

五十一年丙午夏,饥。通判吕憬蒙设法平粜(以上《续编》)。是年澎湖把总蔡得恩、猫雾拺巡检陈庆,在澎湖洋面遭风淹没(《六亭文集》)。冬十一月,有三星夜坠,大如斗,声如雷。一坠于南,一坠于西,一坠于澎湖海中大石上,石裂(薛氏《台湾县志》)。

五十五年庚戌夏六月初六夜,大风雨。人家水暴溢,庐舍多陷。风挟火行竟夜,满天尽赤。俗云:麒麟飓也。是日,岸上小舟及车轮被风飘至五里外,坏庙宇民居无算,一日夜乃止。前三日,渔人见大■〈句上黾下〉鼊浮水面,身带火焰,识者以为风征云。知府杨廷理来澎勘赈。

五十九年甲寅,秋饥。晚季不熟,次年犹饥。通判蒋曾年施粥半月。

嘉庆元年丙辰,大有年(以上《续编》)。

二年丁巳,诏蠲本年正供租税(薜氏《县志》)。

九年甲子,大有年。

十一年丙寅,晚季不熟。

十六年辛未春,彗星见西南,经月乃隐。时海盗蔡牵、朱濆等劫掠颇炽,沿海戒严。秋八月风。九月大风,下咸雨为灾。通判宋廷枋通报请恤,赈银四千一百八十九两。

蔡氏廷兰曰:飓风鼓浪,海水喷沫,漫空泼野,被园榖,草木尽腐。俗名咸雨,惟澎湖有之。

十八年癸酉秋七月二十夜,大风。海水骤涨五尺余,坏民庐舍,沉覆海船无算。

二十二年乙亥秋八月二十五日,大风,下咸雨。冬大饥。通判潘觐光设法平粜。

道光元年辛巳,大有年。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五年乙酉夏,彗星见东南。次年彰化粤匪黄斗奶滋事,总督孙尔准平之。

九年己丑冬十月十二日,有星陨东南,赤色有光;及地,声殷如雷,三投再起,疾流至西北坠。其光烛天。

十一年辛卯,夏旱。秋八月大风,下咸雨。冬大饥。通判蒋镛筹捐义仓钱三千余串,先济贫民。又借碾兵米,减价平粜,复通报请恤。

十二年壬辰春三月,犹饥。兵备道平庆委凤山县知县徐必观、巡检沈长棻、施模勘灾。二月十九日,兴泉永道周凯奉檄至澎,克日赈银七千五百八十六两零。是秋有诏缓征。秋八月二十二日大风,海水涨五尺余,覆舟溺人无数(以上本《续编》)。

十八年戊戌,杂榖、地瓜丝贱甚,每觔价钱十四文。

二十年庚子,大风。吉贝屿洋船击碎。

二十二年壬寅,有年。

二十四年甲辰,饥。下数年皆饥。

三十年庚戌冬,杂榖失收。生员陈维廉等赴台请赈。巡道徐宗干、知府裕铎筹捐银二千两,收买杂粮薯丝备用。道、府议将杂粮减价平粜,辘轳转运以惠穷民;而杨椊请将现榖散给,遂不果行。

咸丰元年辛亥三月初四日,大风霾,下咸雨。徐道援案奏拨道库银两,委同知王廷干勘恤。又委员曾广煦解到薯丝接济。时台郡绅商林春澜、石时荣、蔡芳泰、黄瑞卿等,共捐银一千六百四十余两;本地殷户吴鎕、黄朝基等共捐银一千七百三十九两;镇道文武委员各有捐款。合计绅民捐银七千六百十一两零,尽数拨用,并动用库项四千六百七十三两零。前后散给薯丝一百五十五万四千五百余觔,并折放制钱一万三千九百六十四千零。自四月起,至六月底止,统共享银一万二千三百五十四两零。劝谕商船,多载薯丝来澎,每斤市价十四、五文,故给钱听民自买也。其福省委员张兆鼎,带银二千两来澎查恤,并免动用。有诏是年地种杂粮,缓至明年秋后带征(以上采《案牍》)。

二年壬子二月初一夜,妈宫街火。延烧店屋无数,大井头一带皆烬。夏有虫。七月台风,下咸雨,幸旋得大雨洗涤,尚救四、五分。六月,大风台,台湾乡试船坏于草屿,溺人甚多。

五年乙卯夏,久旱。通判冉正品出示平市价(采《案牍》)。

六年丙辰,大疫。死者数千人,大城北、宅脚屿尤甚。

七年丁巳,犹疫,五谷价长。时内地大荒,米价骤长,故澎湖亦因之贵。

八年戊午七月,雷起西溪上帝庙,有磷火一圆从庙中飞出,向南而没(陈雁标采)。

九年己未夏,大风,海面覆船无数。九月,杂榖有秋。

十年庚申夏,大旱。秋八月飓风咸雨为灾,民房倾圯,海船击碎甚多。臬道孔昭慈委员张传敬勘灾。

十一年辛酉,饥。议赈八罩澳。

同治元年壬戌,有年。夏五月地震,台湾、嘉义尤甚。时彰化戴逆变作。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二年癸亥,大有年。

五年丙寅夏,大旱。秋,台风,下咸雨三次。民大饥。副将张显贵移文请赈,捐俸为倡。兵备吴大廷发银二千元,先后筹买薯丝四十万零七千七百觔。委员高廷镜勘赈。在地绅商捐凑十九万四千一百觔,分作四期给发。记名总兵同安人吴鸿源,收风港口,自捐食米百余石、薯丝一千三百担;彰化人吴志高捐薯丝三百担,散赈近海渔民。时绅商黄步梯、郑少蟾、林琼树、黄应宸、黄学周等办理赈务,多方筹办,垫钱五百余千文。十二月,岁贡生郭朝熙等,请平市价(以上据《厅案》)。冬,澎协吴奇勋红单艇在八罩遭风击碎。

七年戊辰,有年。秋七月林投、圭璧二澳大疫。

八年己巳,饥。

九年庚午,春旱。冬十月下咸雨。通判唐世永、副将吴奇勋,以来岁青黄不接,民食维艰,详请设法筹备。饬令绅耆澳甲查明受灾轻重,分别详报。

十年辛未,春、夏饥。兵备道黎兆棠发薯丝四千七百余担,委员知县叶滋勘灾监赈,分作两次散给。八月十六日风台大作,港口船只皆碎。

十一年壬申夏,旱蝗。秋八月,暴风咸雨为灾。民饥困尤甚。副将吴奇勋飞报灾荒情形,捐廉请赈。乡耆林再等赴台湾道、府呈请赈恤。兵备道梁元桂委员高廷镜勘灾,发米三千石散赈。

十二年癸酉春,不雨。三月台湾道复发洋米千包续赈。四月温州镇总兵吴鸿源捐买薯丝一千九百余担,遣丁运载到澎发赈;凤山县苓仔寮商民陈顺和捐买薯丝五百担、陈顺源捐薯丝三百担,先后到澎续赈;并运米平粜(以上据《厅案》)。是冬,民得异疾。其始自觉腰肢微酸,旋即遍身瘫软,不能行动,筋骨疼痛异常。有途次得疾,未及抵家而扶掖以归者。服热剂则死,惟服冷可愈,故死者尚少。愈后一、二月尚觉手足无力,久始暂瘥。俗谓之平安病。厅属男妇皆然,亦异症也(黄济时采)。

十三年甲戌,有年。

光绪元年乙亥,大有年。

二年丙子,有年。四月十五、十六等日,洋面飓风大作,覆舟无数。右营台字一号铜底战船,在洋击坏。

三年丁丑夏,大风,下咸雨。

四年戊寅春,暴风。吉贝屿小船不能往来,以书系于桶内,随流报饥困状。通判蔡麟祥、副将吴奇勋议:以海中孤岛,如吉贝等屿,民皆捕鱼为生。偶遇大风兼旬,不特不能采捕,且无从籴买粮食,坐以待毙,情实可怜,应即筹资赈恤。属士绅黄步梯、林琼树等,查外屿贫民及岛中极贫之家,分别散给。夏,巡抚丁日昌奏:免台澎杂饷,着为令(详《赋役书》)。

五年己卯夏,不雨。六月,通判洪其诰祈雨城隍庙,是日泽下尺余。七月又祈雨,是日泽下三、四尺,民气稍苏(蔡玉成采)。

按咸雨为灾,实由怪风之为虐。其来也如狂潮乍发,如迅雷迭震,或对面不闻人声。故其时百榖草木,未坏于咸尔之浸润,先厄于孽风之蹂躝矣。彼民亦何辜,而独遭此苦哉!是在官斯土者,严防蠹役丁胥,留意拊循,以感召太和,使甘雨依旬,飓风不作,而年榖顺成也。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七年辛巳夏,不雨。早季梁黍失收。闰七月初七日,台飓交作,下咸雨。风通处,树木为焦,所谓麒麟飓也;或谓之火台。其风从西北来,故北山、大山屿、妈宫港被灾尤重。至十三、四、念一、二等日,狂风连作;一月之间下咸雨三次,遍野如洗,洵非常灾变也。诸生蔡玉成等请赈。通判李翊清不许,乃赴台湾道、府告灾请恤。时有飞云轮船管驾都司衔梁梓芳至台湾,面陈台湾道张梦元,准以轮船渡载饥民赴台觅食。前后载往者数千计。八月,新任通判鲍复康至,亲历嵵里各澳,并渡海至西屿、八罩等处,抚慰饥民。命绅耆查明户口,分别极、次、孤、贫,各造清册,于妈宫澳设筹济公所。时巡抚岑毓英闻澎地灾重,询于台湾道张梦元,飞饬台湾府发米一千石散赈。复康查学中贫生,给米度岁。童生经面试者,每人给米有差。新任臬道刘璈至台湾,复发米四千石;以二千石散赈,二千石平籴。复康又请拨二百石为诸生膏伙。巡抚至省,大发米一万石,由轮船陆续接济。刘璈又筹款五千金,提税厘项下三千金,采买薯丝五千余担。台湾镇道以下,合捐二千金,构运薯丝白米。兴泉永道孙,亦设法购运薯丝七百包。于是安海绅士林瑞冈捐薯丝六万觔,厦门绅士捐四万觔,前任温州总镇吴暨厦门郊商,合捐米二千五百石、薯丝四百六十五袋、一百九十篓。厦门行商金广隆等及安海职员林嵩华,共捐薯丝一千二百九十三袋。绅商叶文澜、倪庄夏等,鸠捐白米一百三十余包。泉州府徐筹捐薯丝三百五十担。凤山县郊商陈顺和捐薯丝一千担。台州绅士金鹤年、金鹤书、阮萃恩,共捐榖一千二百石,碾米六万六千六百余觔。新任台湾府周捐槟榔芋一百担。自九月至明年六月,济饥民四万九千余丁口。灾民无炊,耕牛无食,臬道刘璈复檄淡水煤务局,运载煤粉二百余万觔,稻草、花生藤二千余担。民艺二麦饲牛,麦种贵,购运百石散给。由是民气安堵,几忘其灾(采《案牍》)。

八年壬午夏,不雨。通判鲍复康祈雨大城北,六月十七日大雨连日,泽下六、七尺。是秋有年。

十年甲申夏六月,大疫。冬十一月每夜有大声,发于海澨。盖地鸣也。又雄鸡乱鸣,井水变味,甘咸相反。未几法夷来犯。

十一年乙酉夏四月,大疫。法夷事平,恤难民银米。夏六月,民间犹疫,耕牛多死。

十六年庚寅,大有年。

十七年辛卯秋,有巨鱼搁于文良港,乡民仍放之海。

十八年壬辰夏六月,大风雨三日,平地水深三尺,坏衙署、房屋、商船、五谷无数。八月台风,下咸雨。是年地瓜薄收,花生十存二、三。十一月初二日,有异鱼,入自西屿之小门港,搁置浅礁上。鱼身长一十六丈,阔二丈五尺余,高约二丈,黑色花点,腹内五脏无异兽类。鱼口上腭较长,或曰象鱼也。远近乡人争取其油,三、四日未尽。其油可为织机用(黄济时采)。十一月,天大寒,内地金门、厦门大雪盈尺,为百年来所未有。澎虽无雪,奇寒略相等。

十九年癸巳,饥。

二十年甲午春二月,台湾巡抚邵,奏发帑金八千两,檄委候补知府朱上泮前往温州采买地瓜丝并米,到澎赈恤。三月福建总督谭,发米二千石,派输船装运到澎赈恤。

凤山县绅商陈观察日翔等殷户,共捐米三百石到澎散赈。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轶事

自隋虎贲将陈棱略地至澎,而澎湖之名始见于史。自唐施肩吾有题澎湖屿七绝一首,而澎湖始见于诗。自明末金门卢牧洲尚书流寓至澎,而澎湖始有名流踪迹。牧洲卒,葬太武山上,平生著述等身;而《续编》云:遗墓不知所在,诗亦散失无存。按金门林瘦云,从旷代百余年后,搜得其遗书数种,重校《岛噫诗》一卷、《岛居随录》二卷,刻之;惜散轶者尚多耳。又按《续编》称卢尚书为侍御,亦误。

近人刻《淡水厅志》,于兵燹之首,大书云:康熙二十有二年六月癸已,水师提督内大臣伯施琅进兵鸡笼屿,斩伪郑将林升。又引徐鼒《小腆纪年》称:林升在鸡笼屿,沿岸筑垒,环二十余里。琅分兵三路,以五十艘出鸡笼屿为奇兵,酣战竟日,阵斩林升等,获大小战舰三百余艘云云。谨按施侯《飞报澎湖大捷疏》谓:以百船分为两翼,一攻鸡笼屿,一攻牛心湾,皆在澎湖港,距淡水之大鸡笼头,何啻千里之隔。施侯方以全力攻澎,并无分兵至淡水之事。而刘国轩以全力守澎,战船实只百余只,系商船所改者;安有三百余艘之多,分守淡水,为琅所获乎?林升系国轩部下水师总督,已于五日前中箭折腿,载回台湾去矣,非阵斩也。沿岸筑垒,是国轩在澎湖所筑,非林升在淡水鸡笼头所筑。盖澎之鸡笼,特海中小屿,周遭不及二里,安能筑二十余里之垒耶?缘澎湖、淡水两地均有鸡笼屿,故朦混挪移,于时事形势,并未之考耳。然《郡邑志》、《圣武记》、《鹿洲集》及《名臣列传》、《武功记盛》诸书俱在,尚不若身任时事者所言尤得其实也。《小腆纪年》书最晚出;徐鼒,扬州人,故言闽事不能详晰。然但云分兵鸡笼屿,究未尝明指为淡水之鸡笼。不解陈氏淡水,何所见而云然。余前撰《淡水厅志》,并不引徐氏之说,更未知何故增入。志书为掌故所系,地名一经易置,能使全局皆谬,未免贻误后人,故辨其概于此。

黄氏《行朝录》谓:台湾者,海中荒岛;其门户澎湖。澎湖水浅,地势低下。海舶至此,须易船而入,故险而易守。成功往攻台湾,至澎适遇水涨,竟以海舶渡之,直抵城下。其说谬也。谨按:所云水浅、地下,易舟而入之说,惟鹿耳门内有然。梨洲缘未身历其地,误谓澎湖既为台之门户,势必与之毗连。殊不知所谓门户者,不过举其大势,对内地而言。若自澎至台,中隔黑水小洋,深且无底;既成功入台水涨,亦在鹿耳门,非澎海也。言澎湖形势者,当以富阳周氏、黄梅蒋氏为得其实。如黄梨洲、魏默深诸家记郑氏事,为府县志所无者,亦足资考证。间有传闻异词,未能吻合者,由于未曾目击故耳。当分别观之。

《圣武记》载:刘国轩冒险突围逸,官军乘胜进台湾;至鹿耳门,胶浅不得入,泊海中十二日,潮不至。忽大雾,潮高丈余,舟师浮而入,郑氏皆駴,遣使议降。其说亦误。按《施侯大捷奏疏》称:澎湖已克,台湾残贼胆落,拟即乘胜进兵。但台湾港道纡回,南风狂荡,应少待。八月、十月,利在北风;倘有机会可破,臣立即进师。三军关系,当倍加慎毖,不敢轻举妄动等语。审是,则琅未尝乘胜进攻鹿耳门可知矣。盖琅驻兵澎湖,克塽已震恐,遣人乞降;而琅始亲至台受降也。潮涨系在攻澎大战时。至谓入鹿耳门海水亦涨,则两存其说可耳。

胡氏《纪略》载:施侯战胜入澎,谒天妃庙,见神像衣袍湿透,面有汗痕,盖沿《府志》之误。今考《靖海将军福建提督施琅疏请加封天妃》,其略曰: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六、二十二等日,臣在澎湖破敌,将士咸谓恍见天妃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而平海之人,俱见天妃神像是日衣袍透湿,与其左右二神将两手起泡。观者如市。知为天妃之助战致然也。又先于六月十八夜,臣标署左营千总刘春,梦天妃告之曰:二十一日必得澎湖,七月可得台湾。果于二十二日澎湖克捷,七月初旬内,台湾遂倾岛投诚。其应如响云云。按据此,则澎湖一战遂成大功,于台之南北路皆无战事。施侯终身并未尝至淡水,而陈氏《淡水志》所引《小腆纪年》之说,当不攻自破。《纪略》抚拾郡乘,而不知其为平海之天妃庙,其说更与此刺谬矣。

康熙二十二年九月初五日,督部忧庵姚公,遣随征同知林升总兵官游澎,往抚台湾新附之众。十五日自彼开驾将回,十八夜梦天妃在船,有四人戴红帽从水仙门而上。问其所来,答曰:舟有厄,将为尔护。十九早舟过柑桔屿(按即今之东吉屿)搁浅,船折四尺,势将溺矣;众投拜神前求庇,倏见天妃降灵保护,得转危为安。十九晚收进八罩澳,遂归复命(《显圣录》)。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府志》:流寓有《卢若腾传》,《纪略》因之,而皆不书宏光以后所授官。按乾隆间春,奉谕旨,凡明末福王等官,非乱臣贼子之比,概无庸加以伪字。是以邓太守传安,以卢公配祀文开书院朱子祠,用兵部尚书结衔,即遵此例。今亦据此意,于《纪兵》列传书各官衔名,应无异议。又《纪略》载:卢公劾兵备道陈国兴,亦沿《府志》之误。今考《同安志》、《金门志》、《留庵文集》,所劾者为内臣田国兴,原疏尚在,可覆阅也(参《蠡则汇抄》)。

雍正间,厦门有商船往来澎岛,与台湾小船偷运私盐米榖,名曰短摆。台防同知王作梅廉知,急捕之,并得官弁交通状。时提标哨船二十余,往来贸易,号为自备哨,出入海口,不由查验,作梅详请禁革(《府县志》)。

乾隆五十一年,彰化林爽文作乱,调澎兵往剿。其时弁兵出力者固多,殉节亦不少;而营册无存,不可考。惟《郑六亭文集》载入祀昭忠祠各员中,有署澎湖右营守备胥献圭(金门人)、澎湖协右营千总陈淮、左营把总余寿、右营把总王泽高、左营外委叶文郁、左营外委孙文元六名,皆打仗阵亡,给云骑尉,世袭恩骑尉罔替。澎湖右营额外外委余应标给赏银两。以上皆林爽文案内殉节者也。诸贤忠烈,得附名儒文字以传,亦为一幸。惜其籍贯及殉节岁月,无从确查,故谨附于此(据郑兼才《宜居集》)。

嘉、道间,蔡牵、朱濆横海上;咸、同间,台湾林供、戴万生等先后作乱。澎湖水师或在洋打仗,或调往援剿,亦因营案无存,其详不可考。惟《续编》传戴春一人。其从死外委二名,已无知者矣。余于戴逆之案,着有成书,故得录蔡安邦数人于《纪兵》,然其籍贯仍不可考也。

光绪十年二月,法夷犯澎。十三日,妈宫百姓扶老携幼,北走顶山,皆口呼城隍神保佑。时夷炮沿途雨下,颗颗坠地即止,无一炸裂伤人者,亦足异也。及事平,厅主程公据实请大宪,奏明加封,号为灵应侯。御赐“功存捍卫”匾额。程公重新庙宇,为文记之(记载《艺文》)。

·丛谈

澎湖,一名澎瀛,犹言澎海也。或谓之西瀛,以台湾别号东瀛,澎在台西,故称西瀛也。大抵因港外奔涛澎湃,港内澄浮如湖,故得此名。而《府志》引《樵书》二编云:澎湖一名澎蠡湖。按彭蠡在九江府属,与武汉接壤,昔人所谓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者;而距闽海之澎湖,已在五、六千里外,似无庸远袭其名,以滋疑窦也。

闽之有台、澎,犹粤之有琼、崖;天生屏障,以为海疆外辅也。是故以一郡论,如福州则有海坛,兴化则有湄洲,泉州则有金、厦,漳洲则有南澳、铜山;而台郡则有澎湖。但澎在前朝尝隶同安县辖,其居民亦多籍金门者。澎至厦门七更,其实抵金门之料罗汛不过五更;计程祗三百里而近,莫不呼吸可通,宜其星野之无异也。而陈氏少林,乃欲济诸岛夷之列,而倡为轸翼之说以相歧异,不亦傎乎!

《台湾县志》云:贾公彦谓,古者以建国之初,岁星所在,为其地分野。康熙二十二年八月十三日壬子,王师入台湾;是日在翼三度。明年开设郡县。自正月至七月,岁星在翼。八月以后交较,引为较翼分野之证。按三代以上,列国同时封建者甚多,何以分星各异?亦有封建不同时,而分星从同者,则贾氏之说又何足为典要乎?

胡氏《纪略》一书,考据天文星野,约万余言,于历代文、武科场赋役之制,前代设学、设书院之制,繁称博引,几欲夺马、杜之席。但于此地何涉?他如通判一官,必载题舆诸典;雷电各条,必引玉女投壶;即施之《通志》、《府志》,已不胜其繁矣。亦犹陈氏《噶玛兰》志,泛填《会典》、《吾学》,连篇累牍,则曷不重续三通事类,自成一家著作,而为是举一漏万乎哉?乃至记獭必引邓夫人之《颊》,记鸭必载陆鲁望之阑,记鹅则力辨右军写经;则讹记蟋蟀,而旁征袁瑾秋日之咏,滥抑甚矣。富阳周氏称其委琐繁重。因澎地初辟,书籍无闻,欲藉为士民教,顾地志以备一方掌故,为国史取材,非专为教士作也。至于蒋氏《续编》,仍列《纪略》门目,而不载原文。间有增补一、二,转觉支离饾饤,令阅者无由悉其源委。又加误收明人蔡守愚《登太武山律诗》,而不知山在金门。盖《纪略》本非志书之体,而《续编》又非著书之体也。然《纪略》于澎民贫苦,言之者屡,实不失为仁人之言。《续编》增入《祥异》一门,尤为有识。虽仅摭拾《府志》,寥寥数帙,其搜罗之功,均有未可泯者(按守愚,金门人,官布政使,所登者金门之太武山也)。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闽海四岛:金门、厦门、海坛、澎湖,旧有富贵贫贱之分。谓厦门富、金门贵,而澎湖独以贫称也。盖澎湖硗瘠无水,所种者不外地瓜、花生。中稔之年,不免拮据;若咸雨一下,则颗粒无存。至海滨渔利,必风平浪静,始能下网;而澎湖狂风,往往兼旬不息。则所称以海为田者,亦强为之词,非真如耕者之按候可获也。夫澎湖斥卤,处处可晒盐,而民间皆食官盐,每斤十余文,或以七、八十斤为一百斤;所获之鱼,每不足抵买盐之价。此外别无利可取,民安往而不贫乎?若能听民晒盐自食,征其正课厘金,既可裕国,而民间日日获利,每岁已骤增数万金之益。抽其余利以为书院诸生膏火,则人竞于学,而科第可兴矣。若能戍兵撤回,由澎地招募,则每岁骤增饷米数万金,相有挹注;其材武者亦有进身之阶,而武途可兴矣。一转移间,民风丕变;即未能方驾内郡,而已顿改旧观矣。胡文忠公有言:以官养民,不如使民自养。是故就地招募,以官养之也;听民晒盐,则使民自养也。是皆万世之利。不然,民自有可富可贵之资,而不为经理。地瓜花生,仅足糊口,并无富强之业,年挨一年,则亦终局蹐于贫苦而已。

薜氏《台湾县志》云:台地沃衍,居澎、厦之冲。二百年来,创始守业者,经营已尽;而传闻者,犹以为乐土,纷至沓来;故乃惰游失业之徒,谓海外可藏奸,指此邦为利薮,空拳虚橐,志佚愿奢,莫不跃身以东,飘风而至云云。今按《县志》,说非无因,而以为不肖所趋,或不尽然。若澎民之赴台谋生者,年以千百计,岂皆不肖者欤?地狭民稠,田不足耕,榖不给于养,不得不寻亲觅友,以图餬口,其情固可悯矣。且台湾内山未开,则偷越宜禁。今则内山已开,方欲广招无业者以辟其地。若如《县志》之说,将任其散之四方,远走外洋之外而后可。不然者,闽广生齿日繁,而地产不给,将何以处此饥民也!

大兴金观察镕《台湾旧志序》有云:澎湖兵民杂处,地不产粟,户鲜盖藏,仰给于台。商船梭织,瓮飧足继;风雨兼旬,炊烟顿息;备储之法,不可不讲。旨哉言乎!前此常平、社仓、义仓、武仓,峙榖颇多,今且颗粒无有矣。台为产米之区,而今昔殊形;欲其挹彼注兹,亦属不易。吾闻内郡有盐义仓之法,若令澎民得兴盐利,则分其余羡,以设盐义仓,岂非无穷之利赖欤?或曰,此地朔风甚烈,日不到地,恐难以成盐。但考内地晒盐,惟夏、秋出盐为多,至冬季风大日薄,则出盐亦较薄矣。况此间地气甚烈,前人有晒之者,随在皆成盐也。惟是筑造盐埕,必筹赀本。若使人人知大利所在,自可以次图成矣。

旧事录总论

《旧事志》首纪兵者何?兵事为防海大端,考其陈迹,得失见焉;后事之师,不可不志也。次祥异者何?人事与天象,如响斯应,是以匹妇抒诚,上苍示异,如《洪范传》垂戒昭然,用示修省,安得谓小岛微灾无庸载也?其它父老流传,可为谈助者,悉缀其后。嗟乎!朝汉无台,几同世外;避秦有里,祗在人间。自我国家牟卢九有,悉主悉臣;黑水红沟,胥成乐土。举千数百年目所未睹者,今乃躬逢其盛,则夫釆获见闻,证其同异,以扬厉无前之伟烈,搜牢艺圃之谈资,抑亦博雅君子所乐道其详者欤?夫海外遗闻,载籍错出,是以目论之士,或仪毫而失墙;咫闻之夫,每沿误而袭谬。一字失检,则全局皆非,非证不明。余岂好辩?抑又闻:人各有体;虎贲貌似,君子病焉。无他,声音笑貌,非可以袭为也。今必曰是《史汉》也,是韩欧也,是宜宗《尔雅》仿《禹贡》者也,仆且拱手以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