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事

·学校(附宾兴试馆) 书院选举

澎虽未立学宫,而岁科两试,由厅扃门校艺,录送提学道,例给衣巾,则亦略如中学之制矣。至于书院培养人才,以辅儒学之不逮,而在澎所关为独重。今则师生膏火、束修及祭祀、宾兴经费亦已裕如;虽其款项犹归官办,而苟措理有人,亦何难徐求经久之方,以善持其后哉!究之既履其地,当顾其名;修举振兴,是所望于留心文教者。为《文事略》第四。

学校

澎湖旧隶台邑,远隔大洋,童生应县、府试及道试,往返动逾半载,资斧维艰,裹足不前,至有皓首穷经,不得一预童子之试者。乾隆三十二年,通判胡建伟,择文理稍优者资其盘费,再三劝谕,仅有九名应试。是科入泮者已有三人。旋据岁贡生吕昆玉等呈请就澎考试,造册送道,牒府备案;援照南澳之例,免其县、府两试,仍附入台湾学额,凭文取进。详准部咨议行,于乾隆三十二年丁亥科考为始,另编澎湖字号,岁科取进名数在台邑额内,士林称便。澎人之得以预试者,自胡卒此举始。由是人文聿起,甲乙两科相继连掇,与台郡代兴,至今绵绵勿绝。民思胡公之德,宜其祀于文石书院,尸而祝之,久而不谊也。时澎湖无廪生,保结责成本厅,查照烟户门牌。凡入籍二十年以上、有田墓庐舍,方准应试道考。乃着台学廪生,保结识认,俟澎籍补廪有人再归就近保结。后因澎廪缺人而台廪远隔大海,乃由澎之增生暂行保结。道光七年,巡道孔昭虔详准广额,澎湖依旧另号。每次取进,定额二名,拨入府学,不在台邑额内。道光九年,巡道刘重麟,又拨府学一名。自是每次额进三名。查迩来台属人士,因捐助军资、团练出力,递广入学名额;澎人虽无捐助军资,而团练屡经出力,乃独抱向隅,何欤?惟徐中丞备兵台湾时,以澎童文理较优,多拨府额二名,共进五名,士林感其惠;而不着为例。即近年设学之议,亦未准行。考澎童赴试者,虽仅百余人,然文字皆系本色,并无枪替之弊,似较有实学。论者谓,即仿照徐中丞定额,取进五名、别立厅学,亦未为过。而建文庙明伦堂于妈宫,以肃仰瞻而生观感,未始非教化之先资也。

按凤山县学文童,亦祗二、三百人;而每岁取进,合之拨府者有二十人。以澎较之,相悬甚矣。澎童应试,虽仅百余人,然以远隔大洋,盘川难办,不赴试者亦多;则宽为取录,以惠海外士林,诚维系人心之先务也。澎湖村社皆有蒙塾,系民间自延蒙师以教童蒙,修金厚薄不等,各从其俗,与台湾番社之社学异矣。胡通守建伟任澎,仿陈榕门之法,每岁于二月中旬,传齐澎属社师,考较一次。并仿程纯公之法,因事下乡时,亲诣塾馆,将儿童所读之书,正其句读。若教之不善者,则易置之;其勤而得法者,旌奖之。童子能背书、能解说并能熟诵《圣谕广训》者,给与纸笔,以示鼓励。儒吏雅化,迄今犹播为美谈。至于义学,向来未设。光绪三年,刘通守家骢于妈宫、文澳各设义学一所,捐廉以作修金。未几刘去,而义学亦罢。窃澎岛十三澳内,每社皆有蒙塾,书声相闻;而每年修金,少者仅一、二千文;故虽贫民亦送其子弟入塾读书,两三年始行改业。是村塾甚广,无庸另设义学也。惟书院经费虽裕,膏火无多,无以为鼓舞之资,则筹之尤其要者耳。

宾兴试馆(附)

道光二十二年,通判王廷干饬举廪生陈玉珩、生员陈大业等劝捐宾兴款项。七月,瓦硐港监生张腾赉、生员黄春桂,各捐饼金五百元,共一千元,均交生员叶清澜经手生息。每科乡试,每人给银二十元。每年底开造四柱清册,送官查核。

道光二十六年,通判邓元资劝捐小宾兴公项,为每科生童赴郡应道试之资。生员张对扬、监生张腾赉各捐五百千文;监生刘元成捐左营街瓦店二座,价钱二百二千文,缴契存案;邓卒倡捐一百千文;监生黄元基、合兴号各捐二百千文;余数十千不等。合计二千五百余千文,交生员陈国栋经理生息,约每次人给三千文,以作考费,系抽利钱散给。余剩利钱,为书院膏火,年底造册送官查核。现左营街店尚存,拨归总董经管。

光绪十一年,通判程邦基清厘书院旧欠,起盖店屋收息,以充诸费。每科乡试宾兴,就院项内提出三百元或二百元,为士子乡试盘费,按名匀摊散给。惟小宾兴一款,尚待筹议。

澎湖试馆,在台湾郡治(土名二府口),乾隆间,前厅胡建伟解任后,在台捐建。内两进各一厅二房,右边护厝房五间,额曰“澎瀛书院”,为应试诸生公寓。内祀前厅黎溶。道光二十九年,就小宾兴项下,抽出铜钱一百千文修理。光绪五年,增生陈维新添建敬字亭;但屋宇多圯,宜亟筹修建也。

省垣会馆,同治初年,训导魏缉熙(台湾人),因澎湖绅士蔡继渐辞退银号领回之项,先挪四千元,就省垣南台买地创建台澎会馆;而以捐题之款归还母银。于是台、澎诸生应乡试者,甫登岸时,得以休息,行李咸称便云。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书院

乾隆三十一年冬,通判胡建伟准贡生许应元等之请,捐建书院于文澳西偏(距厅治三百余步),至次年孟夏落成。中为讲室三楹,祀有宋、周、程、朱、张五子;前则头门三间,中架魁星楼;后为堂三间,中祀文星;左右两间,为山长住处。东西耳舍各十间,为诸生肄业之所,榜曰“文石书院”。文石,澎产也;其石五色缤纷,文章炳蔚,故取名焉。又撰学约十则,以教诸生。五十五年夏,坏于风灾,知府杨廷理来澎抚恤,谕通判王庆奎鸠资修葺。嘉庆四年,通判韩蜚声捐廉重修,改建魁星楼,以后堂作讲堂三楹,额曰“有志竟成”。二十年,通判彭谦就院后再建五间,以祀文昌。道光元年,通判蒋镛重录学约,锓板悬讲堂东西壁。七年秋与协镇孙得发、游击江鹤等捐廉倡修,自为主讲,以修金充工资。九年春,改建魁星楼于巽方,取文明之象;文昌祠移前一丈。添盖拜亭。督工者生员吕作屏、劝捐者生员王云鹏等。十年冬落成,距胡公创建之年,已周甲矣。并详请拨饷筹款生息,春秋祀文昌,敬用太牢;丁祭日动用书院生息,用少牢,并祀胡、韩二公。以后虽屡经修葺,而前进及耳舍,久年倒坏。光绪元年,董事生员蔡玉成,邀同绅士陈维新、许树基、黄步梯、蔡荣贤等重议修建,以后进文昌祠规模稍狭,议抔而广之。时连年秋收丰稔,士民踊跃乐捐。有郊户职贡黄学周,首捐三百两,为翻盖后殿之费。于是协镇吴奇勋、通判唐世永、刘家骢及郊户殷户,各捐重赀(时举人郑步蟾、监生林琼树、武生高其华,捐修魁星楼甫毕,亦附焉)。玉成复多方劝募,共得二千余两,及与步梯、荣贤及步梯之子诸生济时在院督工,寒暑不辍,至二年冬落成;规制宏敞,栋宇一新。后殿添盖两旁精舍,左边祀胡、韩二公并前倅蒋镛、王廷干禄位。其讲堂中厅,祀制字仓圣。又于外庭建惜字亭。时院中经费支绌,宾兴膏火不给,玉成多方筹划以延山长,亲赴台湾道刘禀请,筹拨经费;而宾兴膏火始裕。光绪年间,通判程邦基,于城内建程朱祠,于是山长皆寓祠内。惟春秋祭祀,至书院行礼而已(碑记见《艺文》)。

谨安:书院经费既裕,则官师月课,自可扃门考试,俾尽一日之长,方有裨益。至从前办理经费,专责总董一人;其贤者固足以有为,无虞掣肘;不贤者流弊亦多。但前此皆现钱分借各绅商;转瞬间人事变更,使总董无徙追索耳。今则课项店税,皆年款年清,不患本银之侵蚀也。惟查内地院项一归官办,胥吏无不舞弊者。如厦之紫阳,前车可鉴。计莫若择公正绅矜三、四人,酌定画一章程,使轮年董理,以账目送官存查,亦经久之道也。

学约十条(前通守胡建伟撰)

一曰重人伦。古者庠序学校之教,皆所以明人伦也。是人伦者,非教者之所最重,而为学者之所必先也哉?试思人生那有一日不与五伦之人相周旋?圣贤那有一言不与五伦之理相发明?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又曰:“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朱子《鹿洞条规》,首列“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教之目,以为学者学此而已;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则所以学之也。若夫修身、处事接物之条,皆在所后焉。盖人伦之理,命于天则谓性,率于性则谓道。性与天道,乃学问之大原;而其实不过于人伦日用之间,各尽其当然之实,自可以为天下后世法。如《中庸》一书,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言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于无声无臭至矣,无以复加矣。而其中之得力,则实在三达德,以行五达道,以驯至乎其极而已,岂有他哉?然人伦固在所重,而孝为百行之原,则又五伦之本也。人能善事父母,必笃于兄弟,和于妻子。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至性厚者,朋友亦不薄,以至明察天地,通于神明,光于四海;何一而非孝之所推暨乎?倘身列宫墙而门内多惭,至性滋薄;以视反哺之乌、跪乳之羊,物且不如矣,安望其忠君、信友、亲亲、长长也哉?清夜自思,何以为人,何以为子,更何以谓之学者?可不惕然而知所重耶!

二曰端志向。志者,心之所之也。凡人心之此之彼,志必先为之向道,而后心乃从之而往也。如行路者欲往东,志必先向东而去;欲往西,志必先往西而行。是志之有向,正如射者之有鹄也。故学者之志,未有所向不端而可以有为也。《礼》曰:“一年离经辨志。”盖言童稚就傅之年,必先使之志向先端,而后可以渐进,以至于智虑通达,而为大成之候也。即如孔子,至圣也,亦必自十五志学,而后能从心所欲不踰矩。朱子曰:“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之不立,直是无着处。”世人读书,不志道德而志功名,所向已差了。况所称功名,亦只是科第耳,官爵耳,非真欲建功立名以垂不朽也。以富贵为功名,富贵之外,复有何来?趋向不端,宜其所学皆非也。毫厘之差,千里之谬,正在于此。今生童中尽有颖异之资,止是志向不专,为习俗所染,未能捭脱。即勉强从学,或作或辍,口耳之功且难,更何有于心性之学?光阴坐废,卒无成就,殊可惜也!试观汉儒董仲舒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三载不一窥家园。宋范文正公断齑划粥,勤学励学,做秀才时便以天下为己任。此何等志向也,尔诸生可不勉哉?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三曰辨理欲。凡人莫不有性;性,即理也。性发而为情,情动而欲生焉。此危微之介,圣、狂之分也,而可不辨乎哉?刘子云:“烟生于火而烟郁火,冰生于水而冰遏水。故烟微而火盛,冰泮而水通;性贞则情销,情炽则性灭。是以珠明而尘埃不能附,性明而情欲不能染也。”又曰:“将收情欲,先敛五关。”盖言五关不破,则五德不得而入也。即如孔子论人,必先从富贵贫贱说起者。夫人必能于富贵不处,贫贱不去,则取舍之分明;取舍之分明,斯存养之功密;庶可渐至于终,食不遗仁,而造次颠沛必于是也。学者果能于此间辨得明、守得定,壁立千仞之上,何难与圣贤同归也哉!《东庄学约》有云:“米盐妻子,庶事应酬,以道心处之,无非道者。苟使萦怀豪杰,志气不难因以捐尽。彼如应举一事,在明理者,入场赴考,认题作文,不过将平日之学养,发圣贤之道理;至于取中与否,则听其在天,毫无侥幸之想。今人则一团欲心,入场必思诡遇。拟题滥本,无所不至。朱子曰:非科举之累人,人自累科举耳。”又云:“居今之世,虽孔子复生,亦必应举。岂能累孔子耶。”天理人欲,同行异情有如此者,可不辨乎?

四曰励躬行。吕献可尝言:“读书不须多,读得一字,行得一字。”伊川程子亦尝曰:“读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盖读书不力行,只是说话也。今人生圣贤之后,凡我身之所未行者,皆古人之所已行,而笔之于书者也。故诵读时,不可看做书是书、我我,书与我两不相干。必如朱子所云:“须要将圣贤言语体之于身。”如克己复礼、如出门、如见大宾等事,须就自家身上体覆,我实能克己复礼、主敬行恕否?件件如此,为有益。又如颜子所云:“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以致甘软,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礼为教本,敬为身基,瞿然自失,敛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思寡欲、忌盈恶满、赒贫恤匮,赮然悔耻,积而能散也。”引而伸之,推而广之,事事皆本古人之成法做去,即读得一句、行得一句矣,不亦躬行实践之君子也哉。

五曰尊师友。传道解惑,莫重于师;劝善规过,必资于友。是师友者,乃人生德业之所藉以成就者。《书》曰:“主善为师。”又曰:“师道立,则善人多。”《礼》曰“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师友顾不重哉?孔子云:“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盖言子贱能尊师取友,以成其德,故夫子称之也。考之古人,未有不尊重师友者也。即如宋贤杨龟山、游定夫,侍伊川程子之侧;程子偶瞑坐,杨、游二子侍立不去。程子既觉,门外已雪深三尺矣。古人之尊师重道,有如此者。至于朋友,朱子所谓“五伦之纲纪”者是也。人或于君臣、父子、夫妇、昆弟中,有难言之隐、不白之情,积成嫌怨;得一良友,为我排释,为我解纷,委曲周旋,维持调护,俾得相好如初,其有益于人者,更为不浅;况乎励行勤学、质疑问难、读书作文,无一不取证于友。其所系之重,又有如此者。《诗》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信然乎?乃世之人,无尊师之诚心、取友之实意,视师友如过客路人,岂不可哀哉!极其所谓尊师者,亦不过厚修脯、隆节仪,以此为敬而已;其于尊德乐道,则概乎未之有讲也。待朋友虽极深情厚貌,亦仅以酒食往来为亲密,笑言通脱为莫逆而已。求所谓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者,则又安在也。尔诸生当以古人自待,以今人为鉴也。

六曰定课程。《记》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智虑通达,谓之大成。”此古人为学次第法程也。矧今人欲学古人,而可无法也哉?孟子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课程者,即匠之规矩也。欲读书也,课程可不定乎?而课程之法,则莫有善于程畏斋分年月日程之一法也。其法本末兼该,体用具备。陆清献云:“此非程氏之法,而朱子之法;非朱子之法,而孔、孟以来教人读书之法也。”其尊信有如此者。今院内仿依此法,令诸生各置一簿,以为每日课程记。本日读何书、何处起止,或生书、或温书,并先生所讲何书,午间何课、夜间何课?一一登记簿内,从实检点,不得虚张滥记。积日而月,积月而岁,历历可考,工夫有常,自然长进。每五日又于已熟之书,按簿抽背一次。或余于公事之暇到院,亦按簿抽背,以验其生熟。如有从头至尾,背念一字不忘者,即给走纸笔之资,以奖其勤能。倘有妄自开写簿内,背念不熟者,即申饬示罚,以为怠惰者儆。至于作文,每十日作文一篇、五言排律诗一首。夏日则策一道。务须尽一日之功,以完此课,不许继烛给烛。平日用功,以看书、读书为急,不比场前要多作时文,以熟其机也。每日讲书后,要看书,先将白文理会一遍,次看本注,次看大全等讲章。如此做工夫,则书理自可渐明。四书既明,则经学便势如破竹矣。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七曰读经史。经,经也;史,纬也。学者必读经,而后可以考圣贤之成法,则亦未不读史而后可以知人论世者也。是十三经、二十二史,非学者所必读之书而为学问之根柢者哉?今国家取士,乡会第二场,试经义四篇,所以重经学也。至于第三场,多有以史事策试者。史学亦何尝不重?是经之与史,有不容以偏废者也。自世之学者,以读书为作文,而设如薛文清所云,学举业者,读经书只安排作时文科用,与己原无相干,故一时所资以进身者,皆古人之糟粕;终身所得以行事者,皆生来之气习,与不学者何异?然此等读书,虽无心性之益,犹有记诵之功也。惟近来场中拟题一件,最为恶陋。其不出题者,忽而不让;即出题之处,亦不过略晓大意,仅能敷衍成文而已。更有剽窃雷同,即章句亦多茫然也。本经如此,他经可知;又安望其兼读诸史以为淹通之儒耶?但人之质性不同,敏钝各异,概令其服习熟读经史,亦非易事。然亦有法焉,可以序渐进也。则莫如仿欧阳文忠公限字读书之法,准以中人之性,日约读三百字,四年可读毕《四书》、《五经》、《周礼》、《左传》诸书。依此法做去,则史亦可尽读也。亦惟勤者能自得耳。学者苟能如朱子所云,抖擞精神,如救火治病然,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如此着力去读,则又何书不可尽读耶?宁第经史而已哉?

八曰正文体。文所以载道也;秾纤得中,修短合度,莫不有体焉。是体也者,文之规矩准绳也,而可不正乎?今朝廷取士,重科举之业,文取清真雅正。上以是求,下以是应,固已文无不约,体无不正矣。平淡浓奇,各具一体,均堪入彀。至于肤浅卑弱之文,虽不中程序,然此等文字,如人生质微弱,病在剽末,元气未曾伤损;服以汤剂,饲以梁肉,自然日就强壮,犹可以为完人也。惟有一种艰深怪僻者,以妄诞为新,以畔道为超脱,何异病入膏肓、外强中干;纵有扁和,亦岂能为救药也哉?凡此者,皆托名江西派之一说以误之,遂日复一日,沉溺而不知返也。夫江西五子之文,或意在笔先、或神游题外,自成一家机杼;然按之题位、题理,依然一丝不乱。此文之所以可贵而可传也。今人既无此本领,但剽窃险怪字句,以涂饰耳目,牛鬼蛇神,欲以欺人,适以自欺而已。然余以为欲正文体,更当先正题目。如欲出搭题以试学人之灵思妙绪,亦不得过为割裂,以致首尾不贯,上下无情。近见坊本,率多牵如两马之力,与齐饥等题。学者遇此,亦安得不无中生有,支离附会耶?是何异策泛驾之马,而欲其范我驰驱,按辔和铃以游于康衢九达之上,岂可得哉?

九曰惜光阴。人生百岁三万六千日,光阴盛矣;而其中年可以读书,则自七、八岁至三十岁,仅有二十二、三年而已。即陆槎亭《分年读书之法》所言,自五岁至十五,十年诵读;十五至二十,五年讲卷;二十五至三十五涉猎;亦总不出三十年之外也。读书之日,宁有几乎?孔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又曰:“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盖人至四十、五十,血气渐衰,精神日减,眼目近花,记性亦绌。《礼》言:“四十而仕,五十服官政,未闻此时而始向学者也。”余观今人读书暴弃者固多,姑待者亦复不少。谓今日不读有明日,今年不读有明年,不知眼前一刻,即百岁中之一刻也。日月其除,挥戈难返,嗟何及矣。今年书院落成,尔诸生萃处其中,昼则明窗净几,夜则热灼焚膏,真有读书之乐矣。正宜励志潜修,及时勉学,断不可群居燕坐,三五闲谈,以致耗费精神,荒度时日也。若遇芳辰令节,放假一日者,亦是玩物适情,所以畅发其天机之一;如樊迟从游于舞雩,不忘崇德之问,则游亦岂能废学也哉?至家中有事,或日久归省,亦人情之常,不能免也;但必回明先生,告假登记簿内,限日回销,总不得有逾五日之期。昔乐羊子远学来归,其妻乃断机相戒。妇人尚且知学如此,倘无故频频告假思家,不惟见怪于师友,亦且有愧于妇女;安可以有限之光阴而漫不加珍惜也欤?

十曰戒好讼。昔人有言:饿杀莫做贼,气杀莫告状。夫贼者,害人之名。人而为贼,乡评之所不齿,国法之所不容,贱恶极矣。而告状者似之。亦以告状之人,虚辞架陷,败人名节,倾人身家,与贼无别。事异情同,所以深着其害,而重以为戒也。即如《易》以天水名讼,卦义外刚内险,或前刚而后险,或彼刚而此险,两不相下,而讼以兴焉。是好讼之人,未有不刚险者也。人而好讼,大抵其人必贪暴而尚气,机械而诡诈。率其刚险之性,明则舞文弄法、暗则射影含沙。或恃己之健讼,而颠倒是非,或唆人之争讼,而混淆曲直;深文以期其巧中,构衅以图其重酬。无知者称为讼师;有识者鄙为讼棍。此等人品,实乡党之鬼魊,而名教之罪人也。纵或法网偶疏,时有吞舟之漏,即天地神明,亦断不为之少宽也已。试以讼事言之,告状时,每日衙前伺候;或官府出署,栏路下跪;或坐堂放告,则阶前俯伏。官呼役叱,腼颜忍受,其苦一也。如或不准,又须再告。幸而准理,出票时承书掯勒,万状刁难,乃下气怡色,委婉顺从,过于孝子之事父母。及至差役到家,则有接风酒、下马钱,恭迎款待,甚于贤宾嘉客。一有不当意之处,则饮尔酒,发尔风,无所不至,其苦二也。及至临审,一切保邻词证又需供养,酒楼茶馆任其燕游;百计逢迎,总欲藉其左袒。又有派堂杂费,一班衙头皂快,如饿虎逢羊,必无生理。非遇廉察之官,身家必至立破。且俟候听审,自辰至酉,寸步不敢远离;惊心吊胆,忘饥失食。若遇冲繁地方,职官因公他出,又须收牌别示,十旬一月,未有定期,其苦三也。至于审后,水落石出,轻则戒饬,重则问拟,有何好处而乐为此耶?尔诸生读书明理,心气和平,既无刚险之性,倘有非礼之加、横逆之投,情遣理恕,何难涣然冰释。即或万不得已,务要申诉官长,而据事直书,仍不失忠厚之道;则有中惕之吉,而无终凶之讼。慎毋恃官府待我厚而奔走公庭,毋恃衙门为我熟而钻谋蠹吏。守卧碑之训,而一意诗书;品端行洁,谁不爱敬之。苟其不然,即使尔诸生身为职官,见此等好讼之人,有不疾而恶之者几希矣。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续拟学约八条(主讲林豪撰)

一、经义不可明也。士君子穷经,将以致用;必能明其义蕴,斯识见定、理解精、持论有本有末,以之用世,自无难处之事。如汉儒以经义决狱,以《洪范传》推度时事,均能吻合。故先哲谓《论语》半部可治天下,非卮言也。治经者,必先读《注疏》,择精语详而归于一是。若场屋与考经解,则以众说为波澜而以御纂及朱子说为主脑。朱注虽为所尚,要当分别观之。如《周易》宜习汉学。其尤著者,若虞氏义一书,为国朝惠定宇、张皋文诸家所阐发,尤为汉《易》入门之径。大都以六爻之变动,阴阳之错综,先明其数。故治《易》者,必有图画,犹《春秋大事表》、《舆地》,皆有图说,以明其方向,于天下大势、远近强弱,方了如指掌。他如《毛诗小序》,必不可废。若能会萃众说而自抒新义,亦可以参备一解。大抵《六经注疏》,经御纂折衷,固已灿然大备;然圣贤理道,本属无穷,如近世江慎修之《乡党图考》、阎百诗之《四书释地》,皆足以专门名家,补前贤所未备。学者会而通焉,可也。

一、史学不可不通也。三史之学,一曰正史,若马、班之书是也。一曰编年,若《通鉴纲目》是也;一曰纪事,若榖应泰《明史纪事本末》是也;其它《三通》、《地志》等书,皆史家之支流,涉猎焉可也。夫史书浩如渊海,苦难遍读,故治史者,必自朱子纲目始。其法每阅一代之史,则设一簿,择其事之要者、论之精者、字句之典雅者,自抄一本。或计一年所阅,择其辞尤浃意者,随手摘录,粘于壁上,以便朝夕熟览。至岁终,揭起分类,抄成一本。年年如是,有三益焉:一可知古今之事变,人品之贤否;一可识史家笔法,与义例之异同;一则典雅字句,随意摘出,可为行文之取资挹注,更觉靡尽。凡此皆读子、史百家之良法也。然读书尚友,必能知人论世,故有时读至疑难之事,试掩卷思之,设身处地,当如何处分?而后观古人究如何处分。其增长智识,尤不少焉。

一、文选不可不读也。《昭明文选》一书,为古学之总汇、词赋之津梁。自唐以来,如老、杜犹教儿熟精选理,岂得难读而置之?即如京都江海等赋,字多奇僻难通,无妨节取。他若屈子之《骚》,武侯之《表》,《春秋》、《毛诗》之《序》,苏、李、陶、谢之诗,皆出其中,宜择其明白易晓数十篇,自抄一过,朝夕吟咏,以为根柢,则出笔自可免俗矣。昔人谓做秀才者,胸中目中无《纲目》、《文选》二书,何得谓秀才哉?盖惟习此二书,则胸中乃有古人,而笔下方能超出时人耳。

一、性理不可不讲也。我朝儒臣所辑《性理精义》,皆采择有宋先贤五子之学,若《通书西铭》及《太极图说》,词旨深远,皆理学之至精者也。而湘乡罗忠节公泽南,即本周子主静之学,衍为兵法,故生平战功彪炳。其门下弟子,类能起而捍大难、踣大憝,亦皆本其师说。盖是书所赅甚广,苟能明其一义,推而出之,亦足以开物成务。学者但本性之所近,择其辞义可通者读之,当有领会,亦无庸缠死句下,琐琐较论心性,致与胶柱刻舟者等诮也。

一、制义不可无本也。昔人谓制艺之佳者,不从制艺来;试帖之佳者,不自试帖来。若但能就制艺、试帖以求,则诗文未必能工。盖胸中无数千卷书,安能独出手眼,下笔沛然?虽复极力摹拟时墨、铺排涂附、学其套数,初阅虽有机调,细按之不过合掌雷同,无一语从本心中流出,奚贵其为文哉?至于题有层次,前后不可凌躐也;题有神理,一字不放过也。典题用经义,贵能融化;理题靠朱注,贵有洗发手法。题尤要联贯有情,补侧得宜。能如是,是亦足矣。先儒云:文以载道。又云:时文代圣贤立言。虽不敢执此以律时贤,亦安敢不力求实学,而取法于上哉?

一、试帖不可无法也。自乾隆二十二年,文场始加试帖一首,排比声韵,法至严密。一字不叶,则前功尽弃,可不慎欤?即如结韵、抬头、颂扬,系应制之体,不得已而用之。若全篇颂扬,澎士每喜用之,尤不可解。此体无足讨好,而最易惹厌,似不必轻用为当也。能为古近体诗者,其试帖虽不甚工,亦不致有尘俗气。大抵试帖之上者,莫如《有正味斋》,而九家诗次之,七家次之。要必汰其不合时式之作,而选其尤佳者数十首,以便揣摩可也。古学则以唐律为根柢,而行以馆阁格式。古学经解,在小试军中,易于偏师制胜;况平时能为古学,则试帖游刃有余,在闱中尤有裨益。宜购《律赋新编》及《赋学指南》二书,以资讲习;为入门之径。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一、书法不可不习也。场中作字,譬如善膏沐者,同此资质,而膏沐稍整亦足动目。故制艺俱佳则较其诗,诗律俱佳则较其字,而去取以分;其大凡也。临帖之法,非徒濡毫摹写,以求其形似而已;必取古今名迹,悬挂壁间、或斜置几上,细玩其用笔起止,配搭疏密长短之法,队伏整列,笔气联贯而下,无错综不匀之弊。务期意在笔先,神与俱化。故未有楷法不工,而能工草者。至用墨濡笔,皆有程序。墨要去胶,笔要洗净;试卷虽涩,必不宜磨使光滑,所谓善事利器是也。我朝功令,凡殿试、朝考,尤重楷法。鼎甲馆选,咸出其中,而可苟乎哉?先儒云:作字端楷,亦主敬之一事,则又不特场屋宜谨也。乃澎士书法,尚多未匀,即添注涂改,又多违式。查磨勘条例,每科学政,多有颁发;即乡闱题纸,后亦已胪列。为师者,亦宜教其弟子,有误则随时指正。必平日习惯自然,场中方无错误。若以为无关文字之佳否,而任意涂抹,是真与科名为仇也。大抵得失虽关定数,而人事要必先尽,故琐琐及此。古人云:三年心血,只争一刻眼光耳,有志者,幸勿河汉斯言。

一、礼法不可不守也。《纪略》原载学约,于人伦、师友、立志、戒讼之说,再三致意。兹特举其意所未备者,推而言之。夫吾人既从事于学之一途,不能不以舌耕为业。舍此则别无谋生之术。盖防礼自持,有如处女;怀刑畏法,惧入小人。其力守大闲,亦仅仅可以免祸而已。要之,训诲有法,自不患事畜无资;而或欲于公门中上下其手以沾利益,此大误也。盖自来清正之官,必能循理。故凡理之直者,可无烦托我;其曲者,始欲藉重一言,为可缓颊。而既视为谋生之资,又不能择事而预。在有司则已窥我之后,谓是固非理相干者也。无论从与不从,而我且以一言见轻,他日虽有至言,转不易入矣。至于墨吏,亦有别才,其经手固自有人,本不欲与正士相接;而反藉非公不至之说,谓礼义由贤者出,而以澹台子羽相待,则吾亦何能不以自待耶?虽然,俗事非尽不可与也。设有至亲为人倾陷,则当极力为雪其诬。又或亲朋两相争竞,则必苦口为平其怨。他如保固桑梓、兴利除害之大端,则士为四民之首,又安可不身肩其任。此虽仁义,未尝不利,而吾之坐言起行者动于礼,非动于利也,则仍不害其为礼法自守也。夫礼法之所赅,亦甚广矣,由勉亭之言,所谓伦之明、志之笃、理欲之必辨、师友之是尊,以至励躬行、戒词讼,皆范围曲成于礼法中,而率履勿越者也。必能守如处女之固,而后免为小人之归,可不谨欤?古人云:做秀才时,当如闺女,要畏人也。既入仕途,如健妇,要养人也。及退休林下,如老妪,要教人也。所愿士子,识此数端,为读书之根柢,而复以通经学古、课文作字各条,互相淬励;从此日就月将,相观而善,士气蒸蒸日上,以与中土代兴,是又区区者所乐观其后也夫。

书院租项,前有总董、值董,大小宾兴,董事以分理之。总董专办山长修金(全年二百四十元)及院中杂费所有租息及借项出进,皆一手经理。历年借项,多被侵欠。从前董事,或收母免利,或并母银折少;而院中需费向人先挪者,必还三分利息,遂致入不敷出。至蔡玉成接办总董,除逃亡外,仅剩母银数百金并店屋五座而已。大井头街瓦店一座,每年税钱二十四千文。街内瓦店一座,每年税钱三十四千文。街仔口瓦店一座,每年税钱二十二千八百文。车程瓦店一座,每年税钱九千六百文。左营街瓦店二座,每年税钱三十四千文。书院边小园二区(又光绪元年购书院前园一小区,以广口埕费钱二十千文,立有字据)。

值董专办春秋二祭及月课生童膏火,其租业借项甚多。有园一片,四大段,在大城北,计三十万栽,每年园租一百千文,亦因荒年折少,习以为常。现仅剩八十千文,而欠项则侵渔殆尽,致入不敷出,膏火久已停给。迨光绪元年,公议不设值董,将园租交总董蔡玉成兼办。光绪九年,臬道刘准、董事蔡玉成禀议,就课馆裁剩陋规一千元,拨充书院。旋因武弁求减,始议定每年就课馆贌户提出五百元,充入书院,由厅经手支领开销书院各费,永着为令。光绪十一年,通判程邦基追历来书院积欠及大小宾兴欠项,一概清理。凡逃亡死绝者罢之。其子孙尚堪追偿者,酌量追还,多寡不等,将前帐抹销划断,以清葛藤。所收款项,就城内隙地,起盖店屋,收租充为院费。新立章程。每年岁、科两试,旧生取列一等,新生取进案首者二人,为是年董事。以绅士蔡玉成、黄济时、徐癸山三人,轮流监理,并管理程朱祠。每年山长束金,年节而外,加薪水小课跟丁各项,以及春秋丁祭、董事薪水、生童膏火、宾兴等费,皆由董事向官支领。每年用存款项,新旧轮接,照章承办,造册备查。兹将店屋开列于后: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第一号、第二号店二座(址在镇署衙门边)。第三号至第九号店七座(在东门内,原在善后街,因改建镇署,故移筑于此)。第十号至第十三号店四座(在镇署东辕门口,原系善后街店)。第十四号至第十八号店五座(在厅署照墙后。此五店原在善后街,因开建镇署,故移于此)。第十九号店一所(在祈福巷土地公庙边)。第二十号店一座(在城隍庙照墙后)。

·选举

选举表(上)

进士

道光甲辰科:蔡廷兰(林投澳人。会试中式第二百零九名,□试二甲六十一名,即用知县,签掣江西,补峡江县,升用同知,有传)。

举人

道光丁酉科:蔡廷兰(本省乡试中式第三十一名,又见进士)。

咸丰壬子科(陈翔墀榜):郑步蟾(妈宫澳人。中式第五十八名,报捐候补同知,分发广东,加捐四品衔)。

同治庚午科(赵启植榜):郭鹗翔(妈宫澳人。中式三十八名,大挑教谕,历署台湾府学教授台湾县学)。

钦赐举人

嘉庆癸酉科:辛齐光(由岁贡,有传)。

拔贡

道光丁酉科:蔡廷兰(道光□□年由府学廪生选拔,是岁乡试连捷)。

岁贡

康熙五十二年:颜我扬(西屿人。由台湾县学官归化县训导,有传)。

乾隆三十六年:吕昆玉(由县学,以上见《纪略》)。

乾隆三十六年:许腾龙(由县学)。

乾隆五十年:陈元辉(由县学)。

嘉庆六年:辛齐光(由府学,以上见《续编》)。

道光□□年:郭开荣(由彰化学)。

咸丰七年:陈玉珩(由厅学)。

同治元年:郭朝熙。

选举表(下)

封赠(按以下所列,无论已仕未仕,必因子孙得官,受其封赠,方得载入。他若身未服官,而因公死后蒙恩追赠,亦得录入。此外以已官得封者不载)

洪盛,就父。雍正元年赠武德将军。

许启成,元吉祖。雍正十三年,貤赠明威将军。

许翰宾,元吉父。雍正十三年赠明威将军(以上见《续编》)。

蔡君超,双头跨社人,廷兰祖。道光三十年貤赠文林郎。

蔡培华,廷兰父。道光三十年,赠文林郎(有传)。

林昆牙,以孙廷桢贵,貤赠武略佐骑尉。

林日中,以子廷桢贵,敕封武略左骑尉。

高荣,以孙其华贵,貤赠武德骑尉。

高清标,以子其华贵,赠武德骑尉。

彭衢亨,西屿缉马湾社人,廪生。同治十二年,奉文办理团练,赉乡勇名册赴厅听点,渡船覆没。钦差大臣沈附片请恤,奉旨赠盐运使司知事衔,荫一子入监读书。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荫袭

彭彦,西屿人。以父衢亭因公溺殁,给九品荫生,准入监读书,以县主簿铨选。

行伍(按澎营由丙标遣戍,故土著者仕进寥寥。兹凡由他处入伍,或本营暂募,得官虽微必录,以为澎人入仕之嚆矢云)

林青露,妈宫澳人。道光初,由水提标入伍,补外委戍澎,考拔把总病卒。

林日光,妈宫涣人。道光间由水提标入伍,补外委戍台,升澎湖千总,委署左营守备,病卒。

黄赞承,妈宫澳人,籍金门。咸丰间由澎湖充伍,承办稿书,补安平右营额外,升澎湖右营把总,赏加五品衔,辞退,改捐文职。

王立本,妈宫澳人,籍同安。同治初,由澎充伍,补安平外委,拔千总,署中营守备。

吴见祥,妈宫澳人。由澎充伍,同治间补外委,七年奉裁。

刘青华,妈宫澳人。由澎入伍,补外委,换班铜山营,升南澳左营把总,记名千总。

高缵荣,续承弟。由澎入伍,补外委,换班铜山营,记名把总。

王建功,八罩水埯人。自安平充伍,补沪尾营外委,升澎右千总尽先守备,委护右营都司。

陈奏功,妈宫澳人。由澎右□入伍,办理稿书,给五品顶戴,拔补沪尾外委,尽先把总。

高其华,妈宫澳人,籍同安。由厅学武生充伍,补左营外委,赏五品衔,擢左营把总,委署千总。

林阳春,妈宫澳人。由澎入伍,补额外,尽先外委,给五品顶戴。

林廷桢,妈宫城人。由行武官澎湖右营千总,代理左营守备。

王连贵,妈宫城内人。澎湖镇标左营把总,光绪十八年预保尽先千总。

黄朝熙,妈宫城内人。澎湖镇标右营额外,赏戴六品顶戴,预保尽先把总。

军功(按澎人以军功得官,自康熙六十年后,寥寥罕闻。《续编》不载一人,想多缺略,俟查补人)

洪就,瓦硐澳人,籍金门。康熙六十年以平朱逆军功,累官广东碣石镇中营游击(有传)。

洪选,林投澳人(有传)。

颜得庆,林投澳人(有传)。

许翰冲,林投澳人(有传)。

许郑胜,翰冲侄(有传)。

许元吉,翰冲侄(有传)。

张启琫,赤嵌澳人(有传)。

杨彬,吉贝澳人(有传)。

许顺,八罩澳山寮社人。康熙六十年以平台功授守备。

蔡王文,东西澳妈宫社人。康熙六十年以平台功授守备。

许荣,瓦硐澳人。康熙六十年,以平台功授千总。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陈志,东西澳妈宫社人。康熙六十年,以平台功授千总(以上见《纪略》)。

吕云鹏,瓦硐港人。康熙六十年,以平台功官提标参将(以上见《续编》。按《续编》既称云鹏授官参将,又云恭遇覃恩,诰赠怀远将军。今查云鹏若系及身受封,当云封,不当云赠。既称履历无考,姑阙所疑。又按《续编》以云鹏误入《封典》,兹为更正)。

洪廷贵,乌嵌社人(有传)。

蔡荣贤,文澳人。光绪三年充健勇营稿书兼行营军医,蒙抚部院丁于军务案内咨部奖给五品顶戴。

议叙职员

陈均哲、黄宽、纪春雨(以上三名,均由道光十一年倡捐义仓榖价请奖,奉旨议叙八品顶戴)。

捐职儒学(附录)

黄济时,城内人。光绪十五年,由增生报捐训导,以劳绩准先委用,擢署彰北县学教谕。

蔡玉成,风柜尾人。光绪十七年,由文生报捐训导。

许占魁,八罩屿人。光绪十八年,由文生报捐训导。

捐职(附录)

陈国栋,由附贡报捐贡生,加同知衔。

黄步梯,城内人。由监生报捐候选通判,加提举衔。

高清标,城内人。由监生报捐同知衔。

蔡继渐,双头跨社人。由附生报捐候选知县,加同知衔。

黄廷仪,东石社人。由附生报捐贡生,加布经历衔。

附贡生(附录)

许应元,见府志。

许克义、许克视、许容光,以上见《续编》。

许树基,八罩屿人。

陈廷达,奎璧澳人。

高嘉会,妈宫澳人。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文事略总论

古者十五而入大学,教以格物、穷理、修己、治人之法。至两汉儒者,则负笈从师,执经问难,大都守其师说,各通一经,以递相授受。故有经术湛深,推为治术者;而又必综览古今事变,考其成败得失,以周知天下之事,为致用之资。及其学成,乃行释菜之礼,告于先师,然后出而用世,以行其所学。盖古人造士选士之法,若是之详且备也。晋尚清谈,唐俗奔竞,至有宋朱子出,而学之道明焉。昔胡安定之教士也,分为经义、治事二斋,以处学者。乃至坐作进退,各有程度。其时人才萃处,盖彬彬焉,不问而知为胡先生弟子也。呜呼盛矣!我朝于各行省郡邑,建立夫子庙,处以学官;又于所属广设书院,院长无学官之权,而有造士之实者。师与弟以文字相亲,即可以行谊相勖,故其教不肃而成也。澎海偏隅,学宫未建,幸胡勉亭别驾,设有书院,以嘉惠多士;则多士所藉以讲习讨论者,恃有书院院长一席耳。举是职者,抑亦一方之教化所关,为人才所从出者也,而可不严其选欤?夫欲援居肆之义,非朝夕亲炙不为功;欲为讲贯、资,必互相观摩以获益。而澎多寒士,地阻则负笈为难;家累则逊志为难;藏书不多之见闻未广,则博学而详说之为难。故必劳之来之、辅之翼之,厚其饩禀,助其膏火,而且多聚书籍,俾有志向上者,得时聚院中,综览古今,相观而善。若勉亭之创造学舍,勤勤培植;蒋、邓继之,自为院长,以行其教;不尤可尚者欤?呜呼!勉亭远矣,而至今澎士意中人人有勉亭在也。语云: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继自今有忠信之长、慈惠之师,为之善筹,其后将远以追安定之风,近以踵勉亭之轨,而多士之尸而祝之、社而稷之者,当与畏垒并垂千古也。则谓勉亭去人未远也,亦奚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