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部下

△烏鰂 柔魚(墨斗、猴染)

烏鰂,一名墨魚,大者名花枝,形如鞋囊。肉白皮斑,無鱗。八足,前有二鬚極長,集足在口,緣喙在腹。腹中血及膽正黑,背上有骨潔白,厚三四分,形如布梭,輕虛如通草,可刻鏤,以指剔之如粉,名海鰾鮹。醫家取以入藥,古稱是海若白事小吏,一名河伯從事。

(按:烏鰂遇風波,捉石浮身水上,見人及大魚輒吐墨,方數尺,以混其身,人反以是得之。其墨能已心痛。小魚蝦過其前,輒吐墨涎致之。性嗜烏,每暴水上,烏見以為死,便往喙之,乃卷而食之。《月令》:九月寒,烏入水化為烏鰂(《唐韻》所載)。羅願云:「此魚乃<暴鳥>鳥所化。」蓋水鳥之似<鳥兒>者,今其口足並目尚存形似,且以背中之骨驗之。曬幹者,閩浙謂之明府。)

柔魚,似烏鰂而長,色紫,一名鎖管。

〔按:柔有骨如三層紙厚,白而差紉,雲無骨非也,但鰂作腥,柔不作腥而味佳。〕墨斗,似鎖管而小,亦能吐墨。(補疏)

猴染,比墨斗稍大,比鎖管稍小。(補疏)

△馬鮫(嘉酥魚) 鰮

馬鮫,青斑色,無鱗有齒,又名章鮌,《連江志》謂之章明。

(按:《閩志》稱鯧魚肉理細嫩而甘,馬鮫肉稍澀,氣腥而不及鯧,此說非也。蓋鯧細口扁身而圓,無鱗無腸;馬鮫銳口圓身而長,無鱗有腸。)

嘉酥魚,海中魚之極大者,重千斤,琉球人以其脊為酥,販鬻閩中。(補疏)

鰮似馬鮫而小,有鱗,大者僅三四寸。

△詶鯯 黃雀 青鮫

詶鯯,板身多鯁而肥,《爾雅》謂之當魬。

黃雀,似而小,冬月最盛。

青鮫,類黃雀而不甚大。

△帶魚(帶柳)

帶,身薄而長,其形如帶,銳口尖尾,隻一脊骨,而無鯁無鱗。入夜爛然有光,大者長五六尺。帶柳,帶之小者也,味差不及帶。

(按:帶,冬月最盛,一釣則群帶銜尾而升,故市者獨多。或言帶無尾者,非也,蓋為群帶相銜而尾脫也。)

△鱆魚 石拒 章舉(塗婆)

鱆,腹圓,口在腹下,多足,足長,環聚口旁,紫色,足上皆有圓文凸起,腹內有黃褐色質,有卵黃,有黑如烏鰂墨,有白粒如大麥,味皆美,明州謂之望潮。

(按:皞有腹無頭,而俗以腹為頭,非也。有名同而質異者,廣南有蟹,亦名望潮,他日廣浙相傳,慎勿以此物即彼物也。)

石拒,似絺而極大,居石穴中,人或取之,能以足粘石拒人。

章舉,紅舉也,似石拒而大。

塗婆,章舉也,似石拒而足短。

(按:明州所產章舉,大有至五六斤者,與鱆魚性俱寒,不可多食,能發宿疾。)

△䲅

䲅,鮭也,一名胡兒,一名鯸鮐,一名河豚,狀如科斗,腹下白,背上青,有黃文,眼能開閉,頭無腮,腹無膽,觸物輒嗔,腹張如鞠,浮於水上。味至美,然有毒,能殺人。

(按:䲅無腮無膽,故肝最毒,肝血及子入口皆爛舌,入腹爛腸。以其味美,吳浙喜食之。今烹者必覆蓋蒙密,忌炱灼落其中,雜以荻芽或橄欖煮之,方可食。予在兩淮食河豚,而隸卒取其子去,製以市人,皮肚潔白,俗呼西施乳。

△水母

水母,一名宅,一名鮓,海中浮漚所結也,色正白,濛濛如沫,又如凝血,縱廣數尺,有知識,無腹髒,無頭目、處所,不知避人,隨其東西。以蝦為目,無蝦則浮沈不常,蝦憑之,其泛水如飛,蝦見人驚去,鮓亦隨之而沒,潮退蝦棄之於陸,故為人所獲。○《本草》謂水母為樗蒲魚,《北戶錄》謂水母為鮓,一名石鏡,南人治而食之。性熱,偏療河魚疾也。(補疏)

(按:《物類相感志》云:「水母大者如床,小者如鬥,明州謂之鳷鮓,其紅者名海蜇,其白者名白皮。子皮切作縷,名水母線。《嶺表異錄》云:「淡紫色,大者如覆帽,小者如碗,腹下有物如懸絮。」)

△魟魚(黨魟、水蓋、斑車、黃貂)

黑魟,形如團扇,口在腹下,無鱗,軟骨,紫黑色,尾長於身,能螫人。○此魚頭圓禿如燕,身圓褊如簸,尾圓長如牛尾,其尾極毒,能螫人,有中之者,日夜號呼不止。以其首似燕,名燕魟魚,以其尾似牛尾,故又名牛尾魚。其味美在肝,俗呼共魚。(補疏)

黨魟,背厚尾長,有,大者重二三百斤。水蓋,背差薄於泬,刳之多水

斑車,背上有斑,肉粗而味腴,大者三四百斤,其腹中有肚,味更佳。

黃貂,似燕而嘴尖,土人薧以為鯗,偽作燕。

(按:枿,其種不一,而骨肉同,諸枿以黃貂為第一。)

△彈塗 白頰 塗虱

彈塗,大如拇指,須鬛青斑色,生泥穴中,夜則駢首朝北,一名跳魚。《海物異名記》云:「登物捷若猴然,故名猴泥。」

白頰,似跳魚而頰白。

塗虱,生於泥中如虱,故名。一呼塗虱,有刺彈人,一名彈虱,田塍潭底,往往有之,一名田瑟。

△䱠魚 白鰾

䱠,長七八寸,骨柔無鱗,類錢之半,有五色文。

白鰾,形圓薄,類錢,一名金錢鰾。

△丁斑 魴鮃 溪斑 重唇 疊甲

丁斑,大如指,長二三寸,身有花文,紅綠相間,尾鮮紅有黃點,善鬥。人家盆中畜之,一名鬥魚,養成半載,尾上起鬛長寸許。

魴鮃,大如拇指,有五色。

溪斑,黃質黑斑,身圓鱗細,大者長五六寸。

重唇,頭大尾小,無鱗,長三寸許,生石穴中。

疊甲,身圓,長四五寸,鱗有兩重,無味。

△銀魚 麵條(漿魚) 白沫

銀魚,口尖身銳,瑩白如銀條。麵條,似銀魚而極大,一名白飯魚。

漿,似麵條而嘴小。

白沫,梅雨時,海水凝沫而成形,雪色無骨,其大如箸,薧之味厚,名丁香魺。

△鰔魚 錢串

鰔,狀如紘,其喙如針。

錢串,身長而小,嘴長五六寸,青色,亦名青針。

△海燕 飛魚

海燕,形如飛燕,有肉翅,能奮飛海上。

飛魚,頭大尾小,有肉翅,一躍十餘丈。

△白魚 黃魚 鰦 竹魚 大面

白魚,板身,色白,頭昂,多細鯁,大得六七尺,生江中。

黃魚,身扁薄而多鯁,色黃。

鰦,頭微而小扁。竹魚,身甚薄。

大面,板身,闊二三寸,尾無鱗。

△鏡魚 圓眼

鏡魚,眼圓如鏡,水上翻轉如車,亦名翻車魚。

圓眼,口尖,眼圓而赤。

△黃彡 黃嗇 耍魚 金鮐 寸金====

黃彡,鱗細,黃赤色。

黃嗇,鬛黃色。

耍魚,厥狀纖細,名黃絲耍。

金鮐,尾脊有細鱗金色。

寸金,長寸許,黃色,出寧德縣七都。

△火魚 緋魚

火魚,隨潮蔽江,結陣而來,故名。

(按:《興化志》不載魚形色,但雲結陣而來,則火字當作夥。)

緋,黃色如緋,○《宋志》云:緋魚色如緋。今海上有一種紅桃魚全緋,又一種新婦魚近緋,二者不知何指。(補疏)

△白刀 曆 鱱 白澤

白刀,白鱗,形似刀,生江河間。

曆,身長,鱗白。

鱱,大者長五六寸,白質黑章,味美少鯁。

白澤,《海物異名記》云群生隨波,潮縮在澤。

△鯖鯷 鱅 完

鯖鯷,背青,身長,一名青魚。

鱅,雌生卵,雄吞之成魚。青色無鱗,一名松魚。

完,色微黑,一名鯤。

△楓葉 琵琶 鹿角

楓葉,《海物異名記》云:海樹霜葉,風飄浪翻,腐若螢化,□質為魚。

琵琶,身扁似琵琶,無鱗,生南越者,長二丈。《述異記》云:「海魚千歲為劍魚。」

鹿角,《海物異名記》曰:芒角持戴在鼻,小者奄為鮓,味佳,大者長五六寸,其皮可以角錯。

△抱石 石伏

抱石,出於山溪,背偃而腹平,大如指,常貼於石上,土人取以為臘。

石伏,伏於溪下。

△定魚 土蟀

定,無皮鱗,嶺南呼為綿魚。

土蟀,形如蚯蚓。

△蠱鮐 鯏 段魚

蠱鮐,尾有腥,多穴於田塍,或泥岸中。

鯏,一名蚶魚,味不佳。

段魚,細如米粒,可鮓,長樂所產,春月最多,即魚苗之大者,土人名舜思魚。

△䱀魚 鬬潮

䱀魚,海產,其類甚眾,皆可食。

鬬潮,乘波霧集。

△蝦(蝦魁、蝦姑、白蝦、草蝦、梅蝦、金鉤子、蘆蝦、稻蝦、對蝦、赤尾、塗苗、海蜈蚣)

蝦魁,《嶺表異錄》云:前兩腳大如人指,長尺餘,上有芒刺銛硬,手不可觸。腦殼微有錯,身灣環亦長尺餘,熟之鮮紅色,一名蝦盆,俗呼龍蝦。

(按:《閩部疏》云:海味重於天下者,稱西施舌、江珧柱,泉漳間皆有之。而苦不稱美,其它鱗介,殊狀異態,多不可名,而最奇者龍蝦。置盤中猶蠕動,長可一尺許,其須四繚,長半其身,目睛凸出,上阭起二角,負介昂藏,體似小龍,尾後吐紅子,色奪榴花,真奇種也。)

蝦姑,形如蜈蚣,能食諸蝦。白蝦,生江浦中,郡城南有白蝦浦。

草蝦,頭大身促,前兩足大而長,生池澤中。

梅蝦,梅雨時出洲渚中。

蘆蝦,是蘆葦所變,味甘美,鮓之尤妙,國初曾進貢。

稻蝦,是稻花所變。

對蝦,土人臘之,兩兩對插以寄遠。

赤蝦,蝦之小者,即天津之鹵蝦。

塗苗,《海物異名記》云:謂之醬蝦,細如針芒,海濱人以為醬,不及南通州出長樂港尾者佳,梅花所者不及。

金鉤子,小於赤尾,曬幹,淡者佳。

海蜈蚣,狀類蝦姑,產興化海中,土人取之,切以為膾食。(補疏)

(按:蝦,其種不一,而肉味同,諸蝦以蝦魁為第一,此外又有涼蝦等,不能盡錄。)

△鯪鯉

鯪鯉,一名穿山甲,似鯉而有四足,鱗甲堅厚。常吐舌出涎,須螻蟻滿其上,乃卷而食之。

△蝦蟆 蟾蜍 大約 雨蛤 石鱗

蝦蟆,大如拇指,微黃腹白。

蟾蜍,皮皺色黑,頭腹大而腳細,好伏牆下。

大約,青背黃脊,一路微黑,腹平而色黃褐,嘴尖,當項兩傍有白圈。

雨蛤,一名雨鬼,形如蝦蟆,大如小拇指,天將雨則鳴。

(按:自蝦蟆至石鱗凡五種,皆陸產,而蟾蜍絕壽,有至千歲者。五月五日得之謂之辟兵。古稱月中有蟾蜍也。石鱗,神物,閩人珍以為上品,故別論。)

石鱗,生高山深澗中,皮斑肉白味美,晝伏竇中,夜居山頭石頂最高處。捕者不可預相告語,密以黃曆首一葉納諸灶中,即抱松明措火而去,緣崖扱石,以火照之,見火輒醉不動,十不脫一。閩人飲饌以此為佳品,俗名石蠙魚,又曰谷凍。

(按:石鱗似水雞而巨,肉嫩骨粗而脆;水雞似石鱗而小,肉粗骨細而軟。望火投明,此類性之常也,而雲見火輒醉不動,非也。往予聞閩人言,石鱗靈物,人往捕,執炬出門,禁毋相告,至彼可獲,否則俱匿矣。炬至,石鱗群坐石上,觀火不動,以是盡得之,何獨靈於聞聲而昧於觀火耶?)

△水雞 尖嘴蛤 青約 青魻 黃魻

水雞,似石鱗而小,色黃皮皺,頭大嘴短,其鳴甚壯,如在甕中。

尖嘴蛤,背黃,脊一路微黑,腹大,聲微,白色,似水雞而小。

青約,身青嘴尖,一路微黑,腹細而白。

青魻,一名蛙。黃魻,類水雞。

(按:自水雞至黃魻,凡五種,皆水產。而水雞可食,味不及石鱗,黃魻可食,味不及水雞。閩人惟食石鱗、水雞,而黃魻等種則皆不食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