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顾炎武撰
关中三・汉
长乐宫:本秦之兴乐宫也。高祖始居栎阳,七年,长乐宫成,徙居长安城。【《史记正义》曰:“长乐宫在长安县西北十五里。”】《三辅旧事》《宫殿疏》皆曰:兴乐宫,秦始皇造,汉修饰之,周回二十余里。前殿东西四十九丈七尺,两杼(一作序)中二十五丈,深十二丈。长乐宫有鸿台,有临华殿,有温室殿,有长信宫,长秋、永寿、永宁四殿。高祖居此后,太后尝居之。【《昭帝纪》:元平元年十一月壬子,皇太后居长乐宫,置屯卫。《吕氏纪》有长乐卫尉。《邹阳传》:梁孝王尝上书,愿赐容车之地,径至长乐宫,自使梁国士众筑作甬道朝太后。《王后传》:武帝迎太后微时所生金王孙女,载至长乐宫谒太后。《戾太子传》:使舍人无且持节夜入未央宫殿长秋门,发长乐宫卫。《霍后传》:许后五日一朝太后于长乐宫。《元后传》:汉传国玺藏长乐宫。《灌夫传》:东朝廷辨之,如淳曰:“东朝,太后朝也。”】孝惠至平帝皆居未央宫。【《长安志》曰:“长乐宫者,高祖既以为居,又以受朝,无异于正室矣。自惠帝后,人主常居未央,而长乐长奉母后。”】《汉书》:宣帝元康四年三月,神爵五彩,以万数集长乐、未央北室、高寝、甘泉泰畤殿中及上林苑。五凤三年三月辛丑,鸾凤集长乐宫东阙中树上。【张晏曰:“门外阙内,行马之里树也。”《水经注》:殿前列铜人,殿之东北有池,池北有层台,俗谓是池为酒池,非也。《三辅故事》:汉徙秦金狄,寘长乐大夏殿前。】王莽改长乐宫为常乐宫,在长安城中近东,直杜门。【《史记正义》曰:“长乐宫在长安县北十五里。”《长安志》曰:“未央在汉城西陲,而长乐乃东隅也。秦樗里子百年前已言之。《元和志》言两宫相去止隔一里所,即武库。”】
长信宫:汉太后尝居之。《汉书》:成帝母王太后长信宫,后宫在西,秋之象也,秋主信,故宫殿皆以长信、长秋为名,又永寿、永宁殿皆后所处也。【《东方朔传》:上微行时,夜出夕还,后赍五日粮,会朝长信宫。《外戚传》:班婕妤求共养太后长信宫,上许焉,婕妤是处东宫作赋自伤悼云:“奉共养于东宫兮,记长信之末流。”《长安志》曰:“长乐宫有宣德、通光、高明、长秋、永寿、永宁、长亭、华林、温室、建始、广阳、中室、月室、神仙、椒房、大夏殿。”《水经注》曰:“殿西有长秋、长信、永寿、永宁等殿。” 则长信、长秋皆在长乐宫也。《百官表》有长信少府,注曰:“太后所居宫名也,居长信则曰长信少府,居长乐则曰长乐少府。”《后汉书・刘元传》:更始徙居长信宫。】
鸿台:秦始皇二十七年筑,高四十丈,上起观宇。《汉书》:惠帝四年,长乐宫鸿台灾。
临华殿:在长乐宫前殿后,武帝建。《汉书》:成帝永始四年四月,长乐宫临华殿灾。
温室殿:案《汉宫殿疏》在长乐宫,又《汉宫阁记》在未央宫。
东阙【见上】
西阙:《汉书・刘屈氂传》:太子驱四市人至长乐宫西阙下,逢丞相军,合战。
右长乐宫
未央宫:高祖七年,萧何造。【《史记正义》曰:“括地志云未央宫在雍州长安县西北十里长安故城中。”】立东阙、北阙(阙,门观也。刘熙《释名》曰:“阙在门西旁,中央阙然为道也,门阙,天子号令、赏罚所由出也。”),前殿、武库(藏兵器之处)、太仓(廪粟所在,一百三十楹,在长安城外东南)。未央宫周回二十八里,前殿东西五十丈,高二十五丈(一作三丈五尺。前殿曰路寝,见诸侯群臣处也。《西京杂记》曰:“未央宫周回二十二里九十五步,街道周回七十里,台殿四十三,其三十二在外,其十一在后宫,池十三,山六,池一山一,亦在后宫,门闼凡九十五。”)。营未央宫,因龙首山以制前殿(山长六十里,头入渭水,尾达樊川,秦时有异龙从南山出饮渭水,其行道因成土山,疏山为台殿,不假版筑,高出长安城西,《西京赋》所谓 “疏龙首以抗前殿”,此也。《水经注》曰:“龙首山头高二十丈,尾渐下,高五六丈,土色赤而坚。”)。至孝武,以木兰为棼、橑(木兰,香木,棼、橑,椽栋),文杏为梁柱(木之文者),金铺玉户(金铺,扉上有金华,中作兽及龙蛇铺首以衔环也,玉户,以玉饰户也),华榱璧珰,雕楹玉磶(楹,柱也,磶,柱下石也),重轩镂槛,青琐丹墀(青琐,窗也,墀,殿阶也。《汉宫典职》曰:“丹漆地称丹墀。”),左墄右平(右乘车上,故使之平,左以人上,故为之阶,平、墄,阶级也),黄金为壁带,间以和氏珍玉,风至其声玲珑然也。未央宫有宣室、麒麟、金华、承明、武台、钩弋等殿,又有殿阁三十有二,有寿成、万岁、广明、椒房、清凉、永延、玉堂、寿安、平就、宣德、东明、飞羽【《元后传》:冬飨饮飞羽,师古曰:“飞羽殿在未央宫中,羽或作雨。”】、凤凰、通光、曲台、白虎等殿。《庙记》曰:“未央宫有增成、昭阳殿。”《汉宫殿疏》曰:“未央宫有麒麟阁、天禄阁,有金马门、青琐门,玄武、苍龙二阙,朱鸟堂,甲观,非常室,又有钩盾署、弄田。”《三辅决录》曰:“未央宫有延年殿、合欢殿、回车殿。” 又《汉宫阁记》云:“未央宫有宣明、长平、温室、昆德四殿,又有玉堂、增盘阁、宣室阁(宣明、广明皆在未央殿东,昆德、玉堂皆在未央宫西)。”《三辅旧事》云:“武帝于未央宫起高门、武台殿。”《汉武故事》云:“神明殿在未央宫。” 王莽改未央宫曰寿成室,前殿曰王路堂。【《晋书・载记》:刘曜时有凤凰将五子翔于故未央殿,五日悲鸣不食皆死。石虎建武十一年,城长安未央宫。《宋书・武帝本纪》:义熙十三年九月,大会文武于未央殿。《魏书・高祖纪》:太和二十一年四月戊寅,幸未央殿、阿房宫。《旧唐书・高祖纪》:贞观八年,阅武于城西,高祖亲自临视,置酒于未央宫,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蛮酋长冯智载咏诗,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敬宗本纪》:宝历二年五月辛巳,神策军于苑内古长安城中修汉未央宫,掘地获白玉床一张,长六尺。《文苑英华》裴表记:会昌元年重修汉未央宫,名其殿曰通光,其东曰韶芳亭,其西曰凝思亭。】
宣室:未央前殿正室也。《淮南子》曰:“武王杀纣于宣室。” 汉取旧名曰。《汉书》:文帝受厘宣室,夜半前席贾生问鬼神之事,武帝为窦太主置酒宣室,东方朔曰:“宣室者,先帝之正处也,非法度之政不得入焉。”《刑法志》:宣帝尝幸宣室斋居而决事。《王莽传》:城中少年朱弟、张鱼等烧宫,莽避火宣室前殿,火辄随之。【《文帝纪》:夕入未央宫,还坐前殿。《朱博传》:博以御史为丞相,赵元以少府为御史大夫,并拜于前殿,延登受策,有音如钟声。《孝平皇后传》:便时上林延壽门入未央前殿。】
温室殿
在未央宫殿北,武帝建,冬处之温暖也。《西京杂记》曰:“温室以椒涂壁,被之文绣,香桂为柱,设火齐屏风、鸿羽帐,规地以罽宾氍毹。”《汉书》:京房奏考功课吏法,上令公卿朝臣会议温室,孔光为尚书令,归休与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温室省中树何木,光不应。
清凉殿
夏居之则清凉也,亦曰延清室。《汉书》曰:“清室则中夏含霜。” 即此也。在未央宫殿北。董偃常卧延清之室,以画石为床,文如锦,紫琉璃帐,以紫玉为盘,如屈龙,皆用杂宝饰之。
麒麟殿
在未央宫。《汉书》:哀帝燕董贤父子于麒麟殿,视贤曰:“吾欲法尧禅舜,何如?” 王闳曰:“天下乃高皇帝天下,非陛下天下也,当传之无穷,天子无戏言。” 上默然不悦。
金华殿
在未央宫。《汉书》:成帝初方向学,召郑宽中、张禹说《尚书》《论语》于金华殿中。
承明殿
未央宫有承明殿,著述之所也。班固《西都赋》云:“内有承明著作之庭。” 即此也。《汉书》:武帝谓严助曰:“君厌承明之庐。” 又成帝鸿嘉二年,雉飞集于承明殿屋。
椒房殿
在未央宫,以椒和泥涂,取其温而芬芳也。武帝时,后宫八区,有昭阳、飞翔、增成、合欢、兰林、披香、凤凰、鸳鸯等殿,后又增修安处、常宁、茞若、椒风、发越、蕙草等殿,为十四位。成帝赵皇后居昭阳殿,有女弟为婕妤,贵倾后宫,昭阳舍兰房椒壁。【《汉书・外戚传》见上。《西京杂记》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班婕妤居增成舍。【后宫八区,增成第三区也。】哀帝时,董贤女弟为昭仪,居舍号曰椒风。【《西京杂记》曰:“汉掖庭有月影台、云光殿、九华殿、鸣鸾殿、开襟阁、临池馆,不在簿籍,皆繁华窈窕之所栖宿也。”】
高门殿
《汉书》:汲黯请见高门,注曰:“未央宫高门殿。” 又哀帝时,鲍宣谏曰:“陛下擢臣岩穴,诚冀有益毫毛,岂欲臣美食大官,重高门之地。”
白虎殿
在未央宫。《汉书》:成帝建始四年,召直言之士诣白虎殿对策。《王商传》:河平四年,单于来朝,引见白虎殿,丞相商坐未央廷中,单于前拜谒。
玉堂殿
在未央宫。《汉书・扬雄传》:“历金门上玉堂。”
兰台
在未央宫。《汉书・百官表》:御史中丞在殿中兰台,迭掌图籍秘书。
掖庭宫
在天子左右,如肘掖也。
非常室
《汉书》:成帝绥和二年,郑通里人王褒绛衣小冠,带剑入北司马门、殿东门,上前殿,至非常室中。【殿上室名】
织室
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有令史。
凌室
在未央宫,藏冰之所也。《周官》凌人职掌藏冰,大祭祀余食则供冰。《汉书》:惠帝四年七月,未央宫织室、凌室灾。
暴室
主掖庭织作染练之处,谓之暴室,取暴晒为名耳,有啬夫官属。
弄田
在未央宫,弄田者,燕游之田,天子所戏弄耳。《汉书・昭帝纪》:始元元年,上耕于钩盾弄田。应劭注曰:“帝时年九岁,未能亲耕帝籍,钩盾官宦者近署,故往视耕为戏弄。” 成帝建始元年秋,虒上小女陈持弓阑入上方掖门,至未央宫钩盾中。
内谒者署
在未央宫,属少府。《续汉书》云:“掌宫中步帐、卧具。”《汉官》云:“令秩千石。”
端门
《汉书》:文帝初入未央宫,有谒者千人持戟卫端门。师古曰:“端门,殿之正门。”
金马门
宦者署门也,门旁有铜马,故名。武帝时,相马者作铜马献之,立马于鲁班门外,更名鲁班门为金马门。东方朔、主父偃、严安、徐乐皆待诏金马门。【《汉书・东方朔传》:“金马门者,官署门也,门旁有相马,故谓之金马门。”】
长秋门
《汉书》:戾太子使舍人持节夜入未央宫长秋门。
龙楼门
《汉书》:成帝为太子,上尝急召太子,出龙楼门,不敢绝驰道,西至直城门,得绝乃度,还入作室门,上迟之,问其故,以状对上,大悦,乃著令太子得绝驰道。
軨厩
在未央宫中,掌宫中舆马,亦曰未央厩。《汉书》:武帝时,期门郎上官桀迁为未央厩令。
东阙
文帝七年六月,未央宫东阙罘罳灾。【师古曰:“罘罳为连阙西阁也,以覆重刻垣墉之处,其形罘罳然,一曰屏也。”】景帝中五年八月,未央宫东阙灾。【《关中记》曰:“未央宫东有苍龙阙,北有玄武阙,所谓北阙也。阙中有阊阖门、止车门。”《庙记》曰:“未央宫有白虎阙、属车阙。”】
北阙【见上】
班固《西都赋》曰:“其宫室也,体象天地,经纬阴阳,据坤灵之正位,仿太紫之圆方。【注:七略曰:“明堂之制,内有太室、紫微,南出明堂,象太微。”】植中天之华阙,丰冠山之朱堂,因瑰材而究奇,抗应龙之虹梁,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饰珰,左墄右平,重轩三阶,闺房周通,门闼洞开,列钟簴于中庭,立金人于端闱,徇以离宫别寝,承以崇台闲馆,焕若列宿紫微,是环清凉、宣温、神仙、长年、金华、玉堂、白虎、麒麟,区宇若兹,不可殚论,增盘崔嵬,登降炤烂,殊形诡制,每各异观。” 张衡《西京赋》曰:“览秦制,跨周法,正紫微于未央。【注:辛氏三秦记曰:“未央宫一名紫微宫。”】表峣阙于阊阖。【注:阊阖,紫微宫门名。三秦记:未央宫有尧阁、阊阖。】疏龙首以抗殿,状巍峨以岌嶪,亘雄虹之长梁,结棼橑以相接,饰华榱与壁珰,流景曜之熀熀,雕楹玉磶,绣栭云楣,三阶重轩,镂梐文楶,右平左墄,青琐丹墀,重门袭固,奸宄是防,仰福帝居,阳耀阴藏,洪钟万钧,猛虡趪趪,朝堂承东,温调延北,西有玉台,联以昆德、长年、神仙、宣室、玉堂、麒麟、朱鸟、龙兴、含章,众星环极,赫戏辉煌,正殿路寝,用朝群辟,大夏耽耽,九户开辟。【注:九十有一户。】高门有闶,列坐金狄。【《三辅故事》:大夏殿,始皇造铜人十枚在殿前。】
右未央宫
公车
汉未央、长乐、甘泉宫四面皆有公车。【公车主受章疏之处。】
司马门
师古曰:“凡言司马门者,宫垣之内,兵卫所在,四面皆有司马,司马主武事,故总谓宫之外门为司马门。” 按《汉宫卫令》,诸出入殿门、公车司马者,皆下,不知令,罚金四两。王莽改公车司马曰王路四门,分命谏大夫四人受章疏,以通下情。【《百官表》:卫尉属官有公车司马令、丞。《汉官仪》云:“公车司马掌殿司马门,夜缴宫中,天下上事及阙下,凡所征召,皆总领之,令秩六百石。”《成帝永始四年四月,未央宫东司马门灾。《通典》:御史府在司马门内,无塾,其门署用梓板,不髹色,题曰 “御史大夫寺”,亦谓之宪台。成帝时,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鸟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 “朝夕鸟”,鸟去不来者数月,长老异之,后果废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是其征也。】
建章宫
武帝太初元年,柏梁殿灾。粤人勇之曰:“粤俗有火灾,即复起大屋以厌胜之。” 帝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宫在未央宫西,长安城外。帝于未央宫营造日广,以城中为小,乃于宫西跨城池作飞阁通建章宫,构辇道以上下。【辇道为阁道,可以乘车而行。】宫之正门曰阊阖,【以象天门。】高二十五丈,亦曰壁门。左凤阙,【阙上有金凤,高丈余。】高二十五丈,右神明台,【言台高可居神明。】门内北起别风阙,【在阊阖门内,以其出宫垣识风从何处来,以为阙名也。】高五十丈,对峙井干楼,高五十丈,辇道相属焉。连阁皆有罘罳,【连阁,曲阁也,以覆重刻垣墉、屏蔽之处,画以云气、鸟兽,其形罘罳然。】前殿下视未央,其西则广中殿,受万人。《三辅旧事》云:“建章周回三十里,东起别风阙,高二十五丈,乘高以望远。” 又于宫门北起圆阙,高二十五丈,赤眉贼坏之。《西京赋》云:“圆阙耸以造天,若双碣之相望。” 是也。《庙记》云:“建章宫北门高二十五丈,建章北阙门是也。” 又有凤凰阙,汉武帝造,高七十七丈五尺,凤凰阙亦名别风阙。又云:“嶕峣阙在圆阙门内二百步。” 繁钦《建章序》云:“秦汉规模,廓然毁泯,惟建章凤阙,岿然独存,虽非象魏之制,亦一代之巨观也。” 古歌云:“长安城西有双阙,上有双铜雀,一鸣五谷生,再鸣五谷熟。” 案铜雀即铜凤凰也。杨震《关辅古语》云:“长安民俗谓凤凰阙为贞女楼。”【司马相如赋云:“豫章贞女树,长千仞,大连抱,冬夏常青,未尝雕落,若有贞节,故以为名也。”】《汉书》曰:“建章宫南有玉堂,璧门三层,台高三十丈,内玉堂殿十二,门阶陛皆玉为之,铸铜凤,高五尺,饰黄金,栖屋上下,有转枢,向风若翔,椽首薄以碧玉,因曰璧门。” 建章有骀荡、馺娑、枍诣、天梁、奇宝、鼓簧等宫,又有玉堂、神明台、疏圃、鸣銮、奇华、铜柱、函德二十六殿,太液池、唐中池。【《晋书・苻坚载记》:吕光发长安,坚送于建章宫。】
骀荡宫
春时景物骀荡,满宫中也。
馺娑宫
馺娑,马行疾貌,马行迅疾,一日之间遍宫中,言宫之大也。
枍诣宫
枍诣,木名,美木盛茂也。
天梁宫
梁木至于天宫之高也。四宫皆在建章宫。
奇华殿
在建章宫旁,四海夷狄器服珍宝,火浣布、切玉刀、巨象、大雀、狮子、宛马充塞其中。
鼓簧宫
《汉宫阁疏》云:在建章宫西北。
神明台
《汉书》云:建章有神明台。《庙记》曰:“武帝造,祭仙人处,高五丈,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长安记》:仙人掌大七围,以铜为之。魏文帝徙铜盘,折声闻数十里。【《宋书・五行志》:魏明帝青龙中,盛修宫室,西取长安金狄、承露盘,折声闻数十里,金狄泣,于是因留霸城。】
凤阙
《宫殿疏》曰:“建章宫东有凤阙,高二十余丈。” 师古曰:“阙阛上有铜凤。”《关中记》曰:“建章宫圆阙临北道,凤在上,号曰凤阙。”
右建章宫
桂宫
汉武帝造,在未央宫北,周回十余里。《汉书》曰:“桂宫有紫房复道通未央宫。”《关辅记》云:“桂宫在未央北,中有明光殿,土山复道从宫中西上城至建章神明台、蓬莱山。”【《水经注》:未央宫北即桂宫也,周十余里,内有明光殿、走狗台、柏梁台,旧乘复道,用相径通,故张衡《西京赋》曰:“钩陈之外,阁道穹窿,属长乐与明光,径北通于桂宫。”】《三秦记》:未央宫渐台西有桂宫,中有明光殿,皆金玉玑珠为帘箔。《西京杂记》云:“武帝为七宝床、杂宝案、厕宝屏风、列宝帐,设于桂宫,时人谓之四宝宫。”《汉书・孝哀传》:皇后退居桂宫。
右桂宫
北宫
在长安城中,未央宫北,近桂宫,周回十里。高帝时,制度草创,孝元增修之。中有前殿,广五十步,珠帘玉户,如桂宫。《汉书》:吕太后崩,孝惠皇后废处北宫。又哀帝崩,贬皇太后赵氏为孝成皇后,退居北宫。
寿宫
北宫有神仙宫、寿宫,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君。神君来则肃然风生,帷帐皆动。
紫房复道
《汉书・孔光传》:成帝母太皇太后自居长乐宫,帝祖母定陶太后在国邸,诏问当何居,光不欲令后与帝旦夕相近,即议以为定陶太后宜改筑宫,大司空何武曰:“可居北宫。” 上从武言,北宫有紫房复道通未央宫。【师古曰:复,读曰复。】傅太后从复道朝夕至帝所。程大昌《雍录》曰:“天子之居当为正宫,其外皆离宫。汉都长安,若未央则其创为,至长乐则因秦而加葺治者也。西宫初成,朝诸侯群臣,乃于长乐叔孙通绵蕞盖首施乎此,不在未央也。至高帝登遐,亦在长乐,则长乐也者,既以为居,又以受朝,无异乎正宫矣。然自惠帝以后,人主皆居未央,而长乐常奉母后,则虽长乐亦当名为离宫,而未央当为正宫也。故凡语及长乐者,多曰东朝,则其名固以分乎正宫矣。至于甘泉,虽在长安东北三百里外,为夫方士辈多云古帝王之所尝都,故武帝立朝邸其上,而藩侯裔长有来朝者,亦皆受之于此,若其常制,则类以五月往,八月还,盖避暑耳。此外,如建章、桂宫、北宫之类,虽在都城,亦离宫矣。”
右北宫
明光宫
武帝太初四年起,在长乐宫后,南与长乐宫相连属。《汉书》:成都侯商尝疾,欲避暑,从上借明光宫。王莽始建国元年,改明光宫为定安馆,定安太后居之。又曰:武帝求仙,起明光宫,发燕赵美女三千人充之,率取二十以下、十五以上,年满三十者出嫁之,掖庭令总其籍,有员出者随补之。【《雍录》云:汉有明光宫三。一在北宫南,与长乐相连者,武帝太初四年起,即王商所借以避暑者也;别有明光宫在甘泉宫中,亦武帝所起,发燕赵美女三千人充之。至尚书郎主作文书起草,更直于建礼门内,则近明光殿矣。建礼门内得神仙门,神仙门内得明光殿,约其方向,必在未央正宫殿中,则臣下奏事之地也。建礼门、神仙门、明光殿,此三名者不见于《国志》,至历代宫名之书,则于后汉门名有建礼门,岂此之所载明光殿者,东都之殿耶?】
太子宫甲观
太子宫有甲观画堂。《汉书》曰:孝成皇帝,元帝太子也,母曰王皇后,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注曰:甲者,甲乙丙丁之甲。元后传曰:见于丙殿,此则例也。画堂谓宫殿中彩画之堂。
右长安城内宫
永信宫
哀帝尊恭皇太后曰帝太太后,称永信宫。
中安宫
哀帝尊恭皇后帝太后,称中安宫。
养德宫
赵王如意年幼,未能就外傅,戚姬养之,赵王内傅赵媪傅之,号其室曰养德宫。【《西京杂记》同,又曰后改为鱼藻室。】
右长安宫异名
长门宫
离宫在长安城东。【《汉书・东方朔传》更名窦太主园为长门宫。如淳曰:窦太主园在长门,长门在长安城东南。】孝武陈皇后得幸,颇妒,居长门宫。【《史记・封禅书正义》曰:括地志云长安门故亭在雍州万年县东北苑中,后馆陶公主长门园,武帝长门宫即此。】
钩弋宫
孝武钩弋夫人有宠,生昭帝,妊娠十四月,上曰:“闻昔尧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 乃命所生门曰尧母门,所居曰钩弋宫。《汉武故事》曰:钩弋室在直门之南。
储元宫
在长安城西汉书外戚传信都太后与信都王俱居储元宫 。
宣曲宫
在昆明池西,孝宣帝晓音律,常于此度曲,因以为名。【龙渊宫,《汉书》元帝三年,敕决河,起龙渊宫,服虔曰:宫在长安西,作铜飞龙,故以为宫名。】
右长安城外离宫
甘泉宫
一曰云阳居。《史记》:秦始皇二十七年作甘泉宫及前殿,筑甬道【筑垣墙于街巷】,自咸阳属之。《关辅记》曰:林光宫,一曰甘泉宫,秦所造,在今池阳县西甘泉山,宫以山为名,周匝十余里。汉武帝建元中增广之,周十九里,去长安三百里,望见长安城,黄帝以来圜丘祭天处。【《汉书・地理志》:云阳县有休屠金人及径路神祠三所。《郊祀志》:云阳有径路神祠,祭休屠王也。孟康曰:匈奴祭天处在云阳甘泉山下,秦夺其地,徙休屠右地。程大昌曰:《匈奴传》云霍去病出陇西,过焉耆千余里,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师古曰:作金人以为天神之主而祭之,即佛像是其遗法也。武帝嘉休屠王来降,而为浑邪所杀,故以其像祠诸甘泉,又取休屠王列之典祀,而以为径路。孟康乃谓甘泉本匈奴祭天之地,为秦所夺,岂不谬哉!】《遁甲开山图》云:云阳,先王之墟。武帝造阙于南,以象方色,于甘泉更置前殿,始造宫室,有芝生甘泉殿边房中。《汉旧仪》云:芝有九茎,金色绿叶,朱实,夜有光,乃作芝房之歌。帝又取紫殿,雕文刻镂,黼黻以玉饰之。成帝永始四年,行幸甘泉,郊泰畤,神光降于紫殿。今案甘泉宫北阪有槐树,今谓玉树,根干盘峙,二三百年木也。杨震《关辅古语》云:耆老相传,咸以为此树即扬雄《甘泉赋》所谓玉树青葱者也。甘泉有高光宫,又有林光宫、长定宫、竹宫、通天台、通灵台。武帝作迎风馆于甘泉山,后加露寒、储胥二馆,皆在云阳甘泉中西厢起彷徨观,筑甘泉苑。建元中作石阙、封峦、鳷鹊观于苑垣内,宫南有昆明池,苑南有棠梨宫。【《西京杂记》曰:成帝设云帐、云幄、云幕于甘泉紫殿,世谓三云殿。】
长定宫
在林光宫。《三辅决录》曰:后从帝行幸甘泉宫,居长定宫,孝成许皇后废处昭台宫,岁余徙长定宫。
竹宫
甘泉祠宫也,以竹为宫,天子居中。《汉旧仪》云:竹宫去坛三里。
棠梨宫
在甘泉苑垣外,云阳南三十里。
通灵台
王褒《云阳记》曰:钩弋夫人从至甘泉而卒,葬云阳,武帝思之,起通灵台于甘泉宫,有一青鸟集台上,往来至宣帝时不至。
右甘泉宫
昭台宫
在上林苑中,孝宣霍皇后废处昭台宫,后十二岁,徙云林馆,乃自杀。
犬台宫
在上林苑中,长安西二十八里,《汉书》江充召见犬台宫。
扶荔宫
在上林苑中,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宫【宫以荔枝得名】,以植所得奇草异木,菖蒲百本,山姜十本,甘蕉十二本,留求子十本,桂百本,蜜香指甲花百本,龙眼、荔枝、槟榔、橄榄、千岁子、甘橘皆百余本,土木南北异宜,岁时多枯瘁。荔枝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无一生者,连年犹移植不息,后数岁,偶一株稍茂,终无华实,帝亦珍惜之,一旦萎死,守吏坐诛者数十人,遂不复莳矣,其实则岁贡焉,邮传者疲毙于道,极为生民之患。至后汉安帝时,交趾郡守极陈其弊,遂罢其贡。《西京杂记》曰: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亦有制为美名,以标奇丽。梨十:紫梨、青梨【实大】、芳梨【实小】、大谷梨、细叶梨、缥叶梨、金叶梨【出琅琊王野家,太守王唐所献】、瀚海梨【出瀚海北,耐寒不枯】、东王梨【出海中】、紫条梨。枣七:弱枝枣、玉门枣、棠枣、青华枣、梬枣、赤心枣、西王枣【出昆仑山】。栗四:侯栗、榛栗、瑰栗、峄阳栗【峄阳都尉曹龙所献,大如拳】。桃十:秦桃、榹桃、缃核桃、金城桃、倚叶桃、紫文桃、霜桃【霜下可食】、胡桃【出西域】、樱桃、含桃。李十五:紫李、绿李、朱李、黄李、青李、绮李、青房李、同心李、车下李、含枝李、颜渊李【出鲁】、羌李、金枝李、燕李、蛮李、侯李。柰三:白柰、紫柰【花紫色】、绿柰【花绿色】。查三:蛮查、羌查、猴查。椑三:青椑、赤叶椑、鸟椑。棠四:赤棠、白棠、青棠、沙棠。梅七:朱梅、紫叶梅、紫华梅、同心梅、丽枝梅、燕梅、猴梅。杏二:文杏【材有文彩】、蓬莱杏【东郡都尉于吉所献,一株花杂五色,六出,云是仙人所食】。桐三:猗桐、梧桐、荆桐。林檎十株,枇杷十株,橙十株,安石榴,楟十株,黄银树十株,槐六百四十株,千年长生树十株,万年长生树十株,扶老木十株,守宫槐十株,金明树二十株,摇风树十株,琉璃树七株,池离树十株,离娄树十株,白俞□桂□杜蜀漆树十株,柟四株,枞七株,栝十株,楔四株,枫四株 。
葡萄宫
在上林苑西,哀帝元寿二年,单于来朝,上以太岁厌胜所在,舍之上林苑葡萄宫。
承华殿
在上林苑,《武帝内传》: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 有顷,王母至。
右上林苑内离宫
宜春宫
本秦之离宫,在长安城东南杜县东,近下杜。《汉书》:武帝建元三年微行东游宜春。
鼎湖宫
在湖城县界【一说在蓝田有亭】,昔黄帝采首山铜以铸鼎,鼎成,有龙下迎帝仙去,小臣攀龙髯而上者七十二人,汉武帝于此建宫【按湖当作胡,扬雄传南至宜春鼎胡御宿昆吾,韦昭以为近宜春是也,故武帝病鼎胡,卒起幸甘泉而行,右内史界不在湖城明矣】。
长杨宫
本秦离宫,汉修饰之,在盩厔县东南三十里,宫中有垂杨数亩,因为宫名,秋冬校猎,天子于上临观焉。【《水经注》曰:渭水北流长杨宫西。】
五柞宫
在扶风盩厔,宫中有五柞树,因以为名,五柞皆连抱,上枝覆盖数十亩,《汉书》:武帝后元二年二月行幸盩厔五柞宫。
集灵宫、集仙宫、存仙殿、存神殿、望仙台、望仙观
俱在华阴县界,皆武帝宫观名也。《华山记》及《三辅旧事》云:昔有太乙真人茅盈内记,始皇三十一年九月庚子,盈曾祖父蒙于华山乘云驾龙,白日升天,武帝即其地造宫殿,岁时祈祷焉。《汉书》:华阴有集灵宫。
思子宫
武帝悟戾太子无罪被杀,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
黄山宫
在兴平县西三十里【元和志作西南】,《汉书》:槐里有黄山宫【在涝水入渭之下,渭在东南】,《东方朔传》:武帝微行西至黄山宫【元后传集黄山宫 ,《水经注》:渭水东北迳黄山宫南,《西京赋》:上林禁苑绕黄山而款牛首 ,《山海经注》:始平槐里县有黄山上,故有宫,汉惠帝所造】。
步寿宫
宣帝神爵二年,凤凰集祋祤县,凤凰集处得玉宝,乃起步寿宫。案秦亦有步寿宫,与此名同地异。
池阳宫
在池阳南上原之阪,有长年阪,去长安五十里。
梁山宫
在好畤界【见上】。
万岁宫
在汾阴,武帝造,宣帝元康四年幸万岁宫。
回中宫
《史记》:秦始皇二十七年巡陇西北地,出鸡头,过回中。《汉书》:文帝十四年,匈奴入萧关,杀都尉,烧回中宫,候骑至雍。武帝元狩四年幸雍,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又有三良宫相近。
首山宫
武帝元封元年封禅后,梦高祖坐明堂朝群臣,于是祀高祖于明堂以配天,还作首山宫,以为高灵馆【孝武纪元封六年冬行幸回中,春作首山宫】。
右各郡县离宫
汉畿内千里,并京兆治之,内外宫馆一百四十五所。班固《西都赋》云:前乘秦岭,后越九嵕,东薄河华,西涉岐雍,宫观所历,百有余区。秦离宫二百,汉武帝往往修治之。
历代帝王宅京记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