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淞故述 | 杨枢 | 枢字运之,自称细林山人,华亭人。嘉靖戊子举人,官至江西临江府同知。是书乃所述松江一郡遗闻轶事,以补志乘之阙略者。松江本以吴淞江得名,明初因地多水灾,故去水旁以禳之。此书标目,则犹仍其本名也。书中於地理、人物、行谊、艺能、文字、题咏以及诙谐、琐屑之事,无不备载。其艺文籍用宋孝王《关东风俗传》例,载陆绩《浑天图》以下凡百馀种,悉其乡人著作,可为徵文考献之资。至於元杨维祯之名,或从木或从示,诸书参差不一。枢以岁月求之,谓字本从木。入明后以诸王有讳桢者,始改从示。其言殊臆测无据。又李至刚在永乐时,以善於附会深蒙倾险之识,而枢信《明一统志》之虚词,反目以德量宽宏,惜《松江旧志》略而不载。亦未免涉回护乡曲之私也。 |
顺宁杂著 | 刘靖 | 清刘靖撰。1卷。乾隆二十四年(1759)作者任云南顺宁(今凤庆县)知府,因作此书。是书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中仅10条,然多扼要。所记顺宁土司猛氏,大侯奉氏之事迹,见《明史·土司传》及毛奇龄《蛮司合志》,而猛缅奉氏之废独详于是书。所记物产数事,亦见于志书,而未知其详。对研究土司制度有参考价值。 |
乾隆云南通志 | 鄂尔泰 | 清鄂尔泰修,靖道谟纂。乾隆元年(1736)刊本。是编乃雍正七年(1729)鄂氏奉诏纂修,属靖道谟因旧志增辑,分三十志,志各一卷,每志之下,间附以目,类目与《康熙云南通志》相似,首图说,终杂记。乾隆元年书成,时值鄂去官,继任督抚尹继善、张允随表进刊行。编端除载进书表、凡例十五则及鄂尔泰序跋外,内容较旧志已多增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是编纲领灿然,较原本颇有条理。 |
山左笔谈 | 黄淳耀 | 《四库全书总目》地理类存目著录明崇祯十六年进士黄淳耀所撰《山左笔谈》一卷,凡分十九条,提要云:“所纪皆山东风土、形势、山川、古迹及海运、备倭诸事宜。征引拉杂,殊鲜伦理。案淳耀生平未尝游山东,所著《陶庵集》内亦无此书名。此本见曹溶《学海类编》中,疑亦出伪托也。”“山左”即山东别称。此书后收入《丛书集成初编》,遂广泛流传。《总目》虽指出此书疑伪的三条理由,但因无确证,并未被学界广泛接受。 |
营平二州地名记 | 顾炎武 | 地名志。明末清初顾炎武撰。残一卷。炎武有《天下郡国利病书》已著录。是书约写于作者游历京师永平府、山海关和蓟州期间(即顺治末,康熙初)。营州泛指辽水以东至朝鲜地。平州为清永平府地。炎武游永平时,“郡人以志属之,炎武未应其求”,因摭古营、平二州故实,纂为六卷。题名为《营平二州史事》。今书已佚。 《四库提要》称“此本出自惠栋红豆斋,惟载二州古地名,至五代而止。仅一卷”。可能为其六卷之一。一万六千余字。载自陶唐以来古地名,诸如碣石、孤竹、首阳山、山戎、令支、义矩等二百余个。该书当是作者随笔杂钞,失之删削。然炎武娴于地理,其所纂述多有根据。书虽残缺,但对研究上述二地历史地理,仍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四库全书》本。 |
清代琉球纪录续辑 | 佚名 | 本书系继第二九二种「清代琉球纪录集辑」后之一集刊,共收有关琉球文献三种。一为日人桂山义树(君华)辑「琉球事略」一卷,取自徐葆光「中山传信录」。前有叙言,作为乾隆七年(日本宽保二年);末附「书后」,略记日人所见。二为潘相撰「琉球入学见闻录」四卷,今略其卷次而改编。潘相,湖南安乡人。乾隆拔贡,历充武英殿校书。二十五年,琉球官生郑孝德等入学,调为教习;二十九年教习事竣,选授山东福山知县。此录不但详具琉球入学本末,且参考中琉载籍、核问入学陪臣,广及琉球历史、地理、制度、风土、文教,实为「地志」之一种。卷首有序、有例,正文依次为封爵、锡赉(土贡附)、星土、星槎(岛迹附)、谨度、爵禄、田赋(食货附)、制度、祀法、兵刑、风俗、土音、字母、书籍、诵声(教条附)、贤王(良吏民附)、奏疏、廪给、师生、官生、教规、答问、艺文,凡二十三目。三为姚文栋译「琉球小志并补遗」一种,为光绪八年姚氏随使日本时所译。是编原附有「琉球说略」一文,因已见前编「集辑」所收,故略。据「说略」叙言(前收「说略」未载) |
清代琉球纪录集辑 | 佚名 | 本书系一集刊,共收清代册封琉球「使录」及有关文献十二种。清代册封琉球凡八使,其正、副使为:康熙二年,张学礼、王垓;二十二年,汪楫、林麟焻;五十八年,海宝、徐葆光;乾隆二十一年,全魁、周煌;嘉庆五年,赵文楷、李鼎元;十三年,齐鲲、费锡章;道光十八年;林鸿年、高人鉴;同治五年,赵新、于光甲(其人选以翰林院侍讲、检讨、编修、修撰及内阁中书舍人为准,但亦有例外)。每使或由正使、或由副使,例有撰述;惟体例不一,巳非明代「使录」型式。本书所收「使录」,有张学礼「使琉球记」及「中山纪略」(前种「使录」附属篇)、徐葆光「中山传信录」、李鼎元「使琉球记」;此外,计有赵文楷「槎上存稿」(为纪行诗稿,非「使录」)、王士祯「琉球入太学始末」、黄景福「中山见闻异」、钱氏(原脱作者名)「琉球实录」、姚文栋(译)「琉球说略」、中根淑「琉球形势」(译文)、王韬「琉球朝贡考」及「琉球归日本办」等八种。除王撰「琉球入大学始末」及赵撰「槎上存稿」(后者据「太湖赵氏家集丛刻」)两种外,全据「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 |
颜山杂记 | 孙廷铨 | 名胜志。清孙廷铨(1613—1674)撰。四卷。廷铨字伯度,一字枚先,号沚亭,益都(今属山东)人。明崇祯进士,入清官吏部主事。著有《南征纪略》、 《孙文定公全集》等。康熙五年(1666)搜辑旧闻而成书,四万余字。分山谷、水泉、城市、官署、乡校、逸民、孝义、风土、岁时、长城考、灵泉庙、灾祥、物变、遗文十四目。内容以颜神镇附近山川形势、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及其历史典故为主。城市目颇有特色,其城建在要扼。据载自唐赛儿起义后引起明清官员重视,实因颜山常有农民起义,据险攻守自如,官方深感恐惧所致。灾祥目记自明永乐十三至清康熙年间有三次农民起义,一此矿丁暴动、六次水灾。物产目载有煤矿勘探、开采和冶铁、瓷窑、开采矾、烧制琉璃等工矿业,俱为重要经济史料。有康熙十七年(1678)刻《孙文定公全集》本, 《四库全书》本。 |
正德武功县志 | 康海 | 陕西地方志。 明康海(1475—1540)纂修。三卷。海字德涵,号对山,陕西武功人。弘治进士,授修撰。为明中叶文学家、诗人。是志成于正德十四年(1519),约二万字。记事止正德十三年。正文分地理、建置、祠祀、田赋、官师、人物、选举志七门, 无细目。“艺文”则附见诸门各条之下。全志文简事賅。如田赋志对田赋、人口、商税、物价、物产皆有详记。官师志善恶并书,共记五十余人。康氏开文学家修志之始,所载多关国计民生、人心习俗,于当时及后世均有较大影响。此志刻本极多,有正德十四年、雍正十二年(1734)刻本, 《四库全书》、台北《中国方志丛书》等二十余种版本。另有乾隆二十六年(1761)玛星阿刻本附清孙景烈评注。高峰《陕西地方志考略》(《陕西图书馆》1982年创刊号)及向景安《陕西方志考略》(《陕西地方志通讯》1982、2)于此志均有论述,李之勤《陕西方志提要。正德(武功县志)》 (《陕西地方志通讯》(1982、2)等可资参考。 |
白话山海经 | 佚名 | 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先秦古籍。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山海经》全书18篇,31000多字。此为山海经白话文。 |
辽夷略 | 张鼐 | 一卷。明张鼐撰。张鼐字世调,号侗初,明代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迁司业。天启(1621—1627)时屡迁少詹事,陈言十事,语斥近习,遭魏忠贤忌恨,擢南京礼部右侍郎,上疏引疾,忠贤责以诈疾,故削其籍。崇祯(1628—1644)初起故官协理詹事府,旋改吏部右侍郎,卒谥文节。著有《宝日堂集》,清乾隆(1736—1795)间入禁书总目。《辽夷略》一书即是从《宝日堂集》辑录。万历庚申 (1620)年,张鼐奉命东行,在归途中撰写了此书,主要记载辽东少数民族部落、住牧、及市赏等。首叙朵颜、泰宁、福余三卫,次叙海西、南关、北关诸夷以及建州女真各部族情况、道里远近,叙事条理清晰,非身历其境,不能如此详述。尤其是张鼐把明代自洪武(1368—1398)以来,于东北边防、三卫辖地,以及三卫与明关系所述更详,足补史事之缺。此书有宝日堂集本。清初史料四种本。 |
吴中水利全书 | 张国维 | 水利志。又名《吴中水利书》。明张国维撰。二十八卷。国维,字九一,号玉笥。浙江东阳人。天启进士。历官江南巡抚、工部右侍郎。福王时官至吏部尚书,事败投水死。是书首列东南水利总图、苏州府全境水利图、苏州府城内水道总图、太湖全图、吴淞江全图、娄江全图、沿海纳潮泄水港浦图和沿江纳潮泄水港浦图等五十三幅。次标水源、水脉、水名、河形、水年、水官、水治诸目。又辑诏书、敕书、奏状、章疏、公移等一百七十余篇,宋范仲淹《上宰执论水利书》等二十一篇,元脱脱《宋史·河渠志》等五十三志,加之考、论、议、序、记、策对、祀文、诗歌等共四百七十余篇,约五十九万字。内容宏富,不仅载吴中水源、水脉、水名、河形,尤其汇集宋以来以太湖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各种水利资料,较有史料价值。有《四库全书》本。 |
吴中旧事 | 陆友 | 地理杂志。元陆友仁撰。 一卷。友仁字辅之,平江(今江苏苏州)人。著有《研北杂志》。是记吴中轶闻旧迹,以补地志之阙而成书。约九千余字。载有李育、程光禄、林德祖、朱勔及绍兴三年长洲地震、淳熙二年(1175)夏秋天久不雨、郡城北数里有古幢等人与事凡百余,间附按考。体似小说。其中辨吴会、吴下之名,及陆贽墓、张翰宅和会坊高彪碑等,对历史研究和考古颇有价值。有《丛书集成初编》本, 《望炊楼丛书》本。 |
天启吴兴备志 | 董斯张 | 浙江地方志。明董斯张纂,三十二卷。斯张字遐周,乌程(今浙江湖州)人。监生,著《广博物志》等书。是编天启四年(1624)告成。记事止天启初年,约二十三万字。分帝胄、宫闱、封爵、宦师、人物、建置、岩壑、田赋、水利、选举、战守、赈恤、祥孽、书画、方物等二十六征,采摭极富。载历代书画家三十余人,录历代田赋、兴修水利设施等有很高参考价值。匡籍共订正《南史》、《太平御览》、《浙江通志》、《万姓统谱》等四十五种,明以前著作错误一百四十余则,是珍贵的校勘学资料。每“征”内容皆录自古籍,载其原文,下标出处,足资考据,是一部具有类书特点的地方志,为后世学者推重。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董朝柱抄残本,另有《四库全书》、《吴兴丛书》本。 |
绝域纪略 | 方拱乾 | 风土记。清方拱乾撰。一卷。成书于康熙元年(1662)。有说铃、昭代丛书、小方壶斋丛钞、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等版本。内容分:流传(沿革)、天时、土地、宫室、树畜(五谷杂粮、土特产、动植物)、风俗、饮食等等。这是黑龙江牡丹地区传世的第一部风土记。系作者亲身见闻,是研究清初黑龙江、吉林历史的珍贵资料。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于1985年已出新标点本。 |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 张爵 | 明张爵编写。张爵,为嘉靖时人。他“见公署所载五城坊巷必录之,遇时俗相传京师胡同亦书元”,而采辑成篇,于嘉靖三十九年 (1560) 后刊行。书分五城: 正阳门内皇城两边为中城,崇文门内街东往北至城墙及东城外为东城,宣武门内街西往北至城墙及西城外为西城,正阳、崇文、宣武门外为南城,地安门往北至安定、德胜门内为北城加以介绍,对这五城的三十三坊的名称、方位以及各坊的胡同都作了记述,同时还附载了京师八景、古迹、山川、公署、学校、花囿、仓场、寺观、祠庙、坛墓、关梁的名称。是书记载简明、条理清晰,书前并附有总图一幅,查看起来十分方便。是书为了解明代京师情况提供了有益的资料,并可作为研究当时皇城规模、建置和用途的参考,从而想见当时帝王和京师百姓们绝然不同的生活。是书曾为朱彝尊编纂的 《日下旧闻考》所引用,光绪《顺天府志·世文志》也予以记述。今天北京旧城已经过了很大改造,发生了诸多变化,是书作为认识北京地理历史的作用,已很珍贵,但是书出版后,极少单行本流传。196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此书。1983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将是书与 《京师坊巷志稿》 合订再次行世 |
雍正四川通志 | 黄廷桂 | 四十七卷首一卷,清黄廷桂纂修。黄廷桂(1691-1759),汉军镶红旗人,字丹崖。康熙末以世荫起家,历任宣化总兵,四川提督,甘肃巡抚,两江、四川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乾隆二十年(1755)任陕甘总督,时值清军入新疆平阿睦尔撤纳及大小和卓之乱,廷桂常先期筹画军需,马驼、粮饷、驿递诸事均合高宗旨意,屡受奖励,封三等忠勤伯。二十四年病死于凉州。《四川通志》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此志条理清晰,体例严谨。其于旧志之阙者补之,略者增之,较旧志为详备。其田赋、边防、土司、兵制诸目记载尤为翔实,可谓信今传后之作。然其仍有因沿旧志之错而错误之处。如唐韦昭度征陈敬暄无功而还,宋岳云为忠州防御使乃遥授之官,俱不应入名宦。卢允文为四川宣抚,乃统制全蜀,应入总部,而不应仅入保宁府。唐之鲜于仲通依附杨国忠丧师南昭,新旧《唐书》均有明确记载,而此志反以其忤国忠而被贬,载入人物,实为荒谬。该志尚有乾隆元年(1736)补版增刻本及乾隆间《四库全书》本。 |
欧游杂记 | 朱自清 | 朱自清著。开明书店1934年9月初版。本书为作者1932年5月至6月游历欧洲5国12处名胜的纪行文集,除《序》之外,收入《威尼斯》、《罗马》、《莱茵河》、《巴黎》等游记10篇,附录《西行通讯》2篇。《威尼斯》、《佛罗伦司》、《罗马》、《滂卑故城》等文重在介绍城市风貌与文化古迹,并对欧洲文艺珍品典籍作了精当的鉴赏;《瑞士》、《莱茵河》等文,则对瑞士和德国莱茵河沿岸的旖旎风光作了细致诱人的描写;《荷兰》、《柏林》等文着重介绍了西欧社会的民族民间风习。这些有关欧洲文化古迹、民俗民情的生动描述,于阐述社会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西方社会的畸型病态。作者说:“书中各篇以记述景物为主,极少说到自己的地方。”(《序》)但在景物描写中自然地融进了自我的感情,如《罗马》记述古罗马斗狮场的遗迹和历史,评说斗狮是一种刑罚或裁判,且继以想象中斗狮场面的描写,以表现对斗狮场上的“罪囚”的同情,对罗马统治者的“威风”的厌恶。又如在《巴黎》中表现了对穷苦大学生的关心,在《莱茵河》中抒发了自己的观感和幻想等。集内一些写景纪游篇章的文字简捷而精致,并能表达出不同胜景的独特神韵,如《威尼斯》写蛛网密集之水上名城的明媚风光与匀整建筑,《瑞士》写各种山姿水态因气候变幻而具的不同风韵,《巴黎》描写沙摩司雷司的胜利女神雕像,则化静为动,活灵活现。作者出于对西欧文化艺术的热心了解和细致考察,以敏锐的感觉,准确的表现和生动的描写,极妍尽态,语言文字则达到了清淡自然的境界。 |
伦敦杂记 | 朱自清 | 现代游记集。朱自清著。成都开明书店1943年4月初版,列为“开明文学新刊”之一;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5月将本书与《欧游杂记》合并,统名为《欧游杂记》印行新版。初版本收《自序》1篇和《三家书店》、《公园》、《房东太太》等9篇旅居伦敦的生活杂记,“老老实实写出所见所闻”,“避免‘我’的出现”,较多涉及人事活动,“人情要比《欧游杂记》里多些”(《自序》)。当时有人评论道:“冲淡自然,若纤尘不染,复不见人工斧痕,凡有所言,都自自在在,老老实实,合了一句‘文如其人’的老话,你在他的文章里,有时真可以读到一个久居北平做学问的人的音容笑貌。平淡,也许,可绝不平凡。从头至尾,干净利落,细腻真切,倘非火候到家,又那里能达此境界?”(夏奈蒂《读“伦敦杂记”》) |
夏小正戴氏传 | 傅崧卿 | 四卷。宋傅崧卿(生卒年不详)撰。崧卿字子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擢甲科,累官给事中,考功员外郎。《夏小正》本为《大戴礼记》篇目,从《隋书·经籍志》开始,《夏小正》别出一卷于《大戴礼记》之外,并注为戴德撰。陆机《毛诗草木鸟兽虫疏》中曾引《夏小正传》,故以为《大戴礼记》旧本只有《夏小正》文而传,戴德为其作传遂成单卷。是书仿唐杜预编次《春秋左传》之体,首为经文,后附传,再系以各家之注及之说。全书以四时次第、每三月为一卷,每月自成一篇,故全书凡四卷十二篇。内容所及天文节气,草木鱼鸟无所不包,搜罗宏富。书中又时以多种版本较其异国,注文标以“旧注”与己说相别。《夏小正》一书分为经传与注释,始于崧卿,其体例对后世颇有影响,南宋朱熹《仪礼经传通解》即沿用此体所撰。“大戴”之学,研治者稀少,《夏小正》一书,文句艰奥,尤不易读。崧卿此编诠释详明,稽核旧文,得其端绪,使读者有径可循,乃考古者所必资。有《通志堂经解》本、经训堂校刊考注本、岱南阁中箱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
夏小正 | 佚名 | 相传为夏代的历法。它根据天象、物候来定季节与月份。记有各月昏旦伏见和南中天的星象,并指明初昏斗柄方向和时令的关系 (可能即后世每月斗建的起源),为我们提供了从以观测物候定农时的自然历,向以观测天象确定农时的观象授时的过渡阶段的情况。一般认为成书于西周至春秋末叶之间(也可能为春秋前期杞国人或春秋时居夏代领域沿用夏时者所作),其中所记各月的星象,只可能是公元前2000年以前观测的,证明本书的一部分内容确实是夏代流传下来的。至汉代,《夏小正》成为《大戴礼记》 的一篇,《隋书·经籍志》始别为一卷。宋傅崧卿撰《夏小正戴氏传》四卷,加以整理和注释,以正文居前,每月各为一篇。后人研究《夏小正》的著述很多,如任兆麟《夏小正注》,程鸿诒《夏小正集说》,黄模 《夏小正分笺》,而以洪震煊《夏小正疏义》最便阅读。 |
京师坊巷志稿 | 朱一新 | 清朱一新编写。清光绪十一年 (1885) 重修《顺天府志》,朱一新和缪荃孙为此合纂《京师志·坊巷》上下卷。以后朱一新又重新整理是书,以现书名出版单行本,分上下两卷刊行。书中把明清以来京城各坊巷胡同的变化记录下来,对各处的名称、位置、沿革等作了较全面、详细地介绍。作者并根据许多有关著述的记载,对一些问题作了考证,如“灵清宫” 条,作者就引录了 《明成祖实录》、《帝京景物略》、《明史·礼志》、《明史·方技传》、《春明梦余录》、《世庙识余录》、《燕都游览志》等多种史籍中的文字,将该宫的由来、沿革和明以来作为祭礼庙宇的情况一一开列,并说明灵济宫即灵清宫,因读音讹误而呼济为清。通过这些资料,可以人中看到该庙的兴衰: 从一个普通的小祠逐步演变为 “明代凡大朝会,百官习仪于此” 和 “灵济宫讲学,莫盛于癸丑甲寅间,是时大学士徐阶、礼部尚书欧阳德、兵部尚书聂豹、吏部侍郎程文德主会, 皆有气势, 乡绅可攀附得显官, 故学徒云集至千人” 的情景。是书中有不少这种考证,很有价值,为研究明清的来皇城的变化沿革集中了有用的史料。但是书有的材料引得过多,也不免有的地方显得芜杂。清末,刘承干又曾重订是书,共分10卷5本刊行,内容有所增添,却删去不少掌故。1962年,北京出版社仍用朱一新本排印此书。1983年,北京古籍出版社重印此书,与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一书合订出版。 |
京城古迹考 | 励宗万 | 清励宗万撰。励宗万,字滋大、号衣园,直隶静海人。康熙六十年(1721) 进士。是书为他奉乾隆帝命,对北京古迹作了一番调查后写成的。书不分卷,是将北京划分为东西南北城四区加以介绍的。共列东城的东岳庙、碧霞元君庙、宋仁宗篆书针炙经石刻、于少保忠肃祠、泡子河、吕公祠、月河梵院,南城的万柳堂、三忠祠、鱼藻池、天庆寺、崇真宫、丰台、晋阳庵、报国寺、昆庐阁、三忠祠,西城的团殿、白塔寺、弘慈广济寺、元佑圣王灵应庙、护国寺、鹫峰寺、天宁寺塔、慈寿寺、土城、元福宫、万寿寺、高粱桥、卢沟桥、题应寺、圣感寺、元灵福寺、寿安寺、潭柘寺、戒坛寺,北城的石鼓、文丞相祠、彝伦堂古松、定武本《兰亭序》、延祐二年进士题名记、唐火神庙、莲花池、古墨斋、满井、古蓟门等46处,每处先引证前人记述,再叙当时目睹情形,记录了 “向时名迹,或升为禁地,或湮为荒野,或变迁于兵燹,或埋没于尘嚣” 的种种景况。有的则不但叙古迹的沿革,且辨史传的正误,如团殿条,参证多种史书,确认团殿是金章宗为李宸妃建的添妆之所,就是不但与北京史地有关,且与帝王和后妃生活有关的考证文字了。是书1964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标点本。1981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又重新排印此书。 |
晋太康三年地记 | 毕沅 | 区域志。原书不著撰人,清毕沅辑。一卷。有《晋书地理志新补正》已著录。《旧唐书经籍志》、 《水经注》皆称《地记》五卷,太康三年撰。《新唐书艺文志》称《晋太康土地记》十卷。见于《宋书·州郡志》会稽郡始宁令下,称为《晋太康三年地志》。《史记索隐》、 《史记正义》均称《地理记》。经毕氏考证,实为一书。原书于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三年(282)成书无疑。因取《晋太康三年地记》名篇,较为确切。遂采诸史志,辑得二百余条,依《晋书·地理志》州序组排,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成书。约一万七千字。收入毕氏自刻《经训堂丛书》、《广雅书局丛书》。另有《史学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据《经训堂丛书》本排印。 |
晋录 | 沈思孝 | 地理杂志。明沈思孝撰。一卷。思孝字纯父,嘉兴(今属浙江)人。隆庆进士。官至都御史。著有《秦录》等。此篇以山西风俗、地理为主述对象。约三千字。肯定晋人质朴风俗。如记“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但“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虽不誓而无私”。记山西人牧羊以数千计,冬月草枯而南,随地而牧,至楚中、洞庭诸湖,异于他书记载。有《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