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嘉靖大理府志 | 李元阳 | 地方志。 [明]李元阳纂修。1983年4月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局据云南省图书馆传抄本翻印。原志10卷,成书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散佚8卷,今仅存一二卷(皆为地理志)明嘉靖刻本。存于北京图书馆。记载了大理府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名胜古迹,特别是南诏、大理国史事记述甚详。为国内现存同地区志书最早孤本,系难得的地方史料。 |
康熙台湾府志 | 蒋毓英 | 台湾地方志。清蒋毓英修,季麒光等纂。十卷。毓英字集公,奉天锦州(今属辽宁)人。历官笔帖式、知府、按察使。麒光字圣昭,号蓉洲,江苏无锡人。康熙进士,官内阁中书、知县。著有《台湾杂记》、 《番俗纪略》、 《风说》等。康熙二十三年设台湾府,辖台湾、诸罗、凤山三县。是志约当二十六年(1687)成书,记事止于二十五年,五万余字。分沿革、分野、气候、风信、封隅、物产、风俗、岁时、规制、学校、户口、田土、赋税、人物、古迹、灾祥等二十五门,含海道、潮汐、澎湖三十六屿、城郭、社学、开拓勋臣、胜国遗裔等目,或门下按县、朝代、物类细分,故目无确数。其中以赋税、叙山、叙川、物产门最详。凡载木岗、大岗、鸡笼、赤、凤七十余山,岗山、淡水、浊水等三十余河川。物产有早尖、早籽、薯黍、黄豆、涂豆、番薯、加说豆、海粉、檨、波罗蜜、白蒺藜、猫竹、三友花、千日红、仙草、桃草等三百余种植物,鹩鸰、鬼鸟、海鸡母、金钱豹、海翁、龙鲇、仙人耳、沙蚕等近二百种动物。田赋收录郑成功祖孙统治时期赋额。气候、风信、灾祥所载台湾及其附近水域四季气候、降雪、潮汐、信风、地震、海上交通,对发展海洋经济和海防有重要参考价值,据科学家考证,此志首次论证台风。但有的门目过于简略,统计数字也不够精确。有康熙间台湾府刻本,1985年中华书局《台湾府志三种》本。潘君祥《蒋毓英修<台湾府志>述略》 (载上海《社会科学》1982、2)、陈秉仁《第一部<台湾府志>考辨》 (载《图书馆杂志》1983、1)可供参考。 |
道光重庆府志 | 佚名 | 九卷,清王梦庚修,寇宗纂。王梦庚,金华人,曾任重庆府知府。寇宗,渠县人,举人,曾任荣昌教谕。王梦庚任知府后,以其地广民殷,势居扼要,懔然思所以为治,将求往籍,用资考镜。乃江州南平图经既不得,明江朝宗所撰郡志,亦残蚀不全。用饬各州县,采访编辑,以次鲜都,而属寇宗汇纂成兹编。《重庆府志》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本。艺文分经史子集,杂著只载书目,不录散篇。此志将旧志约三分之二删去,亦有其道理。其叙职官而于南平军后附以板楯蛮五姓番,原系录曹学佺《南平记》,不得为病。惟艺文末附王梦庚《冰壶山馆诗钞》,其文平淡无奇。寇宗跋谓存之以备后之徵文考献者,殊觉无谓。 |
康熙云南县志 | 佚名 | 康熙《云南县志》,不分卷,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县知事伍青莲主持编修。云南县即今祥云县。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民国抄本。 |
道光邻水县志 | 甘家斌 | 四川地方志。清曾灿奎修,甘家斌纂。六卷,首一卷。灿奎,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嘉庆举人,官邻水知县。家斌,号秩斋,四川邻水人。乾隆进士,历官刑部员外郎,陕西道监察御史、大理寺正卿等。本县有康熙、乾隆、道光诸志。是志为家斌归居乡里时,取旧志考核增删,于道光十五年(1835)成书。记事止于道光十四年。约二十万字。正文有增志序、 图说、图考、职名。正文分天文、地舆、建置、食货、风俗、学校、武备、祀典、职官、选举、人物、艺文十二门,含沿革、祥异、古迹、山川、 户口、 物产、风俗、书院、寺观、政绩、进士、名宦、侨寓、奏疏等八十六目。沿革目自夏始。山川目载山、寨、河、滩等七十余处。寺观目载名寺古刹五十余处。职官志载宋至清历代职官二百余人。选举目载宋迄清历科进士、举人、拔贡等四百余人。人物志载名宦、理学、侨寓、老释等三百余人。艺文志载疏奏、碑记、策、传、铭、赋等六十余篇, 诗、词、歌等百余首。有同治八年(1869)刻本。 |
瀛涯胜览集 | 马欢 | 明马欢著(一说与郭崇礼合撰)。一卷。欢字宗道,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信伊斯兰教。曾参加郑和第四、六、七次远洋航行,任翻译。是书系作者随同郑和第四次航行归来后所作。记述所历经二十国之疆域、道里、风俗、物产及沿革等。因系目睹亲闻,且通外国语文,所记珍贵可信。为研究十五世纪亚非地理和中西交通的重要资料。近人冯承钧曾校注此书,考证诸事颇详。此为张升改订本,收在《张文僖公诗文集》附刊及《宝颜堂秘笈》、《续说郛》、《广百川学海》、《天下名山胜概记》、《图书集成》等丛书中。依据原稿刊刻的本子主要收入《记录汇编》、《国朝典故》、《胜朝遗事》等丛书中。 |
岭北纪行 | 张德辉 | 也称《塞北纪行》、 《边堠纪行》、《张参议耀卿纪行》。 记行著作。元张德辉(1195—1274)撰。残卷。 德辉字耀卿,号颐斋,太原交城(今属山西)人。金末官御史台,后入蒙古,真定(今河北正定)史天泽聘为经历。至元三年升参议中书省事。元世祖忽必烈时,召见进讲儒术,推荐儒士。此书成于泰定宗三年(1326),今为残卷。缺卷首,残余一千五百一十二字。无从得知始发地及随行人,肩负使命等情。仅凭残文,转经今河北、张家口入内蒙古地区,西入和林川,北行过马头山,转西南过忽兰赤斤,涉唐古河至王庭牙帐。历时十月,沿途所见有居庸胜景,长城颓址,故垒堡障,契丹所筑故城,石堠,公主离宫,民族聚落,沙漠大碛, 耕稼蔬圃。文字虽有脱落,总为元人记塞外山川、古迹、民俗的文字,弥足珍重。后附清胡祥跋,引周星诒、沈恩孚、何秋涛、李文田诸家之说,置以存疑待考。收入《皇朝藩属舆地丛书》第二集。 |
漳州府志选录 | 佚名 | 本书不分卷,选自清光绪四年增刊之沈定均等纂修“漳州府志”。“漳志”原编计有建置、星野、疆域、山川、规制、学校、祀典、秩官、赋役、选举、兵纪、宦绩、人物、列女、民风、物产、古迹、艺文、灾祥、纪遗等二十门,都五十卷。本书所选有关台湾史料,分以志地、志事、志人、志文四目编次:其“志地”一篇,取自“兵纪”中明代卫所、营寨及诸游等记载;一以见澎湖在明代海防上之地位,一以知当年倭寇与“海寇”犯漳之行径(后者与郑芝龙有关)。“志事”一篇,节选“灾祥”所附“寇乱”目下所载;上自明嘉靖二十六年佛郎机“番船”进泊浯屿,下讫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破澎湖、入台湾。“志人”一目,系就“宦绩”、“人物”、“列女”及“纪遗”诸门选集;“志文”三篇,选自“艺文”门。后二目所涉,有关于明季“海寇”(主为郑芝龙旧日之伙伴)事,有关于清初闽中唐玉立国及其后郑氏(成功及其子孙)继续抗争事,亦有关于台湾入清以后事。 |
杭州志(文献篇) | 佚名 | 《杭州志》由杭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共12卷、39篇,约计900万字,由中华书局出版。《杭州志》为一部内容翔实,体例完备,通古贯今的鸿篇巨著,是人们了解杭州、建设杭州的可靠的地情书。此为文献篇,记载了杭州的散文,诗词曲,歌谣,楹联,碑刻等。 |
水经注译注 | 郦道元 | 北魏郦道元撰。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今属河北),官至御史中尉、关右大使。因感于《水经》(旧说汉人桑钦撰)“虽粗缀津绪,又关旁通”,故为此注,约成书于延昌四年(515)至孝昌三年(527)间。四十卷。郦氏博览群书,访渎搜渠,在实地考察基础上,征引四百三十六种图书、三百五十种左右金石碑刻,作了二十倍于原书的注释。水道由一百三十七条增至一千二百五十二条,纠正原著错误三十余处。在地理、历史、科技、文学等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于研究传注、方言、外来语也有重要价值。然亦有讹误,如沿袭原著的“黄河重源”说,南方诸水记载多纰缪,引用资料有怪诞之说。宋代以后渐形成研究《水经注》的“郦学”,清代为鼎盛期,约可分为考据、词章、地理三个学派。在传抄过程中讹脱甚多。明人朱谋㙔《水经注笺》、清人赵一清《水经注释》、清人戴震校定的武英殿本《水经注》、王国维《水经注校》都是著名的精校版本。光绪十八年刊行的王先谦《合校本水经注》以殿本为底本,汇集了明清各家校勘成果。 |
使琉球杂录 | 汪楫 |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汪楫被康熙帝任命为正使出使琉球。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汪楫时任翰林院检讨,任册封琉球正使,奉命出使琉球。汪楫出使之前,朱彝尊曾作《送汪检讨使琉球序》,希望汪楫认真考察琉球国的历史本末,有所撰著。汪楫此行,于康熙二十二年六月二十三日开洋出海,航行异乎寻常地顺利,风急船快,仅用了三个昼夜即已抵达琉球那霸港。此后汪楫羁留琉球国五个月,一方面出色地完成了谕祭故王、册封新王的主要政治任务,另一方面还与琉球各界人士广泛交游,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多有交流,深入考察了琉球国的礼仪习俗和山川地理,为册封归来之后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的一手材料。十一月二十四日启动归程,但风微船滞,与来时航行的顺利情况迥异,至二十八日,船队竟遭遇飓风,四夜三昼不止,在惊涛骇浪中备尝艰险,十二月初四日方泊舟登岸。归来后汪楫不负朱彝尊厚望,撰写《使琉球杂录》五卷,辑录《册封疏钞》《中山诗文》各一卷,并依据目见耳闻及相关的琉球历史资料,编定《中山沿革志》二卷。 |
使琉球纪 | 张学礼 | 一卷。清张学礼撰。张学礼,字立庵。镶蓝旗汉军,官至广西道监察御史。康熙元年(1662),时任兵科副理事的张学礼与行人司行人王垓奉使册封琉球国王尚质,此为清政府首次向琉球派遣使臣。本书即记载此事。前面部分记述琉球请求册封和清政府遣使始末及沿途山川道路险阻;后面部分为《中山纪略》,记琉球土风。有《说铃》(康熙本、道光本前集) 本、《龙威秘书》 (七集) 本、《小方壶斋舆地丛抄》 (第十帙) 本、《丛书集成初编》 (史地类) 本等。 |
土风录 | 顾张思 | 十八卷,清顾张思撰。顾张思,字雪亭,江苏太仓人。此书有乾隆六十年(1795年)钱大昕序、嘉庆三年(1798年)朱珪序。书即于嘉庆三年刊行。《土风录》于时令、民俗、服饰、典章制度、成语、掌故、方言俗语等材料无所不收。不分门类,每卷内容大致以类相从。钱大昕序曰:“其铺叙节物,则《阳羡风土》、《荆楚岁时》之遗也;其诠释器服,则《匡谬正俗》、《事物纪原》之例也;其考证方言,则《方言》、《释名》、《释常谈》之亚也。征引必检原文,而道听途说勿取也;折衷必谐六书,而乡壁虚造弗尚也。以视夫《齐谐》、《诺皋》冥通梦游之作,语怪诲淫,以取悦夫贩夫庐儿者,其用心岂可同日语哉!”是书铺叙节物,诠释器服,考证方言,与《通俗编》等大体相类;但征引资料的范围,较《通俗编》、《恒言录》广泛,由经史子集扩大到类书和历代笔记、小说、杂著等;引用范石湖的《吴郡志》,张寅的《太仓州志》、《镇江志》,方鹏的《昆山志》,卢熊的《苏州志》,王文恪《姑苏志》等尤多;某些俚言琐语则采自民间。翻检是书确可“见风俗之变迁,方言之有自”(朱珪序),不仅于词汇史研究是很有价值的,而且于民俗学研究也有一定帮助。本书对吴地的俗语方言及反映该地民俗特征的语词搜罗颇多,表现出鲜明的地方风格。《土风录》刊于嘉庆三年(1798年),国内似已失传,日本汲古书院《明清俗语辞书集成》辑入。 |
山海经译注 | 佚名 | 作者不详。共十八卷,其中十四卷是战国时作品,四卷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
删正帝京景物略 | 纪昀 | 《删正帝京景物略》是对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采摭颇疏”“考据亦多不精”,甚至有的条目文不对题、违背体例而做的删订。纪晓岚删掉了正文附录的全部诗歌,还删去和节略了与体例不合的正文,并增加了一些注释。其《序》评竟陵、公安之得失,论作家之师承及文风,言简意明,极其精当。 |
游山日记 | 舒梦兰 | 本书被林语堂称赞为“日记模范”,并专门撰写五千字长文《〈游山日记〉读法》,一一指出其妙处,大加推崇。是书共12卷,前10卷称“天香随笔”,即舒梦兰在嘉庆年间居游庐山一百日中所作日记;后2卷称“天香手稿”,为期间所作诗赋。日记正经中杂以诙谐,行文如行云流水,幽默而不流于尖酸,洵为上乘小品,上乘幽默。现以上海图书馆藏嘉庆十年刻本为底本,参考相关文献进行点校,排为简体字,以便读者。书后并附原刻本序言及1936年版中周作人序、林语堂《〈游山日记〉读法》、周劭跋等,读者于此可知此书来龙去脉及精妙趣味之所在。 |
唐两京城坊考 | 徐松 | 城镇志。清徐松(1781—1848)撰。五卷。松字星伯,直隶大兴(今北京市)人。嘉庆进士,授编修。坐事谪戍伊犁。致力史地研究,成绩卓著。著有《西域水道记》、《新斠注地理志集释》、《汉书西域传补注》等书。嘉庆十四年(1809)奉诏纂辑《全唐文》,于《永乐大典》中得元《河南志》,并取宋敏求《河南志》原文,合以程大昌《雍录》,李好文《长安志图》,兼采金石、传记,旁及唐人诗文集、笔记中有关唐代两京城坊记载,重加撰述,于嘉庆十五年(1810)成书。卷一前冠西京地图六幅,卷五前冠东都地图四幅。叙述长安、洛阳二京城坊、里巷、宫殿、苑囿、官署、渠道分布,尤详于诸坊内廨宇、寺观及贵族官吏宅邸。搜罗考核,用力甚勤。对研究唐史及两京故实,足资参考。时人张穆为之校补。于宋敏求《长安志》、《河南志》之外所增补内容皆未加说明或注明出处,是其不足。有《连筠簃丛书》本,《畿辅丛书》本;《丛成集成初编》本。另清程鸿诏撰有《唐两京城坊考补记》一卷,收入《藕香零拾》丛书,可资参考。 |
雁山十记 | 李孝光 | 一卷。元李孝光撰。《雁山十记》秀野草堂刻本,共一卷。分为十记,依次如下:一曰《始于雁山观石梁记》,二曰《游灵峰洞记》,三曰《暮入灵岩记》,四曰《灵岩二奇记》,五曰《访钦禅师过马鞍岭记》,六曰《大龙湫记》,七曰《宿能仁东庵记》,八曰《游惠上人开西谷记》,九曰《雁名山记》,十曰《秋游雁荡记》。雁荡山古无称。明朱谏撰《雁山志》云,宋太平兴国中,雁荡山始有僧居住。而李氏此书则云,宋英宗时,有居人行湫水上,见一位老人手弄药一丸,大如橡栗,语之曰,尔为我持此献天子,言毕忽然不见。居人诣郡言状,驿上之,天子遣中使持香来。于是雁山名始于天下。据此,则雁山显于英宗时也。此书列于清四库总目中。清人有言明初僧永升始辑成《雁山集》者,盖其未见李氏此书。此书尚收入《闾丘辩囿》。 |
台东州采访册 | 胡传 | 不分卷,胡传纂辑。清光绪十九年在台东直隶州知州任时,适台湾倡修「通志」,各县厅编造采访册。二十二年正月初二日,初具「台东志建置沿革稿」,随後进行为修志事采访一切;至三月初一日,采访修志册脱稿。此册原称「台东州采访修志册」,後因割台事起,「通志」未及纂成,并此册存入「通志」稿中,列为卷十九、二十(详见第一三○种「台湾通志」篇)。今本系由「通志」稿中抽出单独印行,易称「台东州采访册」。本书内容,分建置沿革、疆域、山川、职官、廨署、营汛、铺递、庄社、垦务、水利、田赋、津渡、祠庙、风俗、土产、灾祥、兵事、忠义、宦绩、艺文等二十目。,按台东州所属地前系南路理番同知所辖,以其地荒僻,不责贡赋而以化外视之。自同洽十三年「开山抚番」,移驻同知於埤南,并改称「理民抚番同知」。光绪十三年建省,改设直隶州。其地东滨大海,西际中央山脉;南以阿郎壹溪与恒春为界,北临加里宛与宜兰为界。自昔少有文献可徵,此册堪称研究清代台湾东部重要史料之一。书末,今另收陈英撰「台东志」一卷,作为「附录」。英为割台前台东抚垦局长、补花莲港州同,所撰「台东志」较「采访册」为晚,可补「采访册」之不足。 |
出使日记续刻 | 薛福成 | 游记。清薛福成(1838—1894)撰。十卷。福成有《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已著录,此系续集,其子莹中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辑编成书,自光绪十七年三月至二十年五月共四十个月之日记,约三十五万字。继前书后续记出使各国和中外边界各谈判事宜,但内容广涉当时世界各国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种、民族、部落、科学技术、地理形势、山脉河流、土壤所宜、动植物品种、特产、工农业生产状况、城市建筑规模、世界人口、土地开垦、宗教信仰、文化艺术、语言文字、海陆交通、名胜古迹、历史典故、风俗习惯等,内容十分广泛。虽以游历国为主,国内事物也屡见不鲜。尤重中外交涉,或战事,或通商,或建交,或国内外对比。华侨的历史和现状,记载细致。间涉国内经济发展,民族振兴,利用外资和国际市场,修筑铁路,开办矿山,自建工厂。是中国近代史地重要典籍,是研究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历史和思想史的重要史料。有光绪二十三年(1897)传经楼校刻本,1985年湖南岳麓出版社出版《走向世界丛书》本。 |
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 | 薛福成 | 日记。清薛福成(1838—1894)撰。六卷。福成,字叔耘,号庸盦,江苏无锡人。同治时充曾国藩幕僚,后随李鸿章筹办外交。光绪十五年(1889)出任驻英、法、比、意四国公使,此书即此行日记。起自光绪十六年(1890)正月十一日,迄至次年(1891)二月三十日。从吴淞口出发,经香港、越南、新加坡、锡兰岛、亚丁、塞得港、西西里、马赛、巴黎、伦敦等地。对所见各国山川地理、人口数量、气候变化、政治议院、土特物产、商业税收、纺纱工厂、军械器物、邮政电信、医疗事业、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宴请交往与外部往返洋文照会、书信、交涉要件等,据实详记,编纂成帙。薛氏主张效法西方,发展中国工商业,强调私人集股成立公司,反对洋务派对新式工业的垄断政策。对研究近代丝绸之路及中西文化交流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有光绪年间石印本。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收入《走向世界丛书》中。 |
流求与鸡笼山 | 佚名 | 不分卷,係集刊各种载籍中有关流求(又琉求、瑠球、琉球)与鸡笼山之纪载。按明代以前各种载籍所称流求、琉求、瑠求以及琉球等,是否係指今日之台湾,抑指今日之琉球?近数十年来争论未已。自明代以降,琉球之称已专属今日之琉球,而台湾亦渐以鸡笼山、北港、东番至台湾而定名焉。集刊有关各篇,係备供有意研究前一晤题者之参考。所集各篇;关于流求者,有唐魏徵等“隋书“流求国”(附陈稜传)、李延寿“北史”“流求国”、杜佑“通典”“琉球”、宋郑樵“通志”“流求”、乐史“太平寰宇记”“流求国”、李昉等“太平御览”“流求”、赵汝适“诸蕃志”“流求国”(附毗舍耶、三屿)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琉球”(毗舍耶附见)、托克托等“宋史”“流求国”(毗舍耶附见)、汪大渊“岛夷志略”“琉球”(附毗舍耶、三岛、明宋濂等“元史”“瑠求”(附三屿)、近人柯劭忞“新元史”“琉求”(附澎湖、三屿等岛、明费信“星槎胜览”“琉球国”(附三岛)、李贤等“大明一统志”、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琉球国”、茅元仪“武备志”“琉球”、陈仁锡“潜确居类书“琉球”、清王鸿绪“明史稿”“琉球”、张廷玉等“明史”“琉球”、清乾隆十二年敕撰“续文献通考“琉球”(附三屿、三十二年敕撰“续通志“流求国”(毗舍耶附见及“续通典”“琉球”(附三屿):关于鸡笼山者,有明张燮“东西洋考”“鸡笼淡水”(附陈第“东番记”)、清王鸿绪“明史稿”“鸡笼山”、张廷玉等“明史”“鸡笼山”、清乾隆十二年敕撰“续文献通考”“鸡笼山”及三十二年敕撰“续通典”“鸡笼山”。上列“诸蕃志”“诸求国”、“岛夷志略”“琉球”、“东西洋考”“鸡笼淡水”及所附陈第“东番记,并见第一一九种“诸蕃志”及其“附录”暨第五六种“闽海赠言”。书末,节录“蓬莱轩地理学丛书”(清丁谦撰)关于“隋书”、“宋史”、“元史”、“明史”流求国与鸡笼山考证之文五篇。 |
西洋朝贡典录 | 黄省曾 | 记述中国16世纪对外关系和海外交通的重要史籍。黄省曾著。书成于1520年间。版本有《借月山房汇钞》本和《粤雅堂丛书》本。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以《借月山房汇钞》本为底本、谢方校注的《西洋朝贡典录》,为迄今佳本。本书分上、中、下3卷,约6万字。其述范围以郑和下西洋所历为限。每国1篇,凡23。各国的地理位置、风俗物产、服饰人物、故事传说等,多有详细记载。上卷包括占城、真腊、爪哇、三佛齐、满剌加、浡泥、苏禄、彭亨、琉球等9篇;中卷包括暹罗、阿鲁国、苏门答腊、南浡里、溜山、锡兰山、榜葛刺等7篇;下卷包括小葛兰、柯枝、古里、祖法儿、忽鲁谟斯、阿丹、天方等7篇。本书所载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有“以针位取海道”(又称针路,即中国古代航海家通常所指航向)的记载。如“占城国”条所云:“由福州而往,针位:取官塘之山。又五更取东沙之山,过东甲之屿。又十更见通草之屿,取外罗之山。又七更收羊屿”。各条有关航路的记载是研究中国明初远洋航海技术的十分重要的史料。作者在编撰本书时,曾“摭拾译人之言,若 《星经》、《瀛涯》、《针位》诸编”(自序),故本书还可与《星槎》、《瀛涯》互勘正误,并用来考订蠡测失传之 《针经》以及考订明代的一些海外地名。同时,本书对诸国的土特产品和航海贸易商品记载翔实资料,对研究明代对外贸易和南洋各地的经济情况,也有参考价值。本书仍有明显的不足。作者本人并未直接参与航海活动,对海外地理不太熟悉,一些地名和资料往往弄错。故 《四库全书总目》谓“其精华已采入正史,余亦无他异闻也”。 |
蓬窗日录 | 陈全之 | 笔记。明陈全之著。八卷。全之字粹仲,闽县(今福州)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后序有云: “余自庚子(嘉靖十九年)观光上国,晨途夕舟,风江雨湖,历睹时事,遍窥陈迹,凡得见闻,雅喜抄录。或搜之遗编断简,或采之往行前言,上至圣神帝王吟咏,下至阛阓闾里碎言; 近而衽席晤谈,远而裔戎限界。岁积月盛,篇盈帙满,不觉琐屑,涉乎繁芜。辛亥(嘉靖三十年)官南宫,删其稿。庚申(嘉靖三十九年)转芦沧,重订之。”此可知其撰作时间与成书过程。全书分寰宇、世务、事纪、诗谈四门。《四库全书总目》著录谓为“‘世务’一门多可采,‘寰宇’一门颇参舆记陈言,‘诗谈’、‘事纪’则更伤猥杂矣!”是书涉猎广泛,有裨于史学。“诗谈”门提供的文学史料颇有价值。如所录明太祖诗有《渡江诗》、《咏菊诗》、《咏雪诗》等。元好问七绝《北岳诗》为世本所无。《贯酸斋诗集》久已佚,明初人尚可获睹,所录《题芦花被》诗,首联下句:“翠蓑聊复籍为裀”,可纠今存明人辑《宋元四十家集》中元诗《芦花被》该句之误。书中还有作者的诗文批评。有嘉靖间刊本。1979年上海古籍书店据以影印。 |
百城烟水 | 徐崧 | 区域志。清徐崧、张大纯辑。九卷。崧有《大兴徐氏三种》已著录。大纯字文一,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徐氏好游览,出必囊书载笔,以所录见闻,辑而成篇,未终而卒,托其好友大纯续之,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重加编辑,补缀完书。记事止于康熙十九年,约三十万字。冠尤侗、大纯二序。正文以苏州府之吴、长洲、吴江、常熟、崑山、嘉定、太仓、崇明八政区为序,各为一卷。每卷首载历史沿革、筑城始末,占地面积,城门城楼。然后胪列名胜古迹,历代名人有关诗词,颇仿《方舆胜览》体例,以词藻为尚,不以考证为重,但所考内容颇富史料价值。凡苏州地区各城镇及其城乡名胜、古迹、园林、山谷、湖溪,均详载其地理位置、历史变迁、水陆交通、野生植物和农作物等。可考历代生态演变、经济兴衰。地形地貌、水陆物产、地方经济,一目了然。堪称清代重要城市志。有康熙二十九年(1690)翠轩刻本,1979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据此影印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