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康熙咸宁县志 | 黄家鼎 | 清黄家鼎修,陈大经、杨生芝纂。八卷。是志系咸宁知县黄家鼎奉陕西巡抚贾汉复 “徵志之檄”以备“通志采摭”而编纂的,先草成两卷。后又延请邑士陈大经、杨生芝更为修纂,编为八卷。是志修于康熙七年(1668年),同年刻印。卷首列星野图、疆域古迹图、会城图、县署图、庙学图、隋都图、唐三内图等。正文分星舆、建置、田赋、官礼、选举、人物、古迹、杂志、艺文九门,分设九十九目。其中星舆列分野、疆域、形胜、山川、桥渡、渠堰、井泉、景致、水利、风俗、物产十一目。建置列城池、沿革、县署、学校、贡院、书院、社学、坛壝、庙祠、行署、杂署、驿递、仓厂、铺舍、坊第、市镇、兵防、建封十八目。田赋列田亩、粮石、户口、起运、存留、屯田、盐引、学田八目。官礼列官师、名宦、公仪、祀典、乐器、乐考六目。选举列荐辟、进士、举人、贡士、例贡、恩貤、荫叙、吏典、武科九目。人物列乡贤、忠节、武勋、孝义、乡耆、隐逸、寓贤、技术、节烈九目。古迹列城阙、宫殿、苑囿、池亭、名胜、陵墓、寺观、石刻九目。杂志列祥异、仙释、异闻、正讹四目。艺文列诏、玺书、策、制、敕、书、议、奏、封事、疏、诗、赋、策、表、颂、序、碑、记、论、说、铭、题、传、墓志、著述等二十六目。内容丰富,类目详备。记事始于周,止于康熙六年。有康熙七年刻本。 |
顺治封丘县志 | 李嵩阳 | 顺治封丘县志九卷清顺治十九年刊本由清余缙修,李嵩阳纂。按封丘三面濒黄河,土疏易溃,顺治七年九年溃决相继,顺治封丘县志记河患甚详。按顺治封丘县志系增续万历乙亥知县胡以祚修县志,顺治封丘县志体例悉本《胡志》,分封域、建置、民土、学校、职官、选举、人物、艺文八门。《胡志》与嘉靖辛丑朱缙修县志,顺治封丘县志凡例称其书:“文词典赡,体裁峻整,未易增损一字。”故顺治封丘县志俱录旧志原文,凡增续者加一“按”字,以晰分新旧界限。顺治封丘县志书后,又附康熙三十六年知县耿宏祚修《续志》五卷,续顺治十六年后之事。 |
康熙随州志 | 刘霦 | 《[康熙]随州志》四卷,清刘霦修,清何藩等纂。 清康熙六年(1667)刻本。 |
顺治太原府志 | 佚名 | 四卷。无名氏撰。清顺治十一年(1654)本。全书九类,分为:城池、公署、学校、职官、名宦、选举、人物、诗文、灾祥。此书实为承续关廷访万历刊本而作,承袭旧志书的体例和章法。记事始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止于清顺治九年(1652)。在职官类下,载有顺治十一年(1654)事,如“王显祚,直隶曲周县人,举人,顺治十一年任。”由此可见此志所续,如其刊刻时间,应为顺治十一年后。 |
万历太原府志 | 张慎言 | 二十六卷。明关廷访修,张慎言纂。关廷访,河南泌阳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钦差清军驿传盐法道,山西按察司副使。张慎言,邑人,累迁河东道左参议,卒葬邑南坛侧,民时祀之。此编为关廷访于万历间官太原知府时所作。《太原府志》旧虽有草篇,未成书。廷访掌太原时,见旧志稿疏讹无章,搜集补订,重新编纂,万历四十年(1612)始付梓刊行。全书二十六目,分为星野、舆图、建置、形势、城池、衙署、学校、山川、风俗、物产、户口、田赋、封建、祀典、帝后、职官、名宦、选举、武备、人物、乡贤、诗词、艺文、古迹、杂志、灾祥。此志采辑太原府在明初时所领五州、二十县志书。全书体例则仿通志,与通志略有不同,通志叙述郡事太简,县志又无法囊括。该志以府志为经,县志为纬,就太原一府疆域、形势、山川、人物等作了较详细记述。不足之处,类多而无纲纪,略显散漫。 |
南畿志 | 陈沂 | 明代方志,由明朝陈沂撰、闻人诠修。明嘉靖十三年(1534)刻,64卷。分总志与郡县志两类。卷一到卷三为总志;卷四到卷六十四为郡县志,依次为应天、凤阳、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扬州、淮安、庐州、安庆、太平、宁国、池州、徽州诸府,广德、滁、徐、和诸州。 总志分都城图、南都纪、南畿地理图、畿土世代表、志命官、志户口田赋、志水利、志戎备八门。 郡县志以府州为单位,分立沿革、区域、城社、建牧、学校、祠墓、古迹、宦迹、人物、列女、方外、艺文诸门。 此书记述范围包括今江苏、安徽、上海三地,这不但对江苏省,而且对长三角地区社会、文化的高度融合,乃至当前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深远影响。 |
康熙松江府志 | 佚名 | 五十四卷,图经一卷。清郭廷弼王修,周建鼎、包尔赓纂。康熙二年(1663)刻本。郭廷弼,汉军镶白旗人,贡生,官松江知府。该志卷首图经;卷一沿革年表、分野、疆域;卷二山;卷三水;卷四土产;卷五风俗、户口;卷六至十二田赋;卷十三徭役;卷十四盐法;卷十五至十六水利;卷十七城池、坊巷、桥梁、市镇;卷十八官署;卷十九至二十学校;卷二十一兵防;卷二十二仓廪、驿传;卷二十三坛庙;卷二十四第宅;卷二十五冢墓;卷二十六至二十七寺观;卷二十八至二十九守令题名;卷三十学职题名;卷三十一至三十四名宦;卷三十五至三十七科目;卷三十八封爵、封赠、录庙;卷三十九至四十二名臣;卷四十三独行;卷四十四文苑;卷四十五隐逸;卷四十六艺术;卷四十七流寓;卷四十八烈女;卷四十九仙释;卷五十艺文;卷五十一灾异;卷五十二至五十四遗事。此志为清代第一部松江府志,其体例基本沿袭明崇祯《松江府志》。参照史传实录,稽考异同,任修纂者皆郡中通儒,故体例精详。 |
康熙续安丘县志 | 王训 | [清] 王训纂,任周鼎修。安丘修志始于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年)修成《安丘县志》。清康熙元年(1662)修成《续安丘县志》。 |
陕西四镇图说 | 佚名 | 《陕西四镇图说》是明代(1368–1644 年)的边防要籍,详述了“九边”边防系统中陕西四镇(延绥、宁夏、甘肃、固原)战略要地的边防防务。原著一共有四册,每册介绍一个镇。此书为残本,只存两册包含延绥、宁夏两镇的材料。第一册记述延绥镇,共 40 页,以一幅延镇图开篇,图后附有解说文字。接下来作者详细地描述了延绥镇和三十六座城,以及其中堡、营、寨等防卫据点,如黄甫川堡、清水营堡等。每个据点都配有插图,图后介绍了要塞所在位置、四面的边界,驻防军兵人数、马骡、粮草的数量,乃至境外敌人游牧部落地点,遇警如何防御截杀等等。第二册记述的是宁夏镇,共 35 页,计有花马池营、高平堡以及中卫城等共三十余座营堡。此版本虽是残本,而且作者及出版时间均未知,却是现存的记录中可供研究明朝中期政治、经济、军事的重要史料。 |
武功县重校续志 | 佚名 | 《武功县续志》 知县李绍韩修,张文熙纂,清康熙元年(1662)刊刻问世。全书分官师、人物(附选举)、艺文三卷,约四万字。编纂者在“跋”中写道:“太史公(康海)旧志,昭若日月,兹不复赘,只就后未所及见而记者,缉而续之”。这就说明本志为什么只有官师、人物、艺文而无其他内容的原因。 本志原版已不多见,现存本多为雍正十二年(1734)重刊本。重刊前十年,即雍正二年(1724),本县著名学者、80岁高龄的康吕赐,曾对原本作了校补。“凡诸未妥,类加考订、增删,期于简质可信”,并“更定”了篇目。现在流传的就是更定本。 |
甘肃镇战守图略 | 佚名 | 此《甘肃镇战守图略》前半自东向西描述明代甘肃镇辖区的军事防务,一图一说(图在前,说在后)共十八页,全图采青绿山水画法,上北下南,东起兰州城,西至嘉裕关。后半主述「西域土地人物」,图东起嘉裕关,记录西域各地和人文景观。此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嘉靖时期彩绘纸本。明初为防御蒙古袭扰,在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延绵万里之线上设“九边”。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又设山西、固原两镇,是为九边。各镇均设有总兵官一人。本图即为描述明代中期以前甘肃镇的军事防务。 |
大清帝国全图 | 佚名 | 《大清帝国全图》,印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距今已近百年。《大清帝国全图》见证了中国的百年历史,它的现身,为我们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清王朝对中国的巨大贡献提供了一件不可多得和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献。全书共25张地图,反映了当时我国的行政区划等内容。该图还反映出当时的香港、澳门等已被侵略者侵占。 |
九边图说 | 佚名 | 中国明代霍冀、孙应元、赵宋等联合报送的奏折。霍冀,字尧封,号思斋,山西孝义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永平府推官,升监察御史,曾任宁夏巡抚、陕西三边总督,隆庆初年升任兵部尚书。孙应元,湖广承天人(今湖北钟祥市),嘉靖四十一年(1562)任兵部职方主事。 该书是在前任兵部尚书许论的《九边图论》(1534)和兵部职方主事魏焕的《九边考》(1541)的基础上,根据边堡的更设,将领、兵马的增加及边情的变化,于隆庆三年(1569)修订而成。1940年《玄览堂丛书》刊印,有文1万余字、图260多页。全书在卷首题奏之后,以当时九个主要军事重镇所形成的军事防区,按“辽东镇图说”“蓟镇图说”“宣府镇图说”“大同镇图说”“山西镇图说”“延绥镇图说”“宁夏镇图说”“固原镇图说”“甘肃镇图说”,分述其“九边”的地理位置、范围、军事价值、敌情形势和本镇战时所处“极冲”“次冲”“又次冲”的地方文武官员与兵马钱粮数目等。每镇有总图以统其纲,有分图以析其目。图中绘有关隘、城堡、台墩和军屯等级,有文字记述其地位与周围关系。如“辽东镇分图”,在抚顺城处,注有“抚顺城系沈阳中卫地方,在卫城东南设有备御一员,离边三十里,系次冲地方”。全书图绘精细,内容充实,是研究明代沿长城一带边防的军事地理史料。 |
康熙睢州志 | 汤斌 | 七卷,康熙32年刻本,[清]戴斌修,汤斌纂。睢州金天德三年(1151)改拱州置。治襄邑县(今河南睢县,明省入睢州)。属南京路。辖境相当今河南睢县、柘城、民权等县地。元属汴梁路。明初属开封府,嘉靖中改属归德府。清不辖县。1913年改为睢县。 |
扬州府图说 | 佚名 | 《扬州府图说》是明代以地方行政区作范围而绘制的全景式设色地图,传本极罕。著撰人不详,共收编有12幅画,分别描绘了扬州全府以及江都、瓜州、仪征、秦兴、高邮、兴化、宝应、钦州、如皋、通州和海门等11个都的风貌。每幅画均附有一篇文章,介绍所绘各都的历史。扬州地处京杭大运河,紧邻长江,自唐朝以来,一直是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主要贸易港口。这部作品提供了显示其历史地位的本文及视觉证据,也记载了从现存历史记录无法得知的事件。如《通州图说》记录了发生在嘉靖33年(1554年)的倭寇事件。根据此文所记的年月,以及写本字体,此画册可追溯至明朝万历(1573-1620)年间。【图片参阅pdf版】 |
嘉靖宣府镇志 | 孙世芳 | 地方志。四十二卷,明·孙世芳修·滦尚约辑。嘉靖四十年刊本。 |
顺治宝鸡县志 | 佚名 | 清顺治十四年(1657),周愃纂,三卷,无凡例。第一卷天纪,下分星野、沿革两目。第二卷地纪,下分疆域、城池、山川、风俗古迹(残存两行)、景致、土产、编里、户口、田亩、税粮、站徭、公署、县治、庠校、庙社、祠祀、陵墓、武备十九目。第三卷人纪,分秩序、宦绩、科贡、封荫、人物及外志。此志体例比较独特。全书按天、地、人分成三大门类,颇与百余年后章学诚创立的“三书体”有点相似(章氏《湖北通志》分通志、掌故、文征三部分)。由于是周愃离任前,奉上宪之命修志,只好搜集旧志“遗牒”,“鳞集成篇”,成书仓卒,因而内容相当简略、缺陋。如“人物”除姓名外,仅有数字或数十字事迹介绍。“秩官”仅列姓名而无任职年代。“土产”记货物,竟说“无特产可述”。“风俗”则云:“人性勤俭、务稼穑、遵教化,有先王之遗风。”寥寥数字。原书共九十一页。雕版粗劣,字迹不清,是现存《宝鸡县志》中年代最久远的。流传极少,全国仅北京图书馆藏有一部。 |
嘉善县志 | 倪玑 | 明正德十二年,知县倪玑主修《嘉善县志》,简称《倪志》。编修时间距设县87年。《倪志》由孙璧及邑生沈概、蒋岳、高廪、郁衮、夏光宇分别编写,列6卷、1图,分25目,后又续《志余》3卷(已佚)。志详水利,重风俗,包括建置疆域、山川、市镇、乡都、户口、祀典、公署、题名、官绩、人物、风俗、物产、田赋、土贡、水利、桥梁、古迹、冢墓、祥异杂志、古今文章等内容,记述较简,成书4册,卷首有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王鏊、太仆寺少卿都穆及倪玑三人之序言。 |
算学启蒙 | 朱世杰 | 中国宋元数学高峰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卷首一卷,正文三卷,元朱世杰撰,大德三年(1299)刊于扬州。卷首名总括,包括“释九数法”(九九表),“九归除法”(九归口诀),“斤下留法”(化两为斤)等共18项算学预备知识。“斤下留法”表明中国古典数学对进位制和不同进位制的换算有一定的研究。 正文三卷共20门259问。卷上有纵横因法、身外加法、留头乘法、身外减法、九归除法、异乘同除、库务解税、折变互差8门113问。其留头乘法门首载留头乘法,九归除法门首载撞归法和起一法。留头乘法与归除法(包括撞归和起一)的系统记载说明筹算简化的过程已趋完成。卷中有田亩形段、仓囤积粟、双据互换、求差分和、差分均配、商功修筑、贵贱反率7门71问,卷下有之分齐同、堆积还源、盈不足术、方程正负、开方释锁5门75问。 《算学启蒙》不仅涉及《九章算术》以来的一些传统算法,如筹算四则运算、比例算法、面积与体积计算、盈不足术、方程术等,并且吸收宋元时期出现的优秀算法,如垛积术、天元术、增乘开方法以及系统的筹算简化算法。内容编排由易入难,循序渐进,简而不略,明而不浅,是一部算学入门上乘之作。 本书初刊本现已失传。现传最早的版本是15世纪上半叶朝鲜李朝世宗时期(1418~1450)的铜活字本,今藏日本筑波大学。清顺治十七年(1660)朝鲜全州府尹金始振重刊《算学启蒙》。道光十九年(1839),数学家罗士琳(1789~1853)访得金始振刊本,附识误、后记,请阮元作序,刊于扬州,始得流传。【文中有些小图,可以对照PDF版阅读】 |
入蜀记 [标点本] | 陆游 | 中国宋代旅行笔记。南宋陆游撰。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孝宗时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夔州通判,官至宝章阁待制。著有《剑南集》《渭南文集》等传世。 乾道六年(1170),陆游从故乡山阴前往夔州(今重庆奉节)任通判,于闰五月十八日晚起程,乘船由运河、长江水路入蜀,历时160天,5个多月,经今浙、苏、皖、赣、鄂、渝6省市。陆游在旅程中将沿途6省30余县市的旅途见闻以日记体形式记录,基本每日皆录,汇成《入蜀记》6卷。 是书内容丰富,将日常旅行生活、自然人文景观、南宋官场习俗、世情风俗、文物古迹、军事政治、诗文掌故、文史考辨、旅游审美、沿革兴废、名人留踪、书法绘画、时尚风情等错综成篇,评古论今,夹叙夹议,卓见迭出,寄慨遥深。远绍《穆天子传》,近承范成大《吴船录》,下开《徐霞客游记》,在文学、史学、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领域皆有突出成就。 是书被收入陆游文集《渭南文集》中,嘉定年间陆子遹家刻本今存。其后多见被拆出单行,有《宝颜堂秘笈》《百川学海》《知不足斋丛书》《四库全书》等本。现代整理本亦多,如黄立新、刘蕴之约注本,蒋方校注本,李昌宪整理本等。 |
四时幽赏录 | 高濂 | 《四时幽赏录》是明代高濂所作的一部闲书,主要是以清新的笔触,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将杭州周围最可赏心的事物,诸如孤山探梅、堤桥夜宿、六和听潮、雪夜煨芋,一一道来,篇幅短小,叙说生动。高濂自序说:“即武林一隅,幽境幽趣,供人玩赏者,亦复何限?特好之者未必真,人自负幽赏,非真境负人也。若能高朗其怀,旷达其趣,超尘脱俗,别具天眼,览景会心,便得真趣。” 可以这样说,《四时幽赏录》是明代小品文的一部典范之作,其在文学上的价值还有待后人重新认识。这次出版配以日本江户幕府时期画家野间三竹的彩图,左图右文,对照而读,极大提高了本书的品位,世之大雅君子有此一册,置于座右,偶一披阅,定会有湖上之风扑面而来,晚明风会,令人陶然。 |
异域图志 | 佚名 | 《异域图志》·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后有明广信府知府金铣序,谓宋亦有应天府,疑是宋书。然书中载明初封元梁王子於耽罗,则为明人所作无疑。其书摭拾诸史及诸小说而成,颇多疏舛。如占城役属於安南,乃云安南为“占城役属”,殊不足据。其他叙述,亦太寥寥。 |
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 | 王国维 | 一卷。近人王国维撰。《长春西游记》为元代丘处机弟子李志常所述。《元史·宪宗本纪》载,元宪宗元年(1254)道士李真常掌道教事,即李志常。长春在元世祖十八年(1281)二月八日,自宣德州启程,赴成吉思汗的西域之召,至二十年(1283)七月回到云中,往返历时三年。李志常从行,将其亲身经历的山川道里,于元初著成《长春真人西游记》。此书可与移敕楚材《西游录》相题并论。乾隆末年钱大昕于苏州元妙观读是书,始表彰此书并为其作跋。阮文达遂写此于内府,著录于委宛别藏。嗣后徐星伯、程春庐、沈子敦迭有考订,然诸氏考地理通病,疏史事则伤漏略。嘉庆十一年 (1806),王国维以辽金元三朝史事,以此书于蒙古史事有特发之复,不独为全真教史留一奇迹,创为之注。其中地理人物,颇有创获。如《至元辨伪录》称刘仲禄即刘温,也即《元史·河渠志》的刘仲禄。阅者如将王国维《耶律文正公年谱》、《黑鞑事略》、《蒙鞑备录笺证》与此注对照参读,则金元间史事思过半。 |
吴门表隐 | 顾震涛 | 《吴门表隐》二十卷有附集,清顾震涛编纂,道光十四年(一八三四年)小辟疆园梓板。该书例言有云:“是书止载三邑境内,只录志所未及。间有虽载志中,未能明晰者,重言申明,故名《吴门表隐》。”就是说,这部书是苏州方志的补充。 |
景泰云南图经志书 | 陈文 | 云南地方志。明陈文纂修。十卷。文字简安,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官云南布政使、文渊阁大学士。于景泰四年(1453)奉诏纂修舆地志书。陈氏广搜文献,加以增删编纂,考证旧志之乖讹,历四月书成。卷一至卷六为地理志,按各府、州、宣慰司、宣抚司、指挥司、长官司,分为沿革、事要两项;事要又分郡名、风俗、学校寺观、古迹、桥梁、名宦、人物、科甲等二十一目。卷七至卷十为艺文志,载元、明人诗文碑记。记述较简略,事要更简。是编虽大抵录自前人志书,然为现存较早且较完备的云南总志。如卷一汤池渠、南坝闸及达达、色目人,卷四蒲蛮、西番,卷五阿昌族等,均有重要史料价值。为研究云南史志重要参考资料。有明景泰六年(1455)刊本,1962年云南历史研究所油印本。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 (1984年中华书局)可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