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赤松山志 | 倪守约 | 南宋末松山羽士竹泉倪守约撰。书一卷,前有倪守约自序。赤松山在今浙江金华境内,相传晋道士皇初起、皇初平兄弟遇赤松子引入金华山之石室修道炼丹,丹成乘云上升。本书首记二皇君成仙事迹,载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封大皇君为冲应真人,小皇君为养素真人,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加封大皇君冲应净感真人,小皇君养素净正真人。然后分丹类、洞穴类、山类、水类、宫宇类、人物类、制诰类、碑籍类记载山中形胜、二皇君遗迹、宫观道士及文物古籍。值得注意者碑籍类记录《太上感应篇碑》和《注太上感应篇》,表明南宋末《太上感应篇》已有相当的社会影响。本书对研究南宋前浙江地方道教史亦具参考资料价值。收入《道藏》洞玄部记传类。 |
游城南记 | 张礼 | 北宋地理著作。北宋张礼撰并注,金元间无名氏续注。共一卷。最早刊于衢本《郡斋读书志》卷八。张礼,字茂中,浙江人。宋元祐元年(1086)与友人游长安城南,因作此记,并自作注。“凡门坊、寺观、园囿、庄墟及前贤遗迹见于载籍者叙录甚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于系作者亲历考察,并详加考释,故对研究唐代长安城南地理及寺观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是研究丝路的重要资料。有明万历《宝颜堂秘籍》本、清道光《学海类编》本及《丛书集成》本等。 |
武林旧事 | 周密 | 风土类笔记。十卷。宋末元初周密撰。约成书于元朝初年。武林是古杭州的别称。本书仿照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的体例,全书分立七十一目,记录了南宋王朝湖山歌舞,靡丽纷华的景象。书中既有皇宫庆寿、郊祭、大赦、圣节、公主下嫁和乾道、淳熙年间三朝授受、两宫奉养等朝廷典礼和宫廷生活的实录,又有四时节序中元宵赏灯、花朝节、祭扫、浴佛、乞巧、重九、赏雪等民情风俗的描述,还详细描绘了临安城的宫殿、楼台亭榭、郊庙寺观等都市建筑和景色奇丽的西湖山水;记载了乾淳教坊乐部、官本杂剧、瓦子百戏、各色伎艺以及市镇上各种手工业、酒楼、歌馆、商店等。行文简要而富于文采,《四库全书总目》称誉它“耳闻目睹,最为真切”。为研究南宋史和杭州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其中如“官本杂剧段数”、“乾淳教坊乐部”、“诸色技艺人”等节,共记述了教坊乐部和民间有名可考的著名艺人九百八十余人,官本剧目二百八十余种,很多地方还注明了艺人的籍贯、性别和演技特色,是研究南宋戏曲史的珍贵资料。《武林旧事》入明以后才有刻本,明人刻本往往随意删除,所以卷数各有不同。现存主要版本有:明正德宋廷佐六卷本;明嘉靖陈珂翻刻六卷本;明《宝颜堂秘笈》十一卷本;清代有《四库全书》十卷本;乾隆年汪日菼夙夜斋十卷本;《知不足斋丛书》十卷本;《武林掌故丛编》十卷本等。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于一九五六年,浙江人民出版社于一九八○年,西湖书社于一九八一年,中国商业出版社于一九八二年均有标点本出版。 |
北游录 | 谈迁 | 清谈迁著。九卷。为作者于顺治十年 (1653) 至十三年间由江南至北京期间之见闻录。其中“纪闻下”载录有满族风俗、史事以及八旗制度诸条。依次为“纪程”一卷,“纪邮”上、下各一卷,“后纪程”一卷,“纪咏”上、下各一卷,“纪文”一卷,“纪闻”上、下各一卷。前有总序,各部分前另有小序述撰作缘起。“纪程”、“后纪程”为水路日记,“纪邮”为陆路日记,“纪咏”、“纪文”为所作诗文,“纪闻”为见闻杂记。因系记录顺治十年(1653)至十三年两年半内北游京师的经历,故名《北游录》。朱之锡序称:“(迁)每登涉躡屩訪遺蹟,重趼累茧,……及坐穷村,……手尝不辍,……途听壁窥,轶事绪闻,残楮圮碣,就耳目所及无遗者。”故所记有较高史料价值。所录诗文亦有佳作。原仅有抄本,1960年中华书局据邓之诚藏抄本和北京图书馆藏抄本排印出版,收入《清代史料笔记丛刊》,1981年重印。 |
朝鲜赋 | 董越 | 明代董越作。载见《历代赋汇》。据赋序,知此篇乃为铺叙朝鲜“山川风俗,人情物态”的一篇大赋,大约作于弘治初(1488)董越出使明朝蕃属李氏朝鲜后。赋的首段概述朝鲜的地理方位、形势、礼义声教,称其有箕子之流风遗韵。二段叙途经高句丽之西京平壤,特别描述了箕祠与箕墓的历史遗迹,再叙至开城留都,描述了高句丽故都的“威凤遗基”、“蟠龙旧陇”,其“民物庶蕃”,“风气固密”均非西京诸州之可拟。三段叙至朝鲜王京汉城,称其高腾佳气,䇄立东鄙,描述了国王郊迎明朝使者的盛大场面和宫庭交拜的隆重宴礼,并穿插了乐队、百戏、宫室、礼仪的描写。四段叙竣事东归,国王于慕华馆列燕饯别,描述了“畿内之景,汉江为胜”和达巷通衢贫富各异的房屋建筑、服饰打扮,以及川陆异产等。此赋以新闻纪实的笔法直陈敷事、文辞不厌繁芜,记叙了李氏朝野的风物人情,是古代中国与朝鲜两国之间政治、文化交往的真实记录。 |
佛国记 | 法显 | 原名《历游天竺记传》,又名《高僧法显传》,简称《法显传》。中外交通著作。东晋释法显(约337—约422)撰。一卷。法显俗名龚,平阳武阳(今山西临汾)人。三岁即度为沙弥,二十岁受大戒。慨于律藏残缺,不顾六十多岁高龄,自东晋隆安三年(一称于义熙中)与同学慧景等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抵天竺求法,经三十余国,于义熙八年经海道回国,历十四年,行程四万余里。据所见闻,纂为是编,九千五百余字。记述我国西北、阿富汗、克什米尔、 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地三十余古国的佛教文化、历史传说、山川地形、物产气候、建筑造型、风俗习惯等颇翔实。所载信风,是我国文献中有关信风最早有系统的纪录。鄯善条记被流沙所埋没之古城方位、文化、风俗等资料。它是我国现存有关南亚和南洋最早的确切记录,是研究地理学和中西交通史的重要史料。为世界学者所重视,有英、法、德、日等文译本。惟其受宗教的束缚以天竺为中国,而称中国为“晋地”或 “汉地”。有《汉魏丛书》本, 《四库全书》本,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法显传校注》本。另有清人丁谦《佛国记地理考证》、日本足立喜六《考证法显传》、以及岑仲勉《佛游天竺记考释》、贺昌群《古代西域交通与法显印度巡礼》等书可供参考。 |
北户录 | 段公路 | 地理杂志。唐段公路纂,崔龟图注。三卷。公路仕历不见史传。约咸通十二年(871)从茂名归南海。其先仕南粤,后官万年县尉,是书为作者亲自南游五岭间采撷民间风土、习俗、歌谣、哀乐等而作。以《史记·秦本纪》 “南尽北户”,即开北户以向日名书。约二万字。卷一所记通犀、孔雀、鹧鸪、鹦鹉、绯猴、蚺虵牙、红虵、水鱼等陆水动物及飞禽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及捕捉饲养方法、用途等;卷二载蚊扇、鹅毛被、红虾盃、鸡毛笔、红盐等用物、食品;卷三记岭南无核荔枝、变柑、山桔子、山胡桃、白杨梅及越王竹、指甲花等花卉竹木。对研究我国唐代岭外地区生物资源、地理环境及人们生活习俗、食品结构等颇有意义。有《古今说海》、《学海类编》、 《丛书集成》、 《四库全书》各本。 |
梦粱录 | 吴自牧 | 笔记。宋末元初吴自牧撰。二十卷。自牧,钱塘(今杭州市)人。因“缅怀往事,殆犹梦也”,故名曰《梦粱录》。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成书。在其前有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此为合璧之作。所记部分材料源于淳祐、咸淳《临安志》,大都为耳闻目睹,与周密《武林旧事》并称。卷一至卷六以岁时为序,记正月、立春、元宵、清明、端午、立秋、七夕、中秋、重九、立冬、除夜等节日,民间风俗,并记宫廷节日、礼仪、庆典、祭祀、贡举殿试等;卷七记杭州桥道、禁城九厢坊巷;卷八至卷十记宫殿宫观、朝廷机构、官舍府治、仓场库务;卷十一至十三记杭州山岩岭洞井泉、西湖、市镇、团行、夜市;卷十四记祠祭、神祠;卷十五记学校贡院、寺塔古墓;卷十六记各色铺肆;卷十七记历代人物、状元、后妃列女等;卷十八记民俗、户口、物产等;卷十九记园囿、瓦舍、闲人等;卷二十记妓乐、百戏伎艺、角抵、小说讲经史等。于研究南宋都市社会、风俗民情、文化娱乐等均有参考价值。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等。古典文学出版社于一九五六年、浙江人民出版社于一九八○年刊行标点本,中国商业出版社于一九八二年出版《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与本书之合刊本。 |
赤雅 | 邝露 | 3卷。邝露撰。《四库全书总目》介绍该书说:“是书乃露游广西之时,遍历岑、蓝、胡、侯、槃五姓土司”,“归而述所见闻”。全书共有197条,卷1记土司及各部落的制度风俗,卷2记山川古迹,卷3记物产等。该书饶有文学色彩,所记述的民情风俗、鸟兽山水,文字瑰丽、神奇,较有艺术魅力。如“蚺蛇”写道:“蚺蛇尾有钩,口无齿,其声甚怪,似猫非猫,似虎非虎,击之则鸣,犹龟焉,灼之则鸣也。九十丈吞赤蚁,六十丈者吞象,三十丈至九丈者吞豺狼虎豹与鹿豕人。吞之法,以尾钩卷定,以气冲死,濡湿乃吞。吞毕,卷于树上,绞至糜烂,骨角皆从皮出,望之若神龙蜕骨耳。”情状逼真。又如“桂林竞渡”写道:“桂林竞渡,舟长十余丈。左右衣白数人,右麾白旗,左麾长袖,为郎当舞。中扮古今名将,各执利兵,傍置弓弩,遇仇敌不返,兵胜则枭而悬之,铙歌合舞。 十年一大会,五年一小会,遇甲戌为之,有司毫不敢诘。”情态宛然。不少记述皆可视为小品文。该书今存《四库全书》本。 |
晋五胡指掌 | 张大龄 | 三卷。明张大龄撰。此书主要论述与晋代并立的五个少数民族即匈奴鲜卑、羯、氐、羌的发展、风俗、民情等,所论中肯简明,叙次编排简炼得当,文辞雅致,引证精详,且一改历代贬斥少数民族之意。此书有旧抄本。 |
渤海国记 | 黄维翰 | 《渤海国记》为清代学者黄维翰所著。全书近七万多字。内容上着重记述了唐代渤海国的国家传统、人口种族和礼仪风俗,其次描写了渤海国的地理问题、官员职称、著名人物和国家物产,最后写了渤海国的外交相关问题,还有其他的相关记载以表的形式进行了记录。本书在文献学方面的最大特点是以文献记载、书本知识与亲历见闻、实地调查、自身实践经验相印证,从而构筑起一个自成一格的实证理论体系。 |
安南传 | 王世贞 | 域外地理著作。明王世贞(1526—1590)撰。二卷。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嘉靖进士,官刑部主事。著有《弇山堂别集》、《弇州山人四部稿》等。是书约成于嘉靖中,一万一千余字。记事止嘉靖十六年(1537)。主记安南(今越南北部)自秦汉以来历史沿革、山川,及与中国关系。尤以明洪武二年(1369)后为详。书末有论。对研究越南历史和中越关系颇有价值。有《纪録汇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纪録汇编》本。 |
北风扬沙录 | 陈准 | 书中记述了女真族的由来,契丹耶律阿保机征服女真各部后管理措施,女真人生活的环境、气候、习俗、衣食、物产以及社会的官制、兵制、法令等内容,是了解女真族早期历史的重要史料。《北风扬沙录》留传至今的文字不过一千余字,但所记熟女真、生女真的情况十分详细。对于女真的语言,作者还用汉字记录了五、六组,成为今天我们研究早期女真语言的第一手资料。女真所建金朝,曾统治我国北方地区长达119年(1115—1234年)。其疆域不仅远拓外兴安岭、库叶岛,而且在政治、军事、文化方面也有所建树。 |
招捕总录 | 佚名 | 边疆地理著作。元佚名撰。一卷。约成书于泰定年间,记事止至治三年(1323)。一万一千余字。卷后有跋。正文以地区分云南、大理、金齿、罗罗斯、车里、乌撒、乌蒙、东川、芒部、八百媳妇、八番、顺元诸蛮、宋隆济、 广西、两江、黄圣许、岑氏、思播、海北、海南、广东、江西、福建、浙东、湖北、湖南、 四川、 西番、园明和尚等二十九条。记述元世祖至元,迄英宗至治间边疆事。各条首载地名,复记其叛服人事,以云南事占全文大半。叙述典雅,翔实可信。其事多不见于正史,颇为珍贵。可补元史之缺, 《新元史蛮夷传》诸条,多抄录是编。是研究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史志的重要参考文献。有涵芬楼影印本, 《守山阁丛书》本。方国瑜《云南史料概说》(中华书局 1984年版)可供参考。 |
异域志 | 周致中 | 中外交通著作。元周致中著。二卷。致中,河南江陵(今属湖北)人。官知院。曾奉使外国六次,熟悉域外风俗人情,故撰此书。约万余字。共记扶桑、长生、朝鲜、日本、僰人、缅人、木兰皮、鞑靼、黑契丹、土麻、波利、七番、婆罗、乌衣、回鹘、东印度、爪哇、占城、勿斯里、三佛齐等二百一十个国家与地区,共一百五十七条。主记各国(或地区)方位、风俗、物产和人文掌故。除某些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外,所记范围东起日本、朝鲜,西抵西亚、非洲,南至东南亚、南亚诸国。地域之广在明代以前域外地理书中是少见的。 内容多采诸史、 《山海经》、《酉阳杂俎》、 《岭外代答》和《事林广记》等。如黑契丹、土麻、灭吉里等均未见前人记述,或为作者亲见耳闻,或采摭已失传之书。叙述虽简略,但所及范围甚广,所记各国各族甚多,与其他舆地之书互为考核、印证,仍有重要史料价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存目著录为一卷。《千顷堂书目》,倪、卢文弨《补辽金元艺文志》和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均著录为三卷。今传本为明万历二十五年荆山书林刊行《夷门广牍》二卷本。 收入《说库》和《丛书集成初编》。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陆峻岭校点本。 |
桂林风土记 | 莫休符 | 唐莫休符撰。作者在广西西道任职 期间,博采桂林山水、寺庙、里宅、城亭、古迹、人物等 资料。退居后,粗录见闻为《桂林风土记》,成书于 唐昭宗光化二年(899年)。全书内容广泛,其中反映 了传说人物尧、舜与南方民族地区的密切关系、灵渠 对沟通中原与粤西关系的评议等,对研究古代南方 民族史有参考价值;谱民风、记土产的记述体裁,对 后世著述领域亦有积极影响。是研究广西地方史和 壮族史的早期重要文献资料之一,收入《丛书集成 初编》中。 |
吴地记 | 陆广微 | 江苏地方志。旧题。唐陆广微撰,后集宋佚名辑。一卷,后集一卷。广微,唐禧宗时人。书成于唐乾符三年(876)。主记吴地(约相当今苏州上海等地区)建置沿革、户数、两税、茶盐酒,城郭历史、八门故实,吴县、长洲、嘉兴、崑山、常熟、华亭、海盐等七县设置、改并、距郡里数、古迹、户数;又载花山、支硎山、余杭山、横山、鸡笼山、昇犹山及太湖、女妏湖、百口桥、乘鱼桥、重元寺、乾元寺等,及泰伯至夫差二十五主情况。后集为宋人续前集而作。记事止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多采掇县录、图经。主记吴江县等析置、钱氏改号,及有关全场位置,吴县、长洲等五县所辖和有关寺院、桥梁等情况。全书约一万二千余字。为唐代仅存地记之一。原书散佚,经后人采掇成篇,又窜入他说,以足卷帙。序记罗城作亚字形,周敬王六年(前514)至唐乾符三年(876)仅一千三百九十年,与书载一千八百九十五年不符,又至大宋淳熙十三年(1186)总二千二百一十五年,实为一千七百年,亦与所记不符。故此序乃南宋时人所作。有明万历《古今逸史》本,清《四库全书》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
大唐西域记 | 玄奘 | 简称《西域记》,或称《西域志》、《西域传》、《西域行传》、《玄奘行传》、《玄奘别传》。唐释玄奘(602—664)述,释辩机编。十二卷。玄奘俗名陈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俗称唐僧,通称三藏法师,佛教法相宗创始人。辩机为道岳法师弟子,曾参予玄奘译经,后被腰斩。书成于唐贞观二十年(646)。以玄奘赴五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一带)求法亲历和闻见的一百三十八个城邦、地区、国家为目,记其历史、地理、交通、物产、民俗、文化、宗教、政治、经济等情况,于摩揭陀国,叙述特详。 凡十二万余字。范围西抵今伊朗,南达印度半岛和斯里兰卡,北至中亚南部和阿富汗北部,东至孟加拉一带。为研究佛教、中国新疆和中亚、南亚社会历史(特别是印度)与中西交通的珍贵文献。亦有助于深入研究唐三藏和《西游记》以及唐代西北民族历史。有《四部丛刊》影宋梵英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明《径山藏》本等。一九七七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刊有章巽校点本。一九八一年中华书局刊有向达辑敦煌、福州藏、金藏三残本影印合刊本,有日、英、法等文译本。 |
蛮书 | 樊绰 | 又称《云南志》、 《云南记》、《云南史记》、 《南夷书》、 《南蛮书》、 《南蛮记》。民族地理著作。唐樊绰撰。十卷。绰为安南经略蔡袭幕僚,为应付南诏之扰,故广采史志,及亲历目睹所得,纂为是编。咸通四年(863)成书,次年补附录诸条。一万二千余字。 分云南界内途程、山川江源、六诏、名类、云南城镇、云南管内物产、蛮夷风俗、南蛮条教、南蛮疆界接连诸蕃夷国名十事,每事各为一卷。附录盘瓠、白虎传说,异牟寻与崔佐时誓文等六事。记述云南历史、交通、各族概况,尤以南诏社会经济、制度、军事训练及其与唐朝的关系为详。是志为现存云南方志最古者, 《新唐书·南蛮传》和《资治通鉴》有关古滇、越的记载,多取材于是编;程大昌、 李荣陛等考证《禹贡》,均宗其黑水之说,向为世人所重视。是研究云南史志的珍贵文献。原书久佚,今本系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有武英殿聚珍版本, 《四库全书》本。近人向达《蛮书校注》(1962年中华书局版),周维衍《蛮书校注读后》(《历史研究》,1965年第六期),方国瑜《樊绰<云南志>考说》(《思想战线》,1981年第一期),均可供参考。 |
岭表录异 | 刘恂 | 地理杂志。唐刘恂撰。三卷。恂唐昭宗时人,曾为广州司马,官满居南海,遂作是书。原书早佚,今传本辑于《永乐大典》,共一百二十四条,约一万四千字。其中以记岭南《今两广)草木禽兽为主,兼及民族风俗。虽不分门列目,但各以类聚,别为上、中、下三卷。卷上记飓风、海潮、梧州对岸西火山、廉州珠、富州、宾州、澄州金、瑇瑁等特产和民族风俗为主。特别有关潮(今潮安)、循(今惠州)二州多野象,及潮循人捕象食鼻、云南豪族各家养象,负重致远,对研究我国古代象的分布、使用和自然环境变化有重要意义。卷中多记岭南古代草花竹木果类等状况,其中尤以引进波斯枣、毕占国扁核桃及岭南佳果荔枝等,为岭南古代农作园艺和生物的重要资料。卷下主记南海各种鱼类、贝类、虫蛇共三十余种。对考查我国南海水产资源和陆生动物亦颇有意义。文字古雅,记载详赡,历为考据家引证,对考释古代岭南动植物有重要训诂名义价值。有《四库全书》本, 《丛书集成》本。 |
水经注疏 | 杨守敬 | 清杨守敬、熊会贞合著。四十卷。汇集明清以来研究《水经注》的诸方面成果,为郦学总结性著作。凡郦氏所征引故实,皆注明出典;于郦氏所叙水道,皆详其迁流,并于全祖望、赵一清、戴震诸家的校释,多有订正。初稿完成于光绪三十年(1904)。以篇幅庞大,刊行不易,曾先刊印《水经注疏要删》(1905)、《水经注疏要删补遗》和《续补》(1909);同时仍对原稿不断予以增补改订。1915年杨氏去世,曾以生前此书未能刊行为憾。后由熊会贞继续修订。直至1936年熊氏弃世,尚未最后定稿。1955年始由中国科学院向住在武昌的黄陂徐行可处购得熊氏请人过录的抄本,予以影印出版。因未经校定,故讹脱之处甚多。1971年台湾中华书局又将前中央研究院于1938年从杨守敬孙杨勉之处购得的另一部抄本(与徐氏所藏同一书手)影印出版。然后者因由熊氏在抄本上继续校阅修改,则较前者为优。但亦非熊氏最后定本。后由段熙仲氏以北京本为底本做了点校工作,继而陈桥驿氏又按台北本、参以钟凤年氏《水经注疏勘误》,结合个人研究对段氏点校本予以复校、增删、勘误,1989年由江苏古籍出版社排印出版,是目前《水经注疏》的最佳版本。 |
水经注 | 郦道元 | 40卷。北魏郦道元撰。成书于延昌三年(514)到正光五年(524)的十年之间。《水经》原是记我国古代河流水道的地理学著作,成书于三国时代。此书记载包括长江、黄河在内的河流水道共137条,每水一篇。至宋代,原书散佚。郦道元鉴于此书内容简略,辞不达意,缺乏旁通,而作《水经注》,注文20倍于原文,其学术地位超过了原书。《水经注》是一部历史地理名著。本书以记北方黄河为开始,前5卷均记此“河水”;第6卷以下,依次为北方“汾水”、“济水”、“清水”等;从第33卷起,以3卷的篇幅记“江水”(即长江);然后记南方诸河流,直至当时的日南郡二十余水。卷末记有《禹贡》所载山水泽地所在的方位。本书三十余万字,共记载大小河流1389条,若以湖、淀、陂、泽、泉、渠、池、故渎等统计在内,则总数超过二千五百九十余条。郦道元不仅逐条说明各条河流的源头、流向、经过、支津、汇合,以及水文情况,而且对每一条河流域内的山川景物都作了详细的描绘。书中囊括了自然山水、神话传说、名胜古迹等各方面内容,各地的风俗习惯、土特名产、动植矿物,以及千姿百态的自然现象,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
山海经 | 佚名 | 山水志。作者不详。十八卷。分《山经》五篇,含南山、西山、北山、东山和中山“五经”,又名“五藏山经”。约成于春秋战国; 《海经》分海外南、西、北、东和海内南、西、北、东八经。可能是西汉作品。第三部分《大荒经》分东、南、西、北四经,附《海内经》。疑为西汉以后人作。其中“五藏山经”至为重要,记载平实雅正,体现了作者政治上的大一统思想。是书以山为纲, 以方向道里为纬,记述古代河流、民族、植物、动物和矿产等地理知识。全书共记山名五千三百余个,水名二百五十多个,人名百四十多个,动物百二十余种,植物五十余种,以及众多矿产。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包括地理、历史、民族,医药、巫术、动物、植物、矿产等多方面。还记载了诸如“夸父逐日”、 “羲和浴日”、 “后羿射日”、 “精卫填海”等远古神话传说。堪称“史地之权舆,神话之渊府”。特别海经部分保存神话资料颇多,除《楚辞·天问》,他书均不能与之相比。该书对考究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民俗和神话传说等均有重要价值。全书约三万余字。晋郭璞为之作注。其后考证注释著作,以清代毕源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较为重要。有清光绪二十年(1894)善成堂仿毕氏图注原刻本,民国间上海中华书局铅印本,民国十一年(1922)南林刘氏求恕斋刻本。1986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山海经新探》中辑有谭其骧《(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提要》、杨超《〈山海经〉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何幼琦《〈海经〉新探》等可资参考。 |
徐霞客游记 | 徐霞客 | 地理学名著。明徐霞客撰。成书于1640年。共二十卷,约40万字。是作者在多年游历中以日记和散文体裁写下的考察记实,其主要部分是对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或“岩溶地貌”的考察和研究,细致描述其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特点、类型、特征,对观察到的这些地理现象进行类比、总结,并厘订了一系列专用名称,在世界地理学史上堪称创举。详细载录了作者对一百多个岩溶洞穴的勘察探寻,大都记有方位、形状、结构、特点,有的还准确地给出洞口位置,对溶洞、钟乳石、石笋的成因做了符合科学原理的分析。书中还记述了作者对长江、南北盘江、湘江等多条江河之水源与流向的考察,纠正了过去志书中有关这些江河源地等方面的错误,对河流的侵蚀作用、流水和流速的关系等均有生动而科学的论述。各地的矿物、火山、温泉等地理地质现象以及因纬度、高度不同而产生的气候差异和对动植物生态与分布的影响等均作了颇有意义的记述。该书内容丰富多采,记述翔实精确,在地理学研究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文字精美,诗情画意,盎然纸上,写景状物十分逼真,引人入胜。关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记载,是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历史的极为珍贵的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