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续修台湾府志 | 余文仪 | 地方志。主修余文仪,字宝岗,浙江诸暨人。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任台湾府知府,1762年摄台湾海防同知,1764年升分巡台湾道。同年擢福建按察使。在台期间,曾以“范志”为基础,“集新旧志而增损之”,成书二十六卷。该志书是在六十七和范咸第三次重修《台湾府志》的基础上进一步续修而成。取材广泛,包括有关台湾的封域、规制、官职、赋役、典礼、学校、武备、人物、风俗、物产、杂记及艺文等等。内容丰富。 |
重修台湾府志(范志) | 范咸 | 纂修范咸,字贞吉。号九池,浙江仁和(今杭州)人。1745年(乾隆十年)任巡台御史。时距刘良壁《重修福建台湾府志》刊行未满三载,因嫌其遗漏较多,乃与同官满人六十七商议重修府志,合高、刘两志并有所增删,广罗典籍,多方引证,成书二十五卷。书中志分封域、规制、职官、赋役、典礼、学校、武备、人物、风俗、物产、杂记、艺文十二纲,每纲一至六卷不等。1747年有刻本。1961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将其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105种出版。 |
重修台湾府志(周志) | 周元文 | 纂修周元文,字洛书,正黄旗辽宁金州人。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由福建延平府调任台湾府知府。任职期间,曾参照高拱乾所修《台湾府志》体例重修府志,成书十卷。书中以卷为目, 目下设志,志下分若干小目,详考封域、规制、秩官、武备、赋役、典秩、风土、人物、艺文等事。重修于1710年。1712年有刻本行世。1960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据抄本整理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66种,1983年台北成文出版社据方豪校订本改名《增修台湾府志》影印出版,为《中国方志丛书》之一种。 |
台湾府志 | 高拱乾 | 纂修高拱乾,字九临,陕西关中人。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由泉州知府升补分巡台厦兵备道,任职四年。1694年开始搜补资料,以修府志。翌年纂成,年后付刊。凡10卷,分封域、规制、秩官、武备、赋役、典秩、风土、人物、外志、艺文等。内容多袭蒋“志”。1960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据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刊本整理出版,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65种。 |
续修台湾县志 | 薛志亮 | 薛志亮主修,谢金銮、郑兼才总纂。嘉庆十二年(1807)修,同年序苏州刻本。八卷,首一卷。此志续乾隆十七年(1749)所修县志。卷首有序、凡例、图十三,志分卷为八,分门为六:地志、政志、学志、军志、外纪、艺文。艺文分卷为三,余志各一卷。子目五十八。此志尚有道光元年(1821)及三十年(1850)两种补刻本。补刻本之子目稍有不同,如道光三十年刻本之卷二多“县官”、“祥异”等子目。 |
台湾县志 | [清]王礼 | 台湾地方志。清王礼修,陈文达等纂。十卷。本志利用旧志资料和档册,并广采见闻,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成书,约十七万字。前有舆地、学宫等五图。正文分舆地、建置、秩官、武备、选举、典礼、赋役、人物、杂记、艺文等十志,含封域、沿革、土产、风俗、潮汐、海道、兵防、营制、朝贺、诏令、户口、田赋、祥、灾、奏疏等八十目。土产目所载占仔、甕菜、檨、番柿、地瓜、薏苡、洋茶等传自海外。户口记康熙年间地亩、田赋数字甚详。记陆饷、水饷、杂税、存留经费尤详。记妈祖庙、五妃墓、澎湖暗澳城、弥陀寺等近百处名胜古迹。艺文志所收季麒光《条陈台湾事宜文》、高拱乾《台湾赋》、李钦文《平台记》等颇有史料价值。有康熙五十九年(1720)刻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影印本,校勘铅印本并附索引。李秉乾《台湾沿革和方志管见》(载《福建省图书馆学会通讯》1982、1)可参考。 |
重修台湾县志 | 王必昌 | 清鲁鼎梅主修,王必昌总辑。乾隆十七年(1752)书成刊刻。十五卷。分疆域、山水、建置、赋役、学校、祠宇、礼仪、武卫、职官、选举、人物、风土、艺文十三志,每志一卷,惟艺文两卷,外加杂记一卷。本书舆图较旧志简略,山川、风俗、潮汐、海道则详为辨正各家之记载,疆域沿革,按年叙述,广录有关资料,原文皆台湾入清版图之重要文献。凡例末云:凡志,略斯遗,详或疑滥。然志台湾,与其略也宁详。故凡有关事地人之诗文文献随兴附注于下,不厌其繁。 |
西湖杂记 | 袁宏道 | 《西湖杂记》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文章开篇先总体介绍西湖最美丽的景色:在一年中最美的是春天和月夜,在一天中最美的是日出前和日落后的雾气。然后详写西湖春天的风景,尽管好友石篑催着去其他地方看梅花,但作者还是舍不得离开。此时西湖游人众多,也成为西湖的一道胜景。在最后一部分,作者触景生情,感慨世人多是庸俗之辈,只知在白日里来赏玩西湖,而不知道真正的美景是春天月夜下的西湖,借此表达了作者心中产生的一种因为缺少知音而生的落寞之情。全文行文简练,感情自然。 |
星经 | 甘德 | 《星经》,记星象之书。一名《通占大象历星经》,是中国古代署名甘公、石申的天文星占著作。本书渊源甚早,流传演变亦甚久。今存本题“汉甘公石申著,南昌李溶校”,或不记撰人姓氏。所传有明陶宗仪《说郛》本,明程荣等3种刻本《汉魏丛书》本,明毛晋《津逮秘书》本,明顾玄纬《小十三经》本,《道藏》本,清王谟《汉魏遗书钞》本,《五朝小说》本等,均较晚。以源流而论,《史记天官书》曾有“甘石历”之称,《汉书天文志》曾著录《甘氏石氏经》。现今通行本《星经》两卷,或不署撰者名,或托名汉甘公、石申撰。故又名 《甘石星经》。约唐宋人所辑,曾编入《道藏》。 |
四书释地 | 阎若璩 | 一卷。四书释地续一卷。四书释地又续二卷。四书释地三续二卷。总称《四书释地》。清阎若璩撰。阎若璩事详《古文尚书疏证》条。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疏于地理人物考据,亦间有训释经义不当之处,阎氏遂作此书以补其缺、正其失。初作《四书释地》一卷,共五十七条;又作《四书释地续》十七卷,释地兼及人物,共八十条;又作《四书释地又续》二卷,因地理人名而及训诂典制,共一百六十二条;又解释经义得一百二十二条,称《四书释地三续》,计三卷。四书合为一书,总称《四书释地》。全书计释地一百五十五条,人物六十三条,训诂典制二百零三条,专疏名物考据;至于义理,则宗归朱熹,未有异议。阎氏精于考证,言必有据,旁参互证,融会贯通。补其缺失者,有樊廷枚《四书释地补》四卷,宋翔风《四书释地辨证》二卷。有学海堂刊本传世,收入《清经解》,此外还有《通志堂经解》本。 |
凤凰台记事 | 马生龙 | 笔记。明马生龙撰。一卷。作者原署三湘(湘潭、湘阴湘乡)人,仕履不详。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南,集中记洪武初年朱元璋于金陵建都筑城及其微行巡察诸传说,颇有“凤去台空江自流”之叹,故以名书。内容约可分三部分。开首诸条写金陵王气,明之建国,于六朝旧城基础上,周围百里内立十三门,外城因山控江一百八十里内建十六门及筑城用石灰秫粥锢其外,”外筑土城, 自宫中挖阴沟通土城之外,以为金汤之固,而又能预防不测之大略;其次,暴露出朱元璋的无比残暴:他微行巡察,发现修城人杂泥土于石灰黏粥中抹石墙时,“即筑筑者(修城人)于垣中”等,都充分暴露封建社会统治阶级“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反动本质,与正史所载,相去甚远。故此编可补史阙。有《稗乘》本。 |
蜀都杂抄 | 陆深 | 深有《南巡日录》,已著录。此乃深为四川左布政使时所录蜀中山川古迹。其论峨眉山当作蛾眉,又力辨禹生石纽为《元和志》之误,颇为有识。其他亦多随笔札记之文。 |
闽部疏 | 王世懋 | 地理杂志。明王世懋撰。一卷。世懋字敬美,号损斋道人。性喜宦游,多历海内名山大川。此书为其明万历十二年(1584)为闽都学时,历时七月游闽省八郡所作。约成于十三年(1585)。九千余字。前有王穉登和自序二。首记福州形势,次方山布政司、鼓楼、南台江、灵济宫、石竹山、省府北诸景,闽中名产荔枝、龙眼、佛手柑、橄揽、黄弹、金扣子、羊桃、美人蕉、海错(西施舌第一,蛎房次元)及其分布;闽俗、兴化古莆中景物(以九里湖为优)、枫亭、闽地畜盅、洛阳桥、泉州城、漳州人物、气候、海味、分水关奇景。建宁行都司、朱元晦祠,以及闽中诸邑分布,各地特产等共八十余条,对福建八郡的山河形势、名胜古迹、特产、都邑均有较详记载。文简事赅,叙事井然。有《纪录汇编》本、 《宝颜堂秘籍》本。 |
剡录 | 高似孙 | 浙江地方志。南宋史安之修,高似孙纂。原十二卷,今存十卷。安之字子田,浙江鄞县人。官鄞县令。似孙字续古,号疏寮, 与安之同籍,淳熙进士,历官校书郎,出知徽州、处州,晚年居越州,故或称余姚人。 “剡”为汉县名,唐置嵊州,宋宣和间改称“嵊县” (今属浙江)。其地前无志乘,安之遂嘱似孙创修,告成于嘉定七年(1214),约五万九千字。 今佚卷七, 《四库全书》复并卷十一、十二为一卷。1214年(嘉定七年)成书,次年刻印。分设县纪年、城境图、官治、社学、寮驿、楼亭、放生池、版图、兵籍、山水、先贤传、古奇迹、古阡、书、文诗、画、纸、古物、物外记、草木禽鱼诸类目。 |
春明梦余录 | 孙承泽 | 七十卷。明清之际孙承泽 (详见《尚书集注》)撰。是编属杂记,所记只限于明代北京。分四个层次,首记建置、形胜、城池、畿甸;次记城防、宫阙、坛庙;再记官署;终记名迹、寺庙、石刻、岩麓、川渠、陵园共计十四门,但叙述沿革的甚少。其中官署一门四十卷,居全书过半。体例庞杂,兼有政书、掌故、方志之特点,而以政书内容为详。内引实录、邸报、上谕、章疏、礼制、法律等古代文献资料极博,于明典章源流迁革,中央机构职掌和北京地理人文研究均有史料价值。为记载明代北京特为详瞻的著作之一。书中标目,以记明代为主,则不应泛及前代,即便泛及,也应遵其原貌,原原本本,丝牵绳贯。是书第一子目名礼制,首条朱子仪礼经传通解,次条吴澄三礼考注,三条朱子家礼,皆先儒著述之文,非朝庭典章,亦非明代新制,不应归于礼部。承泽受门派纷争余波影响,持论常有偏袒。周延儒持官纳贿,赐死不冤,承泽乃从内阁门中录其《直房记》一篇,大加赞誉,实为其袒护。惟于材料去取,时杂成见,叙次仍有挂漏。后作者又补撰《天府广记》一书,较侧重于北京史地和宫阙情况。版本有清康熙、乾隆间内府刊本,《四库全书》本,清同治、光绪间孙氏 《古香斋袖珍十种》 本。 |
钦定盘山志 | 蒋溥 | 自圣祖仁皇帝四度临幸,宸章题咏,照灿岩阿。然旧无山志,青沟释智朴,始草创成编,词旨冗蔓,体例尚多未备。我皇上宸游莅止,灵境日开。乾隆九年始命发内帑,建静寄山庄於山之阳。天辟名区,全揽胜概。岁春秋有事於祖陵,每驻跸行宫。几馀静憩,智仁乐趣,畅洽宸襟。山水效灵,益增神秀。乾隆十九年二月,因行幸山庄,爰命蒋溥、汪由敦、董邦达纂修新志。溥等承诏属稿,详加裒辑,分《图考》、《名胜》、《寺宇》、《流寓》、《方外》、《艺文》、《物产》、《杂缀》八门,厘为十六卷。首冠以巡典、天章五卷。至十二月,书成,奉表恭进焉。臣等敬绎睿制,旁考旧闻。惟兹山之靓润深奥,足与岳镇竞秀,而其名不大显於前世。以是知天地清淑之气,扶舆磅礴,固必待时而出,以奉大圣人泮奂之娱。而天笔昭回,镂岩耀谷,品题甲乙,荣幸无涯,尤自古所未有。敬录斯编,亦以庆兹山之遭也。 |
方舆胜览 | 祝穆 | 全国总志。南宋祝穆撰。七十卷。穆少名丙,字和甫,建阳(今属福建)人。曾与弟祝癸同受业于朱熹。刻意学问,著有《事文类聚》。是志撰成于理宗时(1225—1264),祝洙重订于度宗咸淳三年(1267)。该书所记分十七路,各系所属府、州、军于下,而以行在所临安府为首,涉及地域范围仅限于南宋的疆域。该书略于建置沿革,详于名胜古迹,而对有关诗赋序记,所载尤为详备。内容以南渡后临安府为首十七路境域为范围。分建置沿革、风俗形胜、土特物产、山川井泉、堂亭楼阁、佛寺祠墓、名胜古迹、名宦人物、题咏四六等十余门。 |
皇清职贡图 | 傅恒 | 中国清朝少数民族和外国人衣冠状貌图录。又称《清职贡图》。地理杂志。清傅恒等奉撰。 九卷。傅恒,姓富察氏,号春和,满洲镶黄旗人。乾隆时平定金川,征剿缅甸和准噶尔,以功官大学士。初为彰扬清朝功业,八方贡服,于乾隆十六年(1751),诏令有司将外使和国内边疆各族服饰绘图进呈军机处。二十二年汇集,由傅恒等人编撰。以朝鲜以下诸外藩为首。其馀诸藩、诸蛮,各以所隶之省为次。分图系说,共为七卷。告成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迨乾隆二十八年[1758年]以后,乃广为续图一卷。每图各绘其男女之状,及其部长属众衣冠之别。 |
大明一统志 | 李贤 | 简称《明一统志》,又称《天下一统志》。全国总志。明李贤(1408—1466)等撰。九十卷。贤字原德,邓 (今河南郾城东南)人。宣德进士,累官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土木之变后,英宗失陷也先,其弟郕王监国,是为代宗。也先输诚后,英宗南返。因争夺皇位,兄弟失和。英宗复位后,政事颇多改易。时《寰宇通志》修成方二年,府州县变更有限,但英宗不愿让代宗专美于前,遂以《寰宇通志》“繁简失宜,去取未当”为由,下令 “重加编辑”,“以传后世”。李贤、彭时等于天顺二年(1458)开始编纂,三阅寒暑,于五年(1461)四月编成是书。卷首英宗制序,总图及直省地图十五幅。正文按天顺时两京、十三布政司分为京师、南京、山西、山东、河南、陕西、 浙江、江西、湖广、四川、福建、广东、广西、 云南、 贵州、外国十六门。 |
诸蕃志 | 赵汝适 | 中外交通著作。南宋赵汝适撰。二卷。汝适,宋太宗八世孙,嘉定至宝庆间官福州路市舶提举。为志海国事,亲为采访,于宝庆元年(1225)写成此书。约二万八千字。卷上所记占城(今越南中)、真腊(今柬埔寨)、三佛齐、苏吉、南毗、天竺(印度)、大食(伊朗)、默加猎(摩洛哥)、新罗(朝鲜)、倭国(日本)等四十余国事。所及范围东起日本、朝鲜,西至北非摩洛哥等地风土、物产、民族、宗教文化。卷下以志物为主,记乳香、血碣、安息肉豆蔻、槟榔、椰子等。东起日本,西抵摩洛哥,对于中国沿海诸国叙述尤其详细。 |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 徐兢 | 域外地理著作。宋徐兢撰。四十卷,附录《宋故尚书刑部员外郎徐公行状》。有清《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等,商务印书馆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据《知不足斋丛书》本出版了《丛书集成》本,是目前较常见的版本。兢字明叔,号自信居士,建州瓯宁(今福建建瓯)人。徽宗朝赐同进士出身,官累迁至大宗正丞、尚书刑部员外郎。宣和六年(1124),以“奉使高丽国信所提辖人船礼物官”的身份出使朝鲜。归国后,作《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物图其形,事为之说,现图失经存”。本书共分40卷,28门,约7.8万字,分建国、世次、城邑、门阙、海道等二十八门,凡三百余条。详载高丽山川地理、风土习俗、典章制度、接待使者仪文、海上往来道路等。 |
台海使槎录 | 黄叔璥 | 地理杂志。清黄叔璥撰。八卷。叔璥号玉圃,直隶大兴(今北京)人。康熙进士。官至常镇杨通道。是编乃康熙元年(1662)叔璥为御史时巡视台湾所作。故以使槎为名。约八万余字。卷一至四为赤嵌笔谈,分原始、形势、洋、潮、风信、气候、水程、海船、城堡、武备、商贩、进贡等二十二目。卷五至七为番俗六考,卷八为番俗杂记。作者采集旧书结合亲身见闻以成此书,对台湾海岛之山川、风土、民俗、物产、气候、攻守险隘、海道情形以及各民族情况。 |
舆地广记 | 欧阳忞 | 区域志。北宋欧阳忞撰。三十八卷,附札记二卷。欧阳忞,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谓无此人,此从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忞,欧阳修从孙,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从序所见,作者为考辨古代州郡之演变沿革而作,成书于政和(1111—1117)年间。作者结合历史故实来记述政区沿革。首叙历代政区,次按元丰时4京、23路分区,分述州县建置沿革;每路下附有外化州县。运用略古详今、纵横解剖的著作方法,使其原委详明,纵横兼备,系统清晰,条理分明,颇便于检索。 |
太平寰宇记 | 乐史 | 地理总志。北宋乐史(930—1007)撰。二百卷, 目录二卷。史字子正,宜黄(今属江西)人。太平兴国进士。历官秘书郎、主簿、巡抚。著述宏富。约当雍熙三年(986)成此书,凡一百二十余万字。取材以太平兴国八年为限,故名。博采史书、地志、文集、碑刻、杂著二百余种,分河南、关西、河东、河北、剑南西、剑南东、江南东、江南西、淮南、山南西、山南东、陇右、岭南十三道,含东京、西京和八百余府、监、军、州。原著二百卷,佚八卷,《古逸丛书》刊有杨守敬从日本辑回的残存五卷半。 |
金鳌退食笔记 | 高士奇 | 宫苑志。清高士奇(1644—1703)撰。二卷。士奇有《扈从东巡日录》已著录。此书系作者供奉内廷,公余之暇偶访曩时旧闻,征信载记,康熙二十三年(1648)成书。约二万四千字。所著是书2卷,上卷介绍了太液池、瀛台、乐成殿、紫光阁、芭蕉园、玩芳亭、承光殿、琼华岛等处建筑,下卷介绍了大高玄殿、乾明门遗址、玄都胜境、藏舟浦、雪池、五龙亭、凝和殿、迎翠殿、西海神祠、乾佑阁、大西天经厂、左临海亭、右临海亭、聚景亭、宏仁寺、清馥殿、腾禧殿、櫺星门、果园厂、玉熙宫、大藏经厂、万寿宫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