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淡水厅志 | 陈培桂 | 地方志。作者陈培桂,广东高要人,1869年(清同治八年)任淡水同知。淡水设厅,始自1723年(雍正元年),但久无“厅志”。道光年间,台籍人士郑用锡辑有初稿四卷(即《淡水志略》);1867年,淡水同知严金清聘福建林豪续成志稿十四卷,但均未刊行。此志乃据上述二稿增订修辑而成。 |
东瀛识略 | 丁绍仪 | 清丁绍仪撰。同治十二年(1873)刊本。八卷。一建置、疆域,二粮课、税饷, 三学校、习尚,四营制、屯隘,五海防、物产,六番社、番俗,七奇异、兵燹,八遗闻、外纪。作者游台湾,就所见闻之记录。 |
澎湖厅志 | 林豪 | 台湾地方志。清林豪修纂,薛绍元删补。十四卷,首一卷。豪修另有《淡水厅志》已著录。绍元,苏江人。光绪举人。约于光绪五年林氏撰有《澎湖厅志》稿本,由台南海东书院收藏。十八年(1892),豪修重新补缺删冗,厘为十六卷。最后薛氏删补成今本。十八年,通判潘文凤以台湾通志局征访志稿,乃追寻原稿及副本,复聘豪与当地人士互为采订,阙者补之、冗者删之,成十六卷。嗣经巡抚唐景崧再命江苏举人薛绍元删补之,厘为定本。除卷首《皇言录》外,分十二门,曰封域(规制、经政、文事、武备、职官、人物、列女、风俗、物产、旧事、艺文;析艺文为三卷,余各一卷。 |
元故宫遗录 | 萧洵 | 明初江西吉安人萧洵著,其生卒年不祥,明洪武时为工部郎中,后任浙江长兴县令,此书为他在洪武初年任职工部郎中时奉命拆毁元故宫的私人记录。 |
南诏野史 | 杨慎 | 民族地理著作。是编取材于《白古通记》,史籍及传闻,辑录为是编。不载成书年。记事止万历十三年(1585)。二万余字。首载南诏星野、称名、古迹,六诏及其历代称名,南诏历代名宦、乡贤、名贤、源流、元明选举。其次概述历代相传之大白国(崖国)、拜国、建宁国、大封民国、长和国、大天兴国、义宁国、大中国、后理国,复次记大蒙国传十三世,长和国传三世,天兴国、大义宁国一世,大理国十四世,大中国一世,后理国八世,段氏总管传十二世殿后。自大蒙国至段氏总管传世,以世系为纲,纪年系事,条理明晰。虽史料多录自他书,颇便检阅。内容以蒙段史事为主,如载大蒙国劝龙晟与缅战争及通缅水陆交通里程颇翔实。故历代云南志书及考究滇史之作,多所征引。惟文中杂糅神话,佛教怪异之说。可供研究云南史志参考。是书今传本数种,内容详略,标题均有差异。以清珠碧山房抄本为善本,有《云南备征录》本,光绪六年胡蔚刻本。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 (中华书局1984年)可供参考。 |
三吴水利录 | 归有光 | 水利志。明归有光编撰。四卷。有光字熙甫,号震川,南京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进士。历官知县、通判、太仆寺丞。有《震川先生集》。作者认为吴中水患,要在淞江,而淞江治则太湖水顺畅入海。因采集宋人郏亶书二、郏乔书一、苏轼奏疏一、单锷书一、周文英书一,附金藻论一等三吴水利书七篇。并作者《水利论》二篇,及禹贡三江图、淞江下三江口图和叙说。总二万八千余字。为研究太湖水利较系统的资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言苏松水利者,是图固未尝不可备考核也”。凡此等论著多未经过工程实践检验,议论空泛。而对宋赵霖、元任仁发等人经过施工并有一定成效的论著,则置之不录,为该书不足。有《四库全书》本。 |
滇载记 | 杨慎 | 地理杂志。又名《滇记》。明杨慎(1488—1566)撰。一卷。此书为杨慎流寓云南期间有关云南历史之主要著作,载云南史事自远古传说以迄明初。内容主要依据《白古通记》、《玄峰年运志》,结合《新唐书》、《资治通鉴》有关云南记载编录;以意取舍,多疏略失考。书作于嘉靖四年(1525)作者来滇之初。 |
使琉球录三种 | 佚名 | 本书为一集刊,共收明代「使琉球录」三种,故名。使琉球录-陈侃,使琉球录-夏子阳,使琉球录-萧崇业。 |
殊域周咨录 | 严从简 | 地理杂志。明严从简撰。二十四卷。从简,嘉禾(今福建建阳)人。官行人司行人、刑科右给事。为备官员巡边或出使查阅,于万历二年(1574)撰成此书。三十余万字。分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四门、含朝鲜、日本、琉球、安南、占城、真腊、暹逻、满刺加、爪哇、三佛齐、渤泥、琐里古里、苏门答刺、锡兰、苏禄、佛郎机、以及吐蕃、哈密、于阗、鞑靼、兀良哈、女真等三十八个域外国家、地区和国内民族、卫所。分述其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疆域分界、山川形胜、交通道里、运输工具、动物、植物、矿物等物产、商业贸易、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和中国历代王朝的关系等,记海上交通尤详,所载域外史事,多夹杂神话传说。但所载各国出产、工农业、城市建筑、土质、气温、各民族风俗习惯颇富史料价值。对研究明代域外地理、交通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制度、部落分布、与明王朝的关系等有重要意义。有人评其书多采其时世人难见之书,而内容“多今时事而略于古”。有万历间刻本,清末铅印本,民国九年(1920)故宫博物院铅印本。 |
瀛涯胜览 | 马欢 | 中国古代外国地理游记。马欢撰。明永乐十四年 (1416)成书。除旧刻本外,还有近人冯承钧的校注本,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1955年中华书局重印。马欢,字宗道,浙江会稽 (今绍兴) 人,信伊斯兰教,通阿拉伯文。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奉旨于1405—1433年七下西洋(指今印度洋),马欢3次随行,任通事 (翻译),沿途记录了亲身见闻。曾参加郑和第四、六、七次远洋航行,任翻译。是书系作者随同郑和第四次航行归来后所作。记述所历经二十国之疆域、道里、风俗、物产及沿革等。因系目睹亲闻,且通外国语文,所记珍贵可信。 |
星槎胜览 | 费信 | 中国古代外国地理游记。费信撰。明正统元年(1436)成书。原本前、后集2卷,后有改订本为4卷;近人冯承钧校注本,商务印书馆1937年出版,中华书局1954年重印。费信(1388—?),字公晓,江苏太仓人,14岁时代兄为太仓卫戍军,借书习读,22岁起随郑和4次下西洋(指今印度洋),历时约23年,就所见所闻写成此书。遍历南洋西亚各国,以所闻见,约于正统元年(1436)撰成是书。约四万余字。前集所记占城、暹逻(今泰国)、爪哇(今印尼)、满刺加(马六甲)等二十二国,均为作者亲赴所见。后集所记真腊、东西竺、琉球、三岛、麻逸、苏禄、阿丹、佐法儿和天竺等十六国,多采辑前人著述及传译。 |
海槎余录 | 顾岕 | 笔记。明顾岕著。一卷。兹编系著者于嘉靖元年至六年(1522—1527)官儋州时所录见闻。自序云:“儋耳孤悬海岛,非宦游者不能涉,涉必有鲸波之险,瘴疠之毒,黎獠之冥顽无法,为兹守者,多不能久,久亦难其终也。余自嘉靖龙飞,承乏是郡,迄于丁亥,乃有南安之命。山川要害,土俗民风,下至鸟兽虫鱼,奇怪之物,耳目所及,无不记载,共几百余则。”然“颇多散失”,是编为追忆所及,仅得四十余则,然亦饶富南国情趣,堪为游记之作。书中记述了黎族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描写了与汉族杂居和邻近汉族地区的黎族,已广泛使用了铁器农具,掌握了“以筒装成天车,不用人力,日夜自动车水灌田”的先进灌溉方法。在耕作方法上普遍进行中耕和施肥。贸易活动和地方性的集市和墟场也发展起来。 |
禹贡锥指 | 胡渭 |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著作。清胡渭撰,题二十卷。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成书。此书在前人注释《禹贡》的基础上,旁征博引。主要对 《禹贡》的逐句加注,《禹贡》原文字分句顶格,作者博考载籍,凡郡县分合异同,山川形势,道里远近平险,讨论详明。尤其对历代黄河徙流变迁,详加论证。 |
禹贡会笺 | 徐文靖 | 地理文献考证。清徐文靖撰。十二卷。文靖字位山,安徽当涂人。雍正举人。乾隆间举博学鸿词不第。官翰林院检讨。著有《周易拾遗》、 《竹书统笺》等。是书引蔡西山传而续之为笺。于乾隆十八年(1753)成书,约十万字。首列《禹贡》山水总目,以《水经》所载为主,附论于后;次分十八图,各系以说。所解先引蔡沈《书集传》,次为其各家之说,而断以己意。其论三江以南江、北江、中江为正,论九江在浔阳非洞庭筹条,皆不囿于蔡传之说。 |
重修福建台湾府志 | 刘良壁 | 地方志。纂辑刘良壁,字省斋,湖南衡阳人。1737年(乾隆二年)任台湾府知府。1740年升分巡台湾道。同年10月开始重修府志,至翌年五月书成。除卷首圣谟一卷外,凡二十卷。依次为:星野、建置沿革、山川、疆域、城池、风俗、田赋、户役、典礼、兵制、学校、公署、职官、名宦、选举、人物、古迹、杂记、艺文十九篇。中职官篇分为两卷,余各为一卷。书中县、厅分志,已与前修高、周两志不同。通称刘志。1961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将其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74种出版。 |
续修台湾府志 | 余文仪 | 地方志。主修余文仪,字宝岗,浙江诸暨人。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任台湾府知府,1762年摄台湾海防同知,1764年升分巡台湾道。同年擢福建按察使。在台期间,曾以“范志”为基础,“集新旧志而增损之”,成书二十六卷。该志书是在六十七和范咸第三次重修《台湾府志》的基础上进一步续修而成。取材广泛,包括有关台湾的封域、规制、官职、赋役、典礼、学校、武备、人物、风俗、物产、杂记及艺文等等。内容丰富。 |
重修台湾府志(范志) | 范咸 | 纂修范咸,字贞吉。号九池,浙江仁和(今杭州)人。1745年(乾隆十年)任巡台御史。时距刘良壁《重修福建台湾府志》刊行未满三载,因嫌其遗漏较多,乃与同官满人六十七商议重修府志,合高、刘两志并有所增删,广罗典籍,多方引证,成书二十五卷。书中志分封域、规制、职官、赋役、典礼、学校、武备、人物、风俗、物产、杂记、艺文十二纲,每纲一至六卷不等。1747年有刻本。1961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将其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105种出版。 |
重修台湾府志(周志) | 周元文 | 纂修周元文,字洛书,正黄旗辽宁金州人。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由福建延平府调任台湾府知府。任职期间,曾参照高拱乾所修《台湾府志》体例重修府志,成书十卷。书中以卷为目, 目下设志,志下分若干小目,详考封域、规制、秩官、武备、赋役、典秩、风土、人物、艺文等事。重修于1710年。1712年有刻本行世。1960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据抄本整理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66种,1983年台北成文出版社据方豪校订本改名《增修台湾府志》影印出版,为《中国方志丛书》之一种。 |
台湾府志 | 高拱乾 | 纂修高拱乾,字九临,陕西关中人。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由泉州知府升补分巡台厦兵备道,任职四年。1694年开始搜补资料,以修府志。翌年纂成,年后付刊。凡10卷,分封域、规制、秩官、武备、赋役、典秩、风土、人物、外志、艺文等。内容多袭蒋“志”。1960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据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刊本整理出版,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65种。 |
续修台湾县志 | 薛志亮 | 薛志亮主修,谢金銮、郑兼才总纂。嘉庆十二年(1807)修,同年序苏州刻本。八卷,首一卷。此志续乾隆十七年(1749)所修县志。卷首有序、凡例、图十三,志分卷为八,分门为六:地志、政志、学志、军志、外纪、艺文。艺文分卷为三,余志各一卷。子目五十八。此志尚有道光元年(1821)及三十年(1850)两种补刻本。补刻本之子目稍有不同,如道光三十年刻本之卷二多“县官”、“祥异”等子目。 |
台湾县志 | [清]王礼 | 台湾地方志。清王礼修,陈文达等纂。十卷。本志利用旧志资料和档册,并广采见闻,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成书,约十七万字。前有舆地、学宫等五图。正文分舆地、建置、秩官、武备、选举、典礼、赋役、人物、杂记、艺文等十志,含封域、沿革、土产、风俗、潮汐、海道、兵防、营制、朝贺、诏令、户口、田赋、祥、灾、奏疏等八十目。土产目所载占仔、甕菜、檨、番柿、地瓜、薏苡、洋茶等传自海外。户口记康熙年间地亩、田赋数字甚详。记陆饷、水饷、杂税、存留经费尤详。记妈祖庙、五妃墓、澎湖暗澳城、弥陀寺等近百处名胜古迹。艺文志所收季麒光《条陈台湾事宜文》、高拱乾《台湾赋》、李钦文《平台记》等颇有史料价值。有康熙五十九年(1720)刻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影印本,校勘铅印本并附索引。李秉乾《台湾沿革和方志管见》(载《福建省图书馆学会通讯》1982、1)可参考。 |
重修台湾县志 | 王必昌 | 清鲁鼎梅主修,王必昌总辑。乾隆十七年(1752)书成刊刻。十五卷。分疆域、山水、建置、赋役、学校、祠宇、礼仪、武卫、职官、选举、人物、风土、艺文十三志,每志一卷,惟艺文两卷,外加杂记一卷。本书舆图较旧志简略,山川、风俗、潮汐、海道则详为辨正各家之记载,疆域沿革,按年叙述,广录有关资料,原文皆台湾入清版图之重要文献。凡例末云:凡志,略斯遗,详或疑滥。然志台湾,与其略也宁详。故凡有关事地人之诗文文献随兴附注于下,不厌其繁。 |
西湖杂记 | 袁宏道 | 《西湖杂记》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文章开篇先总体介绍西湖最美丽的景色:在一年中最美的是春天和月夜,在一天中最美的是日出前和日落后的雾气。然后详写西湖春天的风景,尽管好友石篑催着去其他地方看梅花,但作者还是舍不得离开。此时西湖游人众多,也成为西湖的一道胜景。在最后一部分,作者触景生情,感慨世人多是庸俗之辈,只知在白日里来赏玩西湖,而不知道真正的美景是春天月夜下的西湖,借此表达了作者心中产生的一种因为缺少知音而生的落寞之情。全文行文简练,感情自然。 |
星经 | 甘德 | 《星经》,记星象之书。一名《通占大象历星经》,是中国古代署名甘公、石申的天文星占著作。本书渊源甚早,流传演变亦甚久。今存本题“汉甘公石申著,南昌李溶校”,或不记撰人姓氏。所传有明陶宗仪《说郛》本,明程荣等3种刻本《汉魏丛书》本,明毛晋《津逮秘书》本,明顾玄纬《小十三经》本,《道藏》本,清王谟《汉魏遗书钞》本,《五朝小说》本等,均较晚。以源流而论,《史记天官书》曾有“甘石历”之称,《汉书天文志》曾著录《甘氏石氏经》。现今通行本《星经》两卷,或不署撰者名,或托名汉甘公、石申撰。故又名 《甘石星经》。约唐宋人所辑,曾编入《道藏》。 |
四书释地 | 阎若璩 | 一卷。四书释地续一卷。四书释地又续二卷。四书释地三续二卷。总称《四书释地》。清阎若璩撰。阎若璩事详《古文尚书疏证》条。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疏于地理人物考据,亦间有训释经义不当之处,阎氏遂作此书以补其缺、正其失。初作《四书释地》一卷,共五十七条;又作《四书释地续》十七卷,释地兼及人物,共八十条;又作《四书释地又续》二卷,因地理人名而及训诂典制,共一百六十二条;又解释经义得一百二十二条,称《四书释地三续》,计三卷。四书合为一书,总称《四书释地》。全书计释地一百五十五条,人物六十三条,训诂典制二百零三条,专疏名物考据;至于义理,则宗归朱熹,未有异议。阎氏精于考证,言必有据,旁参互证,融会贯通。补其缺失者,有樊廷枚《四书释地补》四卷,宋翔风《四书释地辨证》二卷。有学海堂刊本传世,收入《清经解》,此外还有《通志堂经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