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台湾志略 | 李元春 | 台湾地方志。清李元春撰。二卷。元春字时斋,陕西朝邑(今大荔)人。据《稗海纪游》、《赤嵌集》和福建、台湾地方志等几十种文献,结合采访记录而成是书,记事止于嘉庆十四年(1809),约五万字。分地志、风俗、物产、胜迹、原事、军政、兵燹、戎略、丛谈等九目。 |
台湾府赋役册 | 佚名 | 人丁一万六千八百二十丁。外加康熙三十、三十五、四十、四十五、五十等年编审增出人丁二千七丁,共人丁一万八千八百二十七丁(每丁征银则例载在各「厅县」),共征银八千八九百六十一两六钱五分二厘。续于乾隆元年「钦奉上谕事」案内,奉旨:『台湾人丁悉照内地之例,每丁征银二钱,以乾隆元年为始,永为定例。钦遵』;饬行遵照在案。 |
台湾府舆图纂要 | 佚名 | 地理图说。清佚名撰。一卷。约三万五千字。缺图和表。首为图说,阐绘图原则和具体画法。其内容含疆域、坊里、山水、城池、衙署、铺舍、营制、屯番、道里八目,各目先府、后厅县依次记叙。其中疆域目谓“东不尽山、西不尽海”和“潮流,只分南北”,有助于研究清初该府直辖地域 |
台湾地舆总图 | 佚名 | 又作《台湾地舆全图》。台湾地图。清佚名绘制并撰文。十九幅。六千余字。分全台前后山总图,台湾、台北、台南三府全图,淡水、新竹、宜兰、台湾、彰化、云林、苗栗、嘉义、安平、恒春、凤山十一县图,基隆、澎湖、埔里三厅图,台东直隶州后山全图。每图附说略,记叙设置沿革、所辖范围等 |
厦门志 | 周凯 | 福建地方志。清周凯修,凌翰等纂。十六卷。凯字仲礼,一字芸皋,浙江富阳人。嘉庆进士,历官知府、分巡道员。 凌翰,孝廉,官闽清县教谕。是志始修于道光十年(1830),成于十二年(1832)。首载厦门、御碑亭、朝天宫等八图,及御制碑文、扁额。次为分域、兵制、海防、船政、台运、关赋、番市、艺文、职官、选举、列传、风俗、旧事等十四门,含街市、津澳、城寨、岛屿、港澳、潮信、风信、台澎海道等一百零二目。约三十万字。为厦门第一部志书。 |
南海志 | 陈大震 | 又名《大德南海志》,中国元代的航海地理著作。陈大震撰。本书原刊于元大德八年(1304),凡20卷,现多佚散,仅有北京图书馆藏残本卷6至10,卷7物产篇列舶货,诸番图。《永乐大典》卷119.07广字,也予收录。列举和广州通商的国家和地区名共140余处。本书涉及元代海舶通商所至的广大亚非区域,对东南各国记述尤详,对印度地名的介绍也相当完备,还涉及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的重要港口,对非洲各国,北起勾斯离(今埃及)、芦眉(今肯尼亚、坦桑尼亚)、麻加里(今基尔瓦)都已提及。其所述地名之广,实已超出宋元时代的其他航海地理著作,惜其残缺,难窥全豹。 |
南平县志 | 佚名 | 民国版《南平县志》,是民国六年(1917年)开始修编的,由前清举人蔡建贤总纂、前清举人章云汉协纂,历时4年方始修竣。负责督修的署南平县知事(县长)吴栻对这本县志赞誉有加,认为“条目整齐,门汇分析。令人一览,而知其事实悉备也”。 |
凤山县采访册 | 卢德嘉 | 一名《凤山采访册》。地理杂志。清卢德嘉纂辑。十部,首一卷。为纂修《台湾通志》,于光绪二十年(1394)成是编,约三十三万字。卷首有案由、旧志原委,详叙此册纂辑过程。正文分地舆、 规制、职官、科目、列传、列女、艺文七门,按干支排列十部,含沿革、疆域、路程、诸山、诸溪、港澳、水窟、鱼堰,街市、番社、书院、碑碣、兵事等六十七目。其中“案由”一节实为台湾地方志发展简史,颇为珍贵。疆域包括各里、庄社、田园、户口,数据精详。诸山目分左、中、右三大支脉记载二百余条大小山脉(原题一百五十九座);诸溪目载溪、沟、港,澳;水利目载陂泽、潭、池塘、水库、鱼堰。所载火山、温泉、森林、岩石、动物、植物,多具自然景观资料。城市、街道、港口、集镇、村社、学宫、书院、名胜、古迹和语言、风俗等文化景观资料也十分丰富。收载人物传记、简历册、人名录数以千计,以清代人物为主。碑碣目共录木石碑铭五十余通,广涉该地法制、工农业生产、学校教育等内容。兵事以乾隆朝至咸丰朝为主。多系原始资料,为一般史志所不及。有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分复印原书和校点铅印两部份,附有索引。 |
重修凤山县志 | 余文仪 | 台湾地方志。清余文仪、王瑛曾修纂。十二卷。文仪另有《(乾隆续修)台湾府志》已著录。瑛曾字玉裁,江苏无锡人。乾隆举人,屡官知县。旧志为时已久,为增新内容,乾隆二十八年(1763)王氏邀台籍乡贤、儒学重修此志。计有舆地、规制、风土、田赋、典礼、学校、兵防、职官、选举、人物、杂志、艺文等十二类目。志前冠有凤山县全图。凡二十余万字。虽以康熙旧志为蓝本,但体例有别,内容更为翔实。征引文献,均注出处。尤于山川。详载方位道里,可补旧志缺略。有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 《台湾文献丛刊》本和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
凤山县志 | 李丕煜 | 台湾地方志。清李丕煜修,陈文达等纂。十卷,首一卷。丕煜,河北滦州(今滦县)人。康熙贡生,官南平、凤山等知县。文达,台湾县(今台南)人。康熙贡生,曾参加修纂《台湾府志》及重修《台湾府志》。凤山为清初台湾府三县之一,在台湾岛南部。此志参照两部府志和《诸罗县志》,补充采访资料, 于康熙五十年(1719)成书,凡十一万余字。卷首有山川、学宫图共十幅。正文分封域、规制、祀典、秩官、武备、赋役、风土、人物、艺文、外志等十志,含建置、山川、海道、文庙田、水利、坛、祠、水师防泛、赋役考、户口、杂记等八十六目。虽系该县首志,但不如《诸罗县志》详瞻。其中物产目载埔尖、虎皮秫、过山香、番麦、薯黍、米豆等二十八种粮豆作物,胡荽、白花菜、长豆、檨、释迦果、菩提果等六十余种蔬菜瓜果,莿竹、樟、楠、万年青、佛桑、龙舌草等八十多种竹木花草,鹿茸、紫萍等四十多种药材,海鸥、海翁、鹿等一百四十多种禽兽虫鱼,还有二十多种常见商品。为该志最有价值的一目。山川、赋役、庐舍、器用等志目较府志和《诸罗县志》为详。灾祥记康熙二十五、五十、五十四、五十五、五十六年地震,颇为重要。有康熙五十九年(1720)刻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影印本和校订铅印本,多有漏误。 |
八闽通志 | 黄仲昭 | 福建地方志。明陈道修、黄仲昭纂。八十七卷。仲昭,名潜,字以行,人称未轩先生,福建莆田人。成化进士。授编修,官至江西提学佥事。后乞归专事著述。有《未轩集》、 《兴化府志》、 《延平府志》等。八闽,为福建省别称。源于古闽地,因宋设八府、州、军,元分为八路,故名。其在修志问题上,主张发凡立例,“大要以遵国法,极时弊为主。”并认为:志所载当详其所应详,略其所应略,要旁搜博考,凡群之所有,事无巨细,莫不备载。始修于明成化二十年(1485),书成刊行于明弘治三年(1490),翌年又有递修本。为福建省第一部省志。计八十七卷,统十八类四十二目。每一类均按省、府、州、县顺序叙述,体例较为严整,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为“于舆地中较为完整” |
全辽志 | 李辅 | 区域志。明李辅修,马应龙等纂。李辅认为旧《辽东志》舛讹脱落甚多,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行重编,越六月而成书。六卷,图一卷。辅字近台,江西进贤人。嘉靖进士。官辽东巡抚。应龙,定辽卫(今辽宁辽阳)人。嘉靖举人。官通判。嘉靖四十三年(1564)辅巡抚辽东,聘请应龙等人,以《辽东志》为基础,删冗补缺,续以新事,并对原目多所更定。四十五年(1566)成书。约三十万字。志分图考(附全辽总图、辽阳镇境图等二十幅)、沿革、山川、赋役、边防、兵政、马政、职官、选举、人物、风俗、方物、祥异、故迹、艺文等十九门。 |
全辽备考 | 林佶 | 清代典籍。全书2卷,林佶撰,是记述清代东北的笔记。核其内容,实为杨宾作著《柳边纪略》之抄录本,只是增加了若干标题。金毓黻在是书序中说,林氏喜抄书,见杨氏稿本,遂录而藏之。以其无篇题,乃名曰《金辽备考》,下署莆田林佶,实抄者之自署。后来遂误以为作者之名。此说近是。有民国二十二年(1933) 《辽海丛书》本。 |
光福诸山记 | 张郁文 | 民国张郁文纂修。郁文,吴木渎人。民国十年(1921年)纂修《木渎小志》。而《光福诸山记》原附在张郁文《木渎小志》之后,著者当即张郁文。光福诸山记是一部记录光福区域范围内的山志。吴荫培《木渎小志·序》称张郁文“究心史地学,尝辑《晋书微》及《元史地理通释》二书,又东瞻泰岱,谒孔林孟庙,南泛圣湖,上匡庐,西泝汴洛,窥黄河铁桥,俯仰伊阙龙门之胜,道武汉而归,其志趣远矣。”又云:“戊午夏,吴县修志局开幕,延君采访,并委任绘图事,时相过从。”本《记》分山水、寺院、名迹三大类,分别记述光福的山水和人文,有些名胜之下还引录了历代名流游玩光福时所留下的诗篇,可作为清徐傅编《光福志》之参照。民国18年苏城毛上珍铅印本清徐傅编《光福志》后附有张郁文《补编》和《附录》,《补编》主要补录徐傅编《光福志》未收的自宋至清22人的传记,《附录》内容略类本《记》之寺院、名迹,但有增删。 |
侯官县乡土志 | 郑祖庚 | 郑祖庚撰。地方志 |
伊犁略志 | 佚名 | (清)佚名撰,管兴才译,纪大椿整理。本书原为锡伯文抄本,成书年代未署,从内容看应是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以后作品。内容主要是记载乾隆中叶以降,驻防伊犁的满营、索伦营、锡伯营、厄鲁特营、绿营的建置,驻防官兵的待遇,伊犁的屯田、移民、田赋、厂矿、牧业,以及伊犁地区与中原地区间贸易活动等情况。记述详细,可补方志记述之不足。其锡伯文原抄本更是值得重视的民族文字史料。《伊犁略志》汉文本,今收入《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续编·西北史地文献》,见第六册。 |
伊江集载 | 佚名 | 不分卷,约1.7万余字。是书汇抄清代伊犁地方应办各项事宜及舆地形势。记事至清咸丰年间。为辑录案牍而成,边围制度据此得传,亦属治方隅史之要籍。抄本,极为罕见,弥足珍贵。按舆地、城池、山川、坛庙祠宇、军台、河渡、堤堰、官制兵额、屯务、派防、营务、库储、粮入数、粮出数、饷入数、饷出数、红白赏恤、借办军装货物、封储钱两、实存银两、绿营采买、绸缎、回布、棉花、茶叶、铸钱、铝厂、铁厂、煤窑、木税、房租、杂税、厂务等等。 |
仙溪志 | 黄岩孙 | 南宋地方志。赵与泌修,黄岩孙撰。5卷。仙溪即今福建仙游。本书成于理宗宝祐五年(1257),载仙游地理、经济、市镇、人物、令佐、艺文等,为今存最早的仙游县志。现传有铁琴铜剑楼钞本,中华书局1990年《宋元方志丛刊》即据以影行。 |
今水经 | 黄宗羲 | 《今水经》是记述清初全国水道源流的专书。清黄宗羲撰。一卷。宗羲有《(康熙)四明山志》已著录。作者以郦道元注《水经》,虽引注广博而无稽于事实,又因时代久远,水道形势变化很大,《水经注》与清初诸图志多不相合,乃不袭前作,自定体例,条贯诸水,穷源按脉,于康熙初著成是书,乾隆三十八年(1733)付梓。后迭经翻刻。今有《黄梨洲遗书》(清光绪三十一年杭州群学社石印)本、《梨洲遗著汇刊》(民国四年[1915]中华书局排印)本、《知不足斋丛钞》(乾隆至道光)本、湖北崇文书局汇刻本等。 |
云林县采访册 | 倪赞元 | 地理杂志。清仉赞元纂辑。不分卷。赞元曾任该县训导。云林于光绪十三年(1887)自嘉义县析出。光绪二十年(1894)纂成此册,约六万字。全县分十五堡,一堡一门,每门都按积方、沿革、山川、廨署、仓廒、街市、营汛、水利、祠庙、学塾、风俗、物产、人物、兵事、灾祥、艺文等目分述,但目名和序列不尽相同。其中以斗六堡、沙连堡的资料最丰富。积方一目,详载田园等则、粮银数目和堡内村舍户口,有分计、合计。山川目详列名称、方位、流经、走向。水利目载各陂、圳流灌田亩数。风俗、物产二目包括婚、丧、嫁、娶、衣、 食、住、行、 农、工、商、学,各类物产详载名称、形状、用途。灾祥目记道光至光绪间旱涝十一次、暴风五次、山崩三次、地震五次。多系原始资料,研究价值较大。有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
云南风土记 | (清)张咏 | 《云南风土记》清张咏撰。此书仅见《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录十三条。 |
云南志略 | 李京 | 记载云南少数民族山川、地理、土产风俗的著作。作者元人李京,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任云南乌撒乌蒙道宣慰副史,奉命宣慰乌蛮。因“八百媳妇”战事,负责筹措军需。在两年之间,多次进入乌蛮、六诏、金齿、百夷等少数民族地区,详察其间的风物民情。然后参考《寰宇记》、《云南志》和《南诏纪行》,撰述了这部《云南志略》。 |
乾道四明图经 | 张津 | 南宋地方志。知明州张津等以《大观明州图经》为蓝本纂修。十二卷。乾道五年(1169)成书。四明是明州(治今浙江宁波市)的别称。原书久佚。今本乃清咸丰四年(1854)徐时栋自李孝谦《四明文献录》中辑出,已非足本,图亦亡佚。篇首总叙全州,次叙各县的风土、物产、人物、寺观、祠宇、场镇、江湖、河堰、古迹等,殿以古诗赋与太守、进士的题名记,为现存最早的四明志。 |
乾道临安志 | 周淙 | 南宋地方志。周淙撰。15卷。书成于乾道5年(1169年)。明时佚,今存3卷。临安为南宋行在,治今浙江省杭州市。今存一至三卷,为清杭州孙仰曾所藏宋椠本。光绪四年(1878),海宁钱保塘据章硕卿蜀刻钞本校勘,又从《咸淳临安志》中辑出佚文数条补入,编为《乾道临安志札记》1卷,与孙仰曾残本3卷并行。首卷题曰行在,记宫殿及中央官署。二卷记临安府沿革、星野、风俗、州境、城社、户口、廨舍、学校、科举、军营、坊市、界分、桥梁、物产、土贡、税赋、仓场、馆驿等子目,附以亭台楼观阁轩,叙录简要。 |
竹间十日话 | 郭柏苍 | 《竹间十日话》,清郭柏苍辑,光绪丙戌十二年(1886)刊行,计6卷。书中辑录全闽历代遗闻逸事,题材广泛,可补史之阙。全书71万字。主要介绍福建省内历代的遗闻逸事,采录地方文献、乡土掌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