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柳边纪略 | 杨宾 | 又名《全辽备考》。地理杂志。清杨宾(1650—1740、9)撰,五卷。宾字可师,号大瓢,一号山阴耕夫,浙江山阴人。著有《金石源流》、《晞发堂稿》。柳边,即清代柳条边。指清初为防止内地人入山采参而设置的,由开原至今吉林市北的一道柳条篱笆。康熙初,杨宾父坐罪被放逐于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县)。是书所记为其前往省视其父时的一路见闻。书成于康熙后期。约五十五万字。冠有自序。正文记述柳边内外形势、山川、官制、驿站、物产、风俗等。为现存最早的记述清代吉林、辽宁广大地区地理山川、物产风俗的私人著述。首叙柳边起止,二十一边门位置,次叙由京至宁古塔二千八百七十八里,四十六站及区间里数。书中所记宁古塔所统三十六个民族部落名称及所处区域,记宁古塔东北、鞑靼海岸八个部族入贡情况以及与宁古塔的政治、经济联系等,均为研究东北史地重要资料。对鞑靼海产海豹皮、黑龙江大发哈(大马哈)鱼、席百北大鹿等东北特产,各族人婚姻、待客、宗教活动等习俗都有较详记载。卷末附七十五首诗,以时间为顺序,多为抒怀之作。地理记载有疏失,如不知黄龙府曾设于开原,呼叆江(今叆河)为鸭绿江等。有《昭代丛书》本、《辽海丛书》本和《小方壶斋舆地从钞》等本。 |
台湾生熟番纪事 | 黄逢昶 | 清黄逢昶撰。成书于光绪九年(1883年),有光绪间刻本传世。书中记载高山番(即生番)和平埔番(即熟番)的社会组织、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以及清朝廷在当地的政府机构对高山番和平埔番的统治情况等。 |
柳河县乡土志 | 张翼廷 | 清代典籍。张翼廷修,张士达、奎斌、邹铭勋纂。一册,不分卷。翼廷,字翊宸,河北承德人。士达,生平不详。光绪三十三年(1907)八月,翼廷以柳河知事聘士达编纂是书,并亲自审定。约八千字。为柳河县第一部方志。记事止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内容包括:历史、政绩录、耆旧录(缺)、人类、户口、氏族、宗教、实业、地理、山、水、道路、物产等,计15目。现有光绪三十三年抄本藏辽宁省图书馆。 |
析津志辑佚 | 熊梦祥 | 《析津志》北京地方志。一名《析津志典》。元熊梦祥著。卷数无考。梦祥,字自得。江西丰城人。工翰墨,博读群书,旁通音律,以茂才异荐为白鹿洞书院山长。授大都路儒学提举,崇文监丞。后以老疾告归,年九十余著此书。以古时燕分野为“析木之津”和辽置析津府。名书。此书明初尚流行, 《永乐大典》依韵收录该书许多内容。明正统间杨士奇编《文渊阁书目》和成化时叶盛所编《菉竹堂书目》均著该书为三十四册。约在明万历间此书亡佚。近由杨万里主持,北京图书馆善本组,从《永乐大典》、 《日下旧闻考》、《宪台通纪》和《顺天府志》 (残卷)等多种古籍中辑出约十万余字。按城池街市、朝堂公宇、台谏叙、工局仓廪、额办钱粮、太庙、祠庙、仪祭、寺观、河闸桥梁、古迹、大都东西馆、 马步站、人物、名官、学校、风俗、岁纪、物产和属县共十八项,分类编次,标点、标目、分段。使久已失传的文献传世。此书是我国最早记述北京及北京地区历史地理的一部专书。对北京的沿革、至到、属县、城垣街市、朝堂公宇、河闸桥梁、名胜古迹、人物名宦、山川风物、物产矿藏、岁时风尚都有较翔实的记载,是研究北京地区的历史、地理极宝贵的资料。有1983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北京图书馆善本组辑《析津志辑佚》本。 |
杨柳青小志 | 张江裁 | 张江裁纂,民国27年(1938年)《京津风土丛书》铅印本。一卷。杨柳青旧为天津一大重镇,向无专志,此为首创,系张氏客津之时,游杨柳青后,以数日之力而成。分为疆域、河流、产业、民气、风俗、神庙、诗征。全志于风俗民情着墨较多,文笔朴茂,颇具地方特色。 |
道光来安县志 | 刘廷槐 | 道光本《来安县志》原由符鸿主持纂修。符鸿,湖南益阳人,乙丑(1805,嘉庆十年)进士,道光二年冬到任来安县令。道光三年清廷诏令各省纂修省志,因纂修《安徽通志》需向各府县征县志,符鸿遂组织人力在伍斯殡志的基础上纂修新志,至道光四年冬尚有人物、艺文等志未能纂辑完成,符鸿调任婺源县令,由代理县令张蕃锡继续组织人力修纂。道光六年,河南汜水举人刘廷槐继任县令,对已完成的县志稿不满意,主要认为繁简不当,考核不严,于是又组织人力作了较大的修改整理。因经费等原因,此志直到道光十年才得以刊印。 |
正德朝邑县志 | 韩邦靖 | 明代方志。明王道修,韩邦靖纂。二卷。道,武城(今属山东)人。正德进士,历国子祭酒,终官吏部侍郎。邦靖字汝度,号五泉,陕西朝邑(今大荔)人。正德进士。官工部主事。著《五泉诗集》。邦靖因前代志书卷帙浩繁,记事欠详,文晦不白,于正德十四年(1519)成此志。二卷,分为七篇:总志、风俗、物产、田赋、名宦、人物、杂记。全书仅5700余字,《四库全书总目》谓:“古今志乘之简,无有过是书者,而宏纲细目,包括略备。”因其过简,古今志界人物多所批评。 |
景定严州续志 | 郑瑶 | 一作《新定续志》。南宋地方志。理宗景定年间郑瑶、方仁荣同撰。10卷。严州,治今浙江建德东北。此书所记始于孝宗淳熙年间,止于度宗咸淳年间。卷首载理宗立太子(即度宗)诏及咸淳间升严州为建德府省札,纪事年代已逸出景定,体裁略异于其他方志。叙述简洁,有助于严州地方史与宋史研究。今有《诵芬室丛书》本、《渐西村舍汇刊》本等,1990年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即据后者影印。 |
道光晋江县志 | 周学曾 | 周学曾撰,七十七卷,晋江地方志 |
昌平山水记 | 顾炎武 | 明顾炎武撰。顾炎武,初名绛,字宁人,江苏昆山人。居亭林镇,又称亭林先生。明诸生。以后参加抗清斗争。清顺治十六年 (1659) 至康熙十六年 (1677)的十九年中,他多次拜谒明陵,并把在沿途和周围旅行的见闻写成了是书。书共2卷。上卷主要描述了明代帝后所葬在北京昌平县北天寿山处的十三座陵寝: 成祖长陵、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庆陵、熹宗德陵、怀宗思陵的具体位置、建制装饰等许多情况,并介绍了各朝皇后合葬、附葬的陵寝。下卷则主要记述明陵所在昌平州的历史地理情况。明代昌平包括顺义、密云、怀柔三县,作者关心 “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之计”,记述了元丞相脱脱引白河水种稻、顺义土地许多被皇庄占去等许多史实。顾炎武为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所著是书虽然篇幅不长,却详略得当。是书记录了明陵陵域内,原有数十万株苍松翠柏的去存,至为具体,不失为有用的宝贵资料。是书不但是介绍明代帝、后最后归宿处的专著,同时也为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提供了参考。《顾亭林先生遗书汇辑》、《顾亭林先生遗书十种》 等均收有此书。1962年,北京出版社将是书点校,与 《京东考古录》合订出版,1980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据1962年版重新排印出版。 |
昌吉县呼图壁乡土志 | 佚名 | 清不著撰人名氏。书名全称应该叫“昌吉县呼图壁县丞乡土志”。书当成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前后。行政上,呼图壁县丞(呼图壁分县)隶属于新疆省迪化府昌吉县管辖,全称:“新疆省迪化府昌吉县呼图壁县丞(或呼图壁分县)”。 |
昌吉县乡土志 | 佚名 | 佚名修纂。清末推行新政,设立编书局,饬令各地采辑乡土志以充小学教材,遂修是志。内容简略,仅2000余字。列10目,叙该县历史、民族、地理、物产等。记事至光绪末年。1986年日本辑入《新疆省乡土志三十种》刊行。 |
日本考略 | 薛俊 | 明薛俊辑。一卷。俊字梓山,浙江定海人。庠生。历官训导、宗正。嘉靖初目击倭寇猖獗,为御边计, 乃历稽载籍,博访故老而成是书。一万三千余字。分沿革、疆域、州郡、属国、山川、土产、世纪、户口、制度、风俗、朝贡、贡物、寇边、文词、寄语十五略。附兵计略一卷。寄语略又分天文、时令、地理、珍宝、人物、人事、身体、器用、衣服、 饮食、花木、鸟兽等十五目。该书第一次较全面地考述日本历史、地理、山川、物产等。 |
无锡县志 | 佚名 | 臣等谨案无锡县志四卷不着撰人名氏考千顷堂书目有元王仁辅无锡县志二十八卷与此本卷数不符葢别一书也考明史地里志洪武二年四月始改无锡州为县是志古今郡县表末虽止于升无锡县为州然标题实称为无锡县已为明初之制又郡县表止元贞而学校类中已载至正辛巳乡举陆以道则所纪已逮元末是洪武中书矣第一卷为邑里第二卷为山川第三卷为事物分上下二子卷第四卷为词章亦分上中下三子卷中又分小类二十一词简而事该亦地志之善本惜首卷原序已佚其撰次本末不可得而考也元史地里志称成宗元贞二年升无锡为州此志乃云二年作志者纪录时事岁月必确以是推之知元史疏漏多矣是亦书贵旧本之一验也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恭校上 |
新竹县采访册 | 陈朝龙 | 地理杂志。清陈朝龙等撰。十二卷。该县旧无专志,光绪年间,奉檄设局,聘人采访,由朝龙等编辑,约于光绪二十年(1884)成册,约十九万字。悉依台湾省通志局颁发程式。冠总目、总括。正文分沿革、城池、山川、庄社、街市、水利、碑碣、风俗等三十二目。一部分系陈氏实地勘查采访记录,另一部分摘抄府志、厅志和档册中有关新竹县资料,分门别类,加工整理成篇。其中山川分堡记述,山以百计,河港数十,各载起顶分脉,源流汇合,纪胜五十处。所收碑碣文字六十二通并附考异。全书共有人物简历四百余条。史料价值较高,有传抄本,1962年《台湾文献丛刊》本, 1968年《台湾丛书》本。另有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
光绪新竹县志 | 郑鹏云 | 台湾地方志。清郑鹏云、陈朝龙、曾逢辰修纂。六卷。鹏云字毓臣,福建永春人。光绪廪生,官淡水厅训导。朝龙有《新竹县采访册》已著录。光绪十八年始修县志,十九年(1893)成书。后因书稿散失,二十三年郑、曾二氏重新厘订,因《新竹县采访册》分立类目。有封疆、建置、赋役、学校、典礼、职官、选举、列传、古迹、兵燹、文征、风俗十二门。翌年又因建制变更而中断。留下四卷十二篇,以八景居首,列传、古迹、兵燹、文征实属残稿。1959年11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整理其稿本,移八景于山川后;立“封域志”,将沿革移至山川前;风俗、古迹、兵燹改为考一、考二、考三;将卷四各考与文征合并。凡错字、脱字,均予订补。有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中国科学院、厦门大学、福建师大、台湾和日本藏有抄本。 |
淳熙新安志 | 罗愿 | 南宋地方志。孝宗淳熙二年(1175)罗愿撰。10卷。新安即宋代徽州,治今安徽歙县。是安徽省现存最早的志书。宋赵不悔修,罗愿纂。新安,为安徽徽州古称。宋时辖县六,治今歙县。愿博学好古,文章以先秦两汉为法,尤重地方文献。常惜旧志图经等相继亡佚,因采诸书,访故老,求遗事,辑而未就。乾道九年赵不悔来治,闻有罗撰,乃据此续修。淳熙二年(1166)成书,约十三万字。宋原刻本和明翻刻本已亡佚,现流传有清康熙刻本、嘉庆刻本和光绪刻本。十卷。卷一州郡,卷二物产,卷三歙县,卷四休宁和祁门,卷五婺源、绩溪、黟县,卷六至七先达,卷八进士题名、义民、仙释, 卷九牧守,卷十杂录。 |
招远县续志 | 陈国器 | 四卷。清陈国器、边象曾修,李荫、路藻纂。陈国器,道光年间任招远县知县。边象曾,道光间曾任招远知县。李荫、路藻招远县志,自顺治十七年(1660)知县张作砺创修后,又已二百余年未经续作。陈国器莅任后,就集邑中绅士,倡议设局修志,分负采访之责,广搜佚文,博谘近事,历数月而续志成。《招远县续志》道光二十六年 (1846)刻本。全书四卷,志目为:星野仍旧、灾祥续、沿革仍旧、疆域仍旧、山川、桥梁附续、城池仍旧、公署续、学宫仍旧、祀典续、乡都、坊市附续、古迹仍旧、寺观仍旧、风俗仍旧、物产续、赋役续、封建仍旧、职官续、科贡、封荫、武科附续、人物续、列女续、仙释续、艺文续。此志体例、记事,全袭旧志,只增近事而已。然简陋芜杂。 |
顺治招远县志 | 张作砺 | 十二卷。清张作砺修,张凤羽纂。张作砺字石斋,河北人,文林郎,顺治十七年(1660)任招远县知县。张凤羽,邑人。招远县原为掖县属罗峰镇,始于金天会二年析地置招远县,属定海军,后属莱州,明洪武初开登州为府,割莱州之招远、莱阳,属登州府。张作砺掌招远后,与张凤羽等谋创修邑志。顺治十七年(1660)成书,约十万字。 |
光绪拉池县丞志 | 佚名 | 打拉池县丞,设自光绪元年,全无旧志遗存。叠奉上宪议颁二十七条饬令,遵照访编,阅数月而始成。其于条目中之所未载及载而未全者,委属无从采访。是役也,乃贡生陈希魁、训导谢文俊、廪生杨希贤为编次,附生赵子绅、魏崇文、杨文舒为采访,附生陈德俊、陈祖虞、陈重德、董元辅为誊录,兹辍数言而弁帙首。 |
光绪恒春县志 | 屠继善 | 台湾地方志。清陈文纬修,屠继善纂。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文纬事迹不详。继善自号啸云居士,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光绪十八年开设台湾通志局,命各属县修志。本志以档册和采访笔录为主要资料来源。约于光绪二十一年(1885)脱稿,十三万余字。全书分疆域、建置、职官、营汛、招抚、田赋、户口、杂志等二十二类。卷首有城署图。该县周有基、游乐诗、汪乔年于光绪三年勘察全县并有详细调查记录,本志从中摘引资料,并保存了一些中日谈判的史料。有光绪二十一年稿本,《台湾文献丛刊》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
光绪彰武县乡土志 | 唐宗源 | 地方志。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唐宗源修,无序文。依清末部颁乡土志例目编纂,内容简略。约四千二百字。分历史、政绩录、兵事录、耆旧录、人类、户口、氏族、宗教、实业、地理、 山、 水、 道路、物产、商务十五目。是为彰武最早的志书,有参考价值。沈阳市图书馆藏呈送本。 |
道光彰化县志 | 周玺 | 清李廷璧主修,周玺总纂。清道光十四年(1834)刊本。十二卷,首一卷。本志体例仿余文仪《台湾府志》及康熙《诸罗县志》志目折衷而成,志分封域、规制、官秩、学校、祀典、田赋、兵防、人物、风俗、物产、杂识、艺文。卷首有例言、圣谕等。本志多取《续修台湾府志》及《诸罗县志》等 |
康熙开原县志 | 刘超凡 | 地方志书。清康熙十七年(1678)刘超凡修纂,有刘自序。二卷。超凡以开原知县与县耆老傍搜广采史料传闻, 仅就地理、山川、古迹、人物入志。上卷:县志图叙、疆域图叙、建置沿革志、星野志(附祥异)、疆域志(附形势景物)、山川志、城池志、(附屯堡)、关梁志(附边门船舰)、驿站志(附铺递)、公署志。卷下:职官志、学校志、选举志、户口志 (附里社)等 |
康平县乡土志 | 佚名 | 地方志书。约为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由李绍纲、徐芳修纂。此志依清末部颁乡土志例目。一册不分卷。绍纲,时任县劝所总董;徐芳,县巡警总局董事。按清末固定目录程式填报成书。约四千五百字。记事止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分历史、政绩、兵事、耆旧、户口、地理、山、水、物产等十五目。记事简略。是为康平县设治百余年第一部志书。沈阳市图书馆藏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