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北边备对 | 程大昌 | 南宋地理著作。程大昌撰。6卷。淳熙年间,作者在讲筵,因孝宗问及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地理等情况,后遂撰此书,以备问对。该书载自古以来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交往和战争涉及到的地理情况。首叙四海为全书纲要,次载秦汉以来的缘边州郡,凡北方少数民族名号、境内的山川、沙漠、关塞、城障和牙庭所在地皆加以辨析。今仅有1卷本的《古今说海》、《历代小史》、《古今逸史》等版本流传,当已非原本。 |
北辕录 | 周辉 | 地理笔记。南宋周煇撰。1卷。记载了淳熙四年(1177)敷文阁待制张子正充贺金国生辰使,右监门卫大将军赵士褒为副使,率团出使金国的经过。使团从临安(今浙江杭州)出发,至盱眙军(治今江苏盱眙)过境,由金国的泗州(治今江苏盱眙北)经南京开封府(今属河南),再北上至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参加了金国皇帝的生辰祝贺仪式活动后,返回临安,往返凡96天。本书叙述了一路上所经金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及使团的吃住招待,车船接送等情况,尤其对京城中都的建筑风貌、官场礼仪等更有细致描绘。为后人研究金朝文化及宋金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有《续百川学海》本、《古今说海》本等。 |
君子堂日询手镜 | 王济 | 广西横州志书。一卷。明王济(字汝舟,号白铁道人,今浙江吴兴人)撰。正德十六年(1521),济任横州州判,在官250日,以母忧告老还乡,后作是书,以代口舌,故名。成书于嘉靖元年(1522)秋。是一部专门记载明代广西横州地区风土民俗的笔记体著作。全书篇幅较短,但内容独特,涉猎广泛,涵盖横州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少数民族、地方土司、方言俗语、风土人情、文人轶事、自然地理等方方面面。就内容而言,该书所记多为王济亲历亲闻,故而翔实可靠。同时,由于王济博引群籍,使得该书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对于明史及广西地方史的研究可以提供大量的一手资料,也有助于后世的辑佚工作,因而史料价值甚高。 |
钱唐湖山胜概记 | 夏时 | 贽向在京师,偶得《西湖百咏》七言律诗一册,共百首。盖宋季杭人董嗣杲所赋者。天顺己卯秋,贽以太常少卿,蒙赐老东归。于舟中无事,因取而备阅。依韵和之,亦得百首。然其中所可知者,不过南北高峰、三竺、灵隐、净慈、六桥、孤山、保叔、岳祠、龙井、玉泉诸处之显然者。其他不能识其在何处者,甚多也。尝访于杭城之长老,亦多不能详。盖自宋迄元,以至于今二三百年间,荒圮不存者,夥矣。宜乎知之者,鲜也。比因质问于致政广西方伯夏公以正,且以所和鄙作求是正焉。公曰:“吾于十分中颇能识其八九。兹不能备谈,笔之于纸,莫可得而详也。” |
奉使安南水程日记 | 黄福 | 永樂四年有事于安南舟車所抵耳目所得具筆于後 |
旧京遗事 | 史玄 | 地理杂志。明末清初史玄撰。一卷。玄字弱翁,吴江(今属江苏)人。是书以明末北京生活习俗为背景,叙述宫中遗事轶闻及民间生活习俗。约当崇祯年间成书。一万三千余字。首言北京外城、内城、紫禁城规格、各门设置及南北京帝庙所祀诸帝贤臣名相异同及所在位置。对万历以来神宗、熹宗、崇祯诸帝性格爱好及皇亲势派、宫中选婚、日常风习等皆有记载。涉及刑典者如阉党魏忠贤弄权,设东厂、西厂,寻事杀人。他如宫中端午、重阳赐宴;京中祭祀、课税、灾异、民情;妇女服饰、民间饮食、伎艺等皆有详载。亦记宫中打稻之戏,宫人饰演农夫贩妇, “田官”征税等。是书可供研究明宫遗事、北京风俗参考。有民国十八年(1929) 铅印本。 |
东槎纪略 | 姚莹 | 台湾地方志。清姚莹(1785—1852)撰。五卷。莹字石甫,号展如,安徽桐城人。嘉庆进士,历官知县、按察使。镇守台湾多年,熟悉地理民情。此编约当道光九年(1829)成书,记事止道光六年,约七万余字。分复建凤山县城、埔里社纪略、噶玛兰原始、台北道里记等二十四篇。侧重于军事设施和镇压台湾人民起义过程。其中埔里社纪略多据府志和《番俗六考》,并订正其误。西势社番和东势社番详载各社少数民族人口、土地、租税具体数额。台北道里记详载居民分布、各地出产、交通贸易、军事设施和文化生活。凡有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资料,颇多参考价值。有道光十二年(1832)刻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影印本和校点铅印本。 《台湾文献史料丛刊309种提要》可参考。 |
扈从东巡日录 | 高士奇 | 日记体史书。清高士奇著。康熙21年(1682),士奇以翰林侍讲扈圣祖东巡,省谒陵寝,观兵松花江上,归后撰成日录。凡2卷,卷前序文5篇,卷末殿以附录,约计3.5万言。全书以时间为经,考记处所为纬,以历史内容为中心,于所过山川、郡县、兀塞、要害之地,抚今追昔,探求本源。或详或略,一一载述。略则三言五语,破的而止;详则不惮其烦,旁征博引,备载与该处相关之史绩,歌咏盛美,铺陈帝业开创之艰,以彰先帝英武远略。复旁及山经地志、物产资源、民族民俗、历史沿革、神话传说等等。或考山川兀塞,或述射虎於山、渔鱼於渊,或记土著流人,或览战争遗迹,或访金源宫阙所在,并征诸旧史。至残碑断碣,亦靡不摩娑。其附录,乃备历松花、混同、白山、黑水之真实记录,多为辽金元史志所未具。全书反映了东北社会政治、经济、军事、人民生活各个方面,是研究东北地方史重要参考书。 |
沈故 | 杨同桂 | 地理考证著作。清杨同桂 (?—1896)撰。四卷。同桂字伯馨,通州(今北京通县)人。官至长春知府。曾任《吉林通志》分纂。有《盛京疆域考》已著录。同桂少时从官奉天,后宦游东北多年。是书成于光绪前期,约三万八千字。正文以沈阳故实为主,列有永陵神树、满洲八大姓、八塔山、文溯阁、高丽墓碑、爬犁、冬青、北镇庙、辉发城、女真小字碑等一百零五条词目,并逐条释解。涉及东北有史以来历史、古迹、物产、风俗、人物、著述等内容。书中颇能直斥时弊,如盗贼之原条记“奉省赌风大炽”, 原因是“吏役受其贿”。然失于考证,如谓汉辽东故郡在今辽阳西北。有《辽海丛书》本。 |
潘氏沈阳纪程 | 潘祖荫 | 清潘祖荫撰。1卷。潘于同治六年 (1867)以工部侍郎奉命赴盛京勘验福陵牌楼工程,以往返途中日记成是书。其中多有满族兴起时之史事轶闻。有同治刊本及《辽海丛书》本。 |
何氏沈阳纪程 | 何汝霖 | 《何氏沈阳纪程》 1卷。何汝霖撰。作者于道光九年(1829)八月十八日至十月二十三日扈从至沈阳,又登澄海楼,陟医巫闾山,往还共计66日,自松山、杏山至盛京,又渡萨尔浒至兴京,按日随记所到之处之所见所闻,内容涉及所经之地的自然、地理概况、人文景观、庙宇、战场、宫廷、传说等。是研究满族史和爱新觉罗家族史的宝贵史料。有咸丰刊本及《辽海丛书》本。 |
台阳笔记 | 翟笠山 | 本书(一册三七面二二、二○○字)不分卷,翟灏撰。灏字笠山,山东淄川人。在台所撰「台阳笔记」一编,内为记者九、为论者四、为说者一,益以五言绝句八;其篇目,依次为「全台论」、「粤庄义民记」、「嘉义县火山记」、「生番归化记」、「聚芳园记」、「聚芳园八景」(绝句八首)、「浊水记」、「倭硫磺花记」、「漳泉义民论」、「番钱说」、「玉山记」、「蛤仔烂记」、「鸦片烟论」、「弭盗论」、「珊瑚树记」。外附「闽海闻见录」十四则,亦多关台湾风物。 |
台阳见闻录 | 唐赞衮 | 杂志。作者唐赞衮,字之,湖南善化人。曾任台南府知府。在台任职期间入境问俗,咨访旧章,甄搜事类,综要备录,成书两卷。包括建置、通商、田赋、政事、文教、防务、风俗、地理、物产等内容。书成于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1958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将其收入《台湾文献丛刊》 |
西游录注 | 李文田 | 地理文献考证。元耶律楚材撰,清李文田注。一卷。蒙古太祖十三年(1218),楚材扈从西行五、六万里,留西域六、七年。以所见闻著《西游录》。元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曾节录其纪程部分。文田有《朔方备乘札记》已著录。原文并注约一万字。对书中所记楚材于元太祖十三年春三月,出云中、抵天山(阴山)、涉大碛、踰沙漠、达和林(哈尔和林)以及西行过金山(阿尔泰山)所见,回鹘城、唐碑、瀚海、不剌城、阿里马城、芭榄城等地山川、道路、物产、民俗等均一一注释。对研究《西游录》内容,和十三世纪我国新疆、蒙古高原和中亚等地交通、物产、城镇分布、风土民情有重要参考价值。有《灵鹣阁丛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
辛亥宫驼记 | 叶楚伧 | 索靖宫门,感怀荆棘。参军赋笔,追慨芜城。盖一姓之兴亡,亦万古所凭吊。非特阿房楚火,红啼蜀道之鹃,鉴阜繁霜,白染明陵之草已耳。秋间行次北京,遍览宫阙。延秋萧寂,中夜闻乌。太液潺湲,三秋折柳。斯亦齐云摘星之遗迹,玉仪御杖之遣徽乎? |
日涉编 | 陈堦 | 十二卷。陈堦撰。陈堦,字升也,应城(今属湖北省)人。该书采录与时令相关的故实、诗歌,按时令编次。每月一卷,先叙月令、节候,再以三十日依次叙列,故实居前,诗歌继后。书前有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巩昌知府文安纪元重刻序,指其书不载闰月是为疏漏。《四库存目》为内府藏本。 |
海道经 | 佚名 | 记述中国元明两代北洋海运的重要著作。作者不传。从正文记叙风格的粗犷和具体来推断,本书应为富有航海经验的民间船工所述,后由文人记录整理而成。据《筹海图编》夹注,本书最早为明人张一厚所辑。其传世版本有《金声玉振集》本、《四库全书》本、《借月山房汇钞》本和《丛书集成》本等。本书1卷,附录1卷,为嘉靖中袁褧收《海道经》入编《金声玉振集》时所录,内容记述了自江浙到辽宁沿海的航路指南和预测沿海气象变化的歌谣。原书未分章节,为了注释方便,暂将原书内容分作航路指南和天气歌谣两部分。 |
七十二候考 | 曹仁虎 | 观象授时。起于上古。自炎帝分八节以始农功。少皞有分至启闭之官。颛顼命南正重司天。尧有羲和之命。大约由四时分八节。由八节分二十四气。由二十四气分七十二候。立法盖渐密也。候应之义。互见于夏小正诸书。尚未明分为七十二候。 |
朝鲜史略 | 佚名 | 撰者不详。一名 《东国史略》。明朝鲜人所记载其国治乱兴废之事。始于檀君,终于高丽恭让王王瑶。记载在新罗朴氏以前的史事比较简略,而自高丽王建以后则都编年纪载,事迹颇为详备。其中也附有史臣论断及历年图等书。今观其序事,详略虽然不是很合乎体要,但在搜罗遗闻方面,颇为详尽。书末有万历庚戌(1610)赵琦美跋,称借录于冯仲缨家。大概是当时倭寇陷朝鲜时、出师东援时所得之本。现有《四库全书》本、《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丛书》第一辑本。 |
琉球国志略 | 周煌 | 域外地理。清周煌辑。十六卷。 煌, 乾隆进士。官翰林院侍讲。乾隆二十二年(1757)成书。约十一万字。首卷载御书三、诏敕六、谕祭文七。绘图有星野、琉球全图、国都、先王庙、册封中山王、针路等十二图。正文分星野、国统、封贡、舆地、风尚、山川、府署、祠庙、胜迹、爵秩、赋役、典礼、兵刑、人物、物产、艺文、志余等十七门。含建置、疆域、城池、炮台、气候、习尚、仪节、服饰、风信、针路等三十一小目。荟集明以来诸史杂录,相互考证,订其伪舛,并参前史,旁及百家有关琉球事记载,并质以亲自见闻。是一部较全面辑录考证琉球的地理书。共载崎山、石虎山等山岭三十余,以及潮候、风信和针路等。另载社坛、神庙、天妃宫等五十余;物产分谷、货、蔬、果等十一类,二百五十余种,为该地颇重要的历史地理资料。有《聚珍版丛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
中山传信录 | 徐葆光 | 六卷。徐葆光撰。徐葆光,字澄。吴江(今江苏)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帝册封琉球国世子尚贞为国王。诏命正使臣翰林院检讨海宝,副使臣翰林院编修徐葆光至其邦行封中山王礼。此书为康熙五十九年(1720)二月,徐葆光自琉球返国后奉上。书为六卷。书首有封舟图,针路(航路)图。针盘图及定更(定海中行船里数)用的琉璃漏图。并记有赴琉球国的海行日记,及其国的风俗、月令、物产、岛屿情况等内容。记述颇为详细。 |
安南志略 | 黎崱 | 元黎崱(字景高,号东山、静乐)撰。20卷。主要记述古代交州地区的社会、政治、民族、地理、物产、风俗、文化和越南丁、黎、李、陈4个封建王朝的历史及与中国宋朝、元朝的往来,辑录有西汉至元朝至元年间历代中国封建王朝给南越王赵陀和丁、黎、李、陈四朝的诏书,处理有关交州问题的奏章和唐派驻交州的刺史、太守、都护的政绩等。该书体例仿中国方志,所记史实,与《元史·安南列传》多有异同,叙述详赡,为研究古代越南的历史、地理和中越关系史的重要参考书。崱为安南爱州(今越南清化)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战败归附元朝,居中国50余年,晚年搜集、整理历代古籍和民间有关越南的文献、材料以及自己见闻,于元统元年(1333)撰成是书。今卷首“地理图”已佚,卷二十“名公题詠安南志”亦仅有标题,实存19卷。该书收入《四库全书·史部·载记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介绍。 |
渤海考 | 柳得恭 | 1784年,在所著《渤海考》自序中首次提出渤海国在朝鲜历史上是与新罗国南北对峙的“北国”。认为渤海国是高句丽的继承者,而统一新罗是高丽王朝的前身。 |
咸宾录 | 罗日褧 | 罗日褧编著。此书分八卷,计《北虏志》一卷,《东夷志》一卷,《西夷志》三卷,《南夷志》三卷。书中所称虏,即指我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夷,即指东南亚向明王朝通贡的国家和地区,是以明王朝为中心,东、西、南、北为四夷之意。此书综合了历代史书记载,笔记资料及野史中的逸闻轶事,详尽地记述了各国、各地区的山川、物产、气候、风俗,与中国的往来渊源及通贡情况。引用书目达三百四十余种。资料丰富。且各篇记后多有因感而发的论曰。但因不熟外国地理实况,故有关外国的资料难免有以讹传讹的现象。此书刻于明万历。书首有万历十九年(1591)刘一祐撰的序、凡例及引用诸书的目录。书尾附有胡思敬及魏元旷两人的跋、校记两篇。书中提供了大量有关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料和中外关系史及东西洋各国史地资料。此书为明万历刻本。有《豫章丛书》刊本,是据千顷堂藏明钞本翻刻。 |
记胡雪岩故宅 | 许指严 | 予此次续作西泠之游,已于湖艇再笔中,详纪游踪。今兹所作,则完全纪胡雪岩之故宅而已。七月初五星期曰,汪君来寺游散,语次及杭城近状,忽郑重言之曰:“杭城有一特殊建筑物,今将拆毁,后此更无机缘,可再睹庐山面目,盍一往观?”予询安在?汪曰:“即五十年前大富翁胡雪岩之第宅是也。在元宝街,其构造闳丽,雕镂致巧,甲于近代。曩以家落,没入宫中,辗转未获售主。今为某银行所有,将取其材移建他所,已支解十之三。苟不速过,则交臂失眼福,宁非可惜?”因言华人无保存古物特性,若在欧西,必不令市伧轻毁,相与愤慨,予兴跃跃,亟欲一观,僧又渡亦拊掌,约诘朝偕行。无何,夜雨甚,陵晨未已,不克行。初七曰,天始开霁,又渡因事先入城,予至三时后,始往华孚,又渡亦至,遂偕周、汪、何三君及又渡,与予五人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