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粤闽巡视纪略 | 杜臻 | 游记。清杜臻撰。六卷。臻字肇余,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顺治进士,历官吏部侍郎、礼部尚书。撰有《海防述略》等。康熙二十二年(1683),臻奉诏与内阁学士石柱往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巡视,办理划定疆理、 开辟田地、弛禁鱼盐业、酌定通商口岸、防务等事。十一月自北京启程,经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至广东,再由广东至福建,次年五月事毕。是书记其始末,约十万字。首为沿海总图,卷一至卷三粤略,卷四至卷五闽略,卷六附纪澎湖台湾诸岛。对广东、福建疆域、地理形势、州县建置沿革、山川、名胜古迹、海防、兵制等记叙甚详。因未至台湾,故仅据咨访所得录为一卷,置于书末。是研究清初东南沿海地理、海防的重要参考资料。有《四库全书》本,1979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孔氏岳雪楼影抄本。 |
松亭行纪 | 高士奇 | 游记。清高士奇(1644—1703)撰。一卷。士奇字澹人,号江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官礼部侍郎。撰有《塞北小钞》、《春秋地名考略》、 《扈从西巡日录》等。康熙二十年(1681),帝奉太皇太后行幸温泉兼巡塞外,士奇扈从。三月二十日自北京出发,出喜峰口至承德围场、察汉城等地,五月返京。是书记其始末并道里见闻,约一万余字。记及河北、 内蒙山川、城邑、名胜古迹、道路、关隘、温泉、风俗等颇多,足资参考。有《四库全书》本。 《说铃》本等。 |
入蜀记 [四库本] | 陆游 | 《入蜀记》6卷,南宋陆游撰。陆游于宋孝宗乾道五年(1168)十二月被授夔州通判,次年闰五月十八日以故乡山阴动身赴任,于十月二十七日方抵夔州。《入蜀记》就是他在赴蜀途中记其所见所闻的一部日记。此书与一般行记惟知流连风景不同,它所记沿途物产、民俗及社会情况甚为丰富,不论是对研究陆游本人,还是对研究南宋社会,都有较大参考价值。陆游在六月二十五日记他在镇江神庙中遇到的一个北方义军战士王秀,王秀向他发了一通感慨:王在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南侵时参加了北方的抗金义军,并攻下了大名府,与宋军遥相呼应,但他南归以后却未受到朝廷任用,王秀说时觑欷不已。陆游对此事虽未加一句评论,但他对朝廷薄待爱国志士的不满却已流露无遗。《入蜀记》的文采也颇可观,陆游本是大手笔,书中描摹山川风物极有韵味,如十月二十六日记瞿塘峡云:“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在宋代的行记游记类杂著中,《入蜀记》以它优美的文字受人推重,何宇度《益部谈资》上卷说:“宋陆务观、范石湖皆作记妙手。一有《入蜀记》,一有《吴船录》,载三峡风物,不异丹青图画,读之跃然”。陆游还对沿途所见古迹进行考辩,如谓丹阳皇业寺即古皇基寺,因避唐玄宗李隆基名讳而改,又谓李白诗所称“新丰酒”,其地在丹阳、镇江之间,非长安之新丰;谓欧阳修诗“江上孤峰蔽绿萝”中的绿萝是溪名,而非泛指藤萝,等等。这些考订对历史地理及文学的研究都有助益。《入蜀记》以《知不足斋丛书》本为最佳,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丛书集成初编》就是采用的这个版本。 |
台湾游记 | 佚名 | 本书(一册九六面五七、六○○字)为一集刊,共收游记与日记各两种,合题曰「台湾游记」。一为池志徵撰「全台游记」,係录自「惜砚楼丛刊」。作者浙江人,清光绪十七年冬来台游幕,迄二十年中日之役起,始仓皇内渡。三载之间,足迹几历全台;遂就其当时之日记删削而成「全台游记」一卷。二为吴德功撰「观光日记」,係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之抄本。作者里居、略历,见第四五种「实施两案纪略」篇。日据台湾初期,日人思以懹柔之法笼络知识分子,于清光绪二十六年(日明治三十三年)春举行「扬文会」,而作者即为应召参加斯会之一员。乃于是年三月八日自其家乡彰化起程赴会,至三十一日返还。所记即在此二十四日中之开会、与宴、参观、游览等活动。三为施景琛撰「鲲瀛日记」,係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之铅印本。作者福建长乐人,民国元年二月奉檄渡渡台调查实业。在台十八日,连同往返将及一月;所记即此一月间之行程与考察之所得。后附诗二十九首,多为与人交往酬酢之作。四为张遵旭撰「台湾游记」,係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之油印本。作者直隶南皮人,民国五年四月以福建省长所派代表名义参观「台湾劝业会」并作游览。所记则为「劝业会」之内容及访台十八日间之经过。 |
竹间续话 | 郭白阳 | 《竹间续话》分4卷,主要介绍福建省内的遗闻逸事,采录乡土掌故,内容体例与《竹间十日话》相似。作者郭白阳,任职于福建省国民政府建设厅。 |
禹贡论 | 程大昌 | 五卷。《后论》一卷,《山川地理图》二卷。宋程大昌撰。《禹贡论》,《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五卷,与 《宋史·艺文志》卷数相合,然今所见宋刻本及文渊、文溯、文津、文澜四阁库书均著录为二卷,《总目》沿袭《宋史·艺文志》,与库书卷数不合。宋淳熙辛丑 (1181)刻本于《山川地理图》后有彭椿年序,序称程书 “辨证经旨者,著之于 《论》,《论》凡五十有二;《论》尝指事说理,而当证以山川实地者,则为之图,《图》凡三十有一; 至其事不隶《虞》、《夏》,而源流本出此经者,则又为 《后论》八篇”。此程书之概貌。大昌喜谈地理,长于论辩,《禹贡论》于江水、河水、淮水、汉水、济水、弱水、黑水皆纠旧传之误,《后论》则专论河水、汴水之患。《山川地理图》系将前人旧说绘制成图,详加辨正,另制新图以纠旧说之误,原图三十一幅,亡三幅。此书论证有据,翔实博洽,于后世诠解《禹贡》、研求宋以前历史地理均有一定参考价值。此书版本有宋刻本,藏北京图书馆,有《通志堂经解》本,宋刻本近年由中华书局影印,辑入 《古逸丛书》三编中。 |
山海经广注 | 吴任臣 | 地理文献考证。清吴任臣撰。十八卷。图五卷。任臣名志伊,号讬园,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诸生。康熙中举博学鸿辞,授检讨。著有《周礼大义》、 《十国春秋》等。是书因郭璞《山海经注》而补之,故曰“广注”。康熙六年(1667)成书。约十八万字。 卷首有柴绍炳序及任臣自序、杂述,文以山、海、大荒三经列三大门。图分灵祗,异域、兽族、羽禽、鳞介五类一百四十六幅。收入《四库全书》时将图五卷删去。杂述采摭颇宏富,并足资考证,所涉逸文三十四条。正文为《山海经》本文断句,句间有郭璞及任臣注。两注均标明,是非明判。于明物训诂,山川道理皆有所订正,引用书目五百三十余种。是书不失为我国现存《山海经》注本中的佳本。有康熙六年刻本。 |
辽东行部志 | 王寂 | 记行著作。金王寂(1127——1194)撰。一卷。寂字元老,蓟州玉田(今属河北)人。天德进士。官县令、刺史、转运史。著有《北迁录》、 《拙轩集》。是书为寂提点辽东路刑狱任时,于明昌元年(1190)巡查沈州、望平、广宁、宜民、咸平诸府县,记一月零二十五天的旅程见闻。明收入《永乐大典》。约一万二千字。以日记形式记一路二十五个住宿点的地理山川、风土人情和历史故实。为我国传世最早的东北旅行日记。书中记载金代设于今辽西、辽北的府县位置及所接触的人物故实等,成为后世考证东北历史沿革的重要佐证,可补《金史》之不足。原书及《永乐大典》本已佚。今有《晨风阁丛书》本,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张博泉注释本。 《辽海丛书》本附有缪荃孙跋文。日本岛田好《辽东行部志研究》(《满洲学报》第一册),可供参考。 |
西伯利东偏纪要 | 曹廷杰 | 又名《伯利探路记》。边疆地理著作。清曹廷杰(1850—1916)撰。不分卷。廷杰有《东三省舆地图说》已著录。此书系光绪十一年(1885),作者奉召密访东西伯利亚原属清朝的领土,包括自海兰泡至黑龙江入海处,乌苏里江流域,绥芬河下游的广袤地区。五月九日至十一月六日,历时一百二十九天,行程一万六千余里,收集到一百一十八条重要资料,十二月成书,五万七千余字。前有作者《上希元禀文》,后附军机处、吉林将军奏折三件。均系清末中俄关系重要文献。正文所记一是军事地理,以俄军分布、武器、弹药、粮食储存、兵工厂、医院为主。二是经济地理,包括气候、水土、森林、农作物、工矿产品、水陆交通、电讯、城镇港湾、商业贸易等。三是民族地理,详载赫哲、尼夫赫、乌第改、鄂伦春、汉、朝鲜、俄罗斯等民族居住地域、人体特征、经济、文化、风俗、人口户籍数目等。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该地区的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专著。不仅考察永宁寺碑,并有首次拓制碑文之举,十分重要。宋将牛皋、王贵和一些汉族名人后裔定居东西伯利亚的记载,首见此书。其学术价值和政治价值,深为国内外史学、地理学、民族学专家所推崇。有《皇朝藩属舆地丛书》本, 《辽海丛书》本。李文信批注(附1985年《辽海丛书》后)可供参考。又收入丛佩远等新编《曹廷杰集》1985年中华书局铅印本)。 |
燕台再游录 | 柳得恭 | 《滦阳录》 另名《热河纪行诗注》,是朝鲜正祖14年(清乾隆55年,1790年),柳得恭随同参加乾隆帝八旬万寿节的进贺使前往热河与燕京时,留下的诗篇和纪行记录。《燕台再游录》是此后十多年后的顺祖1年(清嘉庆6年,1801),作为朝鲜使臣前往燕京求得有关朱子的善本书而留下的燕京纪行记录。 |
滦阳录 | 柳得恭 | 《滦阳录》2卷。朝鲜人柳得恭撰。该书是作者随使臣赴热河行宫贺乾隆万寿时所写。卷上记载了作者过鸭绿江后到入宴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包括所至地方的民间风俗、满洲诸王及各国使节在宴会上的情况,间考山川形势; 卷下为宴会结束后直到其渡江回国期间的见闻。书中对圆明园扮戏、西山宫殿等都有详细的描述。它是研究爱新觉罗家族史的宝贵材料。现有《辽海丛书》本。 |
凤城琐录 | 博明 | 边疆地理著作。清博明撰。一卷。博明字希哲,一字晰斋,蒙古镶蓝旗人,姓博尔济古特氏。乾隆进士。历官兵备道、兵部员外郎。著有《西斋偶得》等。是书为博明乾隆间任官凤凰城(今属辽宁)时所作,约八千七百字。记事止于乾隆十一年(1746)。全书不分门目,对凤凰城清代所设边栅及边门台站的记载,中、朝人民在鸭绿江友好贸易的记载较他书翔实。另外,对鸭绿江特产哈什蚂、拉蛄等乃至山中虎鹿禽鸟、野果山蒿等均有记述。书末附“朝鲜轶事”,主记朝鲜府州县设置、王位承袭以及中朝使者往来。是为凤城传世最早的方志。有《西斋三种》本, 《辽海丛书》本。 |
澎湖考略 | 佚名 | 澎湖屿,在福建泉州府东南海中;山形平衍,东西约十五里,南北约二十里。考「泉州府志」:自府城东,由海舟行三里可至。又有东、西二碇山,皆在海中;自东碇开洋,一日夜可至。其海水,号澎湖沟。水道分东西流,西达漳、泉,东达小吕宋。「海防考」:隋开皇中,尝遣虎贲将陈棱酿秫为酒,土商兴贩,以广其利。洋舶至者,岁常数十艘:固泉州之外府,亦入闽之要隘也。元末,置巡司。明初,徙其民于近郭,其地遂墟。年中倭人往来贸易,恒停泊于此以取清水。我朝特设重兵以戍守之。 |
扈从西巡日录 | 高士奇 | 一卷。清高士奇撰。康熙十年(1671),康熙帝巡视山西,驻骅五台山,高士奇以侍讲供奉内廷,扈从前往。本书即按日记其从京师至五台山沿途见闻。始于二月十二日,迄于三月初七日。凡山川古迹,人物风土,皆考源流,颇为详核。而康熙帝所至之处欢迎盛典,亦一一具载。卷末附高士奇沿途所作诗二十四首。有《说铃》(康熙本、道光本)、《四库全书》本、《昭代丛书》(道光本丙集第三帙)本、《小方壶斋舆地丛抄》(第一帙)本等。 |
骖鸾录 | 范成大 | 笔记。宋范成大著。一卷。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作者由中书舍人出知广西静江府。十二月七日,作者自吴郡(今江苏苏州市)起程,经过水陆三千多里程途,于次年三月十日至桂林。此编为沿途纪行之书,取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句意,名为《骖鸾录》。书中记录了沿途秀丽的江南风景、名胜旧迹、寺院宫观、碑碣铭文、前人题咏、时俗风情等等。文字简洁,雅丽可诵。今有《续百川学海》、《宝颜堂秘笈》、《稗乘》、《说郛》、《四库全书》、《知不足斋丛书》、《小重山房丛书》、《古今说部丛书》、《古今游记丛钞》、《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
马可·波罗游记 | 马可·波罗 | 又名《东方见闻录》。著述者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是著名的旅行家,出身于意大利威尼斯巨商之家。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他从地中海东岸阿迦城启程东进,经叙利亚、伊朗,沿丝绸之路来中国。至元十二年(1275),到达元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受元世祖忽必烈盛情款待。很快学会蒙古语和汉语,被留在元政府供职。在大都应差时,常被召入宫中,向元世祖讲述欧洲各国的历史和现状。又奉命去各省巡视,曾任扬州总管3年,出使过南洋各国,经历十分丰富。每到一地,注意考察风俗民情、物产资源等。他精通中国文化,留住中国17年之久。后自荐送蒙古公主阔阔真到波斯与波斯王阿鲁浑成婚, 于元成宗元贞元年 (1295) 回到威尼斯。大德二年 (1298) 因参加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战争失败被俘入狱。在狱中口述关于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之见闻, 由狱中难友、比萨城作家鲁思梯谦笔录, 是为 《马可·波罗游记》。此书共分4部分: (1) 记述来华途中各国风貌。(2) 记述元朝前期政治, 备赞中国物产丰富、城市繁荣及文物典章之昌明。(3) 记述中国邻国日本、越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诸岛情况。(4) 记述成吉思汗后裔、诸蒙古汗国之间战争和俄罗斯情况。全书所记城市达100多个。特别是对中国的记述更为详备, 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此后, 西方开始对东方有了了解, 并十分羡慕东方的繁荣与文明。震惊世界的“地理大发现”, 就是受到了此书的影响后出现的伟大事件。 |
鉴湖说 | 王十朋 | 东坡先生尝谓杭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目某亦谓越之有鉴湖如人之有肠胃目翳则不可以视肠胃秘则不可以生二湖之在东南皆不可以不治而鉴湖之利害为尤重昔东汉太守马臻之开是湖也在会稽山阴二县界中周回三百五十余里溉田九千余顷湖髙田丈余田又髙海丈余水少则泄湖归田水多则泄田归海故会稽山阴无荒废之田无水旱之患者以此自汉永和以来更六朝之有江东西晋隋唐之有天下与夫五代钱氏之为国有而治之莫敢废也 |
湖山叙游 | 刘暹 | 湖景丽于昼,湖情暇于夜。主一舟焉,以司昼夜之长。晴开雨泊,傍树依云,栩栩然也。虽然,犹未也。神飘忽而无所着,其为游也,不静矣。于是舍舟而僦居。半在山,而半在水。背高而凭流,浣以红,而沃以青。眠食于其间,徘徊于其上。极朝昏之变态,看烟云之吐吞。其于湖也,亦非泛泛焉者矣!虽然,亦未也。湖之境有,未历湖之情,终未周也。 |
故宫漫载 | 佚名 | 宣统二年,庚戌十一月十五日,予因贡呈书籍赴京。约随俞李两君,乘驷轮马车,出京西二十余里之海甸挂甲屯工业教养学堂,当承该堂范雨农监督,介绍至颐和园。经门房太监总管,派一宫监孙石者,导之前往。由东角门,过仁寿门,见殿宇巍巍,上题额三字曰仁寿殿。甫上台阶,见有西国男妇数人,向管茶点宫监,分赏钱物,旁立戴蓝顶者,询为引领西人游毕而出者也。予三人亦在此处循例茶点毕,入殿门。又一宫监导之入,门内有院,院中即有台。 |
天咫偶闻 | 震钧 | 城镇志。 清震钧(1857—1920)撰。十卷。钧字在廷,姓瓜尔佳氏,汉名唐晏,字元素,自号涉江道人,满洲镶红旗人,长居北京。曾官知县。著有《渤海国志》等。震钧网罗北京文献,走访调查,信手条记,追溯旧事而成是书,时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后又有所补记。约十一万余字。按皇城、南城、东城、 北城、西城、外城东、外城西、郊坰、琐记、自叙排卷。主要内容有四:重大史事的纪实述略、典章仪礼的沿革变迁、地方故实的记录考证、名人佚事的调查记载。于清代北京的城建、名胜、交通、商业、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天灾、人祸无所不记,保存许多有价值的史料。是一部重要的城市专志。有1982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根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甘棠转舍刻本校点铅印本。顾平旦《震钧和人〈天咫偶闻〉》(载《北京史研究通讯》1981、4)可供参考。 |
征乌梁海述略 | 何秋涛 | 乌梁海即明时兀良哈部族,在蒙古诸部之北,而役属于蒙古诸部。大抵蒙古事游牧非平原旷野弗便也,乌梁海事采捕非深山密森弗便也。瀚海以外,迤南近内札萨克,多平原旷野,喀尔喀蒙古居之。迤北近俄罗斯,多深山密林,乌梁海居之。 |
唐月令注续补遗 | 茆泮林 | 一卷。续考,一卷。茆泮林撰。茆泮林,字云水,江苏高邮人。茆泮林在刊行《唐月令注》之后,又取《内经》王冰注,校其异同,别纸录出,以补《唐月令注》之遗。凡经文及注中小有差异者,皆载录之,以备参考。续考,则为辨明字体,称其多出 《玉篇》、《广雅》。续考中,还考出唐明皇刊定《月令》当在开元十三年之前,而李林甫等作注则在开元二十二年以后。传本有《鹤寿堂丛书》本,又经成蓉镜增订,作跋。 |
南园漫录 | 张志淳 | 地理杂志。明张志淳撰。十卷。志淳,自号南园野人,宁江(今云南勐海)人。成化进士,官至户部侍郎。 著有《永昌二芳记》。张氏以其见闻,杂考史志,仿洪迈《客斋随笔》、罗大经《鹤林玉露》体例,纂为是编。成书于嘉靖五年(1526),四万余字。正文以事立目,百余条。记述时事、特产、风俗习惯、古迹名胜、评价人物等,内容颇广。记边事三十余条,多叙正统,成化年间云南边事颇翔实。卷一笑语条,揭露明太监横行;卷六金齿条,记其沿革考证;卷十大寺碑,记成化、弘治年间出土碑铭,可考证滇史;卷八正统条,论述合天下有道者为正统,反对以姓氏五行论,颇有见地。是研究云南边疆史志重要参考文献。有嘉靖刻本, 《云南丛书初编》本, 《四库全书》本。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 (1984年中华书局)可供参考。 |
鲊话 | 佟世思 | 1卷。汉军旗人佟世思撰。为作者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访广东恩平时,记其风土人情政事之书。有 《与梅堂遗集》、《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及《辽海丛书》本。 |
译语 | 尹耕 | 民族地理著作。明尹耕撰。一卷。耕字子华,号岷峨山人,代州(今山西代县)人。嘉靖进士,官河南按察司兵备佥事,为张万纪所劾,谪戍辽左。是志约作于正德间,因叙蒙古事迹,故取《说文》释“译”之意,名之曰《译语》。约一万五千字。分沿革、风俗、山川、土产、古迹、杂记六大部分叙事。沿革自夏至明, 凡其称名、部族替代兴废等均有简述。风俗部分叙其婚丧嫁娶、起居饮食、待宾宴客等内容。山川部分内容最多,自阴山、狼居胥山、燕然山、苍山等近六十座,凡位置、自然生态、历代攻战等皆有载述;具体记斡难河、清尘河及众多海子、沙漠等,特别是记盐海子盐,是考查内蒙古及西北地区资源的重要资料。杂记部记酋长、马匹、骑射、弓箭、甲胄、地形、气候、风沙、狩猎与中原战争、归附中原王朝等内容。全书记载十分详备系统,对研究蒙古族历史、地理有重要参考价值。有《纪录汇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