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淡水厅筑城案卷 | 佚名 | 本书(一册一二○面七二、○○○字)不分卷,今据台湾省立博物馆所藏前淡水厅筑城案卷整理辑成。淡水厅设自清雍正元年,至道光年间始行建城。此辑起自道光六年十一月地方人士、铺户具呈吁屿请城,以迄二十三年缮修水关及其他未竣工程,记载颠末綦详。 |
大岳志 | 方升 | 一卷。明方升撰。方升,生平不详。大岳,又名太岳、太和山。即湖北均州之武当。相传为玄武修真之地。其崇奉自元代始。山上有五座名石碑。一为崇封真武诰碑。一为揭徯斯所撰宫碑。一为揭徯斯所撰瑞应碑。其余两座为戒臣下碑。碑末刻至元三年,又系以龙儿年、牛儿年。明成祖即位时,自谓神之祐,因尊为太岳,敕建宫观。常遣内臣,司其香火。嘉靖间,提督太监王佐,始纂志。太监吕评续增之。万历十一年,田玉复增补为太岳太和山志。此书则为明人所撰又一太和山志也。《大岳志》广百川学海本,共一卷。分为八述。一曰太和宫四图述。二曰南岩宫七图述。三曰紫霄宫五图述。四曰五龙宫八图述。五曰玉虚宫六图述。六曰遇真宫三图述。七曰迎恩宫一图述。八曰净乐宫二图述。兹篇志太和山,各方面均十分详细。其增于旧志者,十之三。删削旧志者,十分有五。 |
大理行记 | 郭松年 | 地理杂志。元郭松年撰。一卷。郭氏曾巡行云南,故纂是编。约于至元十七年(1280)至二十年成书,一千五百余字。首载途程,自中庆至大理,而经府州县;次载其山川、风俗、物产、历史沿革、古迹社会生活等。以记大理蒙、郑、赵、杨、段五姓及点苍山为详。是编记段氏,距其亡仅三十年,可补段氏史料之不足。记述大诏立德化碑,蜀人郑回制文,有重要史料价值。对大理社会经济、生活习俗及与汉族关系,叙述虽简略,然史实颇确切。是研究云南史志重要参考资料。有《一瓻笔存》本, 《晋斋丛书》书, 《名山胜概记》本。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 (1984年中华书局)可供参考。 |
澎溯台湾纪略 | 佚名 | 本书(一册六五面三九、○○○字)为一集刊,共收杜臻撰「澎湖台湾纪略」、周于仁与胡格撰「澎湖志略」及林谦光撰「台湾纪略(附澎湖)」三种。「澎湖台湾纪略」(一卷)作者杜臻,宇肇余,浙江秀水人。清顺治进士,历内阁学士。康熙二十二年台湾平,奉差与同官石柱至闽、粤相度展界。往还岭海,跋涉三万里,着有「闽粤巡视纪略」六卷、「海防述略」一卷;「澎湖台湾纪略」(原题作「彭」),即于此时撰作。首述澎湖,叙其位置、史略、物产及地理;次述台湾,先叙沉有容平倭并录陈第「东番记」,继叙施烺入台之战与郑氏之降,再详地志而以设官守终。「台湾纪略」(一卷)作者林谦光,字芝嵋,福建长乐人。清康熙壬子(十一年)副榜,历官政和教谕、延平教授;二十六年,调台湾府学。所著「纪略」目次为形势、沿革、建置、山川、沙线礁屿、城郭、户役赋税、学校选举、兵防、津梁、天时、地理、风俗、物产,末以「澎湖」附。「澎湖志略」(一卷)作者周于仁,字纯哉,号仙山;四川安岳举人。清雍正十一年,由福建将乐知县,升授澎湖通判;乾隆元年,告病卸事。 |
卜魁纪略 | 英和 | 边疆地理著作。清英和(1771—1840)纂。一卷。英和原名石桐,字树琴,号煦斋,索绰络氏,满洲正白旗人。乾隆进士, 授编修,官至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道光八年(1828)流放黑龙江,九年纂成是志,系《卜魁城赋》自注语汇辑成约三千字。凡民风、物产、官制、兵防皆有所记。如嫩江沿岸出产之与宝石、玛瑙相似奇石,库贮无敌大将军炮、神威将军炮等各类火炮四十三门,火药局、铁匠局及旗营水师、贡赋户口、少数民族、官学等设施种种。虽非方志体,却为《龙沙纪略》、 《黑龙江外记》之后有关今齐齐哈尔乃至黑龙江地方情况的重要文献资料。由于得之亲身见间与实地考查,故多可征信。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1985年黑龙江出版社排印本。 |
闽中海错疏 | 屠本畯 | 古代海洋生物学著作。三卷。明屠本畯著。屠本畯(生卒年不详),字田叔。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以门荫入仕,曾任刑部检校、淮运同知、福建盐运使同知。史载他鄙视名利,廉洁自持,好读书,至老勤学不辍。除《闽中海错疏》外,还著有《海味索隐》、《野菜笺》、《离骚草木疏补》等。此书是他“司榷之暇,博采周询”所撰成,“于凡鳞介之登组者,汇为一疏而授剞劂”者(《闽中海错疏·原序》)。成书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鳞部二卷,共收一百六十七种水产;介部一卷,收九十种水产。记载作者在福建盐政任上所见之海产情况,对每种水产均按名称、形态和习性加以描述,其中尤以海产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多。书后附记并非产于福建海域、但为常见的海粉、燕窝二种。后来,徐又写了《补志》,以“补疏”形式作增补和解释。此书对海产的记载较为简略,还夹杂一些诸如“鱼跃龙门,过而为龙”等迷信与传说的色彩,但它对海产动物生态的描述十分正确,对研究福建海域的海洋生物,颇具科学价值,堪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海洋生物学专著。《四库全书》评曰:“其书颇与黄衷《海语》相近,而叙述较备,文亦简核。惟其词过略,故征引不能博赡,舛漏亦所未免。如鲨鱼一条,《海语》谓鲨有二种。而此书列至十二种,固可称赅具。然《海语》所谓海鲨、虎头鲨,常以春晦陟于海山,此书反遗之……然其辨别名类,一览了然,颇有益于多识。要亦考地产者所不废也。”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及《国学基本丛书二集)》本。 |
岭海舆图 | 姚虞 | 区域地图。明姚虞撰。一卷。虞字泽山,福建莆田人。嘉靖进士,曾官知府。是书为其官监察御史,巡按广东所作。以图为纲,附序、纪。首岭海舆地全图(即省图),次南雄、惠州、潮州、肇庆、高州、廉州、雷州、琼州等十府图,经以南夷,共十二图。每图皆有序与纪。记述全省与八州政区建置沿革,山川要隘险塞,及所领州、县户口、田粮课税,官兵马匹等额数。 南夷图,共标三十一国和地区。序纪通贡者在前,有安南、占城、满刺加、三佛齐、浡泥、锡兰、苏门答腊等十国,并详载其通贡时间和贡物种类。后附通市者大坭、急兰丹二国,来中国贸易时间及交易物品。极重海防,凡隘塞关津,必详标于图,不能尽载者,则详于序。内容略古详今,略山川详扼塞,略职官,详兵马钱粮,略文事而重武备。于志乘中,别为体例。叙事简赅,条理分明,为明代广东所遗重要地理图书。对研究该地历史、经济、军事海防及与南洋各国交往均有重要意义。有《四库全书》本, 《守山阁丛书》本。 |
两河清汇 | 薛凤祚 | 水利志。清薛凤祚撰。八卷。凤祚字仪甫,益都(今属山东)人。尝师事鹿善继、孙奇逢。受算术于西洋穆尼阁,以善天文著称。著有《圣学心传》、《天学会通》。是书当于乾隆年间成书。八万余字。首冠黄河、运河图,上为黄河,下为运河,制作甚详,并绘有两岸各支流、湖泊及沿岸城镇等。正文分运河、黄河两部。卷一至四为运河包括运河修守事宜、运河形势、运河总部职官诸篇。凡运河北起昌平、通州,至南浙江沿途各水系、湖泊泉河诸目皆详载之,其中仅山东济、兖二府十七县有泉四百二十七处。卷五至八为黄河详载黄河职官、夫役人数,历代黄河水患及治河成绩,其《历代治河》篇记汉武帝元光三年至清康熙十二年间历次治理黄河情况。卷七录明潘季驯《河议辨惑》,仅加标题,文字略有改动。详辨古今河防得失,疏证明析,具有水利史料价值。有《四库全书》本。 |
历代帝王宅京记 | 顾炎武 | 明末清初顾炎武撰。又名《历代宅京记》。共20卷。记载自上古伏羲以后迄于元代,历代帝王的建都所在及有关事迹。前2卷为总叙。后18卷仿照宋程大昌《雍录》、宋敏求《长安志》的体例,分叙关中、洛阳、成都、邺、建康、云中、晋阳、太原、大名、开封、宋州、临安、临潢、幽州、辽阳、大定、会宁、开平各地的城池、宫室、郊庙、都邑及建置年月和事迹。此书为《肇域志》和《天下郡国利病书》的姊妹篇,《肇域志》专记舆地,《天下郡国利病书》重在政事,此书“所录皆历代建都之制”。此书的编纂宗旨,据作者之甥徐元文序文,是有感于明清朝代的兴替,思以济世安民,“必有体国经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临水;必有济世安民之识,而后可以考古论今”,这与作者经世致用的一贯主张是相一致的。阮元序文称《肇域志》与《天下郡国利病书》均为未成稿,且卷帙繁浩,传抄多有脱误,该书则“不似《肇域志》之烦矣。”评价说:“宁人顾氏,崎岖南北,所考山川、都邑,城郭、宫室,皆出自实践。当先生盛游之时,尝以一骡二马载书自随,所至扼塞,即呼老兵土民,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郡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经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有遗忘,则又发书而熟读之,其精审如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评价说:“征引评核,考据亦颂精审。盖地理之学,炎武素所长也”。其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尤其是该书第12卷中所录邺城资料,全卷皆录自明嘉靖《彰德府志》第8卷之《邺都宫室志》,而《邺都宫室志》则出自宋代《相台志》,为目前所知有关邺城的最重要的史料。此书版本有抄本及刊本多种。1984年中华书局以嘉庆十三年(1808)采贤堂刊本为底本,参校以《槐庐丛书》三编本、《碧琳瑯馆丛书》本和北京图书馆藏清抄本出版点校本,书末编有地名索引,是目前较好的普及本。 |
昆仑河源考 | 万斯同 | (清)万斯同撰。万斯同(1638—1702年),字季野,学者称其为石园先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曾以布衣身份参编《明史》,另著有《历代史表》、《纪元汇考》、《庙制图考》、《石经考》、《历代宰辅考》、《石园文集》等多种。本书共一卷。作者以为元笃什言《河源昆仑》与《史记》、《汉书》不合,《水经》所载亦有谬误,故而历引《禹贡》、《禹本纪》、《尔雅》、《淮南子》及各史之文以考证之。旧说如张骞言河源出盐泽、司马迁言河源出于阗等。后来诸书,都无异说。《唐书·吐谷浑传》,始有李靖望积石山览观河源之言,而亦未确有所指。潘昂霄等以鄂敦塔拉之潜行复见者,指为河源,以阿木尼玛勒占木逊山即古积石山,指为昆仑,《元史》将其观点采入《地理志》中。万斯同对上述旧说一一考辨,得出河有两源之说。今天看来,万氏之言也并不确切,但所引史料颇多,可验证古人之河源观。《昆仑河源考》有浙江鲍士恭家藏本。今收入《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续编·史地类》,见第九册。 |
居济一得 | 张伯行 | 水利志。清张伯行(1652—1725)撰。八卷。伯行,字孝先,号敬庵, 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康熙进士,官礼部尚书,著有《正谊堂文集》。此书系作者任治河大吏期间参考古籍、总结经验的心得笔记。当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成书。约十五万字。收运河总论、运河源委、戴村坝议、袁家口放船之法、东省湖闸情形、治河议、治河总论、黄淮水利、河漕类纂等二百三十四篇。以治河实践经验为主要内容,同时提出若干水利工程理论。其中运河总论、黄淮水利、条陈通会河、河漕类纂、治河总论等篇侧重理论,其余部分多记某一具体工程。仅闸坝工程即达百余处。作者十分注重前人成功的治河方法,博引宋元以后治水专家的重要经验和言论,尤具史料价值。有《丛书集成初编》本,《四库全书》本,《正谊堂全书》本。 |
敬止集 | 陈应芳 | 水利志。明陈应芳撰。四卷。应芳字元振,南京泰州(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官福建布政使参政。作者因家居淮南泰州“泽国”,为讲求水道源委,河之利害,以明水利。集当时有关水道奏疏、公移、私札为是书。五万七千余字。以“敬止重桑梓”名书。首为泰州上河、下河,高兴下河、兴化下河、宝应下河和盐城下河诸图。附“论漕河建置”、“论地方形势”、 “论五方城冶”、 “论广陵田赋”、 “论减水堤闸”和“论高堰利害”等十三篇。继为奏疏、公移、序、碑、传六篇; “答陈如冈掌科问湖工募夫议”等尺牍二十七篇; “士夫公上院道书”和“复褚爱翁抚台”等二十八书。该书所载今昔水道变化很大,与图亦多有不符;但议论详明,对河道之疏浚、筑防,仍有较大裨益。有《四库全书》本。 |
景定建康志 | 周应合 | 南宋著名方志。马光祖修,理宗景定年间江南东路安抚司干办公事周应合撰。50卷。建康,府名,治今江苏南京市,南宋初曾为留都。建康于孝宗乾道、宁宗庆元时都曾修过方志(今已不存),但记载缺略。周应合将二志合而为一,增加庆元以后60余年事,正讹补缺而成。援据该洽,条理详明,考证皆有依据。此志体例,先分总类,后分细目,层次明晰,适合方志所记内容繁复的需要,被称为得方志之体。在宋代方志中堪称佳作。原有景定刊本,今只存影宋抄本,另有清钱大昕抄本、《四库全书》本、嘉庆六年金陵刻本等,1990年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即据嘉庆本影印。 |
禁扁 | 王士点 | 宫苑志。元王士点撰。五卷。士点字继志,东平(今属山东)人。早年弃举业,有志著述,官礼部侍郎。著有《秘书监志》。此书于至顺四年(1333)成书,约五万八千字。卷首有欧阳、虞集二序。全书共十五篇,一百一十六目。详载历代宫殿、门观、池馆、苑籞等名称。其官目从三皇记起,迄止元代。苑目由周记至元,殿目由秦记至元,院目由隋记至元,囿目中记周之灵、驺二囿。考其宫殿、门观等历史沿革。指出前人之误,如释泰云阳殿名可正程大昌、孟康等疏误。又秦祈年宫《三辅黄图》以为穆公作,此书则依《汉书》《水经》认为作于惠公。宫台之类兼采《雍录》以补《黄图》之遗。末附“名释”一篇。对考证历代宫殿沿革有一定参考价值。有楝亭藏书十二种本,《四库全书》本。 |
雍正江西通志 | 陶成 | 江西地方志。清谢旻等修,陶成等纂。一百六十二卷,首三卷。旻字肃斋,江苏武进人。历官太常寺卿,都察院副都御史,江西巡抚。成字企大,号吾庐先生,江西南城人。康熙进士,官翰林院检讨,尝主豫章书院。著有《皇极数抄》、《吾庐遗书》等。雍正时江西辖十三府一州七十七县。首志创于明嘉靖,中经四次纂修。是志雍正八年奉谕设局,以康熙末白潢修《西江志》为蓝本,调析门目,续以十年要政。十年(1732)成书。约三百三十万字。冠有江西十三府总图、分图及风景图三十九幅。录上谕。志分星野、沿革、形胜、城池、山川、水利、学校、公署、书院、田赋、风俗、土产、兵卫、古迹、名宦、人物、方技、祥异、艺文、杂记等三十二门。总汇明清五次修志成果,为江西现存第一部内容最丰富的志书。全面记述江西地理山川、经济政治、风俗物产等。以详实文字及精致绘图展示庐山、彭蠡湖、滕王阁、百花洲、鹅湖书院等风景名胜,并记九嶷、武功、天柱峰等上千座山峰,斡、旰等上千条川流。物产记有豫章彩色粉笺,桐木山细叶茶,景德镇陶瓷,广信玉山纸等地方特产的历史及工艺。记录全省田地、山塘、人口数及康熙至雍正新增人口数,雍正四年驻江西各府马步水师兵丁数,保留重要经济、军事史料。古迹记郁孤台等。人物载陶渊明、吴芮、姜夔、马端临、范文程等数以万计。艺文收王勃、欧阳询、张九龄、白居易、罗隐、杨万里、文天祥、王守仁等历代名人官宦的表记、碑碣、论疏等文。《四库提要》称其“体例条目,虽多本诸旧志,而广搜专访,订舛正讹,在地记中号为善本”。有雍正十年(1732)刻本, 《四库全书》本。 |
乾隆江南通志 | 黄之隽 | 地方合志。清赵弘恩等修,黄之隽等纂。二百卷,首四卷,序目一卷。弘恩,满洲镶红旗人。贡生。雍正间官两江总督、兵部尚书。之隽,字石牧,号唐堂。安徽休宁人。康熙进士。官编修。著有《痦堂集》和《香屑集》。是书乃雍正七年(1729)两江总督尹续善等奉诏纂修,九年开局,以黄之隽主其事。以康熙旧志为本,芟除芜杂,补其遗漏,凡五年至乾隆元年(1736)成书。约二百九十余万字。按史例列舆地、河渠、食货、学校、武备、职官、选举、人物、艺文、杂志等十志,每志依门分类,总六十七目。门前各有小序。其舆地志颇详赡,分图说三卷,载江南全省形势总图,江南十六府八州分界图、江宁省城图,及各府、州图,高家堰、太湖水利共三十四图并图说。又含建置沿革、星野、疆域、山川、风俗、城池、关津、古都邑等十三目。为该地颇重要的自然、人文地理资料。田赋、户口、徭役、蠲赈记载独详,对研究江南(含今江苏、安徽)经济史有重要意义。较康熙旧志颇有体裁,内容较旧志倍增。因纂辑非出一人之手,间有抵牾。有乾隆元年(1736)刻本, 《四库全书》本。 |
雍正湖广通志 | 迈柱 | 湖南、湖北合修省志。120卷,卷首1卷。清迈柱、魏廷珍修,夏力恕、柯煜编纂。迈柱,姓喜塔拉氏,满洲镶蓝旗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由笔帖式授国子监助教,历官工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工部右侍郎、江西巡抚、湖广总督、吏部尚书、工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魏廷珍,直隶景州(今河北景县)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进士。夏力恕,湖北孝感人,康熙六十年(1721)年进士。柯煜字南陔,号实庵,浙江嘉善人,幼承家学,见多识广,康熙六十年进士,因磨勘除名,雍正元年(1723)复成进士,官湖广宜都知县,改衢州府教授,后充《明史》纂修官。是志上承《(康熙)湖广通志》,增康熙、雍正朝湖南、湖北近事。为两省合修的第四部省志。体例类目大致以康熙旧志为本,稍有增并。总为32门,又附见11门,为圣制、星野、舆图、沿革、疆域、山川、关隘、城池、户口、田赋、水利、学校、军政、礼典、世纪、藩封、职官、选举、名宦、乡贤、人物、忠臣、孝子、义士、列女、流寓、仙释、风俗、古迹、陵墓、艺文、杂纪。星野附祥异;舆图列总图及湖南、湖北两省分图;部分门类按两省分卷。艺文收载两湖历代名人和流寓骚客文士诗文词赋数千首。全志门类精当,条分缕析,按籍可稽。雍正八年(1730)开局于武汉,采访、编纂、刊刻同时进行,故时有各地咨册未齐而有续增者,均分类载于各门类末尾。其详湖北而略湖南之不足处亦与旧志相同。雍正十一年(1733)编成刊竟。现存原刻本、《四库全书》抄本。 |
雍正河南通志 | 田文镜 | 河南地方志。清田文镜等修, 顾栋高等纂。八十卷。文镜,汉军正黄旗人。累官县丞、总督。栋高字复初、震沧,号左畬,江苏无锡人。康熙进士,官内阁中书,精通经史,著述甚富。明成化、嘉靖、清顺治、康熙五修其志。继康熙三十四年顾志之后,于雍正八年(1730)修成此志,是为六修。一百七十余万字。分圣制、舆图、沿革、星野、疆域、山川、城池、礼乐、兵制、河防、水利、 封建、 田赋、漕运、盐课、邮传、风俗、物产、职官、 公署、仓庾、学校、选举、祠祀、陵墓、 寺观、 古迹、帝后、名宦、人物、理学、儒林、文苑、 隐逸、列女、流寓、艺文、辨疑,凡四十二门。门下或列细目,共以百计。沿革门以下附有表、 图、灾异、形势、关津、桥梁、古今河道、河防、拾遗等专目。故后人讥其繁琐。但从内容上补前志缺遗甚多,如仿朱思本画方计里法,于通省、八府、七州绘制地图十九幅,其中山脉河流宁详勿略。顾志多漏开封、南阳州县,本志据各史地志核实备载。名宦、人物、宁慎毋滥。邮传、选举、盐课三志较顾志为详。增设礼乐、水利、漕运、理学、儒林、文苑等门。艺文志部分内容入职官志,故由十五卷缩为八卷。所增门目内容多有关国计民生。另有中岳嵩山图、王屋山图、周公营洛图、万寿宫图等十五幅,以归淮图于水利价值最大。卷五星野门所附祥异,详载有关河决、地震、旱灾具体情况。山川门按府州县三级分载山、岳、河、堤等数以百计。田赋门所记地亩、田赋、户口、人丁,可补正顾志之误。书末附录多成语典故,如河伯娶妇、上元灯影、仁和酒肆、汴宋六更等。可供研究河南历史、民俗参考。有雍正八年初刻本,光绪二十八年(1902)补刻本。张万钧《河南地方志浅论》 (载《史学月刊》1980、3)、 《河南地方志论丛》 (1985年吉林省图书馆学会铅印本)可供参考。 |
河防通议 | 赡思 | 中国记录宋、金、元三代河工技术的专著。沙克什编辑。原本失传,现存版本有《四库全书》抄录 《永乐大典》本,守山阁本,明辨斋本,民国25年 (1936)商务印书馆 《丛书集成》初编本等。本书是沙克什将北宋屯田员外郎沈立所撰8篇《河防通议》(称为“汴本”)和元赡思重订金代都水监记录当时河工技术的 《河防通议》 (称为 “监本”) 进行考订、删节并摘录合为一书,成书于元至治元年(1321)。沙克什,真定 (今河北正定)人,事迹不详。沈立,字立之,历阳 (今安徽和县) 人,举进士,签书益州判官,提举商胡埽。他采集大河事迹,古今利病,著书曰 《河防通议》,成为治河的依据和规范,《宋史》有传。赡思(1278—1351),在本书序中称为“若思”,色目人,祖出西域,家真定,精通经学、天文、地理、钟律、算术,对水利素有研究,《元史》有传。本书分为6门:河议第1,概述了治河起源、堤埽利病、十二月水名、波浪名、土脉名及河防官兵职责等。制度第2,介绍了开河、闭河、定平(水准测量)、修岸、卷埽之法。料例第3,介绍了筑城,修砌石岸、安置坝闸、卷埽、造船所用物料定额。功程第4,介绍了各工种的计工方法。输运第5,介绍了水陆运输计工法及装载量、工程物料体积及重量估算法、历步减土法等。算法第6,用实例说明了计算工程土方及物料数量的方法。本书具体记载了宋、金、元时代的河工技术和制度,是现在所见这方面的第1本专著。 |
行水金鉴 | 郑元庆 | 清傅泽洪主编,郑元庆编辑。共175卷,卷首附图1卷。收录自《禹贡》以下、清康熙末年(1722)以前有关黄河、长江、淮河、运河、永定河等水系的源流、变迁和治水的文献资料。主编傅泽洪字稚君,镶红旗汉军,曾任淮扬道河官,“尝寒暑风雨于泥淖畚锸间二十余年”,富有治水经验。该书侧重于河道兴废及河堤闸坝疏筑塞防的经验教训,兼论官司、夫役、河道钱粮、漕规漕运等事,目的是要供治水者借鉴,故曰《行水金鉴》。体例上按照水系进行分类,每类中再按照朝代先后编排。所收编的资料十分丰富。凡《禹贡》、《河渠书》、《沟洫志》、《水经注》,两汉魏晋南北朝帝纪列传及各种地志悉行辑录,庶求完备。新旧《唐书》无河渠志,则凡纪传所有,无不登载。宋金元三史除《河渠志》外,如纪传、五行、百官诸志,捃拾靡遗。明代则据《明实录》、《明会典》、《明史稿》及各省通志、府州县志,旁及碑版、稗史、小说。对历代治河名臣著作,如潘季驯《河防一览》、万恭《治水筌蹄》、靳辅《治河书》、张伯行《居济一得》等摘录尤多。几乎囊括了当时所能见的文献图籍。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说:“谈水道者,观此一篇,宏纲巨目,亦见其大凡矣。”杨寿楣评价说:“凡讲求水政者、莫不奉为圭臬”。书成于雍正三年(1725)。该书的体例多为后来所沿用。道光十一年(1831),黎世序、张井、潘锡恩编有《续行水金鉴》,所收资料从雍正初年至嘉庆末年(1820)。共156卷,附卷首1卷。1936年武同举等应国民政府经济委员会水利处邀请编有《再续行水金鉴》,昕收资料从道光初年至宣统末年(1911),共200卷。二书体裁、范围均与《行水金鉴》大体相同,取材主要为《清实录》、《东华录》、《会典》、《谕折汇存》、以及各种档案、章奏、专著、方志等。三书首尾衔接,系统地汇总了中国古代各主要河流的文献资料。1955年南京水利实验处编辑出版有《行水金鉴续行水金鉴分类索引》,除编制索引外,并作有校勘,便于查找,可参考。 |
海塘录 | 翟均廉 | 水利志。清翟均廉撰。二十六卷,首二卷。均廉字春沚,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乾隆举人,官至内阁中书。学识渊博,长于地理。著有《周易章句证异》等。由于康熙、雍正、乾隆皇帝颇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屡诏谕沿海地方官修筑海塘,作者因此而撰此书,约成于乾隆四十年(1775),正文记事却止于乾隆二十九年。二十八万余字。卷首收录诏谕及御制诗文碑刻正文分图说、疆域、建筑、名胜、古迹、祠祀、 奏议、艺文、杂志等九门。其中名胜、古迹、祠祀各占二卷,共载庙山、太湖山、凤凰山、月、赭山、六和塔、镇海塔、灵石、 潮王庙、石湖、长安坝等数以百计,可供开发海宁、杭州一带旅游事业参考。艺文志占八卷,记名人著述甚多。杂志专收论述潮汐成因及其历代危害沿海居民史事,颇有参考价值。卷一至卷三载有海塘、江塘、引河、土备塘、柴塘等十一图和有关修筑海堤施工采用的大石塘底桩式、十八层砌式、土戗、条石坦水、草盘头、切沙、尖山石坝、木杠、竹络等图样,并附详尽图说,颇有参考价值。征引正史纪志、《玉海》、《临安志》、《四朝闻见录》、《明实录》诸书,订误唐开元间旧志所载海塘长度。引《泊宅编》载宋制有铁符镇海事,不见其他史志。辑录侧重海宁、杭州,未及海塘全局,间有失误,尚有与海塘无关的文献。却仍不失为海塘工程史上重要著作。书成后不曾刊行,乾隆四十六年收入《四库全书》时,略有增补,并冠提要一篇,有民国二十三年(1934)影印本, 《四库全书》本。 |
桂故 | 张鸣凤 | 广西地方志。明张凤鸣撰。八卷。凤鸣有《桂胜》已著录。张氏世居粤西,熟知山水,留心桂事,故于万历十三年(1585)纂成桂故、桂胜十二卷,其后八卷即为是编。约一万三千字。卷首有序。凡郡国、官名、先政、先献、游寓、杂志六门。郡国以史志考历代沿革,辨今之桂林非古之桂林。官记历代官制设置。先政载张九龄、李商隐、范成大等百余人传。先宪记曹邺、张茂良等十余人传。流寓附外方载黄庭坚、了真等十余人传。杂志记述与少数民族有关的人和事,其中《平蛮碑》、《平交趾记》等,有较高史料价值。记事多采金石文,词简有要,博而有据,结构严谨,取材繁简得当。 《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在明代舆地记中,可与《武功志》、 《朝阳志》 “鼎立而三也”。有万历刻本, 《四库全书》本, 《古学汇刊》本。 |
桂胜 | 张鸣凤 | 名胜志。明张凤鸣撰。四卷。凤鸣字羽王,漓山(今广西桂林)人。嘉靖举人,官桂林府通判。张氏世居广西,熟知山水,留心桂事,故于万历十三年(1585)纂成《桂胜》、 《桂故》书十二卷,刻其前四卷即为是编。约十一万字。卷首有序。正文以独秀山、离山、雉山、南溪山、漓水、阳江等二十七山水为条目。每条首叙概貌,次引《风土记》、 《桂海虞衡志》诸书有关记载,以历代诗文、碑刻等殿后,又逐条加以评论考证,订正旧说讹误处颇多。内容宏富,约而有要。后世董斯张《吴兴备志》、朱彝尊《日下旧闻》全仿其体例。是古地理专志最为典雅著作之一。 《四库全书总目》称是志在明代舆记之中,于海康《武功志》、韩邦靖《朝阳志》, “可以鼎立而三也”。有《四库全书》本,光绪三十三年本, 《古学汇刊》本。 |
乾隆贵州通志 | 鄂尔泰 | 贵州地方志。清鄂尔泰(1677—1745)总裁,靖道谟、杜诠纂修。四十六卷。尔泰有《(雍正续修)云南通志》已著录。诠,曾官仁怀知县。贵州通志前有数修,因有疏漏,鄂尔泰奉诏,邀靖道谟、杜诠于乾隆六年(1741)重修成书,八十万字。分天文、地理、营建、食货职官、武备、人物、艺文八门。含气候、祥异、舆图、山川、风俗、苗蛮、古迹、户口、物产、土司、奏疏、碑记等七十四目。舆图目共绘省、府地图十四幅,图中标注山峰、河流、府县等。每图后均附图说,详叙其原始及现状,参考价值颇大。山川目按府县记共载山、岩、泉、洞、河、潭等三千余处。苗蛮目记苗族历史沿革、部族分合及其居地、服饰、饮食、婚丧嫁娶、礼节、习俗,兼记仡佬、布依、彝族等民族。是民俗学、民族学重要文献。土司目记自汉抵清初历代土司长官、主簿、百户等一千三百余人。凡创始、归附、承袭、世系等皆有记录。艺文门二十六目, 内容涉及历史沿革、兴办水利等一千五百余篇。为研究贵州地方史,提供大量原始资料。具有较高文献价值。有乾隆六年刻本, 《四库全书》本及嘉庆间补刻本。 |
北行日录 | 楼钥 | 游记。宋楼钥(1137—1213)撰。二卷。钥字大防,号攻媿主人,浙江鄞县人。隆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撰有《攻媿集》。是书记其乾道五年(1169)十月以随员身份使金,自浙江出发,经安徽、河南、河北到达燕京(今北京)。次年正月从原路返浙之事,约一万五千字。对于路经重要山川形势考其源流;州、县、寺观、古迹、驿站、桥梁考其建置沿革。对于金统治地区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也时有记录。有《知不足斋丛书》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