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戮其元凶,四海攸同。 然后合符釜山,而为天子,建都涿鹿之阿,以兵为营卫。 即今京师地。 盖燕地在汉以前通名为涿,至汉高帝六年,始分燕置涿郡。 釜山在今涿州西,与易州界,状如覆釜,故名。 史记索隐谓在东海大明之墟,神其说也。 今保安州西南九十里有涿鹿山,黄帝破蚩尤于此。 州东南四十里有轩辕城。 史记:颛顼都于帝丘,其地北至幽陵,即幽都涿鹿,其地最高,故曰陵也。 尧建都于冀。 燕,冀地也。 古者中国之地,分为九州,大河以北为冀。 尧都平阳,此其甸服也。 及舜即位,以冀地太广,始分冀东恒山之地为并州,东北医无闾之地为幽州,又分辽东等处为营州,皆冀也。 夏、商复省幽入冀,周复置幽州。 汉末,曹操领冀州牧,又统名为冀。 昌平有汉人张纯碑,称冀州从书,循古称也。

(按司马迁曰:余北过涿鹿,长老皆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张守节曰:妫州涿鹿城在山侧,黄帝尧舜之所都也。皇甫谧曰:舜所都或曰潘,今上谷乜。汉晋人去古未远,其言黄帝尧舜,皆都冀也。)

周封召公奭于燕,封尧之后于蓟。 史记注云:蓟,今涿郡蓟县是也,即燕国之都。 水经注:蓟城西北隅有蓟丘,故以名之。 犹鲁之曲阜,齐之营丘。

(燕有二国:一称北燕,姬姓,召公奭所封;一称南燕,吉姓,黄帝之后。地理志云:东郡燕县,南燕国,无世家,不知其君谥号。惟隐五年,卫人以燕师伐郑。杜云:南燕国。庄二十年,郑伯和王室,不克,执燕仲父。杜云:南燕伯见传耳。此据左传及注疏,是以燕为召公所封,南燕为黄帝之后也。按史记,武王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今涿郡蓟县是也。即燕国之都。孔安国、司马迁皆云燕国召公舆周同姓。黄帝姓姬,君奭盖其后也。古今考云:周武王封召公于北燕,地在幽州燕山之野。当是时,自有一燕国,吉姓,黄帝之后,在今所谓滑州者。召公受封,以元子就国,而次子留周室代为召公,与周公旦之次子代为周公,为二伯分陕者是也。二公又皆以师傅行六卿之事。燕自召公至王喜,为秦王贲所灭,秦始皇二十五年也。凡四十四世。其地为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上谷、代郡,雁门之郡,南得涿郡之易、容城、范阳、北新城、固安、涿县、良乡、新昌及渤海之安次。汉武所置之乐浪、玄菟亦皆属焉。南通齐、楚,西界赵、魏,北邻乌桓、扶余,东绾濊貊、朝鲜、真番,亦曰东胡。秦二世元年九月,韩广自立为燕王,班史帝纪所书也。考之陈涉传,张耳、陈余既立武臣为赵王,遣攻上谷,卒使韩广北狥燕地,贵人豪杰曰:楚、赵皆已立王,燕虽小,亦万乘之国也,愿将军立为王。韩广曰:广母在赵,不可。燕人曰:赵方西忧秦,南忧楚,其力不能禁我。且以楚之强不敢害赵王将相之家,今赵独安能害将军家乎?韩广以为然,乃自立为燕王。此必燕王之太子丹被诛与王喜之被执,无复有召公之后矣,故燕人立韩广为王,亦可谓匹夫而侥幸者矣。)

汉高帝元年春正月,项羽分燕为二。 徙韩广为辽东王,都无终。 封燕将臧茶为燕王,都蓟。 八月,燕王广不肯徒国辽东,臧荼杀之,并其地。 韩广为王仅三年。 汉三年冬十月,汉韩信发使使燕王臧荼,下之。 汉五年秋七月,臧荼反,陷代地,帝自往征之。 九月,灭燕,虏臧荼。 臧荼为燕王仅四年。 汉高帝五年九月,封卢绾为燕王。 光武三年,封叔父良为广阳王。

(今京西有卢王屯,在安次县常道乡二十五里??。汉燕王卢绾屯军与刘贾夹攻燕者。今名卢绾屯。按常道乡在耿就桥西,去安次县五里。唐贞观中县治也。魏燕王宇子奂封常道乡公,即此。广阳,水名。水经注云:广阳水东南至阳乡县右注圣水,圣水又东南径阳乡县西,县故涿之阳亭也。志云:阳乡城在今府治西南二十五里。)

晋室之乱,中原板荡,慕容俊自龙城迁蓟,窃据于此。 至唐武德元年,改为幽州总管府。 开元十二年,改幽州为范阳郡,置大都督府。 有府十四:曰吕平、涿城、德闻、潞城、乐上、清化、洪源、良乡、开福、政和、停骖、柘河、良杜、咸宁。

(刘定之曰:唐时此为范阳藩镇,安史改为卢龙,而所治幽州蓟县不改。今移蓟以为州,移卢龙以名卫,各去此数百里。其实唐之卢龙与蓟在此。)

石晋天福元年,以辽有援立之功,割幽州等十六州以赂,燕土遂沦于异域。 至金天辅五??年,以燕京及涿、易、澶、顺、景、蓟六州还宋。 宋宣和四年,改燕山府为永清军。 郭药师叛金,金人复取之,地复归金。 先是显德中,周世宗亲策兵复瀛、鄚诸州,将抵幽,病还。 宋太祖置封椿库,曰:晋割幽燕以遗契丹,使一方限于境外。 朕甚闵之。 俟库满,则以此酬之。 不然,散滞财,募勇士,以图攻取。 然终宋之世未能复也。

(宋太宗垂拱中,吏部尚书宋琪请复幽燕疏,其言幽燕情形甚悉。疏略曰:大举精甲以事讨除,灵旗所指,燕城以降。但径路所趋,不无险易。必若取雄霸路直进,不免更有阳城之围。盖界河之北,陂淀坦平,北路行师,非我所便。况军行不离于辎重,贼来莫测其浅深。欲望回辕,西适山路。令大军会于易州,循孤山之北,涞水以西,挟山而行,援粮而进。涉涿水,并大房,抵桑干河,出安祖寨,则东瞰燕城,才及一舍。此是周德威收燕之路。自易水距此二百余里,并是沿山,村墅连延,溪涧相接,采薪汲水,我占上游。东则林麓平冈,非戎马奔冲之地。内排枪弩步队,实王师备御之方。而于山上列白帜以望之。戎马之来,二十里外可悉数也。从安祖寨西北有卢师神祠,是桑干出山之口。东及幽州四十余里。赵德钧作镇之时,欲遏西冲,曾堑此水。况河次半有崖岸,不可轻度。其平地筑城护之,守以偏师,此断彼之右臂也。仍虑步奚为寇,可分雄勇兵士三五千人,至青白军以来山中防遏,此是新州妫州之间,南出易州大路。其桑干河水属燕城北隅,绕西壁而转。大军如至城下,于燕丹陵东北横堰此水,灌入高梁河,高梁岸狭,桑水必溢。可于驻跸寺东引入郊亭淀。三五日弥漫百余里,即幽州隔在水南。王师可于州北系浮梁以通北路,贼骑来扰,已隔水矣。视此孤垒,旬日必克。初宋太祖欲取幽蓟,以地图示赵普。普曰:图必出曹翰。帝曰:然。又曰:翰可取否?普曰:翰可取,孰可守?帝曰:以翰守之。普曰:翰死孰可代?帝不语,久之曰:卿可谓远虑矣。帝自此绝口不言伐燕。及太宗平河东,出讨幽蓟,久未班师。普手疏极谏,甚谓陛下信邪谄之徒,又谓望陛下精调御膳,保养圣躬。其言极切。帝报曰:将帅不遵成算,往复劳疲,为辽人所袭,此责在主帅也。朕踵百王之末,粗致承平,盖念彼民陷于异地,将救焚而拯溺,匪黩武以穷兵。卿当悉之也。疆场之事已为之备,卿勿为忧。遂罢进取之兵,而宋之弱实基于此。)

幽州属辽,后至太宗德光会同元年,立为南京。 圣宗隆绪开泰元年,改称燕京。 改幽州府为析津府,蓟北县为析津县,幽都县为宛平县。 其地以平州为要害。 (平州即今永平)天祚时,其将张玨守平州,以平州降宋,金人取之,时宋徽宗宣和七年乙巳也。 至高宗绍兴二十年,金主亮以上京僻在一隅,城燕京,徙居之。 贞元元年,谓燕乃列国之名,不当为京师号,改析津府为大兴府,称中都。 以中京会宁府为北京,汴京开封府为南京,而旧辽阳府为东京,大同府为西京,如故。

元世祖命邢台人刘秉忠相地于桓州东滦水北,建城郭于龙冈,三年而毕,名曰开平,继升为上都,而以燕为中都。 四年,又命秉忠筑中都城,始建宗庙宫室。 八年,奏建国号曰大元,而以中都为大都。

(世祖问刘秉忠曰:今之定都惟上都、大都耳,何处最佳?秉忠曰:上都国祚短,民风淳;大都国祚长,民风淫。遂定都燕之计。 )

明大祖洪武初,欲建都于元故都,修撰鲍频力谏而止。 乃改大兴府为北平府。 二年,立北平中书省。 三年,封燕王。 九年,革行省,设承宣布政司。

(洪武元年改北平府诏:一海宇以安人心,正国统而君天下,理势所在,古人皆然。自群雄乘乱以来,四方思治惟切,元纲已隳,疆土遂分。孰拯斯民,以定于一?顾予菲德,造此丕图。荷上天眷佑,臣邻翊赞,肇基江左,平定中原。瞄惟幽蓟,实彼根本。命将北伐,列郡皆顺。已于洪武元年八月初二日克取燕城。兵无犯于秋毫,民不移于市肆。捷音来奏,殊副朕怀。今改燕城为北平府,命官屯守。海宇既同,国统斯正。方与斯民共享安平之福。尚赖内外臣僚,夙夜公勤,匡朕不逮。)

明太宗永乐元年正月,礼部尚书李至刚等上一言:自昔帝王,或起布衣,平定天下,或由外藩,入承大统。 而于肇迹之地,皆有升崇。 切见北平布政司实皇上承运兴化之地,宜遵太祖高皇帝中都之制,立为京都。 制曰可。 乃以北平为北京。 二月,改北平府为顺天府。 八月,迁直隶苏州等十郡、浙江等九郡富民实北京。 先是,太祖建都金陵,于洪武二十四年七月谕工部曰:昔汉高祖迁天下豪富于关中,朕初不取。 今思之,京师天下根本,乃知事有当然,不得不尔。 朕今亦欲令富民入居京师,卿其令有司验丁产殷实者分遗其来。 于是工部徙天下富民,至者凡五千三百户。 彼时两京并建,人户殷实,说者谓几比汉之五陵焉。

(永乐十八年建北京诏:开基创业,兴王之本为先;继体守成,经国之宜尤重。昔朕皇考太祖高皇帝受天明命,君主中华。创立江左,以肇邦基。肆朕缵承大统,恢弘鸿业,惟怀永图。眷兹北京,实为都会。地势雄伟,山川巩固,四方万国,道里适均。惟天意之所属,实卜筮之攸同。乃仿古制,狥舆情,立两京,置郊社、宗庙,创建宫室。上以绍皇考太祖高皇帝之先志,下以开子孙万世之弘规。且于巡狩驻守,实有便焉。爰自营建以来,天下军民乐于趋事,天人协赞,景贶骈臻。今工已告成,选以永乐十九年正月朔旦,御奉天殿,朝百官,诞新治理,用致雍熙。于戏!天地清宁,衍宗社万年之福,山河绥靖,隆古今全盛之基。乃命礼部正名京师,不称行在。)

◎形胜

幽燕自昔称雄。 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枕居庸。 苏秦所谓天府百二之国,杜牧所谓王不得不可为王之地。 杨文敏谓西接太行,东临碣石,钜野亘其南,居庸控其北。 势拔地以峥嵘,气摩空而崱{山力}。 又云:燕蓟内跨中原,外控朔漠,真天下都会。 桂文襄云:形胜甲天下,扆山带海,有金汤之固。 盖真定以北至于永平,关口不下百十,而居庸、紫荆、山海、喜峰、古北、黄花镇险厄尤着。 会通漕运便利,天津又通海运,诚万古帝王之都。

太行自西来,演迤而北,绵亘魏、晋、燕、赵之境,东而极于医无间。 重冈叠阜,鸾凤峙而蛟龙走,所以拥护而围绕之者,不知其几千万里也。 形势全,风气密,堪舆家所谓藏风聚气者,兹地实有之。 其东一带则汪洋大海,稍北乃古碣石,稍南则九河既道所归宿之地,浴日月而浸乾坤,所以界之者又如此其直截而广大也。 况居宜北之地,上应天垣之紫微。 其对面之案,以地势度之,则泰岱万山之宗正当其前也。 夫天之象以北为极,则地之势亦当以北为极。 易曰:艮者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以成终而成始也。 艮为山,水为地之津液,而委于海。 天下万山皆成于北,天下万水皆宗于东。 于此乎建都,是为万物所以成终成始之地,自古所未有也。 前乎元而为宋,宋都于汴。 前乎宋而为唐,唐都于秦。 在唐之前则两汉也,前都秦而后雒,然皆非冀州境也。 虽曰宅中图治,道里适均,而天下郡国乃皆背之而不面焉者。 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易曰:离,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 夫以北辰为天之枢,居微垣之中,而受众星之所向,则在乎南焉。 今日京师居乎艮位,成始成终之地。 介乎震坎之间,出乎震而劳乎坎,以受万物之所归。 体乎北极之尊,向乎离明之光,使夫万方之广,亿兆之多,莫不面焉以相见。 则凡舟车所至,人力所通者,无不在于照临之中。 自古建都之地,上得天时,下得地势,中得人心,未有过此者也。 朱文公熹曰:冀都天地间好个大风水。 山脉从云中发来,前面黄河环绕。 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 嵩山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重案,江南五岭诸山为三重案。 故古今建都之地皆莫过于冀都。 盖指今之京师地也。

(刘伯温基曰:元氏入主中夏,佐以姚、刘、许、耶律诸君子,虽因其迩于阴山以定都,而地形之强,实甲天下。抚据全盛,几将百年。一时文章,亦颇有奇气,未必非山川形胜风气之观感或有以助之也。至于元季,四方鼎沸,而国都固犹晏然自若也。盖其东连沧海,西接晋冀,前者弥潴大陆之利,北有重关天险之固。若非天命所归,其主自逊于荒,而以势利相持,虽引百万之兵顿之坚城之下,岁月之间,成败利钝,未知其势孰为得失也。)

◎险隘

居庸关在府北一百二十里,昌平州西三十里,南北相距四十里。 两山夹峙,一水旁流。 悬崖峭壁,最为险要。 淮南子曰:天下有九塞,居庸其一焉。 唐高适入关诗,有绝阪水连下,群峰云共高之句。 明初洪武二年,大将军徐达垒石为城,以壮京师门户。 永乐二年,置卫领千户所者五。 有龙虎台在关南口,台广二里,袤三里,与积粟山对峙,作龙盘虎踞状,俗名龙虎台。 中有峡曰弹琴峡,水声在石罅间,响如弹琴,故名。 天津关在良乡县北,西至大龙门凡十五关口,其间差大者曰天津关。 黄崖峪关在蓟州北四十里,自关以东凡十口,至马兰峪关。 其间差大者曰宽佃谷关。 马兰峪关在遵化县北,自是而东凡三十一关口,至大喜峰口。 其间差大者曰沙陂谷口,曰罗文峪口,曰松楠峪口,曰龙井儿关,曰潘家口,曰团亭寨,曰杨口,在昌平县西,凡二十七关口,至天津关。 古北口在密云县东北一百二十里。 两崖壁立,中有路仅容一车,下有涧,巨石磊块,凡四十五里。 自是以东凡二十四关口,至峨嵋山寨。 宋苏辙古北道中诗:乱山环合疑无路,小径萦回长傍溪。 仿佛梦中寻蜀道,兴州东谷凤州西。 大喜峰口在遵化县北,凡七十口,至永平府青山口。 黄花镇在昌平县东北九十里,自是而东至古北口,凡四十八关口。 其间差大者曰大小峪关,曰白马关,曰陈家峪关,曰吊马峪关。 峨眉山寨在密云县东北,又东至黄崖峪关,凡五口。 其间差大者曰黄松峪关,曰将军石关。

(京东京西险隘二百余。洪武十五年九月,北平都司开报:曰一片石,曰黄土岭,曰董家口,曰义院口,曰箭干岭,曰孤窑儿,曰刘家口,曰流河口,曰余流口,曰冷口,曰界岭口,曰青山口,曰干涧口,曰桃林口,曰峪口,曰石门子,曰白道子,曰白羊峪,曰石湖洞,曰五重庵,曰新间岭,曰佛面山,曰栲老山,曰擦崔子,曰城子岭,曰水峪,曰中寨,曰榆木岭,曰青山口,曰游乡口,曰缺门口,曰大喜峰口,曰小喜峰口,曰团亭寨,曰潘家口,曰常峪寨,曰三台山,曰隘口寨,曰龙井寨,曰朝儿岭,曰松陀儿,曰松棚峪,曰青山大岭,曰木潭岭,曰臭麻峪,曰刀山寨,曰水岭,曰马蹄峪,曰洪山寨,曰蔡家峪,曰秋科峪,曰乐家峪,曰道清峪,曰罗文峪,曰猫儿峪,曰山寨峪,曰小槌角山,曰会仙台,曰沙披峪,曰山口西寨,曰片石峪,曰冷嘴头口,曰猪皮寨,曰皮山寨,曰龙池寨,曰大安口,曰井儿峪寨,曰鲶鱼石口,曰琵琶峪,曰马兰峪,曰平山寨,曰宽田峪,曰南山顶寨,曰饿老婆顶寨,曰滴水峪小寨,曰北山顶寨,曰滴水峪北山等寨,曰录山顶,曰峪台岭寨,曰古强峪,曰耻瞎峪,曰钻天岭,曰黄崖口,曰小平安岭,曰大平安岭,曰三山寨,曰蚕豫峪,曰青山岭,曰章作峪,曰将军石口,曰曷山寨,曰黄松峪,曰文家庄,曰鱼子山,曰萧家岭,曰熊儿岭,曰沙岭儿,曰灰峪口,曰灰岭儿,曰猪圈头,曰山嘴头,曰木场峪,曰灰塘峪,曰墙子岭,曰磨刀峪,曰许家峪,曰苍术会,曰小黄崖,曰大黄崖,曰石堂峪,曰姜毛峪,曰苏家峪、火虫峪,曰遥日南峪,曰烧香峪,曰墨峪口,曰崖台峪,曰高垛子,曰小水峪,曰汉儿岭,曰城子山,曰倒班岭,曰把头岭,曰师姑峪,曰招桐安,曰齐头崖,曰柏岭安,曰将军台,曰卢家安,曰司马台,曰丫髻山,曰沙岭儿,曰砖垛子,曰龙王峪,曰师婆峪,曰古北口,曰潮河寨,曰祚峪,曰陡道峪,曰蚕房峪,曰陈家峪,曰东池峪,曰西胣骨,曰白马甸,曰划车岭,曰冯家峪,曰营城岭,曰黄崖口,曰石塘岭,曰东石城、西石城,曰东水峪,曰白道峪,曰牛盆峪,曰小水峪,曰水口峪,曰河防嶝,曰神堂峪,曰升连口,曰加儿岭,曰驴鞍岭,曰南冶岭口,曰黄花镇,曰西水峪,曰东园峪,曰灰岭口,曰贤庄口,曰银石口,曰德胜口,曰虎峪,曰居庸,曰阳峪口,曰苏林口,曰白羊口,曰白峪口,曰高崖口,曰方良口,曰常峪口,曰长城岭,曰沿河口,曰石港口,曰小龙门口,曰天井关,曰东龙关,曰天桥关,曰天关,曰洪水口,曰西龙门,曰段口,曰石峨口,曰兰坊口,曰鹿角口,曰南龙门,曰马水中,曰道水口,曰石塘口,曰金口。)

金史曰:燕山之地,易州西北乃金坡关,(即紫荆。)昌平县之西乃居庸关,顺州之北乃古北口,景州之东北乃松亭关,平州之东乃榆关,(即山海关。)此数关皆天造地设,以为内外之限。 今皆在京师之背,若负扆然,可谓天险矣。 蓟,京师左辅也。 三屯营居中为重镇。 明初即古会州地设大宁都司营屯等卫,外山绵络,与辽东宣府东西并列为外边。 命徐中山,于西北自古北口东至山海关,增修关隘一道,为内边。 至永乐以大宁全地与兀良哈,后止守内边。 昔人谓外边山势连亘千里外撤江环绕,为天然之险。 于慎行曰:赵德钧为幽州节度使,于幽州之南六十里城阎沟而戍之,又于幽州之东五十里城潞县而戍之。 二城乃幽州之门户也。 阎沟即今良乡,为陆路之喉;潞县即今通州,为水路之口。 古今地险,亦略相蒙如此。 杨循吉曰:京师形势高耸,天地坛??前有三里河,去通州五十里,地形高通州六丈九尺,置二闸,可行舟。 大通桥去通州四十里,地形高通州五丈,置十闸,方可行舟。

◎分野

春秋元命包谓尾箕散为幽州,分为燕国。 尔雅云:幽州为析木之次。 晋书:析木陬訾为幽并,箕尾幽燕也,自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为析木之次,于辰在寅。 又曰:广阳入箕九度。 唐志谓箕尾析木津也,初尾七度,中箕五度,终南斗八度,应北平、渔阳等郡。 天文志曰:析木津之次,中台之下,下台之上。 又曰:冀主北斗枢星。 又曰:辰星主燕赵代。 森罗记云:尾九星九度少强三度入寅,于辰在寅,为人马宫。 分野之说,其来已久矣。 然非可论于宸居之地。 如心属宋豫,三国时魏分也,宜占不在属。 魏黄初之四年,蜀之章武三年也。 月犯心,先主殂。 盖心者心也,天之心天王之象也,先主本帝室之胄,故蜀当之。 尾箕虽分幽冀,然尾主进御,箕主后妃,尾受之箕帚,示妇道也。 其占每在后宫。 苻坚时彗起箕尾,缘坚灭燕,姊弟双飞,垂妻同辇,已而冲逼长安,坚之亡以色荒也。 玄宗时五星聚箕尾,未几羯鼓渔阳,乘舆播迁,实金钱锦褓招之,惜当时太史令无以若语悟二主者。 予因以五星所聚考之,房何与周,箕何与齐也? 顾房主天子后宫,商以妲己亡,周以文母邑姜兴,故聚房箕主簸扬。 齐桓首霸而皇王事业悉举而扫除之,非复唐虞成周宇宙矣。 故聚箕。 汉宋混一,井奎轸何分也? 顾井主水,衡物之平者莫若水。 营国制域,画野分州,取象焉。 高祖平海内,而守令郡县较若画一,故聚井。 奎主武库,亦主文章,五星聚焉,偃武修文,太平象也,故宋干德见之。 列宿始于角,终于轸,元人灭宋而宇宙内事为之一终,故宋淳熙间日月五星聚焉。 洪武间聚奎,占若干德矣。 嘉靖间聚营室,已而九庙一新,致室为太庙也。 观此,京师非可以分野论也。

(洪武十七年闰十一月,命儒臣会同钦天监,以天文分野分配州郡,纂书二十四卷,赐名清类天文分野书。燕分野箕尾在寅,自尾三度至斗二度属燕分。幽州今北平旧大都路。广信宋广信军,即遂州,今并入安肃县。信安宋信安军,今霸州。干宁今河间县,宋为干宁军。永静今河间景州,宋永静军。安肃今为县,属保定。保顺今庆云县,属河间,宋属保顺军。永定今蠡县,宋为永定军。保定今府。顺安今安州,属保定,宋顺安军。保雄今雄县,属保定。莫旧莫州,今任丘县,属河间府。霸今州,属北平府。大辽之东偏与高丽,皆燕分也。今考唐天文志云:尾箕析水津也,自渤海九河之北,得汉河间今府。涿郡今涿州。广阳今北平。及上谷今保定县。渔阳今蓟州。右北平今滦州。辽西辽东今大宁辽阳。乐浪今平壤城。玄菟今东宁府。古北燕今北平。孤竹今永平。无终今属平滦。九裔三韩九种之国,尾得云汉之末派,龟鱼丽焉。当九河之下流,滨于渤碣,皆北纪之所穷也。箕与南斗相近,为辽水之阳,尽朝鲜三韩之地,在吴越东南。)

◎风习

旧志云:燕之山石块垒,危峰雄特,水冽土厚,风高气寒。 其草木皆强干而丰本。 虫鸟之化亦劲踵<甬毛>毳而瞿瞿然迅飞也。 以故圆榘之粹,蒸为贤豪,上之人文雅沉鸷而不狃于俗,感时触事则悲歌慷慨之念生焉。 其犹然燕丹遗烈哉! 以至闾巷佣贩之夫,亦莫不坚悍不屈,硁然以急人为务,无阘冗呰窳之习。 此其善也。 然而风会之趋,人情之化,始未尝不朴茂而后渐以漓,其流益甚焉。 大都薄骨肉而重交游,厌老成而尚轻锐,以燕游为佳致,以饮博为本业,家无担石而饮食服御拟于巨室,囊若悬磬而典妻鬻子以佞佛进香。 甚则遗骸未收,即树幡叠鼓,崇朝云集。 德化陵迟,民风不竞。 此讵可令贾太傅见也? 隋志云:冀州于古尧之都也,帝居所在,故其界尤大。 信都清河之间,博陵、恒山、赵郡、武安、襄国,其俗颇同。 人性多敦厚,务在农桑,好尚儒学,而伤于迟重。 前代称幽冀之士钝如槌,盖取此焉。 俗重气侠,好结纳,其相赴生死亦出乎仁义。 故班志述其土风,悲歌慷慨,椎剽掘冢,亦自古之所患焉。 前谚云:官不偶,遇冀部。 实弊此也。 太原山川重复,人性劲悍,习于戎??马,涿郡、上谷、渔阳、北平、安乐、辽西皆连接边郡,习尚与太原同俗,故自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云。 然涿、太原自前代以来皆多文雅之士。 虽俱曰边郡,然风教不为此限也。

(宋著作郎许亢宗使金行程录略曰:自良乡六十里至燕山府。燕山乃古冀州地,舜以冀州广远,分置幽州,以其地在北方幽阴之地。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楼烦、白檀,西有云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唐制,范阳节度临制奚、契丹。自晋割赂,建为南京,又为燕京析津府。户口安堵,人物兴庶,州宅用契丹旧大内,壮丽敻绝。城北有市,陆海百货,萃于其中。僧居佛地,冠于北方。锦绣组绮,精绝天下。蔬蓏果实稻粱之类,靡不毕出。桑柘麻麦,羊豕鸡兔,不问可知。水甘土厚,人多技艺,民尚气节。秀者读书,次习骑射,耐劳苦。夫金人偏安一隅,当时景色之丰、士民之勤如此。宜乎元臣郝经对世祖曰:今即不能如汉唐,如元魏、金源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