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峰李永选撰辑南山张善贵校刊

○名 胜

洞天岩 在猴屿屏山。石洞幽邃,擅一方之胜。清嘉庆间举人郑积馨《洞天岩记》:“岩之有洞,皆天造也。若桃源、榴花,借非天造,岂人力可及哉?然造自天者亦不可不参以人。侯封有岩,名曰洞天,余少游时辄览其胜。今复假馆名区,训课之暇,扶杖逍遥,游目骋怀,此乐何极。岩之路,自乡而往,始至秀安山,苍松偃盖,周天一碧。缘阶而升,有石门焉,双峰对峙,劈若天开。门之旁隐有一洞,潭石秀丽,虽未参以人工,已足引人入胜。迨入斯门,则有竹,有梅、有松,有柏,间以奇花异卉,疏疏密密,芳芳拂拂。又有蝙蝠洞、合掌岩诸胜。节节奇观,不一而足。已而行曲径,步入深林。群石对垒,环区四周,中藏古寺,颜曰‘屏山’,盖以寺前得石横列如屏,壁立数仞,寺因以名。于是寺转而西,其地稍下。谷口仰开,中含巨石,石畔有泉,联珠错落,镗鎝有声,名曰滴滴泉。缓步而窥,俯首可入。褰裳升阶,石径侧行,径尽景开,居然仙府,列石铺筵,绰有余地,所谓洞天其在是矣。今复因天之造而参以人,于洞之后辟而进之,愈空愈奇,愈幽愈邃,兼以片瓦高悬,涌泉不竭,帽石居左,中潭峙西,坐卧其间,俗缘尽脱。快哉斯景,飘飘欲仙。至若远望长江堤岸一带,俯躬近眺村落烟连,鸡洲、凤岭拱于前,石鼓、金鸡绕其后,盘及绝顶,顾盼靡涯,禽鸟飞鸣,风云百变,则又洞外之胜概也。抑斯洞也,较之桃源、榴花有胜焉者。桃源、榴花,乍有乍无,渔郎仙客而外无踪迹,孰若斯洞长在人间,兴起而游,兴尽而返,无分雅俗,有心共赏,其为乐更何如也。岂必幻情化景始足称宇宙之奇哉!今诸阮辈嘱记于余,第笔墨迂疏,未足尽斯岩之胜也。”剑峰林凌霄氏勒石诗云:“瑞气钟凝小洞天,屏山环绕碧岩前。龙门片石遵凭眺,更听泉声滴滴泉。”郑振瑞勒石诗云:“半世沦尘宇,炎凉变态多,何如超物外,习静听张罗。”李永选《洞天岩歌》云:“际海侯封真福地,丹崖翠壁开仙掌,泉声滴滴卧听来,恍若空阶环玦响。石上留痕传鬼斧,洞中别有乾坤两,鸟弄猿呼不闭门,与客空山待月上。神游心赏在幽谷,何必蓬莱去来想?”林亦岐诗云:“闻道洞天胜,扶筇采药临。波光环海峡,春色满山林;万象岩前幻,一诗石上吟。未应游兴罢,晚照奈西沉。”案猴屿又称侯封。石刻详《金石》。滴滴岩擅一方之胜,标为“洞天听水”,以之为六里四景之一。

金狮岩 在江左里天池山。又称蟛蜞洋山。明万历间高僧真潮居此。有斋堂,有陈震勒“金狮岩”三字。沦陷时敌驻重兵。

弥陀岩 在洋屿。元护军参谋陈弦诗云:“城南野寺草萋萋,老去登临兴不迷。黄菊有情留客醉,青猿何事向人啼?长江落水孤帆远,古道寒芜匹马嘶。愿得相从休物累,频来此地共幽栖。”

狮子岩 在洋屿云门山。宋丞相郑昭先有狮子诗勒石云:“生出群毛长,英雄夸百尊。爪牙应大用,今且踞高冈。”传为郑八岁时所作诗。

泗洲岩 在洋屿。

乌石岩 在筹岐。《闽都记》云:“筹岐俗呼铁岐,乌石岩在其上。宋江东提刑王益祥由义乌卜居于此。”

八仙岩 在营前。石有八仙,形迹甚肖。

观音岩 在营前伯牙潭。有天然观音像。

蝙蝠洞 一在营前伯牙潭,一在屏山洞天岩。

闽山洞 在筹岐。

龙 窟 在光俗里伯牙潭。

牛 冈 在光俗里霞洲。

仙人厝 在钦仁里鳌峰山。

仙人迹 在大象山中。鬼人坑亦在其处。地险人迹罕到,明末清初,草寇尝啸聚于此。民初土匪猖獗,多巢其间。

松 序 在至德里马头。元郑周可居之。(见明宋景濂《茂承斋铭》)白鹭坑在其后,水帘高挂,望之若白鹭,风动有欲飞状。

三台石 在营前。《闽侯县志》云:“相传石自武夷飞来。明状元陈谨读书处在其下。有峰曰文笔。”

鼓 石 在赤屿。鸣则为瑞。

状元帽石 在营前。前为旧分县衙门。

指动石 在高安螺井。有石浮于上,可以指动。

鲤鱼石 在伯牙潭,以形名。

狮子石 在至德里灵洞山。

龙脚石 在江左里石龙后山。石可七八丈。宋熙宁二年,进士武陵翁华有诗云:“香开岩桂露凄清,翠锁晴岚泼眼明。风度南枝鸟鹊啭,月斜西坞玉蝉横。来游十里水云窟,偿我一生邱壑情。诗句乞君高挂壁,且容鼻息撼雷鸣。”(见《福州府志》)

金刚腿石 在江左里南岸。为闽江口有名之古迹。有萨镇冰、李厚基石刻,旁镌“古物保存,禁止砍伐”等字。据说此处本来有一右腿,当造万寿桥时凿去,架为桥梁,尺度不够,将石沉于大桥底下。

伯牙潭 在光俗里,与罗星塔隔江相对。有高山流水之音,故以伯牙名之。横江渡在其处,通马尾、福州,往来者不绝如缕。海关建筑宏敞,风景殊佳。江心停泊海船,入夜电灯照耀若满天星焉。有龙窟、观音岩、鲤鱼石、木鱼潭诸胜。岱峰李永选《伯牙潭》诗云:“如此江山似画图,潮来潮去与云俱。潭倾岸侧涛声壮,欲问中流砥柱无?”“流水高山独赏音,松间小憩豁胸襟,烟含龙窟如将雨,何日飞腾化作霖?”“浪花雪白满江风,遥望青洲一塔嵩,山近海门秋欲早,相逢途次客匆匆。”“摇摇潭影水泠泠,浦溆轻舟向晚停。小坞芦漪尘不受,渔家倨傲欲忘形。”此地标为“瀛洲环碧”,为六里四景之一。

毗济潭 在至德里九龙山狂牛岭南。俗曰水停湟。有瀑布,潭深莫测,传神龙窟宅也。祷雨辄应。明成化间亢旱,里人车水,内现石刻“毗济潭”三大字,为朱子所书。(并见《闽都记》、《闽侯县志》、《唐峰形胜图志》。)林涵春撰《林之蕃传》云:“之蕃甲申变后,隐居唐屿,有潭曰毗济,朱子游迹处也。日汲潭洗耳,牢骚感愤,咸于诗之发之。尝作悲秋诗以自况。之蕃示友有句云:“若问故人生计在,石田茅屋隐山邱。”(并见《福建艺文志》)

芦■〈艹際〉潭 在江左里芹山溪。有瀑布,岁旱祷雨有验。诸石刻详《金石》。邑志《杂录》云:“长、闽交界之区为五竹浦,山行四五里,有芦■〈艹際〉潭焉。巉岩削壁,水深无底。父老曰:‘此前明夏允彝祷雨处也,’上香时,潭中忽现龙爪。归半路,浓云四起,山雨欲来。允彝祝曰:‘神果有灵,暂停云此山,俟回县时与吾民共赏之。’果然,因勒停云于石。迄今二百余年,鲜有能继之者。同治八年七月间,合境大旱,民以为忧。邑令彭光藻偕守戎芒鞋素服步祷,时秋阳亢烈,汗挥如雨,令独往返无倦色,观者咸叹息泣下。数日之内,果沛甘霖,令大喜过望。大书‘霖雨苍生’四字于潭之石壁,并叙其缘起云云。”案石刻曰芦■〈艹際〉潭,邑志误■〈艹際〉为芒也。

九松古迹 在洞头。清咸丰四年重修。有碑记。

上元古迹 在浮岐。有庙祀周姓兄弟三人。

圆山寨城 《福州府志》云:“在江左里,与江右闽安崇新寨城相对。”

洋屿城 在洋屿。清初防海原仅一面筑墙,嗣于乾隆间协领李学文承修时,又增三面围墙,为驻兵防守凭借。墙高一丈零,内有八路十二街道,王伯秋专员改名其地曰齐礼村。

南岸炮台 在象屿,与闽安对峙。创于顺治十三年,道光戍申,闽浙总督刘重筑。抗战时毁于寇。

里岸炮台 在象屿。与南岸同时所建。今则亦毁于日寇。

长福寨 在江左里石龙后山。昔之屯兵处也。

鸡笼寨 在猴屿鸡笼山。

后塘寨 在光俗里湖里山之下。

鲤冈书院 在洋屿。

唐峰精舍 在唐屿鲤鱼山。元至治间,黄勉斋先生七世孙黄少川讲学之处。

灵洞精舍 在洞头。

朱子祠 在洋屿云门山。有记。祀朱晦翁。

黄文肃公祠 在黄李。祀宋理学勉斋先生。

卢玉溪先生祠 在浮岐。祀宋玉溪先生。民国乙酉,乡人重修。

郑文靖公祠 在洋屿。祀宋丞相郑昭先。真文忠匾曰“亩忠堂”,并为之记。重建于明。陈艮有记。清大司寇陈望波先生题曰“克昌厥后”。今为洋屿国民校。

麻公祠 在玉田。祀宋麻家兄弟三忠。

文昌祠 一在洋屿云门山,一在猴屿,一在下洋,一在霞洲,一在长安,明崇祯间林成章筹建。一在唐屿,今废。一在赤屿,一在大溪,今圮。一在玉田,曾一度改为县中学宿舍。

厉 坛 在高安。祀唐大将军张巡。一在湖里金鸡山下。

值符坛 在霞洲后山。

武圣庙 一在洞头,一在象屿,一在高安,一在洋屿,清雍正间水师立营时,阿尔赛将军捐廉一千两建筑。

文武圣庙。在营前,嗣圮。

五圣庙 在洋屿。清雍正间建。

城隍庙 在光俗里坛后山。案林通《图经》云:“汉御史周奇守荥阳不屈,为项羽所烹,后高祖思其忠烈,令天下立庙祀之。”又按旧时城隍皆有封号,府曰公,州曰侯,县曰伯,里则未闻有封焉。

水部尚书庙 在洞头。祀宋陈忠肃文龙。

盘古庙 在下洋。为清季时猎人所建。

威烈王庙 在光俗里祥洲。案《闽侯县志》云:“威烈王祖庙在光俗里。祀神姓陈,捍灾御患,无不应。宋时累封威烈昭济侯。”

金吾庙 一在江左里后洋,一在唐屿鲤鱼山,祀唐邑人林通伭。传宋初有寇至自梅江,神树旗率兵御之,遂退。是日降灵于人,述生平及父母妻甚悉。事闻,敕赐十字“金吾镇国万姓无敌尊王”。

伯康庙 在马头。祀宋勤王千夫长郑伯康。塑有遗像,状甚威严。是乡每逢上元日必张灯结彩,庙会一次。李永选瞻拜遗像,有诗云:“南宋十朝百五年,果因数尽负生贤。力能扛鼎千夫长,身为勤王百战先。乐道山中烧汞火,象形里下爇炉香。春秋庙祀皆孙子,姓字合当著简编。”案此次修志采事迹立传《忠义》。

柏姬庙 一在江左里芹山,一在洞头灵洞山,称洞主庙。民国三十一年游福海重修。按神为元行省柏帖穆尔女。明兵下福州,柏帖穆尔引妻妾登楼,谕以大义,合家同时殉难者七人,女甫十岁,亦与焉。后人怜而祀之。俗称白鸡小姐,乃土音相沿之误。

真武庙 一在唐屿,一在马头,一在高安,一在厚安。按真武庙之祀,近水之地多奉之。

泰山庙 一在湖里,一在厦珠,一在筹岐,一在象屿。

五显庙 在洋屿。宋丞相郑昭先建。屡经郑氏裔孙重葺,庙貌尚新。

太乙天尊庙 在东屿。

通济王庙 在泮野,曰祖庙。宋嘉定元年建,祀唐林浦。浦生前居其处,里人立庙祀之。《义行》有传。《福建坛庙志》云:“在光俗里。有司上其状,赐封号焉。”一在筹岐,一在厦朱,一在东坑,一在马头,宋千夫长郑伯康建。遗迹尚存。

伽蓝庙 在泮野。

白马王庙 一在伯牙潭,乾隆五年建,为水警驻札处,嗣圮。一在筹岐,一在猴屿,一在蟛蜞洋,俱祀闽越王第三子白马三郎,以桑溪大鳝为民畜害,射杀之,上封号曰冲济广应灵显孚佑王。(见《福建坛庙志》、《闽侯县志》)

英烈庙 在唐屿。祀唐天宝间乐部雷海青。按雷遭安禄山乱,抗节不屈死。俗称元帅。

显圣庙 在霞洲。

五公庙 在岭头圆觉寺。祀神未详其名。

王狮公庙 在东屿。

孙真人庙 在高安。祀唐医王孙思邈

武圣行宫 在筹岐。祀汉关壮缪。

文昌宫 在泮野。进士林柽藩读书处。

天后宫 在洋屿。崇祯间建。清雍正七年,因设立水师旗营重修,内奉协领彝灵阿长生禄位。初名行台,嗣改为学校。旧额一匾书“燕海生还”四大字。跋云:“余历丁家难,意忽忽不自得,己丑北上,祷于神,誓以功名不遂不复生还。今幸捷南宫,入词垣,乞假南旋,言念畴昔,书此以志神贶。”末署“里人黄曾源”。按黄《节概》有传。一在洋屿云门山中,有楼,祀朱文公。一在猴屿,又称天妃庙。一在厦朱。一在浮歧。一在长洋,称天后庙。一在高安。按后姓林名默,莆田湄洲岛人也。

圣王宫 在琅尾莲花峰下。

洪恩灵济宫 在绍惠里。《福建坛庙志》云:“神南唐徐温之子江王徐知证、饶王徐谔。”

观音殿 在洋屿鲤冈。清雍正间,里人移建北门今所。

三宫殿 在洋屿。里人持斋供佛处。

五佛殿 在泮野。

宋王提刑益祥宅 在筹岐。《闽都记》云:“祥由义乌卜居于此。《闽侯县志》云:“祥宅在衣锦坊,旧居闽县筹岐,致仕后,迁今所,子孙世居之。筹岐王姓亦其后也。”

郑丞相昭先宅 在洋屿。昭先居政府,卒之夕,有星坠故宅。(见《闽侯县志》)

明陈修撰谨宅 在营前。按陈省居曰南园,在洗马桥东。园迤逶里许,户外有冈阜如笋。

黄中书应恩宅 在赤屿。

林布政春池宅 在湖里。

林运使国相宅 在光俗里。立传《名臣》。

林给谏材宅 在唐屿。

林御史之蕃宅 在唐屿。

清林知县崑琼宅 在黄石。

郑知县善述宅 在玉田蕉溪。

周知县元宅 在厚安

陈知县宪周宅 在洋屿。

林侍郎文辉宅 在泮野。

林起崧父子科甲宅 在泮野。

林进士柽藩宅 在泮野。

民国林总长建章宅 在泮野。

观察第 在洋屿。清黄观察曾源宅。

孝廉第 在下洋。清孝廉李秉彝宅。

妙喜庵 在洋屿云门山。今圮。《三山志》云:“宋孝宗书额。”

报本庵 在江左里院里山。址存。

瑞云庵 在玉田。

亩忠堂 在江左里洋屿。宋丞相郑昭先祠堂。真文忠西山先生《亩忠堂记》云:“上更化之八年,以右谏议大夫长乐郑公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公拜疏恳辞。诏曰:‘朕方求当世之彦,相与建当世之功,有文臣之才,不如卿有大臣之度。盖心平乃可揆物,非度博不能受人。’于是缙绅大夫翕然知上所以用公之意。公遂拜命不敢辞。越明年,升同知院事,又明年,擢参知政事。既又晋长枢院,与东西府谋事,议论宽厚宏博,其心休休焉无偏无党,夙宵自竭,不蕲人知,庶几所谓辅赞弥缝而厝诸用。又五年,公以疾求释位,流涕上前,曰:‘臣犬马病,力不能任陛下事。愿赐骸骨以归。’上留数四,召拜资政殿大学士。是年六月,荆门寇发,公总督平贼大功,除观文殿学士,知枢密院事。越六年正月,诰至授金紫光禄大夫,兼摄中书右丞相。公力辞,奏曰:‘臣驽且惫,不能任相事,敢固力辞。’乃诏升一秩,领祠于洞霄宫。时德秀卧西山,公过焉,因上谒,请问所以求去之果者,公曰:‘吾老且疾,不宜久典政机,妨贤能路,是以有请。请而获,吾之幸也。然忍忘吾君哉?吾以一书生骤致此位,虽即死,无以报上恩。今虽退伏田里,葵藿之心,终在帝所。吾将归营一堂,朝夕其间,致子牟存阙之思,非子谁知吾意者。’明年,以书来,曰:‘堂成矣,其为名而志之。’德秀既不获辞,请以‘亩忠’匾之。又惟自昔大臣遭时得位,进退出处之道有难焉:方其进用也,以有补为难;用以有补矣,以能退为难;能退矣,以不忘君为难;今公之居庙堂也,于国论有调胹之功;其退也,于权位无固吝之意,迨既优游林泉,宜若无与国事,而惓惓于君犹有不容释者。《书》曰:‘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君之谓矣。虽然,君之所谓不忘君者,岂徒有是心哉。先朝元臣,身处燕闲,国有大政令议论,未尝不密效忠款,以禆聪明。今天子从善如流,公之被遇殊特,又非群臣匹,继自今安危理乱之机,有伏于众人所未察,而先事而言者,必公也。是则古之大臣之事,德秀方属望于公。若夫堂之面势,挹鱼山而吞马渎,其于登览最胜,然非属笔本旨,故不书。”明兵部侍郎陈省《亩忠堂跋》云:“余自谢仕归田,凡名山胜概,靡不周历,至于琅琦天竹、海上云门,二禅风致,窃欣慕之。时九月,岁辛卯,偕二三朋戚,徜徉于云门天竹之墟。偶谒世亲郑文靖公祠,见其诗,与真西山之记,令人忠爱之忱油然不能自己者。因吟一律以志斗山之仰。”诗曰:“丞相仙游久不归,芳祠深锁几斜晖。高风白社名犹在,劲节青编事己非。老我归田忘世虑,怜公身隐念宸扆。于今进拜瞻仪范,千载令人仰德辉。”明按察司副使陈复升《题亩忠堂》诗云:“祠宇巍峨枕云屏,千年名宦妥神灵。亩忠趋拜思何极,孝友流传教正经。相貌端严钦俨若,言行纯谨凛观聆。稽知显迹皆千古,想必当年旧典型。”明刑部员外郎李廷美《题亩忠堂跋》云:“宋郑文靖公以天挺豪杰之资,师于朱紫阳,友于真西山,仕宁宗茂著功绩,盖闽中望族也。廷美与公之后为世亲,叨登仕版,越二十年,始获拜公遗像于祠堂。景仰之余,谨赋小诗二首,以志岁月云。”诗云:“宋室南来国势偏,先生当国共称贤。权归首相功尤大,学绍真儒道有传。潜邸龙兴多病日,青宫鹤返赐闲年。如公明哲谁能似?合与张褒一传编。”“丞相仙游三百年,堂堂遗像至今传。文章事业昭前代,礼乐衣冠启后贤。江水似襟环第宅,云山如画隐林泉。亩忠堂构知何意?都在先儒记一篇。”明监察御史郑锡文《题亩忠堂跋》云:“魏国郑文靖公事宋,当南渡之余,师晦庵朱子,又逢伪学之禁,以参知政事进右丞相,辞不拜,岂非深识乎时势耶?日湖有诗,亩忠有堂,所以启佑后人者不鲜。锡文生公后三百年,去公故里不半舍许,感怀名德久矣。弘治乙丑,以病告归,始得拜公于祠下。见公族孙衣冠文物不啻旧家风致,翘英振锐于词场仕途者,尚未艾也。遗容严雅,乔木兴怀,敬题近体一章,以致斗山之仰云。”诗云:“丞相祠堂隐碧崖,森森乔木倚云栽。江流夜月长遗像,草长春风自映阶。勋业可夸南渡后,渊源谁识紫阳来?亩忠有训千年在,载仰余风激壮怀。”明户部员外郎李叔玉《题亩忠堂跋》云:“大明天顺辛己冬十月望日,叔玉过洋屿访旧,谒文靖公祠,诵公亩忠堂诗,以见仁人君子爱君之心。范希文所谓居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二者公皆有之。宜乎千禄百福,子孙千亿。因赋诗系于公诗之末。其事实备载真西山记,此不复赘。”诗云:“六秩还家鬓未丝,爱君曾作《亩忠》诗。故家礼乐存文献,盛代衣冠仰令仪。碧水丹山环食邑,苍松翠柏绕行祠。云礽世绍诗书泽,苹藻千秋表孝思。”明进士高文达《题亩忠堂跋》云:“愚尝稽诸《宋史》贤相列传,皆当代名儒也,故居位所行事业,诚足以安社稷,保国家,泽生民,而足以措斯世于治平。及乎南渡以后,紫阳朱子厄于伪学之禁,不得已讲学于考亭,时郑文靖公始筮仕于浦城,地之相去不百里许,公知紫阳之学乃吾道之真传,不以之既贵而废学,竟往从师而执弟子礼,迨秩满而不辍。晚来归都,大官出将入相,勋业昭然,无非从学道中来也。奈逢史弥远柄用,专权自恣,乃乞归休,惜哉不得尽其所施也。今日晋拜祠下,遗像俨然,令人起敬;况复诵真西山《文靖公亩忠堂记》,则公惓惓爱君之诚,虽老死于牖下,而不忘也己。呜呼,道学之士,始终一致,信夫。因占数句以致景仰之私云。”诗云:“正气攸钟此丈夫,故知朱子是真儒。拳拳宦后犹从学,蹇蹇朝中肯合污?富贵无心宜易退,羹墙在念剧中孚。幸趋祠下瞻遗像,况读西山一记乎?”李永选后七百年登亩忠堂,瞻拜郑文靖公遗像,有诗云:“马渎鱼山位一堂,几经风雨几沧桑。仪观斯世谁为象,冠冕当年孰可方?止水先传能节义,日湖后死有文章。忠犹畎亩千秋重,道在云门引领望。”郑文靖公自题亩忠堂诗云:“我闻魏公子,恋阙心惓惓,又闻杜少陵,忧国形诗章,二贤用者小,一息不忘君。矧我起寒素,嘉我际风云,台省东西府,经历十三春。多病丐闲退,得请归邱园。归来理三径,依山营数椽。平生畎亩忠,知我者其天,堂成揭高扁,触目常心存。阳和二三月,草木荣且欣,愿君推至仁,广布宽大恩,盛夏居爽垲,扑面来南薰。愿君阜民财,庶物蕃以殷,正秋富万室,禾稼盈仓囤。愿君薄赋敛,实惠加黎元,穷冬天气肃,落叶归寒根。愿君省刑罚,当使民无冤,身在千里外,常如冕旒前。雨旸与丰歉,忧乐为国分。每语子若侄,饮水当穷源,一衣与一食,无非国厚恩。为臣倘不忠,禽犊而乘轩。安得玉堂手,为我摛雄文,模勒写此志,仍以诏后昆。”(见《江左里亩忠堂郑氏世谱》)

许闲堂 在江左里洋屿。为宋郑昭先退居之处。许应龙大学士赠郑有句云:“邱壑方将窈窕寻,肯贪斗印耀黄金?几颁中扆留行诏,莫返元枢勇退心。红旆分藩虽足乐,丹诚恋阙自难禁。浮云出岫知无意,只恐苍生望更深。”(诗见《南涧集》)

广兴堂 在洋屿鹤山。清光绪已酉年建。

修身堂 在洋屿鹤山。

福善堂 在江左里浮歧。清康熙已卯建。

修世堂 在象屿后山。云路江涵钦创为栖隐之处。

混元堂 在光俗里。《闽都记》云:“元大德间建。”今不知其处,惟祥洲有凤凰堂,音同。

一善堂 在唐县。林继好募建,为里人持斋之所。

普照堂 在赤屿。

开化堂 在钦仁里古岚山。清同治纪元,螺江陈景亮匾“皆大欢喜”四字。

养母堂 在高祥里。银峰寺僧兴性筑。

致一堂 在厦朱。前有古井。

三教堂 在黄李。今废。

金狮岩斋堂 在江左里天池山。明高僧真潮尝居此。清张通兴重修。近人陈震又重修一次,勒“金狮岩”三字,下系“吴航陈震”。

藏山堂 在至德唐屿。明林之蕃居之。著有遗编。见《艺文》。

养花草堂 在玉田,又作玉缠。清郑澍若与弟灏若读书处。按澍若、灏若皆方坤孙。

绍香堂 在祥洲。案郑鸣冈《丘山记》云:“绍香堂即旧之凤凰堂也”。

云门寺 在洋屿云门山。旁有朱子祠,文昌阁。宋绍兴初,大慧宗杲禅师居山乐道处。嘉定间,始建寺。明永乐中,太监郑和重建。有塑像观音堂、弥陀岩、泗洲岩、狮子岩、坐禅石、石门箑、五色泉、望拜石、仙掌石、琴屿、双鱼屿、楞迦室、吸江亭、妙喜庵十五奇,宋孝宗赐额。宋云门高僧永安《石箑》诗云:“路绕悬崖万仞头,担泉带月几时休?个中拨转通天窍,人自安闲水自流。”宋状元黄裳诗云:“不须扶,我自登山,脚力能胜十八盘。一字雁低头上过,两城人细掌中看。谁知此户缘犹在,却笑南柯梦未阑。忽见云归应是信,满襟赢得洞天寒。”明林鸿诗云:“龙宫临水国,鸟道入烟萝。海阔知天尽,山空见月多。鹤归僧自老,松偃客重过。便欲依禅寂,尘缨可奈何!”清乾隆时,将军魁伦《登云门寺》诗并序云:“乾隆辛亥重九日,阅水师操毕,便道之云门山寺。陟文昌阁眺览,以应登高故事。即景成诗一首。适寺僧雪云请题阁匾,地之人士拟呈‘云程捷步’四字,即以其请书之。并录所作于后。”诗云:“洋屿水操逢九日,云门古寺喜登临。天空海阔开生面,波碧山青惬赏心。大地晴秋明晓旭,满川清飒畅霜林。凭栏留恋怡情处,口号拈来马上吟。”钱唐陈钧诗云:“选胜叨陪共曳裙,恰宜风日小晴初。云门自有红霞护,何用纱笼壁上书?”泾川查廷华诗云:“凌空高阁映奎壁,此日追随一眺初。万里波涛新远目,云程捷步读公书。”又魁伦将军嘉庆元年四月五日,阅操事毕,偕衡叔陈钧、九峰查廷华游云门寺,口占诗云:“昔年登眺逢重九,今日重来适夏初;弹指韶华经六载,留题因见旧时书。”近人李存信题石壁诗云:“此地曾游数十年,更番煮茗汲清泉,题诗岂为纱笼碧?愿结山林石上缘。”蓝开第诗云:“昔年佛阁静穷经,闲与僧谈倚石屏。释悟头头皆是道,于今顿觉梦初醒。”黄增成诗云:“休读非树与非台,镇定心猿慧自开,我学南无留偈语,高镌石壁费人猜。”蓝声初《秋日云门晚眺》诗云:“云门缓步晚凉新,景物经秋最可人。无限光犹当佛照,多情俗不向僧陈。天开玉宇鸦飞迥,地隔红尘梵语亲。极目萧条诗意好,咏归月亦更精神。”“我生恨煞不逢辰,古刹登临似出尘。群峭霞蒸霜叶醉,长江风正水波匀。纤云四卷天低树,皓魄初升月近人。作我慈航秋色好,不须佛偈忏前因。”林亦岐《云门寺》诗云:“公余乘兴选佛场,结伴来游好景光。几缕树烟林际绕,一支鞭影路歧扬。鹤山岚气堆禅榻,琴屿涛声入法堂。自觉吟眸无限豁,但愁鸦背已斜阳。”郑则刚诗云:“金容宝殿佛低眉,苦海滔滔怎忍遗?火里莲花存爱护,无为免得众生悲。”施平诗云:“寺外江山一道斜,城头古树晚翻鸦。汉军营垒沦荒草,此日颓垣昔故家。”李永选诗云:“云门山耸控三江,醒世洪钟叶底撞,云敛烟销萝径外,琴音水际播琤琮。”

按《琴江志》有《云门寺宴集诗录》。录附如次:施梦周诗云:“山绕禅房列翠屏,开樽促坐忆曾经。功名潦倒头先白,棋酒盘桓眼尽青。群从谢家多玉树,风流晋代有兰亭。就中自笑过人处,齿序居前老渐形。”张国俊次韵云:“小集云门面翠屏,放怀诗酒胜穷径。秋高倍觉群峰净,霜冷谁教万木青?列坐尽分前后辈,寻幽闲憩短长亭。宾朋投契筵丰美,量广何曾有醉形?”张朝熙次韵云:“愧无佳句可题屏,强效推敲意昔经。满座衣冠皆月旦,一帘山水傲丹青。浮云作祟藏秋日,好鸟呼群过野亭。浊酒三杯增壮气,共君休话老情形。”黄曾源次韵云:“记得当年醉翠屏,座中曾共几人经。即今樽酒知谁健?依旧溪山照眼青。往事那堪供剧论,秋风况复到荒亭。同来此会能多少?身世应嗟枉役形。”唐以梁次韵云:“群贤高会赋诗屏,屈指也曾几度经。琴剑浮沉秋水白,峰峦回合暮烟青。山中岁月千杯酒,镜里乾坤一草亭。薄宦空羁情已澹,芒鞋何日可忘形?”黄运亨倒次韵云:“雅爱云门抉胜形,群酣诗酒坐空亭。烟浮岸草晴还绿,雨洗秋山瘦更青。树绕钟楼鸦接饭,茶烹禅院鹤听经。一声风笛江城晚,归路模糊指翠屏。”张朝弼倒次韵云:“惨淡秋山露瘦形,兴怀不见吸江亭。江声向晚流犹急,涧草入秋色尚青。三径黄花留客饮,满林红叶认霜经。悲哀一曲一杯酒,半醉半醒倚石屏”。黄曾源又倒次韵云:“茫茫尘世总劳形,载酒何人到野亭?有客皆为东道主,开樽还对远山青。交酬杯岂辞千遍,唱和篇多许再经。异日倘缘修禊事,就中早为设诗屏。”

石泉寺 在江左里院里山。《闽都记》云:“明洪武二年建寺。”今寺废,仅存其址。

屏山寺 在猴屿洞天岩。宋大学士郑丙建。筑有碧玉轩,有诗纪之。清嘉庆间,丙裔孙振瑞重修。有摩崖石刻,详《金石》。

文峰寺 在下洋。今圮。

西禅寺 在山田。民国十七年,华阳李姓重修茸。

黑云寺 在下洋。址存。

文殊寺 在高详里大象山前。有海会塔,伏虎禅师坛,清福建布政使司李学兰重建。民国戊辰重修,陈宝琛阁学书大雄宝殿。有碑记,详《金石》。案《三山志》云:“兴福文殊院,在闽县高详里。唐大中元年,僧洪集卜居此地,始创。闽王审知立额。”明谢肇淛《文殊寺》有诗云:“千年灵塔委金沙,憔悴前朝古柏斜。石出尚留青藓篆,基门空锁白杨花。佛销宝相埋秋草,僧散斋堂馁暮鸦。白马玉鱼覆落尽,行人犹说梵王家。”李永选《文殊寺诗》云:“久耳文殊古刹名,山灵如识笑相迎。寺多乔木无凡鸟,地绝微尘隔远城。说法台前花雨净,谭经苑外竹风清。政和遗物今犹在,想见西来佛有情。”林石顽诗云:“攀藤援葛度松关,古刹文殊早镇山。正仰传灯兰若地,一声清磬出云湾。”“领略深山好景幽,看来世事等俳优。忧患锋镝余生我,且伴闲云故故留。”“参来玉版佐衔杯,浴佛精蓝杖履陪。霁顷更衣亭上眺,数峰青处足徘徊。”“远上盘云杖拨先,萧萧暮雨下长天。右头路滑何从去?寄慨僧寮一擘笺。”林亦岐《文殊寺》诗云:“文殊唐刹见苍颜,如晦深藏大象山。好是荒烟蔓草护,禅堂下对水云湾。”“山门绿绕景清幽,林鸟山猿亦解修,自有钟鱼破寥寂,经声佛号远貔貅。”“林端斜日淡欲回,山径无人一杖陪。领此风光诗思好,忘来归去几徘徊。”“煮茗山僧款客虔,谭经席上又谭禅;乃知方外皆圆满,笑尽人间醉欲颠”。

云顶寺 在黄石。有碑记,称为宋代遗物。民国十一年重建。

银峰寺 在下洋。传为五代遗址。清康熙间重建。鼓山僧道霈匾曰:“敷座而坐。”寺后有石刻《开山记》,详《金石》。

吴道寺 在大洋里。民国十四年,里人李人壁倡修。

瀛洲寺 在营前,临江。今废。

高峰寺 在厦珠。

清凉寺 在光俗里鳌峰山。清嘉庆癸亥重修。寺右于民国三十五年邹以建等募盖农具存放所一座。

太华禅寺 在湖里金鸡山下。里人林思普倡建。

国德寺 在筹岐。宋江东提刑里人王益祥有诗云:“丈室无余地,生涯小有天。推窗成广阔,俯槛绕清涟。载酒日边客,闻歌柳外船。隔墙人易与,剩得买山钱。”寺废,今仅存其址。

太平兴国寺 在泮野。《闽侯县志》云:“太平兴国寺在光俗里。宋太平兴国二年赐额,绍圣元年重建。”寺今尚存。

灵泉寺 在唐县。

永瑞寺 在白石桥。

方山寺 在光俗里。陈天嘉元年建。有贾岛《章敬寺碑》。(见《闽都记》、《福州府志》)

青云寺 在长安。寺前有古井,传饮之可以愈疾。

广明寺 在至德里新马山。唐之古刹,是继龙泉而兴。传清顺治五年(明永历二年),鲁王曾过此。嘉庆二十四年,里人重葺。光绪间,有僧名超月,刻苦参究道行于此。

碧泉寺 在高安。今圮。

圆觉寺 在至德里罗汉山。俗呼岭头庵。民国二十四年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书“大雄宝殿”四字绰楔佛座。有石刻,详《金石》。明御史林之蕃尝隐此游戏丹青。毗济潭亦在其处。

灵洞寺 在洞头。

龙首禅寺 在至德里洞头、岐头间。

青龙寺 在赤屿。

崇福寺 在玉田。

龙首寺 在上元。

福星寺 在八社。地僻景幽,寺宇尚见堂皇。

乾巫寺 在玉田。原为观音寺,在观音山,乃唐之古刹,后移今所,改名乾巫。明太常寺卿刘沂春寓此,匾曰“天表云林”。民国丙戍,住持金福募缘重修,僧今了撰记,嵌之壁间。李永选《宿乾巫寺》有诗云:“古澹平生慕,乐游方外区。与僧清夜话,禅榻坐跏跌。微风间凉雨,烟景夕模糊。翠合流云散,寒生落日初。虚堂响人语,庭树走饥鼯。万壑千山瞑,乾坤正气无。心持半偈在,明与佛灯俱。欲待鲸音起,高枕寄须臾。”林亦岐《乾巫寺》诗云:“远上乾巫寺,凉飚落叶秋。扶筇穿古径,摄履入荒邱。色相高僧悟,林泉骚客游。禅关原净土,涧水自清流。”张善贵《游乾巫寺诗》云:“城南卅里乾巫寺,门掩青苔静不哗。山上云封方丈室,岭头尘隔梵王家。蕉溪人去犹遗迹,郑圃诗传不见花。一自春松成佛后,更教过客斗尖叉。”按寺原有披金禅蜕一具,失落于二次沦陷期中。

隆庆寺 在钦仁里。寺废已久矣,今辟为森林场。

宝林寺 在大溪山。

景福寺 在大溪。清乾隆辛己重修建。

禅顶寺 在至德里醴渎里。民国初被火,经赤屿、醴渎里、唐屿、黄李、屿后、山腰各村合建。

茶山观 在赤屿。

清凉院 在至德里。唐咸通五年置。(见《福建名胜志》、《闽都记》、《福州府志》)今不知其处。

保福院 在浮岐。元至正二十年重修建。今废,仅存遗址。

坐禅处 在云门山。宋绍兴间,大慧宗杲禅师坐禅之处。有石刻,详《金石》。

陈谨读书处 在营前文笔峰下。团管区司令萧桂荣过其处,有诗云:“芸窗苦读悟前因,弱冠驰名数不屯。献策筹谋才几稔,邀恩知遇释兼旬。纵横豪迈如天马,劲练温纯胜采苹。一代文魁终抱恨,长才未竟惜斯人。”仙游郑咏舫诗云:“才华未竟果何因?独立鳌头运蹇屯。死后已逾三百载,生前仅享四余旬。不磨气节光青史,无定官阶泛绿苹。莫怪庸人多厚福,天数奇劫显奇人。”

戚继光屯兵处 在营前。

林逢经庐墓处 在桃源。除夕有诗,详墓志铭。

歼倭守备中岛处 在琅尾湾。民国三十年四月十九日,地方沦陷,八月四晚,抗敌游击队于此毙敌酋长乐守备中岛少佐之处。

马江亭 在邑西。面临下洞江,江是从前闽、长分界之水,几百年前汪洋江水,今则一衣带耳。宋陈傅有诗云:“山霭峨峨江岸深,望赊亭影落江心。无风万里磨平玉,有月千波漾碎金。思远解邀无可句,流清宜泻不齐琴。仙槎一棹惊秋晚,此去银河尚几寻。”嗣废。

吸江亭 在洋屿。见《三山志》。

五里亭 在光俗里五里洋。今圮。

过江亭 在营前。一清乾隆三十五年林家建,一乾隆五十六年陈家建,休憩所也。

渡 亭 一在赤屿,一在马头。

泗洲佛亭 在湖里。

翼然亭 在霞洲。民国十八年建。

玄帝亭 一在霞洲。民国十七年,邹行根、邹正华重修。一在马头,俗呼为渡亭。

楞迦室 在江左里云门山、嗣废。见《三山志》。

听泉书室 在唐县。

晴峰书室 在祥洲。清宣统元年重建。

绿痕书屋 玉田郑方城先生别业。其女翰蒪,宁秋羹,有诗云:“绿痕缘书屋,墨沈剩残香。”并注云:“绿痕书屋为先君宴息处,手书扁额犹存。”而《南亭四话》载先生自撰楹联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秦宫汉阙;小院春来,莺唤起一帘风月,看溪边绿树,树边红雨,此中有舜日尧天。”见于张善贵《海滨闻见录》。

二可轩 在光俗里。明运使林国相所居。

闻石轩 在祥洲。邹坦然读书处。

碧玉轩 在江左里屏山。宋尚书郑丙筑。丙有诗云:“长安回首远如天,解榻祗园百病痊。身世本来如寄尔,佛僧同往更悠然。筼筜千个不受暑,岩桂一枝或自妍。长与高人伴幽独,粥鱼斋鼓度流年。”

双桧轩 在玉田。郑姓建。今为乡公所。

茂承斋 在马头。明郑子尚扁其故居。翰林学士宋濂铭云:“闽人郑子尚世敦诗书,为良士,其父周可君尤能以道自娱,厥庄曰至德里,并舍南北环植以苍松,鼓髯奋爪,若苍龙然。尝喟然叹曰:‘始者拱把尔,今则大将十围。人之种德亦有类如是乎?’御史郑公过而嘉焉,名之曰松庄云。周可君既承风御气,游神于冲汉之墟,而松固无恙,寒光凉翠,益翘然发舒。子尚日徘徊其下,仰而慕,俯而凝,怅然其若思,己而曰:‘先子不可见矣。倘能承继之,庶箴其不死矣乎?’乃取诸《诗》,《诗》所谓‘如松之茂,无不或成’之语,匾其斋曰‘茂承’,盖万扬荣于春,悴于秋,各繄其逢,惟松旧叶落时而新叶已生,所以四时而恒青。子尚欲承父志,无须臾间断,其将常茂而并荣者哉。子尚亦喜于取譬者已。子尚以明经试天官,归教长乐乡校,其将行也,介国子录赵伯庸来征余铭,曰:有松丸丸兮于彼郊垌,来者既续兮往者始零,众悴黄霣兮其色独青,嘉名斯建兮象类之精。父经能传兮祇覃厥心。太史造铭兮勒斯轩楹。”(见《郑氏谱》)

菊 圃 在光俗里。明隐士邹寒谷辟。明刑部侍郎郑世威诗云:“三十年前晚节香,祥征瑞菊间红黄。而今载锡丝纶美,视昔频看雨露芳。芝圃栽培新奕叶,竹林吟啸旧笙簧。老甥矍铄吟秋兴,一榻香风一羽觞。”

涵 斋 在至德里闽屿。明林之蕃居之,著有《涵斋集》。

郑 圃 在玉田。为清蕉溪郑善述先生之圃。永福黄任诗云:“道德榜在门,夹漈书在室。复此十亩居,微尚亦足毕。珪组三十年,为圃忧废失。敷荣非所钦,结念在秋实。绘此灌园图,蔬果列一一。红绉与黄团,爪壶杂柚桔。稚子胜雍端,何止识六七?已解摘瑟僴,不肯觅梨栗。阶下阿对泉,轧轧汤而谲。修绠何澜翻?一汲千畦溢。咄哉汉阴翁,息机殊不必。齐民有要术,资生之用遍。种树如字人,不言美利见。烹葵及薁菽,退食亦充荐。是即《豳风》图,可使鲁一变。散衙巡町畦,十亩绣芳甸。厥色何累累?杂花尚抽艳。棚下凉风吹,解带冷然善。”

排云楼 在洋屿。宋嘉熙间承务郎郑鼎材筑。有名人巨卿题咏,皆散佚。(见洋屿《郑氏谱》)。郑丞相昭先为书扁。

起云楼 在赤屿。清孝廉陈介吾先生讲学处,《游磁九梦》亦写在其处。见《藏楼随笔》。

亦爱庐 在下洋。清李仰高读书处。

怡 阁 在象屿。宋郑次山先生读书处。黄勉斋先生有记云:“怡阁者,象山郑君次山之家塾也。以怡名者,取夫子答子路问士之意也。绍熙二年冬,阁成,以书藏之,帅其子若弟之子群居而肆业焉。明年夏,命其子谲成叔来告曰:‘愿有记。’榦于郑君未尝有一日之雅,而己窃闻其有长者之风矣。及观成叔之为人,襟度夷旷,智识闿爽,则又知君之施于家者,信可书也。遂不辞而言曰:‘自窜窃摹拟之学可苟富贵,而孔氏诗书遂为无用之具。其间博闻强记者,亦不过骋谭辨,夸文章,而于古人之学修身齐家者,漫不复讲。今君教其诸子而首欲其笃于兄弟之爱,可谓审所轻重而不惑于流俗者矣。盖五典者,天叙之常理,人道之大端也。析而言之,则君臣、夫妇、朋友者,人之属,而天属之亲,惟父子兄弟为然,其四肢八体皆一气之所生,其入考出弟为万善之根本,则兄弟之义可不为重乎?古之称其从父者曰世父,叔父,从父称之则曰兄弟之子,后之称其从父者曰伯叔,而父之义始不明矣。谓吾姑者,吾谓之侄,而世率以侄称其兄弟之子,则是不以子待之也。父之兄弟,与夫兄弟之子,犹有父子之称者,以其同出于一气也。则从父兄弟岂不犹吾之兄弟乎?所贵乎士者,以能深明其同气之义,而不识其天性之至爱耳。若夫利欲胶固,横目自营,一室之内,乖离斗狠,则虽通今博古、高谈天人,而亦何足为士哉!此亦君子所以为教,而独有味乎夫子之言也。君之诸子,居是阁也,仰而观焉,俯而思焉,知君之待兄弟之子如己子焉,则吾之处乎兄弟者,其则不远矣。利欲之私,岂足易吾天性之乐哉!而又广而充之,至于天典民彝,各尽其道,则于君子所以为教者,可无负也。此邦之人,闻君之教其诸子者若此,则过君之居,履君之阁,孰不自叹夫流俗之薄,而阴革其乖争之习乎?榦尝东浮大江,蹑云门,跨石龙,以望所谓象山者,其岩谷崪崷,风清汹涌,甚可爱也。异日尚当从君怡阁上观君之施于其家以及乡人者焉,君亦坐予而薰沐之哉。乃为之记。不惟以见君之志,亦以自警云。五月壬辰朔,北山黄榦记。”(见于《黄勉斋全集》)

榕树楼 在洋屿。清张朝法读书处。朝法字应谟,同治九年,举人。宁化知县。

双峰阁 在马头。清同治间名儒郑锡珪讲学处。

塔影山房 在霞洲。明贡士邹孟明讲学处。

爱山居 在下洋。

木石居 在玉田。清初郑善述筑。善述子方城、方坤后以海氛炽甚,避地建安,在方坤著述版本中,见有称一栗斋、瓶花斋、杞菊轩、诗话轩者,此轩斋数者,或从心上造也。姑录附志于此。

环青居 在泮野。林庆增别业。

宋先儒陈宋霖墓 在至德里灵洞寺后。

陈先儒合墓 在光俗里唐官山后。按芹山《陈氏族谱》云:“在太平兴国寺后。”

赠太师秦国公郑公履墓 在江左里石龙后山。曾孙昭先立碑。

赠太傅益国公郑公焕墓 在石龙报本庵。孙昭先立。

赠太师兖国公郑云珪墓 在云门山云门寺后。传葬之日,风云雷雨掩其棺。子昭先营造。

郑丞相昭先墓 在连江广化寺。真西山先生撰圹志,详《金石》。黄直卿榦挽以诗云:“结友云门日,曾闻谷口翁。松肥三径雨,鲈熟一丝风。行业乡闾敬,诗书子姓同。论心独余恨,秋草对碑丰。”(见《闽诗录》)

王提刑益祥墓 在县北白鹿山。

明许黄门天锡墓 在至德里洞江,又称东山。陈庾焕撰《东山许黄门墓碣辨》云:“闽县界山狮子峰下,有土一垄,不盈数尺,前立片石,广逾咫,题曰:‘钦赐一品服洞江许公墓。’相传为宋许文定公将父坟,环而葬者数家,地皆售自里中。邓氏洞江墓碣且仆,无过问者。薛进士朝标营窀穸于其旁,村民许某自称文定后,指以要挟,进士予数金,责令扶植其碣。垄左稍上有高敞地,深广各数丈,予妇兄何秀园购得之,邀余往观。予审许公碣,疑宋制三品以上皆服紫,阶未及三品而得服者,则曰赐紫,无所谓赐一品服者,况文定位宰执,父当赠封一品,不当云赐服,且钦赐之文,始自有明,宋、元而上未之前闻也。及归检郡志,乃知固明谏臣许黄门天锡赐葬处。黄门使安南,假一品服以行,故墓碣云尔。后询父老,始知黄门子孙家洞江,又得黄门《木假山》诗,亦自称洞江先生,益信向所疑之不谬。然郡中《许氏谱》则固载文定父葬狮子峰下,近岁许瓯香先生元孙画山明府率族往祭,延乡耆示以家谱,则真以为文定父墓矣。初秀园既得地,虑内有古冢,凿土验之,得砌成石台,类寺院须弥座,且念其地势开豁轩爽,必前人故垄,遂不敢营造,置为闲原。又尝步黄门墓下,于林中见钦锡祭葬华表尚仆草间,度其墓制必崇宏,乃今余土庳小。绝无邱垄形,而当所掘须弥座之下,旧皆方石平砌如广庭。前十余年,秀园弟惕若犹及见之,今则石皆乌有。窃疑其地或本文定父茔,黄门或其支裔,得附祖茔。墓石既毁于攘窃,而仅存撮土欤,抑岂广庭之上或即黄门茔山,既归他姓,或徙碣于右,冀掩有其故穴为利欤?台省三天册封安南,尽却餽赆,仅橐一木假山以归。归即奉命校左藏,疏发逆阉刘瑾侵盗奸欺状,为所害。事详《明史》本传。其风度节概,殆与同郡郑少谷后先辉映,其遗垄岂容终听湮没?窃见少谷群鹿山茔,前植巨碑,大书‘少谷山人墓’,旁署‘康熙某年知府吴六一重修’,盖吴公捐俸葺墓而立此。遂为闽中佳话。黄门之墓,事同少谷,每欲讽秀园捐所买地于官,当事不乏吴公其人,亦当琢二石,一植旧碣前,题曰‘明忠臣许黄门赐葬处’,一树所谓须弥座处,题曰‘许氏先茔’,旁署悉如吴公碑式。一以存信,一以存疑,则黄门之垄得不终于湮没,许氏之族得以共保,而吴公之佳话不得专美于前。若夫忠贤之墓,例应官为防护修葺,则有恩诏会典在,非草野所敢轻议也。”(见于《陈庾焕惕园初稿》)

李知府宗达墓 在高详里亢虎山。林尚书瀚撰墓志铭。碑文详《金石》编。

陈中允谨墓 在至德里洞头岭下。徐阶撰墓表,镌于碣石,文已半剥落矣。施平《过陈中允墓诗》云:“算是前生具夙因,今生致有耳亨屯。少年甲榜魁多士,中允皇恩拜几旬。守制身随罹祸患,妥灵祭孰荐繁苹?一坏黄土千秋恨,凭吊心灰后起人。”林亦岐前韵诗云:“憎达文章悟夙因,先声胪唱意艰屯。玉楼赴召刚三月,金榜连登计廿旬。盖代科名成草芥,故乡祀典存繁苹。洞头山畔瞻遗碣,凭吊当年第一人。”

谢太守延瑞墓 在绍惠里。

陈布政时范墓 在钦仁里桃源飞凤山。

郑吏部功甫墓 在青蓝山。

石知县梁墓 在白田山。有明进士浙江龙游长乐石公观海墓道,在蕉岭。

林布政硕墓 《闽侯县志》云:“在光俗里长湾山。”(并见《闽都记》)

林郎中世章墓 在钦仁里杜松湾。董应举撰墓志铭。按《福建名胜志》作“明工部郎中郑世威撰墓志铭”。路旁碑勒“孝感阡”三字。

谢尚书杰墓 在光俗里长安山。有司营葬。《福州府志》作“营前山”。墓道丰碑书云:“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户部尚书、赠太子太保、前刑部左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军务巡抚南赣、汀、诏、郴、桂、等处地方、行人司行人、奉使册封琉球绎梅谢公墓道。”其碑高大,字亦工整。墓前树裴应章撰墓表碑尚岿然。碑之全文详《金石》。

郑给事敉墓 在赤屿山。敉官陕西佥事。

谢方伯肇淛墓 在大象山。江田人,官广西右布政。墓牌书云:“大方伯谢公佳城。崇祯丁丑岁季秋吉旦立。”

林知县堪墓 在闽县崎下山。堪,宣化知县。(见《福州府志》)

林御史材墓 在崎下山。堪子,唐屿人。(见《福建名胜志》)

林御史之蕃墓 在崎下山。材孙。(见《西湖志》)

林忠烈逢经墓 在钦仁里蕉溪山。明监察御史李世熊撰墓志铭。

清陈御史书墓 在光俗里朱厝壑。

林侍郎文辉墓 在光俗里浮峰山下。

陈方伯景亮墓 在钦仁里古岚山。亮,闽县螺洲人。子承裘祔葬。附录谢章铤撰墓志铭云:“闽省会巨室以百数,而螺洲陈氏为之最。陈氏之发名成业,亦以百数,而子良封君为之最。公承裘,子良字也。春秋六十有九。光绪二十一年六月丙子日加丑,考终于螺洲里第。上自荐绅,下逮氓庶,莫不同声太息曰:‘福人逝矣’。其家世则刑部尚书望波司寇之孙,云南布政使弼夫方伯之子,行居长。配林夫人,知书、善相其夫。子七:宝琛,前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宝瑨,户部郎中;宝璐,庶吉士改刑部主事,皆以进士起家;宝琦、宝瑄、宝璜相继为举人;宝瑀殇。余六子无不登科者。女三,适同县举人刘濂,淡水候选知府林尔康,侯官举人高向瀛。孙十三,孙女十二:长孙懋鼎,中书,庚寅从其父宝瑨、叔父宝璐同捷春闱,同任京职;懋乾、懋豫,俱县学附生;而孙女婿林炳章亦于前科入翰林,公皆及身亲见之。呜呼!盛哉!其任履,则出应童子试即受知于长洲彭文敬相国,由廪生领辛亥乡荐,壬子成进士,以主事分刑部浙江司行走。公慨然曰:‘吾今可以行吾志矣。’遂不出。闽抚通州徐清惠侍郎以畿辅饥征输,公倡议采洋米蠲其税,事集而民弗病。以海运功加四品衔,又以前后捐饷移奖加员外郎衔,赏戴花翎,候选郎中。又以粤匪陷漳州,省城戒严,督南都团练功加二级,诰授中宪大夫,又以宝琛官二级诰封光禄大夫。公复慨然曰:‘吾虽阶显秩,固温温无所试也。”其问学则岐嶷擩染,既谙朝章国故,而又从宦四方,尽交贤豪长者,若何子贞、吴子苾、江龙门诸名宿,莫不上下议论,相与倾倒。天性爱才好善,虽氓隶一行可风,赞叹不绝口。骚人、侠客、琴工、画师、缁黄、方技,无不容接,独不喜工于心计者。在关中好集古金石书画,晚亦不留意。所为诗词任其散失。守冲履约,翼翼乎恭铭抑戒之思乎?予尝随公醵饮,辄举乡先正遗事以资欣赏,公尤能道其曲折,闻者瞠目挢舌,公一笑置之,而亦不自明其所涉猎也。且夫公之以专心致志而求其必赴者,多在根本性情之地。公生时,尚书按狱楚北,风雪中成皇帝解所御元狐马褂以赐,家书亦至,遂以咳名小字曰楚恩。然则公之初生即与家国相关。其祖命之矣。少长,母郑夫人寝疾,公不解衣者再;期药弗效,乃割臂肉杂药中,亦弗效;亦割右股投之,仍弗效;哀毁柴立,遂并事母之诚一意以事父,朝夕在左右。及方伯自滇藩引疾归,谓公曰:‘吾年甫艾,无需于汝。汝通籍已十稔,当出供职。’公志在终养,又未忍明言,乃迁延行期,委蛇于膝下者前后垂四十年。于时诸母熙熙,诸弟怡怡,公与林夫人推和助顺于其间,方伯顾而乐之,而公之视无形、听无声之心稍慰矣。尚书、方伯虽再世胜仕,而皆以清白遗子孙。公为家督,性又好施济,食指千计,交际往来杂还,既不能当,又不敢贫,支拄之苦,有甚于寒素,急则称贷以应。而窭人子望公如岁,出载途,入候门,雁行迭进,不罄其囊不止,而公无所芥蒂于其中,其高情旷识又如此。迨长君督学江西,视师南洋,禄入稍丰,债负始减,而公之约已泽人如故也。予中年后,知公渐深,公亦不以同流合污视我。窃综公之生平,少无子弟之过,长无乡曲之谤,老无得失之患,百为归于厚,生安殁宁,容容多福而赫赫不为名也。明年二月,葬古岚山。偕林夫人合祔舅姑之兆,礼也。铭曰:惟古阴隲,五福难觏。祎而陈公,承先启后。忠孝堂构,礼义辐辏。诗书乎驰骤,科名乎授受。任恤勿恤若乳鷇,象贤之贤譬弓彀。修人达人得天厚,佳气郁郁弥岗阜。”文见《赌棋山庄文集》。录之亦足以瞻其概。

卢工部聿炳墓 在浮岐。聿炳,浮岐人。光绪九年进士,官工部。邑刘承昆仲珊有浮岐谒先母舅工部卢公墓诗云:“灌莽荒烟处,丰碑尚可寻。头衔余进士,著述佚儒林。门第凋零感,松楸樵采侵。展陵渐酷似,挹泪下山岑。”(见《蛰庐诗集》)

林烈士述庆墓 在光俗里筹岐山。碣镌“陆军上将林都督颂亭之墓”。烈士,闽侯闽安镇人,颂亭其号也。清光绪间,毕业于福建武备学堂,投效江宁陆军第九镇,历队官、管带各职。辛亥武昌起义,被推为镇江都督,率所部克复江宁。嗣复被推为总司令、南京都督,规划北伐事宜。既而清廷乞降,南北统一,解职归里。民国元年,袁总统聘为顾问。二年,袁叛民国,因不赞同,反对之,遂被害于北京。年仅三十有三。著有《江左用兵记》十余万言。林森为烈士撰传,并印《江左用兵记》以行世。当时子范陈模哭之有诗云:“哭罢桃源更哭公,海枯石烂痛无穷。在天倘念中原事,看领雄师唱大风。”林纾题墓云:“十年曾饮京江水,北顾萧条羞故垒,题诗铁瓮吊寒潮,恨欠英雄江上起。英雄千古一蕲王,试剑孙刘好战场,一掷形势控焦山,九月江城凯队还。西望兵氛怜古冶,秣陵何处汉时关?楼船铁骑翻千古,水陆双方驰契箭。车骑盘龙今已矣,蛮烟愁杀小南强。寄奴奇气军中吐,半壁健儿夸北府,义声从此震盘龙,变色谁知谈卧虎?金山飞登龙膊冈,淡月疏星观夜战。君不见,天保岿然第一城,再兴血战犹纵横,又不见建康城中北极阁,岔路炮痕犹焦灼,吁嗟乎,太平有兆太平门,浦口横戈大敌奔,破魏由来能救赵,解围遥壮武昌援。武昌回首上流固,石头无恙台城路。吁嗟乎!噫嘻!东南两大功,楼中黄鹤洲中鹭。”

莲姐冢 在洋屿云门山。清水师协领嬖妾、将军持依逊生母冢。《琴江志》云:“将军少育于五竹村徐氏家。”

孝感阡 在桃源。碑立道左。《名胜志》云:“郎中林世章之墓在其处。”

太平兴国塔 在光俗里兴国寺。传为宋之遗物。

龙首塔 在至德里龙首寺前。

明陈编修景著墓 在螺峰。(见《闽侯县志》补)

德化坊 在洋屿城内。

人瑞坊 在下洋。清李家传寿一百零八岁。钦加五品,赐粟帛,奉旨建坊。

百岁坊 在厚安。施世发寿一百零八岁。奉旨建坊。

孝友坊 在下洋。清道光三十年李家成奉旨建坊。一在洋屿。同治元年,福州驻防汉军正黄旗、通奉大夫赖通照奉旨建坊。

节孝坊 一锁开安妻冯氏立。一刘茂妻陈氏立。一刘文妻赖氏立。一蓝飞骏妻李氏立。一陈宜木妻高氏立。一卢能勤妻刘氏立。一卢清波妻曹氏立。一卢寿天妻刘氏立。一卢能琼妻翁氏立。一卢季春妻刘氏立。一卢于启妻郑氏立。一郑元衡妻林氏立。一林豪直妻陈氏立。一薛泽民妻王氏立。一郑心淇妻李氏立。一郑传驺妻杨氏立。一林国杰妻陈氏立。一林建瑶妻许氏立。一许正冠妻栾氏立。一许汝成继室郑氏立。一赖通勋妻张氏立。一赖骞之妻王氏立。(以上俱在江左里)一刘子栋妻邹氏立。一林继长妻王氏立。一林继汤妻郑氏立。一林继涌妻郑氏立。一林则芳妻王氏立。(以上俱在光俗里)一陈登心妻林氏立。一林克杰妻陈氏立。(以上俱在高详里)一黄立珠妻郑氏立。一郑则圣妻陈氏立。(以上俱在钦仁里)一林仁杰妻杨氏立。一林立统妻□氏立。一陈书继室朱氏立。(以上俱在至德里)

附风景区:

六里四景 县有吴航十二景,拟增六里四景,为十六景。一洞天听水,在猴屿;一峡北观澜,在高详里乌龙江;一瀛洲环碧,在营前;一双奶浮青,在玉田。

瀛洲八景 营前即瀛洲,以宋直讲陈烈诗有“绿绕瀛洲碧似苔”之句。故明状元陈谨题为青洲塔影、白马钟声、虎丘夜月、龙窟秋涛、五峰耸翠、三石垂青、四山樵唱、环浦渔歌八景。

祥洲十二景 在光俗里。曰晴峰奎阁、石壁圣门、雁塔浮岚、牛山返照、凤窝竹籁、骆岭榕盘、双井涌泉、方池印月、安潭活水、古洞碧芦、马江泛艇、虎岫归樵。

唐峰十景 在至德里。元隐士李昭远题咏,标祈山献瑞、鼓石呈祥、江头夜钓、山腰冬樵、烟村农事、池馆书声、二鲤腾空、九龙漾月、高冈秀柏、古井清泉为十景。

云门十五奇 在洋屿。(见上《名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