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阳陈廷桂子犀纂辑
艺文一
唐
行论语注辨二卷
张籍著
张司业集八卷
张籍著籍集三卷,川本作五卷。又木铎集十二日卷,张洎所编。钱公辅名木铎集,与他本相出入火,有他本所无者。
右唐张籍,文昌也,和州人,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终国子司业。籍性狷急,长于乐府,多警句。元和中,与白乐天、孟东野歌词,天下宗之,谓之元和体云。集张洎编。
司业集,有历阳本、旴江本、全椒张含人、洎本、番阳汤司谏中本、毗陵蒋氏本,未之皆见。万惺闻得河中刘侍御成德刊本,合以朱兰嵎太史金陵刊本,及儒手辑,得诗四百四十九首,并录与昌黎二书,订为八卷。
唐张籍撰。籍字文昌,和州人,贞元十五年进士,官至国子司业。事迹附载唐书韩愈传中。籍以乐府鸣一时,其骨体实出王建上,后人概称张、王,未为笃论。韩愈称张籍学古淡,轩鹤避鸡群,谅矣。其文惟文苑英华载与韩愈二书,余不概见。相其笔力,内在李翱、皇甫湜间,视李观、欧阳詹之有意铲雕,大为胜之。昌黎集有代籍上李浙东书,称以盲废。然集中祭退之诗称公比欲为书,遗约有修章。令我署其末,以为后事程。则愈没之时,籍犹执笔作字,知其目疾巳愈。世传盲废者,非也。其集为张洎所编,洎序称自丙午至乙丑,相次缀辑,得四百余篇。考丙午为南唐李昪升元元年,当晋开运三年。乙丑为宋乾德二年,盖洎掞葺二十年,始成完本,大云勤矣。陈振孙书录解题云:张洎所编,籍诗名木铎集。凡十二卷。近世汤中季庸以诸本校定,为张司业集八卷,刻之平江。此本为明万历中和州张尚儒与张孝祥于湖集合刻者。尚儒称购得河中刘侍御本,又参以朱兰嵎太史金陵刊本,得诗四百四十九首,并录与昌黎二书,订为八卷,则巳非张洎、汤中之旧,然其数不甚相远,似乎无所散佚也。晴
张籍著其集初编于张洎,再编于汤中,今皆未见此本。八卷乃明张尚儒所编,凡诗四百四十九首,书二首,其卷数与汤本同,篇数与张本夹略同,似三本不甚相远也。籍乐府与王建齐名,而格在其上,文仅传此二首,其笔力夹不在皇甫湜下,故韩愈以籍、湜并称焉。
宋
谏议文集三十卷
沈立著
茶法要览十卷
沈立著
万卷堂目录二卷
沈立著
都水记二百卷
沈立著
名山记一百卷
沈立著熙宁八年七月四日甲子,右谏议沈立上都水记二百卷,名山记一百卷,诏奖之。
河防通议一卷
沈立著
奉使二浙杂记一卷
沈立著
蜀江志十卷
沈立著
香谱一卷
沈立著。历阳沈谏议家昔号藏书最多者,今世所传香谱,谏议公所。自集也。
东坡梅花诗云:凭仗幽人收艾蒳,国香和雨入莓苔,艾蒳香名。正松上莓苔也。出沈氏香谱。
锦谱一卷
沈立著
稽正辨讹一卷
沈立著
宣和编类河防书二百九十二卷
沈立著,元丰之制,水部掌水政。崇宁二年十月二十,有司请推广元丰水政,宣和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编类河防书,成二百九十二卷。
海棠记一卷
沈立著。立庆历中为县洪雅,春多暇日,地富海棠,幸得为东道主,憎其繁艳,为一隅之滞卉,作海棠记叙其大概,及编次诸公诗句于后。
新修审官西院条贯十卷
沈立著
总例一卷
沈立著
支赐式十二卷
沈立著
又支赐式二卷
沈立著
官马、俸马草料等式九卷
沈立著
熙宁新编大宗正司敇八卷
沈立著
剑南方物二十八种
贤良策五卷
钱藻著
诗豪集一卷
见杜默著。默字师雄,石介作三豪篇,所谓歌之豪者。
高丽图经四十卷
徐兢明叔撰。宣和六年,路允迪、傅墨卿使高丽,兢为之属,归上此书,物图其形,事为之说。今所刊不复有图矣。兢,铉之后,善篆书,大能画,尝自题保大骑省世家。宣和书学博士,又自号自信居士。
宣和六年,高丽使人有请于上,愿得能书者至国中,于是得旨,以徐兢为国信使礼物官。兢之归,因𬤥高丽图经,备载其建国立政之体,风俗事物之宜,上之。徽庙览其书,大悦,召对便殿,赐同进士出身,擢为宗丞兼掌书学。
高丽图经,考稽详备,物图其形,事为其说。盖徐四善丹青也。宣和末,老人在历阳,虽得见其图。但能抄其文,略其绘画。乾道间刊于江阴郡斋者,即家间所传之本,图亡而经存,盖兵火后,徐氏大失元本。
兢字明叔,号自信居士。是书末附其行状,称瓯宁人,文献通考则作和州历阳人,思陵翰墨志又作信州徐兢,似当以行状为确。通考又称兢为铉之裔,自题保大骑省世家。考王铚默记称徐铉无子,惟锴有后,居摄山前开茶肆,号徐十郎。铉、锴诰敇尚存。则通考大误传也。据兢行状,宣和六年,高丽入贡,遣给事中路允迪报聘。兢以奉议郎为国信使,提辖人船礼物官,因撰高丽图经四十卷。还朝后,诏给札上之,召对便殿,赐同进士出身,擢知大宗正事,兼掌书学,后迁尚书刑部员外郎。其书分二十八门,凡其国之山川风俗、典章制度,以及接待之仪文,往来之道路,无不详载。而其自序尢拳拳于所绘之图。此本但有书而无图,巳非完本。然前有其侄蒇题词一首,称书上御府,其副藏家。靖康丁未,兵乱失之,后从医者得其本,惟海道二卷无恙。又述兢之言,谓世传其书,往往图亡而经存,欲追画之,不果就,乃以所存者刻之澄江郡斋。周𪸩清波杂志大称兢仿元丰中王云所撰鸡林志,为高丽图经,物图其形,事为其说。盖徐四善丹青也。宣和末,老人在历阳,虽得见其书,但能抄其文,略其绘事。乾道中刊于江阴郡斋者,即家间所传之本,图亡而经存。盖兵火后,徐氏□失元本云云,是宋时巳无图矣。又张世南游宦纪闻曰:高丽是年有请于上,愿得能书者至国中,于是以徐兢为国信。使礼物官,则兢之行,特以工书遣,而留心记载乃如是。今其篆书无一字传世,惟此编仅存。考魏了翁鹤山集称兢篆于说文解字以外,自为一家。虽其名兢字,见于印文者夹与篆法不同云云,则其篆乃灭裂古法者,宜不为后人所藏,弃然此编巳。足以传兢,虽不传其篆可也。
仲父既以书上御府,其副藏家。靖康丁未春,里人徐周宾僭观,未归而寇至,失书所在。后十年,家君漕江西,弭节于洪,仲父来省,或谓郡有北医上官生,实获此书,亟访之,其无恙者,特海道二卷耳。仲父尝为蒇言,世传予书,往往图亡而经存,余追画之,无难也,然不果就。嘻,盖棺事乃巳矣,姑刻是留澄江郡斋,来者尚有考焉。乾道三年夏至日,左朝奉郎、权发遣江阴军主管学事徐蒇书。
宋徐兢撰。宣和奉使高丽图经,遭靖康之变,巳亡其图。乾道三年,从子蒇始刻于澄江郡斋。仁和赵氏小山堂又有高丽木,不知刻于何时,今俱不可得见矣。近世流传,惟明未海盐郑休仲重刊本,其间脱字凡数千。第二十七卷又错简不可读。同里胡夏客以钞录宋本雠对,大仅正十数字而巳。予家所藏,虽缮写不工,较为完善,因参合正本,刊以行世。中有与正本互异及小有脱漏处,仍俟博古家藏有宋刻者订正焉。
张才彦文集十卷
张邵著
𬨎轩唱和集一卷
张晋彦文集
张祁著
总得翁集
张祁著
魏邦达文集二十卷
魏矼著
魏邦达奏议十卷
魏矼著。治乱分录。
魏矼著
于湖文集四十卷
张孝祥著
于湖诗三卷
张孝祥著。孝祥号干湖,历阳人。以妙年射策魁天下,不数载,入直中书,有紫微雅词。汤衡为序,称其平昔为词,未尝著稿,笔酣兴健,顷刻即成,无一字无来处,如歌头、凯歌诸曲,骏发蹈厉,寓以诗人句法者也。
孝伯以家藏与诸家所刊,属王大成雠校,虽不敢谓全书,然视他本有间。
孝祥,安国撰。甲戌魁多士,出思陵亲擢,秦相孙埙,遂居其下,秦忌恶之,以他事下其父子大理狱。明年,秦亡。上既六眷,不五年登法从,阜陵尢眷之,不卒,不得年,死时才四十余。上尝有用不尽之叹,其文翰皆超逸天才也。
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一。孝宗朝,累迁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领建康留守,寻以荆南湖北路安抚使请祠,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事迹具宋史本传。书录解题载于湖集四十卷,此本卷数相合。前有其门人谢尧仁及其弟华文阁直学士孝伯序。尧仁序称孝祥每作诗文,辄问门人视东坡何如?而尧仁谓其水车诗活脱似东坡,然较苏氏画佛入灭次韵水官、韩干画马等数篇,尚有一二分劣。又谓以先生笔势,读书不十年,吞东坡有余矣。今观集中诸作,大抵规摹苏诗,颇具一体,而根柢稍薄,时露竭蹶之。状尧仁所谓读书不十年者,隐寓微词,实定论也。然其纵横兀傲,大自不凡。故程史载王阮之语,称其平日气吐虹霓,陈振孙天称其天才超逸云。
孝祥诗文刻意追苏轼,虽不能至,而天姿高迈,大时时得其近似。
于湖词三卷
张孝祥撰。孝祥有于湖集,巳著录。宋史艺文志载其词一卷。陈振孙书录解题大载于湖词一卷,黄升中兴词选则称紫微雅词,以孝祥曾官中书舍人故也。此本为毛晋所刊,第一卷末即系以跋,称恨全集未见。盖祇就词选所载二十四阕,更摭四首益之,以备一家。后二卷则无目录,大无跋语。盖其后巳见全集,删其重复,另编为两卷以续之,而首卷则未重刊,故体例特异耳。卷首载陈应行、汤衡两序,皆称其词寓诗人,句法,继轨东坡。观其所作,气概大几几近之。朝野遗记称其在建康留守席上赋六州歌头一阕,感愤淋漓,主人为之罢席,则其忠愤慷慨,有足动人者矣。又耆旧续闻载孝祥十八岁时,即有点绛唇、流水泠泠一词,为朱希真所惊赏,或刻孙和仲,或即以为希真作,皆误。今集不载是篇,或以少作而佚之欤?陈应行序称于湖集长短句凡数百篇,今本乃仅一百八十余首,则原稿散亡,仅存其半,巳非当日之旧矣。
张孝祥著其诗文,皆追摹苏轼,词,大骎骎乎近之。朝野遗记称其在建康留守席上赋六州歌头,感慨淋漓,主人为之罢席而入,可以想其气概矣。
睽车志五卷
郭彖著,取睽上六载鬼一车之语。
宪圣在南内,爱神怪幻诞等书。郭彖睽车志始出,洪景卢夷坚志继之。
彖字伯象,和州人,由进士历官知兴国军。是书皆纪鬼怪神异之事,为当时耳目所见闻者。其名睽车志,盖取易睽上六载鬼一车之语也。张端义贵百集曰:宪圣在南内,爱神怪幻诞等书,郭彖睽车志始出,洪景卢夷坚志继之,似此书尝经进御矣。未史艺文志小说家类载有是书一卷,陈振孙书录解题作五卷,而明商维濬刻入稗海者,又作六卷,参错不一。考夷坚志载赵三翁得道事,有张俦朋父为作传,郭彖伯象得其文,载于睽车志末云云。今勘检此本,惟张俦作张寿,传写异文,其在卷末,则与洪说相应,知犹旧本。特后人屡有分析,故卷数多寡互异。百书中所载,多建炎、绍兴、乾道、淳熙间事,而汴京旧闻夹闲为录入,各条之末,悉分注某人所说,盖用杜阳杂编之例。其大旨大主于阐明因果,以资劝戒。特摭拾既广,本往往缘饰附会,有乖事实。如米芾本北宋名流,而疑为蟒精。程迥本南渡宿儒,多所著述,而以为其家奉玉真娘子,由此致富。张觷能斥奸平乱,志操甚正,身后尚庙食邵武,而以为挟嫌杀人,白昼见鬼而卒,皆灼然可知其妄。其他大多涉荒诞。然小说家言,自古如是,不能尽绳以史传,取其勉人为善之大旨可矣。
野逸堂词一卷
张孝忠著
富水志十卷
张孝曾著
旌川志八卷
知旌德县历阳李瞻伯山撰。绍兴三年,谢昌国为序。
琴操谱十五卷
张岩著。参政历阳张岩肖翁,以善鼓琴闻一时。余从其子佖得此谱。
调谱四卷
张岩著
复斋闲记四卷
承议郎历阳龚相圣任撰。待制原之孙,颐正之父也。
续释常谈二十卷
秘书丞龚颐正养正撰。昔有释常谈一书,不著名氏。家藏本缺此书,今故以续称。凡常言俗语,皆注其所出。
中兴忠义录三卷
龚颐正著。自建炎至绍兴辛巳,上自李若水、刘韐,遗臣名士,下及一妇人卒伍之微,皆录之。
元辅表一卷
龚颐正著专录宰相,不及执政。
宋特命录一卷
龚颐正著
续稽古录一卷
龚颐正著。续司马文正稽古录之书也。文正止于治平,颐正起于熙宁,而迄于宁宗之初。袁说文栞于成都,赵彦励复栞于长沙,未几有毁版之旨云。
秘书丞历阳龚颐正养正撰。以续司马光前录,而序述繁酿。其记绍熙甲寅事,归功于韩侂胄,颐正本名敦颐,避崇陵讳改焉。尝撰元祐党籍谱传得官,韩氏用事时,赐出身。
嘉定初,赵忠定家列于朝,乞毁龚颐正续稽古录。又以其录传播四夷巳久,乞特削其官,刊定正史。录曰:知合门事韩伒胄入奏,太皇太后,得旨,以谕赵汝愚等。来蚤太皇太后就梓宫前垂帘,引执政入班于几筵殿下。太常寺先引汝愚等赴梓宫烧香毕,次赴太皇太后帘前起居奏事。奉太皇太后圣旨:皇帝以疾,未能执丧,曾有御笔,自欲投闲,皇子嘉王可即皇帝位。云云。是日皇子嘉王即皇帝位。于是赵汝愚、余端礼、陈骙等率百官如仪。据颐正载于录者如此,初未尝毁忠定也。疑载于正史,必有异词。又详忠定。子弟雪父冤,乞刊史之词云:颐正修史,以忠定有只立赵家一块肉便了之词,又有白龙之梦。以此诋忠定、绍翁惜不及拜览国史,恐前后史臣削去巳久。
元祐党籍列传谱述一百卷
龚颐正著,以诸等臣本传及志状、家传、遗事之类集成之。其事迹微晦,史不可见者,则采拾诸书为之。补传凡三百九人,其阙者四人而巳。淳熙中,史院取其书以修四朝国史,洪迈奏乞甄录,补和州文学,后赐出身。颐正,给事中原之曾孙也。
合元祐党籍、建中、上书邪等两籍三百九人。龚颐正作列传谱述一百卷,凡三百五人,不可详者四人。
元祐党籍、建中、上书邪等,名在两籍者三百九人。和州布衣龚端颐访求阙切,成列传谱述一百卷,书于编者三百五人,不可得而详,者四人而巳。淳熙十四年三月十八日,修国史洪迈请甄录,从之,授端颐上州文学。
龚敦颐,和州布衣也。其曾祖原昔为泰陵实录院官,故其家颇藏书。念元祐党籍及建中上书等人不能尽存,访求阙切,成列传、谱述一百卷,凡名在两籍者三百九人,书于编者三百五人,其不可得而详者。四人而巳。
张文简纲华阳集有绍兴间进札子云:臣等看详党籍人姓名见于碑刻者有二本,一本计九十八人,一本三百九人。内九十八人系崇宁初所定,多得其真。其后蔡京再将上书人及巳所不喜附丽,添入党籍,泛滥杂冗,遂至三百九人云云。以此考之,蔡京手定党籍,原有二本,南渡合二本详定为三本。王伯厚小学绀珠载三百九人乃京第二本。龚颐正列传谱述一百卷,凡三百五人,又不可详者四人,大据第二本也。
清江二孔先生列传谱述一卷
龚颐正著
芥隐笔记一卷
龚颐正著公以学问文章知名当世,自六艺百家、诸史之籍,无所不读,河图、洛书、山镵蒙刻、方言、地志、浮屠、老子、骚人墨客之类,无所不记。至于讨论典故,订正事实,辨明音训,评论文体,虽片言只字,必欲推原是正,俾学者知所依据。此其闲居暇日,有得于一时之诵览者,随而录之,号曰笔记。
龚颐正撰。颐正本名敦颐,光宗受禅,改今名,为国史院检讨官。其书名芥隐笔记者,考韩元吉南涧甲乙稿中有题芥隐一诗,为颐正而作,盖其书室之名,因以名其所著也。颐正考证博洽,具有根柢,而舛谬处夹时有之。如韩愈马上谁家白面郎,误以为杜甫。公羊传孔父义形于色,误以为左传孔子语;王昌龄梦中唤作梨花云诗,误以为王建。信乎考证之难。然统合全编,则精核者居多,要不在沈括笔谈、洪迈随笔之下,未可以卷帙多少为甲乙也。每条下多有注语,其中班固宾戏一条,与正文不相应,王安石草堂怀古一条,明注异同,其王建一条注乃明驳之,似非颐正所自注,然出于谁手,则不可考矣。
芥隐者,颐正书室之名也。是书篇页无多,而考据博洽,不在洪迈容斋随笔下。每条多有附注,其中班固宾戏一条,与本书不相应,王安石草堂怀古一条,明注与本书异同,王建一条乃纠驳本书,知非颐正所自注,其出于谁手,则不可考矣。
七家谥法总括八卷
龚颐正著。自有谥法以来,至治平礼院书成,始有所去取而论定。庆元五年,太社令龚颐正会稡六家,增入苏洵揭本字其上,列为旁通,其义有无,分注于下,离为八卷,
率以录
张景倩著
覆华编
张景倩著。韩维主一言:越中有张景倩,号云所,乃樗寮之侄,有杂书名,率以录,多至二三十册,无所不备。又有覆华编,载甲戌以来杂事甚详,其家朝报甚齐整,但恐不僭耳。
明
海天吟啸集
潘子安著
南莠村集
杜浩著
省鉴录
叶观著
孝经传
白贲著
长林野鹤集
王宏载著
克复录
王元吉著
心鉴编
王元吉著
月川集
含山刘传著
唾余集
黄廷俊著
宋锦著
越游草
姚承舜著
拙存集
姚承舜著
道学渊源录
成清著
鸡鸣集成清著
乌江项王过事七卷
张广汉著
六经精义
杨侯乱著
荑石斋集
杨侯𦙌著
河村诗集
戴重著。刘伯宗云:敬夫诗学杜少陵,未尝作唐以后语。黎美周云:敬夫诗磊落孤愤,若鹤警高松,龙吟潭水。张尔公云:敬夫诗感时讽俗为多,以视西台恸哭,异世同揆。
河村文集
戴重著
和阳开天记一卷
戴重著
讷斋集五卷
马如蛟著
前生集
戴本孝著
余生集
戴本孝著
历阳遗音
戴本孝著
碧落后人集
戴移孝著
碧落庐丛谈
戴移孝著
国朝
只饮斋诗稿
成性著
百思草
成性著
归棹集
成性著
率庵草成性著。杏怀之诗,平厚似栗里,简远似苏州,多感慨似香山,自然似元次山。太抵皆哀伤历苦之所托。
足半集
成性著
道串集
成性著
畏此轩偶吟
成性著
南行便草
成性著
权舆集
成性著
此同编
成性著
茨蘼园夏日抄
成性著。夏日抄一书,或采之前人,或断以巳意,或迩言而老至未闻,或精言而日用不知。山海蹈厉之观,户庭拳曲之致,错然杂陈于毫楮,可以观时类物,可以砭愚订顽。
身世言
成性著
成子迂言
成性著
天门诗集六卷
吴盛藻著
天门文集六卷
吴盛藻著
盛藻字观庄,和州人,由拔贡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其诗文皆惟意所如,罄所欲言而止。
叶肇梓著
悱堂集
叶长川著
陈季针集
陈鋕著
轩渠集
孟惠著
诗愚
孟思谊著
立诚斋集
盛尚琏著
渔邱草堂稿二卷
姚汝颂著。啸岑之诗,惟三唐是宗,不肯涉宋人一字。乐府五言古,浸淫汉魏,他诗澄澹精致,泠然以清,窅然以深,挹之而不尽,咀之而愈甘。
五七言律,清绝孤敻,旷世独秀。乐府诸篇,浑沌未凿,真宰独存,高者直逼汉制。
墨田集
周廷佐著
青霓阁集
含山王涛著
俟正录
含山李衷灿著
忧是商略
李衷灿著
景陆堂或间
李衷灿者
拳拳录二卷
李衷灿著,衷灿号梅村,含山人,官荆门州知州。其学出鹿善继、孙奇逢。是书分内外二篇,内篇讲学,以见性为宗,外篇以阴符为卫道卫仁之书,谓朱子晚岁自悔蚤年训诂章句之非,皆沿袭姚江宗旨,去其师说犹不甚远。其云不为俗情所染,方能说法度人,光明藏中,孰非游戏?淫坊酒肆,徧历道场,丝竹管弦,皆谈般若。则定兴、容城之学,均无此论矣。
晚闻篇一卷
李衷灿著,是书摘录宋周、程五子以下至国朝孙奇逢、魏裔介、成性诸人之语,大旨在抑朱而尊陆,末附祖乩二条、南华十二条,更显然入二氏之谈矣。
颜巷录一卷,李衷灿著。是书多纪前言往行,其大旨归于淡泊,盖成于衷灿罢官之后,故以颜巷名编。然往往杂于二氏之学,如载九官隐咒、寝魂之法。又晖云:真儒始能彻佛之巅,真禅始能窥儒之岸,其宗旨可见矣。
爨草
李衷灿著
略园遗稿
含山许锵、许畅著
海外集
含山唐之桢著
榆青阁集
含山张有右著
查山诗集
含山吴嘉荣著
月满楼集
含山吴炯著
中庸章句修补
含山王善橚著
石壁山房集
王善橚著
务滋堂诗集
含山张濬著
释奠蠡言八卷
含山朱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