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阳陈廷桂子犀纂辑
史事二
梁 魏 北齐
魏宣武帝景明三年五月,扬州小岘戍主党法宗袭萧衍大岘戍,破之,擒其龙骧将军邾菩萨。澄以东关水冲,大岘险要,东关纵水,阳石、合肥有急悬之切,不图大岘,则历阳有乘险之援,于是遣统军傅竖眼、王神念等,进次大岘,东关、九山、淮陵,皆分部诸将,倍道据之,总勒大众,络绎相接。而神历阳典录神念克其关要、颖川二城,斩衍军主费尼,而宁朔将军韦惠、龙骧将军李伯由,仍固大岘。澄遣统军党竖眼等进军,克之,遂围白塔牵城。
梁武帝天监二年,道根为宁朔将军,领阜陵城戍。初到阜陵,修城隍,远斥候,有如敌将至者,众颇笑之。道根曰:怯防勇战,此之谓也。修城未毕,会魏将党法宗、傅竖眼率众二万奄至城下,道根堑垒未固,城中众少皆失色。道根命广开门,缓服登城,选精锐二百人出与魏军战,败之。魏人见意闲,且战,又不利,因退走。是时,魏分兵于大、小岘、东桑等连城相持,魏将高祖珍以三千骑军其间,道根率百骑横击,破之,获其鼓角、军仪。于是粮运既绝,诸军乃退。
梁天监三年,魏遣众寇历阳,睿率州兵击走之。韦睿传:魏正始元年正月庚戌,江州刺史、曲江公陈伯之破萧衍将赵祖悦于东关。梁天监四年,王师北伐,诏睿都督众军。睿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魏小岘城,未能拔。睿巡行围栅,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陈于门外,睿欲击之,诸将皆曰:向本轻来,未有战备,徐还授甲乃可。进百,睿曰:不然,魏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保,无故出人于外,必其骁勇者也。若能挫之,其城自拔。众犹迟疑,睿指其节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睿之法,不可犯也。乃进,兵,士皆殊死战,魏军果败,示急攻之,城拔,遂进讨合肥。魏正始三年六月辛丑,衍将陷小岘戍。梁普通六年二月乙未,赵景悦下魏龙亢城。
梁太清二年八月戊辰,侯景反。十月丁未,侯景进攻历阳,太守庄铁,降之。景攻历阳太守庄铁,铁遣弟均夜斫景营,战没。铁母爱其子,劝铁降,景拜其母。铁乃劝景曰:急则应机,缓必致祸。景乃使铁为导。景至历阳,兰夏礼率其部曲邀击,景兵败,死之。巳酉,景自横江济于采石。景攻陷历阳,自横江将渡,子一帅舟师千余人于下流欲邀之,其副董桃生走,子一乃退还南洲。
梁简文帝大宝二年,景自巴兵挫衅,恐齐人乘衅,遣郭元建率步军趣小岘,侯子鉴率舟师向濡须,耀兵肥水,以示武威。侯景之乱,朗招率徒旅据巢湖,景败于巴陈,朗出自濡须,截景,破其后军。
北齐文宣帝天保二年五月丙戍,合州刺史斛斯显攻克梁历阳镇。梁元帝承圣元年十二月,天门山获野人,出山三日而死。梁承圣二年,魏遣郭元建治舟师于合肥。十一月,王僧辩遣豫州刺史侯瑱据东关垒,征吴兴太守裴之横,帅众继之。郭元建出自濡须,僧辩遣瑱领甲士三千,筑垒于东关以扞之,大败元建。梁承圣四年三月,齐遣其上党王高涣送贞阳侯。萧深明来主梁嗣,至东关,遣吴兴太守裴之横与北齐天保六年冬,齐遣行台司马恭及梁人盟于历阳。
梁敬帝绍泰元年十二月壬戌,齐和州长史乌丸远自南州奔还历阳。
梁绍泰二年二月庚申,高祖遣侯安都、周铁虎率舸舰备江州,仍顿梁山起栅。
梁太平元年三月戊戌,齐遣大将萧轨出栅口向梁山,司空陈霸先军主黄菆逆击,大破之。轨退保芜湖,遣周文育、侯安都众军据梁。山拒之。四月,丁巳,司空陈霸先表诣梁山,抚巡将帅。
壬午,侯安都轻兵袭齐行台司马恭于历阳,大破之,俘获万计。
陈 北齐 北周 隋
陈高祖永定二年,以瑱为都督西讨诸军事。瑱至于梁山。
北齐废帝乾明元年正月,王琳为陈所败,萧庄自拔至和州。
陈文帝天嘉元年二月景申,太尉侯瑱败王琳于梁山、
二月,东关春水稍长,舟舰得通。琳引合肥、巢湖之众,舳舻相次而下,其势甚盛。瑱引军进兽槛洲。琳本出船,列于江西,隔洲而泊。明日合战,琳军少却,退保西岸。及夕,东北风大起,吹其舟舰,并坏,没于沙中,溺死者数十百人。浪大,不得还浦。夜中又有流星坠于贼营。及旦,风静,琳入浦治船,以荻船塞于浦口,又以鹿角绕岸,不敢复出。是时,西魏遣大将军史宁摄其上流。瑱知琳不能持久,收军却据湖浦,以待其敝。及史宁围郢州,琳恐众濬,乃率船舰来下,去芜湖十里而泊,击柝闻于军中。明日,齐人遣兵数万助琳。琳引众向梁山,欲越官军以屯。险要。齐仪同刘伯球率兵万余人助琳水战,行台慕容子会领铁骑二千,在芜湖西岸博望山南,为其声势。瑱令军中晨炊蓐食,分搥荡顿芜湖洲尾以待之。将战,有微风至自东南,众军施拍纵火。定州刺史章昭达乘平虏大舰中江而进,发拍中于贼舰,其余冒突青龙,各相当值。又以牛皮冒蒙冲小船,以触贼舰,并镕铁洒之,琳军大败。其步兵在西岸者,自相蹂践,马骑并淖于芦荻中,弃马脱,无以免者十二三,尽获其舟舰器械,并禽齐将刘伯球、慕容子会,自余俘获以万计。琳与其党潘纯陀等,乘单舴艋,冒阵不入齐。
琳辅庄次于濡须口,齐遣扬州道行台慕容俨率众临江为其声援。陈遣安州刺史吴明彻江中夜上,琳遣巴陵太守任忠大败之,明彻仅以身免。琳兵思东下,陈遣司空侯安都等拒之,西南风忽至,琳兵放火燧以掷船者,皆反烧其船。琳船舰滨乱,兵士投水死十二三,其余皆弃船上岸,为陈军所杀殆尽。刘仲威以庄投历阳,琳寻与庄同降邺都。
陈宣帝太建五年四月癸卯,前巴州刺史鲁广达克齐大岘城,
众军北伐,略淮南旧地。广达与齐军会于大岘,大破之,斩其敷城主张元范,虏获不可胜计。
庚申,齐遣兵十万援历阳,仪同黄法軧破之。
北齐后主武平四年五月,尉破胡、长孙洪略等与陈将吴明彻战于吕梁南,大败。明彻进陷和、合二州。
景子黄法軠克历阳城,法氍出历阳。齐遣其历阳王步骑五万来援,于小岘筑城。法氍遣左卫将军樊毅分兵于大岘御之,大破齐军,尽获人马器械。于是乃为拍车及步舰,竖拍以逼历阳。历阳人窘蹴乞降,法氍缓之,则又坚守。法氍怒,亲率士卒攻城,施拍加其楼堞。时又大雨,城崩,克之,尽诛戍卒。
辛巳,诏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豫州刺史黄法氍徙镇历阳。
景戌,庐陵内史任忠军次东关,克其东西二城。
忠将出西道,击走齐历阳王高景安于大岘,逐北至东关,仍克其东西二城。
陈太建六年正月朔,诏赦南豫州之历阳、临江郡士民,罪无轻重,悉皆原宥。
陈太建十年十一月,周军围寿阳。癸卯,樊毅领水军二万自东关入集湖,武毅将军萧摩诃率步骑趣历阳。
陈太建十一年十二月乙丑,历阳自拔,还京师。
癸酉,遣开远将军徐道奴镇栅口。陈太建十二年八月庚申,遣平南将军、南豫州刺史任忠率众趣历阳。庚午,通直散骑常侍淳于陵克临江郡。九月癸未,周临江太守刘显光率众内附。丁未,周将王延贵率众援历阳,任忠击破之,生擒延贵等。隋文帝开皇五年九月乙丑,陈将湛文彻寇和州,仪同三司费宝首获之。陈后主正明三年正月乙丑,隋总管韩擒虎趣横江,济采石。
高祖作相,禽迁和州刺史。陈将甄庆、任蛮奴、萧摩诃等共为声援,频寇江北,前后入界,禽屡挫其锋,陈人夺气。
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贺若弼之镇寿春也,𫯶为间牒,平陈之役,颇有功焉。
岁余,破逆贼薛子建于和州。事未详,附录于此。
隋
炀帝大业十三年正月壬子,齐郡贼杜伏威率众渡淮,攻陷历阳郡。
伏威破高邮,引兵渡淮,攻历阳,据之,称总管,分兵徇属县,皆下。江淮群盗争附。伏威,选敢死士五千,号上幕,宠厚之,与均甘苦。每攻取,必先登。战罢,阅创者背者杀之。所虏获,必分与麾下。士有战死,以其妻殉,故人人自奋,战无完敌。宇文化及以为历阳太守,不受。
唐
高祖武德六年,辅公祏据丹阳反,诏靖副孝恭东讨。公祏遣冯惠亮屯当涂,陈正通屯青林,自梁山连锁以断江道,筑却月城,延袤十余里为犄角。靖率黄君汉等水陆皆进,苦战,杀伤万余人,惠亮等亡去。
武后光宅元年,徐敬业起兵,弟敬猷统兵五千逼和州,子贡率乡人数百拒之,贼引去。天授元年七月辛巳,流舒王元名于和州。
文宗太和七年秋,和州大水,害稼。宣宗大中十二年八月,和州水,害稼。懿宗咸通九年十二月,庞勋陷和、滁二州。十年八月,勋走死。十月,赏功。和州崔宁开门延贼,赐自尽,家属兄弟流贬远州。崔雍为和州刺史,庞勋以兵劫乌江,雍不能抗,遣人持牛酒劳之,密表其状,民不知,诉诸朝。宰相路岩不平,因是傅其罪,赐死宣州。
僖宗广明元年七月,黄巢陷滁、和二州。巢据滁、和,去广陵才数百里,骈乃求援陈、许,兵终不出。中和二年,和州刺史秦彦逐宣歙观察使窦潏。
江南环境为盗区,王凝以强弩据采石,张疑帜,遣别将马颖解和州之围。
昭宗龙纪二年,杨行密遣田𫖳、安仁义、李神福等取和州。孙儒将康旺取和州,李神福击降旺。
大顺二年五月,孙儒陷和、滁二州。六月,杨行密陷和、滁二州。
五代 周 吴 南唐
天祐十二年冬,濬杨林江,水中出火,可以然。
吴杨溥太和六年闰正月,废临川王蒙为历阳公,知诰遣亲信王宏以兵守之。
吴天祚三年八月甲子,历阳公蒙杀守卫军使王宏,亡抵庐州,周本二子宏祚执送江都。齐王诰遣使迎杀于采石,称诏废为悖逆广人。侍卫军使郭悰杀蒙妻子于和州。
行密四子,蒙为溥之长,而长于弓马,徐氏忌之,故不立而终搆其罪。自临川王废为历阳公,幽于历阳。蒙闻将有禅让,遂杀监守者,与其下二人,驰赴庐江,诣周本。本子祚不纳,执蒙宫之于外,蒙因杀数人而卒。徐氏使溺其尸于江中,
南唐李昪升元二年十月辛丑,追封吴历阳公蒙为临川王,谥曰灵,以礼改钵。南唐李璟保大四年,贬韩熙载和州司马。保大十四年三月戊戌,周师陷和州。
夏,大雨,周师在扬、滁、和者皆却。七月,复和州。周世宗显德五年二月己亥,克淮南十有四州,以江为界。
宋太祖开宝元年,和州大水。
八年,议征江南,诏用京西转运使李符之策,发和州丁夫及乡兵凡数万人,凿横江渠于历阳,令符督其役。渠成,以通漕运,军用无阙。
真宗天僖元年二月,和州蝗生卵,如稻粒而细。
南宋
高宗建炎三年冬十月,兀术分兵自滁、和入江东。
宗弼渡淮,闻王善兵扼其前,使讹论济师,败王善于和州北。
金太宗天会七年十一月丙辰,宗弼取和州。十一月戊申,金帅兀术犯和州,守臣李俦以城降,通判唐璟死之。金天会八年,攻庐州,至柘皋镇,胡里改领甲士三千为前锋,执宋所遣持书与刘四厢锜者七人。复以先锋军攻和州。比至含山县五里,获甲士二人,乃知宋三将兵且至,胡里改伏其军,遂获姚观察。李成以兵七万据乌江,讹论率二千人直前败之,宗弼遂渡江。建炎四年九月丁巳,赵霖复和州。
金天会九年九月己酉,和州回鹘执耶律大石之党撒八迪里突迭来献。绍兴元年,和州旱。绍兴三年二月庚子,以宗子伯琮为和州防御使,赐名瑗。绍兴四年十一月甲子,命滁、和诸州移治保聚。
绍兴六年春正月壬午,赐宗子伯玖名璩,为和州防御使。绍兴九年六月己未,刘光世进军和州。绍兴十一年春二月癸酉,张俊遣王德渡江屯和州,金人边屯昭关。金人自合肥入侵,德请及其未济击之。俊未许。德请益坚,愿父子先越江,俟和州下,然后宣抚北渡。俊许之。德即渡采石,约俊明旦当会食历阳。巳而夜拔和州,与金人夹河而军。叛将张昱、张彦围和州,太守张绩求援于德,贼不看,意其至,迟明斩昱,遂大滨,俘其兵骑。乙亥,金人复来争和州,张俊败之。
丙子,王德等败金人于含山县东。癸未,王德、田师中等击破金人,复含山县,夺昭关。刘锜自东关击败金人于清溪。锜自太平渡江,据东关之险以遏敌冲,引兵出清溪,两战皆胜。绍兴三十年十月癸酉,蠲和州民附种田租。
三十一年冬十月,王权间金兵大至,自庐州引兵遁,屯昭关。丙辰,金主亮入庐州,王权自昭关遁。金人追权至尉子桥,破敌军。统制姚兴战死,权退保和州。
阿邻至庐州,与宋将王权十余万战于柘皋镇尉子桥,败之。至和州南,复与权军八万余会战,又败之,追杀至江上,斩首数千级。
庚申,王权自和州遁归,屯于东采石。
金海陵王正隆六年十月,至和州,王权夜以兵千余来袭,射却之。翼日雨,宋人夜焚其积聚遁去。诘旦追之,宋人逆战,猛安韩棠重却,遂失利。副总管阿散率猛安谋克力战,却之,王权退保南岸。辛酉,金人陷和州。癸亥,上次和州。十一月丁丑,虞允文遣水军统制盛新以舟师击金人于杨林河口,败之。金主亮焚舟而走。十二月乙卯,江北金兵尽去。李显忠复入和州。
壬戌,曲赦新复州军。三十二年二月庚子,金人复陷和州,屠其民。孝宗隆兴元年,和州大水。二年九月,金人犯边。壬寅,王彦帅师济江,军昭关。十一月乙酉,王彦弃昭关遁。六年冬,和州饥。乾道二年,以和州守臣言,开凿姥下河,东接大江,防捍敌人,检制盗贼。
四年二月戊戌,置和州铸钱监。五年三月丁巳朔,诏趣修庐、和二州城。十二年,和州守臣请于千秋涧置斗门,以防麻、澧湖水,泄入大江。遇岁旱,灌溉田畴,实为民利。
淳熙二年炑,和州旱。五年十一月,和州牧营火,燔一百六十区。六年,和州旱。冬,和州饥。七年,和州大旱。
九年六月,历阳、乌江县蝗。十年,和州旱。十一年四月,和州水,湮民庐,坏圩田。光宗绍熙三年夏,和州大旱。九月丁未,和州陨霜,连三日,杀稼。五年八月,和州蝗。冬,和州饥,人食草木。宁宗庆元六年,和州旱,振之。开禧元年冬十二月,复置和州马监。金章宗泰和六年十一月辛丑,仆散揆克含山。开禧二年冬十一月戊戌,金人围和州,守将周虎拒之。仆散揆攻和州,史扢搭中流矢。十二月癸丑,金人去和州。嘉定五年五月己未,和州火,燔二千家。
十二年闰三月,金人分兵犯和州,游骑至杨林渡,李全等来援,乃解去。全追击,败之于曹家庄,获其贵将。十七年六月癸酉,知和州尚震午坐金兵至谋遁,夺三官,岳州居住。理宗端平三年十一月戊午,诏陈𮧵过和州,为淮西声援。元六皇后乃马真称制。元年七月,张柔自五河口渡淮,攻宋扬、滁、和等州。景定四年三月丁酉,以王坚知和州,兼管内安抚使。度宗咸淳七年三月戊寅,振和州饥。恭宗德祐元年二月壬戌,元兵徇饶州,知和州王喜以城降。元史及续宏简录作王善。伯颜渡江,属昂吉儿驻兵和州。宋淮西制置夏贵遣侯都统将兵四万来攻,有谋内应者,悉诛之。潜兵出千秋涧,塞其归路,因出城奋击,大败之,获人马千计。九月丙戌,元兵至泰州,和州孙虎臣自杀。至元十六年五月丙子,赐和州站户羊马钞有差。十月辛卯,赈和州贫民钞。十七年二月庚子,合刺所部和州等城为叛兵所掠者,赐钞给之,仍免其民差役三年。
三月癸巳,诏谕和州诸城,招集流移之民。十八年七月庚子,赐贵赤合八儿秃所招和、真、滁等户二千八百二十,俾自领之。二十年夏四月丙戌,立别十八里、和州等处宣慰司。
二十八年春正月辛酉,降和州路为州。成宗元贞元年七月,和州水。
大德元年六月,和州历阳县江涨,漂没庐含万八千五百余家。冬十月戊午,历阳自春及秋不雨。
五年,和州蝗。武宗至大元年十一月己亥,贵赤卫受乌江县达鲁花赤献私户万,令隶县官。二年六月,历阳蝗。三年五月,历阳县蝗。泰定帝泰定三年八月,历阳、含山等县水。文宗至顺三年六月,和州水。顺帝至正十二年夏四月戊辰,也先帖木儿讨和州有功,赐金系腰并钞一千锭。
十五年六月,濠州朱元璋起兵和阳,渡江取大平路。命湖广行省平章政事阿鲁灰领军,与淮南行省平章政事蛮子海牙、淮西道宣慰使完者不花以兵攻和州等处。
春正月,滁师之粮,诸将谋所向,太祖曰:困守孤城,诚非计。今惟和阳可图,然其城小而坚,可以计取。难以力胜。向攻民寨时,得兵三千,号庐州路义兵。今精选三千勇敢士,椎结左衽,衣青衣,佯为彼兵,以四橐驼载赏物而驰,声言庐州兵送使者入和阳,赏赉将士,和阳必纳之,因以绛衣兵万人继其后,约相距十余里,候青衣兵薄城,举火为应,绛衣兵即鼓行而前,破之必矣。郭子兴从其计,使张天祐将青衣兵,赵继祖为使者前行,耿再成将绛衣兵继后。天祐至陡阳关,和阳父老以牛酒出迎。会日午,天祐兵从他道就食,误约再成,过期不见举火,意天祐必巳进据,率众直抵城下。元平章也先帖木见,急闭门,以飞桥缒兵出战,再成不利,中矢走。元兵追至干秋坝,日暮,收兵还。天祐等始至,适与元兵遇,急击败之,追至小西门,汤和夺其桥而登,将士从之,遂据和阳。也先帖木儿夜遁。再成兵既败归,谓天祐等巳陷没。子兴属太祖往收败卒,仍规取和阳。太祖率镇抚徐达、参谋李善长及骁勇数十人先进,始知天祐巳破城据之,乃入抚定城中。子兴属太祖总和阳兵。诸将破和阳,暴横多杀掠。太祖恻然,召诸将曰:诸军自滁来,多掠人妻女,军中无纪律,何以安众?凡所得妇女悉还之。于是皆相携而去,人民大悦。太祖既总和阳兵,诸将多子兴故部曲未尽心服,惟汤和听命惟谨。李善长委曲调护之。太祖与诸将分甓和阳城,诸将甃工未就,太祖作色,置坐,南向,出子兴檄,呼诸将曰:总兵,主帅命也,非我专擅。今甃城皆不如约,事何由济?自今违者军法从事。诸将恐,唯唯,由是皆奉。命时元太子秃坚、枢密副使绊住马、民兵元帅陈野先分屯高望、新塘、青山、鸡笼山等处,道梗不通,太祖率诸将击无之。亓兵乘太祖出,复攻和阳城,李善长督兵击却之,杀获甚众。元兵皆走渡江。
孙德崖饥,就食和境,求驻军城中。太祖纳之。有谗于子兴者,子兴夜至和,太祖来谒,子兴怒甚,不与语。太祖曰:德崖尝困,公,宜为备。子兴默然。德崖闻子兴至,谋引去。前营巳发,德崖方留视后军,而其军与子兴军斗,多死者。子兴执德崖,太祖大为德崖军所执。子兴闻之,大惊,立遣徐达往代太祖,纵德崖还德崖军,释太祖、达夹脱归。
太祖驻和阳,久,谋渡江,无舟楫。时廖永安、永忠、俞廷玉与其子通海、通源、通渊、赵伯仲、桑世桀、张德胜、华高等,各率众泊巢湖,连结水寨以捍寇,遣使间道纳款。太祖大喜曰:此天意也,机不可失。即以夏五月亲率兵至巢湖。永安等迎太祖,登舟出湖口,至铜城闸,巳脱险,然未入江。蛮子海牙集楼船塞马肠河口,以阻诸兵。至黄墩。会巢湖将赵普胜蓄异志,永安等密露其机。太祖遂声言归和阳,取舟同攻蛮子海牙,实欲以兵势挟之。既归,集商人舟,载精锐猛士,复至黄墩,督兵攻蛮子海牙。敌舟高大,进退不利,永安等小舟往来如飞,奋击大败之。时湖口浅涸,会大雨连旬水涨,遂纵舟至浔阳桥。众恐舟大不能渡,比至,才余分寸,永安遂得入大江。从归和阳,遂定渡江之计。
明
太祖洪武元年闰七月,免和州被灾田租。修和州、铜城堰闸周回二百余里
二年正月,免江南田租。无为、滁、和大如之。三年三月庚寅,蠲和州今年田租。
成祖永乐元年,修筑和州保大等圩百二十余里蓄水陡门九。
二年,修含山崇义堰。未几,和州民言:铜城闸上抵巢湖,下通扬子江,决圩岸七十余处,乞修治。其吏目张良兴又言:水渰麻、澧二湖田五万余顷,宜筑圩埂,起桃花桥,讫含山界三十里。俱从之。三年,修鹰扬卫乌江屯江岸。仁宗洪熙八年,复和州铜城堰闸。
英宗正统二年,凤阳诸府徐、和、滁诸州,四、五月,河、淮汛涨,漂居民禾稼。十四年,和州民言:州有姥镇河,上通麻、澧二湖,下接牛屯大河,长七十里许,广八丈。又有张家沟,连铜城闸通大江,长减姥镇之半,广如之,灌溉降福等七十余圩及南京诸卫屯田。近年河资闸圯,率皆淤塞,请兴役疏濬,仍于姥镇、丰山嘴、叶公坡各建闸,以备旱涝。从之。宪宗成化十七年二月甲寅,和州地震。孝宗宏治十八年九月甲午,和州地震。武宗正德十五年,御史成英言:应天等卫屯田在滁、和、六合者,地势低,屡为水败,从金城港抵浊河,达乌江三十余里,因旧迹濬之,则水势泄而屯田利。诏可。
世宗嘉靖八年,和州饥。
庄烈帝崇正八年十二月癸卯,李自成陷和州,知州黎弘业、学正康正谏,乡官马如蛟等死之。流贼犯和州,弘业御却之。十二月,复至,与乡官马如蛟固守。城陷,母李自缢。弘业北面恸哭,再拜自刎。未殊,贼入,伤数刃而死。
和,大州也,贼以数万骑仰攻。夜半,怪风作,城上火尽灭,守陴者不能立,贼乘以入。操江临淮侯李宏济遣其将薛有年援和,以迟发,贼巳破和而北,有年中道失势,遂败。
九年正月癸亥,贼犯庐州,遂陷含山。
十五年春,江北贼陷含山、和州,南京戒严。五月,张献忠袭破庐州,敛兵退屯巢湖,略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