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邑有志,志在邑也。人与事必系于邑者书。他虽有美,冈敢旁溢。征信也。志以稽实,据事直书而义自见焉,毋容阿,亦毋容忌,要与国人共见之而巳。一、志录善不彰恶,制也。近世志家言,多于此拟议焉。一统志分例甚详,据此可无疑义矣。先辈惟康德涵武功志,于官师兼书善恶,亦未为通例也。旧志修于万历戊寅,志盛也。迄今垂八十年,盛衰之感系之矣。旧志小序并存之,以征时也。今志序言仅从分列,不别摽志,曰省文也。旧志小赞,仿范史赞体,诵而无规,奚耴则焉?并裁之。今稍为论说,以寄感慨,令读者因文见意,示激劝也。

一、旧志首疆域,仅列界至,开卷未雅今首。沼革,以禹贡、职方为断,足征典古。前此未免荒峉矣。于疆域自汉末分裂后,详志南北属境,以考见形势。亦稍川▢俚矣。

一星野气系于天,分属九州,所辖甚广,诸儒各有异同,且郡国更置,盖未可缕析也。详考历代之书,而彼此并列,以俟识者之考定,未敢意为凿也。

一、山川惟隶于息者得书。淮、汝二河,备志发源及所经所注者。名山大川,为国险民利,而川源变迁,古今异道,故详近代经流所自,以稽形胜之实也。

一、镇集经乱后十不得一,即仅存数家,未能成集,今并存旧名,凡流移所集,略有称名者,亦附志焉。观者披籍而稽盛衰,可以洞民艰矣。

一、塘堰湖港,鞠为荒榛,今并列不遗。盖水利沟洫,农政所重,古人多子此致意焉。备存名地,以俟兴复,不敢以空籍轻置之也。

风俗有古今文质之异,今详稽旧志,不遽入谣俗者。兵燹之余,喘息仅延,如儿方孩,草初芽,气质未定,尚俟司牧之董,卒以为趋尔。物产亦甚鲜薄,仍志不□。土所可产,不以时歉废大恒也。

城池为守国之险,不因时势或异。公署建置,耴足出治,末敢时诎举赢也。姑举其大,以俟后人。武备则莫便于土著,马步、民快之设,终不可损也。详志旧额,以为通久之地。长吏彷此意行之,亦戒备之良荣也。

一、赋役为民生所系,今荒残巳甚,几不足举礼,故备志隆万年旧额,以存一代经制。若郡邑经费,欲耴民有制而不累民,则当年条鞭之意,良足深思也。故附见条议,以备当事采择焉。

一、学校为礼教所先,不以时艰或废,特亟为修举。祀典宾兴,咸备存之。至讲肄之堂,儒者首从事焉,挽世以为厉禁,亦各徇其私意,相激使然也。故因废祠之令,改设书院,为记其本末,并辑河洛先儒小傅中附粹语,子后别刻为书,以俟后之君子,或有取云尔。□□□□□□□□□□定。仪□另为□□□□□□□□□□,亦支□之一班也。

一、封建之制最古,后世学士家多以周封为令典。息建国外,如阳安之道亭玉,孙胜之白□,褒信之侯封,皆隶息境内,并附见于卷末。古迹疆域旧籍有舛讹者,如阳安、道亭误为安阳、江亭,北魏、后梁之东西豫州,俱参据改正,以订相沿之误。

一、官师惟耴州县所辖例也。前代有州牧、郡守,建治子其地,并叙列官制,略举事迹,以稽沿革之异。若佐贰、教职之增损,亦各因时备志始末,所以为后日权衡也。

一、宦迹昭然口碑,不可掩饰,志于古加详,子今从慎诚重之也。凡题名下,则有善必书,即佐贰师儒槩不轻遗,耴善,善之长也。

一、选举以三途为准,从典制也。国学于时初最重进制科,谓迄累法也。国学于时初最重进异议,计当年太学本意也。自□□以下,贫俊民善士之选,在邑乘咸备焉,故仍志之。凡制科、明经出身,自爱者为多,寸长必录,以树善也。

一、贤表见各异,固因资学,亦时势使然,未可以一节目也,故槩列之乡贤,而才品自见。惟孝议多在闾里,由自天性为特列焉,所以进斯民之善也。

一、孝子贞妇,类不胜收,况运值虔刘,贞淑之捐生者踵接,故于往古多采入焉。在近今惟取其死著及奉有旌表者。传之,志慎也。故老博士各有闻见,不妨确咨案据,嗣为增入也。

 一、名宦乡贤诵远不诵近,录死不录生,例也。先正志传多以五十年为断。凡官于本朝及曾经接见者,虽有贤劳,未敢立传,惟采事实,附见题名下,以俟后来,为远嫌也。

一、旧志纪灾异不登□瑞,举例为肃,但仅纪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