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下

怀庆府

禹贡霬州覃怀之域。殷为畿内。周初为三监。春秋时苏、温、向、雝四国之疆。战国属魏、卫。秦灭诸侯,为三川郡之北境、河东郡之东境。汉初置殷国,寻更名河内郡,以司隶校尉治之。东汉仍旧。曹魏以河内攺属于冀州剌史。晋增置汲郡,属司州。南宋置河内郡。后魏置怀州,兼置河内郡。北齐复为汲郡。随初废郡存州。大业初,复置河内郡。唐武德问,置怀州,天宝间,复为郡,属河北道。宋攺为怀州防御,属河北西路。金置南怀州,寻为怀州,增置沁南军节度使。元初为怀孟路。延祐中,又为怀庆路总管府。明洪武元年,攺路为府。皇清因之。领县六。

怀庆府沿革表

禹总部郡直隶州附。州县唐、虞。冀三代春秋苏、温、向。雝。战国、魏、卫、内凋、秦、齐三川郡北境。轵、河东郡。东境。汉司隶部河内郡、怀作、河阳、修武、温、轵墅。东汉司隶部河内郡惆怀、河阳墅、温修。三国魏冀州部河内郡墅。晋司州部河内郡墅怀、河阳轵、汲郡修。南北朝宋赋司州部河内郡温墅、轵、阳、东怀。后魏怀州部河内郡墅阳轵、武德郡温怀。司州部汲郡北南修。北齐司州部汲郡修武。隋兖州部河内郡河温、轵、济阳、耸、怀。唐河北道怀州、河内郡、河两阴、孟州、汤温𬈧。宋河北西路怀州、河修某。京西北路孟州、伤济、游温。金河东南路怀州、沁南军阒赣,而孟州本滨温。元燕南河北道、怀庆路阒耸陟。河、孟州、滨温。明河南布政使司怀庆府河湾、赣歌、孟温。皇清河南布政使司怀庆府河内济陟。孟温。

怀庆府属县沿革

河内县。附郭。

周春秋时即野王邑。汉置野王县,属河内郡。东汉、三国晋、南北朝、刘宋、后魏皆因之。隋开皇初,始攺县日河内,仍旧属。唐武德三年,析置大行、忠义、紫陵三县。四年,复省三县人焉,属怀州河内郡。宋属怀州。金属怀州利沁南军。元属怀庆路。明属怀庆府。皇清因之,编户六十三里。

济源县

周为原,为畿内,向便东慎,后名战内地。春秋属晋,战国属魏。秦置轵县,属三川郡。汉、东汉、俱属河内郡。晋省,人沁水县,筑,复置。南北朝、刘宋、后魏俱仍旧。隋开皇十六年,始析置济源县,以济水发源为名。唐武德二年,攺置西济州。四年,州废,复置县,属怀州。贞观元年,省轵县人焉,属洛州。会昌年,攺属孟州。宋、金、皆因之。元太宗六年,攺县为原州,升罢州,复为县,属如故。明属怀庆府。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五里。

周修武县

上古宁城殷。为宁邑。周武王伐纣,勒兵于宁,故曰修武。秦更名曰南阳城。汉始置修武县,属河内郡。东汉因之。晋属汲郡。南北朝后魏析置北修武、南修武二县,北齐复合焉。隋初,析置武陟县,寻省入,属河内郡。唐属怀州河内郡。宋熙宁六年,废为镇入武。镇入武陟。元祐元年复置。金属怀州、沁南军。元属怀庆路。明属怀庆府。皇清因之,编户一十里。

武陟县

周春秋晋之怀邑。汉置怀县,属河内郡。东汉、晋、南北朝。刘宋皆因之。后魏属武德郡。隋开皇十六年,始析置武陟县等省。唐武德初,复置,省怀县人焉,属怀州河内郡。宋属怀州。金属怀州沁南军。元属怀庆路。明属怀庆府。皇清因之,编户二十里。

孟县

周武王会诸侯于孟津,即此。后为苏念生食邑。春秋属晋,为河阳。战国属魏,为河雍。汉置河阳县,属河内郡。东汉、晋、南北朝刘宋皆因之。北齐废县为开,隋开皇。属河内。唐、初攺为大基县,年复攺为。阳,属孟州。宋、金、俱旧。元属怀庆路。明洪武初,始攺为孟县,属怀庆府。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五里。

温县

周为畿内邑。汉始置温县,属河内郡。东汉、晋、南北朝刘宋皆因之。后魏攺属武德郡。北齐废。隋开皇十六年复置,仍属河内郡。唐武德四年,以置课平州,每复为县,属洛州,后属孟。州。宋、金、元、俱仍旧。明洪武十年,省孟州,以县属怀庆府。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二里。

河南府

禹贡豫州之域。周武王克殷,定鼎于郏鄏。成王卜涧水东、瀍水西,而宅洛邑,是为王城。又卜涧水东,迁殷民居之,号曰下都。至平王自镐京东迁,乃居王城。秦于此置三川郡。汉置河南郡。东汉都之,即下都故地,攺为河南尹,属司隶。曹魏置司州领之。晋亦都此,仍置河南尹,而司州治如故。其后沦没于符秦,攺为豫州。刘宋取之,复置河南郡。后魏自代徙都之,亦为河南尹。东魏攺尹为郡,以洛州刺史领之。西魏因之,属司州。北齐为洛州,后周为东京。隋炀帝始徙都于河南县,即王城故地,仍为河南郡。唐废都,复为洛州,置都督府。高宗复为东都,武后攺曰神都,玄宗攺曰河南府,属河南道。五代梁攺西都,唐攺东都,晋攺西京。宋仍旧。金为中京金昌府。元为河南路总管府。明洪武元年,攺路为府。皇清因之。领州一、县十三。

河南府沿革表

总部直隶郡州县。州县:唐、虞、豫三代。春秋刘滑、焦、芮、巩。战国芮、巩,战国韩秦三川郡。河汉司隶部河南郡资、偃师、河巩。弘农郡大与、处、伤、池、新一京兆尹湖豫州部颖川郡。尝阳。东汉司隶部河南尹未、慎、响、巩、归。弘农郡鬟陜也艺伤一虞湖。豫州部颍川郡荡。三国魏司州部河南郡荡、巩新安郡亭,弘农郡项虞党。晋司州部河南尹阳注、巩、新上阳藩、弘农郡令湖陜向渑、上洛郡虞。南北朝宋司州部河南郡阳巩一刍。弘农郡之陜伤、渑涧一。大。雍州部河南郡。而后魏陜州部河南尹而盗。恒农郡味哉崤资西恒农郡寰渑池郡渑。洛州部阳城郡鼎。东魏洛州部洛阳郡、河南郡宜新安郡、新安、阳城郡阳。北豫州部成皋郡巩。扬州部金门郡南渑池、南阳郡阳。洛州部中川郡堙。北荆州部伊阳郡。南陆。西魏司州部河南郡渑。义扬州部宜阳郡熊。北齐洛州部成皋郡巩。后周东京河南郡者,同轨郡聋渑、熊州、用略两乡郡。隋豫州部河南郡,而阳翱、陜隐、核偃、巩伤、闻注阳径、弘农作德。唐河南道河南府、河南郡隔海儒、巩属嘱八渑曰廥季淫陜州陜郡陜霄虢州、弘农郡闲湖麠。宋京西北路河南府隔荡儒、阳巩、娑幔测不藩眷。金南京刘顺州有陜西路陜州、保平军陜窦辗暮虢州真。金南京路金昌府阳登意艺儒伤巩、韶州、三叶暂陜州陜鬓鞮罂、嵩州蠡。京兆府路虢州。更一。元河南江北道河南府路荡字杯葑巩意艺儒言陜州同瓦霄、文湮、嵩州虞明河南布政使司河南府:阳绦巩羹实葑、烝变属嵩日陜霄、辟卿。皇清河南布政使司河南府儵偃巩、众伤、登杯艺想嵩一啼窦阌乡。

河南府属州县沿革

洛阳县附郭。

周为东都,以地居洛水之北,故日洛阳。秦于此置河南县,属三川郡。汉析置洛阳县,属河南郡。东汉、攺郡为尹,县属如故。三国、魏攺尹为郡,省河南县入洛阳。晋复置河南县,属河南尹。南北朝。刘宋县,俱属河南郡。后魏仍属河南尹。东魏攺河南县日宜迁县,属河南郡,洛阳县属洛阳郡。后周复攺宜迁县为河南县,以洛阳省人。隋开皇初,复置洛阳二县,并属河南郡。唐神龙二年,更洛阳日永昌县。唐隆二年,复故名。宋熙宁五年,省洛阳入河南。元祐二年复置。金正隆二年,省河南入洛阳,属金昌府。元属河南路。明属河南府。皇清因之,编户八十六里。

偃帅县

上古帝喾所都之地,商成汤、盘庚俱都此,号日西亳。周武王克商,还息。名。秦为为三川地,汉始置偃帅县,属河南郡。东汉,因之,属河南尹。晋省入洛阳县。南北朝废,隋开皇十六年复置,仍属河南郡。唐属。河南府南郡。宋属河南府,金属金昌府,属元。河南路,明属河南府。皇清因之,编户五里。

巩县

周巩伯邑。显王二年,西州惠公封少子班于巩,号为东周。汉始置巩县,属河南郡。东汉攺郡为尹。三国魏复攺,晋仍置。刘宋属河县,属如故尹,为郡。南北朝南郡。东魏攺属成皋郡。隋属河属自唐河南府属,河属。金,北齐因之,南郡。河南郡。宋、金属金昌府,元属河南路,明属河南府。皇清因之,编户一十里。

孟津县

汉为孟津关。晋攺为富。唐置河清县,属河平津南府河南郡。宋开宝元年,徙治白坡镇。金初,徙治孟津渡,始攺为孟津县,属金昌府。元属河南路,明属河南府。皇清因之,编户八里。

宜阳县

周为召伯听讼之所。汉始置宜阳县,属弘农郡。东汉之三国,魏析置甘棠县,属新安郡,寻复旧。晋属弘农郡。南北刘宋因之。东魏置宜阳朝郡治此。后周攺宜阳日昌洛县。隋大业初,复为宜阳,属河南郡。唐德二年,攺为福昌县,属河南府河南郡。宋熙宁五年,省入寿安县,元祐元年复置。金复攺为宜阳县,属金昌府。元属河南路。明属河。南皇清因之,编户八里。

登封县

夏禹避舜子于阳城,即此。汉置阳城崇高县,属颍川郡。重东汉、省崇高入阳城,晋属河南尹。南北朝后魏属阳城郡。东魏析置堙阳县。隋开皇六年,攺堙阳日武林县。大得业元看,复攺日嵩阳,与阳城并属河南郡。唐贞观十七年,省嵩阳入阳城。光宅元年,始攺阳城为登封,属河南府、河南郡。马、宋属河南府。金属金昌府,元属河南路,明属河南府。皇清因之,编户一十里。

永宁县

汉、晋、俱为渑池县之西南境。南北朝后魏置崤县,属恒农郡。西魏置北宜阳县,寻攺为熊耳县,属宜阳郡。后周属同轨郡。隋义宁二年,徙治永固城,始攺曰永宁县,属河南郡。唐武德二年,又移治同轨城,属谷州,后属河南府、河南郡。宋属河南府,金属嵩州。元属河南路。明属河南府。皇清因之,编户六十五里。

新安县

周,春秋时为西周地,秦名其地曰新安。汉始置新安县,属弘农郡。东汉因之,晋属河南尹。南北朝刘宋属河南郡。东魏置新安郡,又析置东垣县,并属焉。隋仁寿四年,省新安入东垣。大业初,复攺东垣为新安,属河南郡。唐武德元年,复析置东垣县等省入焉,属河南府。河南郡。宋属河南府。金属金昌府。元属河南路。明属河南府。皇清因之,编户六里。

渑池县

周战国为韩地。秦昭王年,会诸侯于渑池,即此汉、始置渑池农郡,以地在。之间,故名。东汉之因,三国魏徙治蠡城。晋属弘农郡。南北朝刘宋旧后置渑池郡治此。后周属同轨郡。西魏属河南郡。隋属河南郡。唐初,属谷州,贞元年,攺属河。府河南郡。宋属河南府。金升为韶州。元至元八年,废州,复为县,属陕州。明攺属河南府。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五里。

嵩县

夏为伊阙地。周为周公听讼之处。后秦、晋迁陆浑之众于汉置陆浑县,属弘农郡。东汉、因之,晋属河南尹。南北朝、东魏置伊阳郡,以县属焉。隋开皇初,废郡,攺县日伏流。大业初,复曰陆浑,属河南郡。唐属河南府河南郡。五代以陆浑省入伊阳。宋绍兴初,为顺州,金攺嵩州,以在嵩岳之西,故名。元仍旧。明降州为县,属河南府。皇清因之,编户一十里。

卢氏县

周为西虢地。汉因卢敖得仙于此,始置卢氏县,属弘农郡。东汉因之,晋属上洛郡。南北朝、刘宋仍属弘农郡。东魏攺属金门郡。隋初,置虢州治此,后属弘农郡。唐武德元年,复属虢州弘农郡。宋、金俱属虢州。元属嵩州。明初属陕州,弘治四年,攺属河南府。皇清因之,编户八里。

陕州

周为西虢地。季子虢仲于上阳,即此成日王。以周、召之春狄地为二伯,陕以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刘宋皆因之。后魏始置陕州,以县属焉。隋大业初,州废,县属河南郡。唐武德元年,复为陕州。乾元元年,攺为陕郡。宋复置陕州保平军。金、元、俱为陕州,以陕县属之。明以相陕县省入陕,属河南府。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二里。领县二。

灵宝县

周武王放牛桃林之野,即此。秦于此置函谷关。汉置弘农县,属弘农郡。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刘宋皆因之。后魏攺置西恒农郡,以县属焉。后周郡县俱废。隋大业初,复置弘农郡,治县如故。唐天宝元年,获宝符于古函谷关,始攺曰灵宝县,属陕州陕郡。宋属陕州保平军。金、元、俱属陕州。明属河南府陕州。皇清因之,编户三十里。

阌乡县

上古为鼎湖地,汉置湖县,属京兆尹。东汉、攺属弘农郡。晋因之。南北朝后周于湖城故地置阌乡郡。隋开皇初,废郡,始攺为阌乡县,属河南郡。唐贞观初,置鼎州,又析置湖城县。其寻废州,以二县俱属虢州、弘农郡。宋属陕州、保平军,金属陕州。元至元二年,省湖城县入焉。明属河南府陕州。皇清因之,编户一十六里。

南阳府

禹贡豫州之域。在周为申伯、应、邓二侯之封,春秋时并于楚,战国属韩。秦取韩地,自汉江以北置南阳郡,以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故谓之南阳。汉因秦制,领于荆州剌史。东汉光武起兵春陵,立更始于淯水上,即此。后天下既定,亦置南阳郡。曹魏因之。晋攺郡为国,刘宋复攺国为郡,属雍州。后魏、西魏俱属荆州,后周属豫州。隋初,罢郡,置邓州等,置南阳郡。唐置邓州、南阳郡,以山南道治之。宋为邓州武胜军,属京西南路。金属南京路。元攺南阳府。明因之,领州三,县十。成化十年,攺汝州及鲁山等四县直隶布政使司等,增置南召、桐柏、淅川三县,属南阳府。皇清初因之。今裁南召县。领州二、县十。

南阳府沿革表

总部、郡、直隶州附。州县:

唐、虞、豫、三代。春秋邓、应、楚、战国、韩、秦南阳郡、宛、南郡。北境。汉荆州部南阳郡、宛冠军。安众、叶、雉、复。司隶部弘农郡、故虫。豫州部颍川郡向。东汉荆州部南阳郡宛、气、叶、新、向、阳、复、获。案顺、誓、雉、芗。豫州部颍川郡、舞。三国。魏荆州部南阳郡宛、经人、叶、穰、文乡。晋荆州部南阳国宛、叶、舞、阴、伤、箪、雉。顺阳郡鴈中所。义阳郡𫆏穰。襄城郡三。南丸朝宋。雍州部南阳郡、宛、冠三所,经新野郡鄱、穰,顺阳郡阳、广平郡。汤。荆州部武陵郡舞。魏荆州部南阳郡、宛、冠军、舞、顺阳郡、新野郡、穰、新。

襄州部襄城郡舞。阳州部淅阳郡淅。

西魏荆州部南阳郡、南阳、鲁阳郡冠。豫州部襄邑郡方、淅阳郡内。后周。豫州部南阳郡、无若、上苑、南襄城郡、叶、定。隋豫州部南阳郡、穰、新野、南阳、冠军、淯阳郡方、颍川郡、叶、北舞、淅阳郡。内乡州部淮安郡、比阳、临唐。山南道邓州、南阳郡、穰、南阳、内乡、唐州、淮安郡、泌阳、比阳。河南道汝州、临汝郡叶,许州、颍川郡舞。宋京西南路:邓州、武胜军、穰、南阳、阳唐州、淮安郡、泌阳、比阳。京西北路颍昌府、舞、汝州、叶。金南京路邓州、武胜军、穰、南阳、内乡、阳、许州、昌武军、舞阳、唐州、泌阳、桐、申州、镇、祫州、禁。元河南江北道南阳府、梦德邓州、穰、内乡、新唐州、从瓿、祫州、奸叶舞。明河南布政使司南阳府。西、镇、唐、澄、驹、相、鼐、五、新、浙、祫、经、不、今、叶。皇清河南布政使司南阳府事。镇唐谧乡、新野、淅川、裕、叶。旧有南县。

南阳府属州县沿革

南阳县附郭。

周申伯国。战国为韩宛邑。秦置宛县,属南阳郡。汉武帝以霍去病功冠诸军,析冠军县封之。东汉、三国,魏皆因之。晋攺郡为国,县属如故。南北朝、南宋攺国为郡,属如故。后魏析置上陌县,后周省宛县入焉,寻又攺为上苑县。隋开皇初,始攺为南阳县,属邓州。每罢州,仍属南阳郡。唐武德三年,以县置宛州,后废州,复置县,属邓州、南阳郡。宋、金、俱属邓州。武胜军。元属南阳府,明属南阳府。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一里。

镇平县

汉。置安众县,属南阳郡。东汉之因晋,南北朝、南隋、唐、宋俱废,为穰县北乡地。金初置阳管镇,至大五年,始攺曰镇平县,属申州。元属南阳府。明初,省入南阳县,寻复置,仍属南阳府。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七里。

唐县

汉置比阳县,属南阳郡。东汉因晋,攺郡为国,以县属焉。南北朝、刘宋属广平郡。隋大业初,置淮安郡治此。唐初,置县州,后以为唐州、淮安郡,县属如故。五代、唐因之,晋攺泌州,汉复旧。宋、金、俱属唐州。元至元三年废。川明初降。比阳县人。唐州,明初降。属南阳府。皇清因之,编户二十里。

泌阳县

汉、置舞阴县,属南阳郡。东汉三国,魏皆因之。晋攺郡为国,县属如故。南北朝、刘宋、后魏俱属南阳郡。隋开皇初,攺县曰临舞,属淮安郡。唐贞观元年,省入湖阳,寻复置。天宝元年,始更名泌阳,属唐州淮安郡。五代梁徙泌州治泌阳县。宋、金、俱属唐州。元初,攺县曰昆阳,寻复故名,属唐州。明攺属南阳府。皇清因之,编户一十里。

南召县

周春秋楚地。汉、晋、俱属雉县地。今府城北有雉城,即此。唐属向城县地。宋、金人、元、属南阳。明初置鸦路镇,属南阳县。成化十二年,析南阳县北境置县,因地有南召店故名,属南阳府。皇清因之,编户一里。顺治十七年裁示。

桐柏县

夏禹贡导淮自桐柏,即此。汉置复阳县,以在桐柏大复山之阳,故名,属南阳郡。东汉因隋、始攺县曰桐柏,属淮安郡。唐武德初,置纯州。贞观元年,州废,以县属唐州淮安郡。宋、金俱仍旧。元至元三年,废县为保,并入唐州。明初,置桐柏镇。成化十三年,复置县,属南阳府。皇清因之,编户四里里。

邓州

周春秋时邓侯国。秦为穰邑,封丞相魏冉为穰候,即此。汉置穰县,属南阳郡。东汉三国,魏皆因之。晋属义阳郡。南北朝、刘宋属新野郡,后魏因之。隋开皇三年,罢郡,始置邓州治此。大业初,州废,以县攺属南阳郡。唐乾元初,复改为邓州,县属如故。五代、梁置宣化军,唐改威胜军,周攺武胜军。宋、金、俱仍旧。元属南阳府。明复为邓州,省穰县入焉,属如故。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二里。领县三。

内乡县

周、春秋时为楚之白羽地。秦置中乡县,属南阳郡。汉属弘农郡。东汉属南阳郡。三国,魏因之,晋属顺阳郡。南北朝刘宋属南阳郡。西魏始攺内乡县,属淅阳郡。后周县废。隋复置县,仍还故属。唐武德初,析置黑水县,年省入焉,属邓州南阳郡。宋入平典国。六年。置顺阳。县、金旧。元、至元二年,以顺阳县省入,仍属邓州。明属仍旧。皇清因之,编户二十八里。

新野县

汉、始置新野县,属南阳郡。东汉三国,魏皆因之。晋属义阳郡。南北朝刘宋元嘉末省,大明元年属。南。乾元元年,皇复置,属新野郡。后魏因之。隋阳郡。唐省入穰县。五代辄、宋、金俱废,为复置县属,仍新野镇。元属邓州。明旧。皇清因之,编户一十八里。

淅川县

周春秋楚子迁许于析,即此。秦属南阳郡地。汉置析阳,属弘农郡。东汉属阳。晋属顺阳。郡,南北朝南宋属南阳郡。后魏始置淅川,属南乡郡乘,改南乡日淅阳。属故。如隋、唐、宋、俱省入内乡县,金复置,县,属邓州、武胜军。元、至元复省入内乡县。明初因之。成化七年,仍析内乡之西南境置县,属邓州。皇清因之,编户一十四里。

裕州

周春秋时楚之方城。汉置堵阳县,属南阳郡。东汉,攺曰顺阳县,晋因之。南北朝刘宋置顺阳郡治此,后魏因之。西魏攺曰方城县,属蘘邑郡。北齐郡、县俱废。隋大业初,复置县,属淯阳郡。唐真昌间,攺属鲁州等废州,以县属唐州淮安郡。宋庆历二年,废为镇入南阳县。元礼元年复置。金泰和八年,始置裕州,以县属焉。元仍旧。明以方城县省入,属南阳府。皇清因之,编户八里。领县二。

舞阳县

汉置舞阳县,属颍川郡,在舞水之阳,故名。东汉之三国,魏攺置舞阳郡,后仍攺为县。晋属襄城郡。南北朝刘宋属武陵郡,后魏属襄城郡。隋开皇初,攺曰北舞县,属颍川郡。唐开元四年,复日舞阳,属许州颍川郡。宋属颍昌府,金复属许州。元初,省入叶县等复置,属裕州。明属仍旧。皇清因之,编户二十六里。

叶县

周、本应子国,春秋时为楚地,后为沈诸梁之邑。汉始置叶县,属南阳郡。东汉三国,魏皆因之。晋攺郡为国,县属如故。南北朝后周析置定南县,与叶县并属南襄城郡。隋大业初,省定南县入焉,属颍川郡。唐初,升为叶州,又攺仙州。章罢州,复置县,属汝州临汝郡。宋仍。旧。金、元、俱属裕州,明属仍旧。皇清因之,编户三十二里。

汝宁府

禹贡豫州之域。春秋时为蔡、沈、赖、江、道、柏、房、黄、弦、息、蓼诸国地。战国楚、魏二境之交。秦为颍川郡之西南境。汉析梁、沛二郡地,置汝南郡,以豫州刺史领之。东汉、魏、晋皆仍旧焉。刘宋初,以汝南郡属豫州。景明初,复立司州,仍治汝南郡,号其城曰悬弧。后魏攺司州为豫州,东魏因之,攺治新蔡郡。北齐复攺豫州为司州,治义阳郡。隋初,废郡置蔡州。大业初,复废州为汝南郡,属豫州。唐乾元间,置豫州。宝应初,以避讳,攺蔡州汝南郡,属河南道。五代汉为防御州。宋为蔡州、淮康军,属京西北路。金为蔡州、镇南军。元初为蔡州,后攺汝宁府。明初仍旧。成。化十八年,升信阳县为州。弘治十八年,又增置真阳县属焉。皇清因之。领州二,县十二。

汝宁府沿革表

总部郡、直隶州附。州县。唐、虞、豫。三代。春秋蔡、沈、赖、江、道、柏、房、黄、弦、息、蓼。战国楚、魏。秦颍川郡、东南境。九江郡。西北境。汉豫州部汝南郡、汝阳、吴房、朗陵、平、秦、寖、郪、畜。志沿革上荆州部南阳郡,氏江夏郡。阳、𫑡。东汉豫亦部汝南郡。票、蔡、盗、意、髣、慎、人、阕宋褒。

荆州部南阳郡,氏江夏郡、覆、刚三。大魏豫州部汝南郡。意褒、弋阳郡。善。晋豫州部汝南郡,即慎阳。八友伤、劵票弋阳郡。作用漪汝阳郡。东系朱褒荆州部义阳郡。荡尝、江夏郡虽。南北朝。宋司州部汝南郡费、伤、鼎票新蔡郡始椠汝阳郡伤,弋阳郡、汝阴郡成。志沿革曰丏。后魏豫州部汝南郡、蔡临、汝阳郡汝、襄城郡遂。东魏豫州部新蔡郡、新固始、义阳郡、义阳、初安郡安、唐陵郡、安光。北齐司州部义阳郡、真、江夏郡高、新蔡郡固、文成郡票。隋豫州部汝南郡、资、真、甍、藏、冏、问、吴票。扬州部弋阳郡,在定臀。见荆州部义阳郡。荡子。唐河南道蔡州、汝南郡、海正、蚁、蔡、南京而明、难南军。叶意、燕票。淮南道。盖光州、弋阳郡、广光系周申州、义阳郡善罗。宋京西北路:蔡州、淮康军、下蔡、叶遂、意遥、疡平、信阳军、俦羁。淮南西路七光州、光山军、定周、番。金南京路蔡州、镇南军、荡遂、蔡、平闻、潘、息州、意阳、艺。元河南江北道汝宁府。荡蔡、票、曰罗。息州、綦姜、光州、慕光、信阳州、信阳。明河南布政使司汝宁府。淡、上、蔡、确、椠、尊遂、甚、益、耆、始、息、听俱经。皇清河南布政使司汝宁府。荡蔡、确、薮、栗、染、高、光、光、固始、息颜、伤经。

汝宁府属州县沿革通沿革

汝阳县附郭

周、为沈国地。战国属楚,秦属颍川郡。汉始置汝阳县,属汝南郡。东汉、晋皆因。之,南北朝刘宋、后魏俱属汝阳郡。隋业初,复置南汝郡,以县属。焉。唐元七年,析置汝南县,并属蔡州汝南郡,后复省。宋属蔡州、淮康军。金属蔡州镇南军。元初,废,县等复置,攺属汝宁府。明属汝宁。府曳,皇清因之,编户三十三里。

上蔡县

上古蔡国,周武王封弟叔度于蔡,成王封其子蔡仲,即此。战国属楚,秦属颍川郡。汉始置上蔡县,属汝南郡。东汉曳、晋皆因之。南北朝后魏析置临汝县,北齐二县俱废。隋开皇初,攺置武津县,大业中,复为上蔡。唐属蔡州汝南郡。宋属蔡州、淮康军。金属蔡州,镇南军,元属宁。府,明仍属。皇清因之,编户三十六里。

确山县

周春秋为江国。战国属楚,秦属颍川郡。汉置朗陵、安昌二县,属汝南郡。东汉省安昌入朗陵。晋以朗陵属汝南郡,复置安昌县,攺属义阳郡。南北朝东魏省朗陵入安昌县,属初安郡。隋开皇十八年,攺安昌、朗山县还故属。唐属蔡州、汝南郡。宋大中祥符五年,始攺为确山县,属蔡州、淮康军。金属蔡州镇南军。元属汝宁府。明初,省入汝阳县。洪武十四年复置,属汝宁府。皇清因之,编户二十里。

新蔡县

上古吕国周、春秋时,蔡平侯徙都于国此,故曰新蔡。战国属楚,秦属颍川郡。汉始置新蔡县,属汝南郡。东汉因之。晋属汝阴郡。南北朝刘宋、东魏俱属新蔡郡。隋开皇初,废郡,置舒州,改县曰汝北。大业初,州废,县仍旧,属汝南郡。唐属蔡州汝南郡。宋属蔡州。淮康军、金者。元俱属息州。明属汝宁府。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二里。

西平县

周春秋为柏子周国。战国属韩,秦属颍川郡。汉始置西平县,属汝南郡。东汉、晋、南北朝刘宋因之。后魏攺置襄城郡。北齐攺汝南为文成郡治此。隋开皇初,郡废,县还故属。唐贞观元年,省入郾城。开元四年复置,属蔡州汝南郡。宋属蔡州淮康军。金属蔡州镇南军。元属汝宁府,明属仍旧。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二里。

遂平县

上古房国地。周春秋为房子国。楚灵王并其地。吴王阖闾弟夫棨奔楚,封于此。汉置吴房县,属汝南郡。东汉、晋,皆因之。南北朝后魏攺曰遂宁县,属襄城郡。隋大业初,复为吴房县,仍属汝南郡。唐元和十二年,李诉平吴元济,始攺曰遂平县,属蔡州汝南郡。宋属蔡州淮康军。金属蔡州镇南军。元初,省入汝阳县。至元三十年,复置,属汝宁府。明属仍旧。皇清因之,编户二十八里。

真阳县

周、为沈国地,春秋属楚,秦属颍川郡。汉置慎阳县,属汝南郡。东汉、晋、皆因之。南北朝、刘宋始攺日真阳县。东魏攺属义阳郡。北齐因之。随开皇初,郡县俱废,年复置,攺县日真丘。大业初,仍攺真阳县,属汝南郡。唐载初元年,攺日淮阳县。神龙元年,复故名,属蔡州汝南郡。宋属蔡州、淮康军。金、元俱属息州。明初省人汝阳县,弘治十八年复置,属。汝宁府,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五里。

光州

周、春秋时为弘、黄、蒋三国地。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汉、东汉俱为汝南、江夏二郡地。三国,魏析置弋阳郡,属豫州。晋为弋阳、汝阴二郡。南北朝刘宋因之。东魏为新蔡郡,北齐攺属司州。隋仍为弋阳郡,属扬州,以定成县属焉。唐始为光州。乾元初,复为光州,弋阳郡,属淮南道。宋绍与二。八年,攺日蒋州等复为光州。光山军属淮西路。元属汝宁府。省定城县人为。明初属凤阳府。洪武十四年,复攺属汝宁府。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二里。领县四。

光山县

周春秋为弦国。秦属九江郡。汉置西县属江夏郡。东汉之晋阳属弋,南北朝东魏攺置光城县,属广陵郡。随开皇初,始攺日光山县,仍属弋阳郡。唐属光州弋郡阳。宋属光州光山军。元属光州,明属仍旧。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九里。

固始县

周春秋为蓼国地。战国楚庄王以其地封孙叔敖子侨为浸丘,即此。秦属九江郡。汉置,县,属汝南郡。东汉建武二年,始攺浸县为固始县。晋属汝阴郡。南北朝刘宋属新。蔡郡。东魏、北齐皆因之。隋属弋阳郡。唐属光州弋阳郡。宋属光州、光山军。元属光州。明初属凤阳府。洪武十四年,攺属光州。皇清因之,编户四十九里。

息县

周、春秋为息侯国。秦属九江郡。汉始置息县,属汝南郡,后徙于东,攺日新息县。东汉析置褒信县,属汝南郡。三国,魏属仍旧。晋属汝阳郡。南北朝刘宋析置北新息、南新息二县,仍属汝南郡。隋复为新息县。唐武德四年,置息州,贞观元年,州废,以县属蔡州汝南郡。宋属蔡州淮康军。金泰和八年,复置息州,以新息县为附郭。元至元年省。息州属汝宁府。明初,降为县,属颍州。洪武十四年,攺属光州。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九里。

商城县

周春秋为黄国地。秦属九江郡。汉置新郪县,属汝南郡。东汉建初四年,徙宋公于此,攺日宋县。晋属汝阴郡。南北朝刘宋攺置宋城县。东魏为宋安县,属广陵郡。隋开皇初,攺日殷城县,属弋阳郡。唐武德元年,置义州。贞观元年,州废,以县属光州弋阳郡。宋始攺商城县,属光州、光山军等省。人固始。县。元仍旧。明初属凤阳府。成化十一年,以固始县西南乡复置商城县,属光州。东汉皇清因之,编户二十六里。

信阳州

周为申国,即宣王封申伯之城。垂、秦、属南阳郡。汉置平氏县。东汉因。三国魏攺置义阳县,又置弋阳郡治之。晋属义阳郡。南北朝东魏、隋俱仍旧,唐武德初攺为申州。贞观初,又攺义阳郡,县属如故。盟。宋攺义阳县日信阳,属信阳军。元始攺为阳州,属汝宁府。明洪武十年,降为县。成化十一年,复升为州,仍属汝宁府。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七里。领县一。

罗山县

周春秋时蔡地。秦为颍川郡地,汉为𫑡县,属江夏郡。东汉、晋,皆因之。南北朝北齐置高安县,隋始攺高安县日罗山,属义阳郡。唐武德四年,置南罗州,八年,州废,以县属申州义阳郡。宋初省人义阳军,后复置,属信阳军。元属信阳州。明洪武十年,攺属汝宁府。成化正十年,复属信阳州。皇清因之,编户二十里。

汝州

禹贡豫州之域。周为王畿地。春秋时楚、郑二国之境。战国属韩,后属魏。秦属三川郡。汉置梁县,属河南郡。曹魏因之,属舞阳郡。晋攺属河南尹。后魏属汝北郡。东魏置北荆州。隋初置伊州,大业元年,始攺曰汝州,以汝水为名。等攺为襄城郡,以梁县属之。唐初,为伊州襄城郡。贞观八年,更州名曰汝州。天宝元年,更郡名曰临汝郡,属河南道。五代梁为防御州。宋复为汝州。政和间,升陆海军节度,属京西北路。金废军州、县如故,属河南路。元仍旧。明洪武初,省梁县入焉,属南阳府。成化六年,攺直隶布政使司。十一年,又增置宝丰、伊阳二县以属之,编户五十四里。皇清因之。领县四。

汝州沿革表

总部、郡直隶附。县。唐、虞、豫、三代春秋、楚、郑、战国韩、魏。秦三川郡东南境。新汉司隶部河南郡。梁新城。豫州部颍川郡郏城。荆州部南阳郡。鱼阳。东汉司隶部河南郡。梁新城。豫州部颍川郡。殳城州部南阳郡。鲁。三国魏司州部无阳郡,梁襄城郡。郏。晋司州部河南郡。新梁。豫州部襄城郡郏、殳城城。荆州部南阳国鲁。后魏荆州部汝北郡。梁南阳郡新襄城郡郏。东魏北荆州部新城郡,新广州部顺阳郡龙。隋豫州部河南郡伊、襄城郡。梁、郏城。鲁。唐河南道汝州、临汝郡。梁郏、鲁山、河南府、河南郡。伊阳。宋京西北路汝州、陆海军,梁、鲁、颍昌府、郏、河南府。金河南路汝州,梁、郏城、鲁、宝、嵩州、伊。

元排河南江北道汝州、梁、鲁、郏、嵩州。

明河南布政使司汝州、鲁、郏、宝丰。

皇清河南布政使司汝州鲁郏、宝丰。

汝州属县沿革

鲁山县

夏、刘累醢龙,惧罪,迁于鲁,即此。周春秋时为郑邑。秦为三川郡地。汉置鲁阳县,属南阳郡。东汉因。晋、攺郡为国,县属如故。隋攺为鲁县,属襄城郡。唐初,置鲁州,始攺县日鲁山。贞观中,州废,以滍阳县省入,属汝州临汝郡。宋属汝州陆海军。金、元、俱属汝州,明属汝州。皇清因之,编户四十里。

郏县

周春秋时郑地。汉始置郏县,属颍川郡。东汉省。三国魏复置,属襄城郡。晋因之。南北朝东魏攺县日龙山,属顺阳郡。隋开皇初,以龙山为汝南县,大业中,又攺郏城县,仍属襄郡。唐属汝临汝。郡。五代仍旧。宋为郏县,属颍昌府。金复为郏城。县,属汝州。元复为郏县,属如故,明属仍旧。皇清因之,编户四十五里。

宝丰县

周春秋时郑地,秦为应国地。汉置殳城县,属颍川郡。东汉因,晋属襄城郡。隋省。唐证圣元年,析郏城县地复置武兴县等,攺为龙与,属汝州临汝郡。宋宣和中,始更名日宝丰县。金因之。元省人。明初,省梁县人汝州。成化十年,梁县以州东南五保仍置宝丰,属汝州。皇清因之,编户三十八里。

伊阳县

周为陆浑之地。秦置新成县,属三川郡。汉、东汉俱属河南郡。晋属河南尹。卷第,南北朝。后魏属南阳郡。隋开皇初,郡废,改县。东魏属新城郡,日伊月属何南郡。唐先天元年,始祈置伊阳县。宋熙宁五年,废伊阙属嵩,属河南河南郡为镇,攺属伊县。金州。至元以年初仍旧。成化十二年,元省入嵩州。明复置伊阳县,属汝州。皇清因之,编户三十里。

河南通志卷之第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