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梁

造桥修路,阴隲①[骘]垂文,然非实心好善者,安能慷慨解囊而任劳任怨哉?近镇桥梁,不下百计,为载其始事,以示勤公者。志津梁。

阜民、霖雨桥在镇东市,跨至和塘,俗名大桥。创建于国朝康熙三十二年,里人尤本立募捐,督抚两院命名,故一桥两名。道光初年将圮。三年,里人沈吉、朱椿倡捐,领募重建。

朱龙采《重建阜民、霖雨桥》:

一桥而两名者,吾里阜民、霖雨桥而已。桥建于康熙癸酉,里耆尤君本立领募,前督抚两院之所命名。历年既久,渐即倾圮。里中诸先辈屡议重修,格于工费不果。道光癸未春,沈岵亭先生慨然捐赀,以为之倡;余叔云高出而佐之,劝募各户,量力书捐,共募捐钱三千余缗。桥之成谓可计日待,而两遭坍坝,继值大水,工无可施,遂停役。及甲申夏,南北之中阻者,数阅月矣。风雨暮夜,恒苦唤渡,乃复鸠工庀材,期蒇事焉。然上年捐项至此,几无赢余,加以两坝既撤,送椿下石,工费较倍,须再得一千余方②缗,可敷用(句中“方”字应移置“缗”后,改为“须再得一千余缗,方可敷用”)。以千万人来往之桥,五千贯浩繁之费,几专责诸区区一镇之中,有力者不过数家,灾荒之后,平粜捐赈,力亦匮矣!而卒各加捐以成其事,诚激发于二君勤于办公,不辞劳怨之苦心也。或谓:“桥之建百余年矣,即不重建,亦未必遽崩,二君毋乃喜事乎?”余曰:“否!桥之不崩者,幸也;其必即崩者,众所共睹也。今日之重建,乃虑其一崩而不能复举,非幸其未崩而易于图功也。今工已告成,二君犹以其余赀修理周泾、驷马泾诸处,务使险者平而危者安。人尽如此,举步皆坦途矣!事尽如此,斯世无反侧矣!喜事云乎哉?”或唯唯而退。是役也,用钱五千千零,大小工一万二千四百余,自癸未二月经始,阅两寒暑而告竣。平易道路,人不病涉,二君之用心与昔之尤君并著矣!余忝与斯役,乐其事之有成而并愿为斯世风也,于是乎书。时道光六年七月中浣。

尤崧镇《霖雨桥》:

娄关溯昆及弇峰,塘长且阔波溶溶。唯亭镇于卅里外,要途真是兼繁冲。前代竟无大桥设(里人称大桥),操渡者善持缓急。南北居民与懋迁,病于济涉岂良策。康熙癸酉春正中,先六世祖仁轩公。祷于神灵卜云吉,募建舆梁咸乐从。相阴阳而度广狭,众谋佥协营于东。工励其坚斥其懦,石选其实除其松。费金八千阅九月,桥工蒇事瞻崇墉。相传是年患小旱,建桥得雨炎威转。大吏因题霖雨名,载锡阜民殊缱绻。远怀传说浡焉兴,歌到南风冷然善。尔时耕读各安堵,土风虽淳少巨户。纵云潮到卜状元,统吴而言非块土。斯土自有斯桥来,饶沃清华霞并举。良由洪波每东奔,自娄入海难蓄聚。架以长虹略锁之,令彼中流得容与。腐儒不习形家言,按之地理若合谱。我家居此凡四世,惜遽迁移患贫窭。(先六世祖自锡山赘于唯亭归氏,遂卜居焉。迨镇之,曾祖乃移宅葑门。)桥历一百三十年,雁齿将折虞倾颠。岵亭先辈夙好义(谓沈文讳吉)③,已捐其金复募捐。道光癸未之二月,集赀三千贯青钱。紫阳云高为佐理,循辙重建俱勉旃。惟值水灾坝屡溃,费难为限时稍延。捐账救荒非得已,甲申夏乃复仔肩。毕竟东阳有干略,集益加功事克全。若柱若兰若腹面,桥复其旧无颇偏。费不半万工自固,吾祖先后同称贤。沈尤稽古原一族,俱系姬姓非纠牵。猗歟其有济川志,感怀双鹤云中迁。而今丙午夏至节,唯亭缉志已精核。沈子九如征我诗,正值炎蒸忧莫释。莳雨不来秧奈何,咏到斯桥望膏泽。倘复霖雨阜我民,桥有灵兮庆何极。

查诜:

春江倒掣长虹影,精光射水蛟龙醒。翻飞喷浪上层霄,化为霖雨来沧溟。须臾雨歇虹影藏,长桥百尺跨和塘。土人指点说东里,当时建者尤与王。尤翁建桥代已久,岵亭先生继其后。譬之霖雨泽无穷,利济功深垂不朽。至今塘上往来频,行人无复怅迷津。杨柳绕堤苔满磴,桥通宛转波邻邻[粼粼]。泾桥潮声石桥月,孰若兹桥多利涉。夕阳两岸起渔歌,桃花雨过生鲈鳜。

状元泾桥 在上塘霖雨桥东,谶云:“潮到唯亭出状元。”详《古迹》,故名。俗名章家桥。明万历末,里人王峣仁、归隆允、陈證重建。国朝乾隆三十二年圮,峣仁后裔王慎聪重修。

王岱东《重建状元泾桥记略》:

自宋绍兴有“潮到唯亭出状元”之谶,邑令叶子强筑问潮馆,而状元泾桥莫详所自始。今馆址久圮,独桥尚存。族叔尔谋起而修之,启土得旧碑,有“状元泾桥”四大字,下注:“万历壬子王承宠题”,即尔谋五世祖,前明任会稽令号竹林公者也。碑旁小跋,字迹漫漶,大旨似述命名之意。然则桥之设也虽久,而状元泾之名自竹林公始,未可知也。按:县志,王店桥,竹林公偕归樟修之,改名仁寿。今抚残碑而知,是桥之成,亦惟公之力。泽及桑梓,百余年不泯,其子孙又克绳祖武,乐善不倦,皆可敬也。于是乎书。时乾隆三十二年丁亥季冬。

驷马泾桥 在上塘状元泾桥东,明万历四十三年,邑令胡士容重建。归圣脉题《唯亭八景·石桥夜月》,其一也。

至德庙桥 在下塘至德庙前,因名。乾隆间,里中沈节母赵氏捐建,又舍桥东基地,俾扩大庙址。

季泾桥 在上塘中市毛家衖口,俗名定胜桥。

仁寿桥 在上塘西市,俗名王店桥。明成化元年,里人归以德、王常鼎新名德寿桥。嘉靖七年,里人归樟、王承宠重修,改名仁寿。按:郡志仁寿桥下再列德寿桥,重出。

太平桥 在镇西上塘。嘉庆四年,里人重建。

吉利桥 在太平桥西,俗名黄泥溇桥。二桥,郡邑志并失载。

护门泾桥 在吉利桥西,俗名烟墩桥。

周泾桥 在小唯亭金沙庵东。明万历年,邑令胡士容重修。

缩里桥 在宋坟东。明万历年,邑令胡士容重修。此桥,郡志亦失载。

东萧泾桥 在宋坟西。明万历四十三年,邑令胡士容重建。国朝嘉庆二十一年,里人沈吉、陈寿春、沈长奕、朱丕绩再建。

东陆泾桥 在陆泾口,桥下有泉。详《古迹》。

凤凰桥 在陆泾桥西,俗呼西南村桥。

薛泾桥在凤凰桥西,俗呼南村桥。

船场桥 在东龙溇口,即东龙溇桥。国朝嘉庆二十年,里人项凤天领募重建。道光二十四年,东堍圮。余偕大兄晋采劝募再建,六月经始,八月工竣。

宝祐桥 在西龙溇口,今称西龙溇桥。

乌土泾桥

韦泾桥

孝廉桥 明高季迪诗云:“送君只过孝廉桥”,即此。

钱治谦《孝廉桥》:娄水印桥痕,孝廉名尚存。漫吟高启句,只为怕销魂。

沈赞:鹿鸣赋罢试归桡,旧德先畴未寂寥。两岸儿童齐拍手,孝廉船过孝廉桥。

查诜:赠梅报竹路迢迢,话到离情恨不消。我更年来伤别苦,送君不过孝廉桥。

西张泾桥

上陆泾桥

长祐桥

和丰桥 自太平桥至此,俱在镇西官塘。

永庆桥 在外跨塘,跨至和塘,俗名外跨塘桥。国朝康熙元年圮。十一年,里人顾奕年重建。

陆市浦桥 在陆市浦口,即东烟墩桥。明万历年,邑令胡士容重建。国朝康熙初,僧心达劝募再建,名浦前桥。嘉庆十九年,里人沈吉、朱龙采再建,改名凝寿桥。

史家港桥 在史家港口,原名太平桥。国朝嘉庆二十年,横港吴氏重建。道光二十三年圮,里人再建。

赵家浜桥 在赵家浜口。国朝道光二十一年,真义殷氏重建。

堵墓泾桥

界浦桥 在界牌左,东堍属新阳。明万历四十年,里人支守礼建,知县祝耀祖记。自陆市浦桥至此,俱在镇东官塘。

仁寿桥 在项田村,俗名项田桥。里人沈其勋、陈起先捐建。彭启丰《记》。

众安桥

太平桥 二桥并在祁村。

虹桥 在后戴墟庙堂头。里人陆姓祈嗣捐建。

西城庵桥 在后戴墟村西。

马家圩桥 在后戴墟村东南。

永安桥 在后戴墟村里。

西虹桥 在后戴墟村西北。

里漕泾桥 在漕泾村。

环洞桥 在战浦南,跨战浦港。今废。

庙桥 在倪伯墓东岳庙前,俗名仙桥。

瑞凝桥 在中十九都十四图。自仁寿桥至此,并在镇东南乡村。

通安桥 在金家庄。

状元桥 在许马村南。

南洲桥 在南洲村东。

南石桥 在南巷港西。

后巷桥 在后巷村。

索路桥 在索路村。道光二十八年里人重建。自通安桥至此,并在镇南乡村。

青龙桥

太平桥 二桥并在沙墟村。

顾家桥 在吴宫乡六图。

张巷桥

城隍庙桥 二桥并在陈宫乡十八图。

胡家桥

杨家桥

郁家桥

安里桥

白虎桥

大通桥 六桥并在陈宫乡二十图。自青龙桥至此,并在镇西南乡村。

横泾桥 在唯亭山横泾港。

沈殳桥

盛家桥 二桥并在唯亭山。

汪家桥 在十图港。郡中汪姓筑坟于此,捐赀创建,因名。

凌家桥

徐渎桥 二桥并在唯亭山。

圣堂桥 在阳城村圣堂左。

太平桥 在阳城村前巷。

环洞桥 在阳城村圣堂头。

土地堂桥 在阳城后洋浜。

阜安桥 在淀泾阜安寺侧。

孙墓桥 在孙墓村。明崇祯末,里人马坤冈捐建。上下俱有环洞,高大坚固,迄今仍完好如故,里中有“孙墓败落桥争气”之谣。自横泾桥至此,并在镇东北乡村。

道王庙桥 在施家浜道王庙左。

羊木墩桥 在王祥浜。

北石桥 在悬珠北浜。今废。

中石桥 在悬珠村。

毛庄桥 在习义乡一图。

王巷桥 在习义乡王巷。

横港桥 在习义乡横港。

古溇桥

朱家庄桥

吴泾桥 三桥并在习义乡二图。

龙渭桥 在外跨塘。自道王庙桥至此,并在镇西北乡村。

渡闸附

陆市浦渡 在陆市浦桥口,离镇三里。见府志。

唯亭中市渡 在季泾桥东。

古闸 在镇西。邱与权《至和塘记》:“初,治河至唯亭,得古闸,用柏合抱,以为楹。盖古渠况今深数尺,设闸者以限淞江之潮势耳。耆旧莫能详之。”郏亶《苏州水利记》,至和二年,前知苏州吕侍郎开昆山塘,得古闸于唯亭之侧,是古者水不乱行之验也。

①“隲”,道光本为“骘”,民国本误。

②“方”,道光本在“缗”字后,民国本误。

③尤崧镇《霖雨桥》诗中圆括号内的文字在道光本中均为小字夹注。此处保留民国本括号夹注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