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編修臣齊 鯤

工科給事中臣費錫章

恭輯

封貢

臣等謹按:琉球入貢,自察度始;【明洪武五年】受封,自武寧始。【永樂二年】前明貢無定期,或一歲兩進,或五歲一進。冊本朝定例,二年一貢。該國王遵行,世不失職。

封自康熙二年,至今凡六次。其在乾隆二十一年以前者已詳前志。茲謹錄乾隆二十二年尚穆受封以來如左: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春,王尚穆遣陪臣向全才、阮超羣表貢方物。

臣等謹按:此係丙子年正貢,例以上歲冬進。據琉球世統云:以海風不順,是以踰年。

臣等又按:琉球貢使,俱用耳目官一員、正議大夫副之;謝封,則王舅、法司、紫金大夫等官。

二十三年,戊寅,冬,王尚穆遣陪臣毛世俊、鄭士綽表貢方物,並遣官生梁允治、蔡世昌、鄭孝德、金型四人入監讀書。金型、梁允治未幾病故。恩賞銀各三百兩,交毛世俊帶回養贍其家;仍將貢物留作庚辰年正貢。其庚辰年應進表文,行令於壬午年應貢之期一同恭進。以丁丑春,王尚穆遣馬秉哲、鄭宣哲隨使臣全魁等恭進謝冊封,並貢方物。奉旨:以進到貢物,准作戊寅年正貢也。

二十七年,壬午,冬,王尚穆遣陪臣馬國器、梁煌表貢方物。官生鄭孝德、蔡世昌隨同歸國。

臣等謹按:向例,禁蠶絲出洋。至是,尚穆附請,以本國仰賴內地絲絹為冠服之用,陳請購買。經部議准,歲買土絲五千觔、湖絲三千觔。嗣尚穆又以准買絲觔,未有綢縀字樣,於此年再行陳請。復經部議准,原定絲觔八千觔之內,量買綢縀。於是該國織絍有資國用,足備衣裳、冠帶等威秩如一,洗從前之簡陋矣。

二十九年,甲申,冬,王尚穆遣陪臣向廷器、鄭秉和表貢方物,並謝官生讀書歸國,加進布一百疋、屏紙五千張。

三十一年,丙戌,冬,王尚穆遣陪臣何必振、阮大鼎表貢方物。阮大鼎至山東德州病卒。

三十三年,戊子,冬,王尚穆遣陪臣毛德儀、毛維基表貢方物。

三十五年,庚寅,冬,王尚穆遣陪臣毛自煥、魏獻蘭表貢方物。

三十七年,壬辰,冬,王尚穆遣陪臣向宣謨、毛景晟表貢方物。

三十九年,甲午,冬,王尚穆遣陪臣向崇猷、蔡懿表貢方物。蔡懿至閩病卒。

四十一年,丙申,冬,王尚穆遣陪臣翁崇基、鄭鴻勛表貢方物。

四十三年,戊戌,冬,王尚穆遣陪臣金有華、蔡煥表貢方物。蔡煥至福建浦城縣病卒。

四十五年,庚子,冬,王尚穆遣陪臣向翼、毛景昌表貢方物。常例外,加賞縀二十疋、硯二方、玉器五件、玻璃器十件、甆器一百件。

四十七年,壬寅,冬,王尚穆遣陪臣毛廷棟、蔡世昌表貢方物。

四十九年,甲辰,冬,王尚穆遣陪臣向猷、毛景裕表貢方物。常例外,加賞御書匾額、如意一柄、玻璃器四件、甆器四件、絹箋四卷、硯二方、筆二匣、洋磁琺瑯合四件、雕漆盤四件、玉器二件。

五十一年,丙午,冬,王尚穆遣陪臣翁秉議、阮廷寶表貢方物。

五十三年,戊申,冬,王尚穆遣陪臣向處中、鄭永功表貢方物,並謝賜御書匾額。常例外,特賜平定金川圖五十張,加賞御筆福字一幅、玉如意一柄、玉器二件、磁器四件、玻璃器四件、硯二方、筆三匣、墨三匣、絹箋四卷、福字方一百幅、雕漆盤四件。

五十五年,庚戌,冬,王尚穆遣陪臣馬繼謨、陳天龍表貢方物。常例外,加賞大縀二疋、福字方一百幅、絹箋四卷、雕漆盤四件、筆四匣、墨四匣、硯二方。

五十七年,壬子,冬,王尚穆遣陪臣毛國棟、毛廷柱表貢方物。常例外,加賞大縀二疋、福字方一百幅、雕漆器四件、絹箋四卷、墨四匣、筆四匣、硯二方。

五十九年,甲寅,四月,王尚穆卒,王世孫尚溫權國事,遣陪臣向文鳳、鄭作霖表貢方物,並遣鄭國樞告哀。福建巡撫浦霖以聞。

嘉慶元年,丙辰,冬,王世孫尚溫遣陪臣東邦鼎、毛廷柱表貢方物。常例外,特賞王世孫各色八絲縀十疋、硯二方、玉器十件、玻璃爐瓶盒一副、琺瑯盌六件、磁器一百四十件、玻璃器十件。又加賞蟒縀二疋、福字方一百幅、雕漆器四件、絹箋四卷、筆四匣、墨四匣、硯二方、玻璃器四件。【以陪臣賦詩故。】

三年,戊午,冬,王世孫尚溫遣陪臣向國垣、曾謨表貢方物,兼請襲封。

四年,己未,秋,遣翰林院修撰趙文楷、內閣中書李鼎元充正副使,往封王世孫尚溫。遣陪臣梁煥至閩接封。

五年,庚申,夏,趙文楷等至國,諭祭故王尚穆,冊封尚溫爲王。

六年,辛酉,春,李鼎元囘京,代請官生入學。【趙文楷至閩,聞訃丁憂,囘籍守制。】王尚溫遣陪臣王舅毛國棟、紫金大夫鄭得功隨同謝封,表進方物。並遣向必顯、阮翼表進庚申年正貢。

七年,壬戌,冬,王尚溫遣陪臣向銓、梁煥表貢方物,並遣官生向尋思、向世德、鄭邦孝、周崇鐈四人入監讀書。副官生向善榮、毛長芳、蔡戴金、蔡思恭。

臣等謹按:琉球官生,向祇四人。尚溫欲加增人數,又恐與例不符。因先咨請禮部,准另選四人作伴。由是始有八人肄業太學,亦可見雅慕文教、樂育情殷矣。

八年,癸亥,七月,王尚溫卒。世子尚成權國事,遣陪臣梁允功告哀。福建巡撫李殿圖以聞。是年十二月,世子尚成卒,年甫四歲。尚溫弟尚灝權國事。

九年,甲子,冬,王世孫尚灝遣陪臣毛廷勷、鄭國鼎表貢方物,並遣蔡邦錦告尚成訃。又以壬戌年所遣官生未知下落,再遣官生向邦正、毛邦俊、梁文翼、楊德昌入監讀書。副官生伯恢緒、榮景祉、孫國棟、紅泰熙。

十一年,丙寅,冬,王世孫尚灝遣陪臣楊克敦、梁邦弼表貢方物,兼請襲封。楊克敦至浙江杭州府病卒。

十二年,丁卯,秋,遣翰林院編修齊鯤、工科給事中費錫章充正副使,往封王世孫尚灝。遣陪臣蔡邦錦接封。至閩海壇鎭遇風觸礁,舟破漂沒數十人。事聞,優卹蔡邦鼎,呈請福建巡撫懇借銀兩,購辦物件,以備迎詔大典。經巡撫張師誠代奏。奉旨賞給銀五千兩。

十三年,戊辰,夏,閏五月十七日,臣鯤、臣錫章至國,追封故世子尚成爲王,諭祭故王尚溫、追封王尚成,冊封尚灝爲王。

十四年,己巳,春,二月十二日,臣鯤、臣錫章囘京,代請官生入學。王尚灝遣陪臣法司王舅毛光國、紫金大夫鄭章觀隨同謝封,表進方物。

臣等又按:中山世譜云:嘉靖三十九年,尚元遣長史梁炫、使者馬加等迎接封舟,是爲接封之始。康熙十七年,尚貞遣耳目官陸承恩等入京,表奏,乞增船一隻,迎接勅書及貢使,是爲接貢之始。

典禮

臣等謹按:諭祭、冊封各典禮,經前使臣汪楫更定以來,皆有成例。惟此次追封一節向未舉行。臣等載叅前志,酌定儀文,先期諭令演習,皆能將事無誤。又該國款待使臣,向例有宴七次。茲因追封國王,請增一次。臣等諭令與諭祭同日舉行,俾從減省。謹將儀注備載於左:

【追封諭祭】儀注:

先期諭所司備龍亭四、綵亭五,灑掃廟堂,設御案三。中案奉節,左案奉誥命,右案奉諭祭文。設香案於廟中,司香二人開讀臺於滴水,西首設開讀位,東向設中山先王及故世子神位於露臺。東首西向設世孫俯伏位於神主位之下,北向設世孫拜位於露臺中,北向設衆官拜位於世孫拜位之後。設奏樂位於衆官拜位之後。本日黎明,法司率衆官及金鼓儀仗畢集天使館前。俟啓門叅謁畢,迎請龍亭、綵亭入中堂。正使捧節授捧節官,副使捧誥命授捧誥官。捧軸官捧諭祭文二道,各奉安龍亭中。捧幣官捧祭絹、祭銀,各奉安綵亭中。奏樂,引禮通事官唱排班,衆官行三跪九叩。禮畢,前導至安里橋。世孫吉服,率衆官伏迎於橋頭。道左,龍亭暫駐。天使降輿趨前,分立龍亭左右。世孫率衆官行三跪九叩頭,接誥。禮畢,世孫及衆官前導至廟門外,龍亭由中門進廟中。捧節官脫節衣,捧節授正使;捧誥官捧誥命授副使;捧軸官捧諭祭文隨行。至廟內中堂,各奉安御案上。捧幣官捧銀、絹,分列於先王、故世子神位之前。天使分立御案左右。捧節官、捧誥官等退立東邊門外,西向。宣讀官立,開讀臺下,東向。司香二人,舉香案,置御案前,添香奏樂。引禮官引世孫由東階升,詣香案前。樂止,引禮官唱跪,世孫及衆官皆跪。司香者捧香跪進,三上香。訖,奏樂。引禮官引世孫就拜位,率衆官行三跪九叩頭,拜誥。禮畢,樂止。世孫退立世子尚成神位之下,西向。副使詣前正中,捧誥官由東階升,奏樂。副使取誥命授捧誥官,高舉下階,同展軸官【即捧軸官】、宣讀官上開讀臺,誥命置案上。宣讀官就開讀位,樂止。引禮官唱跪,世孫、衆官皆跪,俯伏於世子尚成神位之下,北向。引禮官唱開讀,捧誥官捧誥命,與展軸官對展。宣讀官讀畢,引禮官唱焚誥,世孫及衆官皆平身,至焚誥所,捧誥官捧謄黃加帛焚之。焚畢,奏樂。捧誥官捧誥命由中門入,交副使,仍奉安御案上。引禮官引世孫率衆官就拜位,行三跪九叩頭謝封。禮畢,樂止。正使取節授捧節官,加節衣,仍奉安御案上。引禮官唱退班,世孫入廟中,請天使暫憩更衣。【追封禮畢。】

少頃,行諭祭禮。世孫易皂袍角帶出,至先王尚溫神位之下。天使分立御案左右。捧軸官立東邊門外,宣讀官立開讀臺下。司香二人舉香案,置御案前添香。引禮官引世孫就拜位,率衆官行三跪九叩頭。禮畢,退立於先王神位之下。捧軸官由東階升,天使先取諭祭先王尚溫文授捧軸官,捧軸官高舉下階,同展軸官、宣讀官上開讀臺。諭祭文置案上,捧軸官分立案左右,宣讀官就開讀位。引禮官唱跪,世孫及衆官皆跪,俯伏於先王神位之下,西北向。引禮官唱主祭官就位,天使詣先王神位前,從官跪進香,上香。從官跪進爵,獻爵,不行禮。引禮官唱開讀,捧軸官捧諭祭文對展。宣讀官讀畢,引禮官唱焚帛,世孫、衆官皆平身,至焚帛所。捧軸官捧謄黃加帛焚之。焚畢,捧軸官捧諭祭文由中門入,奉安御案上。世孫率衆官就拜位,行三跪九叩頭謝恩。禮畢。引禮官唱退班。天使又取諭祭先王尚成文,授捧軸官,如前儀。禮畢,世孫遣法司官跪請誥命一道、諭祭文二道留供廟中。天使詣先王神位前,行一跪三叩頭禮。世孫率衆官俯伏於位側。禮畢,退班。世孫謝天使,亦一跪三叩頭。天使答拜諭祭。禮畢,世孫出易服,天使更衣。世孫揖至前堂,行相見禮。天使居東,世孫居西,行一跪三叩頭。禮畢,安坐。正使居東,副使居西,俱南而坐;世孫居西,而東北坐。不設茶酒,皆親獻。天使辭,紫金大夫代獻。天使酬獻,世孫亦辭,引禮通事官代獻。席終,世孫仍導至御案前。正使捧節,授捧節官,安龍亭內。天使隨出,至滴水前,與世孫揖別,乘輿。世孫先行,率衆官至廟外,候龍亭過,跪送。天使至,出輿,揖。衆官跪送。是日,世孫遣官詣舘,謝勞天使。次日,亦遣官至府中謝宴。是爲第一宴。

迎送儀注:

臣等謹按:封舟到港,向例,世孫以守次不出,遣官恭接。乾隆二十一年,始行更定:封舟已抵那霸,世孫先至迎恩亭,恭請皇上聖安,拜迎詔勅。事竣舟旋,仍至迎恩亭拜送,啓請代奏。自後遂以爲例。

學校【入監讀書附】

臣等謹按:琉球當前明之世,雖通中國,未知有學。逮至本朝,漸被文教,始於康熙十三年啓建聖廟。五十六年,添設明倫堂。及尚溫傾慕華風,思廣文治,建國學於王城北,建鄉學於三平等處。設考試之司,置講課之法,文學蒸蒸,居然有彬雅之風焉。

嘉慶三年,尚溫諭國相、法司曰:「國家之治,教化爲先;立教之本,學校爲重。今欲建國學、設鄉學,以興教化而育人才。其亟圖之。」於是擇地於王城之北,鳩工庀材,以次興建。於嘉慶六年告成。【先因五年有冊封大典,暫於舊官署舉行。】尚溫躬自臨視,凡學中員役、講解師及肄業諸生,俱賜酒食,以獎勵焉。【尚溫有訓士子諭,詳載藝文。】

國學,在首里王城之北,地名龍潭。講堂曰彝倫堂,學舍四楹,東二楹爲國王臨視休息之所。官生無定數。【現有五十五名。】設講解師一人,【由總理唐榮司考取。】按司、親方各一員,奉行、中取、筆者各二員,首里縉紳子弟年十六以上得入焉。外府布衣子弟,則由法司考取俊秀,始得入學肄業。每月,御鎖側【即耳目官,又曰日帳主。】考試一次,或四書文,或五言、四韻、六韻詩。國相、法司官四時稽察勤惰,其勤學而詩文佳者,升爲學長,以次入仕籍。

鄉學有三,一在眞和志,【國人呼爲鄉學。】堂曰敷典堂;【官生有三十五名。】一在南風平,【國人呼爲講舍。】堂曰敦倫堂;【官生有三十一名。】一在西平,【國人呼爲虎舘。】堂額曰崇儒重道。【官生有三十六名。】各設講解師一人,奉行、中取、筆者各二員,凡國之子弟皆造焉。【國學生遇行典禮,在王左右趨侍;鄉學生等,支應雜項差使。】

臣等謹按:前錄云:取士之法,惟憑總理司及諸長史僉辭薦舉,即許出身,無考試詩文之例。今則按月會課詩文,並試良由。該國沐浴聖澤,涵濡雅化,所津逮者匪淺云。

附:入監讀書

琉球國入監官生,向例祇有四人。嘉慶七年,以王尚溫陳請,部議准增副官生四人。舊例,凡入監者,俱於唐榮【係閩中七姓所居。】選取。王尚溫以首里【係王親族所居。】子弟亦須造就成材,特更定唐榮二人、首里二人。副官生亦如之。

臣等又按:琉球不設科目,不學制義。所欲講明者,《四書》、《五經》、《小學》、《近思錄》等書,及學爲詩、賦、序而已。雍正八年,遣鄭秉哲等入監。教習官但以教制義,歸國不副所願。至乾隆二十二年,又遣鄭孝德等入監,始聲明情由。自是令讀書,學古律、詩駢、散文、諸體,頗有成章可觀者。

政刑

琉球自舜天以武定國,始著武事。至今先王廟中,舜天位前有箭一枝,相傳是其遺意。迨自山南、山北併於中山,尚氏一姓相傳爭端絕少。至臣事我朝以來,重熙累洽,共樂太平。且數百年不見兵革,武備久闕而不講。故《志畧》莫可詳焉。惟生齒日繁,地利漸出,擘畫漸多。賢王仰體列聖生息休養之恩,勵精勤治,其意不可没云爾。

雍正四年,王尚敬命法司向和聲至山南,察視地形,鑿溝引泉。【泉出自山南與座村。】於是東風平間切不憂旱焉。

雍正十三年,王尚敬命法司蔡溫至羽地改修川隄。又至北谷、讀谷、越來、名護、今歸仁等處教民培植山林之法,以該處民人向未嘗知樹藝故也。

乾隆元年,尚敬命法司向汝楫巡視國中,改正田地。先是,有均田之法,立制未詳,經界屢混。至是,法司蔡溫重修舊法,命向汝楫行諸郡邑,釐定疆界,均分田畝、山林。原隰之沃始盡出焉。

乾隆五十一年,王尚穆命國相尚和、法司馬宣化等編成褒獎例一本、科律一十八本,以爲賞罰。蓋即中朝部頒,則例中之明白易曉者,摘取數十條,錄以球字而用之。前此固未有也。

乾隆五十八年,王尚穆命法司巡視中頭及國頭杣山,飭令曲木焦枯,盡行芟除,依法栽植培養,以成大木。以棟梁之材不足於用故也。

官制

臣等謹按:琉球官制,定於尙眞之世,簪別金銀,冠分黃紫,秩爲九等,前錄詳之。其掌政而位尊者爲王相,緣明洪武時察度之相亞蘭匏奉表入貢,奏請乞授品秩。太祖允之,令稱王相,秩視中國王府長史。後遂因之。近則以法司官【有三員。舊稱阿司多部,明季改稱法司官。】當國位,雖在王相之右,而權過之。國相一員,冠赤地五色花錦,【前錄作二員,誤。】凡錢穀、兵刑之事皆聽決焉。國王間日一理事,覽奏而受其成。其稱總理唐榮司者,專主文移、禮儀及考試事。

臣等又按:乾隆十三年,王尚敬於玉陵門外【在王城西南,宏治十四年尚眞建。】建屋宇,置黃帽二員,每年交代,是爲守陵官。五十二年,王尚穆於淑順門外【王府大門。始建未詳。】造屋一楹,令下庫里筑登之一人輪班值守,是爲門官。皆前此所未設也。

臣等又按:中山世譜云:尚巴志以山北一帶地係險阻,令第二子尚忠監守之,設有府署,稱之曰今歸仁,自是厯世因之。至尚圓時一仍其制,而專令世子監之。康熙年間,以晏寧已久,始移居首里,而遙領其地。凡世子未嗣位以前,總稱今歸仁王世子云。

府署

臣等謹案:隋書稱:國王所居曰波羅檀洞,其初固未有屋宇也。逮後風氣漸開,遞經締構,上通中國,規模體制始有堂殿門宇之名。今則垣墉樸斵,堅好精良。亦既大擴前模,不安簡陋。特地處重洋,颶颱間作,府居不宜高大,故無飛甍峻宇之觀耳。以云攸芋或庶幾焉。茲謹述剏建之由,前錄所未詳者,以備叅攷。

明宣德三年,尚巴志始建國門,榜曰中山。

正德十年,尙眞始建西御殿,以爲待天使之所。

嘉靖二十三年,尚清於王城美福門外加門一重,題曰繼世。二十六年,又建大美殿於首里,【即在歡會門外。】凡子女誕生及居喪事於此舉行。

萬厯十七年,尚永於首里門榜曰守禮之邦,【取制詞內語。】遇冊使來則易之。【平日仍用首里二字。】

國朝康熙二年,封使張學禮、王垓至國。首里門外始定用守禮之邦四字。

康熙十年,尚貞脩國殿。先是蓋屋皆用木板,至是始易以瓦。

臣等謹按:球地屋宇礪石爲垣,內無磚墻,門壁皆以木板,惟屋頂多用𤭁瓦。王府、民居皆然。

雍正七年,王尚敬重修國殿,仍西向設王座於正中。

乾隆四年,王尚敬建漏刻門,命法司蔡温至幸地邑帽子峰立表,以測日景、考節候、改正刻分,設於門樓。

乾隆十九年,王尚穆改奉神爲左右三門。

附:礟臺隄工

嘉靖三十二年,尚清以屋良座森【即那霸港。】係江口緊要之所,創築雉堞。【即兩礟臺。】

景泰二年,尙金福命國相懷機築長虹隄,自安里橋至伊嘉麻橋。【即長虹秋霽,中山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