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府

衛河 源出河南衛輝府輝縣蘇門山東流經新鄉汲縣又東北由濬縣歴彰徳府之内黄入魏縣南界又東經大名縣東南又東北抵府城東又東北入山東館陶縣界即古清河也一名白溝亦名永濟渠亦名御河

淇水東過内黄縣南為白溝〈水經注〉

白溝逕問亭東即魏界也又東北逕趙城西又東北逕空陵城西又北逕喬亭城西東去館陶縣故城十五里〈水經注〉

永濟渠即古之清河水經云淇水魏武自枋頭遏其水為白溝隋煬帝導為永濟渠一名御河今稱衛河者也〈禹貢錐指〉

衛河源出河南衛輝府輝縣西北七里之蘇門山東流經新鄉縣北過衛輝府城北一里又東北入濬縣境謂之白溝隋大業四年又引白溝為永濟渠亦曰御河自是衛河専有御河之名由濬縣經内黄北魏縣東南又經大名府城南東北歴山東東昌府館陶縣西漳河合焉又東北流至臨清州西與會通河合〈方輿紀要〉

衛河者即水經淇湯諸水合流以出者也過内黄合漳水〈大名府志〉

漳河 有舊漳新漳二河舊漳自河南臨漳縣流經魏縣東南至府城西南閻家渡入衛新漳自廣平府廣平縣流經魏縣東北至府北界下流抵山東館陶縣入衛河

馬頰河 在府城東五十里舊自開州北流經此濶約百步今雖枯竭故道猶存每遇雨潦輒流入山東朝城等界

按此馬頰即通典所云出澶州清豐東北至平昌合篤馬河者非禹貢九河之馬頰也

沙河 在府城東北四十里

河南約長二十里東西濶二里許流常不定故亦名流沙河下流合於漳水〈方輿紀要〉

雕馬河 在府西南宋時引漳水注此絶衛河而注城中復北出以入於衛今涸舊渠猶存

硝河 源自河南濬縣之大齊村流經滑縣分為二道一由内黄入大名縣南界東北注於三角潭分十之三自飲牛口注衛十之七自梅家口注衞一由開州為馬駕河東北流經戚城又東滙為趙村陂至白倉北會傅家河又北逕清豐縣西北而注於南樂縣之岳儒固河

濬縣北四十里有大齊村相傳亦黄河故道衆流所鍾盖即硝河上源也〈方輿紀要〉

硝河以兩岸産硝故名〈舊志〉

硝河自滑縣北界其一逕開州馬駕河東北注戚城東滙為趙村陂而西引王家潭口逕白倉北會傅家河北注岳儒固以達於束館鎮或北注於大名其一由石村瀠内黄東北逕大岩屯横腰大名縣南界又東北注三角潭而十之三自飲牛口注衛十之七自梅家口注衛間水溢硝河北注之勢不能直則一由石村分注開州火燒店逕清豐之秦村而㑹於岳儒固一由内黄城東逕南樂西近徳固復注岳儒固其水泄鹵下墊凡所經流數載不復芻牧計南北縱百六七十里衡或十數里少者二三里〈大名府志〉

龍窩河 在南樂縣東四十里自山東觀城縣界流經本縣之英村至龍窠村而止

唐開元十四年魏州河溢其決口謂之龍窩自宋以來縣為大河經流之道其後河既南徙餘流斷續不一因隨地立名云〈方輿紀要〉

朱龍河 在南樂縣西南四里源自開州澶淵陂分流過清豐縣城北至縣西南趙家莊曲折南迴復入開州注黒龍潭

岳儒固河 在南樂縣北四里岳儒固村河西南自清豐界來經本縣近徳固村豆村迤東流至岳儒固滙為傅家潭東北注為方山固河又北為潘家河北入大名界即古金堤所障者河久枯竭夏秋水盛瀰漫里許冬春始涸〈南樂縣志〉

洪河 在東明縣東南三里西自河南滑縣衛南陂分流經縣界洪門村雲臺口又經南闗東闗又東北合濮河漆河入山東濮州界

漆河 在東明縣北源自河南原武縣黒陽山流逕縣西漆堤北又東抵縣北闗外又東合於洪河

濮河 在東明縣南即古濮渠也俗訛為普河源自河南封邱縣流逕長垣縣北又東逕河南滑縣南又東逕開州東南又東至縣南又東北合於洪河濮水上承濟水於封邱縣地理志所謂濮渠水首受濟者也其故瀆自濟東北流東逕匡城北又東逕蒲城北又東逕韋城南又東逕長垣縣故城北又東逕須城北又北逕襄邱亭南東逕濮陽故城南又東逕濟隂離狐縣故城南又東與濟同入鉅野〈水經注〉

濮河俗訛為普河自縣南三十五里袁長官營東北流經袁旗營有橋跨其上又東北逕趙官營又東北合洪河〈東明縣志〉

賈魯河 在東明縣東南

元至正四年河決白芳堤又決金堤水勢北侵安山沿入㑹通運河九年督漕運使賈魯以二䇿獻一議修北堤以制横潰一議挽河東行以復故道丞相脱脱題其後䇿十一年四月命魯為總治河防使發民十五萬軍二萬人供役十一月工畢河復故道南滙於淮東入於海其濬故道通長二百八十里有竒始自白茅長百八十里繼自黄陵岡至南白茅闢生地十里南白茅至劉莊村接入故道十里入山東界〈河防攷〉

賈魯河在縣南六十里〈東明縣志〉

灉河 在東明縣南五十里舊自黄河分流折而東北入山東曹州界今湮

按爾雅河出為灉今東明之灉自大河分流東入曹鄆與禹貢所稱灉沮會同者道理差合而元和志以灉沮二水俱出雷澤縣平地似與爾雅之文不合或川源變遷今昔不同歟俟攷

清河 在開州東二十里澄碧汪洋居民因造紙為業長數里

淇河 在開州

沮洳之山淇水出焉〈山海經〉

淇水逕雍榆城南又北逕白祠山東歴廣陽里又北逕頓邱縣故城西〈水經注〉

頓邱縣淇河在縣北五里上接清豐下入觀城界〈寰宇記〉

淇水自濬縣合衛河支流復引而東流入開州又東北入内黄縣及清豐界〈方輿紀要〉

白家河 在長垣縣東南三十里自毛家潭東經盛家橋入黄河

淘背河 在長垣縣南三十里自河南封邱縣東流入至縣東南一百二十里紙坊集入黄河凡遇黄河汎溢即由此北行亦一要害

五里河 在長垣縣北自河南滑縣流入經小務口抵樊相堡又東南流入於河又逯家河在縣東北三里亦自滑縣流入經小務口抵盛家橋至東明縣入於河二河盖皆濮水之支流也

古濟水 在東明長垣二縣界

濟瀆東過平邱縣南又東過濟陽縣北又東北逕寛朐縣故城北又東北與濮水合〈水經〉

澶水 在開州西南古澶淵也一名浮水亦名繁泉今名為澶州

澶淵在頓邱縣南今名繁汙〈春秋杜預註〉

浮水故瀆上承大河於頓邱縣而北出東逕繁陽故城南張宴曰縣有繁淵春秋盟於澶淵即繁淵也亦謂之浮水焉〈水經注〉

臨河縣澶淵在縣東南十七里黎州東北八十里〈寰宇記〉

澶水在頓邱廢縣西南二十里伏流至古繁水城西南謂之繁泉〈明一統志〉

澶州陂在州西南其水由州南界東北經城東二十里曰清河頭分為二流一注霸家河又東逕濮州入張秋河一流逕清豐縣東南界孫固城北滙為朱龍河〈開州志〉

大河故道 有三其一自河南滑縣流入經開州西北又東北逕清豐縣北又東北經南樂縣西北又東北經府城東又東北入山東館陶縣界此西漢以前黄河經行之故道也

元光三年春河水徙從頓邱東南流入渤海夏河水決濮陽〈漢書武帝紀〉

河水故瀆東北逕戚城西又逕繁陽縣故城東北逕隂安縣故城西又東北逕昌樂縣故城東又東北逕平邑郭西又東北逕元城縣故城西北而至沙邱堰〈水經〉

河之故瀆則為北瀆王莽時塞故世俗名是瀆為王莽河也〈水經注〉

貴鄉縣大河故瀆俗名王莽河西去縣三里昌樂縣王莽河西去縣十六里〈元和志〉

大名縣大河故瀆在縣東三里俗名王莽河注水經云故瀆又東北逕元城西北至沙邱昔禹治洪水播為九河自此始也 徳清軍王莽河在城西南五里〈寰宇記〉

一自滑縣流入經開州西南又東北經清豐縣南又東北入山東觀城縣界此東漢以後及唐宋時黄河所經之故道也

河水東逕鐵邱南東北流而逕濮陽縣北為濮陽津〈水經〉

澶州頓邱黄河在縣南三十五里 清豐河在縣南五十里臨黄河南去縣三十六里〈元和志〉

澶州有濮陽大韓大吳商胡王楚横隴曹村依仁大北岡孫陳固明公王八凡十三埽大名府有孫杜侯邨二埽景徳元年河決横隴埽慶歴八年決商胡埽皇祐元年合永濟渠注乾寧軍是謂北流嘉祐元年塞商胡北流入六塔河河不能容是夕復決五年河流派别於魏之第六埽曰二股河自魏恩東至徳滄入海是謂東流神宗熙寧二年開修二股河東流八月北流閉而河自其南四十里許家港東決汎溢大名諸軍州境十年七月大決於曹村澶淵北流斷絶河道南徙東滙於梁山濼分為二派一合南清河入於淮一合北清河入於海元豐元年五月河復歸北四年小吳埽大決自澶注於御河八年三月河流雖北而漲水往往東出於是囘河東流之議起元祐元年張問請於南樂大名埽開直河并簽河分引水勢以解北京水患於是減水河之議起四年正月詔罷囘河及修減水河元符二年六月河決内黄口東流遂斷絶〈宋史河渠志〉

開州河舊經城南宋所開商胡六塔渠故址皆在州境〈明外史地理志〉

黄河故道在開州南正統十三年河決陽武循故道至開州南一百二十里東流抵濮州過張秋入海其流奮擊聲聞數十里俗名響子口〈明志〉

一自河南封邱縣流入經長垣縣南又東經東明縣南又東入山東曹州界此宋南渡以後黄河所遷之故道也

曹甸都巡河官總東明埽世宗大定二十六年以開州之長貳提舉河防長垣之令佐勾管河防事〈金史河渠志〉

蘭陽儀封之河舊出其縣北與長垣東明分水元至元中河屢決汴梁遂出蘭陽儀封之南而長垣東明界中無河矣〈禹貢錐指〉

長垣縣南六十里廢東明縣南五十里皆有黄河故道〈明一統志〉

按黄河自金明昌五年南北分流元世祖至元時會通河成河始全入於淮不經府境明萬歴五年荆隆口決而長垣東明復被河患盖亦一時潰入之水非河之正流也

瓠子河故道 在開州南

元光之中河決於瓠子東南注鉅野通於淮泗使汲黯鄭當時興人徒塞之輒復壊於是久之不事復塞後二十餘嵗使汲仁郭昌發卒數萬人塞瓠子決天子自臨決河沈白馬玉璧於河令羣臣從官自將軍以下皆負薪寘決河卒塞瓠子而導河北行二渠復禹舊蹟〈史記河渠書〉

濮陽縣北十里即瓠河口也漢元光之年河水南決武帝元封二年塞瓠子口築宫於其上名曰宣房宫故亦謂瓠子堰為宣房堰而水以瓠子受名焉平帝以後未及修理永平十二年顯宗詔王景治渠築堤景乃防遏衝要疏決壅塞瓠子之水絶而不通惟溝瀆存焉〈水經注〉

濮陽瓠子口在縣西南十七里河津是也〈寰宇記〉瓠子口在開州城西南二十五里〈明一統志〉

屯氏河故道 在大名縣東南

自塞宣房後河復北決於館陶分為屯氏河東北經魏郡清河信都渤海入海廣深與大河等元帝永光五年河決清河靈鳴犢口而屯氏河絶〈漢書溝洫志〉

大名縣屯氏河俗名毛河〈寰宇記〉

大名東南有屯氏故河〈明外史地理志〉

六塔河故道 在清豐縣東南三十里〈詳大河故道〉西湖 在開州西南

舊時河流滙入積而成湖夏秋時瀰漫甚廣後漸淺涸然猶渟流蕩漾周數百畝〈方輿紀要〉

張家澤 在大名縣東二里魚藻繁衍冬夏不涸昔有縣令張珩者結廬讀書澤上因名〈方輿紀要〉

長羅澤 在長羅縣北

吳祐年二十每牧豕長羅澤中〈後漢書吳祐傳〉

長羅縣有長羅澤即吳季英牧猪處也〈水經注〉

髙雞泊 在元城縣界唐中和末宰相王鐸出為義昌節度使過魏塗刼之於髙雞泊即此

胡栁陂 在開州東南五十里接山東濮州界五代梁貞明四年晉王存勗與梁軍大戰於湖栁陂即此

西渠 在府城西

大名縣西渠唐開元二十八年刺史盧暉移通濟渠自石灰窠引流注於城西夹水製樓百餘間以通江淮之貨故有西渠之名〈寰宇記〉

雞爪渠 在清豐縣東宋紹聖初河決内黄吳安特請開清豐口雞爪河以洩水勢即此

鳯溝 在長垣縣西四十里

蓮花池 有四一在大名縣東二十里一在南樂縣東十八里一在南樂縣西北三十里一在開州城内儒學後

三角潭 在大名縣東十五里方塘百畝嵗久不涸或以為龍湫也建龍王祠於其上禱雨輒應

白水潭 在大名縣西五里

大名縣白水潭林樹交䕃菱荇縱横為近郊之勝〈名勝志〉

白龍潭 在魏縣西漳水滙流處

乾寧三年李克用自將擊魏敗魏人於白龍潭〈五代史唐紀〉

傅家潭 在南樂縣西北四里周約二里許

黄龍潭 在清豐縣南三十五里斷堤之間約二十餘頃

余家潭 在東明縣東十里北曰長潭南曰圓潭相去一里許

黒龍潭 在開州西南大旱不竭俗稱龍湫又有蓮花潭在黒龍潭南三里方五六頃每秋水泛溢則二潭水相通

閻家潭 在長垣縣東南六十七里明正統十四年河水決入縣境迴流衝嚙因成此潭𢎞治五年築堤環之潭西七里曰牛家口東三里曰大岡皆築堤以防決溢處又毛家潭在縣東南十五里

寒泉 在開州南即衛風所云爰有寒泉在浚之下也通典泉在濮陽東南濮陽廢縣在今州西南二十里

御井 在開州治南

御井泉極甘洌宋真宗駐蹕時所飲之井

琉璃井 在長垣縣荆岡集年久磚近水者色如琉璃故名

宣化府

桑乾河 源出山西大同府馬邑縣桑乾山自山西天鎮縣流入西寧縣與蔚州分界逕縣南二十里又東逕順聖城南又東逕宣化縣南界又東逕保安州南至州東南二十里與洋河合為燕尾河又東南流逕縉山北名縉河又南流與媯水合為合河口又東南經沿河口入順天府宛平縣界即古

桑乾水也亦曰濕水

濕水出於累頭山一曰治水泉發於山側東北流逕館隂縣故城西又東北流左㑹桑乾水縣西北上平洪源七輪謂之桑乾泉即溹涫水者也自源東南流右合濕水亂流枝津桑乾濕水並受通稱矣濕水東逕道人縣故城南又東逕陽原縣故城南又東逕昌平縣故城北又東北逕桑乾縣故城西又屈逕其城北又東流祈夷水注之又東北逕石山水口又東逕潘城縣北東合協陽闗水又東逕下洛縣故城南又東逕髙邑亭北又東逕三臺北又東逕無鄉城北又東温泉水注之又東涿水入之又東南左㑹清彛水又南入山〈水經注〉

桑乾河發源太原之天池伏流至朔州馬邑雷山之陽有金龍池者渾泉溢出是為桑乾東下大同古定橋抵宣府保安州雁門雲中諸水皆㑹穿西山入宛平界〈明外史河渠志〉

桑乾河源出大同府馬邑縣桑乾山金龍池接天鎮衛流入宣府東城西城深井堡保安州礬山堡縉山下名縉河南流名合河經沿河口流至宛平縣〈陸隴其畿輔地圖記〉

燕尾河在保安衛南二十里桑乾河洋河合流如燕尾然〈明一統志〉

東洋河 源出邉外自山西天鎮衛界東逕懐安縣界柴溝堡西北合西洋又東至堡東五里合南洋河又東逕萬全縣南舊左衛北又東合北来之清水河又東南經府城南五里至保安州東合桑乾河即古于延水也亦曰修水于延水出塞外子元鎮西長川城南小山山海經曰梁渠之山修水出焉于延水即修水也東南流逕且如縣故城南又東南逕馬城縣故城北又東逕零丁城南右合延鄉水又東南於大甯郡北右注雁門水自下通謂之于延水又東逕罡城南又東左與寧川水合又東逕小甯縣故城南又東黒城川水注之又東南逕茹縣故城北又東南逕雞鳴山西又南逕且居縣故城南東南流注於濕水〈水經注〉

洋河在鎮城南五里源出境外至此流入桑乾河水冬月盡冰唯對城一泓融液不凍臘日洗馬不災〈明一統志〉

西洋河 在懐安縣西北自山西天鎮縣平逺堡流入逕西陽河堡南五里又東至柴溝堡西北入東洋河即古延鄉水也

延鄉水出丁零縣西山東逕延陵縣故城北俗指謂之琦城川又東逕羅亭又東逕馬城北又東注修水〈水經注〉

南洋河 在懐安縣西南五里東注東洋即雁門水也

雁門水山海經曰雁門之水出於雁門之山其水東北流入陽門山謂之陽門水又東逕三㑹亭北又東逕西伺道城北又東逕大𡩋郡北修水注之〈水經注〉

南洋河在柴溝堡西南五里至堡東七里而合東洋河如燕尾然〈方輿紀要〉

泥河 在宣化縣東十五里自闗子口西南流四十里合東洋河即古黒城川水也

黒城川水有三源出黒土城西北竒源合注總為一川東南逕黒土城西又東南流逕大甯縣西而南入延河〈水經注〉

清水河 在宣化縣西源出邉外自張家口流入南流逕萬全縣東又南至縣界入洋河即古寧川水也

延水又東左與寧川水合水出西北東南流逕小甯縣故城西〈水經注〉

按舊志縣西二里有一河自葛峪堡西流入合小泉水入洋河亦曰清水河此别是一水非寧川也

沽河 在赤城縣東其源有二皆自塞外流入一曰獨石水由獨石口逕獨石城西為西河一曰紅山水由紅石山逕獨石城東為東河俱流至城南而合又南逕龍門山下名龍門川又南逕雲川堡東又南逕縣東門外又南逕龍門所南曰揚田河又南與陽樂河合為南河又東南經滴水崖堡南亦曰白河又南逕延慶州靜安堡又東至東河口由邉外達順天府密雲縣之石塘嶺闗此通州白河之上源也

沽河出禦彜鎮西北九十里丹花嶺下東南流大谷水注之水發鎮北大谷谿西南流逕獨石北界又南九泉水注之水導北川左右翼注入川共成一水故有九泉之稱其水南流至獨石注大谷水大谷水又南流逕獨石西又南逕禦彜鎮城西又東南光谷水注之水源出鎮城東北光谿西南流逕鎮城東又西南流注大谷水亂流南注沽水又南出峡岸有二城世謂之獨固門又南左合乾谿水水引北川西南逕一故亭東又西南注沽水沽水又西南逕赤城東故河有赤城之號又東南與鵲谷水合又東南合髙峰水水出髙峰戍東南西南流又屈而東南入沽水沽水又西南流出山逕漁陽縣故城西〈水經注〉

獨石水在開平衛南源出東山紅山水在開平衛東源出紅石山俱逕雲州堡入龍門川〈方輿紀要〉龍門川在雲州堡東合獨石紅山之水從龍門峡南下故名〈明一統志〉

楊田河經龍門所城南二十里〈宣鎮志〉

赤城堡之東河由獨石雲州東南流即通州白河之上源也〈名勝志〉

滴水崖之水懸崖而下者即白河上源又東有白河堡鎮河墩皆白河所經也〈薊門攷〉

白河自滴水東南流繞靜安堡之西南東三面又東北至東河口仍出邉外〈延慶州志〉

湯泉河 在赤城縣西源出西山東流至城西南合水泉河又東合東河其水泉河源出赤城縣西北二堡子南流而入湯泉

按明統志有赤城湯在宣府鎮城東一百四十里自龍門鎮北鄉赤城寺側山根湧出暴熱而流傍有冷泉隨人浴之皆可愈疾此即今湯泉河也

愛陽河 在萬全縣西即愛陽川也

歸化州有愛陽川〈遼史地理志〉

河在炭山西北二十里本放牧之地下有頑氷黒色者數尺冰上有浮草性涼尤宜牧馬其地又生黄花其大如錢發於土上人馬蹂踐萎悴明日復

生如新〈宣鎮志〉

東沙河 在萬全縣西北新河口東北一百里自塞外流入水淺沙淤

陽樂河 在龍門縣南東流至赤城縣界入沽河即古陽樂水也

陽樂水出且居縣東北流逕大翮山小翮山北歴女祈縣故城南世謂之横水又謂之陽曲河又東南逕一故亭又東左與舊鹵水合水出西北山東南流逕舊鹵城北又東南流注陽樂水陽樂水又東南逕旁狼山南又東南逕温泉東又逕赤城西屈逕其城南東南入赤城河〈水經注〉

按今龍門縣有龍門河源出縣西娘子山東南流逕縣南二里又東逕鵰鶚堡西南即水經注所云横水也又有南河源出縣南狗兒村東北流至堡西南七里合龍門河即水經注所云舊鹵水也龍門南河合而東逕堡南統謂之南河又東至赤城縣界合枯河即水經注所云陽樂水東南入赤城河者也

媯河 在延慶州南半里懐來縣南一里自延慶發源西流歴延慶州懐來縣境又西南流五十五里入桑乾河本古清夷水今訛曰媯河也

清彛水出長亭南西逕北城村故城北又西北平鄉川水注之又西北逕隂莫亭在居庸縣南十里又西會牧牛山諸泉南注滄河又西靈亭城水注之又西得泉溝水又西南得桓公泉又南逕沮陽縣故城北又屈逕其城西南流注於濕水〈水經注〉媯川在永寧縣西十五里源出縉陽山流逕此入延慶州界又西流至懐来城東南又西流入於桑乾河俗亦名清水河〈方輿紀要〉

壺水河 在蔚縣北一里自蔚州流入又東北流百里至西寧縣東城界小渡口入桑乾河即古祈夷水也

祈夷水出平舒縣北逕桑乾故城東而北流注於濕水〈水經注〉

壺流河在廣寧縣南源出荷泉其形如壺經蔚州入桑乾〈山西通志

金河 在蔚縣東八十里源出小五臺山西流入壺流河其水映石如金故名

西沙河 在西寧縣東順聖東城西一里又龍王河在東城東一里皆泉水湧出南流入桑乾河

水溝口河 在懐安縣北自山西天鎮縣流入經縣西南三十里折北流至縣西北合栁河水又東北逕城北至萬全左衛界入洋河即古托台谷水也托台谷水上承神泉于葦壁北東逕陽門山南託台谷謂之託台水東逕三㑹城南又東逕託台亭北又東北逕馬頭亭北東北注雁門水〈水經注〉

栁河 在懐安縣七里東流入水溝河

澗河 在延慶州東南三十里源出八達嶺東四里東南流逕昌平州界入榆河

溪河 在延慶州南源出團山西南流經永寧城西流入州界合媯河即古滄河也

魏氏土地記曰沮陽城東八十里有牧牛山下有九十九泉即滄河之上源也山下導九十九泉積以成川西南流谷水與浮圖溝水注之又西南合地裂溝有小水俗謂之分界水南流入滄河又西逕居庸縣故城南有粟水入焉又西與右陽溝水合又左得清夷水口〈水經注〉

大栁河 在延慶州西南二十里源出懐来縣養鵝池又黒龍河在州西三十里源出黒龍廟南流入媯河

阪橋河 在延慶州西北十里源出阪泉西南流入媯河

按水經注有陽溝水出居庸縣東北西南流逕縣城北西逕大翮山小翮山南又南注滄河即此

龍潭河 在延慶州西北十里源出縉陽山西流入桑乾河

温泉河 在延慶州西北三十里源出佛峪山南入媯河

大翮山右出温湯療治萬病泉所發之麓俗謂之土亭山其水東南流左會湯溝水亂流南注滄河〈水經注〉

溪水 在延慶州東四海冶堡北門外水有三源一出堡西南昌平州黄花路界東北流經堡西至堡北有數源自西北来流合焉一出堡南東北流經堡東北與西水合又東北流三里出邉外入沽

粟水 在延慶州西

粟水出居庸縣下城西枕水又屈逕其縣南南注滄河〈水經注〉

按州志有沽河源出州北十里屈家堡西南流經城西又屈經城南門外南入媯河此即水經注之粟水今俗呼沽河非古沽河也

涿水 在保安州東南

涿水出涿鹿山世謂之張公泉東北流逕涿鹿縣故城南又東北與阪泉合又東逕平原郡南又東北逕祚亭北入濕水〈水經注〉

懐戎有涿水〈隋書地理志〉

按懐戎有涿泉出涿鹿山下即隋志所謂涿水也

礬山水 在保安州東南源出礬山南流至易州界入淶水又有龍池在礬山北二里水自平地湧出澄清可鑑瀦而為池溉田甚廣又有二郎溝在州東南八十里亦出礬山下東北流入桑乾河居民資以灌溉

協陽闗水 在保安州西南

水出協谿東北流歴笄頭山又北逕潘縣故城左會潘泉故瀆又東北注濕水〈水經注〉

韭菜川 在赤城縣北

川在開平衛城東發源東山流經衛城南與氊帽山水合〈縣志〉

望雲川 在赤城縣北

栁河川 在龍門縣西一名栁溝

順聖川 在西寧縣東

在鎮城西南一百里廢順聖縣治延袤二百里〈縣志〉川中有龍池明永樂中嘗産龍馬〈宣鎮志〉

按此即桑乾河之支流也

牛心川 在懐安縣東萬全左衛東南四十里馬蘭溪 在延慶州西

靈亭城水出馬蘭西澤中衆泉瀉溜歸於澤澤水所鍾以成溝瀆瀆水又左與馬蘭谿水㑹水導馬蘭城城北負山勢因阿成谿南流出城東南入澤水澤水又南逕靈亭北又屈逕靈亭東又南注清夷水〈水經注〉

神仙溪 在延慶州城北二十里

西海子 在懐安縣東北萬全左衛城西水環三十里流入洋河

鴛鴦泊 在赤城西北

在雲州堡西北一百里縱横八十里停積不流〈宣鎮志〉

紅草溝 在萬全縣西北十二里又孫才溝在洗馬林堡西南十里

玉石溝 在懐来縣保安衛東北二十五里産花班石似玉琢磨可以成器

苞香溝 在西寧縣西南三十里出藁本諸香九龍池 在府城東九十餘里九竅湧出南流入延慶州界

九女池 在府城南深井堡南四十五里

修水池 在龍門縣西趙川堡東八里白廟堡内蓮花池 有三一在懐来縣西五里相傳遼蕭太后種花之所一在蔚縣東六十里週圍百五十步一名東湖一在延慶州四海冶堡南產魚

養鵞池 在懐来縣東南二十里水四時不竭王靈池 在西寧縣東城南三十里相傳禱雨輒應大海沱潭 在龍門縣鵰鶚堡東三十里大海沱峰峪間有泉下滙為潭禱雨輒應

龍潭 在龍門縣西趙川堡東北十三里潭水湧出南流一里沙淤又懐来縣西北四十里亦有龍潭

白龍潭 在延慶州東永寧城東南四十里水深莫測祈雨有應

東莊泉 在赤城縣東龍門所東二里又有涼水泉在所東南七十里

神泉 在赤城縣西北馬營堡北三里池方一畝其水迸出轉流成河浴之愈疾

獨石泉 在赤城縣北獨石城東北隅水極澄澈其甘如飴滿而不溢

龍池泉 在萬全縣東南徳勝闗内水清澈如鑑南引入城可資溉灌

沙城暖泉 在萬全縣西南去柴溝堡東北八里平地湧出冬温夏涼南流入洋河

大水泉 在萬全縣西北膳房堡北三里又正南泉在新開口堡南四十步清水泉在堡西南六十步

鷹窩泉 在龍門縣東南長安堡西北三里引流入堡中滙而為池可給居人

娘子山泉 在龍門縣西娘子山下泉水溢出勢甚浩瀚可資灌溉明正統十四年竭後湧出如舊

桓公泉 在懐来縣南

清夷水西南得桓公泉源出沮陽縣東西北流入清夷水〈水經注〉

金波泉 在蔚縣東二十里古代王城内有二泉合流而北入金河

温泉 在西寧縣東順聖東城東二里又保安州東三十里亦有温泉

橋山下有温泉石池吐出能治百疾北流入濕水〈水經注〉

奉聖州有温泉冬可浴〈遼史地理志〉

三泉 在西寧縣東南二十里有三泉堡

栁園泉 在西寧縣西三里源出城西北南流東屈逕城南又東南入桑乾河

塔兒泉 在懐安縣東南十五里有古塔髙四丈餘泉出其下故名

冷泉 在懐安縣東北萬安左衛城西三里

玉液泉 在延慶州城南水味清甘西流入清水河白馬泉 在延慶州城北三里其深莫測傍為白馬村

阪泉 在保安州東南

涿鹿城東一里有阪泉上有黄帝祠〈史記黄帝紀註〉阪泉導源涿鹿縣之東泉魏土地記曰涿鹿城東一里有阪泉東北流與蚩尤泉㑹水出蚩尤城淵而不流霖雨併則流注阪泉亂流東北入涿水〈水經注〉

阪泉今名黄帝泉在媯州懐戎縣東五十六里出五里至涿鹿東北與涿水合〈括地志〉

礬山堡西南十里有七旗里泉即阪泉也東北流合黒龍池水頭寺津及龍王堂池諸水又東環堡城北又東南入縉山河黒龍池在堡西七里水頭寺津在堡西南四里龍王堂池在堡西南三里即蚩尤泉也〈保安州志〉

潘泉 在保安州西南古潘縣地即古潘泉也潘泉故瀆上承潘泉於潘城中其泉縱横十數步東出城注協陽闗水雨盛則通注陽旱則不流唯洴泉而已〈水泉志〉

暖湯 在赤城縣北雲州堡寳濟鄉一處出泉凡七十二眼

𨫼底湯 在龍門縣西趙川堡東南八里

湯在宣府鎮東六十里冬夏水溢望之熱氣氤氲病者浴之立愈〈明統志〉

深井 在鎮城西南六十里深不見底故名〈明統志〉康濟井 在萬全縣北二里山巔極清徹

洪贊井 在龍門縣東長安嶺西

古井 在延慶州西北七十里元時鑿水極甘冽上有團柱亭

舜井 在保安州西南七十里舜鄉堡

懐戎縣城内有舜井〈括地志〉

易州

五里河 在州東五里源出州北梁村流至定興縣與易水合

巨馬河 即淶水也在淶水縣東三里自順天府房山縣分流南入縣界至定興入白溝河

清水河 在涞水縣北于家莊南流至縣東北入巨馬河

易水 在易州南一名武水亦曰中易源出寛中谷流至定興合巨馬河入白溝

易水出西山寛中谷厯武夫闗東出兼武水之稱〈水經注〉

武水名中易在易州南三十里發源寛中谷流至定興河陽渡合巨馬河入白溝〈輿圖〉

濡水 即北易亦曰北濡在易州北源出窮獨山南入定興亦與巨馬河合

濡水出故安縣西北窮獨山南谷〈水經注〉

濡水名北易出窮獨山南入定興與涞水合〈輿圖〉

雹水 在易州南三十里一曰瀑河亦曰鮑河即南易水也源出獨石崗經安肅容城下流安州新安與徐水會為長流河

易水出廣昌縣東南郎山東北燕王仙臺其東謂之石虎罡罡之東麓即泉源所導也其水東流有毖水南會渾波同注俗謂之雹河〈水經注〉

雹水在州治西南六十里〈易州志〉

鮑河即雹水今之南易水也在縣北闗外〈安肅縣志〉安州雹河自容城入流至新安為長流河〈安州志〉按寰宇記易州有三易水其中易出故安閻鄉城谷中即桑欽水經之易水酈道元所云兼武水之稱者今自易州而歸於定興之河陽渡史云燕太子丹祖送荆軻於易水上即此也其北易一名安國河出窮獨山中亦曰濡水即酈道元所云易㑹北濡亂流入涞者也今亦自易州南入定興與涞水合而源泉白楊諸泉皆㑹焉其南易為雹水出石獸崗即酈道元所云石虎罡東麓泉源渾波同注俗謂之雹河者是也今自易州經安肅容城而達於安州之依城河三易唯南流自為一派中北二水源亦微弱自入定興與涞水合而其流始大以同出易州曰武曰濡曰雹互攝通稱總謂之易水兹特從其分出之名而列之并詳附其源流於此

女思谷水 在易州西南五十里

女思谷水出西南女思澗東北流注於易謂之三㑹口〈水經注〉

子莊溪水 在易州西南五十里即紫荆闗水也自紫荆闗流逕州南下流入白澗口

白楊水 在易州西

白楊水出遒縣之白楊嶺下時人謂之虎眼泉也〈水經注〉

白楊水流經州南三里與五里河合〈舊志〉

源泉水 在易州西北

源泉水發北溪東西流注濡水〈水經注〉

源泉在州西北八里南流注於易水〈方輿紀要〉

渾塘溝水 在易州北

渾塘溝水出遒縣西白馬山南溪中東南流入濡水〈水經注〉

檀山水 在涞水縣西北

濡水東合檀山水水逕縣西北檀山西南南流與石泉水合水出石泉固東南隅廣二十許步深三丈〈水經注〉

紫水 在淶水縣西

紫水出聖人城北大亘下東南流左㑹壘砢溪水水出東北西南流注紫石溪水紫石溪水又逕聖人城東又東南右㑹檐石水水出檐石硎東南流逕聖人城東南南流注紫石水又南注於涞水〈水經注〉

涞水至河陽渡與易水合自下通名為白溝河〈定興縣志〉

按巨馬源出涞山至房山分為二支一東流涿州一南流涞水〈詳順天府〉

馬跑泉 在易州東北二十里相傳唐太宗征髙麗駐蹕於此馬跑泉出因名

聖女泉 在涞水縣西北

濡水入遒縣城東大陂内有泉滿而不流俗謂聖女泉〈水經注〉

軍士川 在易州西一百里原出龍村社下流入於易水

白澗溪 在涞水縣西北

涞水逕樓亭北左屬白澗溪水有二源合注一川川石皓然望同積雪故以物色受之其水又東北流謂之石曹水伏流地下溢則通津委注謂之白磵口〈水經注〉

雷溪 在易州西南

雷溪在易州西南發源五迴嶺即徐河上流也灘石湍急聲聞若雷故名〈明一統志〉

金臺陂 在易州東

濡水分為二瀆一出金臺陂〈水經注〉

金臺陂在州東南三十里陂側有臺燕昭王所建置金於上以招賢士故名〈名勝志〉

神井 在易州南城上火神廟内其水面與地平搏虎澗 在廣昌縣南五里晉李存孝搏虎處木𤓰澗 在廣昌縣東南四十里唐李克用討劉仁恭於此

冀州

滹沱河 在州北自保定府束鹿縣流入與漳水合東下衡水武邑又東入深州之武強縣界之河自

本朝順治二年入州境有二口一由束鹿縣韓村莊至州界趙家莊入漳一由智邱村四七營温浪口等村過堤北入漳自合漳後即入衡水武邑界達河間府境〈冀州志〉

胡盧河 此漳滏之㑹流也在州西北二十五里自趙州寧晉縣東北流經南宫縣北又東至州界合於滹沱

信都有胡盧河〈文獻通考〉

漳河由磁洺州南入冀州與胡盧河合〈宋史河渠志〉漳河在州西北三十五里自寧晉縣胡盧河東北流經南宫縣北又東流至此〈方輿紀要〉

漳滏合流至冀州之王家莊乃與滹沱合又二十里至冀州堤北又二十里至衡水縣之浪子橋又七十里至衡水之石橋又四十里至武邑之圏頭又三十里至武邑之趙橋又二十里至武強之小范〈磁州志〉

漳河 在南宫縣南此漳水自山東邱縣東行之一支也自廣平府威縣流經縣南又東北經棗強縣東南與河間府故城縣接界又北經武邑縣南與河間府阜城縣接界俗亦謂之老漳河〈詳廣平府〉

小漳河 在新河縣舊城西十里漳河之分流也自趙州寧晉縣流經縣界又東經冀州合鹽河熙寧七年知冀州王慶民言州有小漳河向為黄河北流所壅今河已東乞開濬〈宋史河渠志〉

新河縣西南仙汪莊以東楊莊以北至於嚴城明成化以前皆為河泊有蒲魚之利又縣界河溝村有古河受鉅鹿北下北分為二支一支趨北由縣東馮招村東入冀州一支東流由千家莊南入冀州俱通鹽河盖皆漳河之分流也〈河渠攷〉

索盧河 在棗強縣西北三十里衛河分流也自河間府故城縣界流經縣西南復折而北出河間府阜城縣合於劉麟河

索盧水舊有廣川長河之名故索盧縣以此名也或曰索盧之溢涸視衛河之盈縮云〈方輿紀要〉

飲馬河 在棗強縣東南三十里索盧之分流也下流仍合於索盧河

黄盧河 亦名黄路河在棗強縣南自廣平府清河縣流逕南宫入縣界又東北入河間府阜城縣黄路河在南宫縣東南八十里上流自清河縣城北流入縣境又北入棗強縣又東北至河間府阜城縣合於劉麟河今湮廢其地斥鹵水潦數集〈方輿紀要〉

韓家河 在武邑縣西昌泥村東北流入深州武強縣之龍知河又堤南河在縣西北明正徳中滹沱衝嚙經此又東衝孫木市亦名孫木市河

夾河 在武邑縣北三十里漳河支流也自衡水縣界流入又東入滹沱河

鹽河 在衡水縣西南二里許自冀州流入北通漳水冬春則涸秋夏常盈以地生鹽故名

洚水 在冀州北舊曰絳瀆亦曰洚水枯瀆又云枯洚渠自順徳府廣宗縣流入南宫縣北又東北逕州城北而入衡水武邑縣界合於漳河

導河北過洚水〈禹貢〉

信都有禹貢洚水東入海〈漢書地理志〉

絳瀆東南流經九門縣南又東南逕南宫城北又東南逕繚縣故城北又北逕安城南又北逕辟陽亭又北逕信都城東散入澤渚西至於信都城東連於廣川縣之張甲故瀆同歸於海〈水經注〉

清河郡經城縣界有枯洚渠北入信都〈杜佑通典〉南宫洚水故瀆在縣東南六里〈元和志〉

洚水禹貢導河北過洚水即此今謂之枯洚渠西南自南宫縣界流入又云洚水枯瀆在州東南二十里 南宫縣洚水在縣東南六里自清河郡經城縣流入〈寰宇記〉

南宫縣洚水在縣治南自廣宗縣流入又東北入冀州界 冀州水在州治北自南宫縣東北流經州城北而入衡水武邑界 衡水縣洚水在縣南自冀州流入其東岸即武邑縣也又東北流經武邑縣北而入於漳水〈方輿紀要〉

洚水枯瀆歴板臺經南宫冀州而下趨於衡水舊有大防以備水患嵗久堤壊每夏秋潦水交集由虹江口至舊縣汪洋數十里衝嚙為民患〈正定府志〉

長蘆水 在州西漳水支流也今亦曰長蘆溝自寧晉縣流經南宫縣入州界又東北入衡水縣界長蘆水東逕堂陽縣故城南又東逕九門坡又東逕扶栁縣故城南又東屈北逕信都縣故城西其水側城北注又北逕安陽城東又北逕武陽城東又北為博廣池又北逕下博縣故城東而北流注於衡水〈水經注〉

信都縣衡水亦曰長蘆水即濁漳之下流也西北去縣六十二里 衡水衡水縣南二百步 武邑縣水北去縣三十二里〈元和志〉

漳水自寧晉縣東北流經南宫縣北又東流至州西北入衡水縣界謂之長蘆水〈方輿紀要〉

長蘆溝在州西二里金史地理志衡水武邑俱有長蘆河即此派也〈冀州志〉

黄河故道 在州東南及南宫縣東南棗強縣南河決館陶分為屯氏河東北經魏郡清河信都渤海入海廣深與大河等〈漢書溝洫志〉

大河故瀆北出為屯氏河經館陶縣東東北出左瀆又北逕經城東繚城西又逕南宫縣西北注洚瀆右瀆又東北至廣宗縣故城南又東北逕界城亭北又東北逕長樂郡武強縣故城東又東北逕廣川縣與水故道合又東北逕廣川縣故城西又東逕棘津亭南〈水經〉

開元十五年冀州河溢〈唐書五行志〉

熙寧元年河決冀棗強埽北注瀛州 元豐四年劉定言王莽河一徑水自大名下合大流注冀州又臨清徐曲御河決口恩州趙村壩子決口兩徑水亦注冀州城東 元祐四年都水監言前年河決南宫下埽去年決上埽今年決宗城中埽以大河卧東則南宫宗城皆在西岸以為卧西則冀州信都武邑在東岸 政和六年四月辛夘髙陽闗路安撫使吳玠言冀州棗強縣黄河清〈宋史河渠志〉南宫縣宋時大河經縣東而入棗強縣界 棗強縣宋元祐初河自南宫決入縣界合索盧水金天㑹中復溢入後大河南徙故瀆遂堙〈方輿紀要〉

按宋慶厯八年河決澶州商胡埽自魏之北至恩冀乾寧入於海是謂北流自魏恩東至徳滄入於海是謂東流今冀州及南宫棗強皆宋時北流之所經也迄熙寧二年従宋昌言程昉議開二股以導東流而北流閉元豐四年河決小吳埽復北流而東流淤哲宗紹聖初復濬二股而北流又閉至元符二年東流斷絶河竟北流及金章宗明昌五年河決陽武而東恩冀之流始涸

武強湖 在武邑縣西北即武強淵也與武強縣接界

武強淵西南之側水有武強縣故治故淵其名耆宿云邑人有行於途者見一小蛇疑其有靈持而養之名曰擔生長而吞噬人里中患之遂捕繫獄擔生負而奔邑淪為湖縣長及吏咸為魚矣今縣治東北半里許落水淵水又東南結而為湖又謂之郎君淵耆宿又言邑淪之日令子東奔又陷於此故淵得郎君之目矣淵水北通謂之石虎口又東北為張平澤澤水所泛北決堤口謂之張刀溝北注衡河謂之張平口〈水經注〉

武邑縣武邑湖在縣西北三十二里〈元和志〉

武強湖在武邑縣北三十里後魏皇始三年曽移武強郡治於此郡縣皆以此名〈名勝志〉

北沼 在衡水縣西南二十里夏秋水漲通於横漳杜村溝 在衡水縣西南十里旁有窪地二十餘頃明𢎞治中開此溝以洩水患尋淤正徳間復疏通之民獲種植之利

葛榮陂 在冀州西南二十里

信都東二里有葛榮陂貞觀十一年刺史李興公開引趙照渠水注之〈唐書地理志〉

榮攻信都時盖築此陂以灌城〈方輿紀要〉

趙照渠 在冀州東二里

堂陽渠 在南宫縣西二十里堂陽鎮即堂水故瀆也唐景龍初開引鉅鹿縣諸水以灌田

堂陽應劭曰在堂水之陽〈漢書地理志註〉

堂陽西南三十里有渠自鉅鹿入縣境下入南宫景龍元年開〈唐書地理志〉

堂陽渠即古堂水也在南宫縣南二十里〈方輿紀要〉渠開自唐景龍初引鉅鹿北下諸水入縣溉田數百頃〈南宫縣志〉

通利渠 在南宫縣西五十九里唐延載元年開以溉田

小河渠 有二皆在南宫縣東渠旁地極膏腴民有種植之利

羊令渠 在衡水縣南二里

衡水南一里有羊令渠載初中令羊元珪引漳水北流貫注城隍〈唐書地理志〉

聖井 在武邑縣西北三十五里龍堂村每旱禱雨以瓶懸井之半瓶中有水雨即應

趙州

洨河 在州南五里自正定欒城縣流入又東達寧晉縣合葫盧河

洨河在趙州南五里自欒城縣流經此下流達寧晉縣葫盧河〈方輿紀要〉

州南有安濟橋跨洨河上自州以西水皆平漫經橋下東流始成渠近河田畝咸資灌溉〈舊志〉

清水河 即元氏縣之北沙河也自元氏縣經欒城入州境至州東南五里與洨河合

槐河 在州西南源自正定府贊皇縣經元氏縣入髙邑縣界俗訛為淮河又曰黒水又東經州西南亦曰白溝河又東入柏鄉縣界曰野河又東入寧晉縣葫盧河

槐水出贊皇山〈隋圖經〉

髙邑縣黒水一名淮河發源於贊皇經元氏東流入縣境〈名勝志〉

趙州平棘縣槐水一名白溝河南去縣二十五里〈元和志〉

野河在柏鄉縣西北五里一名淮水源自贊皇縣東流厯元氏髙邑趙州始入縣境又東抵寧晉縣入葫盧河〈方輿紀要〉

午河 在柏鄉縣西十里東南流經縣北合於野河午河源出太行之麓繞縣正南故以午名〈名勝志〉午河源出臨城縣西北諸山東南流入柏鄉境又東經縣北三里下流合於野河〈方輿紀要〉

新溝河 在柏鄉縣北二十五里故城鎮南源自高邑縣南榆栁村流經縣界合野河昔時槐河諸水每逢霖潦往往泛溢元元貞間柏鄉令魯貞始開此溝以洩水民獲樹藝至今賴之

滏陽河 在隆平縣東俗呼清水河自順徳府任縣流經縣界又東至寧晉縣與漳河㑹流入葫盧河滏陽河厯曲周隆平入大陸澤俗呼為清水河〈名勝志〉

滏陽河自任縣四十里至隆平縣之牛家井又九十里至寧晉之舖頭又十里至寧晉縣孝口漳滏遂合流為一〈磁州志〉

按滏陽舊於曲周入漳康熈二十三年漳徙而南至寧晉而復與滏陽㑹

漳河 此自山東邱縣北行之一支所謂新漳河也自廣平府鉅鹿縣流經隆平縣至寧晉縣之孝口與滏陽河合流為葫盧河〈詳廣平府〉

新灃河 在隆平縣東二十里此大陸之下流明嘉靖十六年知縣王冕開非順徳之灃水也

槐武河 在隆平縣北三十里王橋村即柏鄉縣野河之别流也亦曰沙河由縣東北注寧晉縣葫盧河

隆平北有槐武河〈名勝志〉

槐武河在隆平縣北即野河也亦曰沙河自柏鄉縣流經此又東北入寧晉縣〈方輿紀要〉

老僧河 在隆平縣東北六里下流入槐武河相傳有老僧尋水至此以杖卓地泉湧成溪故名〈名勝志〉

神泉河 在隆平縣北五里源出順徳府唐山縣之堯山東流經此入老僧河

泥河 在臨城縣北五里源出泥河村北崗東入於泜

臨城縣泥河東合泜水〈方輿紀要〉

泜河 在臨城縣西北二十五里源出本縣敦與山東南流合沙河入順徳府内邱縣界又自順徳府唐山縣流入隆平縣入滏陽河

敦與之山泜水出於其隂東流注於彭水〈山海經〉臨城縣泜水在縣南二里出白土細滑如膏以之濯錦色若霜雪〈元和志〉

泜水東經百暢亭亭在臨城縣西〈寰宇記〉

臨城縣泜水將至城五里斷伏不流二百餘步復出東流經釣盤山下合沙河俗名三斷緑楊河〈方輿紀要〉

泜水在縣西史稱韓信斬陳餘於泜水上即此東南入順徳府内邱縣〈臨城舊志〉

泜水在縣南三十里自順徳府唐山縣入經縣南魏家莊至邢家灣入滏〈隆平縣志〉

按泜河有二在元氏者為北泜此為南泜同名而異流近志以二水混而為一謬矣

沙河 在臨城縣西南十五里即古彭水也源自正定府贊皇縣流經縣界合於泜

趙郡房子有彭水〈隋書地理志〉

沙水源出贊皇山東流經臨城縣東北五里㑹於泜水或以為即古彭水也〈方輿紀要〉

按趙州之清水河亦曰沙河而槐武河之入寧晉者亦有沙河之稱與此共為三派名謂雖同源流各異

葫盧河 在寧晉縣東南即寧晉泊也土人呼為北泊周百餘里漳滏諸流羣趨東下貫泊而出達於冀州

周廣順二年契丹將髙謨翰以葦筏渡葫盧河至州周兵屯貝州以拒之〈薛居正五代史〉

熙寧八年發夫増治葫盧河〈宋史河渠志〉

寧晉葫盧河其上流即漳水也自順徳府南和任縣達隆平而東北滙大小羣川以注於縣境而趙州西境及滹沱以南之水亦悉東南流至縣境滙為大澤每至春秋之交霖潦為患〈方輿紀要〉

葫盧為近邑諸河之所滙葫盧之名不知始於何時趙武靈王曰吾國東薄洛之水或謂葫盧即薄洛之訛〈寧晉縣志〉

七里河 在寧晉縣南二十五里槐午諸水自柏鄉

縣注此東入滏陽河

七里河在泊中昔年任縣隆平水漲自張家口注寧晉泊俗呼為南水明隆萬間南水六月至七月即從七里河口歸滏陽八月種麥麥熟後水至田不糞而肥如是者百餘年至崇禎時水遂絶

國朝順治二年南水復至如初辛丑夏南水突至遂成湖泊盖由滹沱南徙由賈家口横截滏水於是七里河淤為平田泊水無歸河之路是以滙為大澤康熙中於泊中開水口數處極南為史家口極北為侯臯村口兩水口衝流日久有成河之勢〈寧晉縣志〉按寧晉泊恃滏陽河洩水自七里河湮塞泊無歸滏之路往往漂溢為患舊時史家嘴侯臯村二處雖有水口尚多淺溢

今上雍正四年興修水利於洨口營上等村疏濬水口使淺溢之處盡為寛深復築小堤以障水之外入設斗門以節水之内出由是積潦消而汙萊變

為沃壤矣

鹻河 即寢水也在寧晉縣東十里

寧晉有寢水〈金史地理志〉

鹻河即寢水自藁城迤南欒城趙州迤東由寧晉入滏陽河是恒被滹沱水淤今下流已壅上流渠雖存無水〈寧晉縣志〉

滹沱河故道 在寧晉縣東北明成化八年河決晉州紫城口入寧晉泊正徳十三年紫城口淤塞河分二股一股南由寧晉一股東溢東鹿未㡬二股併由束鹿而寧晉遂無滹沱之患

泲水 即濟水在髙邑縣南自正定府贊皇縣流經臨城縣又東入縣界又東入於槐河

泲水清漣漂者資焉〈名勝志〉

泲水在髙邑縣南一名白漕水或以為濟水發源贊皇山經臨城縣又東流入縣境至縣東南合於槐河〈方輿紀要〉

廣阿澤 即大陸澤在隆平縣東北三十里與順徳府鉅鹿任縣兩縣接界下達寧晉縣之葫盧河趙州昭慶縣有大陸澤〈杜佑通典〉

昭慶縣廣阿澤在縣東二十五里爾雅曰晉有大陸廣阿又大陸别名淮南子曰鉅鹿大陸廣阿咸一澤也〈元和志〉

隆平縣大陸澤亦曰廣阿澤自順徳府鉅鹿縣流入至寧晉縣為葫盧河縣有廣阿大陸之名以此〈方輿紀要〉

湫水潭 在柏鄉縣北三十里蘇村方廣畝許其深莫測

廣潤陂 在州東二里舊引太白渠水注之又東南二十里有畢泓皆唐永徽五年平棘令弓志元所開

大白渠 即欒城縣冶河也自欒城縣至州界入洨水

大白渠東逕宋子縣故城北謂之宋子河又東逕敬武縣故城北又東謂之斯洨水地理志曰大白渠東入洨河者也〈水經注〉

平棘有廣潤陂引大白渠水注之〈唐書地理志〉

趙州大白渠即欒城縣冶河也〈方輿紀要〉

水閘渠 在州西南二十里下流入於洨水

舊引清水河入城濠壅而無洩為東北田疇患明天順間知州何濬鑿此渠西入永通橋與洨河合〈趙州志〉

千金渠 在柏鄉縣西

柏鄉西有千金渠開元中令王佐浚以疏積潦〈唐書地理志〉

新渠 在寧晉縣西南

寧晉地旱鹵西南有新渠上元中令程處黙引洨水入城以溉田經十里餘地用豐潤民食乃甘〈唐書地理志〉

涵虚泉 在州治西南味極甘冽為城中第一泉惠民泉 在州南望漢臺西北

野姑泉 在臨城縣南盖山上亦曰舒姑泉

昔有舒氏女與其父採薪於其處坐牽挽不動父歸告家人比再來女坐處惟見清泉女母曰吾女本好音樂乃絃歌泉湧汩流見朱鯉一雙今作樂嬉戲則湧出見宣城記〈正定府志〉

狗跑泉 在臨城縣北流入槐河

雙井 在州東二十里雙井村二井相並清冽可飲聖井 在臨城縣東北聖井岡上旱禱輒應

鵓鴿井 在臨城縣北二十里

深州

滹沱河 舊在州西北自保定府束鹿縣流入安平縣界又東入州境又自州東北入饒陽縣界厯宋金元明決徙數見

本朝順治二年由束鹿南厯冀州入漳而州境遂無水

患康熙中復自束鹿分道決入州界

滹沱河在安平縣南二十三里自束鹿縣流入又東達深州 深州河在州北四十里自安平縣流入又東北入饒陽縣界 饒陽縣河在縣北〈方輿紀要〉河自明天啟後漸徙而南

本朝順治二年自束鹿南決入冀州與漳水渾濤而安

平饒陽之地不復有滹沱矣〈禹貢錐指〉

康熙五年河自束鹿縣傾井村張岔口村棗營村分岔入深州境清水河〈束鹿縣志〉

鴉兒河 亦曰了兒河在州南二十里自束鹿縣流入下流過獻縣南合於葫盧河春冬則涸雨潦則盈

河在滹沱衛漳間盖支流兩分而為河因名了兒河〈深州志〉

胡盧河 此滹沱漳滏之㑹流自冀州衡水縣流入武強縣界又東入河間府獻縣界

胡盧河自冀州新河鎮入深州武強縣〈宋史河渠志〉胡盧河在深州南四十里自冀州東北流入州境厯衡水縣北而入武邑武強二縣界〈方輿紀要〉

漳滏合滹沱其水愈大自武邑之趙村橋二十里至武強之小范又二十里至獻縣〈磁州志〉

按胡盧河即寧晉泊也漳滏貫泊而出故兼得其稱至冀州而下則漳滏之名為滹沱所掩而滹沱之目亦與胡盧互舉矣

龍治河 亦曰龍知河滹沱支流也自深州東南流入武強縣合於漳水

亭子河 在武強縣東三十里冀州長盧溝之支流也東入武邑界又雁河在縣南十二里自深州流入又于家河在縣西北八里每秋漲可通舟楫

古饒河 在饒陽縣西南三十里今湮

饒陽在饒河之陽〈漢書地理志〉

魏武因饒河故瀆決滹沱北注〈杜佑通典〉

饒河本滹沱之支流也昔時引而北注合於易水今涸〈方輿紀要〉

白馬河 俗曰黄河亦曰白馬溝在饒陽縣南八里自滹沱分流入武強縣今涸

白馬河水上承滹沱東逕樂鄉縣北饒陽縣南又東逕武邑郡北而東入衡水〈水經注〉

枯白馬渠在饒陽縣一名黄河今名白馬溝李公緒趙記云魏白馬王彪所鑿〈寰宇記〉

古黄河在饒陽縣南八里今絶流其故道濶十里兩岸俱古堤〈舊志〉

院西口河 在安平縣北二十五里其西通祁州沙滋𣸦三水分流入饒陽界注於滹沱今廢

傅家池 在深州東南五十里受滹沱之水以入於漳後滹沱北徙池亦淤塞

蓮花池 在深州東四十里為水聚處

武強淵 在武強縣南與武邑縣接界

衡漳又東北右合張平口故溝上承武強淵淵之西南有武強縣故治故淵得其名〈水經注〉

駱駝灣 在武強縣西北五里滹沱決溢時此為鍾水之處稍東南曰吳家灣嘉靖間議濬渠於此以洩積水未果

賈家溝 在武強縣東北東流合於漳水又閻家溝在縣東亦滹沱末流也東合龍池河又古河岔河皆在縣北分自清漳者今涸

交津口 在武強縣東

白馬河東入衡水謂之交津口〈水經注〉

交津口昔時漳水經流之道也〈方輿紀要〉

聖水井 在武強縣南二十里地名三龍堂盖與衡水武邑接界三縣各有龍堂内皆有井旱禱輒應

古龍井 在安平縣西三十里深數丈泉湧不竭

定州

派河 在定州南二十里即沙水也自正定府阜平縣流經曲陽縣西又南經正定之行唐縣又東南過新樂縣與郜河㑹又南下定州又東入保定府祁州與𣸦滋二水合

定州派水在州南 新樂縣派水在縣西南十里〈方輿紀要〉

沙水即派河在新樂縣南闗外由阜平經曲陽行唐新樂定州以至祁州〈陸龍其畿輔地圖記〉

郜河自行唐東入沙水〈輿圖〉

河當九省要津日渡不給〈新樂縣志〉

唐河 在定州北即𣸦水也自保定府唐縣流入曲陽又東南經州界又東入保定府祁州與滋沙二水合

𣸦水東南過中山上曲陽縣〈水經〉

𣸦水亦名唐河在州北八里〈寰宇記〉

𣸦水即唐河由唐縣西南過曲陽定州至祁州合滋沙二水〈陸龍其畿輔地圖記〉

清水河 在定州北十里發源白龍泉流至城北入𣸦水俗亦謂之唐河

盧奴城西北平地泉湧而出俗亦謂之唐水也東南至唐城西北隅塌而為湖入𣸦水〈水經注〉

州北十里有唐水源自本州南宋村白龍泉東流而下合𣸦水以有清濁之分故名為清水河〈定州志〉

靈河 在曲陽縣西四里源出縣西白土澗東流至三角潭與曲逆溪水合流注於沙河曲逆溪源出縣西十里硯山下其流多曲故名

龍泉河 在曲陽縣北五十里一名潄玉泉突出地中溢而南瀉折而東入唐縣界注唐河

潄玉泉在縣北五十里平地湧出溢而南下轉折而東與𣸦水合即龍泉河也〈曲陽縣志〉

狄水河 在曲陽縣東三里發源恒山南流至定州入𣸦水相傳宋將狄青治漕於此因名〈方輿紀要〉

盧奴水 在定州北一名黑水池亦曰黑龍潭泉盧奴城内西北隅有水淵而不流水色正黑俗名黒水池〈水經注〉

俗謂黒水曰盧不流曰奴故漢置盧奴縣即今黒龍泉也〈定州志〉

恒水 在曲陽縣西即禹貢恒水也東流入唐縣界俗謂之横河

上曲陽恒山北谷禹貢恒水所出〈漢書地理志〉

𣸦水又東恒水從西來注之自下𣸦水兼納恒川之通稱焉即禹貢所謂恒衛既從也〈水經注〉

有槐河在縣北即恒水〈曲陽縣志〉

天井澤 一名天井淀舊在定州境今湮

天井澤在州東南四十七里周六十二里〈元和志〉水經注派水歴天井澤南水流所播為澤俗名天井淀〈寰宇記〉

西溪 在定州西北通黒龍泉水底清徹湛若玻璃每中秋夕州人於此翫月以為佳景云

大龍窩潭 在曲陽縣西北三十里又小白龍潭集聖池 在曲陽縣南少容山上引五臺山聖水注之故名

舜泉 在定州東

郡城東有舜甘泉〈中山記〉

黑虎泉 在定州西北二十里周圍畝許流入𣸦水玉泉 在曲陽縣南二十里堯山之側泉從石鏬湧出又馬跑泉亦在堯山下

圓覺泉 在曲陽西北三十里旁有圓覺寺故名下流入於沙河

陳家莊泉 在曲陽縣南十五里平地騰湧狀如沸湯居民資以灌溉下流入沙河

長星溝 源自曲陽縣流至定州入於𣸦亦曰長星川又曰七星溝

長星溝在上曲陽縣長星渚渚水東流又合洛光水又東逕恒山下廟北又東逕上曲陽縣故城北又東南流胡泉水注之又東逕平樂亭北左㑹長星川東南逕盧奴城南又東北合𣸦水水有窮通不常津注〈水經注〉

安喜縣長星川南去縣八里〈元和志〉

定州長星川今名七里溝〈寰宇記〉

按定州志州南七里曰嘉河水自嘉山来俗名七里溝由西而南而東與新河合盖即長星故瀆也

清泉井 在定州文廟東北

宋韓琦建學時所鑿其水比他井清而重〈明一統志〉

神渚水 在深澤縣西二十五里滹沱滋河之水衝嚙所成方廣四百步其深無際天將雨則波濤泛溢流沫成輪若神物居其中故名

畿輔通志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