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杂纂》堪称一种奇书。之所以谓之“奇书”,主要在于:它不是由一人一时所作,而是首创于唐代李商隐的《义山杂纂》,宋代即有王君玉的《杂纂续》和苏轼的《杂纂二续》;明代,又有黄允交的《杂纂三续》和徐树王的《风俗聚》;有清以来,又出现三种续仿之作,即韦光搬的《杂纂新续》、顾禄的《广杂纂》,以及石成金的《纂得确》两集。从唐代至清大约一千多年间,诸种《杂纂》于内容、体例和格调上一脉相承,大致相近;都是用俗语辑成的语录体笔记小品,以反映不同时代的风俗习尚为内容。语言但俗幽默,别具情趣。即如清人宋泽元校刊《杂纂》按语所称:“《义山杂纂》一书,沏于《唐人说荟》,家弦而户诵矣。惟王、苏二家续纂,世所罕靓。予爱其独能熟谙世味,曲绘人情,如鉴取形,如水照影,使读者集然笑,憬然悟。可以资谈柄,可以助格言,可以作当头棒喝。岂不戛戛乎文章家滑稽之雄也哉!”宋泽元当时所见,尚不过唐宋三家《杂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