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欧阳修词集 | 欧阳修 | 北宋著名诗文大家欧阳修在词的创作上亦有极高地位,且风格与其诗文大异其趣,他的《六一词》与晚唐五代词风一脉相承,对后世词人有一定影响。本书备搜欧词全部作品及后人的精彩评论,另外还加以简单的注释,为读者欣赏和研究六一词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
曾芳四 | 吴趼人 | 原署“我佛山人填词,仪陇山农评点”,载《月月小说》第八、九 号,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至九月刊。首都图书馆藏。 此曲取材于当时上海实事,主要剧情写流氓曾芳四企图强占 民女邓七妹事。仅见三出,出目为:《标目》、《涎美》、《劝娇》。未完。 以[蝶恋花]开场:“道德颓亡人格坠。变相森罗,何处寻真伪?白昼 豺狼昏夜魅,思量无计先回避。越是繁华越浊秽。如此江山, 只合供吟醉。制芰荷衣纫蕙佩,批风抹月聊相慰。”标目云:“曾芳四 陡起淫奸心,剂梁氏诡串阴阳配。邓七妹险遭强暴污,瑞观察科定 棍徒罪。” |
柳永词集 | 柳永 | 词集,柳永著。本书主要收集了柳永的《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玉女摇仙佩·飞琼伴侣》《雪梅香·景萧索》等诗词作品。柳词中最富于反封建传统思想的是那些后人所谓的“淫冶讴歌之曲”,它们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争取恋爱自由和个性自由的要求。宋初词人们同五代花间词人一样有许多描写男欢女爱的作品,未曾受到统治者的指责。柳永的这类作品一再受到指责的原因,便在于表现了反传统的倾向。柳词中所描绘的不少市民妇女形象都是不受封建道德规范限制和妇德约束的,不同于传统诗词中温柔贤惠、逆来顺党、听天由命的妇女,它本身即具有反封建意义,故能深深感动市民群众。 |
姜夔词集 | 姜夔 | 词集,姜夔著。本书备搜姜夔词作及后人的评论,另外还加以简单的注释。在南宋词坛上,姜夔“雅词”一脉,风格迥异于易安之婉约、稼轩之豪放,独有“清空”、“骚雅”之韵,表现出别具一格的审美追求。姜夔一生清贫,未入仕途。他天生一副傲骨,从不趋炎势、随波逐流,其词作在同时代的江湖文人群体中秀然杰出,表现出一种清劲脱俗的格调。王国维评价姜夔:“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 |
辛弃疾词集 | 辛弃疾 | 宋代词集,作者辛弃疾。五卷,补遗一卷,该书收录了辛弃疾的《汉宫春》、《满江红》、《水调歌头》等词。在唐宋词史上,辛弃疾历来以豪放著称。而“豪放”既体现为由题材、意境、情感等有机结合所呈现的创作风格,又体现为一种放笔快意、摆脱束缚的创作个性。 辛弃疾在词体写作上如此全方位、大尺度的出位与突破,无怪乎时人评曰:“东坡为词诗,稼轩为词论。”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为通行既久、已成习套的词体开出新境,使词的创作摆脱羁绊,进入自由的境界,从而带来了宋词繁荣发达、多姿多态的昌盛局面。 |
趼廛诗删剩 | 吴趼人 | 《趼廛诗删剩》,三十七题八十四首。署“南海吴沃尧趼人著,仪陇蒋庚繇紫侪选”。连载于《月月小说》第4号、第5号、第7号,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十五日(1907年1月28日)至三十三年三月十五日(1907年4月27日)印行。首冠作者自序(无序题),末署“趼人氏识”。又收入《趼人十三种》,宣统元年七月(1909年8月)上海群学社出版。本卷据《月月小说》连载本点校收入。 |
唐宋词格律 | 龙榆生 | 词律专著。龙榆生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0月版。收150余调,分平韵、仄韵、平仄韵转换、平仄韵通叶、平仄韵错叶等五格。每一词牌都说明产生来历和演变情况,附有“定格”、“变格”。并标明句读、平仄和韵位。间或指出适宜表达何种情感及其中某些特定的句法和字声。每一词格附有一至数首词做范例,供参考比较。书后附张珍怀据《词林正韵》分部改用佩文韵标目的《词韵简编》。是书可帮助读者较全面地理解唐宋词的体制,并可作唐宋词选本阅读。《诗词曲格律》 文体学读物。陈锋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版。该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词谱、词韵等格律常识,是供初学者用的通俗读物。 |
词史 | 刘毓盘 | 刘毓盘著,1931年上海群众图书公司出版,1985年上海书店影印再版。 《词史》系作者在北大讲学之手稿,先后刊印数次,随刊随有更定,1931年所刊为其晚年定本,作者去世后由其弟子曹聚仁等极力促成该书付梓。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词虽后起,却可与诗双峰并峙争雄,光耀千秋,同为祖国文化宝藏。《词史》云:“词者诗之余。句萌于隋,发育于唐,敷舒于五代,茂盛于北宋,煊灿于南宋,翦伐于金,散漫于元,摇落于明,灌溉于清初,收获于乾嘉之际,千三百余年以来,其盛衰之故类能言之,其详则博考而得之。”全书共11章,依次为:论词之初起由诗与乐府之分、论隋唐人词以温庭筠为宗、论五代人词以西蜀南唐为盛、论慢词兴于北宋、论南宋词人之多、论宋七大家词(戈载选宋词,以周邦彦、姜夔、史达祖、吴文英、周密、王沂孙、张炎为七大家,即本书所本)、论辽金人词以汉人为多、论元人词张翥而衰、论明人词之不振、论清人词至嘉道而复盛、结论。书中多有精譬见解,如《自序》云:“词则源出于诗,而以意为经,以言为饰,意内言外,交相为用。……且也意不必一定,言不必由衷,美人香草,十九寓言,其旨隐,其辞微,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后人作词之法,即古人言乐之法也。”该书的不足在于以约10万字的篇幅去写《词史》,显然有些失之过简,许多问题未能展开,实际上只是一部“词简史”。 又,1987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杨海明著《唐宋词史》是一部中国分体断代文学史,1989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黄拨荆《词史》(上卷),1990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严迪昌著《清词史》,专述清代词,1990年黄山书社出版许宗元著《词史》,均可参阅。 |
龙舟会 | 王夫之 | 清代杂剧剧本。王夫之作。有《船山遗书》本,《清人杂剧》本。剧本取材《新唐书·列女传》,亦见唐人李公佐传奇小说《谢小娥传》(收入于《太平广记》)。剧作略云:谢小娥嫁给段居贞,她的父亲与丈夫段居贞 一起去做生意,被盗所杀,托梦于谢小娥为之报仇。谢小娥得到判官李公佐帮助,女扮男装,查访杀死父亲、丈夫的仇人。查实之后,投奔仇家为仆3年,伺机报仇,在得到仇家对她的信任之后,借机会手刃仇人,为父亲和丈夫雪恨。报仇后小娥自投官府,官府因其杀人而欲以治罪,小娥出示李公佐字据,得以幸免。《龙舟会》歌颂了谢小娥的机智和勇敢,也暴露了社会及官场的黑暗,戏剧性较强。从作品内容看,实为作者借谢以寄托亡国之恨,抒写郁愤之情。今人傅惜华《清代杂剧全目》评本剧:“以硕儒工曲,慷慨激昂,笔酣意足,实属仅见。” |
楚辞通释 | 王夫之 | 明末清初王夫之撰。前附司马迁《屈原列传》、张任可《序》以及《序例》诸文。 正文分十四卷,删去王逸《楚辞章句》所录《七谏》以下五篇,补入梁代江淹《山中楚辞》四篇和《爱远山》,又因王夫之“生于屈子之乡,而遘闵戢志,有过于屈者”,故附作《九昭》一篇,“以旌三间之志”。《通释》在作品题目之后,附王、朱等人题说,然后参以己意以正题旨,继而分段作注,并说明各段大意,以求“通释”。作为与屈原经历大致相同的王夫之,能够通过注释《楚辞》,阐发并表达其抗清复明、忍辱负重的爱国之情,故把握屈作题旨,多切实际;在具体注释章句中,能“旌幽志”、“达微言”,深入作品之中,疏达通解,并注意纠正和批判王逸、朱熹等人的见解,突破传统巢臼,“就文即事,顺理诠定”;发前人未发之言,有许多真知灼见。但由于王氏的过分比附于屈原,亦有不少主观臆断之处,甚至以道家之说阐发屈旨,妄加议论,是不对的。 |
潇湘怨词 | 王夫之 | 《潇湘怨词》是王船山在努力抗清而失败后最能代表其接受稼轩词风成就的一组词,共分三组,根据写作时间先后依次为《潇湘小八景词》、《潇湘大八景词》与《潇湘十景词》。其中《潇湘小八景词》与《潇湘大八景词》之抒情基调皆以稼轩《摸鱼儿·晚春》(更能消、几番风雨)为摹写旨归,对满目山河落入敌手的惨痛现实反复吟咏,表达内心深深的民族情结、故土之思与中兴无望的无限悲慨。代表了船山词的最高成就。 |
姜斋诗集 | 王夫之 | 诗集,明清之际王夫之撰。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人称船山先生。他一生写诗不辍,现存诗作1674首,收入《姜斋诗集》。《姜斋诗集》包括《姜斋五十自定稿》一卷(277首)、《姜斋六十自定稿》一卷(206首)、《姜斋七十自定稿》一卷(150首)、《柳岸吟》一卷(88首)、《姜斋诗分体稿》四卷(210首)、《姜斋诗编年稿》一卷(127首)、《姜斋诗賸稿》一卷(12首)、《落花诗》一卷(99首)、《遣兴诗》一卷(134首)、《和梅花百咏诗》一卷(110首)、《洞庭秋诗》一卷(30首)、《雁字诗》一卷(56首)、《仿体诗》一卷(38首)、《岳余集》一卷(25首)、《忆得》一卷(77首),此外,《姜斋诗文拾遗》二卷中还有若干。船山现存的这些诗作远非全貌,其早年诗作收入《漧涛园初刻》、《买薇集》,已因兵乱遗失,《忆得》中所收诗为康熙二十五年(1686),船山68岁时,“仿佛忆童年至丁亥诗,十不得一而录之。”而《忆得》所收诗作为77首,按比例算来,丁亥年前的船山诗作应在800首左右。由此可知,船山之诗,可谓富矣! |
元白诗笺证稿 | 陈寅恪 | 研究著作。陈寅恪著。共六章,分别笺证唐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元稹《连昌宫词》、艳诗及悼亡诗、元白《新乐府》和元氏《古题乐府》等诗篇;末附论文五篇,就白居易的家世、思想、创作以及白氏与友人元稹、刘禹锡的交游加以论述。此书虽名“笺证”,实异于一般文字笺释,乃是广泛采辑和引证各种史料、文献,与作品相参照,求得以史证诗、以诗证史、互为补充、互为发明的效果。如论元稹艳诗及悼亡诗,作者从诗中反映出来的元氏与情人双文、妻室韦丛的关系,结合时人的门第观念,以考证唐代士夫文人的婚姻选择和仕宦道路,皆有发前人之所未发。特别是其论元、白《新乐府》的章节,从社会经济、政治、司法、边防、习俗、伦理、宗教、艺术各方面着眼搜寻材料,详作比勘,不仅大大加深了读者对诗歌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的理解,亦有助于全面、真切地把握整个时代。这种“史诗互证”的方法,显然突过旧史家单纯引史事考释诗篇的传统,足以展示文学与人生之间纵横交错的复杂图景,为古典诗歌研究开拓新的视野,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原书稿1950年由岭南大学中国文学研究室出版,后经作者屡次订补,于1955年、1959年分别由文学古籍刊行社和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新出版;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发行新一版,又增入作者撰写的十三条校补记。 |
陟山观海游春记 | 顾随 | 中国近代杂剧。此剧凡2卷,8折,上卷4折前加楔子,下卷亦4折前加楔子。首有作者1945年2月11日所作长自序,介绍了此剧创作的主要过程,颇为详细地阐述了作者的戏剧理论观念和对元明戏曲的基本认识。从中可知,此剧作于《苦水作剧三种》之后,于1942年1月间开始着笔,其间作者经历了从比较闲暇、创作较为自如到病痛缠身、身心俱惫、写作也变得艰难的过程,直至1945年2月中方得写成,是顾随所作杂剧中篇幅最长、历时最久的一本。取材于《聊斋志异》中之《连琐》故事,根据戏曲情节关目需要,在原故事基础上铺陈而成。写东海秀才杨于畏,上无父母,下无妻室,孑然一身,两应乡试不第,带书童离开城内,住云台山山斋之中。秋日一夜,杨于畏独坐,忽闻女子吟诗之声,此后念念难忘。一日往有女吟诗处寻觅,得一香囊,执于手中,忽被风吹化飘散,于畏异之。又一夜,杨于畏方在书斋中饮酒读书,忽一女子到来,自言系陇西人,小字连琐。此后连琐夜夜与于畏书斋清话,宵来晨去,不觉冬去春来,时已半载。一次连琐向于畏说明自己乃鬼魂,为杨于畏痴情感化,白骨有复生之意,并告知使其复生之法。于畏遂以剑刺臂,将血滴入连琐脐内。次日午时,杨于畏带人去连琐葬处掘墓,打开棺木,连琐肉身复生。二人遂结为夫妻,十分相得。时届清明,杨于畏带娘子连琐并马游春,登山观海,甚为欢畅。 |
删正方虚谷瀛奎律髓 | 纪昀 | 四卷。《删正方虚谷瀛奎律髓》是纪晓岚针对元方回(号虚谷)编选唐宋五、七言律诗集《瀛奎律髓》所作,方回以江西诗派之法为法,以宋诗的审美眼光审视唐宋律诗之发展,提高了宋诗的地位。在清代,《瀛奎律髓》有冯舒、冯班、查慎行、陆贻典、何焯等人的评点,褒贬不一。较之诸家评点的门户意气,纪晓岚删正较为通脱平和。 |
中国戏曲概论 | 吴梅 | 近代吴梅著。三卷。卷上凡“金元总论”、“诸杂院本”、“诸宫调”、“元人杂剧”、“元人散曲”五节,卷中凡“明总论”、“明人杂剧”、“明人传奇”、“明人散曲”四节,卷下凡“清总论”、“清人杂剧”、“清人传奇”、“清人散曲”四节。各卷先总论金元、明、清三时期戏曲源流、正变、盛衰,再就各家各派风格特征、创作成就及其具体作品作出评述。作者与王国维是近世戏曲研究的双璧,一般认为王国维在历史考证方面,开戏曲史研究之先路,但在戏曲本身的研究上,还当推作者独步。本书虽篇幅不大,但言简意赅,语要不烦,论及作家作品甚多,为早期戏曲史名著。有王文儒序。民国十五年(1926)大东书局初版,1983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吴梅戏曲论文集》中,亦收入此书全文。 |
顾曲麈谈 | 吴梅 | 曲学论著。近人吴梅撰。吴梅(1884~1939),字瞿安,号霜厓。江苏长州(今苏州)人。终生从事曲学研究,制谱、填词、按拍,一身兼擅。历任北京、南京等地大学教授。著有曲学、词学著作多种:《中国戏曲概论》、《南北词简谱》、《曲学通论》、《词学通论》等;创作则有杂剧、传奇戏曲11种和《霜厓诗录》、《霜厓词录》。《顾曲麈谈》分原曲、制曲、度曲、谈曲四章,详细论述了包括散曲和剧曲在内的南北曲的宫调、音韵、作法、唱法诸问题,并对元明清部分作家作品作了评介。其中论宫调一节,备列六宫十一调的管色及所隶的南北曲曲调,以便度曲者能在同一宫调中择曲联套,而免出宫犯调之病。论音韵一节,据清人王鵕《音韵辑要》等书,编出新的曲韵,以作为填词者守部选韵的依据,而不致逾规越矩。论作法最为详尽,计分南曲、北曲、剧曲、清曲四节,分别就音律、文词问题,提出填词者所应知的事项:于音律则要求辨明曲谱、板式,调节音调高低,掌握联套方法。于文章则要求剧曲一要结构谨严,二要词采超妙,三要宾白优美;而清曲则还要少借宫,少重韵,少衬字。论度曲部分,从五音、四呼、四声、出字、收声、归韵、曲情等方面,论述了昆曲的发声和演唱方法。吴梅论曲重在声律和制作,虽有承袭明清人曲论之处,但也颇多他个人研究的创获。有1916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吴梅戏曲论文集》,收此论著。 |
删正二冯评阅才调集 | 纪昀 | 《删正二冯评阅才调集》是纪晓岚针对清初学者冯舒、冯班评点五代后蜀韦縠所编唐人诗《才调集》的门户之见,特对二冯之评点进行删正的作品。冯班推崇西昆,专意古学,与其兄冯舒评点《才调集》时,极力贬斥江西诗派。纪晓岚认为,江西之弊在粗俚,西昆之弊在纤俗。不善学之,同一魔道,不必论甘而忌辛。 |
绅士的请客 | 胡也频 | 二幕剧,胡也频著。载《现代评论》8卷188—189期(1928年7月14日—21日)。(第一幕)1928年某一日。某省城一个绅士的家中。绅士太太向厨子详细查问一天的伙食账,并吩咐厨子第二天请36人的客,但只需准备24人的饭菜,而且鸡和鱼都只许各买一只,贵的菜要用贱的东西垫底。她又吩咐保姆请客时要看人递上下两种烟,倒茶只要倒小半杯;吩咐听差斟酒不要过频,而且只倒六分满。绅士太太吩咐完毕,自感太累。(第二幕) 绅士在书房里为来宾过多而焦虑不安。听差接二连三来报,又有两位或三位客人同时来到,更令绅士烦躁恼火。4点多钟,所邀宾客已全部到齐。绅士一边唠叨客人贪吃,一边为酒席应付不下来客而犯愁。太太埋怨绅士小聪明,请客时机不对,绅士百般推却。他们要厨子把两桌菜变为三桌,厨子声辩原来只按一桌菜的量来采办的,改成两桌实在没有办法。绅士无奈,只得着人到菜馆叫了一桌5元的菜,太太痛心疾首,直呼倒霉。 |
乱钟 | 田汉 | 现代独幕话剧。田汉著。初收入1932年湖风书店版《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剧本描写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东北青年学生的抗日爱国热情。“九·一八”这天晚上,沈阳东北大学的一些学生聚集在宿舍里议论时局。尽管他们出身于不同的阶级或阶层,有着各自不同的志趣与爱好,但都痛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怀着强烈的义愤。事变发生前,他们已推派代表向政府请愿,要求发枪抗日,当局却软硬兼施,不准学生抵抗,并指使学生中的极少数败类进行威胁和破坏。正在这时,日寇轰炸皇姑屯的炸弹轰响了,爱国学生叶仲群等挺身而出,组织学生敲响了校钟,集合全校同学,并决定联合全沈阳的学生和爱国民众,到兵工厂领枪,奋起抵抗。学生和群众在枪炮声中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剧作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反映了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全国人民中迸发出的爱国激情,具有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剧中人物众多,几乎没有主要角色,但矛盾冲突尖锐紧张,有强烈的时代气氛和较大的气势,是作者这一时期创作的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众多剧作中有代表性的一部。 |
月光曲 | 田汉 | 独幕剧,田汉著。原载《文学月报》1卷3号(1932年9月)。1932年中秋夜。上海,电车工人王茂林家。王茂林正和汽车公司铜匠间的工人施有贵商量分头联络工人继续罢工斗争。施去后,隔壁二嫂来借米,她的丈夫已因罢工被捉到牢里去了。王的妻子林二姐当了衣服换了米回来了,分米给二嫂救急。王给妻子说明工人必须打破上海、山东、山西的帮口,团结斗争的道理。 林二姐的弟弟林德润来了。他是汽车公司老板为对付罢工而召的新工人,所以王茂林见他如见仇敌。但德润是来和老工人联络的。他说自己是稀里糊涂为找饭碗才应召进汽车公司的,及至领教了资本家的真面目,才懂得了工人的利益,知道了罢工的必要。所以他对自己被老工人纠察队打了一顿毫无怨气,他希望新老工人能联合起来一起罢工斗争。王茂林大喜。 山东帮工人的头头张国良来到王家,与王交谈甚洽。王的女儿阿金还认张做了干爹。张告诉王茂林,他已联络好了开车的工人们。正商量间,巡捕来到了弄堂口,他们是追踪张而来的。王领着张出后门转移了。巡捕、包探入,一无所获而去。林二姐吃奶的孩子坐下吃中秋晚饭。远远传来歌声、鞭炮声。风吹烛灭,水银似的月光泻入户内,照着这转换期的母子。 |
老虎桥杂诗 | 周作人 | 本书根据谷林抄本《老虎桥杂诗》整理出版,为该本的首次面世。主要收录了作者1946-1949年在南京老虎桥监狱期间所在的部分诗作,同时,在附录中收集了在此以前所作的《苦茶庵打油诗》及《补遗》等,几乎囊括了作者所写的全部旧体诗,体现了周氏文学大家的深厚功底。 |
黎明之前 | 田汉 | 独幕剧,作者田汉。北新书局1937年3月版。北平,一富家。匆匆赶来的女婿伯诚正拉着岳母评理。原来他的妻子士玉和他闹离婚,已回到娘家来了。士玉同熟识的唐医生从外面回来,伯诚又拉着唐评理。于是士玉说明,伯诚在课堂上向学生散播对日本投降的论调,她又发现了他写的一批汉奸文章,这就是要闹离婚的原因。同情士玉的唐医生看出夫妻毫无共同语言,遂将伯诚劝走。 伯诚去后,母劝其女。她说明自己是个旧式女人,丈夫死了,守着两个孩子,只希望他们平平安安地过日子。但士玉告诉她不必操心,自己已能照顾自己了。 母亲的另一个孩子士锐回来了。他浑身朝气,谈论着参加抗日义勇军的事。姐弟俩一唱一和,互相鼓励。母亲急坏了,要他们每天念一个钟头心经,去除妄念,消灾解难。儿子立即敲起木鱼,摇头晃脑念起来,并要姐姐别哭了,帝国主义飞机大炮的进攻这个最大的灾难念念经就可以消除了。 母亲见自己的主张只被当作笑话,便暗自对丈夫遗像表白了一番心迹,然后把安眠药和入粥碗,又剪断了电话线。她骗姐弟俩喝下了粥,并要求儿女和她同睡一屋,然后锁上房门,自己喝下了药。姐弟俩谈论着明天要有个新的开始,只觉不适。母亲说明了要一起死的真相。姐弟俩奋力挣扎,但电话已断,门已锁,钥匙已被母丢弃。他们倒在门边,已无力呼救。外面,唐医生来了。 |
卢沟桥 | 田汉 | 四幕话剧。田汉著。1937年8月作。初刊1937—1938年汉口《抗战戏剧》第1卷第1—4期。1937年10月成都协美印刷局初版。1938年1月汉口大众出版社初版。抗战戏剧丛书之二。1939年11月戏剧书店初版。国防戏剧丛书第一种。 |
最后的胜利 | 田汉 | 四场剧。田汉著。列为“大时代文库”第五种。汉口 上海杂志公司1938年4月初版。作品宣传军民合作,争取抗战最后胜利。主要情节是:抗战爆发后4个月,南京失守,西南各省壮士东下杀敌。农村青年宝生、大毛等在村子被敌人占领后,联合群众,开始了保卫家乡的斗争。 |